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市场为基金在2020年大赚而“高歌”的时候,高盛却下调了对A股投资回报率的预期:A股的潜在回报率只有5%,港股是8%。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在1月27日举行的线上媒体交流会上表示,由于A股在过去两个月已经持续有较好的表现,所以在近日调低了潜在回报率。不过,对于中国股票市场以及中概股,高盛仍然维持了高配。 具体来看,高盛非常看好成长型股票,其中对于医药、传媒、电子商务这三个行业维持高配建议;另外看好周期股,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板块和耐用消费品板块。 “很多投资者非常忧心,中国政策的正常化会对股票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我认为起码短期内不会太大。”刘劲津对记者表示。 在本周一(1月25日)上证指数创下新高之后,A股经历了连续下跌。市场认为,原因之一是本周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的一番关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表态导致。同时,当天央行延续了资金净回笼,金额高达780亿。此后几天,央行也连续保持了资金回笼的操作。 刘劲津认为,目前无需过度担心央行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问题。根据高盛的金融环境指数可以看出,政策在收紧的时候,股票并不一定会有比较负面的回报;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还是处于政策正常化的初期,这个时候股票仍然会有不错的表现,特别是今年不论是宏观经济还是企业的盈利增长,都会给股票市场不错的动力。刘劲津预计,中国上市公司今年将会有20%的盈利增长。 高盛在此次交流会上还更新了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的预期,从7.5%提高到了8%。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对记者表示,去年3-5月,环比年化社融增速实际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大约在15%到20%。而过去的三个月,这一水平已经快速降到了10%以下。高盛预测,2021年社融增速为11.5%。也就是说,信贷方面的减速在2020年底应该已经结束。从政策正常化这个角度而言,社融增长方面已经实现正常化。 此外,高盛还将A股估值的均衡目标提高了6%,从去年年底的15.6倍提高到了16.5倍。高盛认为,中国股市估值已经处于10年高点,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并不大。但是,与全球其他市场相比仍处合理区间。 之所以将估值均衡目标提高,原因在于高盛发现目前全球主动型基金对中国的离岸股票和A股的仓位配置均处于较低水平。刘劲津告诉记者,在全球约2.5万亿美元的投资盘子里,海外投资者在中国股票的仓位还处于低位。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中国股票过去一年表现还不错,但并没有看到海外投资者大规模买入中国股票。高盛预计,2021年港股通资金流将再创新高 。
1 前景行业的指数基金,长期而言回报率会很有惊喜,不过有些时候一旦跌起来,也很酸爽。不少基民对于持有期间的波动仍然无法抗拒,接着又是追涨杀跌,长期下来,还是不太赚钱。 对于稳健投资者而言,其实宽基类指数基金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配置品种。说到这,可能还有人不明白其含义。 所谓宽基类基金是指覆盖面广泛,具有相当代表性的指数基金,比如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数的成分股数量往往较多,单只股票的权重偏低,投资目标更为广泛。 那么,宽基类指数基金今年表现究竟如何? 其中,中证500ETF和沪深300ETF均上涨超过20%,上证50ETF相对较差,仅有13.8%。然而,大盘三大指数中,创业板指暴涨超49%,深证成指上涨30%,上证指数仅上涨9.7%。 这样一对比,非常尴尬,我们熟悉的宽基类指数连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都没跑赢。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宽基类指数基金就没有配置的必要了? 当然不是。 2 不足1年的时间,其实并不能看出什么大的问题。我们把时间拉长到5年:上证50ETF累涨55.4%,沪深300ETF累涨41.6%,中证500ETF反而下跌12.3%。 同期,大盘三大指数——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分别下跌5.8%、1.6%,唯有深证成指上涨6.3%。 5年维度,时间足够长,足以说明市场的有效性:上证50和沪深300远远跑赢中证500。 