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墨龙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恩荣与山东寿光金鑫投资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寿光金鑫”)于2020年9月28日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根据表决权委托协议约定条款,张恩荣将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共235,617,000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9.53%)对应的表决权全部委托至寿光金鑫。《表决权委托协议》生效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寿光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近日,青岛证监局公布了关于关于对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信证券(山东)”)采取责令改正并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监管措施的决定。 经查,中信证券(山东)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未能有效防范员工违法违规风险。二是对高级管理人员和下属各单位进行考核时,未严格落实合规性专项考核占绩效考核结果的比例不得低于15%的要求。三是下属的平度人民路营业部存在部分客户开户资料缺失,客户信息填写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 青岛证监局表示,上述情况违反了相关规定,青岛证监局决定对中信证券(山东)采取责令改正并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的行政监管措施。 青岛证监局表示,中信证券(山东)应认真整改,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内部问责,于2020年10月20日前向青岛证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同时,自监管措施下发之日起1年内,中信证券(山东)应每3个月对全部分支机构开展一次内部合规检查,并于每次检查后10个工作日内报送合规检查报告。
9月11日晚,山东墨龙公告,接到控股股东张恩荣通知,其与山东寿光金鑫投资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寿光金鑫”)就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事宜达成初步意向。若双方签署正式协议,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 据山东墨龙公告,张恩荣与寿光金鑫的具体合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表决权委托、协议收购等方式。合作的各项具体内容与合作细节,待双方后续达成一致意见后签署正式协议予以确定。 不过,山东墨龙亦在公告中强调,相关股权转让具体事项及合作细节尚未确定、正式协议尚未签署。本次权益变动事项尚需经有权国资主管部门批准,存在不确定性。上述双方转让股份数量及比例暂不确定,控制权是否发生变更亦存在不确定性。 据悉,寿光金鑫的注册资本为3.6亿元,经营范围包括以企业自有资金对外投资等,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寿光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山东墨龙主要从事能源装备行业所需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油气开采用管、流体及结构用管、抽油机、抽油泵等。 另据山东墨龙半年报,张恩荣持有上市公司29.53%股份,其中近八成已质押。
8月进出口总值1988.1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山东省货物贸易进出口1.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扭转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增速居国内主要外贸省市第3位。其中,出口7567.6亿元,增长5.9%;进口5798.8亿元,下降3.8%。贸易顺差1768.7亿元,扩大58.3%。 8月当月,山东进出口1988.1亿元,同比增长21%,创单月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184.8亿元,同比增长28.2%;进口803.3亿元,同比增长11.7%。 从各市看,前8个月,青岛、烟台进出口值继续位居前两位,分别为3955.4亿元和1859.6亿元,合计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3.5%。枣庄、济南、临沂、济宁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38.2%、31.9%、27.6%、11.7%。 从商品种类上看,前8个月机电产品、农产品、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值增长。其中,机电产品进口1130.9亿元,增长4%;农产品进口768.5亿元,增长8.3%;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507.5亿元,增长15.9%。此外,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为山东主要出口商品,出口分别增长3.4%、19%和4.3%。 从经济形态上看,新兴贸易业态进出口表现亮眼。前8个月,山东跨境电商进出口33.7亿元,增长136.7%。