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终于揭开了自己神秘的财务面纱和业务结构。8月25日晚间,蚂蚁集团向上交所、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文件。文件显示2019年度蚂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06亿元;支付宝年活跃用户超10亿,活跃商家逾8000万;数字金融服务占总营收超六成。被誉为全球第一独角兽的它终于向全球最大规模IPO发起冲刺。那么此次招股书,又有哪些亮点值得我们注意?亮点一:营收破千亿,“金融”占大头蚂蚁集团此次招股书显示,2019年度蚂蚁实现营业收入1206.18亿元,实现净利润180.72亿元。蚂蚁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块: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创新业务及其他。其中,超六成营收来自于数字金融服务。蚂蚁集团的能力主要应用于数字金融的以下三个领域:微贷科技平台,服务消费信贷及小微经营者信贷需求。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为17320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为4217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与约100家银行合作伙伴合作开展业务, 包括全部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全部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外资银行等合作。理财科技平台,服务理财需求。蚂蚁集团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客户的风险偏好进行理财产品的智能匹配。支付宝是中国最大的线上理财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 6月30日,蚂蚁集团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达40986亿元,并与约170家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开展业务,其中包括中国绝大部分的基金公司、领先的保险公司、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科技平台,服务保险需求。支付宝是中国最大的线上保险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 支付宝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为518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与约90家保险机构合作开展业务。蚂蚁集团超过6成营收来自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其中微贷科技占40%,理财科技占15%,保险科技占8%。此外,蚂蚁集团三大收入模块占比最小的是:创新业务及其他。其中,创新业务包含蚂蚁链技术服务、金融云技术服务等多项创新技术服务。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曾说过,在蚂蚁金服的三大业务板块中,数字金融属于今天业务;全球化属于明天业务;区块链等智能科技则是他格外看好的“后天业务”。招股书显示,2019年开始, 蚂蚁链开始有收入,井贤栋口中的“后天业务”的未来表现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亮点二:百亿收入砸“研发”,技术人员占六成招股书中,蚂蚁集团强调,技术是公司成功的关键。近三年(2017—2019),蚂蚁集团研发费用分别为47.89亿元、69.03亿元、106.05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皆为8%左右。蚂蚁重点围绕人工智能、风险管理、安全、区块链、计算及技术基础设施等核心技术领域,通过领先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应用。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拥有16660名员工,其中包括10646名技术人员,合计占员工总数比例约为 64%。亮点三:阿里巴巴是兄弟,也可能是对手蚂蚁集团的重要子公司支付宝脱胎于阿里巴巴,2014年设立初期主要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平台上向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阿里巴巴还是蚂蚁集团最大的客户和提供商。近三年(2017~2020),阿里巴巴集团占蚂蚁集团当年营业收入比例皆约8%,网商银行次之,为蚂蚁第二大客户,占比约5%。蚂蚁集团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是一家科技公司,致力于全球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和数字化升级。蚂蚁认为蚂蚁与阿里巴巴集团业务定位存在差异,并不存在实质性竞争,但同时,蚂蚁认为双方未来都可能进入现有业务范围之外新的业务领域,从而在这些新的业务领域产生竞争。蚂蚁集团不得从事阿里巴巴集团不时从事的业务或其合理延伸,阿里巴巴集团也不得从事蚂蚁集团业务范围内的业务活动。因此,若未来蚂蚁业务扩张涉足的领域被视为阿里巴巴集团从事的业务或其合理延伸,则公司的业务扩张将受到影响。