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降薪传闻背后的真相,各行员工纷纷有话说。那些被银行降薪的员工无奈地发现,大环境的疲软撞上了人生的疲惫,自己真的是“金融民工”了。这已不再是一种自嘲。一则“银行业将迎来集体降薪”的传闻近日引发市场关注。同时,这则微信群聊天记录中,还点名了中信银行和建设银行将分别降薪20%和30%。尽管次日凌晨,中、农、工、建几大行便迅速回应:“目前均无降薪安排”,然而《商业封面》就此向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人士进一步求证时发现,“银行降薪早已是公开的事实”,克扣绩效、退回补贴、制定不合理KPI......这些内部手段早已让基层员工的薪酬待遇“降无可降”。衣着光鲜、办公环境高端,然而里子里却满是无奈与心酸,无尽的加班和莫名的扣薪,让这些此前自嘲“金融民工”的一群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入错了行......发文降薪?调高KPI就够了!从历史沿革来看,“银行降薪”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这一次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讨论度,也是受一定的外部政策影响。首先,6月17日国常会提出的“金融系统全年让利1.5万亿元”目标,在市场环境整体不好的情况下,银行业务的开展也比较艰难,因此降薪成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其次,一份中信集团内部文件《关于开展中信集团2020年度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专项工作的通知》显示,直接量化了“开源增效50亿元、节流降本100亿元”这些目标,这些都对整个市场的风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银行降薪从来不会直接发文,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实证,‘点’到节流意思就已经很明确了。银行想要降薪太容易了,一般做法就是提高员工KPI,制定一些不合理的KPI。像我们行,搞对公的客户经理还要每月背多少张信用卡开卡任务,完不成以1000元/张扣罚”,一名前广发银行对公客户经理陈辰向《商业封面》表示。“广发信用卡在市场上其实已经比较饱和了,我是一个对公客户经理,要去营销信用卡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营销对公业务,而且这种扣罚(标准)根本没有合理性,这也是我离职的主要原因。”陈辰强调,自己再也不想每天拿着一摞信用卡申请表,去找客户赔笑脸,仅仅是为了一张信用卡任务。兴业银行对公客户经理张鹏同样表示他们的KPI“高到离谱”。兴业银行的强项是对公业务,KPI主要考核的开户量、核心存款量还有贷款发放量等等。“这个开户量指的是基础户,不是一般户,做银行的人都知道开基础户到底有多难。单说开户量这项考核,某个月我发现这项我被扣了18000元,当时我都震惊了。这种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不就是忍着,完不成被扣绩效,要不就是走人。”类似这样的情况不止反映在业务层面员工,内勤(办公室、行政、人力等)员工同样如此。以中信银行为例。《商业封面》从接近中信银行内部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今年5月“池子事件”的发生,让中信银行认识到了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特别开放出了1、2个编制,希望能够招聘到专业人士来处理这方面工作。如此实力的银行开放社招,自然会吸引众多应聘者。根据一些应聘者对面试过程的反馈,中信银行方面主要关注的问题,重点在于舆情管理机制,比如让应聘者点评几个月前的“池子事件”,还有让应聘者说明自己在舆情处理方面的优势等等。对于这样的面试问题,一名应聘者对《商业封面》明确表示,“如果按照中信银行对应聘者的要求,以及对工作成果的期待,相信很难招到合适的候选人,因为这些要求本身就很......你懂的”。尽管该应聘者对中信银行这份工作还抱有期待,但他亦坦言如果以这个为KPI标准,就算入职了,恐怕也很难达到考核要求。事实上,近年来,监管对银行行业服务收费的约束尺度日益加大,加之此次疫情影响,这些都在不断挤压银行机构的利润空间。但不管是监管因素,还是外部环境问题,这些并不代表员工的KPI考核会减少,相反的,绝大多数银行从业人员在采访过程中,均反映KPI永远“不减反增”的。还有“隐形”的招数外界可能并不能直观感受到银行从业者所背负的KPI到底有多重,但如果有人还记得去年8、9月份各个银行营销ETC的情况,恐怕就会有些具象感受了。那段时间里,为了尽可能多的拉到客源,各家银行不惜使出了人海战术,下达了硬性指标,没得商量。于是,不少银行员工开始轰炸“朋友圈”,蹲守停车场,在高速路口顶着烈日、暴晒拉客,为了完成KPI。