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10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表示,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正在测算“十四五”“十五五”时期光伏发电的目标。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十四五”的光伏发电需求将远高于“十三五”。为此,有必要进一步调动光伏制造企业、光伏发电企业等主体的积极性。 他同时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光伏发电从规模上将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随着大规模高比例介入电网,光伏的消纳将变得越来越困难,需要电网和光伏行业共同商讨解决。 他建议持续推动光伏发电技术进步。据他介绍,“十四五”期间光伏发展将从补贴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将鼓励企业以更大力度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大光伏零部件制造技术的补短板力度,加大与光伏密切相关的储能、智能电网、智能控制的研发力度。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成本持续下降。 同时,“十四五”还将大力推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他表示,能源局正在谋划“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发展布局,考虑在“三北”、西南布局多个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基地,在各地推动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的光伏发电平价基地,还要推动屋顶和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建设,使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以超大市场规模支持国内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10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表示,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正在测算“十四五”“十五五”时期光伏发电的目标。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十四五”的光伏发电需求将远高于“十三五”。为此,有必要进一步调动光伏制造企业、光伏发电企业等主体的积极性。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16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对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补贴机制明确提出有关要求。《方案》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规划内已核准未开工、新核准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同时,为促进生物质发电项目充分发挥环境治理和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等方面的作用,确保补贴资金科学高效使用,在建项目应在合理工期内建成投产。《方案》明确,自2021年起,新纳入补贴范围的项目(包括2020年已并网但未纳入当年补贴规模的项目及2021年起新并网纳入补贴规模的项目)补贴资金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更好的支持和促进生物质发电行业发展。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分地区差异化地合理确定分担比例。具体分担办法将在2021年建设方案中明确。 《方案》明确,一方面要立足于多样化用能需求,不断拓展生物质能利用渠道,坚持宜气则气、宜热则热、宜电则电,鼓励加快生物质能非电领域应用,提升项目经济性和产品附加值,降低发电成本,减少补贴依赖。另一方面,不断落实生物质发电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给予生物质发电项目中长期信贷支持,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地方政府统筹各类资金,对生物质发电相关的“收、储、运、处理”环节予以支持和补偿。鼓励具备条件的省(区、市),探索生物质发电项目市场化运营试点,逐步形成生物质发电市场化运营模式。 《方案》围绕“补贴资金申报”、“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两项主要任务,一方面坚持“稳”,今年补贴资金安排仍沿用现有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另一方面坚持“进”,坚定改革方向,持续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政策,明确市场预期,促进生物质发电行业提质增效。 《方案》提出通过建立监测预警制度,综合评估行业发展情况,引导企业科学、有序建设,理性投资。一方面,对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规模进行年度预警;另一方面,对需补贴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投资建设情况进行监测,按月发布项目并网信息。 为营造生物质发电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申报补贴项目的合法利益,防止项目运行中出现违规掺烧化石燃料、骗取补贴等违法违规行为,最大限度保证补贴资金合理使用,《方案》引入了信用承诺制度,申报单位需承诺项目不存在弄虚作假情况,建设运行合法合规。违背承诺的,自愿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同时,承诺信息、践诺信息将纳入信用记录,进行归集应用。
近日,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中标龙源电力甘肃风力发电公司敦煌89兆瓦平价光伏发电项目。 该项目是甘肃首个平价上网光伏项目,位于敦煌市七里镇光电园区内,装机规模89兆瓦,包括29座3.15兆瓦光伏发电单元,接入光电园区110千伏升压站并网。安徽电建一公司承建标段装机容量为59.0304兆瓦。
