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8月19日,据盒马官微公布的消息,盒马的所有进口冻品必须具备批次核酸检测报告,而且相关核酸检测报告会在盒马APP和门店陆续展示。 新京报记者在盒马APP中打开“帝皇鲜 泰国活冻黑虎虾 340g(7-11条)”的商品介绍,有一栏显示“该商品已加入盒马溯源计划,查看溯源”。将“北京”设为收货地址,可以看到商品名称、商品产地、供应商资质证书等内容,但还没有核酸检测报告的内容。而将“上海”设为收货地址,则可以查看核酸检测报告信息。 对此,盒马方面相关人员解释称,所有进口冻品都需要上传检测报告,目前人工上传报告需要时间,此外“商品在哪上架售卖,就需要出具属地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并不能通用。” 8月14日,深圳卫健委通报,深圳盒马鲜生超市一名驻场奶制品促销员在汕尾陆丰市确诊新冠肺炎,之后紧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潜在风险排查,又在罗湖水贝盒马鲜生超市发现2名核酸检测阳性员工,为无症状感染者。 8月15日晨,盒马采取应急措施,暂停深圳所有盒马鲜生门店21家门店的线上线下运营。随后,包括广东省以及深圳、武汉、昆明等省市,对所在城市盒马鲜生超市门店的商品、从业人员、环境、大仓等进行核酸检测。据不完全梳理,除8月14日通报的深圳盒马鲜生超市确诊病例外,目前其他已出的检测结果中均为阴性。
在河南省长垣市的华西卫材有限公司,口罩生产车间里20多条生产线机器轰鸣、高速运转。口罩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气呵成,防护严格的20多名现场工人每人分包一条生产线,或检查机器,或清点装箱。“这是法国家乐福公司的订单,一共2600万只口罩。在疫情防控中,这已经是家乐福第五次下单了。”公司总经理崔文波说,“质量过硬是最好的通行证,返单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 崔文波告诉记者,别看只是一只小小的口罩,从原材料到成品,无论是无纺布还是熔喷布,都需要多项质量检测,层层把关筛查。 在公司原材料检验室,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检测仪器一字排开,多名工作人员正在检测、记录数据。在某型口罩阻力测试仪前,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检测一卷熔喷布的不同位置,反复多次操作,记录各种数据,包括压力差、通气阻力等。在医用外科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仪内,可以通过实验模拟,测试熔喷布的细菌过滤效率。 公司品质部部长贠勇说,“一只口罩从原材料检测到出厂检验,一共需要重要检测设备十几种,经过29道项目检测,比如口罩压力差、颗粒及细菌过滤效率、合成血液穿透、无菌性能、阻燃性能、环氧乙烷残留量、口罩带断裂强力等。” 在疫情防控中,华西公司增加投资3000多万元,紧急购买生产设备400多套,使口罩日产能由原来的几十万只,增产至1200万只;防护服日产能由原来的700多套,增产至1.5万多套,不仅顺利完成国家收储任务,为国内抗疫一线提供医用防护物资,而且出口泰国、巴西、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南非等多个国家。截至目前,已出口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5000多万只、医用外科口罩1.6亿多只。 同在长垣,另一家生产口罩的企业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外贸部负责人于家轩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中,该公司出口口罩上亿只、防护服100万件左右,未收到任何投诉异议。
当地时间8月13日,印度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再创新高,达到了近6.7万人,在这之中就包括一名曾与印度总理莫迪在寺庙奠基仪式上同台并握过手的神职人员。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确诊者是现年82岁的印度教高神职人员尼提亚·戈帕尔·达斯(Nritya Gopal Das),他也是继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在内的多位政府高层官员之后,又一位感染新冠肺炎的公众人物。 8月5日,莫迪和达斯等170人参加了在北方邦法扎巴德县的阿约提亚举行的寺庙建设启动仪式。有电视画面还显示,莫迪当时曾与达斯握手。 阿约提亚新闻部主任(director of information)穆里·辛格透露,在检测结果得出为阳性之后,达斯被送往了德里附近的一家医院,但他在出席奠基仪式时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所以总理莫迪并没有被传染的危险。 辛格还表示,受邀出席仪式的人当时都没有感染,当地医生在活动开始之前对所有受邀者做了病毒检测,只有检测结果呈阴性的人才能够出席。 目前,莫迪办公室没有对此作出回应。
