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9日讯 据北京市统计局消息,1-4月,北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6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107.7万平方米,下降46.3%;办公楼为6.4万平方米,下降64.4%;商业营业用房为33.6万平方米,增长2.3倍。 据悉,1-4月,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为59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为37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1%;办公楼为9.5万平方米,下降75.5%;商业营业用房为8.5万平方米,下降59.7%。 全市房屋竣工面积为12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为68.3万平方米,下降6.8%;办公楼为17.2万平方米,增长73.7%;商业营业用房为15万平方米,增长2.3倍。 1-4月,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1200.9亿元,同比下降25.1%。其中,国内贷款为384亿元,下降25.5%;自筹资金为271.4亿元,下降19.3%;定金及预收款为416.4亿元,下降32.2%。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姜伯静 快递服务单票收入,有别于快递单价,简单说就是快递一票的收入。虽然各家的统计略有区别,但这却是快递企业最被关注的数据。 一度闹得热火朝天的快递集体涨价,目前看来基本上是“无果而终”了。 他们的喧嚣,有些“虎头蛇尾”。甚至,还不如丰巢干脆宣布收费来的痛快。 不过,看快递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如果不能在高附加值服务上取得新突破,或者在新市场有其他新举措的话,那谋求涨价依然是他们未来首要的选择。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目前的快递企业在经营上已经遇到了瓶颈,将来可能会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 这里,我们看几份最新的经营简报。 很凑巧,几家在A股上市的快递公司,都在5月18日发布了经营简报,这里我把他们简单总结一下。 一,申通。5月18日,申通快递发布2020年4月经营简报。简报显示:4月份,快递服务业务收入为17.30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业务量6.80亿票,同比增长31.61%;但是,快递服务单票收入却大幅降低22.73%,为2.55元。 二,韵达。同日,韵达控股发布2020年4月快递服务主要经营指标快报。快报称:4月份,快递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65%,为24.56亿元;完成业务量11.50亿票,同比增长45.20%;快递服务单票收入为2.14 元,下降33.54%。 三,圆通。还是同日,圆通速递发布2020年4月快递业务主要经营数据公告。公告显示,4月份,快递产品收入22.10亿元,同比增加6.48%;业务完成量9.41亿票,同比增加40.89%;快递产品单票收入2.35元,同比下降24.42%。 四,顺丰。依然是这一天,顺丰控股发布2020年4月快递服务业务经营简报。简报称,4月份,营业收入114.99亿元,同比增加48.91%;业务量为6.11亿票,同比增加88.00%;单票收入18.82 元,同比下降20.79%。 看以上的数据,从完成业务量这个数据看,这四家企业不但恢复了“元气”,而且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当然这要归功于网民网购欲望的增强。而且,他们在业务收入方面的表现也很不错,除去韵达以外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但是,一个最重要的数据,他们无一例外的出现了大幅度下滑,那就是快递服务单票收入。即便是单票收入的“霸主”顺丰,也跌破了20元。 快递服务单票收入,有别于快递单价,简单说就是快递一票的收入。虽然各家的统计略有区别,但这却是快递企业最被关注的数据。 一直以来,单票收入“居低不上”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快递企业。 还是以上述四家企业为例,我们看看他们在2020年1月的表现。 根据他们各自的经营简报:2020年1月,圆通速递快递产品单票收入2.94元,同比下降14.54%;韵达快递快递服务单票收入2.86元,同比下降19.66%;申通快递快递服务单票收入3.30元,同比下降2.37%;顺丰单票收入19.70元,同比下降21.23%。 显而易见,他们在4月延续了单票收入下降的大趋势,有的还加大了下降幅度。 快递企业为什么单票收入持续下降呢?尽管快递企业的经营模式略有不同,但从一些共性特点上还是可以看出一些问题的。下面,我们看这几个因素。 第一,快递平均单价大幅度下降。 多年以来,虽然电商蓬勃发展,但快递的平均单价在事实上是不断降低的。 根据顺丰2019年年报提供的数据,“近年来,快递行业单票价格持续下滑,行业快递平均单价从2007年的28.50元 ╱ 件快速下滑至2019年的11.80元 ╱ 件,主要原因在于占快递业务量较大比例的电商快递增速较快,且电商快递竞争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成为电商快递扩大份额的主要手段。” 虽然近年来快递企业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成本,促成了快递价格的下降,但电商价格战挤压快递价格也让快递企业在价格战中成为受伤的一方。 第二,人工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快递企业,有直营模式,有加盟模式。这里,不谈其优劣。 不管是什么模式,人工成本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虽然大数据、地图、AI、自动设备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快递企业,但是其最终环节中的人工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曾经有媒体统计,2018年,上述四家快递公司发出薪酬超过了230亿元。 而以顺丰为例,2019年,尽管比重下降,但职工薪酬占营业成本比重仍然很高,为12.61%,总额达到百亿以上。 第三,高速收费的影响。 这里,又提到高速恢复收费。 高速收费对快递公司的影响有多大呢?尽管主要快递公司在航运方面有较大突破,且在不断控制运输成本,但高速公路在他们经营中的分量依然很重要。 以申通为例,按照申通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度,公司完成快递业务量合计8,355,842.49吨,其中,汽车运输方式完成业务量8,201,535.22吨,占总业务量的98.15%;航空运输方式完成业务量154,307.27吨,占总业务量的1.85%。”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高速费用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第四,目前尚未出现新的增长点。 丰巢的“闹剧”说明,目前各大快递企业,尚未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并且,如果未来各个小区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将临时性存放设备改造为免费公共服务设施的话,那丰巢的未来很不美妙。 所以,看以上几点,尽管直播等大大的促进了快递行业的发展,可是如果快递企业的单票收入下降成为常态,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面对快递会涨价这个问题了:或者,我们的网购产品不再便宜,或者我们要付额外的费用,或者我们要享受“慢递”的代价! (本文作者介绍:专栏作者,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佳新闻评论奖得主,iDonews 签约专栏作者。)
