石大胜华18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近期公司五种电池级溶剂产品需求均有增长,相关产品订单充足,生产安排已满产。
日前,大禹节水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甘肃大禹节水集团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中标1.5亿元上蔡县2020年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大禹节水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项目中标是公司近年来相继在新疆、贵州、内蒙古、河北等地取得规模订单之后在河南省的又一突破性进展。同时,在多项农村水利行业政策的扶持下,我们凭借着全国布局优势、全产业链优势等因素,目前新签订单和在手订单都比较充裕。” 截至目前,大禹节水2020年内新增订单23.0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订单金额近2亿元。 上述内部人士表示:“新增订单的签订充分展示了公司的实力,也反映了疫情影响期间恰恰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绝佳机会,我们充分发挥了产品、资本、技术以及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在今年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了市占率。” 进一步拓展河南市场 近年来,大禹节水深度推进“水网、信息网和服务网”三网融合,在“三农三水三张网,两手发力共担当”的战略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市场拓展与业务模式创新,完成了西北、华北、西南三大区域市场布局,并形成了覆盖全国,涉及农村水利行业全产业链的整体市场架构。 进入2020年,大禹节水积极开拓河南市场,并成功中标多个项目。 7月28日,大禹节水参股公司河南水谷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公司以及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作为联合体成员成功中标3.73亿元的《郏县广阔渠和恒压灌区提质增效(一期)项目》。8月13日,工程公司成功中标1.5亿元的上蔡县2020年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上述内部人士称:“郏县项目的合同已经签订,目前正在实施中,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帮助我们打开了河南市场。而上蔡县项目的中标与实施,能够进一步拓展河南市场,有利于提升我们在河南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影响力。” 新增订单金额超去年全年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持续落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领域千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开启。根据天风证券深度研究报告测算,高标准农田和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每年新增市场空间保守估计有1800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同时也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大禹节水作为上述领域的龙头企业,其市场占有率还不足2%。 2020年,在疫情冲击之下,同行业诸多企业面临资金、施工组织等方面的问题,无法满足地方政府和市场需求,在此情况下,大禹节水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大禹节水年内新增订单23.0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订单金额近2亿元。其中,新增EPC订单11.69亿元,占比50.74%;PPP订单(含作为联合体牵头人和成员)5.39亿元,占比23.40%;EPC+O订单3.47亿元,占比15.06%;信息化订单2.91亿元,占比12.63%;设计订单1.40亿元,占比6.07%;其他订单1.65亿元,占比7.16%。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整个市场有着较大的压力,但是频发的各类洪涝灾害以及各地不同程度的农业生产压力,也增加了节水灌溉等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需求增加必然会带来整个市场的变化。” 国家多项惠农惠水政策的出台也为大禹节水的发展带来了利好。