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辽宁证监局官网9月2日披露,中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钛业”)已于8月21日与国元证券、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于9月1日在辽宁证监局备案。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信钛业在接受上市辅导一年之后,因新增保荐人,又一次在当地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 去年7月,中信钛业与国元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后在辽宁证监局完成首次备案;今年7月15日,国元证券还公示了中信钛业第四期辅导工作进展报告;9月2日晚间,辽宁证监局再次公示了公司最新的辅导备案情况,中信钛业新增中信证券作为第二保荐机构。这意味着,中信钛业在经历了一年的上市辅导之后,还要重走辅导流程。不出意外的话,此次辅导时间会比上次大为压缩。 中信钛业前身为锦州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于2006年并入中信集团,并于2018年正式变更为现名。公司创建了我国第一条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自主研发的CR系列钛白粉结束了我国高档钛白粉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公司现有氯化法钛白粉产能6万吨/年,是同行业中唯一同时掌握沸腾氯化和熔盐氯化全流程生产工艺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涂料、造纸、油墨、塑料型材等领域,已在国内14个区域建立了代理销售机制,销售网络遍布国内20多个省市以及欧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客户均为上述行业中全球排名前十的龙头企业。 2012年,中信裕联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中信裕联”)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翰星投资收购了中信钛业76.37%的股权。2017年9月,中信金属通过对翰星投资增资,实现与中信裕联共同持有上述股权,其中中信金属持股45.82%。中信钛业剩余23.63%的股权由攀钢集团持有。据天眼查APP信息显示,中信钛业曾于2018年完成由鞍钢集团投资的战略融资,具体金额未予披露。 目前,我国钛白粉市场竞争激烈,中核钛白、安纳达和龙蟒佰利、中核钛白、安纳达等几家钛白粉生产销售公司均已通过IPO上市。
据IPO早知道消息,北京证监局官网9月3日晚间披露,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数科”)与中信证券、华菁证券的上市辅导协议已于8月26日终止。 京东数科分别与中信证券、华菁证券签署的两份《关于终止辅导的协议书》均指出,6月28日,京东数科与上述两家券商签署上市辅导协议;现经双方协商一致,决定终止原先签署的《辅导协议》,并自8月26日起终止履行。 同时,根据双方彼时签署的《辅导协议》约定,截至8月26日,辅导费用未达到支付条件,即京东数科无需向中信证券和华菁证券支付辅导费用,且无须就《辅导协议》履行期间的事项向中信、华菁承担任何责任。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京东数科与中信证券、华菁证券辅导协议的终止,并不意味着京东数科的科创板上市辅导停滞。 根据北京证监局7月1日披露的文件,除中信证券和华菁证券外,国泰君安证券和五矿证券同样作为四家辅导机构之一,为京东数科的科创板上市予以辅导。 换言之,至少就截至9月3日晚间公示的文件资料来看,京东数科同国泰君安证券、五矿证券的上市辅导未有终止协议相关信息披露。 当然,不排除的另一种可能是,在蚂蚁集团已正式递交“A+H”上市招股书、且预计10月中旬两地上市的背景下,京东数科同样寻求同时登陆科创板和港股的机会。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就在8月31日,京东数科的主体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此前的约30.60亿元增加58.2%至48.42亿元。 而这一变更背后的实际原因是,京东集团在2017年与京东数科达成关于后者利润分成权的股权转让权利,在已转换成35.9%股份的前提下,再次以现金方式向京东数科追加投资17.8亿元,从而总计持有京东数科36.8%的股权,以满足法律对注册资本的最低要求。简而言之,8月31日的这次变更即代表京东已行使转换权。 事实上,在6月28日与四大券商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前,京东数科就已为科创板上市作了一系列提前准备。 6月22日,京东数科的主体类型由“其他责任有限公司”变更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的上市主体名为“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同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接替京东CHO余睿出任京东数科董事长。 此外,包括余睿、章泽天、京东现CFO黄宣德(9月16日将退休)、中金公司总经理章肖明、嘉实投资CEO仇小川、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刘星等8人不再担任董事,由刘强东、张雱、许冉(现京东高级副总裁、将接任CFO一职)等6人取代。 