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30日讯,商务部决定依期终复审调查结果,自5月3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四氯乙烯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5年。商务部于2014年5月对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四氯乙烯开始实施反倾销措施。2019年5月,应国内产业申请,商务部发起了本次期终复审调查。
中新网天津5月25日电 (记者 张道正)记者25日从天津海关获悉,今年前4个月,天津口岸进口集成电路5亿个,同比增长8.1%;价值62.3亿元人民币,增长18.2%。 据介绍,天津口岸的集成电路进口,从进口地区看,自东盟进口量最大,今年前4个月自东盟进口集成电路1.4亿个,同比增长17.7%,占同期天津口岸集成电路进口总量的27.4%。此外,自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数量显著增加,数量高达1.3亿个,同比增长94.5%。 从贸易方式看,近八成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今年前4个月,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集成电路3.9亿个,同比增长17.5%,占同期天津口岸集成电路进口总量的78.4%。 天津海关相关负责人指出,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方式相比,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因此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为明显。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天津海关高度关注辖区集成电路类的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精准施策帮扶企业共渡难关,提前1个月筛查即将到期手(账)册,逐家联系企业,确认其能否延期申报,打造了疫情期间集成电路通关“高速口”。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作为天津主要贸易伙伴,前4个月仅进口9006万个,同比减少三成。天津海关人员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韩国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经济停滞、复产复工仍未修复,对其供给体系造成巨大冲击,进而对中国进口可能产生较大负面作用,进口量出现大幅下滑。 就在5月10日,自韩国首尔的CA562三星系企业包机顺利抵达天津,215名三星系韩方技术人员通过中韩“快捷通道”顺利复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三星系企业作为集成电路进口的主力,其生产将随着中韩重要商务、物流、生产和技术服务急需人员往来将逐渐恢复正常,同时,随着韩国国内经济的复苏,企业发展将后劲十足,从韩国的进口量将企稳回升。(完)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健全高水平开放政策保障机制。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降低关税总水平,努力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大幅削减进出口环节制度性成本,促进贸易平衡发展。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
海关总署7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我国外贸进出口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增长8.2%,3月出口为下降3.5%;进口1.09万亿元,下降10.2%。专家认为,出口实现超预期增长原因包括低基数、积压订单交付、与东盟贸易关系深化、国外相关疫情严重地区进口需求增大等。国内疫情好转以来内需逐渐恢复,进口状况有望适度改善。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07万亿元人民币,下降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74万亿元,下降6.4%;进口4.33万亿元,下降3.2%;贸易顺差4157亿元,减少30.4%。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4月出口表现超出预期,或缘于积压的订单仍旧处于交付阶段,同时防疫物资出口和出口替代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4月出口水平。此外,与东盟贸易关系的深化也是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首先,上年同期基数明显偏低,一定程度推高了今年4月的出口增速。其次,当月我国对美欧等疫情严重地区出口反弹,与当地停工停产导致商品供应不足,进口需求短期加大有关。再次,近期防疫物品出口增速加快,也对当月整体出口水平起到一定拉动作用。 展望未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我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仍将保持一定韧性,但对欧美等区域的出口应该还会受到疫情影响,相关需求恢复将是一个较慢的过程。同时,国内疫情好转以来内需逐渐恢复,进口状况有望适度改善。