其中,跨境电商直购出口22.7亿元,增长80.1%;保税电商进口10.4亿元,增长867.4%。同期,山东市场采购出口187.2亿元,增长61.5%。 从市场主体看,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近七成,显示市场活力不断提升。前8个月,山东省民营企业进出口9140.4亿元,增长8.2%,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68.4%,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 从出口市场看,山东对主要市场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前8个月,东盟为山东第一大贸易市场,完成进出口1729亿元,增长18.7%;同期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出口值分别增长7.3%、1.9%和2.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030.6亿元,增长7.5%,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0.2%。 济南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前7个月山东新开工大项目、基础设施、工业技改等项目投资的大幅增长,有效拉动了工业原材料、生产装备等生产资料进口。此外,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改善也是山东省进出口值再创历史新高的重要因素。
日前,鲁信创投和山东国信双双发布公告,鲁信创投的全资子公司山东高新投拟将其持有的山东国信4.83%股权,以非公开协议方式转让给鲁信集团,转让价格每股2.1614元人民币,总转让价款4.86亿元。 据了解,鲁信集团持有山东国信52.96%的股权,包括直接持有的48.13%和通过鲁信创投间接持有的4.83%。此次转让若能如期完成,鲁信集团总持股数不变,但这52.96%股权将全部变为直接持有。对山东国信而言,控股股东性质不会发生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鲁信集团初创于1987年,是山东省重要的投融资主体和资产管理平台,山东省财政厅持股97.39%和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股2.61%。山东高新投持有山东国信股权始于2002年和2003年,其分别2次投资合计成本1.5亿元投资山东国信,目前持股4.83%,山东高新投累计获得山东国信分红约1.95亿元。 鲁信创投表示,若此次交易顺利取得监管部门的认可,完成全部转让手续,预计回笼资金4.86亿元,预计实现投资收益3.83亿元。就鲁信集团而言,此次股权转让有利于其捋顺旗下所持金融股权关系,部分间接股权全部变为直接持股,完成后,鲁信集团直接持有山东国信52.96%股权,山东高新投不再是山东国信股东。 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明确非金融企业、自然人等控股或实际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并且控股或实际控制的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符合要求的,应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鲁信集团收购鲁信创投子公司山东高新投所持信托股权,属于其内部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为下一步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做好准备。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今年上半年,山东辖区177家上市公司(不含龙力退)共计实现营业收入约7902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共计约435亿元。其中,有145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81.9%。从盈利同比增速来看,今年山东上市公司半年报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抗疫概念股利润增长抢眼,英科医疗、道恩股份、睿创微纳占据三甲。英科医疗上半年更是净利润暴增26倍,位居山东辖区上市公司榜首。 18家鲁企营收超百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东辖区有18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家多1家,“百亿军团”占比超过10%。兖州煤业以实现营业收入超1096亿元继续坐稳头把交椅,且相较去年同期仍有3.4%的增幅。值得注意的是,浪潮信息以40.6%的营收同比增速,成功跻身“300亿元+”俱乐部。此外,龙大肉食和山东路桥分别以约116亿元和112亿元的营业收入闯入“百亿军团”,其中,龙大肉食因90%的同比增长率实现迅速上位。 龙大肉食公司方面表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猪价格高位运行,且受新冠疫情等影响,公司养殖、冷冻肉和熟食等业务盈利能力增加。同样受到行业正向影响的得利斯,今年上半年营收实现了同比60.4%的增长,且其归母净利润实现了322%的同比增长。 作为化工类企业,齐翔腾达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1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5.11亿元,下降了近40%,跌出了“百亿军团”。不过,公司通过调整业务板块等,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75亿元,同比增长34.39%。 