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牵头人通话消息,25日一大早发出。 8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通话。双方就加强两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等问题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对话。双方同意创造条件和氛围,继续推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 美方不久也发出消息。 当地时间2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表声明称,美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当晚与中国副总理刘鹤举行例行电话会议,讨论了历史性的美中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执行情况。双方谈及中国为实现协议要求的结构性改革所采取的行动,以确保更有力保护知识产权,消除美公司在金融服务和农业领域的障碍,取消强制技术转让。双方还讨论了中国大幅增加采购美国产品的问题,以及未来执行协议需采取的行动。双方都看到了进展,并承诺采取必要行动确保协议取得成功。 据了解会谈情况的人士透露,双方会谈氛围融洽,在农业、金融等方面的交流比较顺畅。 上次通话还是5月8日,一转眼已经过去三个多月。 眼下,中美关系出现建交以来异常复杂严峻的局面。 双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注多,牵扯广。 如何看待当前的局面,结合通话消息,简单说点看法。 首先,中美仍在共同推动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 从通话内容看,双方谈到了加强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等问题,尤其是提到“双方同意创造条件和氛围”继续推动协议落实。 这是个很明确,针对性很强的信号。 由于疫情冲击和中美关系面临的困难局面,外界对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落实议论纷纷。 各种似有还无、真真假假的消息充斥着舆论场。 就拿这次牵头人通话来说,8月15日左右,美方一些人曾经言之凿凿地说“取消”了会谈。 据了解,双方确定通话也就是近几天的事,15日的时候又何来“取消”一说? 无非还是些吸引眼球、设置议题的手法,在这两年的贸易谈判中并不少见。 从今天的消息看,中美在推动协议落实这一点上有明确共识。 特别是对中方而言,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协议落实带来某种不确定性,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极端困难面前,中方依然信守承诺,履行协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要“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体现出“言必信,行必果”的坚持。 不过也要看到,“创造条件和氛围”,也意味着条件和氛围存在改进空间。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疫情给协议落实带来了干扰,但协议落实面对的最大难点恐怕并不是疫情。 一方面,协议是双方面的承诺,需要中美共同参与完成,而并非单方面的义务。如果某一方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无视这点,是不利于协议落实的。 另一方面,经贸协议就是经贸协议,落实经贸协议没必要也不应该牵扯其他事情。 现在美方一些人出于选举利益的考虑,有意或无意地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与其他事情挂钩,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也不会有好结果。 其次,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依然突出。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经贸关系一直被称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自2018年美方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之后,中美正常经贸关系受到很大破坏,有人对“压舱石”的作用还有多大心存疑虑。 不过,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之后到现在这大半年进程看,在中美关系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经贸合作反倒是成为中美之间相对稳定的领域。有观点指出,中美经贸合作对保证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保证中美关系不出轨、不越红线十分重要。 这一点,在外媒看来也十分清晰,多篇报道均有所提及。 “《纽约时报》说,随着中国逐渐走出疫情,对美国产品的购买似乎也日渐上涨。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表明,以人民币计价,中国今年6月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同比增长15.1%,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同比增长5.2%。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今夏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尤其强劲,对美国谷物的三宗最大采购中,有两宗发生在7月,包括玉米采购刷新纪录。 “贸易争端曾使美中关系紧张。但现在,两国在1月签署的经贸协议却似乎是美中关系中最牢固的部分。” 前特朗普贸易顾问凯利.安.肖称:“在不断弱化的两国关系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已经成为一个闪光点。” 彭博社24日报道,随着中美关系在科技安全、香港及应对疫情等诸多方面恶化,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已成为一个罕见的合作领域。 第三,面对极端复杂的局面,当始终保持定力。 在以前的文章里曾提到,打了两年贸易战,中方始终守着一颗平常心,以冷静理性的态度处理极端复杂局面,最初坚持的立场一直没有变化。 今天这种形势下,面对极端复杂的局面,仍然需要保持定力。 这需要冷静地判断形势,理性地衡量利弊,关键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相对于漫长的中美经贸磋商而言,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不过是比赛的第一个回合,解决问题的一步而已,更遑论中美关系的长期发展。 应对处理外部的极限施压,则是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敢于反击的勇气和能力,善于博弈的智慧和定力,哪个都少不了! 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实际上在近两年的中美经贸磋商中,做好自己的事情一直是十分重要的话题。 面对外部压力,是侧重以对抗来应对,还是侧重于以发展来应对,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后果。 最后,中美关系发展出怎样的未来,事在人为。 中美关系走到今天,面临的形势前所未有。 双方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不少分歧。 特别是在发展问题上,中美的看法就存在明显距离――我们认为可以实现彼此的共赢,他们觉得可能触碰他们的“存量”。 说到底,这是个坚持多边主义还是单边主义的问题。 中美贸易战,乃至于当下的各种分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和演进的。 解决分歧,中美之间需要对彼此实力和意图有更深刻的认识,需要根据新形势形成更优化的相处方式。 但现在的问题是,不仅中国从未遇见过这种情况,美国在200多年的发展中也从未遇见过这种情况。 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面对着全新的课题。 中美间如何寻找新的相处方式,能找到什么样的相处方式,尚无定论。 唯一确定的,则是明天的结果因今天的信念和行动产生。 是掉进对抗的陷阱,重复历史的悲剧? 还是坚持合作的道路,创造全新的历史? 中美关系的未来,虽无定论,事在人为。
