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8月26日,美国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的一款便携式新冠抗体检测试剂已获得在美国销售的授权。该测试可以在15分钟内得出结果,售价仅为5美元(约合34元人民币)。雅培公司高层在与记者的电话会议上表示,这种便携试剂的大小和一张信用卡差不多,而且不需要再使用任何额外的设备,通过鼻拭子采样就可进行,而且比传统实验室检测更为微创。雅培预计从9月份开始提供上百万个试剂进行测试,从10月初开始每月增加到五千万个。雅培高层指出,这种名为BinaxNOW COVID-19 Ag Card的试剂可以针对大规模聚集的人群进行检查,例如学生和大型公司的工作人员,将有助于美国重新开放。他们还透露,雅培研发了一个可下载的应用程序,做过检测的人可以在进入公共场所时出示自己的检测结果,证明自己没有感染新冠病毒。路透社称,新冠抗体检测虽然更快捷,成本更低,但与实验室的诊断测试相比,其病毒识别能力还是比较弱的。此前,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已经向一些新冠抗体检测颁发了紧急使用授权,贝克顿-迪金森公司、Quidel Corp等公司的抗体检测试剂已经开始在美国市场上销售。
8月24日晚,矩子科技披露了一份触底反转的2020年半年报,第二季度,公司3D检测业务已实现了逆势增长,效益将在下半年体现。 据披露,今年上半年,公司自主研发的3D AOI(三维自动光学检测)和3D SPI(Solder Paste Inspection,锡膏检测系统)在客户开拓上不断取得突破,获得了和硕集团、比亚迪、京东方等行业标杆客户的高度认可,新产品3D SPI在第二季度取得的订单总额已超过2700万元。 “矩子是我国古代科技集大成者墨家对其首领的称呼,公司以此为名,就是希望像古代工匠一样,精雕细琢做设备。”矩子科技董事长杨勇在接受、智能制造等细分市场。 杨勇告诉记者,基于自主研发的3D AOI,矩子科技具备拓展到更多新领域的技术能力,公司率先瞄准的就是半导体、医药、miniLED等行业的机器视觉检测,目前正在开发的产品包括高速药片光学检测设备、半导体封装自动光学检测设备、miniLED AOI等。 “做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是杨勇创业的信念,他期望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视觉制造商,为此他用“矩子”给公司命名。矩子,是中国古代墨家对其首领的称呼。
香港连续多日出现本地确诊病例,面对严峻的疫情,许许多多普通人站了出来。7月,检测员戚咏珊接到了为护老院的高危人群做核酸检测的任务,从那一刻开始,她不畏风雨,带领团队走遍了香港几乎所有的护老院,为需要的人提供核酸检测。她说:“总得有人去做这件事,为什么不是我呢?”
一直以来呼吁做好疫情防控的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居然从来没做过新冠病毒检测?他的副竞选经理凯特·贝丁菲尔德透露称,拜登的确没做过检测,但也没有受到感染。 据美国国会山网站23日报道,贝丁菲尔德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本周”栏目采访时说,“他没有做过检测,但我们有严格的方案,如果他需要接受检测,他一定会做的”,并且拜登从未感染新冠病毒。 她还表示,竞选团队已经对拜登及其竞选伙伴卡玛拉·哈里斯身边的人做了“严格的规定”,让他们接受“适当的测试”。 此外,贝丁菲尔德还在节目中批评特朗普政府的疫苗研发工作,称有很多理由相信这完全就是政治操弄。“不幸的是,这和总统从一开始处理这场危机的方式是一致的。”她说,“我认为,美国民众显然都在急切地盼着疫苗。他们需要相信疫苗研发的过程没有受到政治操弄……相信这届政府有能力公平、迅速地为所有人提供疫苗。” 当地时间22日,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使得制药公司难以对新冠疫苗和治疗方法进行测试,并暗示FDA官员会将疫苗的测试工作推迟到大选之后再进行。
8月21日,硕世生物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1月份至6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8.6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3.30%。 硕世生物证券事务代表周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公司业绩增长主要系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暴发,市场对新冠检测产品需求增大,导致公司销量对应增长所致。” 同时,公司披露了半年度分红预案,继2019年10派15元之后,公司拟再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分红金额达8793万元(含税)。周进表示:“公司目前现金流充裕,上市公司理所当然地应当给股东创造投资价值并给予回报,公司分红方案是综合考虑公司盈利状况、经营现状、现金流及全体股东投资回报情况下确定的。”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增幅逾11倍 硕世生物于2019年12月5日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公司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配套检测仪器等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半年疫情暴发,公司阶段性地将生产经营重点转移到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 据硕世生物官网披露,公司在1月份就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其配套自动核酸提取仪产能达到1000台/年,PCR反应酶体系、引物及探针都已实现自主生产。