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以这种方式告别2020年的最后一天。 12月31日凌晨零点,郭敬明就抄袭事件发布微博,公开向作家庄羽道歉。拖了15年,为何偏偏是今天?考虑到“四爷”一贯强硬的性格和作风,卡在这个时间点,肯定不只是单纯地用直面过去的行为向苦涩糟心的一年告别,并在新的一年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么简单。 但不管怎样,亲眼见到这一幕的我们,仍不禁要大声疾呼,曾经那段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之明媚而又伤感的青春,终于结束了! 01真心or假意? 有两则信息指向郭敬明那日的举动。 一是从12月21日开始,111位影视行业人士联名发表《抄袭者不应该成为榜样》公开信,次日联名人士增加到156人,矛头直指郭敬明、于正。其中不乏琼瑶、高群书、余飞、宋方金等知名作家、编剧或导演。 对此,于正表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过去,我不对我的过去做任何解释。”态度不可谓不强硬。当事人郭敬明则始终未曾表态。 另外则是在被抵制期间,郭敬明执导的电影《晴雅集》上映。圣诞节至今,《晴雅集》票房来到了4.1亿。疫情之下,这个成绩还算不错,尤其是与郭导之前的作品相比而言。 但做人最怕攀比,同期上映的《拆弹专家2》目前票房已经7.3亿、最终预测高达10亿。豆瓣评分也有7.9,远高于《晴雅集》的5.1,可谓叫好又叫座。 最重要的是,按照《晴雅集》对外宣称投资近3亿的说法,票房至少要在9亿以上才有盈利空间。看目前的势头,基本上已经是强弩之末。 再加上元旦《送你一朵小红花》和《温暖的抱抱》两部新片上映。四字弟弟和沈腾的票房号召力都不是闹着玩儿的,上映3天,两部电影票房分别达到5.8亿和4亿。实力、人气双管齐下,《晴雅集》的排片势必被挤压,可以说,回本的压力很大。 这次不只是全网群嘲那么简单了,郭敬明的最世文化是《晴雅集》主投方,票房不好,损失的是真金白银。目前还不清楚是否签了对赌,但从小四宣传期如此卖力和活跃的表现来看,他确实对这部电影看得很重。 回到道歉这件事本身,到底是郭敬明真的良心发现、不吐不快;还是业内人士施加的舆论压力过于沉重,导致瘦小的肩膀承受不来;或者根本是在《晴雅集》后继乏力的情况下,郭敬明的一招破釜沉舟之计? 没有证据无法妄下断言,但没人可以否认郭是个彻头彻尾的营销强者。从作家、老板、明星到导演,无论走到哪,四爷都自带热度、流量和舆论焦点。什么叫商业天才?首先要懂得人心,了解人们想看什么。这一块,可以说被他拿捏得死死的。 02郭敬明VS全世界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上一次郭敬明引起这么大规模的讨论是什么时候? 提示一下,2016年,《爵迹》上映。这部真人CG奇幻大片在豆瓣怒砍3.8分,略逊于其3.9分的续作《冷血狂宴》。 那段时间,郭敬明也留下了一句很火的名言:“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稍微使用理性思考的能力就能看出来,这只不过是转移焦点、放大局部逻辑漏洞来诡辩的把戏。把电影本身品质问题上升到人身攻击层面,明显是不合适的。并且,关于大家对郭敬明的偏见,无非是他之前做的抄袭这件丑事。这可是经过法庭宣判的铁板钉钉的事实。 再往前翻旧账,不可避免地要提到郭敬明生命中重要的男人——韩寒。自新概念出道到跨界当导演,多年来,韩寒与郭敬明始终被捆绑在一起讨论。但郭敬明似乎一直回避这个话题,最多在对方说“萌”时,回复个“日韩文化”什么的。 唯一一次主动谈到韩寒,是在2013年参加乐嘉的一档访谈节目时,直言对方“修养有问题”、“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层面”、涉嫌“侮辱女性”。节目播出,果然立刻引起热议。 韩寒的言论不作过多讨论,但事隔多年旧事重提,不可能是心血来潮。查查时间表,一个月后,《小时代2:青木时代》上映。 随着年岁渐长,曾经扑朔迷离的“上海绝恋”,终于无疾而终。但小四不可能不知道,当这两个名字出现在一起时,本身就意味1+1>2,热度翻倍,何乐而不为? 按照这个逻辑,腹黑地推理一下。这次轮到《晴雅集》,把这个一拖就是十五年的道歉抛出,也可谓是山穷水尽后的撒手锏。 