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车开到家门口、每一支疫苗都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范畴的可追溯、每一袋血液从采集到使用的流动过程都可追踪、每一份生物样本和药品试剂的安全都能得到监测…… 物联网解决方案正在让上述曾经存在于科幻文学中的场景变成现实。 8月20日晚间,海尔生物(688139.SH)披露2020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尔生物各项经营指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34.83%;利润总额1.74亿元,同比增长78.59%;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85.80%。 研发费用同比增2成 生物安全布局加速 谈及业绩上行的原因,海尔生物方面表示在疫情对全球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和冲击下,公司,增强研发、供应链、市场等各项组织能力建设,夯实持续发展基础;对外紧扣用户需求,吸引攸关方生态共创,提升生物安全场景方案竞争力。 从具体业务方面来看,海尔生物在解释营业收入变动原因中谈到,主要由于原有业务内生性增长及物联网产品收入增长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研发投入的增加也在为公司此后的进一步发展进行蓄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尔生物共计花费研发费用5864.06万元,同比增加23.3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86%。 云成为海尔生物财报中的一个亮点。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尔生物UbiquitousBiobank生物样本云平台上线,该平台在整合样本、数据、物流等多方资源的基础上,提供完整的线上线下综合增值服务。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科研合作及样本数据应用交流,共同提高生物样本利用率水平,提升样本库的科研产出,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这不仅有助于打造生物样本领域的共创共赢生态体系,也是公司从硬件收入向服务、平台等收入延伸的有益探索。”海尔生物方面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海尔生物在此之前早已依托工业互联网,开启“体验云”模式的探索,构建起一张生物安全的大网。在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研发速度加快、物联网解决方案迭代升级的背景下,体验云正在推动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中数据流动、用户持续交互,从而加速研发成果的转化,满足用户的体验迭代。海尔生物依托物联网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布局不仅在收入延伸方面有所体现,还体现在社会效益上。 以疫苗场景为例,长期以来,疫苗在生产、运输、接种等全链条节点中的信息断点,使得产业链各方成为信息孤岛,疫苗信息不透明。但这些问题在云模式下能够得到解决,海尔生物所孵化的物联网智慧疫苗接种方案,恰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创新将电器变网器,使得疫苗产业链生态各方都成为物联网上的节点,实现了人、机、苗互联互通的体验迭代生态,做到人苗匹配可追溯。 “公司物联网智慧疫苗接种方案解决了传统接种方式痛点,上市后实现快速放量。”据安信证券披露的研报显示,海尔生物智慧疫苗接种方案涵盖“移动接种”和“固定接种”两大场景,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实地需求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案。依托于物联网和低温冷藏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从前期疫苗预约,到中期疫苗接种,再到后期疫苗接种追溯的全流程信息闭环。 数据显示,自2018年疫苗网正式启动以来,海尔智慧疫苗解决方案已累计覆盖全国28个省市,1000多家接种网点,代表性案例包括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及小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成都市青白江区、河南省延津县、贵州等地项目。同时,公司由点及面,进一步拓展城市网项目,2019年11月成功中标深圳“疫苗智能柜”项目,成为全国首个落地应用的智慧城市疫苗网,覆盖深圳全市500多家预防接种门诊。 海尔生物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亦体现出资本市场对于海尔生物的认可。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海尔生物今年以来股价已上涨166.76%。 物联网转型显著 科技实力彰显企业责任 如果说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了海尔生物更好的发展,那么海尔生物进一步发展后的物联网生物安全场景方案成果的落地也在积极回馈社会。 在历史的长河中,2020年上半年的故事远非一纸公告能够讲述得清的。一场疫情改变了每个人的工作节奏和生活习惯,在此期间,也不乏动人的故事涌现。在今年上半年的历程中,海尔生物也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据海尔生物披露的中报数据显示,公司向武汉、青岛等地紧急捐赠价值500余万元的生物安全柜、超低温保存箱等专用医疗设备;同时,公司上下同心合力,积极组织复工生产,全力保障产品供应,向包括武汉金银潭医院、中部战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高防护级别帐篷实验室等在内的全国1000余家医院、300余家疾控中心提供生物安全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为前线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企业的一份力量。 公司聚焦生物安全综合解决方案方向,致力于建设“现场→实验室→市场”的开放式创新体系,以场景用户需求为中心分级分类定期交互,基于公司自主研发实力,通过“共创共赢共享”的开放机制吸引用户及生态攸关方参与开发共创,不断形成满足用户体验、创造市场价值的创新产品与方案,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公司紧抓市场机遇,链接优势资源,推出涵盖低温存储设备、生物安全防护设备、消毒灭菌设备等在内的PCR实验室、P2实验室、移动方舱等系列场景综合方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一些振奋人心的大事件背后亦不乏海尔生物的身影。 2020年8月2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姿态调整,继续飞向火星,这是继7月23日天问一号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胖五”顺利升空以来,我国空间探测事业又一里程碑事件。 在这项“壮举”的背后,亦有海尔生物的身影闪现其中。据悉,海尔生物子公司——四川海盛杰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为“长征五号”创新研发深低温测试系统,助力“长征五号”飞行过程表现优异,为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这也是继航天冰箱(医用冷储箱)项目、空间站冰箱项目之后,海尔生物医疗鼎力支持中国航天的又一贡献。 更多新的科研成果仍在涌现、落地。