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中国金融网讯 央行今日发布2020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 一、广义货币增长11.1%,狭义货币增长5.5%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02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当月净回笼现金1537亿元。 二、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07亿美元 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67.7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 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6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8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38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5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6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4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91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04亿元。 4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当月外币贷款增加207亿美元,同比多增413亿美元。 三、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外币存款减少110亿美元 4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7.59万亿元,同比增长9.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2.26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1.4个百分点。 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同比多增1.0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799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2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571亿元。 4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545亿美元,同比下降1.7%。当月外币存款减少110亿美元,同比多减93亿美元。 四、4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均为1.11% 4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 148.19万亿元,日均成交6.74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2.6%。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6.1%,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4.7%,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6%。 4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11%,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29个和1.32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11%,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33个和1.35个百分点。 注1:当期数据为初步数。 注2:自2014年8月份开始,转口贸易被调整到货物贸易进行统计,货物贸易金额扩大,服务贸易金额相应减少。 注3: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 注4:报告中的企(事)业单位贷款是指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3月份回落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降幅比3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2020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刘爱华: 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继续改善,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4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逐步好转,基础产业支撑有力,市场预期总体稳定,新动能逆势增长,经济活跃度提升,主要指标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势头。 一、工业生产由减转增,制造业增速回升明显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3月份为下降1.1%;环比增长2.27%。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比1-3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4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9%;私营企业增长7.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3%;制造业增长5.0%,3月份为下降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9.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和5.4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光缆,挖掘、铲土运输机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8%、40.8%、29.2%、26.6%、26.2%。 二、服务业降幅收窄,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4.5%,降幅比3月份收窄4.6个百分点。1-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9%,降幅比1-3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4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同比分别增长5.2%、4.4%、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分别下降5.0%、6.6%、33.7%,降幅比3月份分别收窄9.7、8.1、15.4个百分点。1-3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0%。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1%,比3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多数行业业务活动稳步恢复,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4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50.0%。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9%,比3月份上升2.6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2%,上升2.4个百分点。 三、市场销售有所回暖,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高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2%。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下降16.2%,降幅比1-3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4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58亿元,同比下降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20亿元,下降7.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307亿元,下降31.1%;商品零售25871亿元,下降4.6%。基本生活类商品较快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2.9%。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改善,4月份,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2.2%和6.5%,比3月份分别加快5.7和0.4个百分点。网上零售较为活跃,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同比增长1.7%,1-3月份为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6%,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1%,比1-3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好转,高技术产业投资降幅明显收窄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6824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个百分点;4月份环比增长6.1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8%,制造业投资下降18.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7.9、6.4、4.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3973万平方米,下降19.3%;商品房销售额31863亿元,下降18.6%,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7.0和6.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6.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8%,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8.4、5.9、5.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0%,降幅小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比1-3月份收窄9.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下降3.6%和1.7%。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5.4%。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分别增长28.0%、25.6%、12.5%。社会领域投资下降3.1%,比1-3月份收窄5.7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领域投资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分别增长4.7%、2.9%。 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扩大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3月份回落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1-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分类别看,4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1.3%,衣着下降0.4%,居住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下降4.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0%,医疗保健上涨2.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上涨1.2%,鲜菜下降3.7%,猪肉上涨96.9%,鲜果下降1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1%,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降幅比3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2.3%。1-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2%和1.5%。 六、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上升,主要群体就业总体稳定 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5.5%,分别比3月份高0.5、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3小时,比3月份减少0.5小时。 七、货物出口同比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4966亿元,同比下降0.7%,降幅比3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074亿元,增长8.2%,3月份为下降3.5%;进口10892亿元,下降1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181亿元。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90713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出口47435亿元,下降6.4%;进口43278亿元,下降3.2%。贸易方式结构继续优化。1-4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8%,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3.2%,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我国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经济稳定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复杂局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基本盘,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图片来源:微摄 中国金融网讯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有关负责人就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情况答《金融时报》记者问。 