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15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八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从2016年44.8%下降到了去年的28%。
27日上午,有媒体报道称,在FF(法拉第未来)的最新一轮融资中,珠海市国资参与投资20亿元。记者获悉,珠海两大龙头国企,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携手参与了此次投资,但投资金额低于20亿元。(南方+)
12月14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发布了改革后的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退市新规),对于四类强制退市指标均有完善,其中,交易类指标方面,将原来的面值退市指标修改为“1元退市”指标,同时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市值指标。 而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收盘,两市共有29家公司显示总市值低于10亿元。从这些年内累计涨跌幅度来看,这29家公司的股价有不同程度的“打折”,其中,*ST环球在年内股价累计下跌超过90%。部分低于10亿元市值公司数据(来源:同花顺) 也即,如果这此公司的股价持续低迷,在1元退市和总市值低于3亿元市值指标的双重压力之下,终止上市或将成为这些公司无法回避的事项。 “由于‘退市’会成为常态,并且新规拟压缩缓冲期,投资者踩雷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对记者说。 29家皆为ST公司 同花顺数据显示,在这29家总市值低于10亿元的公司中,皆为ST类公司,年内,这些公司的股价累计也呈现下滑,其中,下跌最多的是*ST环球。 *ST环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97.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此前,在公司的股吧等投资者网络平台聚集地,如何保壳一直备受关注,但是,从公司目前披露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 12月11日,*ST环球公告称,拟分别以1元的价格转让3家下属子公司股权,预计将影响当期利润4000万元左右。鉴于该事项对公司影响重大,这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ST环球及相关方核实并补充披露多个事项。根据公告,拟转让标的星骢贸易公司、成都蹊言公司、翊商技术公司最近一期净资产分别为-5215.42万元、-15.43万元、-411.7万元,2020年1-9月营业收入均为人民币0元,其中前两家标的公司净利润为负。3家交易对方中,1家未开展业务,无经营数据,1家营业收入为0元,1家营业收入为5029万元。“请公司及交易对方结合标的公司和交易对方的主要业务和生产经营状况,说明交易对方收购标的公司的商业合理性。”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及。 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还要求*ST环球补充披露标的公司主要资产、负债情况,与上市公司及本次交易对方的资金往来情况等。 1元退市压力同样不减 对于这些公司而言,想要通过“财技”保壳,并不容易。 然而,除了总市值偏低之外,较低的股价也是悬在这些公司头上的一把利剑。 同花顺数据显示,在这29家市值极低的公司中,有近半数公司目前的股价低于2元,股价在较长时间内徘徊在略高于1元的“白菜价”内。此外,两市也有几家ST公司因股价低于1元,目前已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今年以来,由于股价低迷,已有多家公司终止上市。而对于退市新规,综合多家券商的研报可知,这被认为将有助于A股加速出清僵尸企业、引入更多优质企业,并引导长期价值投资,助力权益市场大发展。 “注册制改革相当于放宽了证券市场的准入门槛,证券市场将由现在的‘严进严出’变为‘宽进宽出’。对于企业而言,上市融资不再遥不可及,对于证券市场而言,可以通过‘宽进宽出’这种市场机制将优质公司沉淀在市场内。对于投资者而言,劣质公司被淘汰出局,优质公司沉淀在市场内,会使证券市场更具投资价值。”王智斌对记者介绍,但是,如何在坚持退市“常态”化的同时维护善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将考验智慧。
事件:2020年三季度GDP同比4.9%(前值3.2%,预期5.2%),前三季度累计增长0.7%(上半年-1.6%);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9%(前值5.6%);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0.8%(前值-0.3%),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5.6%(前值4.6%),基建投资2.4%(前值2.0),制造业投资同比-6.5%(前值-8.1%);9月社零同比3.3%(前值0.5%)。 核心观点:四季度GDP增速大概率继续回升,密切跟踪地产、消费、就业和“十四五”规划。 1、三季度经济继续回升,为何GDP增速略低于预期?Q3实际GDP当季增速4.9%,略低于市场预期的5.2%。一方面,三季度经济继续回升,主支撑有三:1)出口持续超预期;2)地产维持高景气;3)服务业加速修复。另一方面,三季度GDP增速略低于预期,原因可能也有三:1)服务业实际恢复程度可能略低于预期;2)建筑业增幅可能略低于预期;3)统计局GDP核算的生产法和基于需求端的支出法之间存在偏差。随着疫情影响减退,Q4经济将保持回升态势;在基数效应影响下,2021年Q1多数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速将出现跳升,Q2开始同比增速将逐渐降低,2021年全年GDP增速将显著提升。 