与世界为敌,说起来太中二了。但在多年的网络暴力之下,想必郭敬明早已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舆论的压力,可能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大。 03真法律and 正义 只要我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全世界。 郭敬明一道歉,于正尴尬了。说好了一起扛,你怎么先投降?果然,早上10点,于正也发了向琼瑶阿姨道歉的微博。扛了这么久,没想到被战友一招背刺破了功。“郭于”cp,终于还是散了,放不下的各位,还是多看看德云社吧。 庄羽也尴尬了,细看这条道歉微博,可以说全是戏。只能说,郭导作为畅销书作家的功底还是在的。 首先是郭导的一番旧事重提,看似诚心忏悔,实则也算是暗戳戳给自己十五年拒不道歉的行为找了个台阶。意思是,我当初不是不履行法院判决,只是采用了另一种方式。这个歉道不道,其实都说得过去。 其次不得不说的是“受伤”一词。被抄袭的庄羽还没没说受伤,赚了几百万的抄袭者反倒先诉苦,怎么也说不过去。除非小四练的是七伤拳,伤人先伤己。 最后就是公益。庄羽十几年的委屈还没出,郭导先把做慈善的漂亮话说出去,着实有些反客为主的意思了。庄羽当然不好在这种语境下安心拿钱,但她表示要与郭导一起携手做反剽窃基金,不但把这事儿轻轻放下,而且不卑不亢地还了一招,可谓技高一筹。 可以看出,郭敬明这个歉道得着实有些不情不愿,那为何还要来这么一出?营销是一部分原因,更大的因素,恐怕是来自上面的不可抗力。 元旦这两天出了几条新闻,放到一起看,不得不令人重视。 先是,12月30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迈克尔·乔丹诉乔丹体育公司、百仞贸易公司姓名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宣判,认定乔丹体育公司构成对原告姓名权的侵害。判决要求被告停止使用 “乔丹”商号,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30万元。 其后在12月31日,网易代理的《我的世界》中国版在运营期间被《迷你世界》及《奶块》侵权一案,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相继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应立即删除侵权画面和元素,并分别赔偿网易2113.24 万元和2000 万元。 再加上郭敬明和于正的公开道歉,是不是有点意思了? 早在去年11月末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大大就通过讲话表示了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其中,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规定共有52条。可以说,这部法典开启了我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新时代。说2021年是知识产权保护元年,并不夸张。 据悉,郭敬明在圣诞节期间录制综艺节目时被现场叫停。之后有关部门也发出于正不得出镜的指令。在此之前,郭敬明和于正被抵制的新闻已经上了央视新闻。 所以说,这不是郭敬明想不想道歉的问题,而是不得不去做。 04尾声 距离郭敬明以天才作家之姿出道已经过去了20多年,从其作品中不难看出,郭敬明有着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对作品华丽感几乎病态的追求。 这是作家这个特殊群体独一无二的特征,不管怎么说,我们都不能否认郭敬明对文字的直觉,是上帝赐予的天赋。人们常说,作家是以燃烧生命的方式在创作。所谓字字泣血,用李贺母亲的话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从蛛丝马迹中,我们大胆推测在郭敬明过往的成长经历中,曾经有一些不愿回首的记忆。我们看到卡索守护樱空释,顾里守护姐妹,银尘守护他的使徒。反过来,被守护的人也用自己的方式作出回应。 