意见领袖丨全球KOL聚焦金融大动荡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花长春、董琦 导读 4月出口大超预期,与PMI出口订单指数回落、企业草根调研的感受不一致,有三个原因促成这一结果:疫情供需影响的时间差、低基数、国内复产补出口(尤其是防疫物资)。但短期超预期并不意味着出口向上的拐点已经出现。 摘要 4月出口数据超预期,我们认为主要源于三个因素: 核心原因是疫情影响在供需时间差的反应。疫情爆发初期,管控措施带来生产停滞,供给端矛盾大于需求端,疫情国出口受到直接影响,需求回落滞后(必选消费和防疫物资支撑),带来进口端短期韧性。4月集中体现海外疫情爆发期情况,海外疫情国需求滞后回落对国内出口仍然存在支撑。 2019年同期低基数影响。若按照12-17年环比均值来看,4月出口将回落至-5%左右。 国内复产补出口影响。我们认为对比韩国出口回落,发达经济体基本面快速恶化,国内出口不降反升,部分源于国内前期疫情影响,复工复产使得4月出口仍然存在补出口的因素。 出口端,分国家来看,4月对疫情集中的发达国家出口出现大幅反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疲弱,从侧面印证疫情影响的时间差干扰。从产品结构角度来看,4月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均出现回升,大概率与前期订单相关。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服装出口仍处于回落状态,但纺织纱线出现大幅提升,该部分产品与医疗物资出口和海外疫情产品替代相关。我们前期强调在消费品和初级产品方面,疫情影响下,国内替代的逻辑兑现更加容易,若第三波新兴市场疫情冲击来临,这一逻辑兑现仍然存在空间。 进口端,内外夹击带来4月进口同比增速大幅下行: 外部来看,海外疫情拖累国内加工贸易,同时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行也拖累了国内大宗贸易。 内部因素来看,国内需求修复仍然相对疲弱,大宗商品中铜材和原油进口数量仍然不容乐观。 中国对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口回落幅度较大,年内中美贸易一阶段协议达成难度较高,特别是叠加能源价格下行,需求修复缓慢,在制成品与能源品进口方面达标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我们认为外需超预期的三个因素不可持续,基于PMI新出口订单回落与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行的判断,外需向上拐点没有到来。此外,需要额外警惕两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欧美复工后的疫情二次爆发风险,二是中美关系扰动影响。 正文 4月出口增速转正,市场并没有迎来预期之中的冲击落地,国内出口反弹与同期韩国出口的大幅下行以及PMI新出口订单的下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认为三个因素促成了出口的超预期: 核心原因是疫情影响的特殊性。疫情初期由于管控措施带来生产停滞,供给矛盾大于需求矛盾,因此疫情爆发阶段首先冲击一国出口,而由于必须消费和防疫物资的需求使得疫情国进口韧性则相对较高。4月衡量了海外疫情爆发期,遵循疫情的影响特征,海外疫情国出口直接受到影响,需求回落滞后,进口端韧性高,对中国的出口带来支撑。 二是2019年4月出口低基数的影响。若按照12-17年环比均值来看,4月出口将回落至-5%左右。 三是疫情影响下的补出口影响。我们认为对比韩国出口回落,发达经济体基本面快速恶化,国内出口不降反升,体现了国内前期疫情带来出口交付延迟,复工复产使得4月出口仍然存在部分补出口的因素。 以上因素并不构成对后续国内出口的支撑,海外在4月底5月初陆续开始复工,供给端问题缓解,矛盾转向需求端后自然会影响我国出口。低基数因素后续也不复存在,5月出口端还面临高基数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外需冲击虽然在4月没有到来,但迟到不意味着缺席。 一、4月出口超预期主因疫情影响时间差与低基数干扰 4月按美元计,中国出口同比增速达3.5%,较3月同比增速大幅反弹10.1个点,并没有出现市场普遍预期的冲击落地(图1)。4月出口数据无论是与宏观层面的韩国出口数据、PMI新订单下滑,还是与微观的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八大枢纽集装箱吞吐量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种少有的反常现象,我们认为主要源于疫情影响的特殊性。 