两拨人,为了ETC都要崩溃了:被搅得心烦的有车一族,还有一群被逼疯的银行职员。除了制定畸高KPI来克扣员工工资之外,银行业“隐形”降薪的门道还有很多,比如取消年终奖,或是克扣员工补助,甚至是要求员工将已下发的补助退出给单位。整体来看,银行从业者的收入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基础工资+绩效奖金+福利或补助+年终奖。这里需要特别做出解释的是,所谓年终奖,一般情况下,也是员工通过开展业务所创造出来的绩效的一部分。员工的业绩绩效不会每月全部下发出来,而是会先扣除20%-30%,到了年底再以年终奖的名义发放下来。换言之,银行员工的年终奖其实就是自身绩效的一部分,这几乎已是银行业的一种“潜规则”。这一点,尤以业务人员为显。“别说年终奖,如果平时的绩效能正常发下来,就算是良心企业了”,张鹏对《商业封面》感慨道,“出于对潜在不良的预防和对经营成本的控制,兴业银行的员工今年以来,几乎没有拿到应有的日常绩效。”“你以为这就完了?行里制定了不可能完成的KPI,然而任务没有完成就会产生罚款,(罚款)再去冲抵前面业绩产生的绩效。相当于白干!今年兴业离职人数还是挺多的,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张鹏也想过离开,“离职成本太高了!从提离职到真正结束关系,没一两个月想都不要想,级别越高拖着的时间越长,更何况,我走了,我的客户不一定能带走,这是很多业务人员完全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北京银行中层领导李欣对《商业封面》表示,“我们早就变相降薪了,但不是因为这次传闻导致的,其实从多半年前就开始有降了。”对于北京银行变相降薪方式,李欣如此表述:“我行的做法更‘绝’,去年底就做出了内部通知了,让我们退回前面2年的车补、饭补等福利费用。”目前,李欣已按照北京银行行内要求,将福利全部退回。相对于将已拿到的手、本应享有的福利退回给单位,“心理感受确实不太好,但又能怎么样呢?”这样的问题,同样也出现在民营银行身上。一位亿联银行(美团点评持股28.5%)员工张良对《商业封面》表示,行里曾许诺4、5月下发的年中奖(年终奖的20%-30%),到了8月10号才勉强发下来,由于后台系统出错,有一部分人是8月11号发到手的。但张良并不能高兴起来,因为按照领导的意思,今年行里部分员工会存在降薪的可能性。“疫情原因,今年行里的经营情况不是很好,所以可能会在绩效打分上来做文章。绩效打分不好的,比如得分在D的,可能会被降低行员等级,等级对应基础工资,也就是说,基础工资就会被调低。”再被问到行里是否会发文或出内部公示时,这位员工则表示:“怎么可能呢?这是领导在会上传达的意思,只不过目前还没有给出具体实施方案和时间。”“这些薪酬方面的细节,根本没有在我们入职的时候讲清楚,只是简单说明绩效打分可能会影响到年终奖,就是正常发放12个月薪以外的那部分,根本没有提到打分同样会影响到基本工资的调整。”不接受,能怎样?一方面,是非公开执行的各路降薪手段;另一方面,是员工对银“金饭碗”的不舍。人们之所以有如此认知,主要是因为银行人员的办公地点普遍比较高大上,衣着也几乎都是行内统一定制,最重要的是,目前公开的金融业薪酬水平一直羡煞旁人。长期以来,银行业一直被认为是最赚钱的行业。《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2019年最赚钱的十家公司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中国平安、招商银行、腾讯、交通银行、阿里巴巴。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9年金融行业人均薪酬普遍较高,其中证券业最高,达到47.10万元;银行业其次,为38.96万元;保险业垫底,为25.37万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个行业最大薪酬待遇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被平均”。“可能是因为媒体对各大金融机构中‘前几把手’的年薪比较关注,觉得银行高管的年薪都几千万、几百万,所以所有银行人员也会赚得很多。平均薪酬代表不了什么,作为一个高度‘被平均’的行业,大多数基层人员如果一年能有20万已经算非常不错的了。”平安银行员工王青如是说。《商业封面》在拉勾网上输入金融、客户经理等关键词后发现,所得岗位的基本工资仅仅5、6千元,万元待遇已属不易。以银行线下网点为例,通过走访调查后发现,多数银行柜员、大堂经理等岗位到手月薪大概在7、8000元左右,年底还会有一些奖金。相对来说,招行、宁波银行等机构的柜员待遇会相对高一些,但其工作密度和考核要求也会更大。对于银行工作到底还是不是“金饭碗”,一名已从银行离职并自主创业的人士表示,“‘金饭碗’不敢说,就算是那些现在已4、50岁的老一批的银行职员,可能也是用‘相对稳定’这个词来形容。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觉得银行人员挣钱多,那些公布出来的金融人士的年薪根本不代表广大‘金融民工’的待遇。可能,也就是围城吧。”