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时组建电子设计工作室、24岁参与某防空雷达研发项目、从高校老师华丽转身创立盟升电子……这是80后小伙向荣的“开挂人生”。 “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都有远大前景!”公司上市前夕,盟升电子董事长向荣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的专访。谈及未来,向荣表示,要带领盟升电子在两大主业上加速奔跑,更要开启新的愿景——做信息化的守护者和推动者。 “最困难时账上只有1万元” 在创立盟升电子之前,向荣是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我在读大学时就尝试创业了。”忆及创业历程,向荣豪情万丈。 向荣动手能力很强,大学时热衷参加各种电子设计竞赛,本科时尝试组建电子设计工作室,研究生一年级时在成都赛英科技有限公司兼职。 研究生毕业后,向荣进入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并继续在成都赛英科技有限公司兼职。彼时,“向老师”是装备信息化领域的“名片”,有他参与的项目,合作方往往说:“稳了。” 在电子科技大学任教4年后,向荣萌生创立公司的念头,在2009年创立了盟升科技(现为盟升电子子公司),并将目光锁定在北斗导航。 创业并非一帆风顺。“最困难的时候,要发工资了,公司账上只有1万元。”谈起创业的艰辛,向荣半开玩笑地说,一创业,他就从“年薪百万”,变成“月薪三千”,工作量更是陡增数倍。 开弓没有回头箭,向荣从信标机、单脉冲接收机、北斗导航组件做起,跟“大块头”同场竞技。 功夫不负有心人,盟升电子很快迎来转机。2010年,西安某研究所放出一个订单总价超300万元的无人机载项目。怎样才能拿下这个大订单呢?“我在西安住了20多天,不仅给项目免费提供设备,还全天候帮助客户调试、解决问题。”向荣说。 “做事不让别人为难,做人不让别人失望。”向荣表示,就在那个时候,盟升电子确立了服务客户的宗旨——全天候响应,尽最大努力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坐拥“双百亿”大市场 在向荣的规划下,盟升电子在北斗卫星导航、卫星通信两大领域齐头并进。 资料显示,在北斗卫星导航领域,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自主掌握导航天线、微波变频、信号与信息处理等环节核心技术的厂商,具备全国产化设计能力,不仅能研发卫星导航接收终端,还具备模拟卫星信号的设计能力,可研制、开发各种卫星导航模拟测试设备;在卫星通信领域,公司掌握天馈设计、射频及微波、传动结构及力学仿真分析、惯性导航及伺服跟踪等主要环节的核心技术。 业务发展,盟升电子的盈利能力也迅速提升。2017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1亿元、2.02亿元和2.8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97.8万元、3227.72万元和7306.02万元。 随着盟升电子走入资本市场,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公司所在赛道是否宽广? “随着北斗三代开启全球组网,北斗导航的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向荣透露,北斗产业链方面,盟升电子将在继续深耕军工业务的基础上,向无人机等领域拓展,并开启部件到整机通导一体化的研发。 如今,卫星互联网已在路上,给了盟升电子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卫星通信领域,盟升电子率先瞄准机载卫星通信的后装市场。“全国约3500架存量飞机,都需经改造才能实现机载WiFi通信,单架飞机的改装费用高达100万美元。”向荣介绍,其中,盟升电子可提供占比达20%至30%的设备。 在船载市场,卫星通信同样潜力巨大。向荣介绍,以渔船为例,我国保有远洋渔船超55万艘,目前仅有少量渔船安装卫星通信设备,按每套卫星通信终端设备5万至8万元的价格测算,这也是超百亿元规模的市场。 智慧平台连接全球 市场巨大,天花板够高,盟升电子能切下多大的“蛋糕”? “目前,公司的卫星导航产品大部分面向国防军工领域,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向荣说,盟升电子的产品已在武器制导、指挥控制与通信等领域得到应用,并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导弹、战机等武器装备市场构筑竞争壁垒。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国防军工领域具有进入壁垒高、市场相对稳定等特点,上市公司一旦取得准入资格,便有望持续稳定地获得订单。 在卫星通信领域,盟升电子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我们获得了中东、欧美等地区的多种认证,具有先发优势。”向荣介绍,早在2016年,公司就打入中东市场,累计取得沙特阿拉伯超过50架民航客机的改装订单。 在中东“练手”后,盟升电子迎来国内民航卫星通信改装市场的机遇。2018年1月18日,东航和海航分别宣布,乘客将可以在空中使用手机,并通过WiFi上网。这意味着,中国民航WiFi时代开启,规模超百亿元的民航机载卫星通信后装市场将迎来爆发。 向荣还有着更远大的梦想,他要带领盟升电子飞得更高更远。 “我们的目标是做平台。”向荣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星地通信将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网络,万物互联无处不在。目前,盟升电子已从组件延伸至整机,即将开启系统化的研发;未来,公司将构建通导一体化信息平台。
近日,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完成入网工作,北斗三号全球卫星系统全球组网工作实现完美收官,也意味着北斗导航系统将正式提供全球服务,其广泛的用户群将会因此受益。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斗导航系统的用户群十分广泛,民用智能手机当中,大部分安卓机都是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的。 据项立刚介绍,现在的智能手机在使用卫星导航定位功能时,没有办法简单的区分使用的是哪个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服务,有可能是北斗导航提供的,也有可能是美国GPS提供的,甚至有可能是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提供的。 “因为目前民用手机对于全世界的主要导航系统都是支持的,通常是在区域内,哪个导航系统的信号接收更好,就自动使用该导航系统,这种选择是手机自动识别的,手机内部都有对应的天线和芯片。”项立刚进一步表示,相比其他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在民用方面的优势并不那么突出,但是对于非民用方面,要好于其他导航系统。 例如北斗导航系统可以让信息通过“短报文”的形式进行传递,这一功能需要特殊的终端设备完成,民用手机是无法做到的,而在非民用方面十分有价值,先进性很强。 在降雨比较多的地区,部分地方会出现塌方等地质灾害,需要对土地的位移进行监测,很多时候靠人力监测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靠定位设备完成工作。如果使用美国提供的GPS定位系统,其开放的民用定位精度误差可能会达到10米,无法做到对5厘米位移的精准监测和及时预警,而如果用我国发明的北斗导航设备,就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监测。 “最近有部分灾害预警,就是运用了北斗导航系统对土地位移进行监测,提早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像这样相关的,需要精准定位的体系还有很多,我们以前无法实现,现在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项立刚说。