从财政收入降幅收窄看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全国复工复产达到正常水平 5月18日,财政部发布统计显示,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49亿元,同比下降15%,降幅比3月份收窄11.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下降17.3%,降幅比3月份收窄14.9个百分点,国内增值税、进口环节税收、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收入降幅均明显收窄,反映了复工复产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1月至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33亿元,同比下降14.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22亿元,同比下降1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3611亿元,同比下降11.5%。全国税收收入53081亿元,同比下降16.7%;非税收入9052亿元,同比增长1%。 “前4个月,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符合预期。财政收入降幅较大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但降幅在可承受范围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说。 据悉,全国财政收入下降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包括疫情冲击导致税基减少,以及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采取减免税、缓税等措施;继续巩固减税降费成效;上年末延至今年初缴纳入库的税收同比减少,以及去年同期中央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等使收入基数较高,相应拉低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 从税种看,主要税种收入同比下降。1月至4月,国内增值税下降24.4%,国内消费税下降12.8%,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21.6%,企业所得税下降13.7%,个人所得税增长1.6%,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20.1%。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下降11%,土地増值税下降7.7%,房产税下降7.7%。 从行业看,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税收降幅较大。1月至4月,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下降46.8%、29.8%、28.2%;受与互联网相关的经济表现活跃、相关行业增加值增长带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5.6%。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分析认为,财政收入下降除了受疫情影响导致税基减少的因素外,同时反映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效果充分显现。 统计显示,1月至4月,各月全国财政收入分别下降3.9%、21.4%、26.1%、15%,呈现逐渐下降后趋于回升的态势。财政部表示,展望后几个月,随着复工复产复业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生活逐步趋于正常,主要经济指标将延续回升改善、持续向好的势头,财政收入降幅会继续收窄。 在支出方面,1月至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596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0315亿元,同比增长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281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1月至3月累计收窄3.8个百分点,主要是落实“六保”任务。“全国财政支出保持比较大的力度,反映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白景明说。李旭红表示,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全力兜牢兜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记者 曾金华)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雷丽娜
表1: 2020年4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 京 99.7 103.3 144.4 唐 山 101.8 114.7 144.2 天 津 100.2 99.6 131.9 秦 皇 岛 100.7 106.9 149.4 石 家 庄 100.6 106.7 157.0 包 头 99.8 103.4 123.4 太 原 100.3 101.3 129.7 丹 东 100.6 106.2 130.9 呼和浩特 100.5 113.7 152.3 锦 州 100.8 107.9 122.7 沈 阳 100.8 108.8 144.3 吉 林 100.7 108.9 137.7 大 连 100.5 105.9 138.4 牡 丹 江 99.4 103.5 123.9 长 春 100.5 107.9 139.0 无 锡 100.6 109.5 156.0 哈 尔 滨 101.0 108.2 145.3 扬 州 100.5 109.5 153.1 上 海 100.6 102.7 151.3 徐 州 101.0 111.6 162.6 南 京 101.8 104.5 156.3 温 州 101.0 103.3 121.2 杭 州 100.9 105.2 151.0 金 华 100.4 106.6 135.6 宁 波 100.0 105.8 139.9 蚌 埠 100.5 103.7 131.7 合 肥 99.5 101.3 160.7 安 庆 99.6 99.5 124.5 福 州 100.5 103.8 146.3 泉 州 100.3 103.6 116.4 厦 门 99.9 102.8 157.3 九 江 100.7 107.6 145.4 南 昌 100.6 102.1 141.1 赣 州 100.5 104.0 129.8 济 南 100.0 96.8 140.2 烟 台 100.3 109.2 144.6 青 岛 100.5 102.4 139.1 济 宁 100.6 107.7 136.7 郑 州 100.1 100.2 144.1 洛 阳 100.3 110.7 144.1 武 汉 99.8 108.3 161.3 平 顶 山 100.0 105.6 130.4 长 沙 100.5 105.3 148.8 宜 昌 100.3 98.2 129.6 广 州 100.0 100.7 156.1 襄 阳 99.9 107.8 136.0 深 圳 100.0 104.8 152.7 岳 阳 100.5 98.0 120.4 南 宁 100.4 110.0 152.6 常 德 99.8 100.7 127.1 海 口 100.5 105.3 149.1 惠 州 100.4 105.1 142.4 重 庆 101.0 106.0 144.1 湛 江 100.0 101.5 129.0 成 都 100.7 110.3 157.8 韶 关 100.0 99.3 121.9 贵 阳 99.6 101.3 145.6 桂 林 100.5 105.5 130.8 昆 明 101.0 108.4 148.6 北 海 99.9 104.7 142.3 西 安 100.6 110.4 171.8 三 亚 100.7 105.6 155.3 兰 州 100.6 104.6 127.9 泸 州 100.0 96.2 119.8 西 宁 100.7 113.4 140.9 南 充 101.1 100.7 129.4 银 川 101.0 113.0 132.7 遵 义 100.1 101.6 129.0 乌鲁木齐 100.9 100.2 