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接受辉瑞/BioNTech疫苗注射的第三期志愿者出现了贝尔氏麻痹症,即面瘫。另外,英国也有2名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工作人员接种该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 据路透社9日报道,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MHRA)对此回应表示任何有药物或食品过敏史的人都不应接种辉瑞公司的新冠疫苗,并针对注射疫苗后出现的早期过敏反应给出了更为全面的指导意见。 更新后的指导意见参考了过敏专家的意见,明确说明疫苗存在的主要风险来自于过敏反应。此前的指导意见也要求任何有严重过敏反应史的人不要接种该疫苗。 “任何对疫苗、药物或食品有过敏史的人不应接种辉瑞/BioNTech疫苗。”MHRA首席执行官琼·雷恩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大多数人并不会出现过敏反应,该疫苗对人们避免感染新冠病毒的保护程度超过了其带来的风险,“你完全可以相信,这款疫苗符合MHRA对其安全性、质量和有效性的严格要求”。
分拆上市再现新案例。12月3日晚间,中牧股份发布分拆上市预案,拟将其子公司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乾元浩”)分拆至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中牧股份表示,通过本次分拆,公司将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更加专注于畜用疫苗、兽用化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贸易业务。乾元浩也将通过上市进一步加强禽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发展。预案显示,中牧股份主营业务涵盖兽用生物制品、兽用化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贸易四大业务板块,产品包括畜用疫苗、禽用疫苗、兽用化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其中,乾元浩是公司下属唯一的禽用生物制品业务运营平台,与公司畜用疫苗及其他业务板块之间保持业务独立性。公告显示,乾元浩是一家专业从事禽用生物制品及诊断试剂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禽用疫苗。乾元浩是国家指定生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生产企业。乾元浩近3年的成绩单也呈现稳健上升态势。2017年至2019年,乾元浩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81亿元、4.26亿元、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36.36万元、2359.22万元、4618.74万元。本次分拆上市前,中牧股份持有乾元浩6759.97万股股份,占乾元浩股份总额的27.21%,是乾元浩的第一大股东;中牧股份同时受持有乾元浩25.44%股份的第二大股东中国农发集团的表决权委托,表决权比例合计为52.65%,为乾元浩的控股股东。
10月27日晚间,科创板疫苗公司康希诺(688185)发布第三季度成绩单,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567.38万元,同比增长194.02%;净利润为亏损1.7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9347.36万元。分季度来看,2020年第三季度,康希诺营业收入164.42万元,同比增长6799%;净利润亏损7369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378万元。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康希诺研发费用已达1.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212.45万元,同比增长86.82%,主要是为保持未来产品技术与质量优势,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所致。康希诺与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Ad5-nCoV)于今年3月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候选疫苗,也使得康希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公开消息显示,该新冠疫苗已经开展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目前Ad5-nCoV三期临床试验方案为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计划总共招募4万人,在18周岁及以上健康成人中开展,以评估该款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免疫原性,并公布了三期临床试验地点之一——巴基斯坦。9月,康希诺在公告中表示,已经与俄罗斯制药公司NPO Petrovax Pharm,LLC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当地开展三期临床试验。随后,俄方于21日在其网站上发布新闻,宣布首批志愿者已成功在莫斯科接种该疫苗,未发现不良反应。同期,巴基斯坦地方媒体报道证实,康希诺与巴基斯坦制药公司AJM-Pharma达成合作,在当地开展三期临床试验,首批受试者已入组并成功接种,无不良反应。据海外媒体报道,除与以上两国达成合作,墨西哥等国家也相继宣布与康希诺生物的合作意向。