这也从侧面印证一个逻辑:市场已经从过去炒垃圾、炒小票,逐步回归到当前的炒蓝筹价值的风格。 未来,这种风格还会继续下去。 从宏观经济的维度来看,这些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趋缓,但逐步开始转型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特别是以2015年底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标志。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来说,供给侧改革(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制造创造、创新等要素)就是要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这自然会加剧各个领域的分化,龙头企业越来越强,而落后的中小企业则逐渐推出市场,这才有利于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并且,中国未来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恒者恒强的趋势还会加强,龙头做大之后,还要走向全球,去抢占国际的市场份额。这典型的例子就是格力、海尔。要知道多年前,全球家电领域市占率最大的企业基本都来自日本。 故,未来选择宽基类指数基金,仍然要选择上证50和沪深300。 3 过去5年,上证50的年化回报率为9.2%,沪深300的年化回报率仅为7.2%。这样的年化回报率比银行理财要高一些,但总体显得还是比较寒酸呢! 那么,问题来了,买这类宽基类基金,怎样才能享有一定的超额回报呢? 答案是,指数增强型基金。 先普及一下概念:指数增强型基金通常是指在一定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约束内,追求相对基准指数超额收益的基金产品。指数增强基金持有人在收获指数收益(β)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基金管理人提供的较为稳定的超额收益(α)增厚。 增强型指数基金,属于不太安分的,大的方向可以跟着指数走,但是终极目标是要获得比指数涨幅还高的收益,不能跟指数走成一个样。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要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和操作,这就取决于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 想要获得超额回报,并不容易。 从市场来看,一个成熟完善的市场,其投资者应该是机构为主,大家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都是相差不大的,所以想要获取超额回报很困难。 美股市场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巴菲特极力推崇被动的指数基金,事实也是增强型指数基金收益并没有增强。但在A股市场,散户还是很多,他们的实力与机构相比,可以说是各方面都被吊打。因此,机构想要赚取超额收益相对要容易一些。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便知。 过去5年,中海上证50指数增强的总计回报率高达69.8%。平摊下来,年化复合回报率为11.2%,比上证50ETF的9.2%提升了2个百分点。 嘉实沪深300增强的总计回报率为63.89%,富国沪深300增强总计回报率为 63.13%的回报率,年化复合回报率从7.2%提升到10.3%。 增强之后,回报率要高出不少。当然,基金经理在其中发挥了一些作用,自然需要付出一定的管理费和申赎费。 4 指数基金增强型,相对于传统主动性基金,又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投资策略相对透明。选取的标的是指数内的成分股为主,且通常会规定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的资产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保证了指数增强基金策略和持仓的相对透明。 第二,投资风格会更加稳定。锚定了指数本身,不会因为某基金经理换了,就发生很大的风格差异,且会避免不少主动性基金经理的臭毛病:配置非常杂乱,且换仓换股异常频繁。 第三,费用要低一些。主动性基金的费率(包括管理费以及托管费)中位数为1.75%,而指数增强型则为1.15%的水平。 如果你是稳健性投资者,想要配置一些宽基类指数基金,增强型应该是不错的策略,尤其是长期持有。 5 中长期而言,宽基类指数基金应该是跑不赢特别有前景的行业指数基金或明星基金经理掌托的主动性基金。但好在稳健,不会爆雷,并且有钱就可以买,不会那么在意入局的时间点,因为长期而言指数都是向上走的,尤其是上证50和沪深300。 宽基类指数基金,稳健倒是稳健了,但回报率没有特别高。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承担的波动风险相对较小,自然而然回报率也不会太高,但能有10%的复利回报率,也算可以的了。 当然,对于有经验的投资者,承受风险的能力更大,自然可以选择直接入市购买龙头企业的股票,另外配置一部分行业指数基金,才是上层的策略。 如果你是小白,亦或是经常在股市或基金里面亏钱的韭菜,自然无脑选择上证50和沪深300,长期持有才是王道。