今年2月26日,刘强东一度卸任京东数科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两个职位,京东数科CEO陈生强从彼时起接任法人代表至今,董事长一职如今则再次回到刘强东手中。 作为一家以AI驱动产业数字化的新型科技公司,京东数科目前已完成在AI技术、AI机器人、智能城市、数字营销、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布局,服务客户涵盖个人端、企业端、政府端,累计服务数亿个人用户、70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和30余座城市的政府及其他公共服务机构。 2016年1月16日,刘强东在京东2016年年会上宣布京东数科(彼时尚称“京东金融”)完成66.5亿元A轮融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领投,投后估值466.5亿元。 2018年7月12日,“京东金融”公众号宣布已与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投资方B轮融资协议,融资规模约为130亿元,投后估值约1330亿元。 而按照前文提及的京东集团追加17.8亿元获得0.9%的新增股权计算,京东数科在IPO前的估值已达到1978亿元。 此外,在6月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同时,京东数科决定采用双重股权结构。京东将持有京东数科约18.7%的投票权,而刘强东及其控制实体宿迁领航方圆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合共持有的投票权将占京东数科全部投票权的54.7%。
近日有消息称,在线教育品牌猿辅导即将完成新一轮12亿美元融资,腾讯、高瓴和博裕资本参与融资,交易将于近期完成交割。如若消息属实,本轮融资完成后,猿辅导的估值将超过130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在线教育独角兽公司。
在线教育的广告成铺天盖地之势,仿佛是发生在一夜之间的事情。 不得不说,哪怕是在疫情普遍利好的互联网行业中,在线教育获得的利好,也是一众垂直领域中的佼佼者。 从综艺节目,到电梯广告,再到朋友圈的商务推送,大数据分析和精准定位双双失效,不管你是不是有个在上小初高的孩子,你都得听着这些无差别的洗脑广告在你耳边环绕播放:找名师!写作业!来搜题! 从《王牌对王牌》、《最强大脑》、《中国诗词大会》一路赞助到了去年央视春晚的在线教育品牌猿辅导,今天被传即将完成新一轮12亿美元的融资,打破它自己创下的在线教育单笔最大融资纪录。 不仅“资”是大笔,“投”的也是大佬。 猿辅导3月末的10亿美元融资,由高瓴资本领头,腾讯、博裕资本和IDG资本等跟投。此次的新一轮融资,高瓴、博裕和腾讯也都参与其中。 如果融资完成,猿辅导的估值将超过130亿美金,与其他在线教育独角兽相比,一览众山小。 (来源:企查查) 在线教育泡沫卷土重来? 眼下资本对在线教育的青睐,只是一次“昨日重现”。 2014年年初,当时风靡全国的直播平台YY,以“颠覆新东方”为口号,在先后收购了雅思课程及名师团队和环球网校后,率先尝试了线上教育的形式。 YY平台的影响力,结合中国庞大且逐年增大的教育、教辅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4年中,教育企业的龙头“被迫”转型:新东方和好未来纷纷推出线上教育产品;互联网企业龙头来势汹汹:百度、腾讯、淘宝都加速了布局在线教育市场;创业公司冲进赛道:在线教育机构以平均每天2.6家的速度飞速增长。 同时,境内外资本市场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也达到空前热度。 2014年的猿题库,就获得了经纬中国和IDG资本1500万美元的融资;51Talk获得红杉资本、顺为基金、DCM的5500万美元融资;一起作业网获得老虎基金、H Captial、顺为基金等2000万美元的融资。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2015中国教育科技蓝皮书》中显示,截至2015年9月,在线教育项目的数量已超过3000个。而2014年这些在线教育项目获得的总融资大概是11亿美元,2015年增长到了17.6亿美元。 只可惜,创业火、融资火,在线教育在用户中并没有真正的火起来。因此在线教育直到今年以前,一直困在创业、融资、烧钱、倒闭的循环中。 炒的最火热的2014年,在所有的在线教育细分行业中,每个细分领域有数百家机构,但加起来占不到线下教育市场份额的10%。 2017年,终于把钱烧光了的在线教育公司大批大批的倒闭,资本也急流勇退。 可是,在线教育的泡沫起了破,破了起的循环往复中,创业者还是前赴后继的在加入。 这是因为虽然在用户中迟迟火不起来,但是教育,基本是线下市场巨大而且饱和的行业中,互联网渗透度最低的行业了。 用互联网改变教育的想象空间确实是非常大的。 网课可以完美的解决不同城市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平均的问题,突破地方教育水平的局限。 这正是资本看好在线教育未来的出发点。 可为什么在线教育行业在疫情之前,怎么经营也无法盈利呢? 在线教育行业痛点难除 从2014年到现在,在线教育机构的用户或许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线教育的行业痛点,从未改变。 站在家长的角度,师资良莠不齐、价格不透明、学习靠自觉、维权难,是在线教育始终存在的四大隐患。 首先,与线上的教师相比,线下讲师的名声大都是靠家长的口耳相传,因此教学质量的可信度较高。 而线上讲师目前逐渐变得像某宝上的商品一样,只能依靠可操作性非常强的“好评”数量来衡量教学质量,显然不是太可靠。 虽然2018年底教育部下发了通知,要求在线教育机构公示所有教师的教师资格证号,但是根据猿辅导目前在官网发布的社招启事,并未对师范学历背景或教师资格证作出要求。 