对于曾经承载的工作压力,该人士感慨道:“如果每天一睁眼,你就要想着如何完成月均几个亿存款、几个亿贷款、还要搞定多少中间收入,同时要考虑合规,控制不良,各种指标压下来,可能外人就不会用‘羡慕’的目光看待这个行业了。”工作压力大、薪酬低增长慢、晋升机会小,越来越多的银行人选择从银行跳槽做出,进入新的工作领域。这些跳槽出来的人多去向了这样三类职场:一部分人进入了互联网金融公司,拿过高薪,也在承受目前因监管收缩而带来的企业生存难题;一部分进入了企业,可能是此前服务过的企业,做与财务相关的工作;还有一部分人自主创业,工作内容多涉及小贷业务。跳出来的人,享受新的机遇,也在承受新的压力。然而对于一些已做出一定成绩的银行员工来说,他们这样评价自己——“压力、降薪、裙带关系......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跳到哪里都一样,而且越是国有大行、实力强的商业银行,员工的话语权越弱。”如果“跳出去”指的是去别的银行,一般是不逼到一定程度是不会离开的。因为客户迁移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何况还不一定能带得走。如果“跳出去”指的是换行业,“想想其实也挺可悲的,我在银行干了10几年、20年后,不知道自己出去以后可以做什么。”*声明:文中陈辰(广发)、张鹏(兴业)、李欣、张良、王青均为化名。
连续数月的降薪传言,让银行人心慌了。向来顶着“高薪”光环的金融业,以及被称为捧着“金饭碗”的银行人,可能又一次迎来降薪潮。 过去几年,银行业的变化很难不让从业者感到担忧。王辉2017年进入银行工作,这一年春节,他们的网点开了三个柜台,大年初一,每个柜台的工作人员一上午就收到100多万元。 隔了一年,情况便不一样了,柜台从三个缩减成两个,每个人一天收到的存款也不足100万。 银行人深有感触的是,黄金时代已经去而不复返,迎接他们的是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外部国际环境,而疫情也可能让银行的危机一触即发。 这一次的降薪风波,起源于一张截图和两份文件。 8月5日,一张关于金融业降薪的聊天记录截图流传于社交媒体,截图显示,应政策要求影响,国内金融业要全体降薪。其中,中信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降薪20%和30%。 同时,财政部《国有金融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实施细则》的一份通知流出,其中提到国有金融企业员工工资核算方式发生变化,这被外界解读为银行要压缩人力成本。 中信银行的文件也进一步佐证,一份《关于开展中信集团2020年度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专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全集团要在2020年度开源增效50亿元,节流降本100亿元。 中信集团相关文件,图源网络 随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银行回应降薪传闻,均表示没有降薪的计划和安排。 据连线Insight了解,确实有部分银行出现降薪现象,网点也在缩减中。据财联社报道,2020年以来,已经有1741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其中六大行中有603家。 某国有银行分行高管陈宏提到,网点的缩减大多出现在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或农业商业银行上,可能是为未来经济增速放缓提前做准备。 多位从业者提到,暂时没有收到降薪的通知,但今年以来,绩效工资的涨幅同比去年有所下降。这是薪资制度变化后出现的起伏现象,员工绩效工资与银行效益挂钩,在今年银行营收和利润增速放慢的情况下,绩效工资增幅也随之下降。 更让银行人担心的是2020年下半年。在经济大环境下,银行业还需让利实体经济,进一步压缩利润。疫情给银行业带来的滞后影响也将进一步显现。考验才刚刚开始。 1黄金饭碗不再 在人们的印象中,银行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降薪、裁员、网点关停,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纷纷离开,这让人不禁回想起曾经的黄金时代。 银行业的辉煌,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2003年至2013年的银行黄金时代,国民储蓄率、存款增速曾一度接近30%。银行网点和员工人数经历了快速的扩张。期间,建行、工行、中行、交行和农行五大国有银行先后上市。 王辉常听前辈讲起银行黄金十年的历史,那时候银行人工资普遍较高,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而银行也没有面临移动互联网诞生的支付宝等渠道的冲击。 这样的成长、扩张和增速都不再有了。手机银行、电子汇兑、网银支付快速发展普及,分了银行一杯羹,冲击其存贷业务,“躺赚”的时代已经过去。 