1 年关将至,基金排名战成为投资圈的头等大事。谁能够拿下2020年全年回报率的NO.1,是基民们热衷关心的话题。 12月4日,广发高端制造年内回报125.66%,较第二名的农银汇理工业4.0高出近12%。并且前者在冠军的位置上已经有些时日了,似乎胜券在握。 但最近几日,广发高端制造走势小幅回落,农银汇理工业4.0则进一步上扬,7日和8日累计上涨5%。截止最新数据,广发回报率124.73%,农银回报率124.46%,两者仅仅相差0.27%。 并且,目前排名第三、第四的均是农银汇理基金公司旗下的,分别获得122.09%、117.71%的战绩,掌托人均是赵诣。再等一天,基金NO.1说不定就换人了,或许是当前的第二名或第三名。 总之,基金排名战已经进入了“肉搏”冲击阶段。 当前回报率前2名的基金,基金经理操作的风格迥异。广发高端制造主动调仓非常明显,三季度前10大重仓股换掉了8只,只保留了阳光能源和通威股份,减仓了宁德时代、隆基股份等行业龙头。 农银汇理工业4.0则不同,采取卧倒不动的策略。三季度,前10大重仓持股中,只替换了二季度的科达利和金山办公,取而代之的是新泉股份、天赐材料。纵观去年,调仓均较小,且重仓的是新能源和光伏,踩准了今年A股行情主线,成为了赢家。 另外,农银汇理其余两只基金回报率也非常靠前,主要也是重仓新能源汽车和光伏。 很多基民投资者,目光总是盯着排名前几的主动性管理基金。并且,各大基金销售平台上,也是极力推荐年度收益率回报率靠前的基金产品。自然而然,基金年终排名战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能为公司来年带来管理规模的提升。 但总有一个魔咒一直未被打破——今年回报率数一数二,明年有可能就倒过来。 2 我们首先看一下广发高端制造,2019年取得65%的回报率,超出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率17.5个百分点,还算不错,在同类338家基金中排名第56名。 跟今年不太一样,广发高端制造去年仓位调换并没有那么频繁。在去年一季度,该基金重仓持有格力电器、宁德时代、立讯精密,在年末仍然持有。风格的变化主要源于基金经理更换,从孙迪变成了郑澄然。 但吴超任职的2018年期间,广发高端制造大幅下跌36.5%,跑输普通股票型基金12个百分点,在273家同类型基金中排名第259位。看到没,今年可能的冠军,在去年表现中规中矩,在2018年更是排名垫底。 我们再来看农银汇理工业4.0,在2019年取得37.6%的回报率,超越同类型灵活配置型基金30%,在1801家排名第639名,只能说表现很一般。 再看去年年中重仓股,TOP10分别为天顺风能、中新赛克、科大讯飞、三七互娱、凤凰传媒、卫宁健康、中国重汽、格尔软件、南方传媒。配置的行业非常杂乱,有制造业、有传媒、有游戏、有云计算。看不出基金经理有什么能力圈与专长,当年取得的回报率无非是赚了大盘整体上涨的钱。 2018年,该基金大幅亏损35.74%,比同类平均-13%的回报率高出25.7个百分点,相当夸张,在所有1536家基金中排名1511名。去年末,该基金经理由颜伟鹏变成了赵诣,才专注重仓两个行业,且换股频率大幅下降,才取得了今年的超额收益。 看到没,两只最容易冲顶冠军的基金,在过往几年排名相当不稳定,有垫底的,有中规中矩的。并且,今年配置的行业,一直火热,回撤较小,运气也比价好,才有可能拿下冠军。 但关键是,能够持续吗? 答案很明显,不一定。说不一定明年就换一个基金经理,亦或是同一个基金经理,没踩中行业主线,表现平平也很正常。 所以,按照每年年终的基金排名来配置来年的基金,整体还是容易踩坑的。 3 我们再看今年被动型指数基金(抛除分级基金)的表现:排名前2位的是鹏华中证酒ETF、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收益回报率为94%、81.8%。 鹏华中证酒ETF,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酒ETF(512690)。该ETF从2019年5月6日挂牌至今,累计回报率高达130%,亮瞎投资者的双眼。 截止9月30日,前10大重仓股为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山西汾酒、洋河股份、顺鑫农业、贡井贡酒、青岛啤酒、今世缘、重庆啤酒,分别持仓占比为13.62%、11.37%、10.27%、9.36%、8.32%、5.99%、4.81%、4.71%、4.63%、4.06%。 TOP5全是优秀的白酒龙头,仓位占比53%,并且这几家龙头盈利能力都很强,该基金大幅上涨显得顺其自然。 并且,白酒行业赛道好,中长期盈利的确定性强,未来基金走势长期向上。但今年白酒抱团过于疯狂,不管是龙头,还是中小酒企都炒疯了。这背后推动了估值大幅上扬,白酒指数(884705.WI)当前PE倍数已经高达52.7倍,远超历年估值上线区间。 今年3月20日,白酒指数PE倍数仅仅27.7倍,而现在已经翻了快1倍。背后不是酒企业绩有多么亮眼,而是宽松货币环境下机构散户抱团下的畸形结果。 白酒的疯狂,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但当下的估值水平无疑透支了未来几年的业绩。