课程价格的不透明与师资的良莠不齐相辅相成。 同样的课程,“原价998,现在下单只要198”,是许多网课产品惯用的营销手段。可是998的老师和198的老师是同一个吗?课程质量一模一样吗?回答都只能是商家的一面之词。 往年一直在赔钱赚吆喝的在线教育,趁着疫情带来的刚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涨价。 有分析认为,这一波普遍的大幅涨价,只是把价格调到了不亏钱的正常水准。 以猿辅导的准高中生暑秋连报课程为例,去年的价格是974元,今年涨到了1600元。这种涨价的幅度,要不是因为疫情要求“居家”,用户早就“跑路”了。 因此,网课的价格在长期来讲可能还是会呈现下行的趋势。 那么越来越便宜的课程,真的请的起广告中所谓的“名师”吗? 其次,虽然目前的在线教育是K12一把抓,并且少儿英语领域渗透的年龄层越来越低。 但是学生家长普遍表示,在线教育还是对更高年级、自觉性更强的孩子效果更好。对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来说,看一会就走神了已经算好的了,看一会人都走了的也大有人在。 在很多有低年级学生的家庭里,孩子上网课的时候还需要专人在旁监督。与在线辅导解放家长的目的背道而驰。 最后,在线教育在产品上五花八门,保过班、一科不过退费班、保障报名名师班等等等等。家长在选择的初期已经头大了,碰上真的没过要退钱、说好的小班课擅自扩容等问题之后,想维权,头还得再大上一圈。 这些还都只是来自用户角度的担忧。 在线教育目前在竞争格局上,也陷入了僵局 越竞争,越趋同 除了广告都是“脑白金”式的无限重复,在线教育的产品,甚至定价,似乎都陷入了“重复”的怪圈。 从消费者的角度,除了品牌不同,实在比较不出不同的课程之间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哈佛大学的教授扬米·穆恩在他关于营销的著作中将这样的行为定义为“群氓竞争”: 我认为,如今的商界面临着一种变化,在各种产品类别中,竞争性差异化已经明显误入歧途。更确切地说,商家们已经集体陷入一种特殊的竞争节奏中,好像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创造出更有意义的相互差异的产品。而这样的结果是,商家竞争得越激烈,他们之间的差异反而变得越小。 在这些产品类别中,激增的不是差异,而是相同。在消费者看来,产品之间已经不再相互竞争,而是趋同化了。 行业壁垒低,头部企业没有护城河,充分竞争导致竞争者的个性消失、产品趋同,愈发的平庸。 群氓,正是对当前的线上教育行业竞争最准确的描述。 猿辅导只是在线教育行业的缩影,只是随波逐流的扁舟,整个行业的重心都放在营销上的时候,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反抗,只能选择烧钱打广告,烧最多的钱,扩大一丢丢的市占率。 根据线上、线下两把抓的好未来提供的数据,公司在线教育的单个获客成本基本上达到了7000左右,而线下单个学生的获客成本只有800-1500。 好未来和新东方都在今年表示,发展线上的同时,在疫情过后迅速回归线下才是硬道理。 行业内预测,今年整个在线教育行业在暑期投放的广告量将超过60亿。 其中融资最多的猿辅导,暑期营销推广预算也最高,预计是15亿元。而猿辅导提供给投资人的数据显示,今年现金收入将在180亿左右。从财务确认收入的角度也将达到100亿。 而去年猿辅导财务确认收入只有28亿元。 随着暑期营销大战的结束,在线教育企业的广告可能会打的收敛一些,好为寒假的营销大战养精蓄锐。 疫情逼出来的刚需,虽然在学校全面恢复正常上课之后变成“没那么刚的需”,但也会有一部分用户因为喜欢上或者习惯了这种形式,在寒假继续购买网课。 不过,在线教育各类产品的价格,在这个夏天,大概已经涨到顶了。 加上群氓竞争显然非常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果所有公司都陷入了只能烧钱营销、课程模式无新可创的僵局,那在线教育企业的业绩,在今年恐怕也提前达到了人生巅峰。 根据在线教育行业平均1天要投1000万广告的流言,广告公司的前景显然更值得看好。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 首席记者 刘勇 实习生 杨爽 8月31日,重庆证监局公告,重庆光大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光大乳业)决定终止上市计划,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于近日解除了与重庆光大乳业的上市辅导协议,终止对该公司的上市辅导工作。 据了解,作为生产“奶牛梦工场”产品的重庆本土乳业企业,重庆光大乳业三年前接受券商辅导,此次暂停A股上市,是因为条件还不成熟。 三年前开始上市辅导 重庆光大乳业成立于2013年8月,注册资金1.61亿元,注册地址在重庆市巴南区跳石镇大沟村。该公司为整合重庆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奶牛养殖、乳品研发与加工、乳品销售三大板块的优势资源后而设立。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光大乳业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奶牛养殖、乳制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之一。 重庆光大乳业销售增长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旗下梦工场系列乳品总计60余个品项,目前在400多个大重庆终端销售商超、1500多个流通终端销售网点及1280个重庆外埠终端销售网络实现销售,除此之外,还有近200家大客户。 2017年7月21日,重庆证监局曾公告,重庆光大乳业已与保荐机构西南证券签订辅导协议,拟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于当年7月17日在重庆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 此前为何叫停A股上市?