此外,如果蚂蚁拟投资双方业务范围外的公司,且投资比例或金额超过特定门槛,蚂蚁也需向阿里巴巴集团提供优先投资机会。这些安排可能妨碍蚂蚁为拓展生态而进行的战略投资。招股书中,蚂蚁还提到主要竞争企业及同行业可比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但相比阿里和腾讯,蚂蚁在总收入,尤其在净利润上要低于这两家企业。2020财年(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个月),阿里巴巴集团的总收入约为5097.11亿元,净利润约为1403.50 亿元。根据腾讯2019年度报告披露,2019年度,腾讯的总收入约为3772.89亿元,净利润约为958.88亿元。而据蚂蚁集团此次招股书,2019年度蚂蚁实现营业收入1206.18亿元,不足腾讯的三分之一;实现净利润180.72亿元,远低于腾讯同期净利润。亮点四:员工人数1万六,平均月薪超5万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总共16660名员工,2020年上半年职工薪酬为55亿,据简单测算,上半年员工人均薪酬5.5万。亮点五:社保基金成外部股东“最大赢家”全国社保基金拥有6.9亿股,在外部股东中占股最大,相当于蚂蚁上市后股份的2.9%,中国人寿次之,持股比例1%。在此次招股书中,还有一个彩蛋,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将从其个人所持蚂蚁股份中捐出6.1亿股用于公益。而此次马云捐出的股份仅略低于社保基金所持6.9亿股。按蚂蚁招股书显示的上市后总股本300.3897亿股计算,马云此次相当于捐出了蚂蚁股份的2%,这也再次显示了马云对公益的热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聚焦数字金融科技平台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蚂蚁集团营收分别为653.96亿元、857.22亿元、1206.1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2.05亿元、21.56亿元、180.72亿元。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营收达到725.28亿元,实现净利润219.23亿元。 具体来看,蚂蚁集团的营收由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创新业务及其他三大门类构成。其中,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是业绩贡献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19年度及2020年1-6月,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入占蚂蚁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56.20%和63.39%。 据悉,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包括微贷科技平台、理财科技平台、保险科技平台,该类业务系公司向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提供数字金融技术支持、客户触达及风险管理方案,助力金融机构有效触达更广泛的客群,并提供包括消费信贷、小微经营者信贷、理财及保险在内的各类服务。 蚂蚁集团称,预计该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公司数字金融科技平台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向合作金融机构收取的技术服务费。 从研发投入来看,蚂蚁集团毫无疑问是一家货真价实的科技公司。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1-6月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7.89亿元、69.03亿元、106.05亿元、57.2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2%、8.05%、8.79%、7.89%。 与此同时,在蚂蚁集团的员工构成上,64%是技术人员。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约1.67万名员工,其中包括1.06万名技术人员,合计占员工总数比例约为64%。 或成全球最大IPO 尽管每股发行价格尚未确定,但市场普遍相信,蚂蚁集团将大概率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之一。2018年蚂蚁集团C轮融资时,根据公开报道,其估值已经达到1500亿美元。 外媒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蚂蚁集团募资规模可能达到300亿美元,估值超过2000亿美元。如果发行顺利,此次IPO将取代沙特阿美成为全球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 记者注意到,上交所官网显示,蚂蚁集团科创板拟募资金额为480亿元。“这个数字是申报时公司填报的一个约数,不是最后融资额。因为蚂蚁集团还未确定估值水平,这个数字不代表任何实际情况和最后募集资金规模,像中芯国际申报时披露金额为200亿元,最后募集资金超500亿元。”