这也直接反映在银行的净利润上,根据银监会数据,2003年到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率增速一度高达49%,但到了2015年,商业银行净利润为15926亿元,增速仅为2.43%,逐渐陷入低增长期。 刚进入银行业时,王辉觉得这是一份高大上的工作,但现实的差距不小。 想要进入国企或是事业单位都需要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成千上百人争夺一个岗位。而王辉在面试中感受到,银行对专业学历没有很高的限制,面试环节是10进3的比例,要拿下这个“金饭碗”门槛并不高。 除了银行,王辉也面试过汽车等行业的不少大企业,最终选择了银行,还因为银行的工作不用频繁出差、东奔西跑。但实际情况却是,无论是银行柜员,还是王辉所处的客户经理岗位,都需要一年更换一次网点。 工作了一段时间,王辉发觉,这份体面的工作,就只有体面而已,没有其它了。 外界的想象中,这是一份西装革履、朝九晚五的工作,王辉觉得没那么光鲜,也没那么轻松,他说,“银行一般是5点就关门了,但关门之后还要继续工作,整理钱和各种票务,纸质回单还要送回省里,我们经常是工作到晚上七八点。”而最开始入职时,他每个月拿到的工资只有两千五。 工资与工作内容、强度的不匹配,是很多银行人想要逃离的原因。 金融业向来贴着“高薪”的标签,但内部分化十分明显,银行业薪资明显低于券商,而从银行业内部看,其高管薪资则呈现了股份制银行高于城商行、农商行,两者又高于国有银行的情况。 据《财经》报道,根据部分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2019年年报计算,浙商银行、平安银行以月薪5万居首;招商银行的月薪为4.47万元(含派遣人员),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月薪接近4万元;城商行中的郑州银行、青岛银行分别为3.56万元、3.43万元;国有大行基本垫底,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以2.23万元、2.38万元居后两位。 整体来说,银行并不是外界想象中的“金饭碗”,而活在基层的普通员工们,薪资往往低于人均工资。每当有人均薪资统计结果发布,他们都感觉“被代表”。 随着银行业人员的饱和,网点的缩减,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甚至变得更难了。今年以来,王辉所在的银行分行没有新人加入,他认为新增员工是在逐年下滑。 围墙里的人也同样存在困扰,王辉发现,银行业整个就是僧多粥少的情况,上升机会没有那么多,重要的岗位竞争压力更大。 在微博上有一个名为“今天你从银行辞职了吗”的话题,不少从业者想要离开这个行业。 银行业不再是“金饭碗”,也算不上“铁饭碗”,更多的从业者萌生了退意。 2降薪风波 比辞职更早到来的是降薪。 在疫情笼罩下的2020年上半年,各个行业、原本火热的市场逐渐冰冻,银行业是其中少有的保持增速的行业,但现在,一场降薪风波正在展开。 几天前,一张关于金融业降薪的聊天记录截图流传于社交媒体,引来了一波对银行降薪的讨论。 截图显示,应政策要求影响,国内金融业要全体降薪。其中,中信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降薪20%和30%。之后财新报道,这一轮降薪安排中,多家金融央企或将调整,每年整体薪资降幅达5%,逐年递减,争取在三到五年整体薪资降幅在20%到30%。 事发后,引发不少银行从业者在社交媒体上讨论。有人表示,工资已经低到不能再低,没有降薪的空间。也有人表示了担忧,认为相关话题会催化更多年轻人离开这个行业,而银行业本来就人心惶惶了。 几乎每隔两年,银行业都会迎来一次降薪潮、裁员潮。 一次是在2015年,银行业刚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期,开始从喧嚣归于平静,员工数量出现零增长的情况,到了2016年上半年,建行、工行、中行、交行和农行五大国有银行出现大幅度裁员。据各大银行的半年报显示,员工合计减少了2.5万人,其中工商银行减员最多,为7635人。 伴随着减员的还有降薪,2016年上半年,民生银行的人均薪酬,同比下滑23.2%至14.6万元。其它15家上市银行,也各有降薪的情况。 第二次便是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下行,各大行业的头部公司都开始裁员、降薪,更多的中小公司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倒闭。全国金融业也传出全体降薪的传闻。 到了2020年,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更多银行看到了未来经济增速会放缓,”陈宏认为,降薪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表现,在人力成本上加以适当的控制,相当于准备过冬的粮食。 除了降薪,不少银行业缩减了网点数量。 陈宏提到,国有银行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部分银行还略微增加了一些矩阵的网点,向农村进行扩张。 