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开放银行如火如荼。开放银行的目标,是通过开放服务接口,促使银行产品充分融合于各类场景,以达到“金融服务像水一样无处不在”的目标。既然无处不在,理论上任何一家银行的产品都会无处不在,让用户可选择范围变得无穷大。选择越多,用户越挑剔,只选最好的。最终,用户只会选择少数产品,多数产品成为无关紧要的陪跑者。这么来看,开放银行,反而会消解很多银行产品的用户价值。不开放,是等死;开放,却是找死。开放银行,正陷入囚徒困境。囚徒困境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佛勒德和梅尔文·德莱歇提出“囚徒困境”博弈。这种博弈足够简单,也足够经典,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人们都发现了它的影子。很快,囚徒困境就成为自冯·诺依曼开创博弈论之后影响最大的一种博弈。广泛演变后,囚徒困境有很多版本,典型描述如下:两位犯罪嫌疑人A和B被警察逮捕,单独监禁,不能互通消息。警方并未掌握确切证据,只能以较轻的罪名各判两人一年监禁。如果一方与警方合作,坦白罪行,坦白的嫌疑人可免于监禁,不合作的嫌疑人将被判处三年监禁;如果双方都向警方坦白,每人将被判处两年监禁。A和B都是为自己利益考虑的理性个体,对A来讲,如果B拒绝坦白,A坦白会被无罪释放;如果B选择坦白,A的最佳策略还是坦白,2年监禁好于3年。在这个博弈中,无论对方采取哪个策略,对A和B而言,坦白都是更优策略,这在博弈论中被称作“严格优势策略”。由于坦白是双方的严格优势策略,博弈的最终结果就是A和B都会向警方坦白罪行,合计4年监禁。从集体的视角看,这是最差选择,因为如果双方都拒绝坦白,合计只需付出2年监禁的代价。从自己利益出发做出的理性选择,得到的却是最差的结果,这就是囚徒困境的启示意义。困境无处不在囚徒困境最知名的一个延伸,就是公地悲剧。一片公共渔场,渔民定量克制捕捞,所有人都能从生态平衡中受益;单个渔民从自身利益出发,倾向于过度捕捞,致使渔场很快失去价值,全体渔民陷入困境。还有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类似案例,就是电话营销。把电话营销公司比作渔民,我们每个人就像渔场中的鱼。适度的营销不会给我们带来困扰,一旦营销过度,我们就会屏蔽所有营销电话。从行业角度看,营销公司应该克制给用户打电话,但对单个公司来讲,过度营销才是严格优势策略,结果就是过度营销引发用户反感,电话营销成功率急剧下降。这类囚徒困境,引入监管即可解决。如规定渔民的渔网尺寸、制定休渔期,即可避免公共渔场陷入公地悲剧。还有一些囚徒困境,虽然对博弈者不利,却是推动经济发展、造福社会大众的重要力量。立法机构不仅不会阻止,还会施以援手。在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往往倾向于降价促销,致使行业竞相降价,谁的市场份额都不会增加,盈利能力还越来越差。但企业竞争形成的囚徒困境,能推动技术进步,也有助于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不仅受到立法机构保护,试图合谋走出囚徒困境的行为还会被视作价格操纵,受到严厉处罚。开放银行下的囚徒困境,本质上也是如此,虽然对银行自身不利,用户却乐见其成。囚徒困境下的开放银行2010年之前,银行之间有竞争,却从未陷入“囚徒困境”式的竞争。一方面,线下时代用户选择受地理空间限制,迁移不便,客观上导致用户粘性高;另一方面,没有外来“搅局者”,银行能充分享受“特许经营”带来的牌照红利。2010年之后,金融线上化消解了线下网点的物理屏障,用户有了说走就走的自由;金融产业链的细化分工则削弱了牌照的价值,流量平台、数据服务、风控支持等,没有牌照也能分一杯羹。竞争加剧,囚徒困境很快就出现了。首先,是互联网平台合作的问题。如果所有银行都拒绝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互联网平台要么因为缺乏金融牌照无法涉足金融业,要么受限于资本金,金融业务规模也极其有限,不会给传统银行业带来根本性冲击。可单个银行为了市场份额,积极引入互联网平台这个“外援”,结果就是“驱虎吞狼”,反受其害。市场蛋糕未见明显增长,还被互联网平台切走一块。其次,是开放银行问题。开放银行让金融业务越来越便利,结果却导致用户向少数能提供最优体验的银行靠拢。开放银行,反而会淘汰更多的银行。本来银行业深受监管机构呵护,但这种由市场竞争引发的囚徒困境,利好用户,也利好银行业自身的科技转型,只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监管也乐见其成。如果监管机构没有动力出手干预,这个囚徒困境的终局会是什么呢?优胜劣汰自囚徒困境的悖论被发现后,人们就发现只要博弈是动态的、可重复的,博弈者就有多种方式走出困境。整体上有两条路,一条合作之路,一条竞争之路。囚徒困境讨论的就是非合作条件下产生的困境,所以引入各种机制推动博弈者合作,就能从根本上消解囚徒困境。如企业之间建立价格联盟,相互约定谁都不能降价,并对擅自降价行为进行处罚。