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蚂蚁集团科创板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将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助力数字经济升级、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支持创新科技的投入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蚂蚁集团距离上市再近一步。8月25日晚,上交所受理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申请,同日,蚂蚁集团也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同时发布的招股书,首次将蚂蚁集团的经营全貌展现给投资者。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拟在A股和H股发行的新股数量合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300.39亿股(绿鞋机制实施前)。本次A股发行可引入绿鞋机制,超额配售权最高不超过15%。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预计:“本周监管部门可能会出具第一轮问询函,下周蚂蚁集团回复,最快9月10日前后过上市委,或于10月20日前后上市。”
动作很快,马云老师终于要亲自来A股了。 8月25日消息,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蚂蚁集团向上交所及港交所同步递交上市招股文件,拟在A+H发行的新股数量合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300.3897亿股(绿鞋前)。此次A股发行可引入绿鞋机制,超额配售权最高不超过15%。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预计本周给问询函,下周一回复,下周二通知上会,9月10日前后过上市委,14号前后之后申请注册,当周批下来,10月20日前后上市。 基金君整理了招股书的几大亮点,供大家参考。 1、蚂蚁集团有多挣钱? 招股文件首次披露了蚂蚁集团的营收情况。2019年公司营收为1206.18亿元,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这一数字为857.2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0%。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上半年依然没有改变,今年1-6月,蚂蚁营收达到725.28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8%。 2019年,蚂蚁净利润180.7亿元。2020年上半年营收725.28亿元,净利润219.2亿元。 2、金融科技收入占比逾六成 招股文件详细披露了蚂蚁的营收构成,数据显示,蚂蚁集团的营收总共有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创新业务及其他三大门类构成,2020年1-6月三大项占比分别为35.86%、63.39%和0.75%。 3、员工持股平台占股40% 文件披露,君瀚、君澳作为蚂蚁的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有蚂蚁29.8%和20.6%的股份,为控股股东。发行完成后,君瀚、君澳合计持股将不低于40%。 4、马云持有多少股份? 根据招股资料,马云为蚂蚁集团创始人、董事、兼大股东之一,为公司实控人,实际控制公司50.52%的股权。根据招股书,上市前,阿里巴巴持股32.65%,杭州君瀚及君澳持股50.52%,境内投资者持股16.83%。 马云个人持股比例不超过8.8%,他还宣布捐出6.1亿股蚂蚁股份做公益。这些捐赠将委托杭州云铂未来捐赠给他指定的公益组织,按蚂蚁招股书显示的上市后总股本300.3897亿股计算,马云此次相当于捐出了蚂蚁(上市后)股份的2%。 5、社保基金赚大了 在外部股东中占股最大的是全国社保基金,为2.9%。 8月22日,2020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五年前,社保基金投资了蚂蚁金服,获取其5%的股份,“蚂蚁金服一上市估值在2000亿-2400亿美元之间,社保这笔投资赚老了,是代表大家投的,赚的钱会给每个账户都分回去”。 6、蚂蚁数金科技平台用户7.29亿 花呗借呗服务用户约5亿 招股文件显示,过去一年,蚂蚁数金科技平台的用户为7.29亿。理财平台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高达4.1万亿,保险平台促成的年度保费则为518亿,花呗借呗服务用户约5亿。 7、支付宝月活用户达7.11亿 招股文件显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蚂蚁集团支付宝的月度活跃用户由2017年12月的4.99亿名增加至2020年6月的7.11亿名,年度活跃10亿+,月度活跃商家8000万,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年12个月,支付宝数字支付交易规模高达118万亿。 8、资产管理规模超4万亿 在理财科技领域。目前余额宝已是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支付宝理财科技,与约170家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截止到6月30日,资产管理规模超4万亿,为行业第一 9、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据知情人士透露,蚂蚁集团今日在香港和上海同时提交了上市申请,拟在10月份进行A/H上市,可能募资至多300亿美元,估值超过2000亿美元。