目前国内金融体系中银行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六大国有银行,第二层级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第三层级是数量非常庞大的数以千计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 而后两者的情况便不一样了,压力之下他们关停了部分网点。 陈宏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它们前几年的规模扩张太快,网点的效益又不是很好,不得不选择把它关掉。”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来自移动端崛起的冲击,王辉明显感觉到银行智能化的趋势,人工柜台慢慢被智能柜台取代,客户完成开卡、开通手机银行等服务,需要的柜员明显减少了。 3制度改革后,薪酬随银行效益起起伏伏 在四大国有银行否认后,银行业是否集体降薪的讨论还未停止。 “这不叫降薪,而是薪酬调整。”王辉说。这也是很多银行人的共识,薪酬制度改革在行业里已不是新鲜事,员工工资一直有涨有跌,工资是减少了,但并不一定是因为降薪。 陈宏在银行工作了十几年,他回忆,过去的国有银行更像是事业单位,而银行员工更像是公务员,但随着薪酬制度的改革,他们更像是一个普通公司的员工,工资标准不仅是按照工龄和职务,还需要进行绩效考核。 陈宏所在的某国有银行早在2015年左右、上市前后,就在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开始更改薪酬制度。银行从原本的固定工资,变更为固定加绩效的工作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绩效考核权重在不断增加,从原本的10%左右,慢慢提高到25%,几乎是一年一变。” 银行内部的工资水平开始分化,部分员工成为受益者。陈宏提到,客户经理、市场营销的薪酬可能会超过一般的银行管理人员,“绩效上不封顶,你的业绩做得好,工资翻倍都是可能的。” 身处客户经理岗位的王辉深有体会,“以前大家是吃大锅饭,不管你干什么活,干多少活,大家拿到的工资都差不多,但这次调整之后,你越努力,赚得也越多。” 银行人慢慢适应绩效薪酬制度,他们的工资会和银行利润挂钩,随着银行利润的起伏而变多或变少。 不幸的是,因为大环境的变化,银行利润在不断下降。 “国有银行的工资总额,受到了净利润增幅影响。”陈宏说,国有银行都是由财政部统管,财政部会根据银行效益增长情况,核定一个工资总额。各个银行再根据内部分配制度进行工资的二次分配。 他明显感觉到,“去年的各项指标还增长得比较快,但今年整个经济形势不是非常好,银行经营绩效下降,工资总额也是会下降的”,绩效工资的增幅也就没有去年那么大了。 不过,陈宏提到,国有银行绩效工资的增幅虽然下降,但是总额相比去年同期还是有所上升。 但接下来的情况,更让从业者担心不已。 2018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下行,金融行业如履薄冰,2020年的疫情和国际环境更是雪上加霜,不少银行出现了净利润增速减缓的情况。2020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利润罕见地同比下降了9.4%,累计实现净利润1.0万亿元。 而在让利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银行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今年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要求加快降费政策落地见效,给市场主体减负,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这并不是今年以来才有的政策,”陈宏提到,从去年开始,国务院提出做普惠金融,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让利,而今年以来,在“让利1.5万亿元”的背景下,银监会、保监会对每家银行都会有一些具体考核的指标,让利幅度更大了。 银行存在的风险因素比以往更多了,而疫情给部分实体企业、金融体系带来的滞后影响才开始显现,下半年银行将会面临真正的考验期,这次传出降薪只是一个开始。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宏、王辉为化名。)