清洁能源是“十四五”时期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抓手,近期国家能源局就建立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公开征求意见,使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备受瞩目,特别是我国荒漠化地区丰富的光能资源成为关注焦点。 7月28日,亿利集团与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唐国际”)在北京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光伏发电、清洁能源、煤炭供销、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表示,亿利从事沙漠治理和生态建设三十多年,探索出一整套生态科技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生态治理成果,打造出“库布其光伏治沙”“冬奥迎宾光伏廊道”“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产业案例,在实践中形成了“短期生态收益、中期土地收益和长期的绿色产业、生态科技服务收益”的回报机制,已经成为当下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值得复制推广的模式之一,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清洁能源新技术,为国家“十四五”时期绿色发展积极准备。大唐国际与亿利集团战略合作,充分体现出大唐国际助力亿利集团清洁能源发展的战略眼光,也体现了双方在清洁能源新发展理念的作为与担当。 据了解,大唐国际是能源央企中国大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是第一家同时在香港、伦敦、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企业,产业布局涉及煤炭、交通、循环经济等领域。大唐国际不仅参与国家经济建设,而且认真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大唐国际坚持风光并重、海陆并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积极推进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革命,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大唐国际总经理梁永磐表示,大唐国际非常看好亿利集团生态治理成果转化和生态科技服务模式,双方在产业方面具有高度协同性、互补性,合作空间巨大。尤其是亿利通过采用“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殖”循环经济生态光伏发电模式,不但获取了绿色、清洁能源,更实现了治沙改土和产业扶贫,还加速了沙漠土地生态修复进程,非常值得借鉴。这种充分利用荒漠、荒山、荒坡和废弃荒土地,宜农则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把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密切结合起来的发电模式,不仅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平衡,而且,还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我国光伏发电的新趋势。
“能源魔盒”落地闵行工业区,年发电215万余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60吨 电动车充电不用电力部门输电,而是停车场“自产自销”;电动车淘汰的电池组,变成园区的储能系统,能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近日,一个集“风、光、储、充、控”为一体的“能源魔盒”在上海闵行工业区正式竣工,为工业园区用能节能提供了新思路。 新亮相的“能源魔盒”正式名称叫智慧能源项目,由国网上海电力与上海电气集团联手打造。目前,位于上海电机厂的项目一期已经竣工运行,预计年平均发电量可达215.8万千瓦时,年节约标煤约66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60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1.8吨。 “能源魔盒”究竟什么样?走进江川路上的上海电机厂,乍一看与普通工业园区没什么两样,厂房、管道、绿化,都不是最新的设备;也看不到“魔盒”的身影。原来,“魔盒”不是一个盒子,而是由厂区里多个独具匠心的细节组成—— 厂房屋顶基本都安装了光伏设备,就连停车场顶棚也被薄膜光伏所覆盖。停车场内的充电桩直接与光伏发电设备相连,实现了停车场发电自给自足。原来,整个厂区的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2.2兆瓦,年发电量超过200万千瓦时,不仅满足停车场充电需求,富余的还能并网上传。 离会发电的停车场不远,有个不起眼的集装箱房,外面标注着“梯次利用储能电池系统”,也是“能源魔盒”的一部分。集装箱里排列着一组组蓄电池,工作人员说,它们是电动汽车的淘汰品,“一般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使用年限在5至8年,其容量随着充电次数增加而衰减;当电池容量衰减到额定容量80%,这些电池就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但是,退役的电池经过检测、维护和重组,可以在储能领域进行梯次利用。”所以,园区内光伏、风力等发电设备发出的电,用不完的,也可以暂时存储在这里,以备不时之需。 类似的集装箱房在园区内还有好几个,并通过“风光储充”系统本地控制终端统筹使用。智慧能源项目(一期)相关负责人张宇介绍说,储能系统通过削峰填谷及需量控制等手段,可以在降低园区高峰用电负荷的同时,降低用电成本;当大电网出现紧急故障时,储能系统则能作为备用应急电源,保障关键负荷及关键设备用电,确保园区用电安全与可靠。 如此种种,构成了“能源魔盒”,为上海工业园区能源转型发展树立智慧、绿色样板。 “‘能源魔盒’以不改变园区原有建筑格局为前提,整合风力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梯次利用电池系统与充电桩设施,并依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对园区内的能源系统进行统一管控,以‘风、光、储、充、控’一体化形式实现多能协同互补和能源综合梯次利用。”张宇介绍说。 上海电机厂作为“能源魔盒”的首个落地厂区,国网上海电力与上海电气集团针对园区“用电量波动大、冲击性负荷较多”等特点,利用厂区原有的建筑结构和设备,共同制定了一套与生产生活高度融合的能源综合解决方案。项目建成投产后,既改善了上海电机厂厂区能源结构,保障了厂区供能可靠与稳定;又使工业区的整体用能效率大幅提升,用能与运行成本得到一定缩减。 “能源魔盒”的下一步,是推广复制至同在江川路上的上海汽轮机厂。新项目拟铺设光伏1.5兆瓦、建立3兆瓦时储能系统及若干交直流充电桩,进一步助力闵行工业基地实现智慧低碳绿色发展。
7月3日,记者从中信租赁处获悉,2020年上半年,中信租赁与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能集团)开展紧密合作,先后向浙能集团旗下的杭州萧山、江苏连云港、安徽芜湖3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助推企业垃圾发电设备升级改造,投放总额突破10亿元。 在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已成为解决“垃圾围城”、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无害处理设施建设,促使该行业迅速崛起。中信租赁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捕捉到该行业的发展机遇,于2017年开始切入该行业。 据悉,此次中信租赁与浙能集团合作的3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集科技、环保、生态为一体,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积极贡献“绿色能源”。3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5450吨/日,发电上网电量达到3.8亿度/年,供汽量达52万吨/年,可大大缓解城市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处置压力,提升当地垃圾无害处理及资源利用水平。 上述负责人表示,中信租赁自2015年成立以来,坚持“新能源,新环境,新材料”三大业务方向,积极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现代交通等绿色产业,加强与绿色产业领域的企业合作。截至目前,中信租赁在绿色租赁领域实现累计投放超过300亿元,绿色业务占比超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