问:4月份M2增长较快,请问您怎样看待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长的? 答: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十分显著。4月末,M2同比增长11.1%,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增速上升较多,货币派生能力较强,货币乘数处于6.72的高水平;M1平稳增长5.5%,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6个百分点;4月末超储率为1.9%,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前4个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9.34万亿元,同比多增2.77万亿元。存款主要流向实体经济,住户和非金融企业新增存款8.7万亿元,占新增各项存款的93.2%。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67万亿元,同比多增2265亿元,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减少,另一方面国家加大民生支持力度,居民名义收入保持正增长;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03万亿元,同比多增2.87万亿元,企业获得了较多信贷资金支持,有效对冲了收入下降,并为后续企业运营储备了资金;财政性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合计增加256亿元,同比少增1.56万亿元,体现了财政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整体来看,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精准的金融服务。 问: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以来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答: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同比增长12%,为2018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1-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19万亿元,与去年上半年的增量接近;其中,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同比多增1.42万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增长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合力推动: 一是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1-4月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8.88万亿元,同比多增1.71万亿元。其中,4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7506亿元。 二是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提供的直接融资增多,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在社融中的比重明显上升。1-4月企业债券净融资为2.68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企业债券净融资的80%;1-4月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1570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二者合计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20%,同比高6.4个百分点,从历史上看也处于较高水平。 三是金融体系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发力,推动政府债券融资大幅增加。1-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91万亿元,同比多5246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14万亿元,同比多4373亿元。 问:贷款总体增长速度比较快,在结构上主要表现在哪些领域? 答:当前,为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金融逆周期调控力度大幅增强,信贷投放速度明显加快。4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是2019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4月份新增1.70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 分借款主体看,企业部门贷款增速上升较快,住户部门消费贷款增长逐步恢复。4月末,企(事)业单位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4月份新增9563亿元,同比多增6092亿元。4月份,个人消费贷款新增4782亿元,同比多增9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675亿元,同比多增173亿元,总体保持稳定。 企业贷款结构显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明显,突出表现为抗疫和受疫情影响大的行业受信贷支持力度大,且较多中长期贷款流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注1)、服务业等关键领域。具体来看: 一是卫生和社会工作(注2)行业贷款增速大幅上升。4月末,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2%,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2.3和7.1个百分点;4月份新增113亿元,同比多增122亿元(去年同期减少9亿元)。信贷继续大力支持社会抗疫。 二是批发零售业贷款增速上升较快。4月末,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8%,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8和4.3个百分点;4月份新增258亿元,同比多增698亿元(去年同期减少440亿元)。 三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较快增长。4月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高0.9和1.2个百分点;4月份新增1399亿元,同比多增1132亿元。 四是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关键领域的中长期贷款增速均创近期高点。4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8%,比上月末高1.1个百分点,是2011年3月以来的高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快速增长,月末余额同比增长39.9%,比上月末高0.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2%,比上月末高0.7个百分点,是2018年5月以来的高点。服务业(不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比上月末高0.7个百分点,是2018年3月以来的高点。 此外,投向房地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稳定,增长10.5%,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 问:疫情发生以来,全社会非常关心普惠金融领域中的“小微”和“三农”获得信贷支持的情况,从总量数据看,当前贷款增长速度很快。能否介绍一下“小微”“三农”贷款增长的具体情况。 答:4月份,在各项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普惠领域的信贷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政策效果也进一步显现。从小微企业贷款情况看,“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的特点更为突出。 一是普惠小微贷款加速增长。2020年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1.5个和2个百分点。前4个月,普惠小微贷款累计新增1.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12.2%,比前3个月高0.4个百分点。 二是信贷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的覆盖面继续扩大。截至2020年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2815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1.9%。前4个月增加117万户。从各月增长情况看,1-2月受疫情影响,仅增长18万户。3月份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金融机构及时加大了对小微经营主体的针对性支持。3月当月增加71万户,相当于去年同期增量的四分之三;4月当月增加28万户,已基本恢复去年同期增量水平。 三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2020年4月,当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 四是有七成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投向了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截至2020年4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企业贷款分别占39.3%、29.7%和7.6%,合计占76.6%。上述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疫情中受到冲击较大,信贷资金及时支持这些企业解决流动性问题和复工复产,对“保就业”也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五是信用贷款占比提升。2020年4月末,信用贷款余额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15.5%,占比比上年末提高了2个百分点。 六是涉农贷款持续回升。2020年4月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7.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回升;今年前4个月增加2.0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25.0%,比上年全年水平高7.1个百分点。涉农贷款的稳步增长对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和疫情下保持民生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问:请您介绍一下,一季度宏观杠杆率情况如何? 答: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总体保持稳定,2018年还实现净下降,2019年仅上升约5.7个百分点,增幅远低于2008至2016年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的水平,初步实现稳杠杆目标。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影响,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显著的上升。 应该看到,一季度宏观杠杆率的回升,是逆周期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的体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逆周期政策的制定应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统筹考虑,把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同时,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在这个过程中,当前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的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这主要是为了有效推进复工复产,这实际上为未来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 虽然一季度宏观杠杆率显著回升,但只是阶段性的。特别是逆周期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取得显著成效,向实体经济传导效率明显提升,生产秩序加快恢复。人民银行对全国1万家实体企业的调查显示,4月末,工业生产基本修复到位,服务业开工率持续回升,97.5%的企业已复产,超半数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已达到或超过上年二季度平均水平。 注1: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电气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注2:社会工作是指提供慈善、救助、福利、护理、帮助等社会工作的活动。