大禹节水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多个惠农政策的密集出台在今年给农业农村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同样也为我们这种数十年专注于农村水利行业的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积极探索项目运营新模式 在江瀚看来,政策的扶持给广大的节水灌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口,对于节水灌溉企业来说最需要做的是及时研究政策红利指引方向,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地方特点因地制宜推出符合各地特点的产品体系。“当前的水利市场已经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时候了,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应对方案。”江瀚说。 近年来,大禹节水结合各地的市场情况和运营经验,发展出了不同的项目运营模式,为多个项目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大禹节水将原先的EPC模式进一步拓展为EPC+O、EPC+M模式,为高标准农田、现代化灌区项目提供规划设计、采购、生产制造、工程施工、运维服务等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目前,该模式已开始在多地项目中被广泛复制。2020年以来,该公司在甘肃玉门和河北怀来先后斩获EPC+O订单3.47亿元。 在新疆沙雅县渭干河灌区农业高效节水增收试点项目,大禹节水大胆尝试了第三方委托运营,创建了施工+运营的“沙雅模式”;在宁夏利通区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项目中探索出了社会资本参与+水权交易的“利通模式”;2014年,公司主导推动了农田水利领域首个成功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的云南陆良项目并丰富完善为“元谋模式”,作为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并承担特许经营运维服务的BOT模式,该模式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西南区域澄江、祥云、弥渡、弥勒等地推广复制。 “未来,尽快占据核心产区核心土地运营服务面积是公司战略布局的重点,这些土地上长达十几年的运营权所带来的运营服务收入,将成为公司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大禹节水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今年5月,转型生产口罩两个月的上市公司金发科技宣布接到了美国朋友的神秘订单。一家美国公司要向他们买10亿美元的KN95口罩。 那时候,比亚迪和加州的“口罩仙人跳”事件还没定论,要知道,王传福开这么大的口罩厂才拿到两亿多美金的订金。而名不见经传的金发科技说,美国朋友要先付: 40%。 “堂堂中国应要让四方来贺”的BGM网友们都播了3个月了,前几天,金发科技宣布订单中止。 这几个月的QQ音乐会员谁给股民们报一下? 股民们很生气,3个月来,金发科技靠着这笔大单,股价股价从12块一路上涨到最高的18块,市值上涨了170亿,怎么说没就没了? 在前几天公告的末尾,金发科技说合同虽然没成,但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没有影响。 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如果能够完成订单,带来的利润将超过金发科技去年净利润的50%。 很多股民就是冲着这笔订单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利润买进来的,现在你说订单没了,股价连续下跌算谁的? 更可气的是,直到金发科技单方面宣布订单中止,他们一直没有透露过这个美国买家是谁。 金发科技很沉得住气,他们一直没有披露美国买家到底是哪家公司,甚至对方的地址、电话也没有提过。 今天你金发科技可以说美国朋友不买口罩了,明天银发科技说外星人朋友也不买口罩了,百合科葱属的股民们就这么好欺负? 别说股民朋友了,乃悟也好奇,这个10亿美元的合同到底存不存在。 今年3月,金发科技开始转型生产口罩,现有生产线300多条,每天可以加工口罩1000万个。他们的半年报说,上半年金发科技卖出了3.92亿只口罩,销售国家遍布6大洲30个国家。 乃悟查了一下海关数据,金发只在今年6月出口过3个批次的口罩,目的地只有: 美国。 而且数量和自己的半年报完全对不上。这些口罩每个批次只有几百箱,其中KN95出口313件。按照6月的市场价计算,也就100多万人民币。 乃悟勉强算他们出口了9000万只,剩下的3亿只到底存不存在,请金发科技和大伙说说看。 由于美国FDA不承认中国KN95标准,因此金发的KN95只能民用。今年3月底,金发才向FDA递交了申请。外贸的朋友告诉乃悟,这样的申请一般需要3至6个月才能办完。 按照5月时的市场行情,一只KN95的出口价约在1美元左右。10亿订单就意味着10亿只KN95口罩。 能给金发下10亿美元的订单的,有两种潜在客户,一种是美国各州政府,乃悟查了查,没有。另一种就是懂王系统的公司,比如全美最大防疫物资进口商,懂王女婿背景的蓝焰,他们好像也没和金发做生意。 金发科技搞这一套不是初犯了,过去几十年出过不少问题,监管层关注过很多次。去年,创始人袁志敏因内幕交易被监管层处罚。堂堂董事长借了3200万,一顿操作猛如虎,只赚了32万。 6月19日,金发科技净减持3036万股,市值超过4个亿。到了现在,大家都很好奇,为啥有人在拿到这么大订单的时候甩卖公司股份。 前天,上交所替大家问了几个关心的问题。监管层要求金发科技说明前期合同订立的具体情况,包括商谈、签订合同的过程及合同主要条款。而且,签这么大的合同,金发科技有没有对对方的支付能力做考察? 这些问题都很好,伟大领袖说过,要敢于发动群众。金发科技你别怕,什么公司你自己查不清楚的,尽管说出来,大家伙帮你查。
