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晚间,青青稞酒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10亿元~1.30亿元,由盈转亏。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青青稞酒营收为5.46亿元,净利润亏损0.64亿元。 据此估算,第四季度青青稞酒亏损在0.46亿元~0.66亿元,或超前三季度整体亏损额。 青青稞酒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各地零售和餐饮终端基本处于停业状态,春节传统的走亲访友和大规模家庭聚会基本停滞,严重影响了春节期间的产品动销;跨省旅游在7月下旬才开放,制约了公司旅游季的销售。 同时青青稞酒深耕青甘、聚焦西北、拓展全国重点区域,导致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绝对规模并未与收入同比下滑,压降了利润空间。
作为A股上极具特色的白酒上市公司,青青稞酒近年来业绩则是每况愈下,尽管吴少勋联手劲酒(劲牌公司)入股了青青稞酒,还一度被认为是重大利好,但是,从目前来看,青青稞酒的业绩颓势并未得到扭转。 10月15日,青青稞酒公开了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为负数,在-6000万元和-7000万元之间,而2019年同期则为正数,约为2753万元。 对此,青青稞酒方面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各地零售和餐饮终端基本处于停业状态,春节传统的走亲访友和大规模家庭聚会基本停滞,春节期间的产品动销有较大影响;加之,跨省旅游在7月下旬才开放,对公司旅游季的销售有较大影响。 而在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看来,青青稞酒的下滑是弱势区域酒企在存量挤压态势下的正常表现,弱势区域酒企受制于品牌价值较低,尚未完成高端产品结构升级,在消费升级态势下,品牌与品质化趋势中整体盈利能力较弱,加上青青稞酒近几年全国化进程遇阻,企业内部又出现了一些投资周期较长的项目,进一步拖累了企业的发展。 前三季度收入下滑30%以上 资料显示,青稞酒,藏语叫做“羌qiang”,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它是青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 也就是说,与其他白酒不同,青稞酒具有较大的区域局限、消费局限,这也是青青稞酒省外布局成效不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青青稞酒是国内最大的青稞酒企业,产品主要销售市场是青海省,综合考虑地缘环境、消费习惯及历史等因素,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开拓第二根据地市场(甘肃市场)。 在10月15日的公告中,青青稞酒方面也透露,公司调整战略重心,聚焦白酒,在继续保持主销市场健康度的整体思路下,深耕青甘、聚焦西北、拓展全国重点区域。 但是,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却表示,青青稞酒属于小品类,其消费区域仅仅局限在青海,很难实现全国化,这也使其业绩难以得到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1-9月,青青稞酒实现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30%-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000万元至7000万元;而2020年第三季度,青青稞酒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为负数,亏损2500万元至3500万元,而2019年第三季度则为正数。 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青青稞酒业绩下滑,除了疫情这个外部因素,还有自身的问题,因为2020年第三季度,大部分白酒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都在显著复苏之中,甚至实现了快速增长,比如酒鬼酒。 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青青稞酒业绩持续下滑,主要是由于青稞酒的核心市场有限,人口红利低,在名优白酒的夹击下,其扩容增长的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 吴少勋无法拯救青青稞酒? 其他白酒上市公司原本的发展势头良好,只是因为疫情因素,在2020年受到了短暂的不利影响,但是,青青稞酒则是一个例外。 公告显示,2019年,青青稞酒营业总收入接近12.54亿元,与去年同期13.49亿元相比,降幅在7%以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691万元,相较于2018年1.08亿元,降幅在66%左右。 