117.3 大 理 100.0 110.3 149.7 表2:2020年4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 京 101.1 99.8 146.5 唐 山 100.8 115.6 136.2 天 津 99.8 96.7 132.0 秦 皇 岛 100.2 104.8 130.6 石 家 庄 99.7 98.5 125.3 包 头 99.4 103.0 112.7 太 原 99.4 101.9 129.5 丹 东 100.2 107.2 118.6 呼和浩特 100.0 104.7 132.3 锦 州 99.3 101.5 102.7 沈 阳 101.7 110.0 133.3 吉 林 100.0 105.7 124.0 大 连 101.0 104.0 123.7 牡 丹 江 98.6 96.0 106.7 长 春 100.3 105.7 127.2 无 锡 101.0 110.0 150.1 哈 尔 滨 100.4 110.8 136.8 扬 州 100.4 104.6 130.4 上 海 101.2 102.3 141.7 徐 州 100.6 105.8 129.6 南 京 100.5 105.0 147.0 温 州 100.9 102.9 117.2 杭 州 101.0 103.2 147.1 金 华 100.2 101.0 120.7 宁 波 100.7 108.1 135.4 蚌 埠 100.6 104.0 126.3 合 肥 100.5 103.0 162.9 安 庆 100.5 97.7 117.9 福 州 100.8 103.0 130.3 泉 州 100.0 101.7 116.4 厦 门 100.5 103.3 143.3 九 江 100.0 105.9 130.9 南 昌 99.7 99.3 131.5 赣 州 100.2 104.1 130.1 济 南 99.9 96.1 128.3 烟 台 99.7 100.0 124.4 青 岛 100.0 94.3 124.8 济 宁 100.3 106.5 138.5 郑 州 99.5 96.0 126.3 洛 阳 100.1 109.1 129.3 武 汉 99.8 97.7 144.1 平 顶 山 100.2 105.6 123.4 长 沙 99.6 98.1 133.5 宜 昌 99.8 95.4 117.4 广 州 100.0 99.5 147.0 襄 阳 99.9 101.5 121.7 深 圳 101.7 110.3 169.9 岳 阳 100.5 98.6 112.6 南 宁 100.2 105.5 137.8 常 德 100.0 97.8 112.8 海 口 99.8 97.2 112.6 惠 州 99.7 102.6 135.0 重 庆 99.9 98.4 126.2 湛 江 99.5 96.0 108.7 成 都 102.1 104.1 122.3 韶 关 99.6 98.4 114.7 贵 阳 99.6 96.1 117.8 桂 林 100.3 104.1 113.0 昆 明 100.6 106.0 135.2 北 海 99.6 99.0 122.1 西 安 99.9 98.1 120.6 三 亚 99.9 96.6 119.2 兰 州 100.6 107.4 126.3 泸 州 99.7 98.8 118.2 西 宁 100.9 109.2 125.5 南 充 99.6 99.2 119.0 银 川 101.2 107.2 115.8 遵 义 99.8 95.5 112.6 乌鲁木齐 100.8 100.9 125.8 大 理 100.1 106.8 131.4 表3:2020年4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一) 城市 90m2及以下 90-144m2 144m2以上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 京 100.0 101.5 127.5 99.9 102.3 145.4 99.3 105.2 156.4 天 津 100.1 98.7 138.0 100.4 98.9 130.5 99.7 101.4 130.2 石 家 庄 100.1 106.1 152.7 100.9 107.7 159.9 100.3 104.2 152.4 太 原 100.0 102.5 136.5 100.2 101.1 130.1 100.4 101.2 127.0 呼和浩特 100.6 112.1 144.5 100.4 112.6 151.5 100.7 116.5 158.0 沈 阳 100.6 107.7 143.3 100.8 108.7 144.5 100.8 110.9 145.8 大 连 100.5 105.6 138.4 100.4 106.7 142.8 100.9 105.0 130.1 长 春 100.3 107.4 144.9 100.8 108.4 135.7 100.5 107.9 137.0 哈 尔 滨 101.2 108.4 143.0 100.7 107.2 144.2 101.2 109.8 149.7 上 海 100.5 102.0 153.3 100.7 102.2 151.4 100.5 103.3 150.5 南 京 101.6 105.4 161.1 101.9 103.8 155.3 101.6 105.3 154.3 杭 州 101.0 105.7 159.3 100.6 104.4 147.7 100.9 105.3 144.6 宁 波 100.2 106.2 147.6 100.3 107.0 141.6 99.4 104.1 134.4 合 肥 100.3 102.9 160.6 99.2 100.8 160.2 99.4 100.6 162.6 福 州 101.1 104.1 143.0 100.5 103.8 144.0 100.2 103.8 151.3 厦 门 99.8 100.2 150.9 99.5 104.2 161.8 100.8 102.5 154.6 南 昌 100.2 102.5 143.1 100.7 101.4 139.7 100.3 104.2 144.8 济 南 99.1 99.2 140.5 99.9 95.7 139.0 100.6 99.3 144.0 青 岛 100.4 103.2 141.8 100.7 102.0 138.8 100.0 101.4 134.5 郑 州 100.0 100.6 147.5 100.2 99.5 142.1 99.9 100.8 139.9 武 汉 99.8 109.7 165.9 99.9 108.0 160.6 99.4 107.3 156.8 长 沙 100.5 104.3 146.8 100.3 104.7 147.9 100.6 106.9 151.5 广 州 100.1 102.5 161.4 99.7 100.4 153.9 100.5 100.3 156.7 深 圳 99.9 105.4 152.7 99.9 102.5 150.3 100.4 105.3 154.8 南 宁 100.1 109.1 153.4 100.6 110.8 151.4 100.5 110.1 154.2 海 口 100.4 104.6 144.4 100.6 104.9 150.4 100.2 107.1 150.2 重 庆 101.1 107.1 151.9 101.0 105.4 140.2 100.7 105.1 138.5 成 都 101.0 111.6 160.9 100.0 107.2 151.8 101.0 112.4 161.4 贵 阳 99.4 100.3 147.2 99.8 102.0 146.6 99.2 100.3 140.2 昆 明 101.4 108.8 149.0 100.9 109.0 150.3 100.8 106.8 145.2 西 安 101.1 113.5 178.4 100.3 109.9 171.3 100.5 108.3 166.3 兰 州 100.6 105.3 133.1 100.7 104.9 126.7 100.1 102.9 123.0 西 宁 100.8 111.3 138.1 100.9 113.9 142.2 100.2 112.9 138.0 银 川 101.4 113.2 132.3 100.6 112.9 132.0 101.8 113.3 134.7 乌鲁木齐 100.4 99.7 117.0 100.9 99.7 119.5 101.3 101.8 111.8 表3:2020年4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二) 城市 90m2及以下 90-144m2 144m2以上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唐 山 102.2 110.8 136.4 101.6 116.4 147.7 101.9 114.9 145.0 秦 皇 岛 100.4 106.3 149.7 100.8 107.6 151.7 100.9 