8月9日晚,金发科技(600143)发布公告称,此前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订购金额为9.75亿美元的KN95口罩订单,因买方未履行合同要求而终止。 9.75亿美元KN95口罩订单特别重大合同终止 订单尚未生产 金发科技今日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广东金发科技有限公司于5月16日收到的期限为三个月的美国某公司9.75亿美元KN95口罩订单,因一直未收到买方应支付的40%前期款项,合同订单实际已经终止。 根据目前最新汇率计算,9.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70亿元。金发科技方面称,本次货物买卖合同为日常经营交易,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终止均不影响公司业务的独立性,也未对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关于该项特别重大合同,金发科技曾于5月17日晚发布公告披露,公司称该合同顺利履行预计产生的净利润总额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50%以上,会对公司2020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公司也表示,合同履行受到疫情发展、市场变化、监管调整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风险,并提示了以下六项主要风险: 而关于合同的买方,公司方面称,因商业秘密和双方签订的合同保密条款约定,无法披露对方具体名称及其财务数据等信息。 我们回溯一下这笔订单的始终。 5月22日,公司在该项特别重大合同的进展公告中称,买方因资金归集及大额支付流程,订单金额40%的前期款项支付将稍微迟延,公司已同意其迟延支付的申请,并要求其尽快完成支付。 6月1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未收到买家支付的款项。公司回函后一直与买家保持沟通,并就其所提资金归集及大额支付流程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商议,力求促成尽快付款的目标。根据买家反馈,其本次交易拟通过信托基金进行支付,资金归集和大额支付涉及的授权程序和法律合规审查较多,影响了付款的进度,买家表示其专业团队仍在加快推进付款流程。 8月9日下午,金发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订单严格按照合同进行,因对方未支付首期订金,目前订单尚未开始生产。 中报净利润预增360%-380%,年内股价涨超140% 据悉,金发科技是国内塑料产业链经营规模最大的民营龙头企业,产品覆盖了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和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等五大类,并在今年新增了熔喷料、熔喷布和口罩等防疫材料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中,预计2020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45亿元到24.4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8.35亿元到19.36亿元,同比增长360%-380%。关于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公司方面称,2020年上半年,改性塑料板块产品毛利率稳步提升,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板块产品销量稳步增长、经营利润提升。同时,公司增加熔喷料、熔喷布和口罩等防疫材料和产品生产线,对公司业绩起到积极作用。 截至8月7日收盘,金发科技报收17.38元/股,总市值为447亿元,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40.54%。值得注意的是,公司5月17日晚公告该重大合同事项后,5月18日公司股价迎来涨停,最新收盘价较5月18日收盘价相比上涨31.27%。 出口口罩生意屡生枝节? 金发科技此次订单终止事件,不免让人联想到此前比亚迪(002594)出口美国加州的口罩订单风波。 今年4月20日,比亚迪与美国加州政府签订价值10亿美元的口罩采购合同,但因为未能取得NIOSH认证,退回2.47亿美元预付款。