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市场销售继续好转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张敏解读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 4月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企业复商复市进程加快,居民生活秩序稳定有序恢复,特别是在多项促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市场销售进一步好转,新兴消费势头良好,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 一、促消费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商品零售和餐饮服务均有改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减税降费、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以及发放消费券等多项政策措施,助力消费市场持续改善。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1%,收窄9个百分点。 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4.6%,降幅比3月份收窄7.4个百分点;餐饮收入下降31.1%,大幅收窄15.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分别下降1.5%和27.9%,降幅分别比3月份收窄11.4和18.8个百分点。 二、新兴业态持续扩张,消费方式更趋多样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速继续加快。疫情防控期间,居民将部分实体店消费转向“云消费”,网络购物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方式。1—4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增速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1%,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吃类和用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36.7%和12.4%,增速分别比1—3月份加快4和2.4个百分点;穿类商品同比下降12%,降幅比1—3月份收窄3.1个百分点。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每日快递量超2亿件,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4月份快递业务量预计完成62.5亿件,同比增长27.0%。 无接触、自助式零售以及外卖送餐服务更受消费者青睐。1—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超市和仓储会员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1%和14.4%,增速分别比1—3月份加快1.2和2.8个百分点。尽管餐饮业受疫情冲击明显,但外卖等餐饮服务恢复较快,4月份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而3月份为同比下降。 三、多数商品销售继续好转,消费升级类商品明显改善 4月份,在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零售类值中,10类商品实现同比增长或持平,有16类商品比3月份好转。 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平稳。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饮料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9%和8.3%,增速分别比3月份加快6.6和8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持续改善。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2%和6.5%,增速分别比3月份加快5.7和0.4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和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6%和3.5%,而3月份分别为下降7.1%和11.6%;金银珠宝类商品下降12.1%,降幅比3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 汽车类商品销售明显改善。面对疫情冲击,中央和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效果逐步显现。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与上年同月基本持平,而3月份为同比下降18.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43.5%。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4月份乘用车综合销售量同比下降5.5%,降幅比3月份大幅收窄34.5个百分点。 居住类商品降幅进一步收窄。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8.5%、5.4%和5.8%,降幅分别比3月份收窄21.2、17.3和8.1个百分点。 四、假日消费加快恢复,市场活力有所增强 “五一”期间,全国市场活跃、人气回升,消费市场加快恢复。据商务部监测,5月1日—5日,重点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假期增长32.1%。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5月1日—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状况均好于清明假期。 综合来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各项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前期压抑的部分消费逐步释放,4月份市场销售延续好转态势。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新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进一步巩固,将有助于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支撑消费市场长期平稳向好发展。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东方金诚 王青 生产复苏快于需求 5月提振总需求政策有望出台 主要数据: 2020年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前值-1.1%,上年同期值5.4%;1-4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0.3%,前值-16.1%,上年同期值6.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前值-15.8%,上年同期值7.2%。 主要观点:4月宏观经济继续回暖,结构上的最大特征是生产复苏快于需求,具体表现在当月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月PPI下跌幅度加深也印证了这一点。 