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 中国吸引外资的“魅力值”在全球范围内大幅提升。近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吸收外资逆势上涨,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 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吸收外资1630亿美元(约合10564亿元人民币),相比2019年上涨4%,全球占比大幅提高至19%。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大幅下降,与2019年相比缩水42%,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笔者认为,2020年中国吸收外资实现“逆袭”不是偶然是必然,从2017年开始,中国吸收外资就跃居世界第二,规模也不断创历史新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开放力度大、开放层次深,外资政策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后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增长的亮眼表现,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这些“必然”的组合成为吸引外资争相进入中国的“绿色通道”。 首先,中国经济的“硬核”表现成为外资的“避风港”。 笔者认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大幅下滑引发的投资活动放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却在全球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复苏,或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样“硬核”的表现不仅提振了全球经济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外资投资中国的脚步,可以说,中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投资最安全的“避风港”。 其次,对外开放快马加鞭,成为外资争先开拓中国市场的“催化剂”。 伴随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外资也加快了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 从金融市场来看,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却蹄疾步稳,越来越多境外金融机构加快中国业务布局。 笔者认为,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就可以看出中国对外开放的节奏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这也加速了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的融合,未来,不是外资愿不愿意来的双选题,而是必然来的单选题! 第三,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是吸引外资的“梧桐树”。“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中国吸引外资靓丽的数据的背后,是不断完善的政策环境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1月27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简称“目录”)正式实施,目录总条目1235条,与2019年版相比增加127条,增加的条目意味着更多新领域将向外商投资敞开大门,进一步扩大了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外资企业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2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将正式实施,包括取消对矿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剩余限制,同时进一步削减电信、教育和法律服务方面外商投资的限制。进一步优化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外资准入的营商环境。 笔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稳中有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逐步实施以及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这些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硬核”条件将大幅提升中国吸引外资的“魅力值”。
经参时评·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二)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树立系统性思维。 系统处理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并行不悖。我国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与此同时,要注意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有机对接,扩大内需是做好对外开放工作的基础。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越是扩大的市场,越是有助于经济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是在小范围内兜圈子,对外开放让市场更加广阔,市场越大,分工程度越深,经济效率越高。扩大内需让市场主体的能力在国内市场上得到充分的提高,在国内市场风浪中学会游泳,可以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的本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实际经济工作的需要,适应全球市场统一的大趋势。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正确处理好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的关系,让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系统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管理并行不悖。供给没有对应的需求,就是无效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优化供给,让供给与需求更好对接。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正处于升级换代新阶段,没有对应的供给,消费需求就不会充分释放,经济运行就会遇到堵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锻长板补短板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锻长板补短板是突破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约束的要求,是产业安全保障的要求,需要科技创新。这项工作必须在市场导向中进行,生产才能支持最终的消费。 系统处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贯通问题。注意生产、消费的同时要解决分配、流通环节的突出问题,更有效地解决从生产到消费的循环问题。供给和需求对应,并不等于生产就会直接转换为消费。没有合理的收入分配,消费购买力的形成就可能成为问题。没有高效的流通,生产和消费的对接就可能遇到堵点。高效的流通呼唤高水平的规范的市场秩序。滥用资本势力形成不合理的垄断并借此形成暴利,当是反垄断的重点。这种垄断穿的是竞争外衣,破坏的是可持续运行的规范的市场秩序,并最终损害竞争在市场运行中的动力,让生产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消费。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系统的改革力量支持,需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狠下功夫,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财税金融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可以为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关系以及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处理,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贯通提供有力的支持。(杨志勇)
日前,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表示,要以更大决心、更有力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事实上,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自创建之初,血液里就流淌着天然的开放“基因”。如今,这一“基因”日益强大:从与境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到取消证券、基金、期货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从取消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到H股“全流通”改革……一系列举措,对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 首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推动各个资本市场间的互联互通,促进相互合作。 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沪港通、深港通和沪伦通的相继“通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提高了境内市场的深度和国际化水平,为投资者进入对方市场投融资提供了便利。 同时,各个资本市场间的合作也会更加紧密。比如,稽查执法方面的合作,有助于形成跨境监管合力。这是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其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布局中国。 日前,深交所对4只股票发出外资持股预警。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首次同时对4只股票预警。出现这一现象,与去年以来外资持续加大对A股的买入力度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高达3517.4亿元,创下新高;今年以来,外资继续保持流入的势头。