是否,郭敬明也曾盼望有人张开羽翼保护自己?早熟的人往往会经历更多的痛苦,但只有痛苦才能催生出伟大的艺术作品。郭敬明走上了追求财富和华丽外壳的歧途,不得不说十分可惜。 同为上海作家,张爱玲少年成名,但直到55岁时,她剖析自己灵魂、根据童年经历创作的不朽名著《小团圆》才问世;另一位上海作家金宇澄,同样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60岁才发表首部长篇小说,但不影响《繁花》成为当代传世佳作。 也许已经没有多少读者对郭敬明心存幻想,但希望经过这次道歉,他能知耻而后勇,找回当初那个对文学怀有单纯热爱的人格。 不知道郭导现在还有没有45度仰望天空的习惯。但如果有,希望他在欣赏天上星空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心中的道德律。
始料不及。 阅文集团原CEO吴文辉等五位高管的出走事件,竟牵扯出一场关于免费还是付费阅读以及作者合同争议的风波。 过去五天,阅文集团三度发布声明,回应全面免费、占有作者版权等争议问题,依然未能有效安抚作家们的情绪。5月5日,网文作者发起五五断更节活动,希望通过停止更新的方式维护权益。 5月6日,就作者合同争议问题,阅文集团召开首场作家恳谈会,参与方包括新任CEO程武、总裁侯晓楠、总编辑杨晨等新管理团队及多位作家。针对近期的争议,阅文集团明确回应,著作人身权归属作者;将在双方自愿前提下,为作者的著作财产权匹配对应的权益;免付费模式由作者选择。 程武在恳谈会上提到,此次饱受质疑的合同属于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并非管理层实施的新政,新团队不可能在4月27日刚接手,就在28日不了解具体情况下推出新合同或任何新动作。 此前,阅文方面已经解释,引起争议的合同早在2019年9月上线。 程武表示,对于现有合同,具体的修改将在系列恳谈会和作家调研后确认,在1个月内推出新版合同。 不过,恳谈会上的回应未能打消作家们的顾虑,一位阅文签约作家茂森告诉《21CBR》记者,对于作者呼声最高的把版权归还作者,阅文并没有让步,阅文的态度很明显,虽然我们早就知道对方不会让步。 著作权到底归属谁? 在有争议的合同中,规定作者协议作品的汇编权、改编权、复制权、翻译权,以及周边衍生品开发权等独家授权予阅文,而独家授权期限由签署之日起至著作财产权保护满之日。 程武在恳谈会上解释,著作权分为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且著作人身权不可转让,阅文只是通过合同获得了运营作者的著作财产权的权利。未来,阅文也会考虑向作者提供多版本的合同选择,对授权权限分级,把著作财产权的授权选择交给作家。 对于作家与阅文平台的关系,阅文回应称双方属于合作关系,至于合同中写的作家与平台不存在劳务雇佣关系,是为避免双方的合作关系被误认为劳务关系,导致作者纳税时稿酬等收入被计为劳务报酬。同时,阅文强调,作家福利政策包括全勤奖、半年奖等不会取消。 不过,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的牛亚东对《21CBR》记者直言,该份合同确实存在店大欺主的霸王条款。 牛亚东表示,阅文合同中的财产权被一次性买断了,在整个著作权规定的周期内,作品产生的财产均归阅文所有。而在正常情况下,签独占都是有一定限制的,阅文的合同没任何限制。而在权利义务方面,阅文对自身权利进行了各种保障,但作者只有一个支付期限的权利,存在不对等情况。 不平等还体现在新合同中的优先权条款,规定作者最后一本协议作品完本后一年内开始创作的新文字作品,阅文优先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及许可使用权。若作者在上述期限内未创作新作品,阅文仍优先享有作者在期限后创作的第一部新作品著作权。 牛亚东律师解释,这意味着,双方协议期满后,甲方还要拿走乙方一定时间创作作品的权利,乙方在这段时间不创作,下一部作品仍归甲方。 免费阅读是否会削减收入? 对于作者的收益分成,引起争议的合同规定,将单章订阅电子销售、版权授权收益等项目分成比例改为扣除运营成本之后的‘净收益’,作者分成50%,扣除运营成本收益为零或负数时就没有分成。 此前合同并未提及扣除运营成本之后的‘净收益’,因此部分作者认为,阅文的运营成本对作者并不透明,会进一步摊薄作者的收入。 