2、生产端:工业生产高位上行,服务业修复小幅加速。三季度工业生产高位上行,需求回暖推动生产端突破前期瓶颈。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升至6.9%,大幅好于预期,主因应是内外需求强劲,此外工作日同比增多、季末跳升等因素也可能发挥作用。其中制造业、内需相关行业升幅较大,汽车、电气设备制造维持高位。预计Q4生产端将维持高位,2021年也将继续反弹。 3、消费端:复苏斜率提升,疫情压制减轻。三季度消费端持续修复,9月消费增速高于预期,复苏斜率有所提升。其中汽车维持高增,必选消费、石油制品、家具建材回升较多;餐饮消费延续反弹,疫情压制明显减轻。在基数效应和经济复苏支持下,预计Q4至2021年消费仍将保持回升态势,但考虑到疫情约束仍存,2021年消费在去除基数效应后可能仍偏弱。 4、就业端:持续好转,结构性压力仍大。三季度调查失业率维持震荡回落态势,但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结构性就业压力仍大,9月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比8月下降2.4个点,比去年同期仍高4个点。 5、投资端:地产景气出现回落迹象,制造业延续反弹,基建再度低于预期 >房地产销售高位回落,开发放缓,投资维持高位。三季度地产销售、投资均较上半年大幅回升。但9月当月地产销售增速高位回落,开发环节全面放缓,新开工施工均转跌。地产投资增速维持高位,可能受到土地购置费上行的支撑。考虑到7月份以来地产政策和货币环境持续收紧,结合本月地产景气已出现放缓迹象,预计Q4及2021年地产景气度可能趋于回落。 >制造业投资延续反弹,有超预期上涨的可能。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延续修复,但累计跌幅仍大。9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增速小幅回落至3%,主因上月的低基数恢复正常。其中内需相关的食品加工、汽车制造和疫情相关的医药、纺服增速提升较多。预计制造业投资将随经济复苏延续修复态势,且在库存周期趋于回升,出口保持高增、疫情影响减退等支持下,有超预期上涨的可能。 >基建投资再度低于预期,受制于到位资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三季度基建投资当月增速一路下滑,9月基建投资当月同比跌至4.8%,再度低于预期,除了7月南方洪水扰乱节奏,主因可能是棚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等的分流效应,也应和地方政府积极性相关。随着经济继续回暖,Q4至2021年基建投资发力的必要性可能会下降,新基建将继续成为主方向。 6、维持前期观点,四季度资产价格面临的宏观情形是:经济复苏向上但斜率受制约(利好盈利修复)+宽松未转向但流动性边际收紧(推动利率上行)+通缩但PPI触底上行(基建地产链的周期品价格)+改革提速但更注重资本市场健康运行(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受制于就业端结构性压力仍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大等不确定因素,我们认为政策最宽松的时候已过、但并未实质转向,当前仍是“经济上、政策稳”,短期可跟踪10月底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超预期,外部环境恶化超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正文如下: 一、三季度GDP继续回升,为何略低于预期? 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转正,Q3当季增速小幅低于市场预期。2020年前三季度GDP实际累计增速0.7%,较上半年的-1.6%回升了2.3个百分点,累计增速转正反映前期疫情冲击造成的生产损失已基本得到弥补。三季度GDP实际当季增速4.9%,略低于市场预期的5.2%,较Q2的3.2%反弹1.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去年同期6%的水平。 三大产业累计增速全部回正,三产修复快于二产。Q3第二产业增加值当季增速从Q2的4.7%回升1.3百分点至6.0%,累计增速反弹至0.9%;第三产业增加值当季增速从Q2的1.9%回升2.4个百分点至4.3%,累计增速反弹至0.4%。Q3第三产业增速升幅最大,主因我国疫情持续受控,居民信心恢复,线下消费、服务消费加速回暖。 三季度GDP增速继续回升,其主要支撑因素有三: 1)出口持续超预期。Q2以来我国出口连续5个月超预期,增速不断抬升,其前期主因防疫物资拉动,后期主因欧美迅速解封带来的外需回暖,以及我国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形成的相对优势。同时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前期内需较弱等因素,进口增速持续低位徘徊。进出口两方面造成Q2以来净出口持续反弹,贸易差额累计增速由Q1的-81.9%回升至9月末的10.8%,已经接近近年来平均水平。在全球经济复苏、欧美疫情再反弹和低基数的支持下,2021年出口增速大概率进一步走高。(具体请参考前期报告《年底前出口有望保持高位,明年呢?》) 2)地产维持高景气。疫情发生后我国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多地出台地产支持政策,推动商品房销售3月后大幅反弹,地产投资也随之回升,Q3货币政策和地产政策虽然均趋于收紧,但地产市场仍然维持较高景气。从当月增速看,8月地产销售当月增速创2017年下半年以来新高,地产投资也已超去年水平。从累计增速看,地产销售和投资的绝对规模也已接近去年水平,疫情造成的冲击已经基本恢复。 3)服务业加速修复。Q3与上半年的最大不同在于线下消费、服务业开始加速修复,主因我国疫情持续受控,政府防疫措施有序放松,居民信心逐步恢复。由此带来需求端加速追赶供给,供需分化趋于收敛,释放经济增长动能。 