最成功的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名义上是稳定国际石油价格,本质上是通过控制产量来操纵石油价格,避免走入竞相降价的囚徒困境。还有一条就是竞争之路。当博弈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基础时,就只好硬碰硬,最终也能分出个胜负。博弈论模型假设博弈双方实力均等,但现实中的博弈者不可能完全均等。只要实力存在差距,囚徒困境就会以较弱的一方被拖垮为结局。如冷战期间的美苏争霸,双方隶属不同的阵营,不存在长期合作,最终走上军备竞赛的囚徒困境,结果以实力较弱的苏联被拖垮为结局。此外,前些年的互联网补贴大战也是这类囚徒困境。滴滴与Uber,美团与糯米,一度打得难解难分,亏得昏天暗地,最终都是以一方实力不支退出市场为结局。还有一种竞争,通过品牌定位实现差异化,各吃一块市场,也能避免同质化价格竞争的困境。如衣服、鞋子、化妆品等行业,与文化时尚相关,天然容易通过品牌的差异化定位摆脱囚徒困境,奢侈品、轻奢品、大众产品,各有各的小市场。可见,在非合作情况下,囚徒困境有两个结局,要么同质化竞争,实力强的一方把实力弱的一方拖死,一如美国之于苏联;要么差异化定位,各有各的活法,一如可口可乐之于百事可乐。开放银行战略,显然是非合作博弈,那结局是硬碰硬还是差异化呢?赢者通吃差异化这条路,大概率走不通。银行的产品线很广,不乏具备足够差异化的服务,对公业务、资管业务、同业业务、私行财富业务等业务线中尤其突出;但就零售金融下的消费贷款、大众理财、支付转账、存款、信用卡等基础产品来看,同质化程度高,很难通过差异化定位走出囚徒困境。差异化策略走不通,最终的结局就是大家在囚徒困境中加速内卷化,实力强的把实力弱的给拖死。从这个意义上看,开放银行的大发展本身就宣告了很多中小银行的末路。查理·芒格曾讲过一个例子,有人对巴菲特说,有一种新的纺织机,它的效率是旧纺织机的两倍。巴菲特的回答是:“天哪,我希望这种新机器没这么厉害——因为如果它确实这么厉害的话,我就要把工厂关掉了。”为何要关掉工厂呢?芒格解释道,更好的设备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但受益的是消费者,厂家非但得不到好处,还要承担新设备投入的成本。设备升级后,全行业产能大增,价格下跌,存货积压,很多工厂不得不关闭,既然迟早要关闭,何不趁早关掉呢?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之于银行业,也是同样的效果。科技进步,利好的是消费者,却会加速银行的分化,难免优胜劣汰的结局。不要觉得意难平,毕竟银行业的内卷与竞争对用户是好事,对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也是好事。企业虽寻求垄断,市场却鼓励竞争。在《自私的基因》中,道金斯说,“人类是进化的产物,而事实上没有什么东西‘想要’进化。”就银行而言,谁不想继续躺着赚钱呢,可市场竞争不允许呀。新的困境在网络支付、消费贷款、零钱理财等领域,赢者通吃的现象已经很明显。对很多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而言,既然没有能力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体验,不能确保在囚徒困境中走到最后,也就没动力进行科技转型了。毕竟,头部机构是90分的情况下,你是30分还是60分都无法吸引用户,那何不继续保持30分的水平呢?非要加大科技投入变成60分,除了增大成本别无它用不是吗?意识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已经暂缓了科技投入,把重心放在助贷业务上,慢慢地向资金管道退化。虽然监管机构三令五申,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具备核心风控实力,但站在很多小银行的视角,它们缺乏这样的动力。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三五年后,这些跟不上科技步伐的地方性银行本身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从历史的视角看,每一次突破性的科技进步,都会催生新的巨头,也会淘汰旧的机构。金融业虽然特殊,却也不能摆脱这个规律;也正因为金融业特殊,又不可能真的放任优胜劣汰的发生。我们会眼睁睁看着金融机构被淘汰吗?要不要为了拯救它们而放缓金融科技转型的速度呢?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新的困境。参考资料:1、[美]威廉姆·庞德斯通,《囚徒的困境》,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美] 戴维•麦克亚当斯,《博弈思考法》,中信出版社,2016.
