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抗击疫情在中国。二季度,抗击疫情看中国。本来以为疫情防控的试题已经答完可以交卷,没想到海外考场传回来一堆附加题。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人们对二季度经济复苏的担忧,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历史首次未设经济增长目标,但重磅政策频出:抗疫特别国债、小微金融重大扶持、新基建……外贸受疫情影响,复苏低于预期,新基建着眼于长期,消费成为经济复苏的最主要抓手。促消费的主题下,需要消费金融发挥更大作用。本期报告《2020年第2季度互金报告暨消费金融市场动态专题报告》,看点如下:1、数据里的信号: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动,经济复苏明显,各方研究预测二季度GDP增速中值约为2.5%;促消费政策效果明显,消费贷市场快速复苏,但同时,银行的新增不良贷款也创下新高;在美互金中概股两极分化严重……2、行业标志性事件:Libra发布2.0,数字货币再起波澜;“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基本法”公开征求意见;互金企业不良高企,反催收联盟“死灰复燃”;巨头入场,“信用分”硝烟再起……3、消费金融市场动态:促消费,消费金融成为主战场。银行、互金机构、互联网巨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展望前景,行业变局,牛市氛围或将开启资管变革新风口……以下为报告详情,如需报告全文,可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后台回复“2020互金二季报”,获取下载链接~如需报告全文,可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后台回复“2020互金二季报”,获取下载链接~
如今,渠道取代代理,正成为房地产中介行业的新趋势。面对着公司业绩的大幅度下滑,陈劲松又将如何应对? 在经过200多天的漫长等待后,世联行(SZ.002285)收购同策房产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同策房产”)股权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近日,世联行发布公告,正式宣布终止购买同策房产股权,同时终止募集配套资金。 事实上,从一开始,两家新房代理公司的联姻便充满着不少争议。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世联行放弃收购同策并不意外。如今,渠道取代代理,正成为房地产中介行业的新趋势。面对着公司业绩的大幅度下滑,陈劲松又将如何应对? 世联行收购同策败北 对于并购同策所带来的好处,陈劲松曾一度充满信心。 2019年12月,世联行拟购买同策房产81.02%股权,同时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以非公开发行股份方式募集配套资金。当天陈劲松就在朋友圈发表了感慨:“世联和同策的合并重组,是强强联手成为中国代理业主导企业,是未来‘销渠一体’实质推动的核心力量。” 不过,随着双方“一拍两散”,陈劲松继续做强新房代理的愿望似乎已经落空。 对于收购失败的原因,世联行方面解释称,涉及本次交易的资产边界尚未最终确定,交易各方对相关合作条款和交易方案未达成完全一致意见。 据媒体报道,双方的分歧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由于同策房产的规模较大,涉及到的股权不一定一致,有些小股东的权益也要处理。因此,所谓的“交易的资产边界”一直未能确定下来。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同策房产目前已涵盖营销代理、投资顾问、养老产业、商业运营等多条业务线。作为代理行业的老大哥,陈劲松更加看重同策在新房代理行业的地位,而对养老、商业运营等盈利堪忧的业务线明显兴趣不大。如何处置这部分资产,也成为双方谈判的障碍之一。 事实上,虽然陈劲松对收购同策房产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很难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分析指出,同策的重心在新房业务,与世联行是一样的,并购短期内可以扩大世联行的新房业务,提升其在华东区域的新房代理市场份额,但并不能解决世联行在二手房业务上的短板。