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外资持续看好A股市场,另一方面与我国资本市场持续推出的诸多改革密不可分,而扩大对外开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可以预期的是,未来A股的外资持股比例还会有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等诸多制度的配合。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资本市场改革与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强。 第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推动国内机构做大做强。 这些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可以说是按下了“快进键”。一系列举措,正带来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比如,在取消证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外资控股券商的队伍正不断扩大。 笔者认为,合资券商队伍的持续扩容,一方面有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助力国内券商向国际化投行靠拢;另一方面,会产生“鲶鱼效应”,带来竞争,进而带来压力和动力,促使国内券商在各方面不断提升自我,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对促进机构做大做强做优,是大有裨益的。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易会满主席的话掷地有声。可以预期的是,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提下,未来,我国资本市场与其他市场的联动性会进一步加强,会推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为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市场增添动力。
原标题: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美好未来(新论)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强调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展现新的更大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重要要求,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理论指导。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40年前,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设置经济特区,标志着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成为中国融入全球化并推动全球化的破冰之举,中国由此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画卷。 40年来,开放始终是经济特区的底色。得益于开放包容的改革气质,深圳从当初人口仅有3万多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置身深圳,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人口,无论是先来者还是后到者,深圳都给予友善帮助、公平待遇,文明社会环境、和谐生活氛围吸引全球人才在此汇聚,生活投资创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外商在深直接投资项目累计超过9.4万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累计超过1170亿美元。 40年来,开放始终是促改革的重要驱动力。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圳等经济特区立足自己的情况,积极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大力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圳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其中包括首次实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企业股份制和现代法人结构、股票发行、住房商品化、建筑招投标制等重要创新,用成功实践和丰富事实说明了开放对改革、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今天,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中国要什么样的开放?怎样更好推动开放?如何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开放战略、开放目标、开放路径、开放布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融入世界、拥抱世界、贡献世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重大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更高起点上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阶段呼唤新作为。当前,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通过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蓬勃活力。相信,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坚定信念、解放思想,全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大自贸试验区开放先行先试力度,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就一定能形成一批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以更大力度维护开放包容、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就一定能并肩携手共同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罗雨泽) 《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9日05版)
在今年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之中,金融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已经正式清零,目前上述措施已经初见成效,更多的外资和外资机构正在有序地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陈雨露:央行正在构建监管科技应用框架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 金融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已经正式清零 陈雨露指出,在服务好国内经济的同时,中国金融服务业也不断的追求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努力承担必要的国际金融责任。 一方面我国取消了对银行、证券、期货和基金管理等领域的外资持股限制,降低了资产规模、经营年限等股东资质方面的限制。 同时在企业征信、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积极推动会计、税收和交易制度的国际接轨。 在今年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之中,金融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已经正式清零,目前上述措施已经初见成效,更多的外资和外资机构正在有序地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推动人民币成为更好的国际储备货币 另一方面,我国也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推动人民币成为更好的国际储备货币。 目前人民币已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官方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国际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此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是全球绿色金融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之一。绿色金融也已经成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新的样板。 金融体系数字化、普惠金融数字化还有很大空间 金融科技方面,陈雨露认为中国金融科技近年来呈现着发展速度快、增长质量好、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局面,正在推动着金融业态、金融产品和金融传统发展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 但金融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的问题也依然突出。金融体系数字化、普惠金融数字化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稳定性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人民银行去年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守政创新、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指导原则,引导金融业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质增效,已经初见成效。 正在积极构建监管科技应用框架 陈雨露表示,目前人民银行正在积极构建监管科技应用框架,健全监管的基本规则体系,努力为金融科技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推动金融服务业的现代化变革。在服务世界级新工业革命的进程中,推动我国向金融强国迈进。 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陈雨露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金融性体制,推动金融业迈向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为基础的制度性、系统性开放,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支持。 周亮:银保监会落实资管新规要求,防止影子银行反弹 银保监会副主席 周亮 周亮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对金融的需求。