10月,康希诺生物官方宣布其与墨西哥卫生部签署预购框架协议,计划自2020年底至2021年向墨西哥供应3500万剂新冠疫苗,成为康希诺新冠疫苗的首个国际订单。在产能建设方面,康希诺生物也一直在积极布局,除了推进其自有厂房的建设,还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保障新冠疫苗的产能及后续供应。业内认为,康希诺的新冠疫苗年产能可达3亿剂,意味着每年至少能满足3亿人的新冠疫苗接种需求。康希诺的新冠疫苗采用单针免疫,根据其在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数据充分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且一针接种后引起显著免疫原性,可刺激平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受试者中尚未发现一例严重不良反应。康希诺公告称,该疫苗已于6月获得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颁发的军队特需药品批件,可作为军队内部应急使用。此外,由于该款疫苗因使用腺病毒载体技术路线,与相同技术路线开发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一样,可于2°C至8°C之间稳定保存,具有稳定性,更易于正常运输及存储,疫苗可及性更高。同时,该疫苗可采用多种给药途径,可以通过肌肉注射或黏膜免疫途径。另外,公司的二价和四价的新型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已提交新药注册申请并获得受理,是最接近商业化的候选疫苗。其中,国内首创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曼海欣(MenhyciaTM)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注册优先审评资格,康希诺也在其官方新闻中表示,已和辉瑞签署了推广服务协议,计划在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监管批准后,由辉瑞公司负责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学术推广。
导读 欧洲和中国虽然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重点必须让位于务实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是建立持久的卫生伙伴关系。双方应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共享卫生数据、设立多边投资平台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全球健康福祉、共建更加美好的未来,是中欧双方的共同目标。 作者:沙达·伊斯兰(Shada Islam) 前“欧洲之友”智库政策研究主任 长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反反复复,今天尤其充满挑战。大国之间的对抗和零和博弈增加了处理两国诸多方面关系的复杂性,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张更是给全球格局蒙上了阴影,也对欧盟和中国的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尽管存在相互指责,欧洲和中国都清楚地知道,它们必须努力合作,共同打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美国也是这样想。 事实上,未来的合作框架不能只涵盖中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还必须包括其他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要想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就必须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立场,着眼于我们共同的未来。 在当前这样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世界,我们要齐心协力遏制气候变化,共同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复苏,我们还要密切合作,战胜当前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应对可能随之而来的其他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图片来源:李克强总理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讨论了双方共同开展新冠病毒研究和疫苗开发工作,为中欧合作迈出了新的一步。6月9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共同主持第十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对话通过视频方式举行。 欧洲和中国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然而,分歧必须让位于务实合作,这就是“欧中2025议程”的重要之处。预计李克强总理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峰会时敲定这一前瞻性路线图。 中欧需要在四个关键领域摒弃分歧,携手合作,它们分别是:促进疫情后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共建全球数字化未来,以及最重要的是打造持久的卫生伙伴关系。 图片来源:东方IC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告诉世人,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充满不平等的世界。