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则表示,疫情冲击之下,市场不确定性增强。与此同时,代理行业正在降温,世联行等企业偏向保守似乎也不难理解。 显然,双方即便有意抱团,但在房地产市场预冷的行情下,却很难达到“取暖”的目的。 世联行转型成效待考 无论是报团取暖还是各奔东西,其背后都反映出房地产代理行业进入寒冬的事实。 近两年来,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向平稳,房企获客难度加大,渠道取代代理成为一种行业趋势。作为新房代理市场的TOP1,世联行一度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受核心业务业绩下滑影响,2019年,世联行实现营业收入66.5亿元,同比下降11.73%,归母净利润8194.23万元,同比大降80.29%。这是继2018年之后,公司再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下滑的情况。 面对着房地产行业出现的新变化,世联行并非没有准备。早在2014年开始,世联行就逐渐向“金融+资管+电商”转型。目前,除了以代理服务、互联网+为主要业务的交易服务板块之外,世联行已形成了交易后服务、资产运营和资产管理等三大板块。 然而,对新业务的投入不但未能给公司带来盈利,反而成为了公司发展的拖累。如世联行的资产运营板块,于2019年,该板块毛利为-4.4亿元,亏损严重。 老业务收入不断减少,新业务尚未迎来收获期。摆在陈劲松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副景象。 据了解,为重振交易主业,世联行正尝试与58同城等线上销售渠道合作,向线上销售模式转型。2019年底,世联行正式入股上海更赢公司,拟与58同城、同策房产共同打造专业高效的新房交易服务平台(PLMS平台)。该平台将充当开发商项目房源、经纪人以及经纪公司的聚合体,利用共享开放的平台优势,实现买卖双方的整合共赢。 截至2019年末,世联行互联网+业务以公司代理服务案场为场景入口,已链接经纪门店超过5万家,链接经纪人20多万。 银行证券研究院分析指出,随着PLMS平台持续推进发展,公司交易服务业务有望回升。 不过,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目前世联行业绩降幅偏大,单纯依靠PLMS在短期内走出业绩颓势是不大可能的,因为转往线上实际上涉及业务模式的重大变革,无论是市场,还是企业本身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试错、改进完善和适应期。 2020年一季度,由于疫情的影响,世联行实现营业收入10.61亿元,同比减少19.0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63亿元,同比下降562%。 此外,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为摆脱渠道绑架,恒大(HK.03333)、世茂(HK.00813)等房企正尝试依赖自有渠道获客,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在中介市场出现剧变的当下,作为昔日新房代理的老大哥,世联行能否走出业绩泥潭?蓝鲸房产会持续关注。
对于拥有品牌优势的房企而言,代建业务不失为兼顾规模与利润的有力武器。不过,面对众多入局者,作为“代建新兵”的金地,想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似乎并不容易。 随着行业天花板的临近,房企整体增速放缓已成大势所趋。如今,房地产经营逐步向分工更为精细化的方向转变,代建业务随之快速崛起。 在这种背景下,金地集团(SH.600383)正加速在代建领域的拓展布局。继月初首度中标深圳一宗城市更新项目后,金地代建近日再度出手,将广州新华保险大厦项目收入囊中。 对于拥有品牌优势的房企而言,代建业务不失为兼顾规模与利润的有力武器。不过,面对众多大大小小的入局者,作为“代建新兵”的金地,想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似乎并不容易。 金地代建加速扩张 近日,金地成功中标广州新华保险大厦代建项目,借此实现了在广州的布局。 据悉,新华保险大厦总投资额约30亿元,未来将建设成为180米高的超高层写字楼。这是继深圳福田科技广场、深圳深信服科技总部大厦后,金地集团再度中标城市地标级写字楼代建项目。 