为何三季度GDP略低于预期? Q3GDP当季增速略低于此前市场一致预期的5.2%左右,我们认为原因可能有三: 1)服务业实际恢复程度可能略低于预期。首先,Q3服务业虽然已经开始加速修复,但疫情约束尚未完全解除,较去年水平仍然偏低,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实际收入恢复水平可能也低于直观的人流水平。比如十一假期的旅游数据实际上只修复了七、八成,与众多景区游客爆满、堵车的直观印象尚有差距。其次,受7月份以来房地产政策收紧和9月股市调整的影响,地产和金融行业的修复程度可能也略低于预期。 2)建筑业增幅可能略低于预期。受前期南方雨季拖累、棚改债分流等因素影响,Q3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下行,且低于预期。同时受政策收紧等影响,9月地产施工增速也出现回落,二者可能导致建筑业修复程度也偏低。 3)GDP核算的生产法和日常预测的支出法之间存在统计误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GDP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而市场日常预测所用的消费、投资、进出口等需求端数据对应测算的是支出法GDP,二者之间会存在一定误差。 总体看,Q3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修复,就业压力较上半年已经得到明显缓解。往后看,随着疫情影响减退,Q4经济将保持回升态势;在基数效应影响下,2021年Q1多数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速将出现跳升,Q2开始同比增速将逐渐降低,2021年全年GDP增速将显著提升。 二、生产端:工业生产高位上行,服务业修复小幅加速 9月工业生产高位上行,增速大幅好于预期,主因应是内外需求强劲,工作日同比增多、季末跳升等因素也可能发挥作用。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1.2%,较上半年回升2.5个百分点;9月当月同比6.9%,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5.8%。9月工业增加值在基数较高(2019年9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5.8%)的情况下增速继续抬升,可能反映了出口高增叠加服务业加速修复带来的强劲需求,另外可能也与9月工作日天数比去年同期多2天、季末跳升的统计特征有关。服务业修复小幅加速,9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5.4%,回升斜率较上月抬升,反映疫情对服务消费的约束进一步减退。 分行业看,多数行业增速提升,制造业、内需相关行业升幅较大,汽车、电气设备制造维持高位。9月制造业回升幅度较大,采矿业温和修复,公用事业增速下跌。其中食品加工制造、运输设备、非金属矿物等行业增速回升较大,可能受到内需回暖带动;电热燃水、有色冶炼、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回落较多。 三、消费端:复苏斜率提升,疫情压制明显减轻 消费增速高于预期,复苏斜率提升。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7.2%,较上半年回升4.2个百分点;9月社零当月同比3.3%,较前值回升2.8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的2.3%,复苏斜率明显提升,反映了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受控和经济持续复苏,居民消费信心和意愿开始加速恢复。 分项看,汽车维持高增,必选消费、石油制品、家具建材回升较多。9月限额以上社零中多数分项增速提升,其中必选消费中的烟酒饮料、服装、药品提升较多,反映居民外出、社交活动明显增加。可选消费中的石油制品、家具建材增速提升较多。汽车消费增速微跌,但已经连续第3个月维持两位数增长,表现较为强劲,主要受经济回暖、出行习惯改变、消费信心改善等因素推动。 餐饮消费延续反弹,疫情压制明显减轻。9月商品零售当月同比4.1%,餐饮收入同比下跌2.9%,降幅较上月收窄4.1个百分点,修复斜率均有所提升,与服务业生产修复加速相互验证,显示疫情对住宿餐饮业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的压制明显减轻。 往后看,在基数效应和经济复苏和支持下,Q4至2021年消费预计仍将保持回升态势,但考虑到疫情约束仍存、前期疫情对居民收入、储蓄意愿的冲击等因素,预计2021年居民消费在去除基数效应后仍然偏弱。 四、就业端:持续好转,结构性压力仍大 9月调查失业率小幅回落。9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4%,较8月继续回落0.2个百分点,延续了3月份以来的震荡回落态势。9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同比下降18.2%,较前值继续回升,仍处于深度收缩区间。1-9月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较上年同期少增199万人,就业规模萎缩程度继续收窄。 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结构性就业压力仍大。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比8月下降了2.4个点,比去年同期仍高4个百分点,反映随着就业季逐渐结束,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有所减轻,但较去年压力仍大。 五、投资端:地产景气出现回落迹象,制造业延续反弹,基建再度低于预期 地产销售高位回落,开发全面放缓,投资维持高位 地产销售增速高位回落。1-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1.7%,较上半年大幅回升6.7个百分点。