有关人士表示,是因为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女强人20年前来渝创业 记者获悉,重庆光大乳业掌门人吴一奕,女,上海人,1973年出生,大学文化,长期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吴一奕,1996年―1997年在上海多伦多服装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经营进出口服装。在服装进出口行业中小有名气。1997年―1999年在上海山鑫置业有限公司人任销售部经理。该公司系上海房地产行业五十强,排名第十九位。1999年至今,担任重庆光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裁。 公开报道称,吴一奕通过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开拓中高端乳制品市场。 2004年,她创建了重庆光大畜牧业有限公司,定位做高端奶市场。 2005年3月,吴一奕投资5500万建成了全市首个“奶牛科技园”鱼嘴基地,采用“规模养殖+农户合作”的模式,突破创业瓶颈。 在鱼嘴基地投入使用后,吴一奕进一步提升养殖规模,鱼嘴主牧场和玉峰山基地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三大牧场总养殖规模5000余头,年产乳品10万吨。 之后,逐步发展壮大,2013年整合重庆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奶牛养殖、乳品研发与加工、乳品销售三大板块的优势资源,设立重庆光大乳业。
8月28日晚间,浙江证监局官网披露,中金公司与华泰联合关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的上市辅导工作已于日前全部完成,择日将正式递交科创板招股说明书。 这意味着,吉利汽车将正式向“科创板整车第一股”发起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威马汽车同样预计于2021年年初登陆科创板,其创始人兼CEO正是曾带领吉利完成对沃尔沃收购这一重大海外并购交易的前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沈晖。 浙江证监局6月30日公布的辅导材料亦显示,“辅导期大致为6月至7月,具体辅导时间还将根据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的要求以及辅导对象的实际要求进行必要调整。” 但从现状来看,吉利汽车的辅导工作于8月中下旬才结束,辅导期总计持续约2个月,多于初步拟定的辅导计划,但仍少于首次公开发行企业普遍所需的3个月。 6月24日晚间,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公布发行细则,A股发行不超过17.32亿股股份(不超过扩大后总股本的15%)。人民币股份均为新股份,且将不涉及转换现有股份。7月29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科创板上市议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8月24日,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网站公示了蚂蚁集团辅导验收申请材料。材料显示,辅导机构中金及中信建投均已完成对蚂蚁集团的上市辅导,“蚂蚁集团各方面运行已经完善和规范,具备发行上市的基本条件。” 材料还披露了蚂蚁集团接受上市辅导的董监高名单。文件显示,井贤栋为蚂蚁集团董事长,CEO胡晓明及CTO倪行军为执行董事,蔡崇信、程立、蒋芳为蚂蚁集团非执行董事。另有3名独立董事,分别为郝荃、胡祖六、黄益平。 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网站截图 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官网8月14日公示了蚂蚁集团进行辅导备案管理文件。鉴于蚂蚁集团拟于A+H股同步上市发行,需要同时符合两地上市规则,并做好时间表衔接,辅导进程和相关工作安排与其他公司有所差异。 此前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蚂蚁集团计划在未来几周内,申请按约2250亿美元的估值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如果顺利,这将是全球最大的IPO。有业内人士称,“科创板应该也快了,说不定本周就提交IPO申请了,审核节奏上应该会比较快速。”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曾表示:上市可以更透明地面对世界,面对公众,可以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同时也将更好地跟全社会分享成果和未来。 据悉,蚂蚁集团此次寻求IPO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约合1.4万亿人民币),是今年全球最大融资规模的IPO之一。若按照2000亿美元估值计算,马云持有蚂蚁集团市值为176亿美元(约1230亿人民币),身家将暴涨至4100亿。 若蚂蚁集团顺利上市,所有阿里蚂蚁高管和员工持蚂蚁集团市值至少在15000亿人民币以上,按持股股东为3万人,人均为5000万。因此蚂蚁金服上市一事,被市场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造富运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