事实上,这只是金地管理加速代建业务拓展的冰山一角。 进入2020年,金地代建先后进入沈阳、三河、成都、温州等多个城市,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姿态。截至5月底,金地代建业务已在东南、华南、华中、东北、华北、华东、西部全国七大区域落子,布局20余座城市,累计管理面积超800万平米,涵盖政府公建、住宅、办公、产业园、商用等多种物业类型。 期间,为适应公司的快速扩张步伐,金地管理还顺势成立了温州政府代建事业部及深莞政府代建事业部,初步搭建了总部、事业部、项目中心(部)的组织构架。 虽然金地早在2006年的时候就涉水代建领域,先后参与深圳福田科技广场、龙悦居等项目建设,但其发展步伐并不快。直到2018年5月,金地集团将代建业务独立为一级子公司,由集团副总裁郝一斌亲自挂帅,该板块在公司中的地位才凸显出来。这也为后来代建业务的快速拓展提供了条件。 在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看来,如今代建业务存在着较多的市场机会。随着存量时代的来临,金地有望借助代建板块,在规模上实现新的突破。据悉,成立刚满两年的金地管理,计划在2020年实现100亿元的销售目标,规模野心可见一斑。 不过,与代建领域的头部企业相比,金地管理的规模明显仍处在初级阶段。资料显示,绿城代建、建业代建于2019年的销售额分别为664亿元、283.2亿元。同期,金地管理的销售额为76亿元。而据了解,TOP20房企中至少有8家已开展代建业务,且华润置地(HK.01109)、绿城等企业已有了相当的规模。 显然,无论在集团内部还是在行业里,金地管理要想占据一席之地,仍尚需时日。 代建蓝海挑战重重 金地发力代建业务的背后,是代建市场的潜力正被广泛关注。 绿城中国高管李军曾指出,代建有望占到地产行业10%的市场份额,达到万亿规模。随着行业天花板的临近,代建无疑是房企冲刺规模和保障利润的重要砝码。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蓝鲸房产表示,与传统房地产开发业务相比,代建业务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率也高。 这是因为,在代建行业,房企一般并不需要投入大额的土地支出,而仅仅进行轻资产的输出。而在计算房企规模的时候,代建业务也会被包含其中。如成功突破2000亿销售额的绿城中国(HK.03900),其三分之一的销售额便是来自代建板块。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金地管理已形成了政府代建、开发代建、配资代建、顾问咨询四套输出方案。 所谓政府代建,是房企帮助政府建设保障房和市政设施,行业内,代建收入可以达到建安工程的3%。商业代建,则是品牌房企帮助其它小开发商代建项目,通过输出品牌和管理,提升产品的市场价值。作为代建方,利润能达到销售收入的5%至8%。 如今,中小房企融资不畅,拥有品牌优势的房企,还可以携带资本介入代建项目,不但能够获取品牌、管理费用,还能够赚取利息差价。据了解,金地代建推出的“配资+代建”的打包服务里,金地集团旗下的稳盛基金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金地代建项目中,资本代建占据了近一半的比重。 得益于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资金优势,金地管理也很快在代建领域尝到了甜头。2019年,金地代建业务收入3.9亿元,净利润为1.11亿元。 然而,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房企在进行品牌、管理输出的同时,代建方的企业形象、市场口碑也会受到合作方波及。典型如绿城,多次因为合作方“不给力”,饱受负面新闻困扰。今年年初,因开发商出现资金周转问题,江苏启东的绿城·玫瑰园未能及时交付,导致业主多次维权,作为代建方的绿城品牌也深受其累。 对此柏文喜称,房企既需要通过自营项目去维护品牌形象,也有必要在代建业务中强化和突出自身品牌,并以产品品质和优质服务去做好自身的市场形象。 据了解,在承接代建业务之前,金地管理会按照自投项目标准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严格而详尽的调研,也会对项目及委托方进行背景调查。金地管理董事长郝一斌曾强调:"金地管理和金地集团的品牌必须是相互促进的作用。” 然而,随着公司对规模的追逐以及管理半径的扩大,品牌形象的维护也会变得愈发艰难。金地集团又将如何应对?蓝鲸房产会持续观察。