如果市场条件允许,此次IPO规模为300亿美元,将取代沙特阿美290亿美元的IPO,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尽管每股发行价格和目标估值尚未确定,但市场普遍相信,蚂蚁将大概率创下近年来全球最大规模的IPO之一。2018年蚂蚁集团C轮融资时,根据公开报道其估值已经达到1500亿美元。 据招股文件披露数据,蚂蚁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来做三件大事:最大的比例即40%将用于创新和科技的投入,其次是助力商家发展和数字经济升级,以及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10、做一名蚂蚁集团的员工,薪酬有多高? 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上半年的职工薪酬为55亿元。 另外,蚂蚁的员工人数最新为16660人。 简单算一下,上半年蚂蚁的人均薪酬是一个月5.5万。 当然对于蚂蚁集团来说,算月薪,格局明显小了。据数据统计,蚂蚁集团上市后,蚂蚁集团和阿里系高管中,有一批人将成为亿万富豪,一些核心员工也将成为千万富豪。如果按蚂蚁最后一轮融资估值1556亿美元计算,马云持有蚂蚁集团估值为137亿美元。 “
8月25日消息,蚂蚁集团今日正式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上半年营收725.28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219.23亿元,同比增长1058.7%。招股书还显示,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该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653.96亿元、857.22亿元、1206.18亿元和725.28亿元;净利润82.05亿元、21.56亿元、180.72亿元。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蚂蚁集团上半年净利润239.12亿元,同比增长500.1%。花呗、借呗等微贷业务是最主要收入来源上半年的营收方面,蚂蚁集团的营收包括三个方面: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260.11亿元,占总营收的35.9%;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合计占总营收的63.4%;创新业务与其他,占比0.8%。其中,数字支付服务收入主要来自国内商业交易、按照交易规模的一定百分比向商家和交易平台收取的交易服务费,以及银行转账、信用卡还款等个人业务向消费者收取的费用。该业务同比增长13%,由于增速较慢,其在总营收的占比已经从去年同期的43.7%下滑至如今的35.9%。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则是目前蚂蚁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且同比增速达到了57%。这块收入一共包括三个方面:1.微贷科技平台,产品包括花呗、借呗等。上半年收入285.86亿元,占总收入的39.4%,同比增长59.48%。2、理财科技平台,产品包括余额宝等理财产品。上半年收入112.83亿元,占总收入的15.6%,同比增长56.25%。3、保险科技平台,产品包括相互保等保险产品。上半年收入61.04亿元,占总收入的8.4%,同比增长47.26%。由此可见,花呗、借呗等借贷产品撑起的业务,占比高达39.4%,是当前蚂蚁集团的最主要收入来源。同时,该业务板块的增速也最高,其在总营收的占比也在不断扩大,去年同期该业务的占比还仅为34.1%。而在具体业务层面,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中国内地总支付交易规模为人民币118万亿元。2019年全年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22.36%。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余额为人民币1.732万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为人民币4220亿元;资产管理规模为人民币4.099万亿元;保费及分摊金额520亿元。在用户规模上,蚂蚁金服旗下产品支付宝截至6月30日的月活跃用户为7.11亿。年度活跃用户则超过10亿。除此之外,生活服务方面,招股书还披露,目前支付宝拥有200万个小程序,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有超过60%的用户使用支付宝APP上的日常生活服务。跨境业务方面,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支付宝处理的国际总支付交易规模达人民币6220亿元。马云拥有最终控制权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的主要股东包括杭州君瀚、杭州君澳和阿里巴巴集团等阿里系资本,三者合计占股83.17%。其中,杭州君瀚与杭州君澳作为持股平台,合计持股50.52%。马云通过杭州云铂这家公司可对杭州君瀚与杭州君澳行使控制权,并进而持有蚂蚁集团的最终控制权。但招股书明确表示,马云所享有的经济利益不包括杭州君瀚与杭州君澳的全部股份权益。由于马云在杭州云铂占股34%,马云的经济利益仅对应于这一股份。此外,招股书还显示,马云将从其个人所持蚂蚁股份中捐出6.1亿股用于公益。这些捐赠将委托杭州云铂未来捐赠给他指定的公益组织,按蚂蚁招股书显示的上市后总股本300.3897亿股计算,马云此次相当于捐出了蚂蚁(上市后)股份的2%。