6月23日上午,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北斗系统开启全球组网。 北斗系统开启全球组网,意味着北斗系统在频率、通道数、精度等各方面的性能都已经不亚于美国GPS,走在了全球前列。从产业角度来说,则意味着北斗产业开始从“北斗+”走向“+北斗”,从走出去寻找应用,到被各行各业“找上门”寻求支持,北斗产业规模即将进入一个更高的数量级。 “大部分智能手机都已经支持北斗,但最具有感触的还是海洋渔业从业者。”对于具体的北斗应用,有业内专家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介绍说,除了导航,给倒车设“护栏”、给珠峰量身高,北斗的应用其实就在老百姓身边。 “一拜妈祖,二拜北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斗的通导一体化系统,可以在茫茫大海上,给通信覆盖不到的渔民另外一张网。据悉,除了发出求救信息,北斗的“短报文”功能还能承载更多内容的发布,原子钟授时百万年只差一秒的精度更是保证了地理信息的准确度。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北斗星通就布局了“北斗+海洋渔业”,北斗船联网目前的入网用户超4万个,伴随手机用户10万个,监控平台1300余套。 “北斗组网完成后,产业将进入行业拓展及深化应用的时期。”北斗星通集团副总裁、智能网联板块董事长徐林浩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说,从应用场景和接入终端数量来看,北斗应用可分为十万级、百万级、千万级、万万(亿)级等,十万级接入的应用领域有测绘、军工和特种行业等,百万级应用的是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行业等,千万级接入应用的主要是汽车市场,万万级的则包括手机、物联网等。 其中,“5G+北斗”被中海达认为是未来位置服务领域的新热点。中海达认为,新基建本质上就是信息流,“5G+北斗”的信息流可成为精准北斗位置服务、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甚至海洋未来战略的信息化采集装备手段和解决方案。 海格通信有关人士告诉上证报,早在2011年,公司就以自主研发的北斗公务车管理系统开启了北斗民用终端业务。现在,公司主导的国家重量级的民用示范项目——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北斗城市应用示范项目已顺利通过用户验收。未来,公司将加快芯片战略布局,打造海格通信“北斗+智慧城市规模化应用”新名片。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徐林浩告诉记者,从地域上考虑,“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北斗打开在全球发展的想象空间。据中海达介绍,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公司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共建超100个北斗增强站及数据中转中心、数据处理与产品服务中心,主要应用于国土测绘、海洋、交通、农业和防灾减灾等民生领域。 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北斗应用将给上游的核心芯片、元器件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徐林浩以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为例介绍说,从原来普通精度的导航发展到支持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定位,需求逐渐起来了,硬件上除了“端”侧的相关芯片、天线等,还需要云端增强以及和其他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5G、AI、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融合。“我认为,高精度模块+服务,是北斗产业的价值高地。” 记者了解到,在卫星导航方面,北斗星通打造“云+IC/端”商业模式,目前芯片、天线“端”侧产品已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地位,未来将重点加强“云”建设;在汽车智能网联业务上,公司建立了“智能硬件+服务”的业务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新星发射,地基、星基增强系统持续优化,我国的北斗系统将成为国际顶尖的导航系统。 杨长风表示,北斗系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未来全球用户可以从全球四大系统(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100多颗导航卫星中自由选择4颗信号最好的卫星来提供定位服务,只要北斗系统自身性能一流,就会获得更多认可。
5月2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今年是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收官之年,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已经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计划今年6月份将择机发射,届时北斗全球星座的布局将圆满完成。 杨长风介绍,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而且性能要求最高、最复杂的巨型航天系统。经过几代北斗人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三步走”发展道路,对世界卫星导航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杨长风表示:“我们首次创造的三种不同的轨道构成的混合星座,还有独具特色的短报文通讯,以及星间电路,实现了星星互联、星地互联,这些都彰显了‘中国智慧’。北斗系统它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攻坚克难,我们仅用了2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卫星导航40年的发展路程。” 杨长风介绍称,我国北斗全球系统的建设,用两年的时间,实现了17颗运载29颗星的高密度发射组网,而且连战连捷,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的一个奇迹,被称之为“中国速度”。我国的北斗系统还集——导航定位授时、星基增强以及精密定位,再加上地基增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实时的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导航定位增强服务能力,更提供了“中国精度”。 杨长风称,北斗系统已经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减灾救灾等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这次在疫情防控中,北斗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实,我们早就使用北斗了,比如手机,就是一个智能导航终端。据统计,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已经有70%以上的手机提供了北斗服务。”杨长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