如今,坐拥3700亿元货值的世茂集团,已成为湾区一股不可忽视的存在。2020年,世茂确立了3000亿元的销售目标,其重点发力的大湾区,又能给集团带来多大的贡献?蓝鲸房产会持续关注。 经过多次红利加持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在地产圈内,甚至有“得湾区者得天下”的说法。“心怀天下”的世茂集团,自然是不甘于人后。 过去的一年里,世茂集团以海峡公司为“开路先锋”,至少新增了2500亿元的货值,一跃成为大湾区土储最多的房企之一。截至2019年末,世茂在湾区土储货值达3700亿元,仅次于碧桂园(HK.02007)。 充足的土地储备,为世茂业绩的增长奠定了基础。不过,由于新增货值中有众多并购合作而来的项目,如何将他们尽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售额和现金流,考验着世茂的管理层。 世茂大湾区抢滩 2020年以来,疫情延迟了世茂的推盘和回款节奏,却并未打断其在湾区的扩张热情。近3个月,世茂已在东莞、佛山、肇庆等湾区城市落子,累计斥资56亿元。 事实上,自2019年2月粤港湾大湾区规划出台以后,世茂就明显加大了在湾区的扩储力度,以确立在该区域的领先地位。 据年报显示,世茂房地产(HK.00813)于2019年新入账了13宗地块,新增土地储备543.53万平米。土地支出款242亿元,占到当年土地支出款项的26.65%。随着世茂福晟整合大戏的上演,福晟在湾区的1000多万平旧改土储,也即将成为世茂的囊中之物。目前,世茂在湾区管理项目已超过40个,散落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各城市。 克而瑞发布的湾区房企土储货值TOP30显示,世茂于2019年的总货值达到了3700亿元,位居榜单第二位;而在2018年,世茂湾区总货值是1249亿元,排名第18。以资金为后盾,依赖着频繁的招拍挂和并购合作,世茂集团在湾区实现了“大跃进”。 其实,在诸多入粤房企中,世茂并不算后来者。早在2010年,世茂就在广州、深圳等地落子,开发了亚运城、汇金中心等项目,随后世茂还进入香港,打造酒店类产品。 然而,在公司成长壮大过程中,大湾区并不是其布局的重点。 因此,即便如深圳、广州等热点一线城市,在世茂集团版图里,销售额也并不显眼。以2016年为例,世茂于当年入账销售额562亿元。其中,湾区销售额最高的深圳实现了7.8亿元,集团中占比仅1.4%,远低于北京、杭州、泉州等深耕城市。 而随着公司逐渐在海峡西岸、长三角区域确立优势地位后,大湾区也逐渐进入了世茂管理层的“法眼”。继打造出广州世茂汇金中心之后,2017年12月,世茂再度以239亿元的价格拿下深港综合体项目(现命名:世茂深港国际中心),拟打造深圳第一高楼,一时轰动华南市场。 彼时便有业内人士分析,世茂以地标项目来扩大自身知名度,或为公司加大湾区的布局而铺路。 除了加速拿地扩储外,湾区地位的变化在世茂企业架构上也得以体现。2019年11月,世茂对区域进行了调整和变更,华南区域被拆分。随后,世茂新成立了粤桂区域,范围包括广西、海南、广东肇庆等地。而深圳、广州、佛山等湾区核心城市,则被划入了世茂海峡公司,由世茂集团执行董事吕翼直接管理。 对于湾区在世茂集团中的定位,吕翼也于近期做了明确表态:“世茂集30余载运营经验,将重要资源、核心力量全方位地投入到大湾区,将其作为未来发展和全力深耕的核心区域。” 知名财经分析师严跃进指出,此前世茂在湾区土储略有不足,如今在利好政策下,世茂加码大湾区,体现出企业对该区域持续看好。 依赖合作撬动规模增长 梳理世茂在湾区“壮大”的历程不难发现,合作与并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在世茂的朋友圈里,既有富力(HK.02777)、雅居乐(HK.03383)等当地房企,也有泰禾(SZ.000732)、福晟等外来户。 资料显示,2010年,世茂曾联手富力地产,合作开发了惠州富茂海滨城项目,借此首进惠州;当年6月,世茂通过入股的方式获得广州亚运城项目20%的权益,由此进入广州市场。2013年,世茂推出的广州汇金中心项目,也是和华润置地(HK.01109)、合景泰富(HK.01813)共同完成的。 58安居客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向蓝鲸房产指出,世茂初入湾区,采用合作的模式,有助于打开销售局面,助推规模增长。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与本土知名房企相比,无论是土地储备还是市场认知程度,彼时的世茂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随后几年中,世茂陷入业绩瓶颈期,为此不得不进行“去库存、调结构”,由此也延缓了公司在湾区的扩张。