2020年一季度,公司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日产能即达到了30万人份。 “公司产能处于逐渐上升的过程,如果需要,公司可以在园区寻找场地进行扩产,相关试剂产能可以保障市场需求。”周进说道。 受益于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需求大增,上半年,硕世生物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达到了2.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逾11倍。 除去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业务,在传染病检测领域,硕世生物是国内疾病预防控制核酸类检测产品的主要供应商,有400多个产品品种,覆盖全国各省区300多家地级市疾控中心,基本涵盖了国内已发或国外已发、国内未发的传染病。“常规业务逐步恢复中,恢复程度好于预期。”周进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上半年,硕世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得欧盟CE认证、泰国FDA认证、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认证,通过美国FDA的紧急使用授权、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应急使用清单。 据海关统计,3月1日至7月12日,全国共验放出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3.9亿人份,预计全年累计出口量可达10亿人份以上。周进表示,“在风险控制的情况下,公司主动拓展国外市场。截至目前,出口占比不多,由于前期国内比较生产紧张,同时关注防疫产品出口时发生的一些不良贸易事件,所以公司在海外业务上较为谨慎。此外,外贸回款条件比较严格,国外客户一般先回款,才合作。目前,公司出口业务也在逐步推进过程中。” 核心竞争力成下半场重点 记者了解到,新冠病毒检测手段分为核酸、抗原、抗体三种。东兴证券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410家企业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内外资格认证,核酸试剂产能可达750万人份/日以上,抗体试剂产能可达950万人份/日以上。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市场实际上处于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状态,主要因为全世界疫情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防控,市场需求量依然很大,产业参与方都在不断入场。” 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硕世生物有何竞争优势?周进则告诉记者,“新冠检测产品的获批数量持续增加、价格下降明显,市场竞争加剧。而公司在疾控领域的快速反应能力、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产能、客户资源等方面均具有竞争优势。” 据介绍,在长期研发和生产实践中,硕世生物形成了独有的核心技术,包括各种引物探针、试剂配方、仪器设计方案、操作规程等,构成了公司的核心机密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公司一直注重研发人才的科学培养和管理,制定了完善的激励机制,为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科研资源、发展空间。诊断试剂行业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使得业内对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能否培养并留住核心技术人才是公司能否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在江瀚看来,未来检测试剂盒的红利还能够持续的关键是要看疫苗能否取得真正的效果,能否把疫情真正有效控制住。 东兴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胡博新及其团队认为,疫苗上市后,检测依然不可或缺,疫苗难以直接根除新冠病毒,且发达国家常规疫苗的高覆盖率接近80%,全球接种需疫苗生产、医疗体系通力配合才有望逐步推进,因此防疫政策或将长期不变,检测、隔离与疫苗将长久共存。 东兴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估计海外疫情全面有效控制的累计所需检测试剂盒数量约7.28亿人份,而实际累计检测人数约为2.69亿人次,检测能力供给缺口依然巨大。 “从目前来看,海外的检测需求量远大于国内的需求量,但是因为还有零星病例的出现,所以国内还是有一定的需求稳定性。整体来看,当前整个市场需要一定的调节期,产业参与方则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江瀚说道。