青青稞酒方面表示,由于公司对消费者消费趋势把握不到位,重要节日期间消费提档的预期不足,高酒精度、中高档产品开发滞后,对次高端引领下的渠道分级管理及资源聚焦管理不够。 也就是说,青青稞酒业绩下滑的导火索并不是疫情,而是公司自身管理未能跟上白酒行业发展步伐,疫情只不过是让其“雪上加霜”而已。 为了开拓市场,青青稞酒从劲酒外来了一些高管,负责营销工作,但是,青青稞酒内部人士却告诉《五谷财经》,劲酒过来的白酒营销人员,并未对青青稞酒销售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2019年5月,青青稞酒与湖北正涵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湖北正涵”)签订了《战略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下称“协议”或“战略投资协议”),湖北正涵拟通过受让青青稞酒控股股东,即青海华实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实投资”)3%的股份,成为青青稞酒的战略股东,为青青稞酒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并在完成持有3%股份之日起36个月内不进行任何减持。 青青稞酒方面表示,本次战略投资合作有助于双方从产品研发、推广、营销、市场拓展、渠道建设、人才培养进行深入合作,为公司引进更多的战略及业务资源,有利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 资料显示,拟战略入股青青稞酒的湖北正涵,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吴少勋持股99%,劲牌有限公司(下称“劲牌公司”)持股1%,换言之,吴少勋是湖北正涵的实际控制人。 基于此,吴少勋携手劲牌公司入股青青稞酒,一度被资本市场认为是重大利好,青青稞酒股价还因此大涨。 虽然“脱发严重”的吴少勋和劲酒一样,能够成为白酒行业的成功榜样,却并未成为青青稞酒的“白衣骑士”,而青青稞酒的业绩仍在亏损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 为了应对新的白酒行业发展形势,贯彻公司中期长期发展战略,提高产品品质,拓宽营销渠道,加强精细化、扁平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和营销水平,青青稞酒拟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1.73万吨优质青稞原酒陈化老熟技改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青稞酒研发及检测中心建设项目、青稞酒信息化建设项目、青稞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青青稞酒方面指出,这可以增强公司原料供给能力、提高公司优质原酒品质、实现公司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升级、提高公司品牌渗透率、进一步改善公司研发环境,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10月8日晚间,青青稞酒发布公告,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已经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受理。 “青青稞酒与劲酒的合作并没有达到预期,劲酒团队对于小瓶装、光瓶酒以及保健酒的运作较为擅长,而对于白酒类则经验不足,两者之后的嫁接并没有达到原有的预期,相反可能有管理上的诟病,因此并不看好两方在运营上的合作,但不排除劲牌在慢慢渗透进青青稞酒中,未来实现借壳上市。”朱丹蓬称。
10月9日,在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青青稞酒详细披露了海外业务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国外销售405.35万元,占比1.14%,较去年同期增长三成。 作为青青稞酒的境外全资子公司,OranosGroup.Inc(简称“OG”)已资不抵债。1-6月OG公司资产总计2.1亿元,负债达2.3亿元。 搜狐财经盘点发现,OG公司营收近三年经历“过山车”式增长,净利润累计亏损超过5000万元,2019年对青青稞酒的营收贡献率却不足1%。 同时,其他应收款中,OG等三家境外公司合计欠款2.2亿元,接近青青稞酒上半年营收的63%。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搜狐财经表示,“对于海外资产的处置要看对其功用的定位,如果是用于实体经营、业务拓展及海外投资,那么资不抵债是很严重的问题,应该尽早清算结束,甩掉包袱。” 近三年累计亏损超5000万元 营收贡献率不足1% OG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持有青青稞酒在美国境内的所有股权和资产,也是青青稞酒“海外梦”开始的地方。 