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有后发优势,而美国GPS却有先发优势,综合来看,两个导航系统各有优势,差别不是很大。由于北斗研制成功较晚,可以吸取之前的经验,修正之前的错误,所以中国北斗卫星要比GPS导航系统更先进一些。但是有了北斗导航之后,我国就不再依赖GPS,不怕美国关GPS了,这才是最大的意义。 简单来说,全球有四大导航系统,分别是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中国的北斗。欧洲的伽利略虽然早于北斗进入研发,但是整体发展非常缓慢。虽然完成全球组网,但远未到可以稳定推广应用的地步,更谈不上发展相关产业。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同样受限于俄罗斯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导航卫星的工作寿命短、性能弱,发展缓慢,至今未能很好地完成全球组网并提供服务。 所以,在北斗没有建成之前,美国的GPS是全球最先进的导航系统,GPS具有强大的先发优势,早在1994年,其全球覆盖率就已经高达98%!凭借24颗GPS卫星导航系统的布设,美国拥有了在全球导航系统的绝对话语权,并基于此发展出了相关芯片、应用等民用行业,帮助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政治、军事、科技等垄断性优势。就算是在今天,美国的GPS仍然是最为先进的导航系统之一。 而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北斗,在技术上已经比肩甚至超过美国GPS,那我们来了解一下北斗和GPS之间的技术情况: 第一,先从精度上看,美国GPS的民用(免费)的精度是“在95%的情况下精度可以达到7.8米”。 而北斗在中国境内则是平面3.6米、高度6.6米,测速精度0.05米/秒,确实比GPS要强。但是美国的GPS,在军用时,能够达到1米以内的精度,最低是0.2米,只是不会对外开放。 所以说论精度,两者差距没有太大,只是军用的美国GPS系统,在精度上面更好一些。 第二,在稳定性方面,GPS运行这么久了,没出现大的故障,这一点优势明显,而北斗在稳定性方面,应该也有GPS差不多等级,不过在功能上,那就是双向通信,可以发送短报文,而这是GPS不具备的。 也就是説,你可以用专用设备,朝北斗发送短消息,从而通知到其它设备,实现定位。 如果你在茫茫海洋里面出了事故,轮船的发动机坏了,这时候电话联系不到救援人员,就可以通过北斗设备用短文,通过北斗卫星联系到施救单位,从而对遇难船只进行及时救援,但GPS就不行了。 第三,北斗无论是星间链路技术、兼容性、互动技术等都是自主研发,关键的核心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而北斗系统100%中国造,拥有绝对的自主知识产权。 所以,美国可以制裁华为,却对中国的北斗无可奈何。北斗作为5G建设的基础,美国方面目前无法动摇,而相关联的一系列技术应用正在加快发展。之前美国还可以用各种通讯技术为由制裁华为,但是在北斗方面,与美国技术无关,不再受外界的干扰。 从总体上看,中国北斗与美国GPS互有优势,而且北斗在某些领域比GPS更加先进一些,这主要是后诞生的导航系统肯定比前面的更加先进。 更让国人欢喜的是,中国有了北斗之后,我们不再依赖于GPS,就不怕美国关GPS了,这才是最大的意义所在。目前中国的北斗与美国GPS一样,都是全球最先进的导航系统。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规模2020年或突破4000亿元 ⊙记者 韩远飞 ○编辑 邱江 随着北斗三号建设全面收官,下一代北斗的建设发展也提上日程。8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卫星(600118)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透露,2035年前我国将建成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而5G与北斗的融合也有望催生出新兴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布会上,冉承其介绍说,10余年来,北斗三号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北斗三号性能指标先进,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亚太地区性能更优。 在产业应用上,冉承其表示,北斗基带芯片28nm工艺芯片已经量产,22nm工艺芯片即将量产。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 当天,北斗官方再发布5类服务的接口控制文件。至此,北斗系统发布的接口控制文件已覆盖全部7类服务。 关于下一代北斗建设,冉承其介绍说,2035年前将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融合新一代通信、低轨增强等新兴技术,大力发展量子导航、全源导航、微PNT等新质能力,构建覆盖天空地海、基准统一、高精度、高智能、高安全、高效益的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对于北斗未来的发展,冉承其看好“北斗+5G”的融合发展。他表示,5G和北斗具有天然融合性,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时代,北斗和5G、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等的融合,会催生出新兴产业、行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比如高精度应用到风力发电,能提高20%以上的效益。”冉承其表示,目前中国企业正在致力于把北斗高精度应用和5G融合,在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方面作很多创新应用,无人化、智能化一定是“北斗+5G”带来的新变化。 事实上,众多上市公司早已开始布局。如北斗领军企业北斗星通(002151),记者致电公司战略发展部获悉,公司非常看好“北斗+5G”的发展,目前正在积极拓展“北斗+5G”业务,主要围绕5G宏基站、小基站的应用提供陶瓷元器件、授时模块等元器件。随着5G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公司基础产品的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 又如华力创通(300045),公司联合银河航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完成5G上星试验,其优化的5G信号体制单终端峰值通信速率为900Mbps,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5G增强型技术和6G技术发展探索了新的方向。 再如合众思壮(002383),公司已发布“北斗+5G融合创新应用”方案,成为时空信息领域首个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5G应用方案。该方案利用5G原有的时空信息服务高带宽、低延时、高安全性等特点,在工程机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需求。 更有上市公司已经在“北斗+5G”领域取得实效。海格通信(002465)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北斗+5G”战略,加大在北斗、卫星互联网、智能化无人系统、5G等业务领域的布局。此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海格怡创中标中国移动设备项目,确认中标金额预计8.98亿元,有力地拓展了在“北斗+5G”新基建领域的布局。