未来,龙头可能不见得会跌多少,但中小酒企一定会有一个杀估值的惨烈过程,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再来,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新能车(158906),在今日继续创新高。 该基金前10大重仓股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三花智控、汇川技术、恩捷股份、赣锋锂业、先导智能、天齐锂业、格林美。这是A股今年的市场主线,一涨再涨并不足为奇。 针对新能源车,今年市场炒作异常凶猛。宁德时代暴涨150%,比亚迪暴涨263%,最新估值倍数分别为、139倍、136.8倍。尤其是宁德时代估值水平严重超出上线区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泡沫。 A股新能源车估值什么时候回归,主要就看美股特斯拉以及中国新能源车“三剑客”什么时候崩盘?其实,它们的估值当下已经不能用正常的金融常识去理解了。 新能源车是好行业,但集体大范围暴涨,当下的配置价值不大,然而应该逐步减仓,落袋为安。 当然,以上两个行业的指数基金,等回撤了,估值消化了一些,又会有新的布局配置机会。这不会有更换基金经理导致风格大变的困扰,只要买入估值不过分高,长期持有赢面是非常高的。 4 在投资基金上,追涨杀跌的现象也非常明显。但某个行业大涨,相关行业的基金同样大涨,随之而来的就是管理规模的急速膨胀。但行情往往又维持不了多久,基金走势向下,基民赎回又是批量的。 投资基金,跟买股票一样,不需要那么多花样,选择市场前景优秀的基金,长期定投持有,回报率会有惊喜。当然,提前是基金一定要选对,这至关重要。
在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看来,疫情最不确定的恐慌阶段已经过去,经济正处于底部逐渐向上走的阶段,目前市场最大的风险在于流动性充裕叠加市场一致性过强,带来部分交易拥挤,短期会有调整压力。 在投资机会上,邓晓峰强调,要能够跟上产业的变迁,跟上社会价值转移变化的步伐和脉络。他看好互联网对消费和娱乐行业影响,以及汽车电动化的机会;看好“少数赢家”的投资机会,在确定性高和隐含回报率超20%的基础上,会重点关注。 警惕流动性充裕带来交易拥挤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认为疫情给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邓晓峰:总体而言,疫情最不确定的恐慌阶段已经过去了。国内第一阶段冲击已经发生并且正在过去,海外发达国家的高峰也正在过去,经济处于一个从谷底逐渐往上走的阶段,但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可能还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来消化。 第二阶段的影响是对经济造成的连带影响和中期压力。这一次疫情导致的失业率快速上升和经济衰退、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以致破产,以及社会总需求的损伤,要在未来几年才能慢慢消化,所以,未来经济的压力还是会存在。 对于中国而言,还有另外一种压力,即中美关系继续恶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跨国企业在华供应链的调整和布局。我们必须接受全球供应链慢慢开始调整的现实,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三到五年。此外,中美两国在技术领域的竞争对很多行业短期有负面影响,也可能让很多行业短期因国产替代带来需求方面的刺激和拉动,既有机会也有风险,需要慢慢地去鉴别和观察。 对于资本市场,我觉得今年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好,尤其是疫情发生之后。但是,另一方面,企业盈利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会非常大。从历史上看,这样的环境会让资本市场变得比较活跃。如果某些行业或公司有比较好的增长机会,因为有充裕的流动性,可能在资本市场上比较高效率地反映出来。但资金比较充裕的市场也可能在某些热点方向和局部反应过头,甚至出现泡沫,拉长时间看可能有调整压力,需要客观地评估和分析。 中国基金报记者:市场最大的风险在哪里? 邓晓峰:市场对经济下行其实是有共识的,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下,今年还是一个结构性的牛市。从行业看,医疗、 TMT、消费仍然表现突出,这说明资本市场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预期。 从风险的角度讲,因为有比较充裕的流动性,市场一致性太强,交易行为过于拥挤。大家有共识性的这些公司今年以来的表现是不错的,但它们的估值普遍处于不便宜甚至非常昂贵的水平,这一类资产能不能持续地通过内生增长带来回报?如果不能,或者其估值水平过高,迟早会向均值回归。同时,今年行业ETF的快速发展,某种程度上会强化市场的短期风格,可能带来调整的压力。 