9月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当月同比分别为7.3%、16.0%,较前值分别大幅回落6.4、11.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近年来平均水平。1-9月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2.9%,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而土地购置价款则延续震荡上行。 地产投资增速维持高位,可能受到土地购置费上行的支撑。1-9月地产投资累计同比5.6%,较上半年提升3.7个百分点;9月当月同比增速12.0%,较前值微涨0.2个百分点。开发环节全面放缓,新开工施工均转跌。1-9月房屋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为-3.4%、3.1%、-11.6%,分别较前值变动0.2、-0.2、-0.8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和施工的当月增速是三季度以来首次转跌。 7月份以来地产政策持续收紧,地产景气度可能趋于回落。7月24日,中央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议,标志着本轮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开启;8月住建部连续召开两场会议,收紧地产调控,确立“三道红线”。叠加货币政策回归中性,长期利率水平趋于上行,房企融资环境收紧。两方面因素作用下,9月地产销售和开发环节均出现了明显放缓,传统的“金九银十”并未出现。9月地产投资虽暂时维持高位,可能是受到前期土地购置费用分批计入的支撑,实际建安投资可能也趋于回落。 往后看,考虑到地产政策和货币环境的收紧,结合地产销售和开发环节已经出现放缓迹象,我们预计四季度及2021年地产市场景气度可能趋于回落。 制造业投资延续反弹,有超预期上涨的可能 制造业投资延续反弹,当月增速回落主因基数恢复正常。1-9月制造业投资同比-6.5%,较上半年提升5.2个百分点,修复斜率仍趋放缓。9月当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至3%,主因上月的低基数效应消失。1-9月民间投资同比-1.5%,较前值提升1.3个百分点,9月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较前值微跌,仍处于近年来平均水平。 分行业看,内需相关的食品加工、汽车制造和疫情相关的医药、纺服等行业投资增速提升较多。其中内需相关与工业增加值相应行业表现类似,主要反映的应是内需加速回暖;而医药、纺织业投资增速提升可能与欧美疫情再度爆发有关。 往后看,预计制造业投资将随经济复苏而延续修复态势,且在库存周期趋于回升,出口保持高增、疫情影响减退等因素的支持下,有超预期上涨的可能。 基建投资再度低于预期,受制于到位资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 基建投资增速继续放缓。1-9月广义、狭义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2.4%、0.2%,分别继续较前值回升0.4、0.5个百分点,回升幅度较上月有所收窄;9月广义、狭义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分别为4.8%、3.2%,增速较上月小幅回落。 基建增速持续低于预期,主因到位资金减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Q2以来,基建投资当月增速由5月的10.9%一路下滑至9月的4.8%,除了7月南方洪水扰乱节奏,基建增速在8、9月专项债融资大幅回升的环境下继续下行,反映相应资金并未落实到基建投资项目上,棚改债重发、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地方政府财政仍较紧张造成的分流效应可能是重要拖累;此外,近年来地方政府的实际积极性一直是基建回升的制约因素。往后看,随着经济继续回暖,Q4至2021年基建投资发力的必要性可能会下降,新基建将继续成为主方向。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超预期,外部环境恶化超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注册制改革与新退市制度功不可没 截止2020年5月29日收盘统计,沪深交易所共有A股3829只,其中,股价不足1元的“毛股”多达10只,1元股多达97只;与此相反,股价百元以上的A股多达79只,而且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在6月1日首次突破1400元。这就是A股股价结构新时代、“新常态”:垃圾股无人问津,股民主动用脚投票,看谁“跑得快”,买壳、炒壳、赌壳已成为昨天的笑话;绩优白马股及高科技股成为稀缺资源,普遍受到大资金、大机构的追捧,无论是烧酒贵州茅台,还是“袖珍股本”长春高新(行情000661,诊股)(2亿股)、卓胜微(行情300782,诊股)(1亿股),庄家都敢于将它们的股价暴炒至500元以上,这是股价的分化,更是投资理念的变革,当然,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注册制改革及新退市制度的功劳。 新时代:A股股价新结构 股价分组 股票只数 股价分组 股票只数 毛股 10 6-10元 824 1元股 97 10-20元 916 2元股 202 20-30元 353 3元股 298 30-50元 266 4元股 319 50-100元 162 5元股 303 100元以上 79 6元以下 1229 A股总计 3829 注:表中数据为截止2020年5月29日收盘统计。 注册制改革消除行政管制,尊重市场决定,简化IPO审核程序,极大地缩短了IPO排队周期,它不仅提高了IPO效率,而且极大地降低了IPO的成本和身价,它使得IPO更包容、更便捷,因此,垃圾股“壳资源”一夜之间变得分文不值,买壳、炒壳、赌壳再也无人问津。 