尽管有人并不这样认为,但富人与穷人、男性与女性、就业与失业、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有这些不平等现象在疫情导致的封锁期间显露无疑。 展望未来,如何构建中欧卫生伙伴关系?有以下几个重要途径: 首先,在各国努力研发新冠肺炎疫苗之际,人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一旦这种疫苗问世,如何将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加以对待。日本和欧盟最近已作出承诺,未来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将成为“全球共同产品”,中国和欧盟也可以做出这样的承诺。 换句话说,在疫苗研制和试验阶段应避免恶性竞争,确保各国日后能够平等地获取疫苗。 图片来源:中欧应加强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合作。中国承诺在未来疫苗临床试验中加强国际合作,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有100多个新冠肺炎疫苗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中国最多。 还有一个问题,目前疫苗的生产能力较低,可能难以支撑全球接种计划。仅靠公共资金往往不足以确保疫苗能够平等地惠及所有人,这就要求疫苗研制者与生产商之间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 但就算如此,即便是前景最好的疫苗项目、生产能力最强的疫苗企业,恐怕也仍无法为全球提供疫苗接种,在这种情况下,应优先照顾最脆弱的人群。 图片来源:中欧可以合作建立重大传染病防控的长效机制,共享卫生数据,开展医疗研发合作,为今后类似疫情防控做好准备。 最后,在政府层面,欧盟和中国应合作建立一个侧重于卫生等关键领域的多边投资平台。 此外,虽然中国与欧盟的双边关系很重要,但与公共卫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讨论,应将更广泛的欧亚大陆其他相关各方也纳入进来。今年将在柬埔寨举行的第13届亚欧峰会就为此提供了一个机会。 当下的国际地缘政治动荡,无法阻碍中国与欧洲为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共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走到一起。双方领导人应在努力解决双边问题的同时,集中精力携手应对这些共同挑战。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责编 | 布英娜 编辑 |张钊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记者从业内获悉,9月22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与A股科创板公司康希诺(688185)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Ad5-nCoV)国际Ⅲ期临床试验在巴基斯坦取得初步进展,第一组受试者全部入组并接种疫苗。此前,该疫苗已于8月底获得巴基斯坦药监机构临床试验批准。据悉,康希诺生物正在积极推动该候选疫苗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确保在符合国际规则和疫苗研发规律的前提下,多线联动加速新冠疫苗有效性的验证。今年9月初,康希诺生物公告称,已与俄罗斯制药公司NPO Petrovax Pharm LLC签署合作协议,准备在当地开展新冠候选疫苗Ⅲ期临床试验。随后,陈薇院士表示,该候选疫苗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将在俄罗斯、巴基斯坦展开。很快,俄罗斯Petrovax公司新闻处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已经启动康希诺生物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第三阶段研究,志愿者目前感觉良好。一连串的动作表明,康希诺生物新冠候选疫苗已进入大规模有效性临床研究阶段。Ad5-nCoV依托康希诺生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采用基因工程方法,以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避免了生物安全风险,人体免疫系统对该载体的耐受性也会更强。9月9日,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官朱涛博士在中信证券举办的投资者论坛上明确表示,“Ad5-nCoV可于2°C至8°C之间稳定保存,具有稳定性,更易于正常运输及存储,疫苗可及性更高。”在安全性和可及性方面的优势,促使全球对Ad5-nCoV的研发进展格外关注。目前,除了Ad5-nCoV,全球范围内还有三种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路线研发的新冠疫苗品种,分别是牛津大学与阿斯利康合作研发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新冠候选疫苗ChAdOx1 nCoV-19,由俄罗斯研发团队Gamaleya开发的Gam-COVID-Vac基于血清型26(rAd26-S)和血清型5(rAd5-S)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强生公司开发的基于血清型26(Ad26)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Ad26.COV2.S。其中,康希诺生物和阿斯利康的两款疫苗进展最快,也经常被拿来作对比。业内分析说,其实,两者采用的技术路线虽然相同,但是载体的选择完全不同,这中间的差异往往被非专业人士所忽视。自上世纪50年代发现并成功分离腺病毒以来,科学家已陆续发现了100余个血清型,其中人腺病毒有52种。腺病毒感染人群中80%都是5型腺病毒感染,但是现在还没有公开资料显示存在因为5型腺病毒感染导致死亡病例,这说明活病毒本身的毒性不是很强,而用于基因治疗的复制缺陷型载体安全性应该会更好。