财政积极加金融让利!银行员工降薪30%说明什么?四大行连夜回应 昨天,财政部公布了上半年财政执行报告,指出今年最大的发力点,是实施了规模空前的2.5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已经实际减税降费超1.5万亿元,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另外,就是首次发行了一万亿的特别国债,以及规模空前的3.75万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目前这笔钱已经完成了60%,下半年这些资金都将陆续投入使用,主要方向将用于稳定和扩大就业,脱贫,改善民生,继续落实减税降费,保证能源和粮食安全等等方面,简单来说就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另外,财政部明确提出,将财政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达到3.76万亿元,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 这其实释放了一个信号,今年下半年财政要敢负债,敢花钱,这也符合我们财政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财政多投入,就能够创造出更多的需求,拉动更多的产业进步,对于基建,新基建都会构成利好。从国内大循环的角度上来看,消费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国家消费,一个是居民消费,国家消费往往是带动投资,带动整个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方式,这也是经济增长,最具确定性的一部分。当经济不好,消费信心不足的时候,积极的财政政策,会给市场带来更多的信心和机会。创造就业机会,就能增加收入,从而带动居民消费。避免陷入通缩陷阱。 一般来说,我们担心的是,国家消费多了,税收也就越重,所以会对个人消费造成挤压,但是今年增加了赤字率,也就是说钱不是收税收上来的,而是借的,不但不加税,还要给企业减税降费,所以这就相当于扩大了增量,而且就目前我国的赤字率来看,3.6%也并不算高,相比来说,美国今年的财政赤字率可能会达到14%,所以我们显然还在合理的范畴之内,也还有潜力。其实财政赤字这种事,就跟信用卡一样,短期家里手头紧,透支一下度过困难,等资金充裕的时候再还,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别负债太多就好。 除了财政之外,我们也在压缩金融的利润,众所周知,上市公司中,一半的利润都让金融行业赚走了。2019年年报披露,36家上市银行,合计利润1.7万亿,占全部A股的40%,5家保险利润2723亿,占全部利润的6.55%,37家券商还占了2.5%,今年一季度国家GDP下降了6.8%,但是银行们的利润又增加了5.6%,所以这个问题太突出了,以至于在此之后,我们喊出了金融让利1.5万亿的目标,要限制金融利润,也就是说,金融全年一共赚了2万亿,今年要让出1.5万亿来,主要包括,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通过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 从5月以后其实我们一直在压缩银行的净息差,从而压缩银行的利润,目标是让企业融资成本下降0.5-1个百分点,降低融资成本,这就是宽信用的标志,在宽信用周期,实体企业得到好处,而银行的业绩将受到息差下降的影响。所以今年银行恐怕业绩不会很好。未来3个季度,银行业绩基本都将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昨天,有媒体就爆料,部分银行已经要求降薪30%,没有接到降薪通知的银行员工,也对今年的收入表示很悲观,认为降薪肯定也是大势所趋。据了解,银行员工的收入主要包括,工资+绩效+津贴+补贴,那么银行业绩下降,绩效自然会下降。收入肯定受到影响,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到底基本工资是否下降,如果基本工资也调降30%,那么后台员工将受到的影响更大。有些员工已经抱怨,这工作已经没法干了。不过四大行连夜回应!坚决不承认降薪 银行降薪这种事在历史上发生过,每次银行降薪,都是银行的困难时期,不良率往往会上升。主要就是因为宽信用导致,国家金融政策要求银行尽可能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多的贷款给中小微企业,还得压降利率,于是这里面就会降低一些风控的门槛,资质审查,抵押等等就必须要放松,所以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的可能性也就大增,不良率上升,再加上息差下降,这就大大影响了银行的业绩,那么银行们没办法违背政策,只能自己压缩运营成本,所以银行的员工,就成了被牺牲的对象,一到信用宽松周期,银行都会发生降薪裁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今银行机器的普及率也在提升,从前台到中台后台,将进一步压缩人员开支,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银行可能都不会太好。而银行股又在大盘中占据极大的比重,所以这也是我们相对来说更看好中小创的原因,政策方向就是压缩银行利润,保中小创发展,所以我们要学会顺应这种风格。未来银行肯定业绩不佳,除非整体大牛市,否则很难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了。