记者梳理数据看到,今年上半年,山东辖区34家化工类上市公司中仅有12家呈现营收同比增长,15家实现归母净利的同比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数据,34家化工类上市公司有25家公司二季度营业收入实现环比增长,其余9家营收环比下降的公司也大都是微降;有27家公司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环比增长。 开元证券行业分析师认为,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终端需求不振,特别是一季度,化工需求及成本两端不足,化工品价格加速下行至近十年间的底部,但进入二季度,将近八成的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好转或扭亏。 抗疫“标兵”也是盈利“先锋” 在435亿元的净利润总成绩单中,山东辖区净利润超10亿元的“十位数军团”共计7家,“赚钱王”潍柴动力以46.8亿元的净利润荣膺榜首。这7家净利润超10亿元的公司,共贡献净利润达189.59亿元,占合计净利润总额的比重为43.54%,对于山东辖区的业绩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而从净利润增长率这一指标来看,今年山东上市公司半年报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在抗击疫情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标兵”,也是山东辖区利润增长的“先锋”。 如在抗疫过程中主要向市场提供一次性防护手套、口罩用熔喷料和红外测温产品的英科医疗、道恩股份和睿创微纳,分别以2611.87%、640.99%、376.70%的净利润增幅,位列山东辖区前三名。 记者注意到,今年国内热红外成像领域头雁睿创微纳,以扣非后净利润增长超5倍的成绩,打响了科创板2020年中报“头炮”。 英科医疗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52%,归母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0.71亿元攀升至19.21亿元,大增26倍,两大指标的增幅均拔得头筹。山东另外一家防护手套行业的龙头公司蓝帆医疗也因防护手套行情利好给公司业绩带来积极影响。报告期内,蓝帆医疗实现归母净利润6.21亿元,同比增长164.85%。 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告诉记者,今年这些业绩暴增股一般是两类公司:要么是直接生产抗疫、医疗物资的;要么是产品符合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因疫情导致需求的变化。但抗疫物资需求爆发式增长是短期的,相关企业应加大对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投资。
“普普通通的矿石原料,经高温熔制,变细成丝,穿丝成布,即可摇身变为隔热防火的新材料——玻璃纤维,成为欧美等国家高档宾馆和写字楼里的抢手货。”山东玻纤董事长牛爱君,这位执着于玻璃纤维领域几十年的行业老兵,在谈笑风生之间“解密”了一个略显冷门的专业名词。 作为一家扎根齐鲁大地的老牌国企,山东玻纤以年产37万吨玻纤纱的产能规模,稳居国内第四,并跻身全球六大玻纤供应商。此次成功IPO上市,山东玻纤为推进山东省国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资证券化进程写下了新的注脚。 小行当里的大应用 1992年,在风景秀丽的沂蒙山腹地,由老矿井“变身”而来的玻璃纤维风筒布加工厂,凭借球法坩埚拉丝工艺,迈出了进入玻纤行业的第一步。2008年成功“换装”的山东玻纤,完成从球法坩埚拉丝工艺到池窑拉丝工艺的技术革命,开始了“资源整合-技术升级-规模经营”的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模式。 牛爱君亲眼见证并参与了山东玻纤的蜕变。牛爱君介绍说,中国是玻璃纤维的主要生产国,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至80%,山东玻纤的制胜之招正是玻璃纤维产品的差异化、高端化。 据玻璃纤维的技术图谱显示,待“石头”变为“银丝”后,单丝直径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至1/5,而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数千根单丝组成。“玻纤行业是技术垄断行业。早年间,高端技术全部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中,我国的玻纤产能基本为中低档产品。”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突破工艺技术瓶颈,2011年,牛爱君毅然决定,从美国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ECR高性能纤维生产技术,实现了技术上的高端化。 新技术带来的改变立竿见影。牛爱君说,此后山东玻纤所生产的ECR高性能纤维比传统E玻璃纤维耐酸碱腐蚀性能提高4倍至7倍,强度和弹性模量提高10%,耐高温性能提高50度,经德国ZGU检测中心检测,减少废气排放量80%,做到了硼和氟化物的零排放。2010年以来,公司共有18项科技成果、新产品、新技术通过省级鉴定,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 除了技术门槛高之外,更大的考验是资金要求。“玻璃纤维属于重资产行业,每1万吨玻璃纤维的产能大概需要投资1亿元。”牛爱君介绍,玻璃纤维制品及其规模化生产需要固定资产的高投入,主要体现为工艺技术与系统装备、铂铑合金等投入,因此建成一定规模的池窑生产线所需资金量较大。 “特别是池窑拉丝,它是一个连续生产过程,一般池窑点火开始生产后,在其使用寿命期限内不能停窑。”牛爱君解释说,正常生产过程中,池窑内玻璃液温度不能低于1300度。如果非正常停窑,会导致耐火材料、铂铑合金漏板大规模更换,耗资巨大,且从窑炉重新点火到实现稳定生产通常耗时2个至3个月以上,其间生产的玻纤纱质量不稳定,废品率较高。 