工业生产方面,4月工业生产增速转正,主因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同时,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汽车市场回暖,对工业生产也产生一定提振。当前国内经济生产端回升明显领先于需求端,后续工业生产的持续加速,需要着力扩大内需,拉动总需求。投资方面,据我们测算,4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转正,同比增长0.8%。 其中,受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拉动,月内房地产投资增速正在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作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主要发力点,基建投资在4月回升幅度最大,同比增长2.3%;工业品通缩和出口前景承压,制造业投资反弹势头较弱。消费方面,4月居民消费活动进一步恢复,加之各地刺激消费政策频出,社零同比降幅延续收窄;但疫情阴云并未散尽,部分线下消费活动仍受约束,加之收入下滑抑制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社零增速同比延续较大幅度负增。 展望5月,工业生产有望继续向常态回归;基建投资会进一步加速,制造业投资同比转正存在困难,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稳健上扬,单月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达到3.0%左右,逐步向上年全年平均水平(5.4%)靠拢。5月消费将继续处于渐进回补过程,但实现正增长的难度较大。预计5月两会将出台一揽子宏观政策应对计划,针对消费和投资的逆周期对冲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财政、货币、社保、就业等政策合力将推动国内经济回升提速。但5月之后全球疫情对我国出口的冲击将会有较为充分的体现。综合判断,二季度GDP同比增幅有望达到3.0%左右。 具体分析如下: 一、工业生产:4月工业生产增速转正,主因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同时,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汽车市场回暖,对工业生产也产生一定提振。当前国内经济生产端回升明显领先于需求端,后续工业生产的持续加速,需要着力扩大内需,拉动总需求。 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上月回升5.0个百分点。当月境内疫情控制情况良好,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据工信部数据,截至4月21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1%,比3月28日的98.6%和89.9%分别提升0.5个和5.2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复工复产。同时,伴随需求端稳增长政策发力,以及前期积压的需求回补,4月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汽车市场回暖,对工业生产也产生一定提振,主要表现在当月机械设备、汽车等相关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实现较快增长。但总体上看,在总需求尚未同步回升背景下,当前国内经济生产端的回升明显领先于需求端,并反映在产成品库存的高位和工业品价格的通缩风险。这意味着,未来在外需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后续工业生产的持续回升,需要着力扩大内需,拉动总需求。 分大类看,4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增速较上月回落3.9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增速回升1.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上月回升6.8个百分点,是拉动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速转正的主要力量。从细分行业来看,4月制造业各主要行业生产普遍加速,其中,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汽车、金属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等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回升幅度较大,均超过10个百分点。 二、投资:据我们测算,4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转正,同比增长0.8%。其中,受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拉动,月内房地产投资增速正在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作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主要发力点,基建投资在4月回升幅度最大,同比增长2.3%;工业品通缩和出口前景承压,制造业投资反弹势头较弱。5月基建投资会进一步加速,制造业投资同比转正存在困难,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稳健上扬。 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3%,降幅较1-3月收窄5.8个百分点。据我们测算,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为0.8%,较上月大幅反弹11.7个百分点,年内月度同比首次转正。主要原因在于,4月国内疫情控制进一步稳定后,各地复工进程明显加快,企业融资规模大幅上升——从社融数据来看,4月资金继续通过信贷和债市大规模流向企业,三大类投资中已有两项实现月度同比正增长,唯一负增长的制造业投资降幅也大幅收敛近14个百分点。 不过就总体而言,考虑到国内消费和出口面临的压力较大,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仍略低于预期,特别是与工业生产恢复势头相比有所滞后。我们判断,5月两会出台一揽子宏观政策应对计划后,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明显加快,进而成为提振短期经济增长动能的主要发力点,并为保就业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基建投资:1-4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11.8%,较1-3月改善近8个百分点。据我们测算,当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2.3%,增速年内首次转正。我们分析,带动4月基建投资回暖的主要因素有三个:首先,基建投资正在成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加之疫情稳定下来后,各地基建项目开工、施工速度明显加快。其次,以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量和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增长为标志,过去两年困扰基建投资的资金瓶颈问题显著缓解。最后,除传统的“铁公基”项目外,以5G等七大领域为代表的新基建受到普遍重视,正在成为当前基建投资的重要增长点。我们判断,当前基建投资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未来一揽子宏观政策应对计划出台后,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 房地产投资:1-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3.3%,比1-3月改善4.4个百分点。