关注“少数赢家” 重仓看确信度和隐含回报率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选择好公司、好行业,看哪些指标? 邓晓峰:选公司要结合两个维度:第一,自上而下的判断,这决定了你怎么分配精力和研究方向,要看行业空间、看需求,先有这些方向,才能找到公司。第二,自下而上的分析,要看企业之间的差异,看竞争结构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行业是处于需求决定的阶段,还是供给决定的阶段。当行业处于增长的早期,通常是需求决定的阶段,这个时候投资是相对好做的,因为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公司都能够获得成长。这是一个选赛道和周期判断的问题。当行业趋向于成熟时,往往是由供给决定的阶段,行业增速逐渐变慢,变成了一个“少数赢家”的游戏,这个时候优秀企业的优势会更大。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一个行业的生意属性比较差,成为了一种标准品,且过了早期增长的阶段,在这样的行业上就可以相对少花一点时间,因为它不能做出差异化的产品,盈利水平往往也比较低。 不同的行业会有差异,但也有一些共性。首先是从需求的角度看,判断一个行业生命周期时,要判断它的容量有多少,处于生命周期发展的哪个阶段。渗透率是我们首要考虑的指标。其次,从回报率的角度,要看这个行业里的公司的资产回报率、毛利率,以及生意的属性和特点。我们把需求和回报率这两个基本点结合起来观察,然后再看企业之间是否差异,是否有优秀的管理层能够带来差异化。 中国基金报记者:选择行业时,你会更倾向于选择需求决定的阶段还是供给决定的阶段? 邓晓峰:最好的选择肯定是既处于需求决定的阶段,又处于供给结构变得非常清晰、壁垒非常高的阶段,如果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属于可以重仓的机会了,因为它既有长长的雪道,又有厚厚的坡。 如果没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我们往往还是在赢家比较清晰的时候下更大的注。需求决定的阶段是比较容易做投资的,但是你很难在单一个体上下重注,因为这时候赛马的结果还没有出来,还没有找到最后的赢家。 中国基金报记者:哪些因素会让你决定要重仓一只股票?它们的时间维度一般是多长? 邓晓峰:要从两个维度看,一是确信度,二是未来隐含的投资回报率。如果确信度很高,隐含回报率也很高,例如我们分析预估年化回报率20%左右,就比较容易把投资比例加上去。 关于时间维度,首先要看这个行业和公司未来3年能够发展到什么样的状态。在那个状态下,市场应该给它什么样的估值,再将这个估值跟现在的市值做一个比较,计算隐含的内生回报率是多少。如果分析出的复合回报率在15%以上,可能就是不错的机会。最好还要评估未来5年的情况,如果分析出的复合回报率达到20%,那它可能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看好互联网消费和娱乐 以及汽车电动化的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具体看好哪些行业的投资机会? 邓晓峰:投资是往前看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一些行业会变得越来越大,在经济体的占比越来越高,投资机会肯定是越来越好。这是一个选题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让投入产出更有效率的问题。 站在现在的时点,我们看到,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影响和变迁毫无疑问是最大的。中国互联网电商、互联网娱乐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行业仍然有空间。电商的渗透率和线下相比,还可以更高;互联网娱乐包括游戏、直播、短视频等,因为比美国更成熟,它的发展可能需要新的产品来驱动,机会还是非常多的。 这次疫情之后,最大的受益方之一就是在家消费,既包括线上消费,也包括娱乐游戏,这些行业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都有比较好的表现。而且,经过这一次的消费者教育之后,会有一轮加速的渗透和消费行为的改变。所以,互联网对消费和娱乐行业影响,这是最大的一块增量。 在家办公或网上办公是另一个受益方,如一些远程会议和远程办公软件得到了广泛运用,加速了中国办公线上化的过程,也会进一步推动云业务、软件业务的演进和发展。快递、物流行业在这次疫情中也体现出了重要性,疫情之后又表现出强劲的增长。 汽车行业作为全球最大的耐用消费品,正在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过渡,这无疑会带来非常好的机会。 总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推动全社会进步、全球总需求扩张的一些方向,而且这些方向最后也都是通过企业的行为来完成的,演变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