玻璃纤维行业发展至今,全球的年产能仅有800万吨左右。但是,“正是这个产能不到千万吨的小行当,涉及应用领域的产品已达3万多种,而且正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快速扩展。”牛爱君说,与传统金属相比,质轻、高强、耐腐蚀、耐高温、电绝缘、保温隔热、吸音性好等特性,令玻璃纤维能够完美替代钢、铝、木材、水泥、PVC等多种传统材料,其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军事领域,延伸至建筑建材和复合材料等诸多民用方向。 面对潜力巨大的应用市场,牛爱君表示,并不会单纯追求产能增长。“企业的生产规模一定要在合理的边界范围内,还需与市场结构相匹配。”据了解,目前山东玻纤已拥有100多个品种,销售市场涵盖31个省份,并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老本行里的新动能 从过去的“挖煤工”,到今天的“织锦工匠”,带领山东玻纤成功跨界的牛爱君,又将眼光瞄向了“数字”“智能”领域。 招股书显示,公司本次IPO募资主要用于实施年产8万吨C-CR特种纤维技术改造项目。牛爱君认为,该项目承载了公司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数字化”运营模式的使命。 回望山东玻纤的发展路,其在数字化方向上的布局早已打下扎实基础。2018年12月,随着“年产8万吨无氟无硼玻璃纤维数字化生产线”窑炉第一把火焰被点燃,全球首条全数字化玻纤生产线正式诞生。去年,配套的“8万吨数字化生产平台”成功上线运行,意味着以数字化生产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山东玻纤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牛爱君坦言,数字化之于山东玻纤的意义,在于帮助公司实现生产过程精细化、可视化、透明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设备综合利用率。“在传统的玻纤生产过程中,生产数据和执行数据需要完全依赖手工统计,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无法做到数据有效共享。8万吨数字化生产平台的上线,则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和质量,产品的订单数据、生产数据、质量数据、能源管理、设备运行效率等信息,被系统自动采集后能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反馈到管理人员手中,既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又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根据牛爱君的规划,此次公司上市后,通过对现有生产线的逐步改造升级,到2025年,整个山东玻纤将实现全“数字化”运营、“智能化”制造,玻璃纤维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快步伐里的慢策略 倘若要解码一名掌门人的管理哲学,剖析其所持的人才观即可窥知一二。“当今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人才、合理开发人才。”在牛爱君看来,“投资”人才看似并不能为企业绩效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实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早在2018年,牛爱君清醒地意识到,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山东玻纤已进入“战略调整期、瓶颈突破期、运营模式换挡期”,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打破瓶颈,成功换挡?一次在华为的学习培训令他茅塞顿开。 当时,牛爱君敏锐地察觉到,山东玻纤两年前的状况,和1995年的华为非常相似,用一个词语描述就是“野蛮生长”。“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确走到了该梳理规范的时间节点。山东玻纤必须具备‘知变、应变、求变’的自我完善能力,增强组织的活力,让一潭死水活起来。” 找准方向之后,山东玻纤随即开展“组织变革”。具体而言,则是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全员下岗和重新竞聘上岗,原中层管理岗位由189个压减为132个。“这次进行的组织变革,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分配制度的变革,正确处理好利益与灵魂的关系,才能不让‘老黄牛’吃亏。” 自此,山东玻纤的管理人员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易岗易薪”的机制,并且形成了每年5%至10%的强制淘汰机制,让管理者真正有压力感和危机感。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员工晋升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公司打破了新条件下的“大锅饭”现象,全面激发了员工的创业创新激情。 在牛爱君信奉的团队管理法则中,加强“后备军”力量是重要一环。“只有强本固基不断强化后备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以此为纲,山东玻纤近年来通过与知名高校合作办学、自主办学等形式,先后开办了“基础管理能力”提升班、“工程师”培训班、“青年后备人才”培训班、“赢在起点”班组长培训班等,初步打造了一支知识过硬、技术过硬、能力过硬的优秀人才队伍,为其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世界一流玻纤企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