康希诺生物此次研发采用的就是人5型腺病毒作为载体,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严重不良反应。而阿斯利康采用的是黑猩猩腺病毒,人体免疫系统在初次识别时会产生相应的耐受反应。Ad5-nCoV的临床数据表明,人5型腺病毒在人体的预存免疫对疫苗的开发影响很小,现在采用低剂量组一针免疫的接种程序,就能看到良好的免疫原性。而且,研究人员也在规划新的临床试验,使用双倍剂量测试安全性以及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其实,疫苗的成功开发不是简单的病毒载体的选择就能决定的,还要靠企业的抗原设计能力、相应技术及经验储备等。康希诺生物在同样采用人5型腺病毒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临床试验中,证明了采用同样病毒载体的疫苗的安全性。埃博拉病毒病疫苗Ad5-EBOV于2017年10月在国内获准上市,注册分类为1类预防用生物制品。该疫苗已申请作为应急使用及国家储备,是我国第一款获批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在积极推动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的同时,康希诺生物在Ad5-nCoV产能方面正在全面布局。据陈薇院士透露,“重组新冠疫苗从Ⅰ期临床试验时就开始进行大规模量产的准备。从目前来看,年产3亿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我们正在努力扩大产能。Ⅲ期试验结果出来之后,我们的产能也会同步跟上。”8月31日,康希诺生物与上海医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及渠道,在疫苗研发、生产及扩能、物资储备与供应建设等方面加强衔接联动、协同发展。此前,马来西亚SOLUTION GROUP BERHAD 对外宣布,其子公司Solution Biologics Sdn Bhd正在与康希诺生物商谈合作可能。双方将携手推进该候选疫苗在马来西亚的注册、灌装生产和商业化,在完成相关认证后,Solution Biologics Sdn Bhd将负责Ad5-nCoV在马来西亚的销售工作。虽然不能获得更多康希诺生物在产能布局方面的信息,但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信息看,康希诺生物显然已经在为Ad5-nCoV顺利完成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后进行大规模生产做准备了。“随时做好大规模接种的技术准备,争取无缝对接”,陈薇院士此前表示。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最新获得科创板注册批文的康希诺生物,在新冠疫苗的研发推进方面再获进展。7月20日,《柳叶刀》(The Lancet)公布了全球首个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Ad5-nCoV)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一针接种即可引起显著免疫反应,支持该疫苗进入三期有效性研究。该款疫苗就是由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与军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发的。这一全面的临床试验数据的披露具有标志意义,将为全球新冠疫苗的研发提供参照及指导方向。值得一提的是,该款名为Ad5-nCoV的疫苗已于6月25日获得军队特需药品批件,这让人们对这支疫苗的问世充满信心,也让康希诺生物成为最有希望提供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的企业之一。全球首发II期临床数据具体来看,Ad5-nCoV疫苗的II期临床入组了508名受试者,其中中剂量组(1*10¹¹)253人,低剂量组(5*10¹⁰)129人,对照组126人,结果表明中剂量组的ELISA抗体峰值为656.6,低剂量组的ELISA抗体峰值为571,两个剂量组的血清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6%和97%;从ELISA抗体水平来看,中剂量组略高于低剂量组,说明低剂量组单针就可以激发有效的抗体应答。腺病毒载体疫苗可以激发有效的细胞免疫,同样在II期临床中,看到很好的细胞免疫结果。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IFN γ-ELISpot的反应率分别为90%和88%。细胞免疫可以有效的清除感染细胞,体液免疫可以阻止病毒感染细胞,低剂量组(5*10¹⁰)体液免疫的阳转率为96%,细胞免疫的阳转率为88%。疫苗的研发已经经历过减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结合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技术不断迭代过程,当前以 DNA 疫苗、mRNA 疫苗、重组载体疫苗等新技术路径开始不断涌现。在全球疫苗竞赛中,mRNA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走在了研发前列。与中国其他企业采用的传统灭活技术研发路线不同,康希诺生物与军科院采用腺病毒载体的创新技术路径开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6月11日,康希诺生物与军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联合开发的Ad5-nCoV率先完成II期临床试验揭盲,试验数据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较高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其他企业方面,6月14日,北京科兴中维生物的灭活新冠病毒疫苗Ⅰ/Ⅱ期临床揭盲,0,14天程序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均超过90%。