从国内疫情发展来看,疫情爆发初期,一季度我国进口下行幅度非常有限,而出口出现大幅下降,这体现的是疫情爆发阶段供给矛盾更加显著,管控措施使得生产回落快于需求,因此生产的停滞直接带来出口端下行,而需求的滞后回落则体现在进口的短期韧性较高。 当前来看,海外疫情的影响体现出了同样的特征。4月是集中体现海外疫情爆发的阶段,由于海外管控措施带来生产停滞,对海外疫情国出口直接带来抑制,进而影响国内的进口端,但海外需求滞后回落带来短期进口韧性,特别是必须消费品以及一些防疫物资的进口,对国内出口带来了支撑。 分国家与地区来看,4月中国对疫情相对集中的发达经济体出口反而出现回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疫情对国内与海外影响模式的一致性。具体来看,对发达经济体出口中对日出口增速反弹最大,对欧盟出口虽然出现反弹但增速仍然维持负增长(图2)。与此同时,中国对东盟和对金砖国家在4月的出口表现较弱,对东盟出口仍然维持正增长(图3)。整体来看前4个月,我国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逆势增长,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出口下降。 从产品结构角度来看,4月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均出现回升,与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大幅反弹表现相一致(图4)。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附件产品出口反弹最为迅速,集成电路出口维持正增长,但表现平平。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服装出口仍处于回落状态,但纺织纱线出现大幅提升,该部分产品与医疗物资出口和海外疫情下产品替代相关(图5)。我们前期强调在消费品和初级产品方面,疫情影响下,国内替代的逻辑更容易兑现,若第三波新兴市场疫情冲击来临,这一逻辑兑现仍然存在空间。此外,我们注意到商务部提及4月中国防疫物资出口大幅提升,截至4月29日,中国通过市场化采购方式已向19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且出口规模呈明显增长态势,该部分也构成了出口增加的动因。 二、内外夹击下进口显著下滑 4月进口同比增速为-14.2%,较3月进口增速大幅下行13.2个百分点。进口大幅回落的宏观因素源于内外两个层面。外部来看,海外疫情拖累了国内加工贸易,同时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行也拖累了国内大宗贸易(图6)。内部因素来看,国内需求仍然相对疲弱,大宗商品中铜材和原油进口数量增速仍然不容乐观。此外,一般贸易4月同比增速同步回落(图7)。 大宗贸易细分产品中,金额角度,4月铁矿、原油、铜进口分别较3月进口增速回落14/39.5/9.7个点。数量角度,铜材、原油回落0.8/12个点,铁矿进口大幅增加19.1个点,但铜材环比已经出现改善,预计后续内需改善进程中对大宗商品进口仍将带来支撑(图7)。农产品方面, 4月大豆进口环比出现积极改善,但同比仍然处于低位,由于巴西天气原因,巴西大豆当前供货出现推迟,后续疫情仍将带来干扰(图8)。此外,受海外疫情影响,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进口出现显著下行(图9),我们认为欧美疫情的持续仍然会对汽车进口链条带来冲击。 从当前来看,4月中国对美顺差再度走阔,中国对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回落幅度比较明显,年内中美贸易一阶段协议达成难度较高,特别是叠加能源价格下行,需求修复缓慢,在制成品与能源品进口方面达标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图10)。 三、外需仍未渡过压力期,警惕海外疫情反复与中美扰动 展望后续,海外经济回落逐步兑现中,需求滞后回落,外需仍然承压。我们看到PMI新出口订单4月再度大幅下行,在金融危机阶段,PMI新出口订单触底领先出口增速触底2个月左右,本轮PMI新出口订单3月反弹4月下行,预计后续仍将维持偏弱的状态,出口还未探底。从年度角度来看,全球经济增速与中国出口增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基于全球经济年内下行判断,当前判断出口出现拐点仍为时尚早,考虑疫情长尾影响,对出口端的拖累也将持续。 此外,我们需要额外警惕两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欧美复工后的二次爆发风险,二是中美关系扰动影响: 当前,海外经济回落已逐步兑现,4月美国ISM制造业PMI下滑至41.5%,创2009年4月以来最低,欧元区PMI跌至33.6%,基本持平金融危机低点,海外经济下探幅度的不确定性开始降低,特别是欧美复工已在4月底与5月初陆续展开,整体经济动能将开始缓慢修复。依据国内情况判断,疫情国经济动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在复工后仍然至少需要1-2个月的时间,但由于海外疫情管控措施的差异,欧美国家整体隔离周期短,复工起始早,这个过程中仍然需要警惕疫情二次爆发的风险。 