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近日,有消息传出,杭州互联网医疗平台龙头企业微医集团(浙江)有限公司(简称“微医”)于近日完成3.5亿美元融资,并计划推进其业务拆分后的数字医疗服务业务板块在香港上市,最快将于2021年上半年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对此,微医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记者了解到,微医此前已多次传出上市消息,但上市之事仍未最终落定。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以及互联网医疗接入医保支付的进程加快,互联网医疗平台迎来利好,对微医此类企业来说,则正好站在了风口上。 谈及自身定位,微医认为自己是数字健康领域唯一一家覆盖全产业链的企业,创立10年以来,微医通过挂号网实现了医院和患者的联动,通过互联网医院紧密连接了医生和患者,还通过数字技术紧密连接了医疗、医药、医保和老百姓。 据微医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拥有12家实体医疗机构和27家互联网医院,连接了全国7200多家医院、25万余名医生和超过2.1亿实名注册用户。 天眼查数据显示,拟冲击IPO的微医也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自2012年获得2200万美元A轮融资后,微医后接连获得B轮、C轮、Pre-IPO轮融资及两轮战略融资,背后的资本方不乏腾讯投资、启明创投、高瓴资本等知名机构。 此次上市消息的再度传出,印证了数字医疗服务市场的强大需求,也是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又一重磅消息。 记者了解到,其实除微医外,杭州还有一批(准)独角兽企业奔赴在上市敲钟的路上,已成为杭州上市企业强大的后备军团。 比如,杭州小影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与国泰君安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上市;连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已同中金公司(601995)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于近日浙江证监局备案,拟科创板挂牌上市;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创业板上市委员会通过,将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近日,由微医集团、浙江大学、上海华山医院、阿里云等68家单位共同组建的长三角数字健康产业链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微医集团担任理事长单位,将致力于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共同体(下称“长三角健共体”),提升长三角卫生健康水平,加快推动长三角数字健康产业发展。 微医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创建“长三角健共体”提供了重要机遇。联盟的成立与发展,将助力长三角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医疗健康产业格局,加速“以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打造长三角民生幸福圈。 据悉,该联盟的组建单位包括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上海华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及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移动云等在内,覆盖医疗、医药、保险、医养、金融、数字技术等全产业链条。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数字健康产业链联盟作为一个搭建产、学、研、用的开放平台,将持续吸纳全产业链的组织和机构加入,共同建设“长三角健共体”,推动大数据、AI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和落地,共创数字健康产业生态。 具体来看,数字健康联盟成立后,首先计划落地长三角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通过统一平台实现医保、医疗、医药、医养等数据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医保商保一体化服务、基层医疗服务、慢病管理服务、智慧中医药服务等创新发展。 事实上,在今年疫情防控中,数字健康行业快速反应、高效调动资源,推动了医疗健康服务要素的深度融合和服务闭环的完善,表现出产业链融合下服务效率和体验的高质量提升。 作为行业内唯一覆盖“互联网+医疗健康”全产业链的数字健康平台,微医集团先后上线“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全球抗疫平台”提供免费的医疗咨询服务。就在9月14日,“全球抗疫平台”及天津市委网信办联合微医申报的疫情防控“天津模式”,这两项创新成果双双入选“2020中欧数字化抗疫优秀案例”。 微医集团方面表示,截至9月初,微医新冠实时救助平台已累计提供超过221万人次免费服务,总访问量超1.5亿次。与此同时,微医全球抗疫平台获得中国170多个驻外使领馆推介,为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6万人提供防疫服务,向全球提供优质、高效、可及的抗疫服务的同时也将中国在抗疫实践中所积累的防控诊疗经验向全球分享。