在A股市场步入牛市行情之后,在银行股身上,却并未感受到牛市的感觉。假如投资者手持一定比重的银行股,那么在这一轮牛市行情中,显然也是属于明显踏空的群体。 银行股的持续走弱,不仅与政策因素有关,而且也与基本面变化预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性。 其中,促使金融系统加速让利实体经济,对银行业来说,本身也是一种不少的压力。在今年比较特殊的环境下,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步伐,却骤然提速。纵观这些年来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确实在绝大多数的行业中占据了不少的优势,在当下特殊的市场环境下,适度让利也是符合市场的预期,但对银行投资者来说,却显得不那么友好。 再者,未来上市银行的分红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政策层面上似乎给了银行业降低分红的预期,对部分上市银行来说,这些年来最核心的竞争优势,莫过于持续稳健的分红能力,如今银行业持续现金分红的根基遭到了动摇,市场也会对银行股的长期投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此外,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验,银行业的不良率也会骤然增加。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银行业的经营状况似乎并未展现出较差的市场预期,甚至与一季度的经济基本面产生了一定的背离。但是,因不良率的提升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季度的数据并不说明太多的问题,银行业的不良率可能会在今年三四季度有所体现,从近期银行股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也已有提前反应利空预期的迹象。 近日,市场再度传出了银行业普遍降薪的消息,作为长期的金饭碗行业,银行业的薪酬与福利还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一旦开启了降薪的通道,那么将会对整个行业带来不少的洗牌压力,并逐渐弱化银行业的金饭碗优势。 不过,从四大行的回应来看,目前并未有降薪的安排。但是,从市场的消息传闻来看,消息并不会空穴来风,当银行滋润日子逐渐离去之后,降薪可能会是部分银行的选择,但对部分平均薪酬持续高企的银行来说,未来员工的薪酬与福利仍然会与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相挂钩,对经营能力较弱,且缺乏竞争优势的银行来说,可能还是会存在着较大的降薪压力。但是,对部分银行来说,即使未来选择降薪的策略,也不会轻易降低基础薪酬,或通过增加考核压力,减少奖金发布等形式完成间接降薪的任务,对银行员工的薪酬影响也会显得相对有限。 在A股市场中,银行股一直扮演着稳定市场指数的护盘角色,历年来银行股在调控市场指数方面也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即使当前的A股市场已经步入了技术性牛市,但市场需要的却是慢牛行情,假如银行股也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走势,那么市场指数早已涨至4000点之上了,这似乎并不符合慢牛的定位。从某种角度思考,在今年银行业加速让利,且银行股利空频繁出炉的背后,或通过压低银行股的估值水平来减慢市场加速上行的步伐,而现阶段的市场环境,恰恰是牛市运行时间越长,则越有利于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并更有利于发挥出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的效果。 就目前而言,虽然今年以来有关银行的坏消息不少,市场也借势打压银行股,并导致银行股的估值水平再度创出了历史新低水平。但是,从长期的角度出发,作为百业之母的银行业,利空也只是短暂性的,只要中国经济逐渐回暖,且实体经济回升预期逐步明朗,那么银行业的让利压力也会明显降低。当影响到银行股的利空消息逐渐减少时,且不良风险逐渐暴露之后,市场也会对银行股的估值定位进行重新衡量。从长期的角度分析,市场价格终究还是围绕着市场的核心价值上下波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高估值品种,最终还是会实现估值理性回归。但是,对估值产生错杀,且基本面被低估的企业,最终还是会实现估值的修复,真正有价值的股票始终还是会得到市场的重新认可。