据测算,4月当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已连续两个月实现月度同比正增长,达到7.0%,正在接近去年全年增长水平,疫情冲击下房地产投资韧性凸显。4月房地产投资回暖或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近期受积压需求释放、房贷利率下调推动,房地产市场正在迅速回暖,4月房地产销售额、销售面积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这是牵动房地产投资的最主要力量。其次,在“房住不炒”的原则下,各地纷纷出台扶助房企措施,房企在债市等渠道的融资环境也有明显好转。最后,4月进入全面复工阶段,房地产施工进度随之加快。我们判断,后期伴随房地产销售端改善,房企资金压力还会进一步缓解;在下半年房贷利率持续走低预期下,房地产投资增速将逐步向两位数回归,年内整体增长水平大概率不会低于上年的9.9%。历史数据显示,在2008以来的三个降息周期中,年度房地产投资增速从未出现过下滑。 制造业投资:1-4月制造业投资同比-18.8%,比1-3月改善6.4个百分点。据我们测算,当月制造业投资同比降幅为6.8%,是唯一继续处于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类别,短板特征明显。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投资决策受行业利润走势影响较大,而且出口导向比较明显。近期因国内生产恢复快于需求,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PPI持续处于同比负增状态,这势必对制造业企业利润形成较大压力。另外,伴随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未来我国出口会面临更大压力,也在对当前企业投资信心带来一定抑制效应。不过数据也显示,疫情并未打断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1-4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3.6%,降幅远低于制造业投资整体下降水平,而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5.4%。 展望未来,短期内制造业投资、特别是民企投资信心仍会处于较低水平。我们判断,若下半年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加大,伴随总需求扩张速度加快,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存在较快反弹的可能。 三、消费:4月居民消费活动进一步恢复,加之各地刺激消费政策频出,社零同比降幅延续收窄;但疫情阴云并未散尽,部分线下消费活动仍受约束,加之收入下滑抑制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社零增速同比延续较大幅度负增。 4月居民消费活动进一步恢复,消费需求逐步回补,加之各地刺激消费政策频出,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同比名义下降7.5%,降幅较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下降9.1%,降幅较上月收窄9.0个百分点。但疫情阴云并未散尽,部分消费需求仍受约束,加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严峻、可支配收入下滑抑制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二季度以来并未出现预想中的“报复性消费”,社零增速同比延续较大幅度负增。可以看到,由于居民线下消费活动仍受一定限制,不少线下商家也开始转战线上,1-4月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8.6%,较前值加快2.7个百分点,比同期社零累计增速-16.2%高出24.8个百分点。 从具体商品类别来看,4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4172.8万部,同比增长14.2%,其中5G手机出货量1638.2万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39.3%,这带动通讯器材销售涨幅扩大。4月车市、楼市回暖,带动汽车以及家具、家电、建筑装潢材料等房地产相关商品零售额同比降幅大幅收窄;同时,化妆品、金银珠宝等可选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也在前两个月大幅下滑基础上深蹲起跳。但除汽车零售额同比录得零增长以外,4月上述商品零售额仍未能摆脱同比负增局面,降幅收窄主要体现前期积压需求的回补。 四、5月各项经济数据将继续回升,提振总需求政策有望出台 展望5月,工业生产有望继续向常态回归,但在目前供需缺口比较大的情况下,生产端回升可能已进入瓶颈期,部分行业面临去库存压力,工业生产回升幅度将有所放缓。5月单月基建投资会进一步加速,制造业投资同比转正存在困难,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稳健上扬,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达到3.0%左右,逐步向上年全年平均水平(5.4%)靠拢。5月消费将继续处于渐进回补过程,同时促销费政策持续发力也有利消费需求回升,但短期内经济和就业形势面临的压力较大,居民对收入前景预期不佳,将会持续制约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上半年难现“报复性消费”局面,预计5月社零仍将延续负增。 预计5月两会将出台一揽子宏观政策应对计划,针对消费和投资的逆周期对冲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财政、货币、社保、就业等政策合力将推动国内经济回升提速。但5月之后全球疫情对我国出口的冲击将会有较为充分的体现。综合判断,二季度GDP同比增幅有望达到3.0%左右。下半年若全球疫情稳定消退,国内逆周期政策效果充分显现,消费、投资会有超过近年平均水平的大幅反弹,宏观经济有望达到或高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6.0%)。反之,若下半年欧美疫情出现反复,则国内防疫措施仍难以全面撤回,其对宏观经济的压制作用也会延续。这样来看,未来海外疫情走向将成为宏观经济能否如期反弹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受港口库存减少的影响,近日港口现货价格拉涨,15日天津、唐山PB粉报价近700元/吨。期货方面,15日夜盘2009主力合约报收668.5元/吨、涨1.9%,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货上涨行情和市场预期。受访人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该合约代表9月远期价格,彼时港口库存有望大幅反弹,供需矛盾缓解,未来具备价格回调空间。目前,铁矿石港口库存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外矿减运影响趋弱和全球钢铁产量预期下降,下半年预计出现铁矿石累库行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整体看,铁矿石减量的影响已逐步过去,2020年外矿供应情况仍将好于2019年。据我的钢铁网数据监测数据显示,至4月30日45个主要港口库存11398.03万吨,环比3月减少298.86万吨,钢厂补库采购减少了港口库存。 海关总署5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石3.6亿吨,同比增加5.4%,进口均价为每吨631.1元,上涨10%;进口钢材418.4万吨,同比增加7.4%,进口均价为每吨7336.9元,下跌11.5%;出口钢材2060.1万吨,同比减少11.7%。 