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棉花产量持平略增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锁强解读棉花生产情况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棉花产量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棉花产量591.0万吨,比上年增加2.1万吨,增长0.4%。 一、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下降 2020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为3169.9千公顷(4754.8万亩),比上年减少169.4千公顷(254.1万亩),下降5.1%。分地区看,我国最大产棉区新疆按照“控制面积、提质增效”的原则合理引导棉花生产,棉花播种面积为2501.9千公顷(3752.9万亩),比上年减少38.6千公顷(57.9万亩),下降1.5%。其他棉区受种植效益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棉花播种面积下降。长江流域棉区[1]播种面积为283.8千公顷(425.7万亩),比上年减少56.7千公顷(85.0万亩),下降16.6%;黄河流域棉区[2]播种面积为358.9千公顷(538.3万亩),比上年减少69.9千公顷(104.9万亩),下降16.3%。 二、全国棉花单产有所提高 2020年全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为1864.5公斤/公顷(124.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00.9公斤/公顷(6.7公斤/亩),增长5.7%。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较轻,棉花长势较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2062.7公斤/公顷(137.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93.8公斤/公顷(6.3公斤/亩),增长4.8%。因此,新疆棉花产量比上年增加15.9万吨,增长3.2%。长江流域棉区因受洪涝灾害影响,棉花单位面积产量1011.1公斤/公顷(67.4公斤/亩),比上年减少53.4公斤/公顷(3.6公斤/亩),下降5.0%;黄河流域棉区单位面积产量1175.0公斤/公顷(78.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57.3公斤/公顷(3.8公斤/亩),增长5.1%。 注: [1]长江流域棉区包括5省: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 [2] 黄河流域棉区包括6省(市):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和陕西。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统计调查(新疆棉花播种面积通过遥感测量取得),2020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如下: 一、全国棉花播种面积3169.9千公顷(4754.8万亩),比2019年减少169.4千公顷(254.1万亩),下降5.1%。 二、全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1864.5公斤/公顷(124.3公斤/亩),比2019年增加100.9公斤/公顷(6.7公斤/亩),增长5.7%。 三、全国棉花总产量591.0万吨,比2019年增加2.1万吨,增长0.4%。 国家统计局 2020年12月18日 2020年全国及各省(区、市)棉花生产情况 播种面积 (千公顷) 总产量 (万吨) 单位面积产量 (公斤/公顷) 全国总计 3169.9 591.0 1864.5 北 京 天 津 8.8 1.0 1141.5 河 北 189.2 20.9 1102.5 山 西 1.1 0.2 1377.2 内 蒙 古 辽 宁 吉 林 黑 龙 江 上 海 江 苏 8.4 1.1 1269.0 浙 江 4.8 0.7 1426.7 安 徽 51.2 4.1 800.9 福 建 江 西 35.0 5.3 1511.5 山 东 142.9 18.3 1280.6 河 南 16.2 1.8 1094.0 湖 北 129.7 10.8 831.7 湖 南 59.5 7.4 1252.2 广 东 广 西 1.1 0.1 1025.7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2.3 0.2 950.0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16.6 3.0 1815.2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2501.9 516.1 2062.7 注: 1.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分省数合计与全国数略有差异。 2.北京、内蒙古、辽宁、上海、福建、贵州、云南、陕西的棉花产量因不足0.1万吨,未列出;吉林、黑龙江、广东、海南、重庆、西藏、青海、宁夏省(区、市)没有棉花生产。 关于棉花产量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的说明 全国棉花总产量为31个省(区、市)棉花产量的总和。 一、统计调查方法 棉花产量统计调查采取对主产区遥感测量和抽样调查,对非主产区全面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包括地块、农业生产经营户和经营单位。新疆通过遥感测量的方式取得棉花播种面积,抽样调查取得单产。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7个主产省的棉花由国家统计局相关调查总队负责开展抽样调查获取面积和单产数据;其他地区由各省(区、市)统计局通过全面统计获取棉花面积和单产数据。 7个棉花主产省(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抽样调查对象是农业生产经营户,通过以省为总体抽选的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小组、农户和地块开展调查,播种面积调查是在调查时点上对样本点内所有棉花播种面积进行调查,推算棉花实际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调查采用入户测产的方法推算单位面积产量。 从201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在新疆开展棉花遥感测量工作,通过高、中空间分辨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地面抽样调查的方式,测量取得新疆棉花播种面积。 通过新疆棉花遥感测量和7个棉花主产省抽样调查取得的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棉花总面积的97%以上。 二、调查样本 新疆棉花遥感测量野外调查包括2000多个样本,总共50多万亩调查地块;7个棉花主产省在100多个国家调查县共抽取700多个村民小组,在超过10万个地块中开展抽样调查。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在全国抽取近1000个村民小组、近10000个农户中开展调查。 三、实测方法 按照《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棉花单位面积产量调查分别采用实地测量和入户测产的方法取得。 实地测量在随机抽取的面积调查样本点内开展调查,棉花成熟期临近时,对样本点内的所有地块进行估产,按地块单产水平通过面积累计排序后等距抽样的方式,抽选5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实测地块。在棉花成熟后,人工实地抽选3个小样方,通过数桃、称重、核定损失等方法调查取得棉花单产。 入户测产在随机抽取的面积调查样本点内开展调查,棉花成熟期临近时,对样本点内所有户的地块进行估产,根据估产取得的各地块单产推算每户平均单产水平;在棉花成熟后,通过每户平均单产按面积累计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10户,在棉花采摘结束后,入户对调查户的棉花播种面积、收获量、出售量、存放量、自用量等进行登记,计算单产水平。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根据抽中样本地块单产推算全省(区、市)平均单位面积产量。