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金融系统今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 一是努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紧扣六稳六保的要求,全力以赴促进国民经济正常循环,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探索应急贷款和应急融资的机制,推动金融系统今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金融业务的模式,提升服务的效率,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三农金融服务。 督促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 二是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早谋划、未雨绸缪,督促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落实资产质量分类。 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法,增提拨备,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今年我们预计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 同时我们要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的长效机制,对各类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 严格规范股东股权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压实三个责任,即压实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的责任。稳妥地处置高风险、中小金融,严格遵循房住不炒的定位,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 同时要落实资管新规的要求,防止影子银行的反弹。通过打击违法违规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引导大型银行下沉服务重心,深化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重组 三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监管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引导大型银行下沉服务重心,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实现分账管理、分类核算。 同时我们还要深化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重组,督促城商行、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治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在减灾、防灾和救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培育非银行金融机构特色优势。 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有力引导理财、保险资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引进更多专业化、有特色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展业 四是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莫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不仅是说,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在做。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宣布实施了34项银行保险业的扩大开放的措施。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已经基本完成。 近两年来,银保监会共批准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来华设立各类机构近一百家。这说明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金融发展充满着信心。 周亮表示,我们将继续秉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原则,落实内外一致,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落实、落细已出台的措施。引进更多的专业化、有特色的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展业。 鼓励中外资机构在产品、业务、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深化合作。稳步推进中资银行、保险机构走出去,深化“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改革,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提高开放条件下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方星海:证监会下一步的四个工作重点 证监会副主席 方星海 方星海表示,今年以来,外资总体保持净流入态势。前8个月,沪深港通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265亿元。对外开放引入境外资金进入我国股票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未来将持续完善对外开放产品体系,进一步扩大沪深股通的投资范围和标的。 他认为,持续对开外放使我国市场价值投资理念更加巩固,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市场估值更加合理。长期困扰我国股市的所谓“牛短熊长”、脉冲式的市场正在消失,更加理性的市场正在形成。 我国股票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 截至目前,我国股市总市值70万亿元,占国内GDP70%,上市公司接近4000家。今年以来我国股市表现平稳,日均成交额8000亿元左右。 方星海表示,回顾近三十年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我国很大的特点就是对外开放步伐是平稳的,没有对市场造成冲击,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证监会将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市场化改革促更大的开放,形成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 方星海表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说明,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了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完善,也推动了金融业和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境外投资者实现投资增值的同时在引导价值投资理念、提升市场透明度、改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这些境外投资者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分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所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对外开放给我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很多正面影响。方星海表示,对外开放有效改善了资本市场结构,我国金融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占比偏低,大量的储蓄通过债权形式转化为投资,抬高了宏观杠杆率,增加了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通过开放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显著提高股权融资比重,对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供给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需要更多能吸收风险的股权投资来培育和支持创新企业。 股权融资不断增加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功能作用发挥正不断增强。方星海称,对外开放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运行质量的提升,价值投资理念更加巩固,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市场估值更加合理,长期困扰我国股市的所谓“牛短熊长”,也就是脉冲式的市场正在消失,更加理性的市场为IPO常态化发行和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基础。 截至今年9月3日,境外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持有我国股市的股票市值2.01万亿元,在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是3.28%,如果加上QFII和RQFII的持股,所有外资持有我国流通股市值的比重是4.69%。 方星海表示,与日韩等股票市场中,外资持股占比超30%以上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中外资持股占比还是很小,对外开放引入境外资金进入我国股票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 证监会下一步工作重点 方星海从持续完善对外开放产品体系、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制度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证券期货业双向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下一步证监会的工作重点。 方星海表示,证监会将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市场化改革促更大的开放,形成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 一是持续完善对外开放产品体系,进一步扩大沪深股通的投资范围和标的,拓宽ETF互联互通,便利境外机构配置股票ETF以及人民币债券资产,持续加大商品期货市场开放力度,扩大特定品种范围。