根据海关总署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8591万吨,前3个月铁矿石进口量为26273万吨,同比增加1%;钢材出口量为648万吨,前3个月出口为1429万吨,同比增加2.5%;钢材进口量为114万吨,前3个月进口318万吨,同比增加26.7%。 据此计算,4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9727万吨,比3月份增加13%,比去年同期的8077万吨增加20%,增量为1650万吨;进口钢材100.4万吨,比3月份减少12%,与去年同期(为100万吨)基本持平;出口钢材631.1万吨,比3月份减少2.6%,比去年同期的633万吨略微减少0.3%。前4个月,铁矿石进口量增幅较前3个月明显扩大,由1%至5.4%;钢材进口量增幅大幅回落,由26.7%降至7.4%;钢材出口量增幅明显缩小,由2.5%的正增长到负增长11.7%。 中信期货黑色金属负责人曾宁告诉记者,澳矿一季度产销强劲,淡水河谷发运不及预期。澳洲三大矿山一季度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尤其是必和必拓,基本不受天气和新冠病毒影响,产销量再创记录,即便是声称因为2月底天气毁坏基础设施下调年度目标的力拓也表示其3月份的生产强劲恢复,但淡水河谷一季度发运不及预期。 “四大矿山二季度运量环比大幅提升,同比增量有限。”曾宁表示,根据矿山的财年目标中间值和历年表现,受总量目标限制,澳洲三大矿山二季度发运虽然环比有较大提升,但同比难有增量。淡水河谷目前是铁矿供应最大的变量,已复产Timbopeda矿区干法选矿作业,预计后续产能逐渐释放,并得益于发往中国比例的提高,预计发往中国同比增加约450万吨。综上,四大矿山二季度发运同比预计增加约99万吨,发往中国同比增加约286万吨。 钢铁生产方面,总体变化不大。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4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1951.51万吨、生铁1781.63万吨、钢材1877.34万吨。本旬平均日产,粗钢195.15万吨、环比增长0.29%、同比下降2.70%;生铁178.16万吨、环比下降0.12%、同比下降0.16%;钢材187.73万吨、环比增长2.97%、同比下降0.41%。本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平均日产粗钢194.87万吨、环比增长6.92%、同比下降1.60%;生铁178.27万吨、环比增长4.78%、同比增长0.88%;钢材185.03万吨、环比下降7.73%、同比增长0.72%。 此外,4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742.03万吨,比上一旬减少53.09万吨,减幅2.96%;比年初增加788.78万吨,增幅82.75%。 “但近期铁矿石到港量已低位回升,部分铁矿资源国的疫情导致出现了个别封港现象,发货阶段性下降,但迫于经济增长压力,大多数国家迅速放开了对铁矿石运输的管控,影响不大。同时,国内产能利用率已达高位,远期矿石需求增幅有限,预计下半年铁矿石将重新累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人士说。 “我们看到近期港口库存下降,钢厂和贸易商进行补库采购,港口现货价格多日上涨。5月15日唐山港(行情601000,诊股)、天津港(行情600717,诊股)PB粉价格涨到了700元/吨的水平。”某市场资深人士表示,在现货价格上涨带动下,期货价格也已经有所上涨,价格走势反映和消化了市场预期。但当前主力合约2009反映的是9月远期价格,彼时港口库存有望大幅回复至合理水平,下半年铁矿石供需关系缓和,价格具备回调空间。 天风期货铁矿石研究员蒋东义告诉记者,四大矿山下半年产能增量约为6400万吨,且S11D和Brucutu有较大提产空间,在疫情缓解的前提下,预计下半年四大矿山产量提升3475万吨。 曾宁认为,由于前期淡水河谷低发运影响仍在,澳洲当前发运高增量难以维持,预计二季度铁矿港口库存仍将继续下降,并于6月底将降至年内最低点。待疫情对全球终端需求的打击传导至铁矿需求,下半年铁矿港口库存将重新垒库,预计年终将大概率回升至1.3亿吨附近。
据国家统计局5月15日消息,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原油、电力生产由降转增,天然气生产加快。 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增长较快。4月份,生产原煤3.2亿吨,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074万吨,环比减少14万吨。1—4月份,生产原煤11.5亿吨,同比增长1.3%。 煤炭进口增长较快,交易价格有所下跌。4月份,进口煤炭3095万吨,同比增长22.3%;1—4月份,进口煤炭1.3亿吨,同比增长26.9%。港口煤炭综合交易价格继续下跌,5月8日秦皇岛港5500、5000和4500大卡煤炭价格分别为每吨501元、442元和396元,比4月3日分别下跌39元、41元和36元。 原油生产平稳,加工量由降转增。4月份,生产原油1587万吨,同比增长0.9%,增速由负转正,上月为下降0.1%,日均产量52.9万吨;加工原油5385万吨,同比增长0.8%,上月为下降6.6%,日均加工179.5万吨。1—4月份,生产原油6444万吨,同比增长2.0%;加工原油20348万吨,同比下降3.4%。 原油进口下降,国际原油价格低位震荡。4月份,进口原油4043万吨,同比下降7.5%。1—4月份,进口原油16761万吨,同比增长1.7%。4月30日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为18.11美元/桶,比3月31日的14.85美元/桶上涨22.0%。 天然气生产加快。4月份,生产天然气1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3%,增速比上月加快3.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4亿立方米。1—4月份,生产天然气64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3%。 天然气进口小幅增长。4月份,进口天然气773万吨,同比增长1.0%。1—4月份,进口天然气3233万吨,同比增长1.5%。 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由降转增。4月份,发电量5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上月为下降4.6%,日均发电量184.8亿千瓦时,环比增加6.6亿千瓦时。1—4月份,发电量2138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0%。 分品种看,4月份,火电增速由负转正,水电降幅扩大,风电增速回落,核电、太阳能(行情000591,诊股)发电增速加快。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2%,上月为下降7.5%;水电下降9.2%,降幅比上月扩大3.3个百分点;风电增长1.2%,增速比上月回落16.9个百分点;核电增长10.7%,加快3.8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12.3%,加快3.7个百分点。