其下属3家子公司,Koko Nor Corporation(简称“MNC”)持有公司在美国纳帕葡萄酒酒庄资产,Maxville Lake Winery(简称“MLW”)主要负责葡萄酒的生产、加工、销售及出口业务,Tchang Spirits,Inc.(简称“TSI”)负责独立运营出口青稞酒。 2013年,青青稞酒斥资1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收购位于美国纳帕的马克斯威酒庄,首次涉足葡萄酒业务,并于2015年销售葡萄酒产品。 当时的青青稞酒意气风发,寄希望通过收购丰富产品线进而提振业绩。青青稞酒在2013年年报中提到,公司通过在境外收购资产的形式拓宽公司产品线,通过国内销售公司和美国孙公司开展葡萄酒在中国和美国等国际市场的运营推广,提升青稞酒的差异化优势。 收购美国酒庄的那一年,青青稞酒营收接近15亿元,净利润3.73亿元,耗费超过四分之一的净利润来实施海外收购,可见青青稞酒对其寄予了厚望。 青青稞酒财报显示,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2.54亿元,其境外营收仅为921.44万元,对公司的贡献率不足1%。 披露的数据中,2017年至2019年,OG公司已经陷入连续亏损的境地,三年累计亏损超过5000万元。 “过山车”式增长引质疑 上半年国内收入降至0 OG公司近三年又一期的相关财务指标变动比例超过20%,也引发了深交所的问询。 在回复函中,青青稞酒详细披露了OG公司近年来的具体财务情况。 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中,OG公司营收呈现出“过山车”式增长,从2017年的1183万元翻倍至2018年的2377万元,之后“腰斩”至1277万元,三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7.25%、100.95%、 -46.30%。 青青稞酒回复表示,主要原因系报告期销售给国内的收入发生变化所致,美国地区销售比较稳定。 数据显示,OG公司产品销售区域主要在美国,近三年中其美国地区的销售均在1000万左右,其中2019年美国销售1099.93万元,占比86.16%。 而中国地区的销售额从2017年的257万元增长至2018年的1332万元后,2019年突然缩减至177万元,今年上半年更是骤降为0。 对于这家主要销售市场在美国的葡萄酒酒庄,青青稞酒在半年报中提到,葡萄酒业务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感,逐步将马克斯威打造成为中国市场纳帕葡萄酒的代表。 同时,OG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不太相符的增长趋势也存在诸多质疑。 在营收翻倍增长的2018年,OG公司同样亏损了1649.83万元,和2017年并无太大差异;而在2019年,其营收下滑近半,净利润亏损额为1572万元,变化也不大。 2020年上半年,OG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0.21万元,净利润亏损为699.44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50.14%和31.77%。 在青青稞酒列出的10家葡萄酒同行中,OG公司也成为唯一一家在今年上半年营收正增长、净利润实现减亏的企业。 境外公司欠款2.2亿元 美国酒庄扩建预算近营收4倍 拥有这样一家资不抵债、连年亏损的境外公司,青青稞酒为何不舍弃远在美国的OG公司? 青青稞酒2019年财报显示,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其他应收款情况中,青青稞酒和OG公司往来款期末余额高达1.15亿元,账龄为1-4年,占比25.94%。 同时其他应收款中,MNC和MLW往来款期末余额分别约0.91亿元和0.14亿元,OG、MNC、MLW合计欠款2.2亿元。 今年上半年,青青稞酒营收3.5亿元,同比下降 34.65%,净利润亏损3507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256.20%,2.2亿欠款超过营收的60%。 在大幅亏损的情况下,青青稞酒半年报显示,在建工程中,美国纳帕葡萄酒酒庄二期工程账面余额为1334万元,占比73%。 OG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为500万元,给予美国纳帕葡萄酒酒庄二期工程的预算却高达4848万元,期初余额1279万元,今年上半年增加金额54万元。 搜狐财经盘点发现,从2017年至2019年,青青稞酒在建工程中就包含多个海外项目。 2019年在建工程中12项为海外项目,账目余额累计1267万元,占比70%。其中,Winery Improve ment Phase II酒庄二期工程建设预算为2581万元。 “青青稞酒在国内的产品推广尚不足以成为头部企业,长期大规模亏损但又“倔强”存活的海外企业,其存在的意义就容易产生很大疑问。”沈萌分析指出,工程历来是属于透明度低的项目,不少腐败都由此产生,至于这些项目投资是否都具有价值合理性,仍然存在灰色地带,可能成为少数人侵害上市公司及股东利益的工具。