海康威视近年来加大了其创新业务布局,但所占营收比重较小,未形成一定规模。未来,海康威视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其核心竞争力呢? 近日,海康威视发布公告称,股东龚虹嘉计划在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2%的股份,即不超过1.87亿股。以当天收盘价计算,减持金额约56亿。 自2019年以来,海康威视的业绩便出现增长乏力的状况,2020年一季度,海康威视营收与净利双降。与此同时,海康威视的股价也是跌跌不休。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5G、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安防行业竞争日渐激烈。据了解,海康威视近年来加大了其创新业务布局,但所占营收比重较小,未形成一定规模。那么未来,海康威视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其核心竞争力呢? 营收净利齐跌,存货增加存贬值风险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从视频压缩板卡做起,海康威视逐步拓展至安防视频监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官网信息显示,目前,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业务聚焦于综合安防、大数据服务和智慧业务。 2010 年,海康威视带着“安防第一股”的光环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一时间风头无两。随后,海康威视的业绩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2010 -2019年间,海康威视的营收增长近16倍,从36.5亿元增长到57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6%。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开始,海康威视的业绩增速开始放缓。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海康威视营收为577亿,同比增长15.69%;归母净利润为124亿,同比增长9.36%,增速均创下上市以来新低,净利润增速更是首次跌破两位数。 在2019年报业绩说明会上,海康威视方面坦言,从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来讲,2019年是过去10年里最差的一年。 随后,海康威视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受疫情影响,其业绩开始呈现出下滑态势,报告期内,海康威视营收94.29亿元,同比下降5.17%,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2.59%。 谈及海康威视业绩下滑的原因,资深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认为有四方面:首先,在去杠杆大形势下,实体经济整体下行,投资信心不足,政府与企业的需求释放滞后,落地项目较少,增速较低;其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强了营收风险控制,放弃了收入增速,选择了更为谨慎的业务策略;此外,行业竞争加剧,巨头纷纷入场,市场前景在恶化;最后,美国市场的业务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海康威视的存货在持续增加,截至2019年末,海康威视存货金额为112.68亿元,同比增长96.82%。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存货金额持续增长至124.7亿元,同比增长113%。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海康威视所布局的产品而言,存货过多是有一定风险的,目前伴随着各大高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一旦出现技术更新,存货产品就存在贬值风险。 大股东十年减持22次,股价狂跌短时间内或难有上涨空间 据了解,此次减持是龚虹嘉近10年间在海康威视的第22次减持,此前其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21次减持海康威视股份,合计套现约146亿元。 据招股书显示,龚虹嘉在海康威视成立时出资245万,出资比例为49%。上市时,龚虹嘉持股比例为24.80%,位列海康威视第二大股东。 在海康威视上市后的第二年,龚虹嘉开启其减持之路,2011年8月,龚虹嘉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840万股,交易均价为41.83元/股,套现3.48亿元。