105.0 140.7 包 头 99.1 103.4 129.0 100.3 103.8 122.5 99.0 102.4 122.2 丹 东 100.6 105.2 131.3 100.6 107.3 132.0 100.4 103.8 126.0 锦 州 100.2 108.6 120.2 101.1 107.5 123.5 100.8 109.1 126.4 吉 林 100.3 108.9 137.8 100.8 109.5 138.0 100.9 106.3 136.6 牡 丹 江 99.3 103.3 121.2 99.3 103.6 125.7 100.2 103.2 123.4 无 锡 101.1 111.2 167.6 100.4 108.9 156.3 100.5 109.3 147.3 扬 州 100.1 110.1 155.4 100.5 108.8 152.6 100.8 111.1 153.4 徐 州 100.7 112.2 165.9 101.2 112.1 162.8 100.9 108.1 158.6 温 州 101.3 102.2 120.2 100.8 103.8 122.5 101.1 103.5 120.3 金 华 100.4 107.2 140.4 100.7 105.5 135.9 100.2 107.4 130.1 蚌 埠 100.3 103.6 131.6 100.6 103.7 132.3 100.5 104.3 124.8 安 庆 99.6 99.1 123.8 99.7 100.0 125.7 99.4 97.5 119.0 泉 州 100.1 103.1 117.8 100.0 104.5 115.3 100.8 102.7 117.2 九 江 101.0 108.3 150.0 100.8 107.5 144.2 99.9 107.7 147.6 赣 州 100.3 103.7 128.5 100.6 104.2 129.1 100.4 103.3 134.3 烟 台 100.5 109.8 142.2 100.0 108.5 147.4 100.9 110.1 140.0 济 宁 100.8 108.3 137.0 100.8 108.0 138.8 100.1 106.8 131.9 洛 阳 100.4 111.0 153.2 100.1 110.3 142.9 100.5 111.6 140.6 平 顶 山 99.9 106.2 130.1 100.0 105.6 130.8 100.2 104.7 129.3 宜 昌 100.4 99.0 132.9 100.2 98.2 128.8 100.5 97.1 129.0 襄 阳 100.0 108.3 143.9 99.8 107.8 134.8 100.3 107.3 131.7 岳 阳 100.7 97.4 120.4 100.6 97.9 118.5 100.3 98.8 124.6 常 德 99.7 99.0 130.8 99.8 101.5 126.5 99.9 101.8 122.0 惠 州 101.0 104.1 144.1 100.2 105.3 141.2 100.3 105.5 143.4 湛 江 99.6 102.1 128.7 100.0 101.8 129.5 100.6 99.8 128.0 韶 关 100.0 98.7 122.4 100.1 99.8 122.2 99.7 98.8 121.2 桂 林 99.6 102.9 126.6 100.9 105.8 131.2 100.2 106.8 133.8 北 海 100.4 105.7 143.2 99.2 103.0 141.0 99.3 104.8 139.5 三 亚 101.3 107.9 158.7 100.3 103.5 154.6 100.1 104.8 150.9 泸 州 100.2 96.2 120.5 100.0 96.2 119.5 99.5 96.6 118.8 南 充 101.5 102.1 131.3 101.0 100.1 128.8 101.1 101.2 125.8 遵 义 99.8 104.6 134.0 100.3 101.2 127.6 99.7 98.7 128.6 大 理 100.0 109.9 151.6 99.9 112.7 154.5 100.1 108.3 144.5 表4:2020年4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一) 城市 90m2及以下 90-144m2 144m2以上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 京 101.2 99.1 146.9 101.0 100.3 145.1 100.9 100.4 148.2 天 津 99.6 94.4 131.6 100.0 98.8 134.6 100.0 97.6 126.3 石 家 庄 99.5 98.7 125.5 99.8 98.3 124.7 100.2 98.7 126.5 太 原 99.1 102.0 130.5 99.5 101.9 130.1 99.8 101.9 126.2 呼和浩特 99.9 104.9 132.7 100.1 104.7 132.4 99.7 103.5 130.5 沈 阳 101.4 109.3 132.0 102.2 111.4 136.6 102.2 111.2 133.3 大 连 100.9 102.8 122.2 101.1 105.4 125.2 101.6 105.6 126.6 长 春 100.3 106.8 129.7 100.2 104.6 125.0 100.3 104.2 122.8 哈 尔 滨 100.7 110.2 135.7 99.9 111.0 136.0 100.9 111.8 141.1 上 海 100.9 101.8 140.9 101.5 103.9 143.5 101.1 100.6 140.3 南 京 100.6 105.3 137.3 100.5 104.4 148.9 100.4 105.9 163.0 杭 州 101.2 104.6 151.0 101.0 102.2 146.9 100.7 102.0 139.7 宁 波 100.5 109.0 137.6 100.7 108.0 135.8 101.0 106.5 130.6 合 肥 100.4 102.0 163.5 100.6 103.7 162.3 100.3 103.1 163.4 福 州 101.0 103.8 129.8 100.7 102.6 128.8 100.6 102.6 133.3 厦 门 100.3 103.0 146.5 100.9 103.1 141.4 100.2 104.1 142.6 南 昌 99.4 98.1 134.5 100.2 100.5 129.7 99.1 99.4 127.0 济 南 99.6 95.9 129.0 100.1 95.9 127.4 100.1 97.6 128.7 青 岛 99.8 96.2 126.4 100.0 91.2 123.8 100.4 96.8 123.2 郑 州 99.5 95.1 126.2 99.4 96.2 126.3 99.9 97.5 126.9 武 汉 99.7 99.8 150.2 100.1 96.3 140.2 99.3 97.1 142.3 长 沙 99.7 96.6 130.6 99.3 98.5 133.0 100.0 99.0 137.2 广 州 100.2 98.5 145.3 99.7 100.8 149.6 99.9 99.0 145.8 深 圳 101.4 111.1 172.5 101.8 109.3 163.7 102.0 110.3 173.6 南 宁 100.2 105.5 135.7 100.4 105.1 136.3 100.0 106.0 144.9 海 口 99.8 96.0 110.7 99.9 99.3 116.3 99.6 94.9 108.6 重 庆 99.9 97.8 125.7 99.7 98.9 128.7 100.4 98.5 120.8 成 都 101.9 104.8 124.1 102.1 103.9 120.4 102.4 102.7 121.7 贵 阳 98.8 95.0 115.8 100.0 96.5 116.9 99.9 96.8 123.1 昆 明 100.2 104.0 132.2 100.3 106.5 134.8 101.6 108.1 140.5 西 安 99.3 99.1 124.7 100.3 96.1 117.7 100.4 101.1 120.5 兰 州 101.2 106.5 126.5 100.2 108.6 127.1 100.2 107.3 124.8 西 宁 100.7 108.1 123.0 101.0 110.4 127.2 100.8 107.3 123.9 银 川 101.4 107.1 115.9 101.1 107.7 116.0 100.8 105.7 114.2 乌鲁木齐 100.7 101.1 125.3 100.9 100.7 127.1 101.4 