据美国《纽约时报》21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亲友一同为弟弟罗伯特·特朗普在白宫举行葬礼。仪式上,特朗普发表了约10分钟的悼词。当天宾客名单限制在150人左右,其中包括特朗普的长子及其女友,还有许多其他亲戚。 此外,嘉宾还包括纽约共和党籍议员彼得·金,他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布了自己收到的邀请函。副总统迈克·彭斯和纽约市前市长鲁道夫·朱利亚尼也出席了葬礼。 葬礼当天,所有宾客均没有戴口罩,但是他们事先在特朗普国际酒店接受了新冠病毒检测。白宫方面拒绝就葬礼细节作出评论。
2020年以来,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在经历不寻常的一年,资本市场亦是如此。从美股多次熔断,原油大跌,到近短时间的有色板块屡创新高,在风起云谲的投资环境中,如何寻找相对确定性高的板块?抗疫相关题材成为今年的主要投资逻辑之一。 无论是最初的口罩、呼吸机,还是在复工复产之下需求激增的新冠检测、研发逐步进行的新冠疫苗,新冠疫情的发展形势同样影响着投资市场的关注程度,相关题材的个股股价年内已经翻倍的不在少数。 在国内防疫进入常态化之时,香港疫情开始迎来第三波爆发,曾多日单日确诊人数破百位之多。作为拥有香港规模最大的新冠核酸检测机构,中国生物科技服务(8037.HK)自今年以来已经从最低0.8港元/股最高涨到1.87港元/股,区间最大涨幅138.75%。近日,公司公布2020上半年业绩公告,借此机会我们来探讨一下,在香港再次有大面积新冠检测需求之际,公司是否还有投资机会? 图表一:中国生物科技服务(8037.HK)股价走势图 数据来源:同花顺,整理 数据截至:2020年8月20日 2020H1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精准诊断”+“细胞治疗”双轨并行 根据公司公告数据显示,中国生物科技服务在今年上半年录得营业收入约3131万港元,较2019年上半年的2857万港元增加约9.57%。从公司业务上来看,公司主要布局精准诊断以及细胞治疗两大块领域,从事细胞药物开发、医学检测和癌症精准检测等业务,搭建先进的生物科技平台。 图表二:公司业务板块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整理 精准检测业务:老牌香港最大第三方医学检测中心 公司采用连锁经营方式,搭建了涵盖第三方检验实验室和覆盖大中华地区的销售网络的完整体系,提供精准体外诊断(IVD)检测服务,其中包括:三家健康检查中心(V-Care健康检查中心),一家医学检测中央实验室(PHC中央实验室)以及一家分子实验室(亚洲分子诊断中心)。 V-Care健康检查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已在香港设有3家体检中心及诊所,分别位于铜锣湾、佐敦和荃湾。V-Care健康检查中心能够提供HPV疫苗、健康体检、新冠病毒(COVID-19)抗体检测等多样化的健康管理和其他定制化服务。 而V-Care健康检查中心送检机构则为公司的PHC中央实验室,是香港第一大第三方医学检测中心。该实验室创始于1969年,是集合病理、血液生化、放射性等综合检测,包含四个健康检查中心,香港知名品牌。目前,PHC中央实验室在香港拥有超五十万客户,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 图表三:PHC中央实验室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整理 除了本土的自有检测机构外,公司也在积极对外合作,在现有的传统检测业务的基础上,开拓出检测新的领域,并与现有的医学试验检测服务及健康检查服务能够形成很好的协同作用。 2019年,中国生物科技服务以500万美元入股美国Pillar Biosciences公司,投后估值约为9000万美元。目前Pillar Biosciences公司正在积极进行C轮融资,C轮投前估值12000万美元,预计今年中将会完成,届时中国生物科技服务的检测业务将更具规模。 在入股扩大检测业务的同时,公司旗下PHC中央实验室与Pillar Biosciences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港成立合资企业亚洲分子诊断中心,为香港癌症检测领域引入了源自于哈佛大学的国际先进技术。目前亚洲分子诊断中心已入驻香港科技园并将很快实现在港提供服务,中国生物科技服务成为了极具竞争力的香港本土癌症精准检测机构,为未来细胞免疫疗法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不仅如此,公司还和众多知名机构形成了完善的合作网络,包含5家科研院校,8家三甲医院,以及金斯瑞科技、药明康德、GE Healthcare、PILLAR BIOSCIENCES、未名集团、华大基因、昭衍新药、北科生物和瑞杰传恩等企业机构。在此次疫情中,公司能够快速与华大基因达成合作就源于公司长期与合作伙伴的积累。 图表四:公司合作机构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整理 细胞治疗业务:通用型CAR-T进度国际领先 在2020年上半年中,细胞治疗领域可谓是风光无限。无论是在美国上市的传奇生物(LEGN.US),还是在香港上市的永泰生物-B(6978.HK),上市之后都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上市首日以及后续累计涨幅都取得不小的收益。 能够带来市场的关注,来源于这个被外界称之为“黑马”的细胞治疗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治疗肿瘤疾病领域的先进技术。