成都海关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成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016.6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4月份同比增长36.9%、环比增长16.3%。数据说明,成都外贸虽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活力依然充沛。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1539.7亿元,在全国综保区中排名第一,同比增长23.4%,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67.5%。其中出口765亿元,同比增长14.6%;进口774.7亿元,同比增长33.5%。 据介绍,进出口逆势增长得益于成都充分发挥作为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比较优势,国际空港和国际铁路港已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支撑。 疫情期间,成都全力保障国际战略通道顺畅,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成都市口岸物流办介绍,疫情期间成都在确保9条全货机航线“不停航”的同时,积极组织国际全货运包机运输。自2月7日以来,先后有11条国际客运航线开展货运服务业务,每周30班。成都对国际全货机定期航线、利用腹舱载货的国际定期客运航线,以及执行紧急空运任务的国际全货机包机给予政策支持,全力保障空中货运通道畅通。 近年来,随着成都不断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持续增长。前4个月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655.4亿元,同比增长46.3%,其中对越南、波兰和以色列分别同比增长82.5%、3.2倍和12.9倍。 成都依托国际铁路港优势,在全国较早恢复中欧班列运行,中欧班列开行量和境外订单稳步增长。据统计,一季度,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开行799列,同比增长36.3%,其中中欧班列开行447列,同比增长92.7%,运输货值126亿元,综合运营指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统计显示,前4个月,成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574.6亿元,同比增长24.4%,占成都外贸进出口值的78.1%。成都目前已与上百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01家。 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入驻企业36家,投资总额超过47亿美元。园区吸引了英特尔等一批高端制造企业,拥有1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6座封装测试厂。富士康、戴尔等企业的智能终端产品也在此生产,与成都市域内数百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相互关联,已经形成包括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配套项目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成为全球电脑重要生产基地。除电子信息产业外,区内还有多家航空精密仪器制造企业和生物医药企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钟华林)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上月为下降1.1%。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2.27%。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 分三大门类看,4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增速比上月回落3.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5.0%,上月为下降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上月为下降1.6%。 分经济类型看,4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9%;私营企业增长7.0%。 分行业看,4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0%,纺织业增长2.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3%,汽车制造业增长5.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2%。 分地区看,4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5.3%,中部地区增长4.5%,西部地区增长5.1%,东北地区增长2.8%。 分产品看,4月份,612种产品中有367种产品同比增长。钢材10701万吨,同比增长3.6%;水泥22347万吨,增长3.8%;十种有色金属493万吨,增长3.8%;乙烯168万吨,下降1.4%;汽车210.0万辆,增长5.1%,其中,新能源汽车7.7万辆,下降17.2%;发电量5543亿千瓦时,增长0.3%;原油加工量5385万吨,增长0.8%。 4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0%,比上年同月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79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
[摘要]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2%。 4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逐步好转,基础产业支撑有力,市场预期总体稳定,新动能逆势增长,经济活跃度提升,主要指标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势头。 一、工业生产由减转增,制造业增速回升明显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3月份为下降1.1%;环比增长2.27%。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比1-3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4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9%;私营企业增长7.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3%;制造业增长5.0%,3月份为下降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9.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和5.4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光缆,挖掘、铲土运输机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8%、40.8%、29.2%、26.6%、26.2%。 二、服务业降幅收窄,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4.5%,降幅比3月份收窄4.6个百分点。1-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9%,降幅比1-3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4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同比分别增长5.2%、4.4%、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分别下降5.0%、6.6%、33.7%,降幅比3月份分别收窄9.7、8.1、15.4个百分点。1-3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0%。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1%,比3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多数行业业务活动稳步恢复,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4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50.0%。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9%,比3月份上升2.6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2%,上升2.4个百分点。 三、市场销售有所回暖,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高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2%。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下降16.2%,降幅比1-3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4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58亿元,同比下降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20亿元,下降7.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307亿元,下降31.1%;商品零售25871亿元,下降4.6%。基本生活类商品较快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2.9%。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改善,4月份,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2.2%和6.5%,比3月份分别加快5.7和0.4个百分点。网上零售较为活跃,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同比增长1.7%,1-3月份为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6%,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1%,比1-3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好转,高技术产业投资降幅明显收窄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6824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个百分点;4月份环比增长6.1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8%,制造业投资下降18.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7.9、6.4、4.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3973万平方米,下降19.3%;商品房销售额31863亿元,下降18.6%,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7.0和6.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6.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8%,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8.4、5.9、5.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0%,降幅小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比1-3月份收窄9.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下降3.6%和1.7%。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5.4%。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分别增长28.0%、25.6%、12.5%。社会领域投资下降3.1%,比1-3月份收窄5.7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领域投资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分别增长4.7%、2.9%。 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扩大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3月份回落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1-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分类别看,4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1.3%,衣着下降0.4%,居住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下降4.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0%,医疗保健上涨2.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上涨1.2%,鲜菜下降3.7%,猪肉上涨96.9%,鲜果下降1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1%,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降幅比3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2.3%。1-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2%和1.5%。 六、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上升,主要群体就业总体稳定 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5.5%,分别比3月份高0.5、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3小时,比3月份减少0.5小时。 七、货物出口同比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4966亿元,同比下降0.7%,降幅比3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074亿元,增长8.2%,3月份为下降3.5%;进口10892亿元,下降1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181亿元。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90713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出口47435亿元,下降6.4%;进口43278亿元,下降3.2%。贸易方式结构继续优化。1-4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8%,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3.2%,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我国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经济稳定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复杂局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基本盘,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月15日,国新办就2020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继续改善,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3月份为下降1.1%;环比增长2.27%。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比1-3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经济类型来看,4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9%;私营企业增长7.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3%;制造业增长5.0%,3月份为下降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 “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9.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和5.4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光缆,挖掘、铲土运输机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8%、40.8%、29.2%、26.6%、26.2%。”刘爱华说。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