100.4 122.9 表4:2020年4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二) 城市 90m2及以下 90-144m2 144m2以上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唐 山 100.6 115.3 137.8 101.2 116.8 136.4 100.5 113.2 128.7 秦 皇 岛 100.2 103.6 131.0 100.2 105.9 132.2 100.0 104.5 121.5 包 头 99.6 103.0 111.1 99.4 103.0 115.2 98.9 102.8 109.2 丹 东 100.1 106.8 116.8 100.4 107.6 122.9 100.5 108.1 114.1 锦 州 98.9 100.2 103.4 99.9 103.5 102.0 99.4 101.1 101.5 吉 林 100.1 105.7 124.7 99.9 105.7 124.1 99.8 105.8 121.1 牡 丹 江 98.7 96.4 107.8 98.7 95.3 105.3 97.9 93.8 95.9 无 锡 100.9 110.1 151.6 101.2 109.2 148.3 100.7 112.3 151.9 扬 州 100.2 104.1 132.9 100.5 105.0 127.9 101.2 104.5 129.9 徐 州 100.6 106.2 131.2 100.9 106.3 128.3 99.7 103.1 130.0 温 州 100.4 104.9 126.6 101.3 102.2 116.1 101.1 101.8 110.0 金 华 100.6 102.4 125.5 99.8 100.0 117.6 99.9 100.3 117.6 蚌 埠 100.4 104.5 128.1 1
本报记者 包兴安 5月18日,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前4个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4.5%。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649亿元,同比增长20.1%。 数据显示,1月—4月各月全国财政收入分别下降3.9%、21.4%、26.1%、15%,呈现逐渐下降后趋于回升的态势。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4月份看,财政收入4月份下降15%,比3月份收窄11.1个百分点,一方面表明财政收入降幅正在随着企业复工复产能力增强逐步趋缓,另一方面表明财政收入下降总体上还处于受疫情影响的可控状态,随着我国疫情形势好转和防控机制不断增强,未来财政收入下降趋势将会逐步趋缓,财政的保障和支撑能力会随之有所增强。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33亿元,同比下降14.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22亿元,同比下降1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3611亿元,同比下降11.5%。全国税收收入53081亿元,同比下降16.7%;非税收入9052亿元,同比增长1%。 从税种看,主要税种收入同比下降。前4个月,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24.4%,国内消费税同比下降12.8%,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降21.6%,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13.7%,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6%。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同比下降11%;土地增值税同比下降7.7%;房产税同比下降7.7%;耕地占用税同比下降12.7%;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下降10%。 张依群表示,大多数税种收入继续呈现较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冲击影响,导致企业产能没有完全恢复、外贸出口不畅、内在需求不足,以及支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而实施的减税政策影响,造成今年前个月财政收入连续下降。个税小幅增长主要是受去年个税改革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后税收基数降低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前4个月,印花税1069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649亿元,同比增长20.1%。张依群认为,主要是股市交投活跃,导致该税种收入同比增长。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其他税种,证券交易印花税保持增长态势,主要是受证券市场交投活跃的提振。据Wind数据,今年一季度,两市日均成交额达8598亿元,总成交额合计49.87万亿元,同比增长47%。 郭一鸣还表示,投资者跑步入场也推动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增长。截至3月末,沪、深两市期末投资者数为16333.96万,同比增长8.5%。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此前表示,展望二季度,受国际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发展变化影响,财政收入仍呈下降态势。但随着我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财政收入降幅会逐步收窄。(编辑 乔川川)
(2020年5月15日) 国家统计局 4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逐步好转,基础产业支撑有力,市场预期总体稳定,新动能逆势增长,经济活跃度提升,主要指标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势头。 一、工业生产由减转增,制造业增速回升明显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3月份为下降1.1%;环比增长2.27%。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比1-3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4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9%;私营企业增长7.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3%;制造业增长5.0%,3月份为下降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9.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和5.4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光缆,挖掘、铲土运输机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8%、40.8%、29.2%、26.6%、26.2%。 二、服务业降幅收窄,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4.5%,降幅比3月份收窄4.6个百分点。1-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9%,降幅比1-3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4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同比分别增长5.2%、4.4%、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分别下降5.0%、6.6%、33.7%,降幅比3月份分别收窄9.7、8.1、15.4个百分点。