银行降薪传闻起,保险呢?保险公司员工:我们哪有降薪空间? 近日,网传银行业要降薪,中农工建四大行集体回应称,“没有降薪计划”。银行业降薪的传闻也对保险业产生了“心理影响”。对此,保险公司也回应称,“我们目前没有相关的降薪动作”。 “我们哪有降薪空间?” 事实上,保险业薪酬水平在金融领域并不高,往往是一些市场化主体的高管薪酬拉高了行业的平均水平。Wind数据显示,2019年,金融业人均薪酬中,证券业47.10万元;银行业其次,为38.96万元;保险业垫底,25.37万元。 某保险公司员工玩笑称,“我们哪有降薪空间?”为此,业内多次呼吁,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待遇、激励奖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不过,降成本确实是不少保险公司的选择。某保险公司人士回复称,“我们会进一步加强销售费用管控,并从控制需求、整合资源、人员管理角度开展精细化管理、降低费用等各项降费举措,以节约资本性支出。”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业在稳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月22日,在银行业保险业一季度运行发展情况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银保监会将引领和推动保险业进一步发挥作用,包括保险代理人队伍的发展,吸纳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目前,不少保险公司都在进行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并且大力储备保险代理人队伍。 非银净利润占比约20% 保险业净利润在金融业占比也相对有限。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金融行业净利润约2.5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19932亿元;保险业约3000亿元;证券公司1231亿元;信托公司约540亿元;金融租赁公司约350亿元;公募基金约220亿元;消费金融公司约80亿元;期货公司约60亿元。这意味着,银行约占80%,非银约占20%。 今年1月,财政部印发《国有金融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实施细则》规定,金融企业集团总部职工、高级管理岗平均工资增幅原则上应低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此外,金融企业应当制定工资追索扣回制度,如在高级管理人员、相关员工职责内发生风险损失超长暴露,金融企业有权在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后将已发放的工资追回,并止付所有未支付部分。 上述细则给出了金融企业薪酬的具体测算公式:金融企业当年工资总额=上年度工资总额基数×(1+W);其中W为工资总额增幅,以Y作为函数计算确定;Y=联动指标增幅×综合考核系数。当-20%≤Y≤20%时,W=Y;当Y>20%时,W=20%+arctan(2.5Y-0.5)×20%/π;当Y<20%时,W=-20%+arctan(2.5Y+0.5)×20%/π。 其中,银行、券商等的联动指标增幅与一般净利润增幅,保险公司可选取净利润增幅和营业收入增幅加权指标,权重分别为60%和40%;对于净利润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经申请可增加营业收入增幅作为加权指标,权重原则上不超过30%。综合考核系数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和考核目标实现程度确定。金融企业未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工资总额不得增长,或者适度下降。其中国有资本减值幅度超过10%的,工资总额降幅原则上不低于5%。
近日有外媒爆出广东宏远男篮降薪一半的传闻,球队主教练杜锋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消息不实,全队目前正在专心备战等待CBA复赛。 外媒称,广东队包括球员和工作人员在内降薪幅度高达50%,易建联以及两名外援无一例外。对此杜锋回应道:“现在处于疫情期间,联赛中的各家俱乐部都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考虑到客观情况,俱乐部目前发放了一半的薪水,球员也表示理解,等情况好转后,俱乐部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补发方案。” “球队上下在疫情期间一直在认真训练,等待联赛重新开始,没工夫关心这种子虚乌有的传闻。”杜锋说。 因受新冠疫情影响,CBA自30轮比赛后一直处于停赛状态,整个联赛相关的生态圈自然都处于困难时期。此前CBA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已采取降薪举措,希望带动全联盟友好协商降薪,减轻俱乐部运营压力,确保CBA大家庭每一个参与者平稳度过疫情。 CBA停赛前,卫冕冠军广东男篮在常规赛中以28胜2负的战绩排名联赛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