另一方面,新退市制度“三废”改革大刀阔斧、大快人心,废除“暂停上市”、废除“恢复上市”、废除“重新上市”,这一新规完全封杀了垃圾股及僵尸企业规避退市风险的时空漏洞,它极大地提高了退市效率及其威慑性,它击碎了皮包公司及牛散炒壳、赌壳的最后一丝侥幸! 什么样的制度,就会培养什么样的投资者。股民是聪明的,不用你教。正是注册制改革+新退市制度教会了股民风险意识及“用脚投票”,这才真正赋予了8年前(也就是2012年)A股引入的“一元退市标准”的神奇功效。2012年至2018年这8年间,一元退市标准只是一个摆设,有人曾嘲笑它的存在就是一个笑话。然而,从2019年开始,一元退市法则已在A股市场大放异彩。2020年,一元退市标准将会更显市场光芒与魅力。 (一)今年前五个月共有12家公司步入退市通道 截止2020年6月1日,今年已有12家上市公司进入了退市程序,其中,9家上市公司是被投资者“用脚投票”、通过一元退市标准而终止上市的。具体情况如下: (1)*ST神城A(000018)、B股(200018)在2019年9月26日至2019年10月30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的A股、B股收盘价同时低于1元,根据相关规则,决定公司A股、B股自2020年1月7日起同时终止上市; (2)*ST华业(600240)在2019年10月16日至2019年11月12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自2020年2月6日起终止上市; (3)ST锐电(601558)在2020年3月16日至2020年4月13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4)东沣B(200160)发布公告称,截止2020年5月10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人民币。东沣B将是第一只通过一元退市标准退市的B股。 (5)乐视网(300104)因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连续两年为负值,2019年年报审计为“保留意见”,2020年5月14日,深交所决定乐视网股票终止上市。 (6)金亚科技(300028)因连续4年亏损被终止上市,2020年5月14日,深交所决定金亚科技股票终止上市。 (7)*ST龙力(002604)于2020年4月29日披露的股票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0.48亿元,且公司2019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5月22日深交所决定*ST龙力股票终止上市。 (8)天广中茂(行情002509,诊股)(002509)截止2020年5月11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9)神雾环保(行情300156,诊股)(300156)截止2020年5月27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10)*ST美都(600175)截止2020年5月27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11)盛运环保(行情300090,诊股)(300090)截止2020年6月1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12)ST天宝(002220)截止2020年6月1日将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但就在正式宣判“死刑”的最后一天,它却临时停牌了。这能躲得过去吗? (二)即将步入一元退市标准的候备股 (1)*ST金洲(000587)截止2020年6月1日连续13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高达-70亿元,每股净资产0.03元,基本上“资不抵债”,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2)*ST银鸽(600069)截止2020年6月1日连续14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18.82亿元,每股净资产0.81元,低于股票面值(1元),近5年连续亏损或微利。 (3)*ST兆新(002256)截止2020年6月1日连续14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每股净资产0.84元,低于股票面值(1元),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4)*ST中天(600856)从2020年5月12日至6月1日期间共有14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仅有1个交易日收盘价高于1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高达-27.74亿元,每股净资产0.32元,远低于股票面值(1元),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4)*ST鹏起(600614)从2020年5月11日至6月1日期间共有14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其间仅有2个交易日收盘价高于1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高达-39.43亿元,每股净资产0.21元,远低于股票面值(1元),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5)*ST节能(000820)从2020年4月24日至2020年6月1日,累计有1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另有6个交易日穿插其间的收盘价高于1元,故暂未退市。净资产-20亿元,每股净资产-3.17元,已经严重“资不低债”,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6)*ST飞马(002210)从2020年4月27日至6月1日期间共有22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但其中有少数几个交易日收盘价高于1元,故暂未退市。