上证报记者今日获悉,8月26日,农发行召开2020年度棉花信贷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环境下,面对当前市场形势,做好2020年度棉花收购信贷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农发行将切实发挥“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职能作用,安排500亿元信贷规模用于支持棉花收购,切实保护棉农利益。 会议称,2019棉花年度,农发行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助力棉花产业平稳运行。累计发放棉花收购贷款405亿元,支持企业收购棉花336万吨,同比多收16万吨,支持收购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56%、新疆棉花产量的66%,继续巩固棉花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有效保护棉农利益。 2019年农发行发放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170亿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发放棉花仓单融资贷款55亿元,支持棉花供需衔接;发放棉花预购贷款3.9亿元,支持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以“期货+保险”开展风控组合设计,推出“保值贷”模式,帮助试点企业累计成交棉花9.19万吨,对应贷款10.11亿元,帮助企业盈利近亿元,有效规避了棉花价格大幅下跌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促进“六稳”“六保”政策落地。 会议要求,要以方便棉农售棉、不出现“卖棉难”为前提,合理做好客户布局,确保每个产棉县都有农发行的企业设点收购。合理安排信贷规模,结合辖内棉花区域产量和企业经营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合理确定企业授信额度,满足企业合理信贷需求。要在新棉收购开始前完成评级、授信、审批等相关工作,根据收购进度和信贷管理要求发放适量铺底资金,切实做到“棉出手”“钱到手”,特别要保证节假日期间的资金供应不断档。 要及时制定疫情防控常态化环境下的棉花收购工作应急预案,确保棉花收购资金供应不因疫情出现断档情况,保证棉花收购顺利进行。同时,2020年棉花信贷工作要继续强化信贷管理,引导企业坚持“快购快销”经营理念,加强库存第三方监管,稳步扩大“保值贷”业务规模,规范贷款“双结零”管理。
农发行以“信贷+期货”为载体,创造性推出“保值贷”信贷模式,并在棉花收购中积极运用,帮助企业有效规避疫情导致的棉花市场波动风险。2019棉花年度,农发行“保值贷”项下累计发放棉花收购贷款10.11亿元,交易棉花9.19万吨,生成期货标准仓单2152张,企业实现盈利0.98亿元。截至目前,10.11亿元贷款已全部收回,有效保障政策性信贷资金安全。 近年来,市场定价在棉花行业已成为主导,但棉花价格波动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影响,甚至面临亏损风险。为此,农发行与期货公司合作开展研究,借助现代金融工具手段推出“保值贷”模式,由农发行以信贷杠杆引导企业利用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开展套期保值,帮助企业防控市场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保证企业在市场波动中正常经营。 据了解,农发行选择中棉集团等行业骨干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帮助企业择优选择交易方式,如生成期货标准仓单并交割、期货平仓+现货对冲、生成期货标准仓单并将其转让等,并根据“保值贷”业务规模适当调增企业授信额度,降低棉花收购自有资金配套比例,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难题。 农发行“保值贷”模式推行以来,在保证棉花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大幅下跌,引导企业在期货市场设立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的交易头寸,可使企业提前确定棉花销售价格,锁定经营利润。 棉花购销企业以现货交易为主,遇到下游纺织消费不足的情况容易形成滞销,“保值贷”模式使企业交易方式更加灵活,不但可以开展传统套期保值交易,还可以依托期货标准仓单开展仓单转让等新型交易方式,有利于企业加快销售进度。 “保值贷”模式还减少了企业的担保费用支出,同时通过信贷杠杆引导,可使企业将自有资金更多用于套期保值交易,引入专业期货公司开展合作,增强开展期货交易的能力。
地处南疆喀什地区的巴楚县是棉花主产区,棉花是巴楚县的支柱产业,2019年度棉花种植面积97万亩,年产皮棉约16万吨,涉及植棉农户约3.5万户,县域内轧花厂27家,轧花生产线74条。据了解,中棉集团这次南疆助农活动分为现场培训和实地考察两个部分开展,邀请了巴楚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一棉纺织有限公司等纺织企业,巴楚县良种轧花厂、莎车棉业、巴楚冠农棉业等轧花企业及农民代表参加了会议。 记者了解到,现场培训会分析了疫情对纺织终端服装行业带来的影响,讲解棉花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运作模式,重点讲授了棉花期货交易和交割的流程、注意事项,引导现货经营者利用期货市场做好风险管理。 中棉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随着规模的扩大,中棉集团既要服务棉农,服务纺织企业,又要保障自身经营稳健运行,市场经营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中棉集团结合棉花收购加工与经营的季节性、节奏性等因素,按照“边收购边比例套保,边套保边调整敞口,边基差点价销售,边基差点价采购”的经营策略结合,达到通过精细化套期保值的操作,促进一手资源收购加工与经营销售、采购有机结合,实现“盈利有预期,规模有增长,风险有控制”,为中棉集团持续稳健经营发展奠定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 据了解,中棉集团在棉花收购加工过程中,要求其在全疆轧花厂,重点是南疆贫困地区轧花厂,积极给棉农宣传期货发挥价格的功能,使棉农在交售棉籽过程中有价格参考依据,随行就市交售棉籽,规避棉籽价格大幅下跌造成收入减少,帮助棉农规避因过度贪赌心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助力棉农稳收增收。 “产业基地”是郑商所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产业基地”在期货市场与实体产业间起着桥梁作用,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日前,郑商所召开“2020年‘产业基地’宣讲交流会”,55家单位成为郑商所产业基地,中棉集团连续两年成为棉花产业基地签约单位。(记者/王宁)(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