6月16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所新冠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揭盲,0,28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6月23日,国药中生宣布,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III期)试验在阿联酋启动。6月25日,Ad5-nCoV获得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颁发的军队特需药品批件,有效期一年。根据相关法规,该疫苗现阶段仅限军队内部使用,未经军委后保部批准,不得扩大接种范围。目前,康希诺生物与军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发的Ad5-nCoV也是国内唯一使用重组载体技术路线进行研发的新冠疫苗,与牛津大学-阿斯利康已进入III期临床的在研疫苗属同类作用机理,这是中国疫苗企业首次与跨国疫苗企业同台竞争。临床数据如何解读目前,以腺病毒载体平台为基础开发疫苗受到全球瞩目的,即是上文中提到的康希诺生物与军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开发的Ad5-nCoV 、牛津大学与阿斯利康合作的ChAdOx1 nCoV-19。腺病毒载体技术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病原体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入到腺病毒中并使之表达。研究表明,选择腺病毒作为抗原呈递的载体,主要归因于它基因组重排频率低、病毒颗粒相对稳定、对人致病性低、安全性高等优势。腺病毒载体疫苗与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相比呈现出的优势在于,它既可诱导体液免疫应答,也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就新冠疫苗的研发考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预防和清除病毒中共同起关键作用,其中体液免疫的作用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细胞免疫的作用是清除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根据Ad5-nCoV在《柳叶刀》已公布的I期临床数据显示:该疫苗接种后28天可耐受,并具有免疫原性。健康人中,对SARS-CoV-2的体液反应在接种后第28天达到峰值,接种后第14天产生快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同时,在所有不良反应报告中,大多数志愿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的,并且在接种后28天内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最新公布的II期临床数据相较于I期,显示出更为更优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水平。病毒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在预防呼吸道冠状病毒的保护力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来自其他呼吸道病毒,例如甲型流感和副流感的研究表明,病毒特异性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反应能够清除病毒并保护主机免受致命感染。病毒特异性T细胞以及清除呼吸道冠状病毒的能力取决于把病原体的类型以及感染的宿主。动物实验表明,感染SARS-CoV的小鼠,在没有抗体存在的情况下,病毒特异性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可提供部分但明显的保护效果,并清除病毒。因此,临床试验数据证实Ad5-nCoV单针免疫就可以产生很好的细胞免疫,同时有效激发体液免疫,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下,共同保护受试者免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回顾2020年5月,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医学系的詹纳研究所牵头研发的新冠疫苗ChAdOx1 nCoV-19公布了动物实验数据后,因数据显示接受疫苗接种的猴子鼻腔中的病毒量与实验中未接种疫苗的猴子相同,该片面信息被误读为该疫苗研发失败,一时间,市场充斥着对腺病毒载体技术路线进行疫苗研发的质疑声。但不久后,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Astra Zeneca)表示,其已与牛津大学达成首批至少4亿剂疫苗的供应协议,这才让大众意识到对于疫苗研发失败的传言有失偏颇。同时,该款疫苗已在英国、美国及巴西等地启动III期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研发进展最快的新冠疫苗之一。距离上市是否“一步之遥”如果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要完成疫苗的Ⅰ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然后最终通过严格的审评审批,一款疫苗才能上市。而2019年12月1日施行的《疫苗管理法》首次系统规定了疫苗紧急使用制度,如出现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经有关部门论证同意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紧急使用。