整个2016年,世茂在该区域都未有土地进账。随着公司架构、债务、库存等要素的调整,依赖着稳定的现金流等优势,世茂在全国攻城略地的同时,也开启了在湾区的大补仓动作。 这一时期,虽然世茂仍打着“合作”的旗号去布局拓展,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用收并购一词似乎更为妥当。2019年,泰禾、粤泰(SH.600393)、鸿荣等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房企,纷纷将旗下项目股权出售来回笼资金,世茂则在其中扮演了“白武士”的角色。 蓝鲸房产注意到,世茂在获取项目控制权之后,并不会把原股东一扫而空,反而保留其一定的持股比例,泰禾、福晟都是如此。 在坊间,虽然世茂与福晟的交易,被称为“世纪大并购”,但世茂、福晟方面对此并不认可,均称这是一次合作。据悉,此前福晟在南沙、荔湾、东莞、深圳等地拥有1000万平的旧改资源。伴随世茂与福晟“合作项目”的落地,未来世茂在湾区的货值还将继续增长。 对此张波指出,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世茂利用较少的资金,快速获取优质项目,同时对原股东也能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进而降低企业合作风险。 与布局湾区初期情况大不相同的是,如今的诸多合作项目,世茂无疑是主角和操盘方。世茂接盘后,如何对项目进行改造和升级,也考验着企业能力和现金流。 据悉,世茂介入福晟之后,首先着手解决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从而确保项目顺利获取预售证。截至2020年6月初,世茂福晟已取得25张预售证,实现了70亿元的销售额。在售项目已由2019年第四季度的36个项目增至51个。按照计划,下半年还将推进世茂福晟超30个项目取证。 有业内人士称,世茂以品牌背书,首先盘活项目的策略,有助于实现快速回款,这对缓解资金压力很有效果。不过,这种策略对旧改项目是否有效,则值得商榷。 克而瑞分析就指出,湾区旧改项目中,牵涉到拆迁户的补偿、赔偿等问题,协商签约的过程较长。这些合作资产包,对世茂去化率、现金流带来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如今,坐拥3700亿元货值的世茂集团,已成为湾区一股不可忽视的存在。2020年,世茂确立了3000亿元的销售目标,其重点发力的大湾区,又能给集团带来多大的贡献?蓝鲸房产会持续关注。
在华东区域“3年千亿”的战略目标下,金地于苏州投资额日渐提升,由此也带来不俗的业绩。截至2019年末,金地在苏签约销售额接近70亿元,首次跻身苏州TOP20房企之列。 谈到房企在长三角区域的深耕,苏州必定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在华东区域“3年千亿”的战略目标下,金地(SH.600383)于苏州投资额日渐提升,由此也带来不俗的业绩。截至2019年末,金地在苏签约销售额接近70亿元,首次跻身苏州TOP20房企之列。 而高光背后亦有暗影。连续不断的维权事件,以及兄弟公司的“挖墙脚”,都给金地华东在苏州的发展增添了掣肘。在内外竞争激烈的姑苏城,金地想要实现“后来居上”,似乎并不容易。 苏州金地缓慢崛起 自2015年阳侃上任金地华东董事长之后,苏州便成为了华东区域的“重点栽培对象”。 在此前后,金地华东以苏州为大本营成立了苏南区域,与南京、上海公司并驾齐驱。当年6月,金地成功竞得何山路地块,实现了在苏零的突破。 随后几年中,虽然在土地拓展方面几经波折,但随着项目的增多,金地在苏州的业绩也迎来了爆发期。据金地集团年报披露,2016年至2018年,金地在苏州的签约销售额分别为:7.8亿、0亿、29.56亿。 截至2019年末,金地通过招拍挂、股权介入等方式,已在苏州布局十几个项目。以此为基础,金地苏州于2019年实现69.4亿元的签约销售额,首次跻身当地TOP20房企之列。由此,苏州也一跃成为金地华东的重要的业绩贡献区。 作为后来者,金地能在苏州取得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个不小的突破。只是,与上海、南京等城市相比,金地在苏州的深耕力度仍有待提升。据克而瑞数据披露,得益于公司多年持续投资,金地于2019年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在内的十几个城市销售排名长期位列前十。其中,金地在上海、南京等城市还多次获得年度销冠。 并且不可忽视的是,金地在苏州规模的增长,更多是依赖合作等方式。2019年在售的十个项目中,金地权益占比超过50%的项目仅有2个。 