9月9日,国际知名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联合ACCESS Heath International(下简称“ACCESS Health”)发布了题为《数字技术和公共卫生合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将中国经验带给全球》的研究报告,全面展示了六类疫情应对措施中数字科技所带来的影响。来自微医、阿里、京东等12个中国的数字战疫案例入选,作为中国利用数字健康技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经验,帮助全球各国提高疫情应对策略的有效性。 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中国成功应对新冠疫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了解,报告展示了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数字健康企业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在快速反应、流行病学研究、诊断和治疗、支持性活动、长期管理、综合疾病控制体系等六方面的应对措施,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作为疫情期间最早利用数字技术开辟抗疫“空中战场”的企业机构之一,微医被作为代表性案例收录,报告详细介绍了微医在抗疫各个阶段、不同场景下针对行业和公众的专业信息获取、医疗人员协同、在线问诊、慢病管理、基层疫情防控等医疗健康需求推出的多种解决方案。 在疫情暴发初期,微医上线“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为武汉和全国人民提供免费的问诊和咨询服务,分流患者,筛查轻症,减少患者赴医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并先后推出“心理援助专区”“中医药抗击疫情平台”“全球抗疫平台”等服务。截至8月底,微医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已累计提供免费服务216万人次,总访问量超1.5亿次,单日最高访问人次超过1100万;微医全球抗疫平台获得中国170多个驻外使领馆推介,为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6万人提供防疫服务。 面对慢性病患者的复诊购药需求,微医互联网总医院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在线复诊、药品配送服务。同时,在天津、泰安、武汉、济南等地相继开通医保在线支付,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在线复诊和购药,享受一站式的医疗健康服务,为中国数字健康行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突破。在线下,则通过包含了7大类53小项检查检验项目和100种疾病的标准化诊疗系统的“微医流动医院”,协助各地开展高效的疫情防控工作。目前,有80多辆微医流动医院在甘肃、河南、宁夏、湖北等地投入服务。 报告指出,微医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快速反应、高效调动协调资源等能力,凸显了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独特价值。微医已经打磨出一个覆盖医、药、检、数、保的数字平台,推动了医疗健康服务要素的深度融合和服务闭环的完善,构建了一个新型的健康保障服务体系,使其在面对突发危机时,能够快速、充分地利用数字健康平台与政府、医疗机构及多方合作伙伴进行有效协作,做到服务质量、效率和体验的提升。 报告发布会上,洛克菲勒基金会联合ACCESS Health、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举办了一场线上圆桌论坛,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Soumya Swaminathan博士,洛克菲勒基金会高级副总裁Naveen Rao博士,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Sten Vermund博士,ACCESS Health主席兼总裁、中美健康峰会理事长William A Haseltine博士等全球重要的意见领袖、公共卫生专家、研究人员和医疗从业人员,共同讨论了如何扩大“数字抗疫”的影响,并利用数字健康解决方案增强应对全球危机的能力。 洛克菲勒基金会亚洲区董事总经理Deepali Khanna认为:“大量疫情应对策略指出,将大数据、数字健康技术纳入公共卫生系统和应急应对系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未来,数字健康将有力地促进和推动全球健康产业数字化升级,更好地服务世界各国民众的健康需求。
在我国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因病致贫、返贫成了“绊脚石”、“拦路虎”,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打赢医疗健康扶贫的攻坚战对于巩固脱贫成果而言至关重要。 7月28日,11辆微医数字流动医院在甘肃天水正式发车,驶向甘肃扶贫第一线的11个县(市、区);今年1月份,6辆微医数字流动车医院已经为甘肃近300万名基层群众送去医疗健康服务。 经过多年来在基层创新实践,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带领他的团队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通过数字创新助力扶贫的路径,“互联网+健康扶贫”的“微医模式”正深入更多贫困地区开展“造血式”健康帮扶,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互联网 让优质医疗资源高效下沉 2018年7月份的某天凌晨,河南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段沟村的贫困户张强彬突然感到胸痛、头晕,村医生王听杰迅速用云诊箱的心电设备为其进行了检查,并通过村卫生室的远程心电系统,将采集到的心电数据上传到县级中医院,在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后,他叫来救护车紧急将病人送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强彬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及时的救助挽救了一个家庭。 如今,像王听杰这样许许多多的村医,都能够通过微医智能云巡诊包、远程一体机等智能医疗设备开展诊疗,并能够及时与县级医院医生取得联系,从而以最快的速度为病人确诊。 “我们通过对村民签约式的服务,对贫困户实行全覆盖,有效提升了村医的诊疗能力及村民健康管理能力,全面掌握了村民动态的健康状况。”微医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河南省平顶山市光山县而言,以村卫生室为服务基点,配备有远程心电图机、健康一体机等智能医疗设备,以及“21世纪赤脚医生”——智能医疗辅助诊断系统。 为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早在2015年,微医集团就成立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创了在线预约、远程诊疗、在线处方、药品配送等一系列融合式医疗服务的先河,把专家能力持续下沉。前述负责人提到,目前乌镇互联网医院已经连接了全国近7200家医疗机构,连接医生数超过24万人。 “一方面,运用新技术,让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便捷、高效地下沉到贫困地区;另一方面,结合各地实际,加大投入,助力乡村振兴。”廖杰远向记者表示,微医集团将继续在数字健康领域积极探索,深化健康扶贫的深度和广度。 分级诊疗模式 互联打通“健康枢纽” 2018年,微医数字流动车医院首次开进了大别山深处,为河南省鲁山县瓦屋镇汤河村的贫困户进行全面的体检。2018年7月份,河南省鲁山县政府与微医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共为全县22家乡镇卫生院配置了签约服务一体机172台、远程会诊大屏56块,并配送了18辆数字流动车医院。 “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超等基础医疗设备的云巡诊车,能够为6大类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贫困户及残疾人群提供7大类53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体检采集的信息会上传平台,县医院的医生将检查报告结果传回,村民还可以听取随车基层医生的建议。 据前述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如今,这个行走着的“体检站”,已开进了全国9个省,走村入户,为超过2500万村民建档并持续提供诊疗服务。 事实上,微医数字流动医院背后是微医集团的一整套贯穿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分级诊疗模式。 得益于与微医合作共同构建的“数字健共体”,以河南平顶山市为代表的地区,正以公立医院为线下服务主体,通过数字医疗平台,将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充分有效连接起来。据悉,微医集团已经在河南、甘肃、河北、宁夏等地的全国30多个县开展了“互联网+健康扶贫”落地实践。打造分级诊疗的“健康枢纽”是微医通过科技赋能,因地制宜推动健康扶贫的一个缩影。 “互联网+全科教育” 提供造血式扶贫力量 2019年9月20日,廖杰远因在互联网+健康扶贫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在以健康为中心的医改3.0时代,数字健共体可以真正建立起老百姓的健康维护体系。”廖杰远如是说。 根据廖杰远的设想,“微医模式”的精准扶贫可定义为“5个一”:对贫困户提供免费互联网健康咨询服务,救助一批因病返贫户,基本生活有保障;签约一批慢病贫困户,精准治疗防复发;会诊一批大病贫困户,互联网连接大专家;培训一批贫困村村医,50种常见病标准化诊疗;培养一批贫困医学生,扶贫扶智增强内生动力。 据悉,微医全科学院自成立以来,已经先后支持云南、贵州、山东、河北、广东等多个省份的基层医生与乡村医生培训,累计线下培训1971名全科医生和193名全科师资,并通过互联网教学场景,覆盖学员人数超过十万人。 此外,微医集团还参与建设了国内唯一一所健康管理大学——海南健康管理学院,并计划将其打造成面向全国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和基层医生继续教育平台,帮助提升国家精准扶贫地区的师资造血功能,助力国家对基层医生胜任力赋能的综合提升。
在多次传出消息后,微医终于要上市了?6月9日,有消息称,微医拟以55亿美元估值在三季度赴港IPO。对此,微医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称,上市只是公司发展的一个过程,目前没有可以对外公开的消息。 自2018年完成5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后,微医曾多次传出上市。在业内看来,没有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是微医两年来未实现上市的主要原因。“疫情下的互联网医疗又‘火了’一把,此时推动上市可以借助行业高估值红利提升自身的估值水平。”业内人士表示,不过,如若持续亏损,资本市场也不会看好,如何实现可持续盈利模式依然是微医以及当下互联网医疗行业需要面临的问题。 两年多次传上市 从分拆业务独立在A、H股两地上市,港股部分最快2018年底IPO,到2020年三季度赴港IPO,微医要上市的各种消息始终不绝于耳。6月9日,微医再传上市。据报道,微医计划将在三季度内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拟募资7亿-9亿美元,招银国际、花旗和摩根大通为承销商。 微医成立于2010年,前身为挂号网,为医院提供预约挂号等就医流程优化服务。从挂号起步,微医逐渐向以互联网医院为基础的在线问诊等模式转型。2015年12月,微医创建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并推出“睿医智能医生”等智能医疗产品体系。 2018年5月,微医宣布完成5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其估值至此达55亿美元。同年,微医首席战略官陈弘哲对外透露,公司计划2018年底在香港上市。此后,微医要上市的消息不断传出。2019年2月,针对拆分业务到科创板上市的消息,微医方面表示不予置评。2020年3月,针对公司拟下半年赴港上市,并募资10亿美元的消息,微医方面仍未回应。 目前,微医的业务线包括互联网医院、全科诊所、商业保险以及微医云等。报道称,微医此次赴港上市的主要核心业务包括互联网医院、医药以及商保等。而微医旗下的微医全科、区域手术中心等业务被剥离,未来可能在A股上市。 