龚虹嘉最近一次减持海康威视股份是在2018年1月,距今已有2年有余。 截至目前,龚虹嘉持有海康威视股份共计12.55亿股,占海康威视总股本13.43%,是仅次于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以海康威视最新股价计算,对应市值超过350亿元。加之已套现的146亿元,累计超过500亿元,由此计算,龚虹嘉持股海康威视投资回报超过2万倍。 与此同时,自2020年以来,海康威视股价便走上了跌跌不休之路。 据同花顺统计,截至3月31日,共有210家机构投资者持有55.69亿股海康威视股票,持股机构及数量均创下一年来新低。而受到此次龚虹嘉减持影响,海康威视股价在发布公告当日大跌近7%,市值一日蒸发185亿元。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股东减持会在短时间内致股价下跌,但海康威视的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与其出口与零部件方面的供应链受到的影响有关,“如果海康威视在未来不能令其业务恢复到原来的水平,那么其股价上涨是很难的。” 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恐被蚕食,创新业务未能形成规模 多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在整个安防行业,就在市场格局方面,海康威视与大华股份仍在第一梯队领跑,然而,伴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的兴起,新兴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市场竞争急速加剧。 对此,许小恒表示,安防行业市场壁垒小,产品同质化严重。与此同时,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分析称,“目前整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包括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在内的计算机视觉公司迅速崛起,而对于海康威视来说,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近年来也在布局安防,据记者了解,早在2019年,华为便已宣布入局智能安防行业,仅一年间,华为便发布了复眼型摄像机、超强算力摄像机等产品。近日,华为在其新品发布会上放出豪言称,“在智能安防领域,三年内要做到第二,五年之内做到业内第一。” 对此,许小恒认为,华为会成为海康威视一个强有力竞争对手,“对于华为而言,不仅硬件输出,还有云计算等技术的优势,甚至可能会把视频监控的硬件定价拉低,通过云服务去衍生收益。如果华为等竞争者在安防行业挑起价格战,海康威视很可能出现收入和利润的进一步下滑,产品的毛利大幅下降而且市场份额会面临侵蚀。”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海康威视不再局限于安防与硬件领域,正尝试多元化创新业务。2019年年报显示,海康威视智能家居业务实现营收25.92亿元,同比增长58.38%,占营收比重4.5%;机器人业务实现营收8.14亿元,同比增长23.88%,占营收比重1.41%;其他创新业务实现营收10.3亿元,同比增长101.96%,占营收比重1.79%。 许小恒认为,海康威视的多元化布局有其可取之处,“从视频监控设备生产商,到大数据运营商,打造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是其布局的必然之路,关键还是在于人工智能,构建智能物联网核心能力。” 然而,与此同时,张书乐指出:“因为海康威视主产业受到的压力较大,所以其一直想从硬件厂商突围出去,但其在消费市场中更多的是在做试错尝试,并没有很多深入布局。” 张书乐建议称,算法需要大量实践,不断深入学习的,海康威视应该不断迭代算法,结合自己的硬件优势,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凸显出竞争力。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行情000651,诊股)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回应是否会跟雷军续赌约这一问题时表示,他愿意续我当然可以,在这过程中,有竞争才有发展,有竞争才有动力。在过去的竞争,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经济指标、销量的多少,但是未来我希望在科技创新、给国家税收贡献、给股民利益分配等综合层面来进行比拼,共同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