与此同时,蚂蚁集团还披露了杭州君瀚与杭州君澳的直接及间接合伙人股份对应经济利益情况,马云、彭蕾、井贤栋、张勇、俞永福等人,均出现在名单中。而蚂蚁金服的董事会由9人组成,包括董事长井贤栋、CEO胡晓明、CTO倪兴军等三名执行董事,阿里巴巴创始合伙人蔡崇信、阿里巴巴CTO程立、阿里巴巴CPO蒋芳等三名非执行董事,郝荃、胡祖六、黄益平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8月25日,蚂蚁集团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并同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A1招股申请文件。 招股文件显示,蚂蚁集团拟在A股和H股发行的新股数量合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300.39亿股。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联席保荐机构。 招股文件显示,蚂蚁集团2017至2019年度的全年营收分别为653.96亿元、857.22亿元和1206.1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82.05亿元、21.56亿元和180.72亿元。 今年上半年,蚂蚁集团的营业收入为725.2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12.34亿元。 从营收构成看,数字金融科技平台贡献了蚂蚁集团上半年63.39%的收入,金额为459.72亿元,此外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贡献了35.86%的营收,金额为260.11亿元。 阿里巴巴集团在报告期内各期均为蚂蚁集团第一大客户,2017、2018、2019年以及今年上半年从阿里巴巴取得的收入占蚂蚁集团营收的比重分别为8.89%、9.16%、8.10%和 6.16%。网商银行为蚂蚁集团第二大客户。 截至今年6月末。蚂蚁集团的资产总额为3158.9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082.63亿元,合并资产负债率为31.96%。 从股东结构看,本次发行前,蚂蚁集团的前三大股东为杭州阿里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分别为32.65%、29.86%和20.66%。 招股文件称,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同受实际控制人马云先生控制,马云为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从股权结构看,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的普通合伙人均为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后者由马云、井贤栋、胡晓明、蒋芳分别持股34%、22%、22%和22%。 从股东性质看,招股文件披露了蚂蚁集团9家国有股东,其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比例最高,为2.94%,文件称该股东正在牵头就本次发行上市相关国有股权管理方案事宜向财政部办理报批手续。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财政部的批复文件尚未取得。 招股文件显示,蚂蚁集团计划设立上市后的境内外员工激励计划,拟在上市后通过增发或回购等形式,以不超过9.14亿股股份用于未来约4年的员工激励,其中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使用不超过8.22亿股,上市后H股激励计划使用不超过 0.92 亿股。
8月25日晚间,上交所受理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为公司联合保荐机构。同日,港交所官网信息显示,蚂蚁集团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A1招股申请文件,这意味着其A+H上市迈出关键一步。 选择在七夕佳节来赴资本市场“之约”,对于16岁的蚂蚁不失为一件浪漫的事。招股信息显示,蚂蚁集团营收中有六成来自科技服务,此次科创板及H股募资额的40%都将投向创新及技术研发;蚂蚁集团的员工构成中,有64%是技术人员。“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蚂蚁集团在招股书中明确,公司拟募资用于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等。 最“小”最“壮”的独角兽 “我们将公司命名为‘蚂蚁’,是因为始终相信:小,即是美好;小,蕴含力量。”招股书如是说。 即将两地上市的蚂蚁,是名副其实的独角兽公司。蚂蚁集团拟在A股和H股发行的新股数量合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300.3897亿股(绿鞋前),意味着将发行不低于30亿股新股。本次A股发行可引入绿鞋机制,超额配售权最高不超过15%。 蚂蚁很快。8月24日,浙江证监局网站公示了蚂蚁集团辅导验收申请材料,中金及中信建投已完成上市辅导。对于次日即获得上交所受理一事,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记者坦言“并不意外”。他说,这是上市工作的正常进度,一般验收报告出了就可以进行申报,可以说蚂蚁是“有备而来”。预计蚂蚁上市进程也会相应提速。 尽管每股发行价格和估值规模尚未确定,但市场普遍预期,蚂蚁将大概率创下近年来全球最大规模的IPO之一。2018年蚂蚁集团C轮融资时,根据公开报道其估值已经达到1500亿美元。