及时创造条件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提供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二是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制度性对外开放。推动修订后的QFII、RQFII制度规则尽快发布实施,持续完善和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国际资金的投资便利性,增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意愿和信心,进一步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素资源自由有序流动,形成优势互补,促进良好的循环局面。 三是不断提高证券期货业双向开放的水平。继续落实好放宽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政策,鼓励境外优质证券基金期货金融机构来华展业,支持境内经营机构走出去,促进资本市场生态改善。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及时防范和化解跨境资本市场风险。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的沟通和政策协调,强化跨境上市公司审计监管合作,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共同维护各国投资者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监管水平,健全跨境资本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做好输入性风险防范应对,不断提高开放环境下资本市场运行的活力和韧性。 本文原发于华尔街见闻
□ 进一步扩大沪深股通的投资范围和标的,拓宽ETF互联互通,便利境外机构配置股票ETF以及人民币债券资产 □ 推动修订后的QFII、RQFII制度规则尽快发布实施,持续完善和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国际资金的投资便利性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昨日表示,证监会将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市场化改革促更大开放,形成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 服贸会“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昨日在京举办。方星海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的致辞,并在致辞中作出上述表示。 方星海表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市场,股票市场总市值突破70万亿元,上市公司家数达4000家。今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表现平稳,日均成交超过8000亿元,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贡献。 他将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为四个方面:市场开放持续深化,中国资本市场的资产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积极认可;行业准入不断扩大,境外公司在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上,已与境内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期货市场开放迈出坚实步伐,我国期货国际化品种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国际化融资更加便利,在资本市场引进境外投资者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大步走出去。 方星海表示,今年以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外资总体保持净流入态势。据统计,前8个月,沪深港通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265亿元。今年4月起,外资机构股比限制全部取消,截至目前已有1家外资全资期货公司、8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1家外资独资的基金管理公司获批。 “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方星海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仅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也推动了金融业和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对外开放有效改善了资本市场结构。通过开放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有利于提升股权融资比重、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供给效率。尤其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需要更多能吸收和分散风险的股权投资,来培育和支持创新企业。 其次,对开外放使价值投资理念更加巩固,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市场估值更加合理。方星海提出,长期困扰我国股市的所谓“牛短熊长”、脉冲式的市场正在消失,更加理性的市场正在形成。 再者,对外开放能够有效提高机构的国际化运行能力。随着市场发展,国内机构开始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共有34家证券公司、26家基金管理公司在境外设立、收购或者参与61家证券经营机构;21家期货公司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设立子公司,业务延伸到美国、英国等地。 方星海表示,在新形势下,证监会将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着重推出下述四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完善对外开放产品体系。包括:进一步扩大沪深股通的投资范围和标的,拓宽ETF互联互通,便利境外机构配置股票ETF以及人民币债券资产;持续加大商品期货市场开放力度,扩大特定品种范围;及时创造条件,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我国股票和和债券市场提供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二是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制度性对外开放。包括:推动修订后的QFII、RQFII制度规则尽快发布实施,持续完善和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国际资金的投资便利性,增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意愿和信心;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要素资源自由、有序流动,促进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循环局面。 三是不断提高证券期货业双向开放水平,继续落实好放宽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政策,鼓励境外优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来华展业,支持境内经营机构走出去,促进资本市场生态改善。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及时防范和化解跨境资本市场风险。包括:加强与境外市场监管机构的沟通和政策协调,强化跨境上市公司的审计监管合作;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共同维护各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自身监管水平,健全跨境资本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做好输入性风险防范应对,不断提高开放环境下的资本市场运行活力和韧性。
新形势下如何持续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6日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上提出了四点思考,包括完善对外开放产品体系、推进资本市场制度性对外开放、提高证券期货业双向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等。 “证监会将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市场化改革促更大的开放,形成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方星海说。 具体看,一是持续完善对外开放产品体系。进一步扩大沪深港通的投资范围和标的,拓宽ETF互联互通,便利境外机构配置股票ETF以及人民币债券资产。持续加大商品期货市场开放力度,扩大特定品种范围。及时创造条件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提供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二是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制度性对外开放。推动修订后的QFII、RQFII制度规则尽快发布实施,持续完善和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国际资金的投资便利性,增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意愿和信心,进一步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素资源自由有序流动,形成优势互补,促进良好的循环局面。 三是不断提高证券期货业双向开放的水平。继续落实好放宽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政策,鼓励境外优质证券基金期货金融机构来华展业,支持境内经营机构“走出去”,促进资本市场生态改善。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及时防范和化解跨境资本市场风险。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的沟通和政策协调,强化跨境上市公司审计监管合作,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共同维护各国投资者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监管水平,健全跨境资本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做好输入性风险防范应对,不断提高开放环境下资本市场运行的活力和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