除了疫情影响外,中美扰动近期也进一步加剧,这将对贸易端带来额外扰动。随着美国疫情发展以及失业潮的集中爆发,在支持率下行阶段特朗普或再度将矛盾焦点转向中国,我们不排除在大选前美方仍然对中国贸易端进行施压,特别是4月中国对美国顺差再度提升,若顺差维持高位或持续地走阔或再度引起摩擦。可能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对中国加征关税、限制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煽动对中国直接投资回流等。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诸建芳 程强 从现有经验看,疫情先冲击供给后传导到需求,一定程度能够解释在4月海外疫情发展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增长强于进口。此外,进口增长也一定程度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拖累。向后看,在当前进出口的特征下,预计5月进出口增长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事项 2020年4月份,中国出口金额(美元口径)同比增长3.5%(Wind一致预期-17.5%),3月为-6.6%;进口金额(美元口径)增长-14.2%(Wind一致预期-16.2%),3月为-0.9%;贸易差额为453.4亿美元,前值为199亿美元。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正文 ▌ 从中国经验看,疫情先冲击供给后传导到需求,一定程度能够解释在海外疫情发展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增长强于进口。4月国内出口增速为3.5%,显著好于进口增速-14.2%的增长,主要可能是疫情冲击下,对海外供给端的冲击快于需求端。国内疫情主要集中在2月份,1-2月国内进口数据显著好于出口,主要解释为停工影响国内出口,但进口活动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转化为库存增加。出口即为国内的供给,进口为国内的需求。3-4月海外疫情集中爆发,海外也呈现相同的情况。而海外出口弱、进口强反映到我国的进出口数据则体现为出口强于进口,同时在贸易差额上表现为2月逆差、3-4月转为顺差(图1-2)。从4月对主要贸易地区的顺差增加来看,顺差增加额度的高低基本上与该地区在4月疫情演变的严峻程度相符合(图3)。 ▌ 前期积压订单的赶制在4月也有所体现,此外也可能存在疫情演变严峻担忧下的加速出口。3月出口跌幅较前值大幅收窄10.6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国内逐步复工带来的对前期积压订单的赶制。我们此前也强调,3月出现的积压订单赶制出口并不会在月底就结束,可能对4月出口形成一部分的支撑。目前来看4月出口超预期的原因之一可能受到4月复工进一步抬升带来的积压订单赶制形成出口放量。此外,调研中也有企业反馈由于3月中旬开始海外疫情发展严峻,海外进口厂商担心贸易活动会先行受限,因此督促企业提前发货可能加速了4月的出口节奏。从主要出口商品种类的增速来看,占比较大的商品中,纺织纱线制品(预计与口罩防护服相关)出口增速较3月回升55.7个百分点至49.4%。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4月进口增速分别为10.9%和5.5%,较3月回升了18.5和14.5个百分点。而服装和箱包出口增速持续下跌,分别为-30.3%和-39.9%,较3月分别回落了5.5和17.1个百分点。(表1) ▌除海外疫情演绎严峻影响海外供给带来的进口压制外,大宗商品价格在4月的回落也拖累了进口金额的增长。上述已经解释海外疫情下对海外供给冲击快于需求冲击,因此国内的进口一定程度呈现被动压制。此外,考虑到中国的进口结构中以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主,因此4月由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也是拖累进口总金额增速的原因之一。从主要进口商品种类增速来看,出现负增长的商品中,原油、成品油、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数量的下跌程度均小于金额的下跌程度;而呈现正增长的铁矿石、铜砂矿等进口金额的增长力度也都低于进口数量增长的程度。(表2) ▌向后看,预计5月进出口压力增大。出口方面,3月中旬开始海外疫情发展严峻,纷纷出现停产停工和关闭店面的情况,调研反馈国内出口企业的订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4月PMI中新出口订单也大幅回落12.9个百分点至33.5%。预计5月出口将大幅承压。进口方面,我们认为目前的进口大幅回落主要源自海外供给收缩的压制,而非国内需求大幅回落,随着海外各地区从5月初开始纷纷复工(表3),预计对国内的进口有一定的支撑。但整体来看,进口大概率难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5月进出口压力将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