退回预付款的举动,在国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 “美国仙人跳”“中国口罩商在美国全军覆没、血本无归”“与美国人做生意不靠谱”等言论一时甚嚣尘上。后续据了解,比亚迪和加州政府的10亿订单并未取消,NIOSH认证的期限已推迟到5月底。由于退款风波影响太大,比亚迪对此作出回应称,N95口罩订单延迟交付,而非订单取消,且一次性医用口罩的交付并没有受到影响,加州政府还追加了新订单。这次比亚迪N95口罩还没有发货,并不是产品品质的问题,而是NIOSH认证时间延误而已,这件事对比亚迪来说没有造成损失。 而金发科技此次订单终止事件,由于买家信息一直保密、订单期限将至买家却无故未给予有效回复、订单尚未生产公司无实际损失,仍有更多信息等待进一步挖掘。 根据2019年年报,金发科技2019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5亿元,而此前金发科技的预测认为此次与美国公司的口罩订单预计产生的净利润将在6.2亿元以上。虽然相比上半年披露的23.45-24.46亿元的利润不是大数目,但随着投资者此前因该笔订单产生利润的乐观预期落空,本周开盘公司股票恐会面临一定压力。
威海广泰11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军品订单充足,呈上升趋势,军品业务非一次性订单,且2020年度已经披露超5亿元的军品订单。
70亿的订单,说没就没了,2020年涨幅高达140%的抗疫大牛股金发科技70亿订单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令无数的股民彻夜难眠。到底是遭遇仙人跳?还是订单真假莫测? 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金发科技说旗下的子公司广东金发科技有限公司跟美国人签订了9.75亿美金(约合70亿人民币)的超级口罩合同,美国人一直不打款,导致合同爽约了。 这不是小数目,9.75亿美金的合同对金发科技很重要,这笔生意一旦做成了,可以给上市公司赚取2019年度50%以上的净利润。金发科技2019年的净利润是12.45亿元,意味着70亿的口罩订单可以赚取至少6.2亿以上的利润。 如此重要的订单合同说没就没了?或许从订单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订单的坎坷命运。 时间回到5月17日,星期天,金发科技迫不及待地公布了跟美国人合作的70亿超级利好。5月18日,金发科技毫无悬念地涨停。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疫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已经是全球瞩目。 更重要的是,广东金发的美国客户扬言要将采购的口罩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说法,新冠疫情可能延续数十年,金发科技的70亿订单留给市场无限的遐想,难道这笔大生意只是一个开始? 理想很丰满,按照疫情股的标配,怎么也得来他三五个涨停啊。很残酷,现实很骨感,金发科技第二天就冲高回落,甚至收跌0.68%。五天后的5月22日,金发科技更是发了一条让人疑窦丛生的公告,说收到美国买家的文件,订单40%的前期款项因为资金归集及大额支付流程要延迟。 到了6月10日,金发科技又说美国买方想通过信托基金进行支付,同样还是因为资金归集和大额支付及授权程序、法律合规审查影响了进度。到了8月9日,金发科技直接说,美国买家不给钱,爽约了。金发科技还公开说,他们没给钱,我们也没有生产。意思就是自己没啥损失。只是钱没有赚到手吗?到底是遭遇美国人的仙人跳?还是另有隐情? 疫情带给人类不尽的伤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也给不少企业带来了商机。至少在A股很多上市公司因为有抗疫概念而股价飙涨,让很多人快速实现了财务自由,走上人生巅峰。奇怪的是,有些和抗疫相关的生意说没就没了。 比如比亚迪,它给人的印象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其实它更是一个凶猛的代工巨头。4月20日,比亚迪签下了美国加州政府的10亿美金订单,加州打了2.47亿美金的预付款。过了一阵子,加州说比亚迪的口罩没有取得NIOSH认证,让比亚迪退款了。比亚迪说自己取得了认证的物理测试,甲方说书面文件有问题,生意就黄了。 金发科技的遭遇比比亚迪更诡异。 金发科技在5月17日晚非常详细地披露说跟美国买家的买卖合同对货物交付、货款支付、产品质量、违约救济、法律管辖等内容进行了约定。其中对货款支付特别规定,买方收到卖方提供的形式发票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美国买方要向广东金发支付约定比例金额的前期款项,也就是40%的前期款项28亿元。 从5月17日至今,金发科技以商业秘密和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约定为由,没有披露美国买方具体的名称和财务数据。70亿的订单,永远都是金发科技在自说自话。问题的关键是,比亚迪收到过美国加州方面超过16亿人民币的定金,那么广东金发有没有在签订合同之后,第一时间给美国买方开出发票? 坊间热议,到底是美国人给金发科技设下了仙人跳的陷阱?还是金发科技的整个交易就存在真假的问题?什么叫仙人跳?就是利用猎艳心理给人设计圈套,骗人钱财的行为。