1-3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0%。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1%,比3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多数行业业务活动稳步恢复,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4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50.0%。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9%,比3月份上升2.6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2%,上升2.4个百分点。 三、市场销售有所回暖,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高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2%。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下降16.2%,降幅比1-3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4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58亿元,同比下降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20亿元,下降7.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307亿元,下降31.1%;商品零售25871亿元,下降4.6%。基本生活类商品较快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2.9%。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改善,4月份,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2.2%和6.5%,比3月份分别加快5.7和0.4个百分点。网上零售较为活跃,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同比增长1.7%,1-3月份为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6%,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1%,比1-3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好转,高技术产业投资降幅明显收窄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6824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个百分点;4月份环比增长6.1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8%,制造业投资下降18.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7.9、6.4、4.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3973万平方米,下降19.3%;商品房销售额31863亿元,下降18.6%,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7.0和6.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6.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8%,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8.4、5.9、5.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0%,降幅小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比1-3月份收窄9.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下降3.6%和1.7%。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5.4%。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分别增长28.0%、25.6%、12.5%。社会领域投资下降3.1%,比1-3月份收窄5.7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领域投资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分别增长4.7%、2.9%。 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扩大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3月份回落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1-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分类别看,4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1.3%,衣着下降0.4%,居住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下降4.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0%,医疗保健上涨2.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上涨1.2%,鲜菜下降3.7%,猪肉上涨96.9%,鲜果下降1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1%,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降幅比3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2.3%。1-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2%和1.5%。 六、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上升,主要群体就业总体稳定 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5.5%,分别比3月份高0.5、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3小时,比3月份减少0.5小时。 七、货物出口同比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4966亿元,同比下降0.7%,降幅比3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074亿元,增长8.2%,3月份为下降3.5%;进口10892亿元,下降1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181亿元。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90713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出口47435亿元,下降6.4%;进口43278亿元,下降3.2%。贸易方式结构继续优化。