文/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主要观点 4月中旬以来美国与欧洲各国陆续发布经济重启方案,4月下旬至5月将逐步放松防疫措施。我们构建了四个维度跟踪经济重启进度的指标,包含了政策干预程度、消费、工业生产与全球贸易。 当前数据显示的结论为:全球应对疫情的政策干预强度显著回落,而经济的真实反映来看,居民的娱乐活动略有恢复(餐厅与出行强度略升),不过社交距离较近的领域如电影业尚未恢复。工业生产领域尚未明显恢复,工业数据仍在走差。全球贸易方面货运量仍在下滑,不过港口限制措施有所放松。 一、政策干预强度 1、经济重启政策跟踪:直接对欧美各国经济重启计划进行定性的跟踪。目前看美国已有40余州计划重启经济,欧洲各国也发布了经济重启的时间表。 2、OxCGRT政策严格指数:牛津大学编制的衡量政府应对疫情反应强度的指标。从数据来看,4月政策严格指数基本趋稳,5月起各类疫情应对措施均已有明显放松,指数的全球均值由顶点回落4个百分点。 二、居民消费与出行恢复跟踪 娱乐活动消费: 1、Opentable餐厅订餐人数同比增速(日度):近期餐厅订餐人数有小幅回升,特别是在美国的夏威夷州、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等地,全球订单人数同比由-100%略升至-98%,其中美国升至-97%。 2、美国红皮书商业零售销售同比增速(周度):5月2日当周零售销售同比-9.3%,降幅进一步走阔。 3、美国消费贷款(信用卡和其他循环计划)额同比增速:截至4月29日当周消费贷款额同比增速为-4.6%,为金融危机后的历史最大降幅。 4、Box Office Mojo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速:北美及欧洲票房收入同比增速仍维持在-100%左右。 交通出行强度 1、APPle Maps出行统计(日度)与Citymapper出行统计(日度):数据均显示全球多数地区的出行强度有所回升,美英出行强度较最低谷回升约50%,德法回升约100%。 2、OAG全球计划航班数量(周度):5月4日当周数据显示,全球航班数量同比降幅继续走阔至70%,其中主要拖累因素为美国航班数量大幅减少,其余地区的航班数量变动出现企稳或有所回升。 三、工业生产 美国 1、粗钢产量与用电量:粗钢产量同比增速-38%,略有回升但仍在底部;用电量同比-9%,较正常年份仍低。 2、美国AAR铁路货物运输总量:较最低谷回升5%左右 3、纽约联储WEI(weekly economic index):截至5月2日当周WEI指数为-11.9,为2008年以来最低值。主要由于初请失业金人数激增、用电量和燃料销售大幅减少,而铁路运输和工资税预扣款有所回升。 欧洲 1、Entso-e欧洲用电量数据:同比增速-16%,较正常年份仍低。 2、VDA德国汽车产量:4月汽车产量同比-97%,降至2005年以来的最低值。 四、全球贸易 1、BDI指数:目前BDI指数下降至474,处于历史低位。 2、New ConTex指数:最新数据显示租船费率指数目前已降至历史低点,5月5日同比-12%,间接反映航运市场需求低迷。 3、IAPH-WPSP港口经济影响晴雨表:5月4日的报告显示,全球范围看港口限制措施有所减少、额外延误也略有减少,不过几乎所有港口的货运量均下降了5%-25%,其中欧洲是货运量受冲击最严重的地区。 风险提示:复工后疫情出现二次反复,海外复工节奏低于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4月中旬以来美国与欧洲各国陆续发布经济重启方案,4月下旬至5月将逐步放松防疫措施。我们构建了四个维度跟踪经济重启进度的指标,包含了政策干预程度、居民消费与出行、工业生产与全球贸易。 一 政策干预强度 (一)经济重启政策跟踪 通过对欧美各国经济重启计划进行定性的跟踪,能够初步了解政策层面对经济重启的进度。欧美自4月中旬开始计划重启经济,目前来看美国已有40余州计划重启经济,欧洲各国也发布了经济重启的时间表,多数地区对零售店已逐步放开限制,但对大型活动和社交距离较进的娱乐行业仍有限制。 (二)经济重启定量跟踪 OxCGRT政策强度指数。该数据库由牛津大学编制,通过收集有关政府应对疫情反应的17项指标的公开信息,编制了政策严格指数,并对各分项进行了分类统计,从而对疫情政策进行定量的刻画。具体的分项指标包括了八个政策指标,记录了有关遏制和关闭政策的信息,例如学校关闭和行动限制;四个经济政策指标,例如对公民的收入支持或提供国外援助,五个卫生系统政策指标,例如COVID-19测试制度或对医疗保健的紧急投资。 从该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来看,3月为全球疫情爆发加速度最快的时期,因而限制措施的升级速度也最快,4月起基本趋稳,5月起各类疫情应对措施均已有明显放松。 二 居民消费与出行恢复跟踪 由于美欧经济结构中消费占据主导,并且疫情以来服务业下滑幅度也较制造业更大,因此不同于国内更关注工业企业复工的进度,对美欧经济重启跟踪的核心在于对服务业重启的跟踪。我们 (一)娱乐活动消费 Opentable餐厅订餐人数同比增速(日度)。该数据统计了在Opentable网站订餐人数的同比变化,Opentable网站汇总的餐厅样本量约2万家,主要覆盖国家包含了北美洲国家、澳大利亚与欧洲的英国、德国等地区。Opentable数据显示近期餐厅订餐人数有小幅回升,特别是在美国的夏威夷州、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等地。 美国红皮书商业零售销售同比增速(周度)。该数据样本为全美约9000家商店的零售数据,计算其加权的同店销售同比增速,涵盖了美国商务部收集并发布的零售数据样本量的80%。该数据显示5月2日当周零售销售同比-9.3%,降幅进一步走阔。 美国消费贷款(信用卡和其他循环计划)额同比增速。美国消费贷款主要包括两类:循环贷款与非循环贷款,非循环贷款的用途以购买汽车、度假、教育等为主,循环贷款则以购买日常零售品与休闲娱乐服务的信用卡消费为主,通过跟踪美联储发布的周度商业银行循环贷款规模数据可观察居民日常开支的变动情况。不过该数据的公布时间略有滞后,截至4月29日当周消费贷款额同比增速为-4.6%,为金融危机后的历史最大降幅。 Box Office Mojo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速。Box Office Mojo统计了各国影院票房收入数据,对北美(美国、加拿大、波多黎各)票房的统计为日度数据,对欧洲国家票房的统计为周度数据。由于各地影院基本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北美即欧洲票房收入同比增速仍维持在-100%左右。 (二)交通出行强度 Apple Maps出行统计(日度)。Apple Maps根据用户使用的路线请求情况编制了出行指数,并发布日度出行需求的同比变化数据。数据包含了驾车、步行与公交三种出行方式。 Citymapper出行统计(日度)。Citymapper同样根据APP使用用户的出行计划编制出行指数,不过Citymapper主要统计的出行方式为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出行。Apple Maps与Citymapper的数据均显示全球多数地区的出行强度有所回升,不过俄罗斯、巴西、美国纽约市等地由于疫情较为严重,出现强度仍在下降。 OAG全球计划航班数量(周度)。OAG为一家全球性的航空旅行数据平台,其统计了全球范围内计划航班数量与去年同期的同比降幅,5月4日当周数据显示,全球航班数量同比降幅继续走阔至70%,其中主要拖累因素为美国航班数量大幅减少,其余地区的航班数量变动出现企稳或有所回升。 三 工业生产 (一)美国 美国粗钢产量与用电量。粗钢产量与用电量作为工业活动的基础数据,通过对其跟踪可最直观的观测到工业活动的修复进度。其中粗钢产量选取美国钢铁协会的周度数据、用电量选取EEI(Edison Electric Institute)的周度数据。数据显示粗钢产量与用电量均显著下滑,工业生产未见回升。 美国AAR铁路货物运输总量。该数据由AAR(Association of America Railroads)统计发布,对铁路运输服务的需求可反映经济活动中商品运输与贸易的需求量,AAR发布美国周度铁路运输需求量,可以看到该指标已连续三周出现小幅回升,不过仍低于正常年份。 纽约联储WEI(weekly economic index)。该指数为一项综合指标,所使用的底层数据包括了消费层面:红皮书零售销售、Rasmussen消费者指数;就业层面:初请失业金人数、持续领取失业金人数、临时工和合同工雇佣指数、工资税预扣款,以及生产层面:钢铁产量、用电量、燃料和铁路总运输量共10个指标。截至5月2日当周WEI指数为-11.9,主要由于初请失业金人数激增、用电量和燃料销售大幅减少,而铁路运输和工资税预扣款有所回升。 (二)欧洲 Entso-e欧洲用电量数据。选取了Entso-e(欧洲电网)统计的欧洲用电量周度数据,目前该数据低于正常年份。 VDA德国汽车产量。由于德国工业的主导产业为汽车业,我们选取了VDA(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月度德国汽车产量数据,4月汽车产量已降至有数据以来的最低值,不过该数据频度较低、且有所滞后。 四 全球贸易 BDI指数。该指数衡量干散货船航线的运价,是常用的衡量航运业景气度的指标,目前BDI指数下降至474。 New ConTex指数。该指数由VHSS协会发布,衡量的是集装箱船租船费率指数。全球集装箱运输包含班轮运输与租船运输两种,其中以班轮运输为主,在供需不平衡时会出现大量租船运输补充运量,因此当租船费率大幅下降时,也可间接反映航运市场需求低迷。VHSS的最新数据显示租船费率指数目前已降至历史低点。 IAPH-WPSP港口经济影响晴雨表。该指标为调查问卷数据,IAPH-WPSP每周收集全球67个港口的问卷,从而监测全球港口的现状与过去几周相比的变动趋势。问卷包含6个问题“过去一周在你港口的船舶停靠数量变动”、“过去一周是否对船只实施了额外的限制措施”、“过去一周是否出现港口是否出现额外延误的状况”、“与正常时期相比疫情对内陆交通的影响情况”、“过去一周港口产能利用率情况”、“过去一周港口工人数量”。5月4日的报告显示,全球范围看港口限制措施有所减少、额外延误也略有减少,不过几乎所有港口的货运量均下降了5%-25%,其中欧洲是货运量受冲击最严重的地区。