广东话说“捉黄脚鸡”,直白一点说就是设圈套敲诈他人,记住,是敲诈,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诈骗。 那么问题就来了,美国买家如果真是给金发科技设下仙人跳的局,他们得到的是什么呢?口罩?还是现金?还是美国买家就是一家上市公司,要在美国拉升股价欺诈股民?很显然,至今美国买家没有得到一只口罩,也没有让金发科技倒贴钱。难道美国买家真是为了炒股票?设下了这70亿的跨国仙人跳局,只为了诈骗美国股民? 为了炒股票设仙人跳骗局的,在A股大有人在,最典型者莫过于杭萧钢构。曾经,杭萧钢构籍籍无名,股价就是不断地暴涨,为啥呢?因为杭萧钢构正在做一个超级项目。股价飙涨的过程中,杭萧钢构娓娓道来,说跟一家叫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签订了安哥拉共和国的安居项目。听上去吓死人,杭萧钢构的股价持续拉升了470%。杭萧钢构的骗局怎么戳破的呢?安哥拉当时整个国家的GDP才470亿美金,杭萧钢构的订单占到GDP的9.15%,可能吗?更开玩笑的是,听上去很唬人的中基公司其实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的野鸡公司。 杭萧钢构案当年臭名昭著,为啥?背后有人坐庄。那真是一个滑天下之大稽的故事,话说有一天杭萧钢构的一帮高管去餐馆吃饭,期间聊到杭萧钢构正在安哥拉搞一个300多亿的大项目。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旁边的一个服务员小姑娘暗自将这个利好告诉了餐馆的老板,老板跟一帮人组织资金,大笔买入杭萧钢构股票,在安哥拉项目没有戳破之前,庄家们赚了470%。杭萧钢构的安哥拉项目犹如一个鬼魅的影子,一直萦绕在那些中国上市公司的国际项目身上,真真假假令人难以分辨。 杭萧钢构真是一个很烂的故事,可就在A股真实地上演过。那么金发科技的订单,如果是出于商业机密,或者是双方约定的保密义务,上市公司拒绝披露美国买方信息,那么谁能保证金发科技的美国合同不是第二个杭萧钢构的安哥拉项目?广东金发在跟美国买方沟通了几个月,所有的沟通文件有没有向交易所进行备案? 除了杭萧钢构,想当年,银广夏的那些国际皮包公司买家,让多少中国投资者血本无归?假设,美国买方压根儿就不存在?金发科技是不是自己在给投资者玩儿仙人跳?假设美国买方就是一个皮包公司,只是跟广东金发签署了一纸毫无约束力的所谓合同,那么股民的损失谁负责? 几十上百亿的超级订单,一纸公告让市场热血沸腾,一纸公告让数万股民坠入云端。如果,所有的上市公司都以商业机密为由,跟所谓的国际买家签署合作协议,无论对方是否存在,是否是皮包公司,然后就贸然昭告天下。到最后又一纸公告,将责任完全推给对方,把自己打扮成无辜的受害者博取同情。如果合同签约方根本就是内外勾结,联手做局,甚至压根儿就是自导自演的骗局,那么股民的损失岂不是永无沉冤得雪之日? A股有前车之鉴,金发科技的70亿订单,岂能说没就没了?建议监管部门进场,如果美国买方失信,要强烈谴责,如果订单成为第二个杭萧钢构,甚至银广夏,监管部门会给市场一个公正,才能振纲纪、护法度。面对金发科技70亿订单爽约,也许,老百姓会说,城隍庙里卖假药,莫要哄鬼哟。
近日,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介“株硬”或“公司”)进出口公司成功取得某重点客户的1500万元棒材订单。其中,公司重点产品――高端螺旋孔棒占比超过一半,达到1000万元,创下了高端螺旋孔棒单笔订单金额的新高。 在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国外需求严重下滑的严峻外贸形势下,株硬进出口公司努力践行中钨高新(000657)“任务不减、预算不调”的工作思路和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积极拼抢市场、争抓订单,一方面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联系,保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深入挖掘各类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与公司生产、研发系统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传递市场相关信息,促进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型材合金事业部对于高端产品的生产交货和质量保证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研发、生产、销售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螺旋孔棒的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最终得到了国际高端客户的认可。 这一重大订单的签约标志着公司与高端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更进一步、迈上了新的台阶,更宣告了株硬螺旋孔棒产品对国际高端市场强势突入与占位取得极大成功,将对公司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地位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