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的北斗三号已经产生哪些应用成果,未来又将如何服务世界?3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等对此作出解答。 “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 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 北斗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启动研制,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 “建成即开通,开通即服务。”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说,自2009年11月启动建设以来,北斗三号工程历经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卫星工程、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完整系统五个阶段,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 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自2017年11月起,两年半内高密度发射18箭30星,建成40余个地面站,高效完成组网,快速形成星地一体化运行能力…… “北斗三号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功能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冉承其说,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全球服务可用性优于99%。 其中,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区域通信能力已达每次14000比特(1000汉字),还可传输语音和图片,并支持每次560比特(40个汉字)的全球通信能力;国际搜救服务检测概率优于99%,具备返向链路确认特色能力,增强遇险人员求生信心。 综合效益显著 应用成果丰硕 今年7月,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连日降雨引发大型山体滑坡,得益于高精度北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预警,附近居民及时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 “应用是北斗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冉承其说,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 灾害预警只是北斗的丰富应用之一。护航京张高铁自动驾驶,助力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为珠峰“测身高”……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芯”是北斗系统的核心。28纳米工艺的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已经量产,22纳米工艺芯片即将量产,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支持北斗功能,我国已经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在芯片发展规划上,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非常有积极性,把价格大大降低,现在最便宜的芯片不到1美元。我们特别有信心把芯片做到又好又便宜。”冉承其说。 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国土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成功应用。 致力一流服务世界共享 深度应用未来可期 “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北斗永远在路上,建设在路上、应用在路上。北斗三号建成以后,我们已经着手下一代北斗建设发展。”冉承其说。 卫星导航有天然的脆弱性,信号弱、容易被干扰,在室内、水下等场所易受影响。将于2035年建成的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将融合各种技术,提供从室内到室外、深海到深空的立体服务覆盖的,更强、更安全、更可靠的服务。 冉承其介绍,兼容互操作是卫星导航系统之间重要的合作内容,实现北斗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之间在信号层面互不干扰,并达到“1+1>2”的效益。目前,北斗和美国、俄罗斯、欧盟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及系统间合作持续深化,后续将进一步推动应用、技术等方面合作。此外,即将建设的低轨星座系统有望在2025年前让全世界享受到北斗的厘米级定位服务。 和系统建设成就相比,北斗的未来应用道路依然漫长。冉承其说,北斗卫星导航和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将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精度应用到风力发电,能提高20%以上的效益。国内企业正致力把北斗高精度应用和5G融合,在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等方面创新应用,无人化、智能化将是‘北斗+5G’带来的新变化。”冉承其说。
随着北斗三号建设全面收官,下一代北斗的建设发展也提上日程。8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透露,2035年前我国将建成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而5G与北斗的融合也有望催生出新兴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布会上,冉承其介绍说,10余年来,北斗三号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北斗三号性能指标先进,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亚太地区性能更优。 在产业应用上,冉承其表示,北斗基带芯片28nm工艺芯片已经量产,22nm工艺芯片即将量产。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 当天,北斗官方再发布5类服务的接口控制文件。至此,北斗系统发布的接口控制文件已覆盖全部7类服务。 关于下一代北斗建设,冉承其介绍说,2035年前将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融合新一代通信、低轨增强等新兴技术,大力发展量子导航、全源导航、微PNT等新质能力,构建覆盖天空地海、基准统一、高精度、高智能、高安全、高效益的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对于北斗未来的发展,冉承其看好“北斗+5G”的融合发展。他表示,5G和北斗具有天然融合性,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时代,北斗和5G、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等的融合,会催生出新兴产业、行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比如高精度应用到风力发电,能提高20%以上的效益。”