推动任务落地见效 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 昨天下午,北京市政府召开“五新”政策落实调度会暨区政府工作交流会,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把“五新”政策作为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强学习,保持定力,强化统筹,突出重点,有力有序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委、市商务局、市政务服务局汇报了推进“五新”政策落实情况,西城区、昌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作交流发言。 陈吉宁对西城区“走出去”学习交流推介发展环境、昌平区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形成有效落实机制、开发区聚焦产业发展方向推动战略性项目落地等亮点做法逐一点评。他指出,“五新”政策出台两个多月来,各部门各区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在车联网、电竞文创等领域效果初显,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发挥北京市科技等方面优势,突出质量、突出特色,保持热度、保持连续,高水平加快推进落实。 陈吉宁强调,要加强学习,保持战略定力。结合北京实际,把“五新”政策作为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好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力有序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各级领导干部要秉持科学精神、钻研精神,深入学习与“五新”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把握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发展趋势特征,敏锐捕捉5G+8K、车联网等“五新”领域技术创新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前研判布局,增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陈吉宁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狠抓“五新”政策及配套措施落实落深落细。新基建要面向未来发展做好战略布局,新场景要由点及面发挥产业带动效应,新消费要推动传统商业模式转型升级,新开放要积极吸引国内外优质要素聚集,新服务要打牢基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完善企业普惠性服务政策机制,落实好企业管家和服务包政策,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画像,提供精准服务,解决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各区要弹好钢琴、抓住重点,结合区域实际,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努力探索形成基层特色和基层经验,形成市区上下联动、齐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各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研究,加强谋划,亲自抓重点项目,提高工作质量,确保“五新”政策抓出新成效,推动首都发展再上新台阶。 北京市领导崔述强、殷勇、张建东、隋振江、卢彦、杨斌、张家明、杨晋柏、亓延军,北京市政府秘书长靳伟出席。
图片来源:微摄 文章来源:央行 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交易商协会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部分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党的十九大以来,有关部门和地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房地产市场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会议强调,市场化、规则化、透明化的融资规则,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房地产行业长期稳健运行,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还就完善住房租赁市场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形成“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等进行了研究。(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深入了解支持企业延期还款和扩大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落实情况,8月21日下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到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出席座谈会,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明主持座谈会。 易纲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金融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关于保市场主体的重要讲话精神,创新金融服务与产品,进一步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要加强金融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有机融合、同步发力。 座谈会上,邓向阳介绍了今年以来安徽省金融业在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全省落实金融支持政策特别是两项直达实体经济政策工具情况;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徽商银行、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要负责人围绕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等政策落实情况作了发言;安徽中科海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硕昌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和两项直达实体经济政策工具对企业的支持情况。 易纲详细了解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政策工具在安徽的落实情况并予以充分肯定,仔细询问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对金融工作的建议。易纲指出,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人民银行创设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充分调动商业银行,特别是地方法人银行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商业银行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同时政策工具的设计也体现了市场化原则,压实了各类市场主体的责任。 易纲要求,针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提出有关政策工具使用的意见建议,人民银行各相关司局和分支机构要认真研究,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要求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决定推进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改革,促进师范毕业生从教就业。 会议指出,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截至8月上旬,今年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3000亿元已绝大部分用于减税降费;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除按规定比例预留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外,97.8%已分配下达市县。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效增强了基层财力,对帮扶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等的效应逐步显现,促进了经济恢复性增长。