这意味着其募资额可能大幅超过上交所网站披露的480亿估算募资额。 超募现象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并不少见。此前中芯国际申报时披露拟募资金额200亿,最后募集资金约500亿元。 科技服务收入逾六成 蚂蚁集团脱胎于阿里巴巴。2004年,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初期,为了解决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在线上交易中的信任问题,支付宝应运而生,并从2011年开始独立运营。2019年9月,阿里巴巴通过境内间接全资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取得了蚂蚁集团33%股份。根据招股书,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为马云。 今年6月,蚂蚁金服更名蚂蚁集团,明确了蚂蚁“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需求”的定位,这从招股书披露的营收结构中已有所体现。 蚂蚁集团的营收总共有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创新业务及其他三大门类构成,2020年1至6月三大项占比分别为35.86 %、63.39%和0.75%。蚂蚁在数字金融领域采取的是开放平台策略,通过为金融机构输出技术服务获得收入,因此和蚂蚁链等创新业务这两大类,均属于技术收入。两项合计,蚂蚁来自科技服务的收入超过64%。 从增长趋势来看,蚂蚁集团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至6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53.96亿元、857.22亿元、1206.18亿元和725.28亿元,2017年度至2019 年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81%。今年1至6月,蚂蚁集团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212.34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的169.57亿元。 招股书还秀了一把蚂蚁的“肌肉”:按规模计,蚂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数字支付提供商和领先的数字金融平台,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蚂蚁集团在国内的总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万亿元,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贷款余额与理财科技平台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分别达到2.1万亿元和4.1万亿元。支付宝APP服务超过10亿用户和超过8000万商家,合作金融机构超过2000家,为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务/商业类APP。 四成募资砸向“创新及技术研发” 蚂蚁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三个方向:支持创新和科技投入、助力数字经济升级、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蚂蚁集团科创板及H股募资额的40%都将投向创新及技术研发。在蚂蚁的员工构成上,也有64%是技术人员。 报告期内(2017年至2019年、2020年1-6月),蚂蚁集团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7.89亿元、69.03亿元、106.05亿元、57.2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2%、8.05%、8.79%、7.89%。有趣的是,近500页的招股书中,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热词频频亮相,其中“区块链”出现了130次。 招股书称,公司的蚂蚁链是全球区块链技术引领者。2017年到2019年间的各年,公司与区块链相关的专利申请数均排名全球第一。 蚂蚁集团的股东情况也备受关注。截至招股文件发布之日,君瀚、君澳作为蚂蚁的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有蚂蚁29.8%和20.6%的股份,为控股股东。发行完成后,君瀚、君澳合计持股将不低于40%。招股文件同时显示,马云个人持有26.77亿股蚂蚁股份,意味着上市后的持股比例不超过8.8%。马云还宣布捐出其持有的6.1亿股蚂蚁股份,委托杭州云铂未来捐赠给他指定的公益组织。