针对三季度赴港IPO一事,微医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上市只是公司发展的一个过程,目前还没有可以对外公开的消息。 盈利困境 多次传出消息却迟迟未能上市的背后,是微医还在寻找可持续盈利模式的路上。 资料显示,微医在消费端、政府端等都有布局。在C端,微医开展医药电商服务,依托微医医生资源,打通从诊断到选药再到送货到家的全服务链。同时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试水商保直付。 在B端,微医通过搭建的智能医疗云平台——微医云进行探索,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政府、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企业等B端用户,提供包括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医院与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医疗智能辅助诊断等在内的解决方案。在G端,微医在与政府合作建设互联网医院等。 2016年,微医宣布全面盈利,微医创始人兼CEO廖杰远公开表示,公司利润约2.8亿元。不过,这个说法没有得到业界的认可。相关报道显示,2016-2018年,微医实现营收4.37亿元、6.04亿元、12.25亿元,亏损额分别为4.8亿元、6.74亿元、8.1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20亿元。 针对公司具体营业数据,微医相关负责人未给出明确回复。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丰富的业务线和能否赚钱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尽管微医目前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多方布局,但尚未能看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以互联网医院为例,单纯依靠线上问诊服务付费难以实现盈利,互联网医院的盈利点依然在药品。“在医保作为主要支付方的前提下,处方外流目前难以实现。不同于背靠阿里的阿里健康(港股00241)和背靠平安的平安好医生(港股01833),微医不具备大量的用户流量可以支撑其服务付费。”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模式不成熟,未实现可持续性盈利可能是微医多次传出上市消息但迟迟未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原因。“若微医成功登陆港交所,有利于公司更好地融资,获得用于发展的资金。” “最后”的时机 疫情发生以来,微医等行业内的企业相继开展在线问诊、健康科普等多项服务,互联网医疗又“火了”一把。公开资料显示,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在线问诊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诊疗咨询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多倍。 同时,国家层面也相继推出政策利好。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利好政策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估值上。在业内看来,此次积极推动上市是微医希望借助疫情带来的行业高估值红利提升其IPO时的估值水平。数据显示,阿里健康的股价由1月底的10.96港元上涨至最高21.5港元,涨幅达96%。 “这也是微医上市最好和‘最后’的时机,再不上市可能就上不去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医疗的耐心基本已经走到了极限,在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仍在亏损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于讲故事的逻辑信心可能越来越小。” 虽然互联网医疗领域得到较快发展,但在医保支付处于探索阶段、处方外流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尚未盈利依然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据已上市互联网医疗企业披露的财报数据,2019年上半年,阿里健康亏损额同比收窄至762.9万元,仍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1药网净亏损4.99亿元,每ADS(美国存托股票)亏损6.1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日,三明三医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由微医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与三明市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其中微医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持股90%,为最大股东,三明市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10%,为第二大股东。 三明三医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29日,法定代表人是欧阳志,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健康管理咨询(不得从事诊疗活动)、生物技术研发,销售:第一类、第二类医疗器械,上述产品的批发及进出口业务,汽车销售;康复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医院管理(不含诊疗活动);医疗领域内投资等。 据新浪科技报道,微医由廖杰远及其团队创立,主要经营微医疗、微医药、微医保、微医云四大业务领域。其创建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推出智能健康终端——微医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