账面累积亏损余额高达-21.12亿元,每股净资产0.06元,基本上“资不抵债”,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7)*ST宜生(600978)最新价1.06元,今年可能连续两年亏损。公司2015-2019年财务问题,上交所要求公司补充说明的问题多达19项,涉及“大存大贷”、存货跌价准备较低、预付款大增等问题。因涉嫌信披违规,公司于4月24日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 (8)*ST华塑(000509)最新价1.08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为-12.09亿元,每股净资产-0.13元(已经资不抵债),近5年连续亏损或微利。 (9)*ST梦舟(600255)最新价1.07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为-19.93亿元,每股净资产0.56元,低于股票面值(1元),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10)*ST恒康(002219),最新价1.11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为-28.56亿元,每股净资产0.09元,接近“资不抵债”,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11)*ST宏图(600122),最新价1.10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为-30.78亿元,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12)*ST华仪(600290),最新价1.12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为-26.2亿元,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13)*ST富控(600634),最新价1.11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为-56.34亿元,每股净资产-6.98元,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14)*ST刚泰(600687),最新价1.11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为-31.24亿元,每股净资产0.91元,低于股票面值(1元),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15)*ST中珠(600568),最新价1.16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为-14.22亿元,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16)*ST赫美(002356),最新价1.19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为-32.3亿元,每股净资产-3.6元,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17)*ST海创(600555),最新价1.23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为-8.24亿元,每股净资产0.79元,低于股票面值(1元),近5年连续亏损或微利。 (18)ST慧业(000816),最新价1.24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为-7.92亿元,近5年连续亏损或微利。 (19)东方金钰(行情600086,诊股)(600086),最新价1.24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为-21.8亿元,每股净资产0.39元,低于股票面值(1元),今年可能连续3年亏损。 (20)ST庞大(601258),最新价1.24元,账面累积亏损余额为-42.55亿元,近5年连续亏损或微利。 人为操纵“毛股”股价,不过是最后的垂死挣扎。 (三)“暂停上市”是规避一元退市标准的最后稻草 (1)*ST秋林(600891)于2020年3月2日之后暂停上市,此前最低价1.13元; (2)*ST欧浦(002711)于2020年4月29日之后暂停上市,此前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暂时逃避一元退市标准,明年照样退市,不过是“死缓”而已! (3)*ST凯迪(000939)于2019年4月29日之后暂停上市,此前最低价1.05元; (4)*ST盐湖(000792)于2020年4月29日之后暂停上市 天翔环境(300362)于2020年4月28日之后暂停上市,此前最低价1.36元 (5)*ST工新(600701)于2020年4月28日之后暂停上市,此前最低价1.06元; (6)*ST信威(600485)于2020年4月20日之后暂停上市,此前最低价1.22元; (7)*ST盈方(000670)于2020年3月19日之后暂停上市 (8)*ST航通(600677)于2020年4月29日之后暂停上市 (9)*ST毅达(600610)于2019年4月29日之后暂停上市 (10)千山药机(300216)于2019年4月25日之后暂停上市 (11)*ST德奥(002260)于2019年4月26日之后暂停上市 (12)*ST皇台(000995)于2019年4月25日之后暂停上市 最后忠告:2元股是1元股的预备队伍,1元股大多是“退市概念股”。股民朋友们,切莫参与1元股的“赌博”游戏,今日之A股,已不是昨日之A股。千万不要再翻出“老黄历”、讲昨天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