实际上,中国生物科技服务另一大业务板块,正是布局细胞治疗业务,并且有望成为国际CAR-T细胞治疗领域的第一梯队公司。 从公司在研产品进度上来看,中国生物科技服务的子公司隆耀生物目前在研产品拥有超10项,其中四项拥有国际技术专利,其他六项的专利正在申请中。适应症不光涵盖了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还涵盖了多项极具市场潜力的实体瘤。 图表五:公司细胞治疗在研产品管线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整理 隆耀生物除了具备医药行业现有的热门靶点,还拥有自主开发的新靶点。公司独创的“并联”技术也被证实效能优异,在技术层面是全球CAR-T领域第一梯队的公司。 目前,上海隆耀已完成与中国3间三级甲等医院合作进行细胞疗法临床研究, 并且开展了关于隆耀生物自主研发的新一代CD20靶向的自体CAR-T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申报注册临床。如果未来拿到细胞治疗产品的临床批件,肿瘤治疗的CAR-T产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大幅度提升。 接下来的亮点:新冠检测份额激增,有望在下半年业绩突破 除了常规的检测业务以及创新研发的细胞治疗业务外,公司的新冠检测业务也值得关注。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新冠检测服务的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司有关新冠检测业务的布局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加。 2020年上半年,为了满足香港与内地的通关需求,公司取得了英诺特授权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海外分销权,并推出新冠核酸检测(自愿)项目,早期的核酸检测量大致为每日600人。另外,公司成为了华大基因的分销商,获得了向海外销售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授权。 伴随着香港疫情再次爆发,新冠检测需求激增,公司除了销售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之外,还与国内顶尖检测机构进行合资成立新冠检测实验室。 2020年6月,中国生物科技服务与华大健康香港有限公司及香港前医管局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常委胡定旭先生成立了华昇诊断中心(SUNRISE),引进华大基因的火眼实验室,成为香港目前新冠核酸检测规模最大的一家机构,也是香港拥有高检测能力的新冠检测实验室之一。 根据公司在8月18日的公告显示,公司最近在香港额外设立及经营一间有16个气膜的临时实验室,为香港市民提供新冠检测,额外的实验室每日可进行约10万次单管测试,将使得华昇诊断中心(SUNRISE)由每天的检测量3万人份增至13万人份。另外,华昇诊断中心也在为未来在香港发展健康码系统做好准备,以迎接经济及旅游业复甦,以及边境管制解除。 那么在香港做新冠检测的市场到底有多大?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或许更加直观明了。 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香港人口约为753万,常住居民的约为737万,流动居民约为16万。根据香港食卫局数据统计显示,预计未来香港将有500多万人将参与自愿检测,即使华昇诊断中心已达到极高的检测效率依旧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从检测价格上来看,据了解,目前与香港政府合作的检测机构新冠检测的价格约为950港元,而私家医院平均收费则为1500至2000港元。据此估算,香港新冠检测市场容量能达到47.5亿港元到100亿港元。由于香港能够提供新冠核酸检测的公司较少,且中国生物科技服务公司的是香港规模最大的一家机构,公司本身业务又具备优良的精准诊断基因,在市场竞争中,新冠检测业务将使得公司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都大幅提高。 小结 从此次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来看,公司的精准检测以及细胞治疗业务也在稳步进行。手握全港最大的新冠检测机构,配合即将进入临床IND试验的细胞治疗业务,两大块业务将会推动公司在精准治疗领域继续深耕发展。 回到我们刚开始的问题,新冠检测板块是否还有投资机会?以拥有“火眼实验室”的新冠检测公司华大基因(300676.SZ)为例,截止2020年8月17日收盘,今年自最低价的最大涨幅已经达到204.34%,市值601亿人民币。 作为拥有“港版火眼实验室”的中国生物科技服务,在今年尤其是香港第三轮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开始跑赢恒生指数,更是在公司公布新冠检测能力提升至13万人次之后,股价当日最高涨幅达到14.56%,市值17亿港元。 从最新的抗疫动态上来看,预计香港将在8月底启动全民检测,这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爆发点。而公司的PE/PB虽然已经有所上升,但相较于公司此前的估值以及同行的估值,仍有比较大的空间,值得持续关注与期待。 图表六:公司股价及PE/PB 数据来源:WIND,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