因此,当前在研新冠疫苗陆续完成II期临床试验的同时,民众期盼疫苗能被大范围批准应急使用,但也绝不能忽略III期临床的必要性。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疫苗研发中I期临床主要是安全性的指标的观察;II期临床是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指标的观察;III期临床主要是在流行的人群中、流行的区域中,观察疫苗是否能够防止人感染,保护率的观察。完成III期临床也是我们国家在疫苗最终研发成功最为关键的要素。”因此,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家朱涛博士在两会期间提出:“希望国家联控机制能够统一组织,譬如药监部门、海关把疫苗协调起来,参与到国际临床研究当中。因为涉及到很多协调申报方、研究者、CRO、分析实验室,临床所在各国、包括药店等都要对接,这是需要行业统一来思考的问题。”中国新冠疫苗研发企业目前都面临海外III期临床如何开展的问题,包括选址、国家间的审批及组织协作、临床样品的国际运输等。康希诺生物是为数不多具有国际疫苗临床经验的企业,其与陈薇院士团队联合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Ad5-EBOV), 在相继获得塞拉利昂伦理与科学评价委员会伦理许可、药学理事会临床许可后,作为中国研制的疫苗,首次在国外获得临床许可,于2016年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II期500例临床试验并最终获得批准。全球疫苗竞赛的最终冲刺阶段,康希诺生物因其研发实力和国际化能力被寄予厚望,但是疫苗的安全有效是研发生产的核心。目前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为该疫苗提供了积极前景,但距离该疫苗上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经过科学严谨的验证,才能评判一支疫苗的有效性,而只有真正有保护作用的疫苗问世,才有可能成为解决新冠肺炎疫情的途径。
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 全球需求将在疫情后率先修复;当前疫苗产能有限,新兴市场国家疫苗订购不足,作为主要的生产国可能使得全球在H1内存在供需错位并继续带动商品价格上行;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是否持续涨价仍需观测拉尼娜效应对供给端的影响。 疫情平复需求率先回暖,新兴市场疫苗不足产能受限导致供需错位 伴随疫情修复,2021年全球经济将确定性修复。从节奏上看,明年全球需求将率先修复,而影响供给节奏的核心变量仍是疫苗,当前疫苗订购以及注射安排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结构性差异。新兴市场国家疫苗订购规模不足将使得发达国家需求恢复速度领先于新兴市场国家供给恢复速度。全球供需在H1的错位将在短期内推升商品价格,疫苗注射的进度及结构差异是影响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2020年海外商品价格走势强劲,主因需求复苏叠加供给收缩共振 疫情平复封城解除后,需求修复带动海外商品价格走强。基础金属方面铜价涨幅居前农产品方面,大豆、玉米创2014年以来新高;能源方面,原油基本收复年内失地。原因主要为需求复苏叠加供给收缩共振。需求方面主因疫后经济修复带动生产回暖,疫苗捷报频传强化短期走势。二是疫情导致生产国阶段性的供给收缩也对推升价格发挥重要影响。三是大选过后近期财政刺激落地预期提升进一步刺激商品价格爬升。 需求走强叠加限产不及预期催动原油Q1上行,天然气小幅上行 供需缺口下增产力度不及预期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共振将继续在Q1提振原油价格,年内涨幅可能集中在Q1-Q2。但在OPEC与美国页岩油的长期供给博弈下,预计价格高点不会持续超过美国页岩油新钻井的盈亏平衡价(50-55美元/桶)。原油价格是天然气的重要定价依据,明年原油的上涨将带动天然气价格小幅上行,但供求结构以及新能源的发展可能制约天然气上涨空间。 供给不确定性叠加需求复苏共振,铜价可能在Q1继续强势走势 伴随2021年经济复苏,铜需求也将面临确定性上行;全球大型的铜矿供给主要集中在拉美等地,H1疫情对铜矿供给端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当前LME铜与COMEX铜的库存水平均位于历史低位。预计2021年Q1海外铜价仍将持续保持上涨,涨势可能于Q2趋缓。 铜以外的有色金属广泛受益于三条主逻辑,可能继续在Q1上涨 铝、镍、铅、锂等有色金属受益于需求复苏、新能源趋势以及疫苗导致新兴市场国家供给能力的不确定性三条逻辑共振将继续强势表现。但交易可能在1季度末或2季度初领先于通胀同比增速的拐点到来。其中铝重点受益于经济复苏,铅锂主要受益于新能源趋势,镍兼具复苏与产业逻辑,且在供给端可能面临短暂收缩,涨幅或领先。 黄金Q2走势或短暂受益于阶段性高通胀,2021年金银比将下行 全球温和再通胀及美元指数长期下行趋势将令黄金继续在2021年呈现慢牛行情。当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隐含通胀预期已超过1.8%,已逐步定价明年通胀预期。伴随2021年通胀和名义收益率同步上行,国债实际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十分有限。但可能在Q2伴随通胀走高上涨。白银具有更强的工业属性,在经济复苏背景下表现将强于黄金。其兼具的避险属性可能拖累其相对于传统有色金属在经济复苏阶段的表现。 粮价涨幅主要归因于供给端因素,能否持续或取决于拉尼娜现象 根据联合国粮农署,近期粮食价格上涨主要归因于拉尼娜效应以及干旱。粮食价格的冲击主要集中在供给端,缺乏需求端刺激,价格上涨能否持续仍需持续观测拉尼娜现象的持续情况。 