8月18日,青青稞酒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在过去两年短暂盈利之后,青青稞酒再度陷入亏损。 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青青稞酒营收3.54亿元,同比下降34.65%;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约3507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约2245万元,同比下降256.2%;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4112万元,同比下降426.26%。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青青稞酒表示,主要系受疫情影响,导致销售收入下降。 此前,青青稞酒曾发布预亏公告称,受新冠疫情影响,春节期间的产品动销有较大影响,对第一季度收入影响较大;第二季度,虽然青海市场在逐步恢复,但由于第二季度属于销售淡季,未能对业绩起到提振作用。 上年报,青青稞酒主营酒及酒精饮料业营收3.19亿元,同比下降36.71%。其百元以上的高档青稞酒产品营收2.32亿元,同比下降39.12%;普通青稞酒营收0.79亿元,同比下降30%。 青青稞酒控股的两家酒类销售公司业绩同样表现为大幅下滑。青海互助青稞酒销售有限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30.14%,西藏天佑德青稞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318.34%。青青稞酒都表示因疫情导致市场下滑。 据年报显示,2017年青青稞酒上市后首亏0.98亿元,但2018年,青青稞酒便实现扭亏为盈,实现盈利1.09亿。2019年,青青稞酒净利润大幅下滑至0.22亿元,但到了2020年青青稞酒终于再度陷入了亏损。 同时,2020年上半年亏损3507万元也是青青稞酒自2011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半年度净利亏损。
7月13日,青青稞酒发布关于对深交所2019年年报问询函回复的公告。 在回复公告中,青青稞酒对公司2019年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大幅下降和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增长,与营业收入变动幅度不一致等一系列原因做出回应。 而实际上,2017年至2019年,青青稞酒已经连续三年收到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近三年,青青稞酒业绩表现也十分不稳定。 销售费用增10%,营收反降;青青稞酒称“合理” 2019年青青稞酒实现营收12.54亿元,同比下降7.04%;净利润0.36 亿元,同比下降66.42%;扣非后净利润0.19 亿元,同比下降 80.1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08 亿元,同比下降 202.28%。 对于2019年的业绩表现,深交所要求青青稞酒说明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大幅下降的原因。 青青稞酒回应称,由于公司对消费者消费趋势把握不到位,重要节日期间消费提档的预期不足,高酒精度、中高档产品开发滞后,对次高端引领下的渠道分级管理及资源聚焦管理不够,造成2019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7.04%,净毛利润下降9050.75万元。 对于净利润的大幅下降,青青稞酒表示,公司持续加大消费者运营和市场促销人工等方面的投入,其中广宣费用、职工薪酬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530万元、2626万元;加之,本年度,公司控股子公司西藏纳曲青稞酒业有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其正处于产品导入、市场拓展期,尚未盈利;导致2019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66.42%。 资料显示,西藏纳曲青稞酒业有限公司(下称西藏纳曲)是青青稞酒与湖北劲牌的合资公司。2016年5月,青青稞酒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西藏天佑德青稞酒业,与毛铺健康酒业、西藏天麦力健康品公司,共同投资设立西藏纳曲青稞酒业公司。 2019 年1月,青青稞酒对西藏纳曲青稞酒业的董事占比达3/5,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纳入合并范围。财报显示,2019年西藏纳曲青稞酒实现营收2697.52万元,实现净利润及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亏损1559.73万元、701.88万元。 