侯晓楠在恳谈会上指出,付费阅读要继续巩固并做大,免费阅读的机制还在讨论中,但会明确作家收益,同时为付费和免费规划不同的作品内容库,匹配不同的产品渠道及对应的收益体系,而无论哪种模式,作家均可自主选择。 不过,对于运营成本非透明,作者收益减少的问题,阅文在5月6日的恳谈会上没有直接回应。 作家茂森对《21CBR》记者表示,最大的问题在于阅文对免费阅读和净收益的规定,作者的收入难保证,有点不透明,比如营运成本,作者根本无从知晓,按照现在的趋势,阅文的部分免费化是一定会实现的,但免费化下的作者收入来源,并没有细说。 牛亚东律师则指出,甲方的宣传等成本计入后,容易摊薄作者本就不高的收入,甚至在限免情况下,没有利润。 作家仍顾虑重重 截至2019年底,阅文共有810万名入驻作家,作品数量达到1220万部,自有原创文学作品1150万部。阅文合同规则的修订, 事关数百万作家的去留。 对于阅文提到的通过提供多版本的合同选择,作家茂森提到,原本合同就有多种版本,现在网上流传的都是普通作者的合同。 大神、白金级和外请作家的合同均不相同,阅文很难著作财产权的选择权交给普通作家,因为整个产业链已经建成,新丽传媒、喜马拉雅、懒人听书、腾讯漫画、腾讯视频,这些都是捆绑着上游的IP端。 茂森对记者表示,在 2008年左右,起点改过一次合同,收走了作者的版权,这件事导致当年一部分作家出走。此次作者对版权归属问题的抗争,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的版权意识提升,用以前的合同很难让作者让步,但根本原因在于收入减少。 现在阅文的战略以IP营运为核心,而IP营运跟作者没有关系,而阅文为了IP营运实行免费化阅读,削减了跟作者有关系的订阅收入,才引发作者的反弹。茂森说。 茂森希望阅文能够让渡一部分,比如让平台拿走影视版权,让作者拿漫画版权,或者给作者一定版权出卖的决定权,让作者的版权不至于完全被阅文把控, 如果作者没有一点版权,这种合同的再度出现是必然的。 正值《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正在征求公众意见,一位作家告诉《21CBR》记者,她已经在人大网上提交了修改意见,希望将著作权归还作者,作者有权参与财产权的议价和决定。 茂森则针对草案中的第八条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提出意见,他认为目前阅文具备了与集体管理组织相适应的体量,应当将类似公司纳入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管。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本报记者 施露 4月30日,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阅文集团总裁侯晓楠联名发表题为《面孔会变,梦想不会——致网络文学作家》的一封公开信。这是自阅文集团宣布人事调整后,新任管理层第一次对外公开发声。 公开信中首先强调,无论是作为书友还是内容行业从业者,“内容产业的核心是人,是创作者。”因此,程武和侯晓楠认为,“作家是阅文最宝贵的财富,这点永远不会变”,并一致表示,“未来的业务推进,一定是基于理解、尊重、共赢的伙伴精神展开的。无视作家权益的事情,以往没有,现在、未来也不会有。” 除此之外,信中还特别提到,在新文创生态中,“内容+体验”的前提就是更多的优质内容,这有赖于已经具备粉丝生态的网络文学基本模式。阅文将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建立更强的文学内容生态,因此,继续稳固和深化付费阅读粉丝生态将会是阅文发展进化的基础。 未来,阅文将依托于新任管理层积累的产品运营,生态合作和版权开发的经验,加大阅文与腾讯新文创的融合力度,为公司和集团作家整合腾讯平台丰富的产品和流量资源,推进IP跨领域开来放大文学源头价值。在固有优势下,通过引入更多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加速生态融合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动平台发展与升级。(编辑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