蚂蚁集团上市迈出关键步伐! 今日(8月25日)盘后,正在谋求A+H上市的蚂蚁集团分别向上交所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正式递交上市申请,公布招股申请文件。 作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蚂蚁集团几乎每年都有上市传闻。万众瞩目。自今年7月20日靴子终于落地以来,今天公布的招股文件,是蚂蚁集团首次全面对外界披露业务大盘、营收状况等核心数据以及未来规划。 1招股书看点 根据招股文件显示,2019年蚂蚁集团营收超1200亿元;6成营收来自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年活用户超10亿,连接商家数超8000万;过去一年支付交易规模为118万亿元;上市后员工持股平台占股不低于40%。 这些数据表明,蚂蚁集团凭借创新能力在激烈行业竞争中杀出重围,主要业务指标全面领先行业。 (1)科技业务收入逾六成 2019年公司营收为1206.18亿元,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这一数字为857.2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0%。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上半年依然没有改变,今年1-6月,蚂蚁营收达到725.28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8%。 数据来源:蚂蚁集团招股书 此前对于蚂蚁到底是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市场一度有争论。此次招股书披露给这个争论画上了句号。 数据显示,蚂蚁集团的营收总共有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创新业务及其他三大门类构成。2020年1-6月三大项占比分别为35.86 %、63.39%和0.75%。 蚂蚁在数字金融领域采取的是开放平台策略,通过为金融机构输出技术服务获得收入,因此和蚂蚁链等创新业务这两大类,均属于技术收入。两项合计,蚂蚁来自科技服务的收入超过64%。 资料来源:蚂蚁集团 蚂蚁集团不仅收入主要来自科技领域,在支出上也同样是技术先导。 2019年技术研发是蚂蚁的主要支出,全年技术研发投入106亿元,相当于130多家科创板新股2019年研发支出的一半(中国新闻周刊数据)。蚂蚁IPO拟募集资金的主要投向之一也是技术,招股文件称,A股和H股募资额的40%都将投向创新及技术研发。而在蚂蚁的员工构成上,也有64%是技术人员。 (2)各项业务均居行业第一 蚂蚁集团所处的赛道竞争激烈,说强敌环伺毫不夸张。支付业务有强大的对手微信,理财与贷款业务面临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而保险业务则有一大批互联网保险或经纪公司。至于核心金融科技,也置于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巨头的火力网之中。 然而,此次招股书显示,蚂蚁在所有的业务领域几乎都处于行业第一的位置,竞争优势强到“没朋友”。 支付领域:招股文件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连接国内超10亿用户。截止到6月30日的12月内,支付宝平台上完成的总支付交易量为118万亿元,同期中国数字支付交易金额为201万亿元,这意味着支付宝的行业份额超过50%。 此外,在理财科技领域、微贷科技领域、以及保险科技领域,蚂蚁都保持全行业第一的优势地位。 一直以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为特色的蚂蚁集团,通过汇聚小的力量,成就了庞大的生态——这正是蚂蚁能够在各个业务赛道保持第一的终极原因。正如蚂蚁在招股文件所称: “我们以一体化、平台化的企业战略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和业务发展阶段的客户提供服务,帮助我们确立了在数字支付和数字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 (3)上市后员工持股逾四成 截至招股书发布之日,君瀚、君澳作为蚂蚁的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有蚂蚁29.8%和20.6%的股份,为控股股东。发行完成后,君瀚、君澳合计持股将不低于40%。 如此高的员工持股比例,蚂蚁的员工将从此次上市中受益丰厚。网友戏称,这一次,又将造就一批亿万富翁;也有网友调侃说道,杭州的房价又要涨了^^ 值得一提的是,据招股书显示,马云个人持有26.77亿股蚂蚁股份,意味着上市后的持股比例不超过8.8%。马云还宣布捐出其持有的6.1亿股蚂蚁股份,委托杭州云铂未来捐赠给他指定的公益组织。 2进化不停步 自2004年成立支付宝以来以来,2009年推出支付宝移动版,2013年启动余额宝,2014年花呗、2015年借呗、2018年相互保:蚂蚁集团从未停止进化的脚步。(注:支付宝母公司于2014年更名为蚂蚁金服,2020年改名为“蚂蚁科技集团”) 蚂蚁能够做到持续进化,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对互联网生活服务场景的精准把握,另一方面则是强大的技术与科研实力做为支撑。这两大因素在未来将继续发挥效用,保持蚂蚁在所处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1)十个“第一次” 蚂蚁集团的业务引领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史上的每一个里程碑;行业中众多的技术和模式创新,都是由蚂蚁引领的。这一点正是蚂蚁保持竞争优势与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 支付宝曾经5次革新支付技术: 这五次革新不仅让支付宝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支付服务商,也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支付之国。此外,在普惠便民的业务上,蚂蚁也做到了5个“第一次”。 这些关键领域的突破,使中国在数字金融、数字办事、数字公益等若干领域开启了弯道超车模式,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全球服务小微最多的银行、全球最大的互助社区、全球参与人数最多的公益项目均花落中国。 (2)核心技术的领先性 “技术是成功的关键,也是普惠生态系统的基础。”