对于现金流量的大幅下降,青青稞酒表示,2019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1.48亿元;收到往来款项等其他经营活动现金减少1778万元;同时支付青稞等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款较上年同期增加3239万元;支付广告费、物流费等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1906万元。 青青稞酒还表示,为了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优化了应付账款结算办法,经营性应付期末较年初减少9819.09万元。 与青青稞酒2019年营收与净利润下滑变动相反的是,青青稞酒2019年的期间费用却增高了。 财报显示,2019年青青稞酒的销售费用为 4.06 亿元,同比增长 10.93%;管理费用为 1.50 亿元,同比增长 4.90%。 具体看来,青青稞酒2019年销售费用中,广告宣传及市场调研维护费2.07亿元,同比增加14%;职工薪酬1.25亿元同比增加22%。青青稞酒酒也表示,成本增加亦是营收净利下滑的原因之一。 深交所要求青青稞酒说明期间费用增长且与营业收入变动幅度不一致的原因。 青青颗酒表示,为了应对多变的商业环境,公司持续加大消费者运营等方面的投入。“白酒行业分化发展,基于公司推进青甘一体化、优化产品结构的战略,上述期间费用增长且与营业收入变动幅度不一致,是基于战略需要,为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是合理和真实的。” 连续三年收问询函,净利润大起大落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至2019年,青青稞酒已经连续三年收到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 近三年,青青稞酒业绩表现也十分不稳定。2017年至2019年青青稞酒营收分别为13.18亿元、13.49亿元和12.54亿元,同比分别为下降8.27%、上升2.29%和下降7.04%。 近三年青青稞酒的净利润表现更是大起大落。2017年至2019年青青稞酒净利润分别为亏损0.98亿元、盈利1.02亿元和盈利0.22亿元,同比分别为下降118.45%、上升394.86%和下降65.86%。 对于2017年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出现亏损的情况,深交所曾要求青青稞酒进行说明。 青青稞酒彼时回复称,2017年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商誉减值、销售费用增加和营收下降导致。其中青青稞酒于2015 年7月完成中酒时代的收购,并确认商誉1.8亿元。2017年进行了全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实际上,2015年至2019年,中酒时代净利润分别亏损4163万、4675万元、3235万元、2185万元和1722万元。自2015年被青青稞酒收购以来已经连续五年亏损,累计亏损达1.6亿元。 2018年青青稞酒扭亏为盈,但其再次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财报显示,2018年青青颗酒各季度净利润分别为8681万元、125 万元、亏损125万元、2076万元,存在较大波动。 青青颗酒解释称,受销售收入变动的影响。白酒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节日效应”,各季度的销售收入波动较大;同时公司各季度期间费用投入相对固定,收入变动对净利润变动具有杠杆效应,各季度收入的变动导致各季度净利润波动。 青青稞酒子公司的连年亏损也引起的深交所的注意,在2018年的年报问询中,深交所也要求青青颗酒对中酒时代的亏损进行说明。 青青稞酒解释称是由于互联网企业自身特点,需要进行前置性投入, 前期推广费用较大;中酒时代正在进行战略转型,适度收缩传统电商业务,重点布局中酒云图、中酒云码和新零售业务,力争成为酒类互联网营销工具提供及运营服务商,新业务布局需要进行较大的前置投入。 资料显示,中酒时代成立于2012年,线下门店分布于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南京、成都等地。同年,中酒时代推出中酒网,成为一家B2C和O2O的电子商务服务商,主营中高档酒类产品。 2015年7月,青青稞酒斥资1.8亿完成对中酒时代的收购。这在当时也被认为是青青稞酒实现全国化的一大举措,青青稞酒试图借互联网+白酒模式实现全国化的突破。 但中酒时代的连年亏损也使青青稞酒的全国化战略落空。2016年-2018年,其省外营收分别为3.90亿元、3.31亿元、3.06亿元,同比下滑3.70%、15.13%、7.55%。终于在2019年青青稞酒省外市场略有回升,营收3.37亿元,同比增长10%。