下一步,一要指导市县将已下达的资金加快用到市场主体和民生上,对分配迟缓、资金闲置的,要采取必要措施督促整改。二要动态跟踪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建立直达资金专项国库对账机制,做到账目清晰、流向明确、账实相符。三要严肃财经纪律,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放水养鱼,保住和培育市场主体,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坚定发展信心,砥砺实干,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金融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前7个月已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下一步,要继续落实好为市场主体减负等金融支持政策。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二是提高金融支持政策便利度,支持中小银行运用大数据进行有效银企对接,疏通传导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受益面。深化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落实落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支持发放信用贷款等措施,确保小微企业全年融资量增、面扩、价降。三是开展银行不合理和违规收费检查。四是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 为促进更多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增加就业,会议决定,在已对教师职业资格实行“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基础上,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并建立教师教育院校对师范生教学能力进行考核的制度。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开展教师教育院校办学质量审核,审核通过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可免试认定教师资格,便利师范毕业生就业,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为深刻吸取黎巴嫩贝鲁特“8·4”重大爆炸事件教训,国务院安委办立即专题部署开展硝酸铵等爆炸性重点管控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及港口货场明查暗访工作。8月7日,派出6个工作组,赴河北、山西、福建、山东、河南、陕西、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甘肃等11个省份和天津、青岛、上海、宁波港等4个重点港口,重点抽查辖区内硝酸铵生产、储存数量大的企业、化工园区和涉及硝酸铵流向的港口货场。 此次明查暗访聚焦重点,强化举一反三,将深入硝酸铵等爆炸性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企业、港口码头货场等作业现场,重点检查有关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硝酸铵等重点管控化学品储存管理情况、特殊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情况、港区海关运抵区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港区货场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运输与停放情况以及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中有关涉及港区的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等。 明查暗访组将根据检查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反馈,提出意见建议,跟踪落实整改。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隐患,将由国务院安委办进行督办,并纳入特别重大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回头看”典型问题进行督查督办。
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会议要求,2020年下半年,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出台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与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2.8%,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元,同比多增2.4万亿元。6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08%,比去年底下降80个基点。 会议要求,重点落实好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和两项直达工具,应延尽延,尽可能多地将受疫情冲击的小微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同时,坚持市场化原则,尊重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权,支持政策不附加硬性要求,消除小微企业顾虑和担忧。抓好阶段性督查和评估验收,推动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切实推动金融系统向企业让利。 在防范风险方面,会议指出,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如期收官,并转入常态化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置。加快补齐金融风险处置制度短板,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落实国务院金融委问责要求,实行重大金融风险形成和处置问责,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密切关注金融风险的边际变化。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金融业改革开放一直在路上。会议要求,坚定不移推动金融业稳妥有序开放。继续落实好已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统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外汇管理政策。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 同时不断深化金融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会议要求,认真履行金融委办公室职责,推动已出台金融改革各项措施落地落实。支持地方政府以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为目标,量力而行,深化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在推动改革中,要保持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总体稳定,保持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完整性。推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重点加大中小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支持力度。深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继续牵头推动金融业重点立法,深化“放管服”改革。 会议还要求,统筹做好收官阶段金融扶贫工作。精心组织起草“十四五”金融改革发展规划。深化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创新试点。完善地方金融组织统计制度。推进建设现代中央银行会计财务制度。稳步审慎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提高国库会计核算质量。推进征信互联互通。依法有效开展反洗钱监管、调查与监测分析。积极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加快建立覆盖全市场的交易报告制度和总交易报告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