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统计,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5304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7000亿元,2019年-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1%,高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同期增速。在这期间,海尔生物能够分得几杯羹值得期待。 “未来,海尔生物医疗致力于打造物联网生物安全科技生态品牌,将深耕核心技术研发,提升产品性能,注重应用创新。”海尔生物方面告诉记者,公司将持续推进物联网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加速公司转型升级;拓展公司销售网络,推进国际化发展布局。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据澳大利亚新闻网19日报道,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表示,一旦新冠疫苗问世,将尽可能让所有澳大利亚人强制免费接种。 报道称,澳大利亚政府证实已与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公司达成里程碑式协议,将生产新冠肺炎疫苗。该疫苗由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研发,是目前最具前景的新冠肺炎疫苗之一。 莫里森认为,一旦该疫苗确认可以安全使用,澳大利亚将是世界上首批接种的国家之一。他在19日早上表示,澳大利亚人或许最早明年年初就可以接种。 当被问及是否会强制民众接种新冠疫苗时,莫里森表示希望尽可能实现强制接种。“我们现在谈论的是一种对全球经济造成致命打击的大流行性疾病,它夺走了全世界数十万人的生命,450多名澳大利亚人病逝。”他说,“我们需要作出全面的反应,使澳大利亚恢复正常。”
记者从国药中国生物获悉,6月16日,国药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盲态审核暨阶段性揭盲会在北京、河南两地同步举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专班、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有关专家出席。 此次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Ⅰ/Ⅱ期临床研究。4月12日,该新冠灭活疫苗全球首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Ⅰ/Ⅱ期临床试验在河南省武陟县同步启动。 据了解,在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导下,临床试验现场克服了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连续奋战66天,全球首个获得了新冠灭活疫苗2针接种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对不同年龄、不同程序、不同剂量、不同针次的研究结果,均有较为完整的呈现。这也是迄今为止时间最长、数据最全面、效果最理想的新冠疫苗临床研究结果,为我国疫情防控和紧急使用提供了科学、可评价的数据。 此次研究旨在评价新冠灭活疫苗在18-59岁健康受试者中,按照低、中、高剂量和0,14、0,21和0,28不同程序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重点关注疫苗接种后的细胞免疫变化情况,探索了疫苗接种的免疫程序、免疫剂量、安全性、免疫原性及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 截至目前,Ⅰ/Ⅱ期临床研究受试者共1120人,已全部完成2针次接种。此次临床试验方案经过了周密设计,揭盲过程严格遵循科学性和严谨性,结果振奋人心,疫苗接种后安全、有效,接种疫苗组受试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18-59岁组中剂量按照0,14天和0,21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97.6%,按照0,28天程序接种两剂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生物正在积极推进Ⅲ期临床的海外合作,与多个国家的企业及机构确定了合作意向。中国生物已率先建成了高生物安全等级生产车间,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符合生物安全和GMP标准、从数量上能够满足紧急接种需求的新冠疫苗生产车间。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通过疫苗预防和控制新冠疫情迫在眉睫。此次揭盲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极大增强了各方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最终胜利的信心,同时也将为实现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提供有力支撑,作出中国贡献。
5月20日,由沃森生物(300142.SZ)研发的首个国产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以下简称“PCV13”)云南首批接种发布会在昆明举办。这份“520”之礼,将成为我国婴幼儿提供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的有力武器。 据了解,除云南省外,其他准入地区也即将开启接种,沃森生物两条PCV13(沃安欣)生产线将全力保障疫苗供应,今年上半年公司计划为市场提供100万支沃安欣疫苗,PCV13不再一针难求。 “520”给孩子的特殊礼物 “520”这一特殊的日子,沃森生物以一剂PCV13表达对中国宝宝的爱。沃森生物副董事长黄镇曾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愿全世界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这一剂国产PCV13已陆续在云南省昆明市“开打”。《证券日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于2020年5月15日实现首针接种。之后,昆明市5个区(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晋宁区)、大理、玉溪、文山等地也相继开展了云南省首批国产PCV13的接种。此外,云南、江西、吉林省为首批接种地区,湖北省、广东省等地实现招标准入,即将开启接种。 疫苗接种是公认的预防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国产PCV13的上市,将对中国儿童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防控起到重要作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是云南省首家实施国产PCV13接种的单位,该院院长李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PCV13普及之前,肺炎正是造成云南省婴幼儿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目前PCV13在全国的普及率令人担忧。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云南省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主任委员丁峥嵘表示:“我国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接种预估接种率不足5%,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很难发挥出理想的临床保护效果。