1-4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8%,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3.2%,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我国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经济稳定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复杂局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基本盘,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附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上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6)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7)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表 2020年1-4月份主要指标数据 指 标 4月 1-4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3.9 … -4.9 (一)分经济类型 国有控股企业 … 0.5 … -4.2 股份制企业 … 4.0 … -4.9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3.9 … -8.9 私营企业 … 7.0 … -5.6 (二)分三大门类 采矿业 … 0.3 … -0.8 制造业 … 5.0 … -5.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0.2 … -3.9 (三)主要行业增加值 纺织业 … 2.0 … -10.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3.2 … -3.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2 … -7.6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4.6 … 1.7 通用设备制造业 … 7.5 … -9.0 汽车制造业 … 5.8 … -15.0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5.7 … -7.3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9.0 … -5.8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1.8 … 1.8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0.2 … -3.9 (四)主要产品产量 发电量(亿千瓦时) 5543 0.3 21388 -5.0 生铁 (万吨) 7202 -1.2 27799 1.3 原煤(万吨) 32212 6.0 115244 1.3 粗钢 (万吨) 8503 0.2 31946 1.3 钢材 (万吨) 10701 3.6 37439 -0.2 水泥 (万吨) 22347 3.8 52095 -14.4 原油加工量(万吨) 5385 0.8 20348 -3.4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493 3.8 1912 2.6 焦炭(万吨) 3855 -1.3 14835 -2.9 硫酸(折100%) (万吨) 719 8.6 2586 -6.3 烧碱(折100%) (万吨) 286 -3.4 1109 -5.6 乙烯 (万吨) 168 -1.4 683 0.7 化学纤维 (万吨) 519 2.7 1753 -5.0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7480 -6.8 30441 -0.3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3105 26.2 8710 -6.5 集成电路 (亿块) 220 29.2 722 20.6 汽车 (万辆) 210.0 5.1 557.3 -32.3 其中:轿车 (万辆) 78.2 -2.0 207.6 -36.8 (五)产品销售率(%) 98.0 0.8 (百分点) 96.8 -1.3 (百分点) (六)出口交货值(亿元) 9790 1.1 33892 -7.5 二、服务业生产指数 … -4.5 … -9.9 三、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亿元) … … 136824 -10.3 其中:民间投资 … … 77365 -13.3 分产业 第一产业 … … 3102 -5.4 第二产业 … … 40937 -16.0 第三产业 … … 92785 -7.8 四、房地产开发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 … 33103 -3.3 其中:住宅 … … 24238 -2.8 办公楼 … … 1530 -4.8 商业营业用房 … … 3145 -10.4 (二)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 … 740568 2.5 其中:住宅 … … 521043 3.8 办公楼 … … 31348 -2.2 商业营业用房 … … 78232 -9.7 (三)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 … 47768 -18.4 其中:住宅 … … 35248 -18.7 办公楼 … … 1370 -28.7 商业营业用房 … … 3873 -20.4 (四)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 … 19286 -14.5 其中:住宅 … … 13709 -14.5 办公楼 … … 703 -7.5 商业营业用房 … … 2151 -22.8 (五)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 … 33973 -19.3 其中:住宅 … … 29916 -18.7 办公楼 … … 643 -32.0 商业营业用房 … … 1828 -29.1 (六)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 … 31863 -18.6 其中:住宅 … … 28291 -16.5 办公楼 … … 883 -37.5 商业营业用房 … … 1920 -34.5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 (亿元) … … 47004 -10.4 其中:国内贷款 … … 8730 -2.5 利用外资 … … 23 -31.6 自筹资金 … … 14875 -5.2 定金及预收款 … … 13990 -18.9 个人按揭贷款 … … 7601 -5.4 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 … 3151 -12.0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 … 52255 1.7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8178 -7.5 106758 -16.2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0588 -3.2 37608 -16.3 (一)按经营地分 城镇 24558 -7.5 92413 -16.3 乡村 3620 -7.7 14345 -15.4 (二)按消费类型分 餐饮收入 2307 -31.1 8333 -41.2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505 -27.9 1786 -38.6 商品零售 25871 -4.6 98425 -13.1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0083 -1.5 35822 -14.7 粮油、食品类 1154 18.2 4996 13.8 饮料类 166 12.9 635 6.3 烟酒类 261 7.1 1109 -9.8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799 -18.5 3057 -29.0 化妆品类 224 3.5 876 -9.4 金银珠宝类 155 -12.1 583 -32.5 日用品类 471 8.3 1787 -1.2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607 -8.5 2002 -24.5 中西药品类 433 8.6 1644 4.3 