作者 | 李之泽 5月29日晚间,青青稞酒发布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90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76亿元。 根据公告,募资金额拟用于1.73万吨优质青稞原酒陈化老熟技改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青稞酒研发及检测中心建设项目、青稞酒信息化建设项目、青稞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技改项目将投资2.35亿元。 这是青青稞酒自2011年上市以来首次进行增发募资。在本次募资背后,青青稞酒已经面临经营业绩和资金流动的压力。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青青稞酒的货币资金为2.65亿元,为上市以来的最低值。 2.35亿用于技改,为发力中高端市场 青青稞酒本次募资的半数金额将用于技改项目。 青青稞酒公告表示,1.73万吨优质青稞原酒陈化老熟技改项目将拟投入募集资金2.35亿元。 青青稞酒表示,陈化老熟是保证青稞酒质量的关键工序,优质青稞原酒至少需要经过 3 年或以上的陈化老熟才能用于勾调成品酒,而后上市销售。经过陈化老熟环节后,青稞酒的品质更佳,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青青稞酒坦言,受制于公司目前的储能现状,优质青稞原酒的贮存时间较短,公司优质青稞酒的品质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影响了公司品牌形象的提升。 按照青青稞酒的规划,项目建成后可延长优质原酒贮存时间和改善贮存条件,来提高优质青稞原酒品质,最终实现公司中高端产品品质的升级,增加中高端产品的销售占比,提高公司整体毛利水平。 从青青稞酒近年来的年报数据看,此前公司主要支撑业绩的中高档产品市场增长并不顺利。2019年,公司中高档青稞酒营收金额8.65亿元,占营收比重69%,但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5.5%。 2015年至2019年,青青稞酒中高端产品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9.18亿元、9.87亿元、9.28亿元、10.24亿元、8.65亿元。显然,青青稞酒中高档产品营收已经多年停滞不前,并已有下滑趋势。 本次募资中2.35亿元用于技改也是青青稞酒中高档产品市场下滑的压力所迫。但根据青青稞酒技改项目的公告,本项目建设期为3年,这也意味着,技改建设期间,青青稞酒依然需要面临中高档市场的压力。 对于青青稞酒对于技改项目的投资,酒业专家蔡学飞表示,近几年青青稞全国化市场开发受限,伴随着消费升级趋势,其重新聚焦品质概念来做高产品线应该是大势所趋。“利用原料,环境的稀缺性,只要强化品质教育,青青稞有机会重新破局全国市场。” 募资背后的资金告急,一季度现金流下降1620% 资料显示,青青稞酒主要从事青稞酒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西北地区白酒行业龙头之一。公司于2011年上市,本次增发募资是青青稞酒上市9年来首次进行增发募资。 在青青稞酒首次增发募资的背后,其公司经营压力和资金压力从财务报告中可见一斑。 2016至2019年,青青稞酒的营收分别为14.37亿、13.18亿、13.49亿、12.54亿,净利润分别为2.16亿、-0.94亿、1.08亿、0.36亿。业绩压力已经十分明显。 其中,2019年,青青稞酒实现营业收入为12.54亿元,同比下降7.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36亿元,同比降低66.42%。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青青稞酒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1.08亿元,同比降低202.28%。这是青青稞酒上市以来首次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现净流出的情况。 到了2020年第一季度,青青稞酒的经营业绩和资金情况也并没有改善,甚至陷入了净亏损的局面。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青青稞酒实现营收2.0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44.56%;净利润亏损301.89万元,同比下滑107%,而上年同期还盈利4235.59万元。 随着经营业绩的持续下滑,青青稞酒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也在下降。今年一季度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1620.73%,三个月内再次净流出9896.78万元。 由于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巨额流出,青青稞酒账上的货币资金也开始锐减。 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青青稞酒的货币资金为2.65亿元。2018年末和2019年末这个数值分别是4.9亿元和3.87亿元。 同时,2020年一季度末2.65亿元的货币资金是青青稞酒自2011年上市以来账上金额最低的一次。在上市最初的三年,青青稞酒的货币资金都还保持在10亿元以上。 在募资公告中,青青稞酒也表示,本次募资投入将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