风险提示 美国印度落地共振带动商品价格上行;新兴市场疫苗不足叠加疫情复发导致上游供给持续受限;病毒变异导致疫苗失效;中美冲突超预期 目 / 录 正 文 >; 全球需求率先回暖,疫苗产能受限导致新兴市场供给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伴随疫情修复,2021年全球经济面临确定性修复趋势,目前OECD领先指标已接近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全球综合PMI已连续5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从节奏上来看,明年全球需求将率先修复,而影响供给节奏的核心变量仍是疫苗,当前疫苗订购以及注射安排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结构性差异。 当前各国疫苗订购对人口的覆盖率存在较大差距,已确认订购疫苗覆盖率超过100%的经济体依次是加拿大527%、英国288%、澳大利亚266%、美国223%、欧盟182%和日本115%。而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中部分中低收入国家的疫苗覆盖率则不足100%。鉴于新兴市场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上游原材料以及中低端制造业出口国,新兴市场国家疫苗订购规模不足将使得发达国家需求恢复速度领先于新兴市场国家供给恢复速度。 根据当前美国医药协会预测,Q1美国将开始一阶段疫苗注射,一季度末计划疫苗注射覆盖人群比例超过20%;Q2为美国疫苗注射速度的高峰期,Q2末计划疫苗注射覆盖的人群比例超过80%;预计欧、日等经济体均将保持类似进度。此后新兴市场国家将根据疫苗生产进度或各国财政条件逐步开展注射,但对于此类国家而言,由于其当前国内疫情未见大面积复发,明年Q1-Q2生产能力的修复主要凭借疫情的自然消退和社交距离控制。 综上,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需求抬升和新兴市场国家供给修复在H1的错位将在短期内推升商品价格,疫苗注射的进度及结构差异是影响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后文也将在这一前提下对未来商品价格走势进行展望。 >;2020年海外商品涨幅较快,因需求复苏叠加供给收缩共振 2020年3-4月以来,各类商品价格普遍在美元流动性危机过后快速复苏。 基础金属方面,LME铜价3月跌至年内最低价4601美元/吨,截至目前已反弹68.62%至7700美元/吨上方,创2013年4月以来新高;LME锌价由年内低点反弹50.77%,回升至2741美元/吨,达到2019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LME铝价由年内低点反弹39.29%至2041美元/吨,一度涨超2060美元/吨,创2018年11月以来新高;LME镍价与铅价均回复至疫情前水平。农产品方面,CBOT大豆年内反弹40.79%至1161.5美分/蒲式耳,11月最高触及1193.25美分/蒲式耳;CBOT玉米年内反弹34.70%至420.25美分/蒲式耳,11月最高触及435.25美分/蒲式耳,二者均达到2014年7月以来的最高值。能源化工方面,布油已回至49.03美元/桶, WTI原油回升至46.13美元/桶,已收复3月失地。贵金属方面,COMEX黄金目前1842美元/盎司,8月最高触及2075.2美元/盎司,刷新纪录高位。COMEX白银3月18日跌至年内最低点11.98美元/盎司,截至目前反弹103.01%至24.32美元/盎司,8月最高触及29.255美元/盎司,创2012年7月以来新高。我们认为主要上涨逻辑如下: 一是疫后经济修复带动需求回暖继而推升商品价格上行,疫苗领域捷报频传强化了商品价格短期的上行走势。二是疫情导致生产国(尤其是拉美国家)阶段性的供给收缩也对推升价格发挥了重要影响,如4月墨西哥、秘鲁曾先后关闭境内矿山导致全球近40%的白银产能停产;同期智利、秘鲁也因疫情原因停止境内部分铜矿的开采。三是近期美国大选结果基本尘埃落定后,众议院在财政刺激规模领域明显让步,近期已将愿意接受的方案规模降至10000亿美元以下,财政刺激接近达成的预期进一步刺激商品价格爬升。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部分商品的涨幅在短期内仍可延续。 未来海外有哪些大宗品价格可能上涨? 原油价格将于2021年Q1继续上行 伴随经济回暖,2021年原油价格存在确定性上行空间。全球GDP实际增长在2021年将出现确定性上行。原油年消费量增速与全球GDP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意味着世界原油需求也将上升。根据OPEC最新预测,2021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升至96.26百万桶/天。从节奏上来看,4个季度的需求分别为94.96,96.30,96.61,以及97.09百万桶/天,边际需求增长在2季度升至顶点,印证上文所述的全球需求复苏节奏。 此外,疫苗所导致的全球需求的不均衡复苏同样可以从原油需求的分布结构中得到验证,根据OPEC预测,OECD国家边际需求增量的顶点位于Q2(环比增加0.99百万桶/天),而非OECD国家的边际需求增量顶点位于Q3(环比增加1.37百万桶/天)。 从供需缺口看,明年2季度的供需缺口(OPEC供给未计算在内)也将到达年内高点。当前OPEC内部对增产幅度存在争议,根据最新OPEC会议结果,明年1月OPEC将在当前的产量基础上增产50万桶/天,规模仅为此前预期的25%,此后将逐月审议增产速度,预计H1可能伴随经济复苏进度缓慢增加产能,此外也将消耗部分原油库存。供需缺口下增产力度不及预期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共振将继续提振原油价格,年内涨幅可能集中在Q1-Q2。但在OPEC与美国页岩油的长期供给博弈下,预计价格高点不会持续超过美国页岩油新钻井的盈亏平衡价(50-55美元/桶)。 铜价将继续上行,H1主逻辑为供给不确定性叠加需求复苏共振 从需求端看,铜价同样与全球经济增长高度相关,精铜消费量与全球GDP实际增速较为拟合,伴随2021年经济复苏,铜的需求也将面临确定性上行。中国的铜需求占全球的50%,我国经济在2021年H1延续强势将进一步保障铜的需求。从库存周期看,2021年中美将进入补库周期共振继而带动需求上行,过去LME铜价与美国库存周期变化也具有较强的拟合性。 从供给端看,全球大型的铜矿供给主要集中在南美等地,其中秘鲁以及智利两国的铜矿产量在全球范围内的占比超过40%,供给分布较为单一,风险敞口较为集中。