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4966亿元,同比下降0.7%,降幅比3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074亿元,增长8.2%,3月份为下降3.5%;进口10892亿元,下降10.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2020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刘爱华: 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继续改善,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4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逐步好转,基础产业支撑有力,市场预期总体稳定,新动能逆势增长,经济活跃度提升,主要指标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势头。 一、工业生产由减转增,制造业增速回升明显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3月份为下降1.1%;环比增长2.27%。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比1-3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4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9%;私营企业增长7.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3%;制造业增长5.0%,3月份为下降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9.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和5.4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光缆,挖掘、铲土运输机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8%、40.8%、29.2%、26.6%、26.2%。 二、服务业降幅收窄,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4.5%,降幅比3月份收窄4.6个百分点。1-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9%,降幅比1-3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4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同比分别增长5.2%、4.4%、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分别下降5.0%、6.6%、33.7%,降幅比3月份分别收窄9.7、8.1、15.4个百分点。1-3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0%。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1%,比3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多数行业业务活动稳步恢复,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4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50.0%。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9%,比3月份上升2.6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2%,上升2.4个百分点。 三、市场销售有所回暖,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高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2%。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下降16.2%,降幅比1-3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4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58亿元,同比下降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20亿元,下降7.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307亿元,下降31.1%;商品零售25871亿元,下降4.6%。基本生活类商品较快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2.9%。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改善,4月份,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2.2%和6.5%,比3月份分别加快5.7和0.4个百分点。网上零售较为活跃,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同比增长1.7%,1-3月份为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6%,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1%,比1-3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好转,高技术产业投资降幅明显收窄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6824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个百分点;4月份环比增长6.1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8%,制造业投资下降18.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7.9、6.4、4.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3973万平方米,下降19.3%;商品房销售额31863亿元,下降18.6%,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7.0和6.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6.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8%,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8.4、5.9、5.