据国会山报报道,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称对美国的新冠病毒检测失误表示遗憾,其他国家新冠确诊病例增长趋缓且已重新开放,而美国却在世界上居于落后的位置。 上周日,比尔·盖茨在接受CNN采访时说道:“美国的各种早期失误,加上混乱的政治氛围,导致我们基本没有进行什么病毒检测。开始的各种出行禁令都是无意义的,因为我们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任何常规病毒检查,现在我们的封锁程度与国民配合度都是远低于其他国家的。” 他说,商业性质的实验室使得被测者陷入漫长的等待,可很多富人却可以快速检测。他继续说道:“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我们无法要求政府改善检测情况,因为他只会自卖自夸。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存在这种大错特错的检测方式,因为他们都不会夸夸其谈,只是一直保持行动,直到完成。” 比尔·盖茨还认为,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测,病毒携带者就无法及时进行自我隔离。除此以外,他还称自己相信疫苗可能会在2020年底或2021年上半年成功研发。
今天(8月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提高新冠病毒检测能力有关情况。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末,全国核酸日检测能力484万人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4946家,检测技术人员3.8万余人。已累计向全国各级医院、疾控中心、海关口岸、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发送试剂近2亿人份,设备1.2万余台。保障完成了1000万人检测的武汉大会战,1000万人检测的北京攻坚战,以及黑龙江、广东、上海等外防输入的常态化的阵地战,新疆、大连等近日聚集性疫情检测的应急突击战等需求,实现了“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推进检测能力建设。在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范前提下,确保秋冬季前实现全国三级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各级疾控机构及县城内1家县级医院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同时,统筹各方面力量,加强机动检测力量建设,在疫情暴发初期能够快速调度,结合当地检测力量,尽快完成检测任务。二是加紧检测人员的培训。由国家和各省疾控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等组织开展核酸检测技术培训,满足不断增加的检测能力建设需求。三是加强科研攻关和审评注册。加快快速检测产品研发进度,创造应用场景条件,帮助产品尽快获批使用。研发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产品,提升检测准确率和效率。同时,推动抗原检测和其他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攻关,进一步丰富检测筛查的技术手段。加强审评注册早期介入,推动更多新产品进入应急审批通道,尽量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四是加强检测试剂和设备生产保障。帮助企业稳产扩产,引导企业持续优化供应链结构,不断提升检测产品的技术性能。进一步发挥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作用,加强产需双方的对接。按照医疗机构和海关系统能力建设需求,协调企业抓紧组织生产,全力保障供应。各有关方面要加强对研发和生产等环节的支持,为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做好充分保障。
罗汉堂基于全球公开可得的大数据,开发了“全球疫情经济追踪体系”(Global Pandemic Economy Tracker,简称PET),并由新浪财经中文独家首发! 本周疫情经济追踪 截至8月3日,官方估计全球新冠确诊人数超过1800万,死亡人数接近70万。过去的一周全球日均增幅仍然超过25万,而日均死亡人数持续增长达到5700,为过去一季度以来最高。分国家来看,美国的确诊总人数仍然大幅领先其他国家,印度的日均增幅首次超过巴西,成为过去一周增长第二快的国家。 将过去一周各国日均新增新冠确诊人数和该国的历史峰值相比(见下图),我们发现有26个国家处于历史峰值,其中包括前期控疫成功的典范国家例如越南和澳大利亚;同时有33个国家处于历史峰值的80%以上。目前的主要增长热点包括美洲、东欧、中东及北非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及印度、印尼等地区和国家。 罗汉堂的全球疫情经济追踪体系(PET)显示,截至7月31日,在132个被追踪的经济体中,进入恢复期的为73个,60个国家仍处于应对或低谷期。恢复期国家中确诊病例显著增加是本周疫情最大的特点;少数高收入国家,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因为新的疫情反复从恢复期 退回到低谷期,全球处于低谷期国家的经济总量反超恢复期国家。 过去一个多月来经济活动水平恢复乏力的趋势没有改善,在一些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及西亚地区,甚至有明显降低。 检测能力不足,发展中国家疫情持续恶化 新冠检测是控制大流行中至关重要的技术和政策工具。