如上文所述,疫苗在上半年主要在发达国家应用,新兴市场注射覆盖率不足,因此2021年H1疫情对铜矿供给端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从库存方面看,当前LME铜与COMEX铜的库存水平均位于历史低位,这也将在供需失衡时为铜价带来更多弹性。 在需求复苏与供给不确定性的共振下,叠加低库存赋予当前铜价的高弹性,预计2021年Q1海外铜价仍将持续保持上涨,涨势可能于Q2趋缓,领先于供需矛盾的转折点到来。铜价行情是否能在全年延续较大程度取决于供给端,如果H2新兴市场如期注射疫苗或疫情不再复发,则铜价涨势可能短期见顶;如果新兴市场疫情再次爆发且疫苗产能供不应求,则可能导致铜价强势期的延续。 天然气价格上行空间有限,受供求结构以及新能源发展制约 天然气是原油加工过程中的伴生产品,因此原油价格是天然气的重要定价依据,明年原油的上行将使得天然气价格同样具有小幅上行空间。 美国是全球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国之一,根据EIA预测,2021年全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将下行3%至956.3亿立方英尺,需求将小幅下行5%至793.7亿立方英尺,整体然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的格局。虽然原油价格的上行以及经济复苏可能继续推动天然气价格在短期内上行,但整体来看上行幅度有限;新能源的长期发展趋势将抑制天然气的上行空间。 其他有色金属短期均有基本面支撑,可能在Q1延续强势 铝、镍、铅、锂都是较为常见的工业有色金属品种。我们认为此类金属均将共同受益于以下逻辑,可能在Q1持续表现强势:一是全球经济持续修复,以中美为代表的补库周期共振在短期内将对有色金属起到需求支撑。二是当前新能源是全球大型经济体一致的产业趋势。美国在短期内虽然难以落地绿色基建方案但拜登的政治主张仍为新能源的发展留下充分想象空间;欧洲已出台7500亿欧元预算用于绿色投资,;日本首相菅义伟也计划日本在2050年将实现国内温室气体净零排放;预计我国十四五规划中也将把新能源列为重点。大国发展的产业趋势将提振相关品类的金属价格,而本类金属均在新能源领域具有相关应用空间,如镍、锂是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新能源应用前景。三是中美两国均将在2021年Q2迎来通胀拐点(具体可参考我们前期报告《从再通胀到信用收缩》),预计再通胀交易将是Q1的交易主体,该逻辑将进一步对有色金属的价格起到支撑作用。四是供给端来看,部分新兴市场国家H1的产能可能因疫苗订购不足而存在不确定性。 铝方面,需求端在工业制造中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建筑、交运、电网等领域,需求较为分散且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与其他有色金属相比具有更为明确的基本面复苏逻辑且目前库存位于低位。供给端,印度作为铝的重要生产国产能将在H1受限,预计供给缺口将由中国(中国铝产能占全球产能57%)、澳大利亚等国补上。 铅、锂方面,在电动车、充电器、储能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需求端具有更强的新能源产业逻辑,将受益于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政策红利。供给端来看,锂产量国中有阿根廷、智利、巴西、津巴布韦等拉美及非洲国家,占总产量的34%;铅产量国中,有墨西哥、秘鲁及印度等拉美及亚洲国家,占总产量的18%,疫苗原因可能导致此类国家H1产能存在不确定性。 镍方面,供给端层面有短期收缩趋势:印尼是全球镍矿储量第一的国家,其在2020年实施了严格的镍矿出口禁令,可能在2021年Q1继续制约全球镍矿供给;菲律宾也是镍矿出口的重要国家,一季度是菲律宾传统雨季,叠加拉尼娜现象或对镍矿开采存在影响,增加供给端制约;此外,印尼、菲律宾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疫苗订购数量不足也将增加供给端的不确定性因素。需求端来看,工业端的不锈钢仍是镍的主要应用领域将受益于经济复苏,除此之外,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将对镍的需求起到持续的边际改善作用。供给收缩,需求复苏共振将抬升镍价。 贵金属可能在Q2受益于阶段性高通胀,Q1及全年整体走势不及有色,金银比下行 贵金属方面,全球温和再通胀及美元指数长期下行趋势将令黄金继续在2021年呈现慢牛行情。但结合实际收益率考虑,我们认为2021年黄金涨幅有限,可能仅在Q2受益于阶段性高通胀有所表现。 从实际利率看,当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隐含通胀预期已超过1.8%,我们认为已经逐步定价明年通胀预期。伴随2021年通胀和名义收益率同步上行,国债实际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十分有限。 相较黄金,白银可能相对表现更强,金银比将在2021年继续下行。主因同样是白银具有更强的工业属性,在经济复苏背景下相对表现更强,且其在新能源、5G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符合当前产业趋势。近年来,电子、电池和新能源带来的白银需求增量对白银工业总需求增量的贡献率逐年升高,但白银兼具的避险属性可能拖累其相对于传统有色金属在经济复苏阶段的表现。 近期粮食上涨主因供给端因素,能否持续仍需观测拉尼娜现象 根据联合国粮农署,干旱是推升近期小麦等农产品涨价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将于明年1季度发酵的拉尼娜效应引发对供给收缩的担忧强化了近期农产品上行走势。从当前看粮食价格的冲击主要集中在供给端,缺乏需求端刺激,价格上涨能否持续仍需持续观测拉尼娜现象的持续情况。 风险提示 中国印度落地共振带动商品价格上行;新兴市场疫苗不足叠加疫情复发导致上游供给持续受限;病毒变异导致疫苗失效;中美冲突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