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0%,降幅小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比1-3月份收窄9.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下降3.6%和1.7%。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5.4%。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分别增长28.0%、25.6%、12.5%。社会领域投资下降3.1%,比1-3月份收窄5.7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领域投资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分别增长4.7%、2.9%。 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扩大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3月份回落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1-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分类别看,4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1.3%,衣着下降0.4%,居住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下降4.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0%,医疗保健上涨2.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上涨1.2%,鲜菜下降3.7%,猪肉上涨96.9%,鲜果下降1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1%,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降幅比3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2.3%。1-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2%和1.5%。 六、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上升,主要群体就业总体稳定 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5.5%,分别比3月份高0.5、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3小时,比3月份减少0.5小时。 七、货物出口同比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4966亿元,同比下降0.7%,降幅比3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074亿元,增长8.2%,3月份为下降3.5%;进口10892亿元,下降1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181亿元。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90713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出口47435亿元,下降6.4%;进口43278亿元,下降3.2%。贸易方式结构继续优化。1-4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8%,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3.2%,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我国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经济稳定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复杂局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基本盘,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 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2020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刘爱华: 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继续改善,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4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逐步好转,基础产业支撑有力,市场预期总体稳定,新动能逆势增长,经济活跃度提升,主要指标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势头。 一、工业生产由减转增,制造业增速回升明显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3月份为下降1.1%;环比增长2.27%。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比1-3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4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9%;私营企业增长7.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3%;制造业增长5.0%,3月份为下降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9.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和5.4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光缆,挖掘、铲土运输机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8%、40.8%、29.2%、26.6%、26.2%。 二、服务业降幅收窄,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4.5%,降幅比3月份收窄4.6个百分点。1-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9%,降幅比1-3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4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同比分别增长5.2%、4.4%、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分别下降5.0%、6.6%、33.7%,降幅比3月份分别收窄9.7、8.1、15.4个百分点。1-3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0%。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1%,比3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多数行业业务活动稳步恢复,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4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50.0%。