我们既然已经有行之有效的疾病预防手段,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就是加强肺炎球菌疫苗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肺炎球菌疫苗的认知度及可及性,保障更多儿童的健康。” PCV13不再一针难求 国产PCV13——沃安欣,由沃森生物子公司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是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PCV13,打破了国内PCV13进口垄断的现状。云南省卫建委妇幼处处长潘旭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疫苗研发水平正逐步走向世界前列,疫苗等生物制品也不断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在国产PCV13未诞生之前,国内的宝宝注射该疫苗的需求远远大于进口疫苗的供给能力。近日国产PCV13受种者的父母在采访时道出了其中心酸,进口PCV13由于供给数量较少,难以获得预约接种名额。其次,进口PCV13的接种窗口期较短,一旦宝宝超过了6月龄就不能再注射该疫苗。国产PCV13则是6周龄-5岁(6周岁生日前)的儿童均可接种,预防由13种血清型肺炎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和菌血症等),对中国5岁及以下儿童肺炎球菌相关疾病中侵袭性菌株的血清型覆盖接近90%。 黄镇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沃森生物将全力保障PCV13的供应,缓解供需不平衡的局面。2020年上半年,沃森生物有能力向市场供应近100万支PCV13。公司将坚持最严格的疫苗检验标准,让更多的儿童能够及时接种疫苗,获得免疫保护,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伟大目标的实现。” 15年求一剂“强国”疫苗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PCV13在昆明的单支接种价为625元,黄镇透露,公司将在2-3年时间中,对沃安欣进行扩产后,再进一步降价。此外,公司正在进行对沃安欣更多临床数据的补充,将在未来3年内实现沃安欣的出口,形成国际化布局。 “疫苗者不病而去天下人之病患”——黄镇对记者表示这是他的梦想。 作为疫苗研发一线的亲身经历者,他将国产PCV13的成功归功于“沃森人”15年的默默奉献和艰苦奋斗。黄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沃安欣从2005年研发立项到正式上市接种,历经15年的艰辛历程。从肺炎球菌发酵培养工艺、多糖纯化工艺,到多糖活化、衍生、结合工艺的大量研究以及建立质量标准,沃森生物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突破,才最终成功研发出国产PCV13,打破美国辉瑞的专利垄断,成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肺炎感染风险的有效武器。看到中国疫苗行业愈发强大,他说他骄傲。 黄镇相信中国还将研发出更多更好的疫苗,疫苗行业越强,百姓的健康越有保障。(编辑 上官梦露)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建议,将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创新技术结合起来,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平台能力和科技能力。 □本报记者 康书伟 建立开源生态系统 从最初的平台建设、数据安全到新技术融合创新,再到对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周云杰对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思考不断深入。 工业互联网已被定义为“新基建”范畴,周云杰建议,应以工信部推荐的十大“双跨”平台(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依托,鼓励各行业的领军企业参与平台建设,并成为该行业的操盘手和合伙人,共同探索世界领先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 周云杰表示,结合“新基建”建设,将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创新技术结合起来,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平台能力和科技能力;集中优势资源,专注工业软件及工业APP的研发,并建立开源的生态系统;通过产融结合,加速企业的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以适应工业互联网的要求;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并明确平台方为中小企业赋能的责任。 构建智慧家庭标准体系 物联网时代,智能家电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智慧家庭普及的痛点不在于硬件技术,而在于场景体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跨品牌智能家电的互联互通问题。同时,因智能家电而引发的信息安全事件与日俱增。 周云杰建议,以用户体验为导向,以头部企业为主体,构建安全可信的智慧家庭国家标准体系,实现我国智家产业在全球的持续引领。由家电链主企业牵头,整合行业及上下游企业,创建国家级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围绕智能家电接入安全、执行安全、数据安全、算法安全等关键环节,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占领智慧家庭领域安全可信技术的制高点。同时,以国家级创新中心为基地,用3-5年时间完成智慧家庭安全可信的系列标准及检测认证体系构建,支撑智慧家庭的互信、互联、互通发展。以此为基础,完成智慧家庭新业态所涵盖的安全可信生态体系构建,确保我国智慧家庭产业生态全球的持续领先和以家庭为基础的公共安全。 实现疫苗信息共享和统筹管理 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在疫苗研制、生产、流通、预防接种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 周云杰建议,通过物联网技术解决疫苗运输、流程追溯以及安全接种等环节的短板问题,使公众放心安全地进行疫苗接种。 周云杰建议,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制定政策,推动各地区提升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升级预防接种门诊装修与设计规范;要求新建的预防接种门诊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疫苗接种和储藏设备,已有的接种门诊进行升级;在交通不便地区推广应用移动接种车,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我国疫苗接种安全保障能力。 同时,由国家卫健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医院、疾控中心等各方参与,支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疫苗接种管理模式在全国50000多家接种门诊落地,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联网,将城市疫苗网连接成区域网、全国网,形成覆盖全国的疫苗安全及信息化生态平台,实现全国疫苗的信息共享和统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