冉承其表示,目前中国企业正在致力于把北斗高精度应用和5G融合,在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方面作很多创新应用,无人化、智能化一定是“北斗+5G”带来的新变化。 事实上,众多上市公司早已开始布局。如北斗领军企业北斗星通,记者致电公司战略发展部获悉,公司非常看好“北斗+5G”的发展,目前正在积极拓展“北斗+5G”业务,主要围绕5G宏基站、小基站的应用提供陶瓷元器件、授时模块等元器件。随着5G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公司基础产品的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 又如华力创通,公司联合银河航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完成5G上星试验,其优化的5G信号体制单终端峰值通信速率为900Mbps,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5G增强型技术和6G技术发展探索了新的方向。 再如合众思壮,公司已发布“北斗+5G融合创新应用”方案,成为时空信息领域首个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5G应用方案。该方案利用5G原有的时空信息服务高带宽、低延时、高安全性等特点,在工程机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需求。 更有上市公司已经在“北斗+5G”领域取得实效。海格通信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北斗+5G”战略,加大在北斗、卫星互联网、智能化无人系统、5G等业务领域的布局。此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海格怡创中标中国移动设备项目,确认中标金额预计8.98亿元,有力地拓展了在“北斗+5G”新基建领域的布局。
近日,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完成入网工作,北斗三号全球卫星系统全球组网工作完美收官,这也意味着北斗导航系统将正式提供全球服务,其广泛的用户群将会因此受益。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大部分智能手机都已经运用了北斗系统,而之所以用户感受不到,主要是因为目前手机通常以GPS(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代替表示了所有导航系统。 通信专家、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斗导航系统的用户群十分广泛,民用智能手机当中,大部分安卓机都是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的。 据项立刚介绍,现在的智能手机在使用卫星导航定位功能时,没有办法简单的区分使用的是哪个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服务,有可能是北斗导航提供的,也有可能是美国GPS提供的,甚至有可能是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提供的。 “因为目前民用手机对于全世界的主要导航系统都是支持的,通常是在区域内,哪个导航系统的信号接收更好,就自动使用该导航系统,这种选择是手机自动识别的,手机内部都有对应的天线和芯片。”项立刚进一步表示,相比其他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在民用方面的优势并不那么突出,但是对于非民用方面,要好于其他导航系统。 例如北斗导航系统可以让信息通过“短报文”的形式进行传递,这一功能需要特殊的终端设备完成,民用手机是无法做到的,而在非民用方面十分有价值,先进性很强。 在降雨比较多的地区,部分地方会出现塌方等地质灾害,需要对土地的位移进行监测,很多时候靠人力监测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靠定位设备完成工作。如果使用美国提供的GPS定位系统,其开放的民用定位精度误差可能会达到10米,无法做到对5厘米位移的精准监测和及时预警,而如果用我国发明的北斗导航设备,就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监测。 “最近有部分灾害预警,就是运用了北斗导航系统对土地位移进行监测,提早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像这样相关的,需要精准定位的体系还有很多,我们以前无法实现,现在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项立刚说。
“作为中国航天人,我只想说,曾经有机会参与北斗系统建设,现在有机会见证北斗系统的建成,我非常自豪。”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伟刚7月3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将于7月31日上午10时30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今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是我国综合国力强盛的重要体现,对民用领域拓展和军用装备的性能提升及安全可靠具有重大意义,是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标志性工程。”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房亮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是北斗系统发展的第三步——向全球提供服务,这对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我们这样的商业航天公司以及航天人,更是意义非凡。”曾伟刚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我国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建设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走过了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历程: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从更长远的目标来看,2035年,我国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人类走得更深更远做出中国贡献。 据记者了解,自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以来,20多年间,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组织了44次北斗发射任务,利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成功率100%。特别是2017年开启全球组网以来,两年半时间高密度执行18次发射任务。 与此同时,靠着自主创新,北斗系统彻底打破了核心器部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铸造了北斗系统的“中国魂”。而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北斗导航卫星全部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实现100%自主可控。 “北斗系统的成功,说明了我国具备向全球用户独立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能力,也说明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在不断提高。”曾伟刚表示,科技的进步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发展,自主卫星导航服务让我国相应的产业可以更加放心、更加稳定的发展,相信会带来相应产业的一次发展机遇。对于商业航天公司而言,国家整体航天技术实力提升,将有更大的发展机遇,也将有机会延伸出更多的商业服务场景。 由55颗卫星构成的北斗导航系统,已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业界认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实力。 曾伟刚表示,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特别是航天领域的鼓励政策力度越来越大,从2009年中国科学院发布《我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到《2016中国的航天》明确表示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商业航天活动。可以看到,国家非常明确的践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对于航天领域发展的鼓励。北斗系统的成功,正是我国践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典型,同时也助推了国家进一步对于航天领域的支持。 “作为一家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我们将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砥砺前行,继续致力于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也期待国家更多、更有力的政策继续支持商业航天整体的发展。”曾伟刚说。 房亮同样对北斗系统充满期待,“希望未来发展越来越好,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希望国家持续投入更多政策扶持,保证这个标志性工程未来大展宏图,更好的服务国计民生。”
“作为中国航天人,我只想说,曾经有机会参与北斗系统建设,现在有机会见证北斗系统的建成,我非常自豪。”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伟刚7月3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将于7月31日上午10时30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今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是我国综合国力强盛的重要体现,对民用领域拓展和军用装备的性能提升及安全可靠具有重大意义,是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标志性工程。”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房亮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是北斗系统发展的第三步——向全球提供服务,这对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我们这样的商业航天公司以及航天人,更是意义非凡。”曾伟刚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我国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建设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走过了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历程: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从更长远的目标来看,2035年,我国将建设完善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人类走得更深更远做出中国贡献。 据记者了解,自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以来,20多年间,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组织了44次北斗发射任务,利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成功率100%。特别是2017年开启全球组网以来,两年半时间高密度执行18次发射任务。 与此同时,靠着自主创新,北斗系统彻底打破了核心器部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铸造了北斗系统的“中国魂”。而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北斗导航卫星全部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实现100%自主可控。 “北斗系统的成功,说明了我国具备向全球用户独立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能力,也说明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在不断提高。”曾伟刚表示,科技的进步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发展,自主卫星导航服务让我国相应的产业可以更加放心、更加稳定的发展,相信会带来相应产业的一次发展机遇。对于商业航天公司而言,国家整体航天技术实力提升,将有更大的发展机遇,也将有机会延伸出更多的商业服务场景。 由55颗卫星构成的北斗导航系统,已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业界认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实力。 曾伟刚表示,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特别是航天领域的鼓励政策力度越来越大,从2009年中国科学院发布《我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到《2016中国的航天》明确表示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商业航天活动。可以看到,国家非常明确的践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对于航天领域发展的鼓励。北斗系统的成功,正是我国践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典型,同时也助推了国家进一步对于航天领域的支持。 “作为一家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我们将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砥砺前行,继续坚持企业发展,同时,也期待国家更多、更有力的政策继续支持商业航天整体的发展。”曾伟刚说。 房亮同样对北斗系统充满期待。“希望未来发展越来越好,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希望国家持续投入更多政策扶持,保证这个标志性工程未来大展宏图,更好的服务国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