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9%,比3月份上升2.6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2%,上升2.4个百分点。 三、市场销售有所回暖,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高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2%。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下降16.2%,降幅比1-3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4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58亿元,同比下降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20亿元,下降7.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307亿元,下降31.1%;商品零售25871亿元,下降4.6%。基本生活类商品较快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2.9%。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改善,4月份,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2.2%和6.5%,比3月份分别加快5.7和0.4个百分点。网上零售较为活跃,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同比增长1.7%,1-3月份为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6%,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1%,比1-3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好转,高技术产业投资降幅明显收窄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6824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个百分点;4月份环比增长6.1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8%,制造业投资下降18.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7.9、6.4、4.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3973万平方米,下降19.3%;商品房销售额31863亿元,下降18.6%,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7.0和6.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6.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8%,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8.4、5.9、5.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0%,降幅小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比1-3月份收窄9.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下降3.6%和1.7%。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5.4%。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分别增长28.0%、25.6%、12.5%。社会领域投资下降3.1%,比1-3月份收窄5.7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领域投资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分别增长4.7%、2.9%。 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扩大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3月份回落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1-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分类别看,4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1.3%,衣着下降0.4%,居住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下降4.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0%,医疗保健上涨2.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上涨1.2%,鲜菜下降3.7%,猪肉上涨96.9%,鲜果下降1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1%,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降幅比3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2.3%。1-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2%和1.5%。 六、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上升,主要群体就业总体稳定 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5.5%,分别比3月份高0.5、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3小时,比3月份减少0.5小时。 七、货物出口同比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4966亿元,同比下降0.7%,降幅比3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074亿元,增长8.2%,3月份为下降3.5%;进口10892亿元,下降1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181亿元。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90713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出口47435亿元,下降6.4%;进口43278亿元,下降3.2%。贸易方式结构继续优化。1-4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8%,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3.2%,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我国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经济稳定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复杂局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基本盘,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