文化办公用品类 261 6.5 923 -0.8 家具类 115 -5.4 359 -23.1 通讯器材类 386 12.2 1451 0.1 石油及制品类 1386 -14.1 4998 -21.1 汽车类 3083 0.0 9400 -22.6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129 -5.8 405 -18.9 六、进出口(亿元) 进出口总额 24966 -0.7 90713 -4.9 出口额 14074 8.2 47435 -6.4 进口额 10892 -10.2 43278 -3.2 七、居民消费价格 … 3.3 … 4.5 食品烟酒 … 11.3 … 14.0 衣着 … -0.4 … 0.1 居住 … -0.3 … 0.1 生活用品及服务 … 0.1 … 0.2 交通和通信 … -4.9 … -2.4 教育文化和娱乐 … 2.0 … 1.9 医疗保健 … 2.2 … 2.2 其他用品和服务 … 4.8 … 4.8 八、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 -3.1 … -1.2 生产资料 … -4.5 … -2.1 采掘 … -11.6 … -2.5 原材料 … -8.8 … -4.3 加工 … -2.2 … -1.2 生活资料 … 0.9 … 1.2 食品 … 3.7 … 4.6 衣着 … -0.6 … -0.4 一般日用品 … -0.1 … 0.0 耐用消费品 … -1.7 … -2.0 九、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 -3.8 … -1.5 注: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3.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图
工业生产继续恢复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江源解读4月份工业生产数据 4月份,随着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经济社会秩序进一步恢复,工业生产同比增速由降转增,多数行业、产品和地区增速由负转正。但从1—4月份累计来看,工业生产下降仍较明显,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是复产水平普遍提高,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国家统计局相关调查显示,截至4月24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84.6%的企业已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较4月初上升4.1个百分点;60.8%的企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八成以上,较4月初上升9.6个百分点。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而上月为下降1.1%,各主要经济类型和大中小型企业均由降转增。1—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5个百分点。 二是多数行业和地区实现增长,产品增长面持续扩大。分行业看,4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的行业数较上月增加12个;33个行业比上月生产加快或降幅收窄。分地区看,31个省(市、自治区)中,27个地区实现增长,较上月增加9个。分产品看,612种列入统计的工业产品中,367种产品实现增长,比上月增加140种,增长面为60.0%,比上月提高22.9个百分点;429种产品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占70.1%。 三是装备制造业明显改善,汽车生产大幅回升。4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上月为下降3.6%。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5.8%,而上月为下降22.4%;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电气机械、金属制品、通用设备行业均由负转正,增速在7.5%—14.3%之间;计算机电子、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业分别增长11.8%、5.7%,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分产品来看,4月份,汽车产量为210万辆,同比增速由上月的下降43%转为增长5.1%;工业机器人增长26.6%,发电机组、挖掘机、混凝土机械、光缆等均增长40%以上,增速均较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以上;电子计算机整机、集成电路、铁路货车、民用钢质船舶增速在29.2%—115.6%之间,均较上月明显加快。 四是高技术制造业生产继续加快,新兴产品高速增长。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0.5%,增速较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25.7%、22.2%,增速大幅加快15个百分点以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9.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新兴产品中,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智能手环等新材料和电子产品增速分别为344.7%、127.4%、57.6%、47.3%、31.2%,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 五是基础原材料行业明显回升,水泥、粗钢产量实现增长。投资需求逐步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原材料类行业回升较快。4月份,非金属矿物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分别增长5.5%、4.2%;有色、钢铁、化工分别增长6.9%、4.6%、3.2%,增速均有所加快;石化行业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生产继续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水泥、粗钢产量同比增速均由负转正,十种有色金属增速有所加快。 六是消费品行业生产继续回升,医疗防疫物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4月份,造纸、食品行业同比分别增长7.9%、7.5%,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7.1和1.8个百分点;印刷、农副食品、纺织、化纤等行业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增速在0.5%—5.8%之间;酒饮料茶、服装、家具、文教工美等行业降幅有所收窄。医疗防疫物资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口罩产量同比增长12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酒精产量增长50%以上。生活必需品和抗疫物资供应持续充足和稳定。 尽管4月份工业生产继续恢复,但也要看到1—4月份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仍下降4.9%,多数行业和产品增速为负,库存上升、利润下降,企业经营困难仍然较多。疫情对工业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特别是国外疫情的冲击正在显现,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应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帮助企业复工达产和订单恢复,促进工业经济逐步恢复常态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