显然,如何有质量做大在苏州的市场份额,是摆在苏南区管理层的重要课题。蓝鲸房产注意到,进入2020年,拥有资金优势的金地集团明显在苏州加大了扩储力度。 今年4月份以来,金地在吴中、高新区、太仓连落三子,累计斥资23.08亿元。据苏南地产公司总经理陈胜透露,“目前公司的投资目标仅仅只实现了25%左右,2020年,公司在深耕苏州、无锡、常州主城区的同时,还会广拓苏锡常下属优质县市。” 随着土地储备的进一步提升,金地在苏州的“钱景”可谓一片光明。不过,业绩的高增长并不意味着口碑的爆棚。据悉,金地在苏项目中,既有四季春晓、平江风华等爆款,也不乏金地名悦、浅山风华等口碑“扑街”的产品。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加速布局的同时,金地也有必要提升品牌形象。 内部竞争疑云 虽然苏州是华东区域的传统势力范围,但在金地集团内部,“关心”苏州发展的却不止金地华东一家。 今年4月初,杭州天霖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天霖”)和绍兴金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绍兴金汉”),与苏州金地同台竞技,谋求获取“苏地2020-WG-18号”地块国有土地使用权。 据天眼查显示,杭州天霖、绍兴金汉均是金地杭州的子公司,而根据集团的区域划分,金地杭州隶属于金地东南。杭州公司跑到苏州“抢地盘”,多少让人有些意外。蓝鲸房产为此致函金地方面寻求采访,截至发稿日对方并未回复。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或是房企为增大拿地概率,不得已的措施。根据苏州当地土地出让规则,当出让时报价达到价格限制后,实际上就是各个开发商拼运气的时候了,因为最终是按照报价区间的平均数确认竞得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开发商多一个马甲,自然多一份拿地胜算。 不过,作为江苏省第一经济、人口大市,苏州强大的市场购买力不可小觑。因此,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或许是看好苏州的前景,不排除金地东南公司赴苏“抢地盘”的可能。事实上,在金地集团,内部竞争的事情时有发生。 蓝鲸房产了解到,在金地集团布局苏州的第二年,金地商置(HK.00535)就以5.1亿元的价格,首次斩获姑苏区一宗地块。截至2019年末,金地商置已在姑苏区、吴江区、张家港、昆山等苏州下属区市,布局了多个住宅、商业项目,已与金地华东下属的苏南区域呈分庭抗礼之势。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金地商置和金地华东公司的业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双方相互竞争的业务部门相对有限。一定意义上来讲,有利于集团业务在苏州的拓展。但不可忽视的是,二者同时在苏,也存在着相互竞争企业资源和苏州本地市场的困扰。 随着苏州楼市走向火热,金地华东正试图摆脱后来者的印象,加速在苏扩张步伐。然而在内外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金地华东能否在大牌云集的苏州,谋取一席之地?或许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尊敬的新老客户: 您好!新春佳节将至,为欢度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0年春节放假安排,结合我司具体情况,现将2020年春节放假事宜通知如下: 放假时间:自2019年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六)至2019年2月3日(正月初九)放假,共14天。2019年2月4日(正月初十)正常上班。 放假期间本网站可正常访问,注册审核等在线服务暂停使用。放假期间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如有疑问或咨询请联系:400-178-3828。 在此,感谢各位一路以来的认可与支持,在2020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金号角全体员工给您拜个早年,提前恭祝您及家人在新的一年: “鼠”您健康、“鼠”您幸福、“鼠”您好运、“鼠”您事业兴、“鼠”您财源旺! 金号角网运营中心 2019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