在招股文件中,蚂蚁集团也第一次亮出了技术家底,包括26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产品,18项世界级和国家级核心技术奖项,以及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26,279项专利或专利申请。 金融科技与生活服务,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一方面是出于用户财产安全性的天然需求;另一方面是基于庞大的用户基础(10亿+)而对算法和算力的考验。 从披露信息来看,蚂蚁集团的硬核技术能力覆盖了人工智能、风控、安全、区块链、计算及技术基础设施等硬核科技领域,包括信贷风险管理平台、智能投顾平台、智能风控引擎AlphaRisk、安全切面防御体系、跨链可信数据连接服务、金融级分布式技术架构SOFAStack……等。 只有保证了技术的领先性,才能实现安全和高效,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平台输出的能力。而这些最终都反映在了公司坚实的科技业务营收上。 (3)进化不停步 此次上市,对于蚂蚁集团的持续进化而言,是一次重要的加速。 根据招股书披露,上市所募集资金的最大头(40%)将用于创新和科技的投入。其次,是助力商家发展和数字经济升级,以及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科技研发、数字化转型、以及全球化战略。 在过去三年(2017至 2019),蚂蚁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7.89亿、69.03亿、以及106.05亿。后两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44.14%和53.63%,呈现一个加速的趋势。只有保持科技的领先性,才能保证科技输出的优势以及科技盈利的可持续性。 就数字化生活转型,今年3月,支付宝正式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目标通过开放平台战略、数字经营赋能,帮助广大服务业商家实现数字化升级。 而全球化方面,蚂蚁集团已经耕耘许久,多年以来与亚洲、欧洲及非洲的本地电子钱包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数据显示,截至当下,全球仍然有80%的人口未能享受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普惠金融服务,而这无疑将成为蚂蚁集团未来全球化战略想象空间。 3股市新物种 蚂蚁集团的业务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复制品,属于全新的物种。此次登陆港股与科创板,对于中国(以及香港)资本市场意义重大。 首先,港A两地股市迎来最大的“独角兽”。此前中国有不少独角兽企业,如已经上市的小米、字节跳动等。但由于市场制度限制,这些独角兽企业都不能在A股上市,使得A股市场几乎失去了一批独角兽企业。 此次蚂蚁集团登陆科创板,将为A股市场带来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独角兽,而且是独角兽中的巨无霸。这将会吸引更多独角兽企业上市A股。从此A股将结束与独角兽无缘的现状。 对于港股而言,今年7月27日推出恒生科技指数,将腾讯、美团等科技公司纳入其中,意在使港股摆脱“金融+地产”的老模式。此次蚂蚁上市,将为港股市场再添一只明星公司股,使港股市场结构更加优化。 此外,未来蚂蚁的A股与H股的股价将形成联动,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将平抑股价波动,提升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为全球资本市场树立估值标杆。按照最新的业务组成,蚂蚁集团是一家科技企业。但它的发展路径与独特的业务模式——“支付-互联网金融-生活服务平台”——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对标企业,属于彻头彻尾的新生态。 全球金融科技的企业有不少,但将金融科技、流量、生态、生活服务等结合到一起,形成超复杂网络(network complex)的企业,就只有蚂蚁一家。这大概也就是公司名称“蚂蚁”二字的含义——由大量个体形成超复杂的、有机的、有序的、精密的生态网络。 此次蚂蚁集团两地上市,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开展“金融-科技-生活服务平台”业务的公司树立估值标杆。而且可以预见,这个标杆效应在短时间内其他企业难以企及。 第三,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优质投资标的。中国股民有一种怨念,过去十年,中国但凡是与新经济沾一点边的公司都不在A股上市,买来买去还是白酒家电食品这些。导致中国大盘在3000点上下横盘20多年。 近年来,A股改革的步伐在加快,开始欢迎互联网、新经济、以及高科技企业上市。蚂蚁集团率先垂范,引导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培育新经济的土壤,并吸引资金流向更具有创新活力的经济领域,为未来发展提供新动力。 事实上,蚂蚁集团上市,社保基金已经确定受益。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是蚂蚁集团最大的外部股东,持股比例2.9%。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此前透露,全国社保基金曾经在A轮投资于蚂蚁集团以78亿元。如今蚂蚁集团上市,中国百姓享受到了蚂蚁增长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