测试一方面可以检测出受感染的个体,尤其是发现可能高达45%的无症状感染者;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些感染个体在恢复,从而更充分掌握疫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进展。诺奖学者保罗.罗默6月份和罗汉堂就疫情经济的交流中,尤其强调了测试的重要性,相比目前遭受的经济损失,检测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建议在美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实施每两周一次的全民检测。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检测能力的南北差异是一个更关键的难题,是当前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核心原因之一。 截至7月底,全球非营利组织创新性新诊断基金会已经追踪到了来自全球各国不同的公司和实验室的超过760种检测工具。富裕国家有更强的研发能力和购买力,有更大的优势首先使用检测工具和试剂。通过对87个国家的新冠检测数据的追踪,我们发现疫情发展半年多以来,全球检测能力的长足进步主要发生在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其人均检测数始终比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高5-10倍,甚至更多。亚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整体检测 比例在1%上下,远低于西欧和北美的10-20%。 截至2020年8月3日,检测水平达到10%左右的国家全部是高收入和部分中高收入国家(见下图)。而且,通常检测水平比较高的国家确诊人数比例较高同时阳性率较低,意味着这些国家的潜在病毒携带者的检出率更充分;而除去少数综合表现较好的亚洲国家(例如越南和泰国),其他检测水平低的国家大多阳性率高但确诊人数比例低。这些国家以拉丁美洲、南亚和撒哈拉一般非洲国家为主,说明这些国家存在着大量没有进入正规统计的病毒携带者,疫情的状况和发展速度可能都远超官方报道的水平。例如印度的检测比例仅为1.4%,远低于目前美国的18%。密歇根大学的印度裔生物统计专家Brahmar Mukherjee 估计印度当前的实际感染人数搞到3000万,并可能在四季度超过1亿。 可以检测到早期病毒感染的测试有两种:核酸测试和基于病毒抗原的测试,更常用的前者可检测病毒核酸,后者可检测病毒蛋白的冠状突触。能够应对当前疫情的理想测试必须同时具备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其具有临床意义,并且价廉易用,可以被每个国家大规模应用。目前发展中国家一直依赖的核酸测试过于复杂且昂贵。例如,在美国政府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局资助下,Cepheid研发的新冠测试价格接近20美元每次,完全超过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均每天生活费不足两美元的支付能力,因此无国界医生组织呼吁 这类公司将价格降到5美元以下。但相对便宜的抗原测试一方面敏感度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对主要研发公司吸引力不足。印度最近努力将两种测试结合起来,在保证敏感度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可能具备在中低收入国家推广的可能性。 尽管关于疫苗的讨论占据了更多的新闻头条,但实际上全球疫情经济的疫苗期可能不会很快到来,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和分发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未来的1-2年中,充足的新冠检测能力是每一个国家必需的。构建合作的机制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有效地供给和公平分配这些关键资源将对全球疫情和经济的走势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英国卫生部3日表示,将从下周起在该国的医院、养老院和实验室部署两种新的快速新冠病毒检测设备,以便在冬季到来前增强该国的相关病毒检测能力。 据卫生部介绍,这两种设备都可以在90分钟内得出检测结果:一种设备将部署5000台,通过分析拭子所含DNA样本检测新冠病毒,主要在英国国民保健制度系统中的医院使用,每台设备每天最多能开展15次检测,无需再经实验室处理;另一种设备利用拭子和唾液样本来检测病毒,主要在大型实验室和移动实验室中使用,有较大的桌面版本和手掌大小的轻便版本,每天分别能完成多达15000次和2000次检测。 卫生部表示,除了检测新冠病毒,上述设备还能检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 英国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说,政府计划到10月底将该国检测新冠病毒的能力大幅提高到每天至少50万次,这些新设备的应用将大大加速这一进程。新设备在90分钟内提供病毒检测结果,可使病患遵循正确的健康指引来保护自己和他人,有助于迅速切断病毒传播链,助力冬季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