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原标题:突发!暴风集团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突发!暴风集团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7月28日,暴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日获悉,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公司管理层将加强管理,确保公司的稳定和业务正常进行。同时,公司将制定相应工作管理办法及应急预案,最大限度保障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平稳运行。公司将持续关注上述事件的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在没有冯鑫的日子,暴风集团表示,公司管理层将加强管理,确保公司的稳定和业务正常进行。同时,公司将制定相应工作管理办法及应急预案,最大限度保障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平稳运行。 犹记得A股蒙眼狂奔“第一人”贾跃亭在离开乐视网之后,后者随即跌入深渊,逼近退市边缘。 失去冯鑫的暴风能够更好吗? 28日晚,暴风集团还发布了一则重磅公告——迅速切除当下亏损最严重的硬件子公司,放弃对暴风智能的优先认购权和实际控制权,自此,暴风智能将不再纳入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 在此之前,暴风集团曾预告,中报归属净利润亏损23000万元至23500万元,主要原因包括“暴风智能对行政、线下销售等部门进行了调整,估值预测有所下降,进行初步测试,预计商誉减值约1.27亿元”等。 硬件跌落神坛 曾经被冯鑫寄予厚望的智能硬件,被暴风集团弃之如糟粕。 7月28日晚,在公告冯鑫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同一日,暴风集团公告,子公司暴风智能将不再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 暴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暴风控股”)将其持有的深圳暴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暴风智能”)6.748%的股权转让给北京忻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忻沐科技”),股权转让价格为1000万元。 暴风集团放弃了本次股权转让的优先认购权。转让完成后,暴风控股持有暴风智能4.1335%的股权,忻沐科技持有暴风智能6.748%的股权。上市公司持有暴风智能的股权比例未发生变化。 但7月19日,暴风集团与暴风控股签署《解除一致行动协议》,双方同意解除原于2015年7月6日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解除在暴风智能采取一致行动的约定。 近日,暴风集团收到深圳风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撤销董事提名权委托通知函》,风迷投资撤销暴风集团在暴风智能董事会1名董事提名权。公司同意风迷投资撤销该委托,不再行使风迷投资对暴风智能的1名董事提名权。 因上述情况,上市公司将失去对暴风智能的相关经营活动的主导作用,将丧失对暴风智能的实际控制权。因此,暴风智能将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暴风智能亏损严重,从今年5月开始,曾多次遭遇员工“讨薪”、“供应商追讨欠款”等事件。 尽管暴风集团多次否认暴风智能解散,只是场地搬迁,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解到,暴风智能早已“名存实亡”。 暴风TV现如今公开的办公地点,位于一家共享办公室创富港出租的独立办公间内,办公场地仅不到80平,剩余的员工也常不到办公地点,正常经营基本停滞。 2018年暴风智能累计亏损高达11.91亿元,直接将上市公司净利润拖累为-10.90亿元。今年上半年,暴风集团在暴风智能等业务的拖累之下,再次预巨亏23000万元至23500万元,暴风集团表示,亏损原因分为三点: (1)公司根据经营情况对主要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进行了估计,为公允反映公司财务状况,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约1.63亿元,其中暴风智能对行政、线下销售等部门进行了调整,估值预测有所下降,进行初步测试,预计商誉减值约1.27亿元;应收款项按账龄计提坏账准备约3,500万元; (2)公司本期发生诉讼赔偿费用约2,000万元; (3)公司互联网视频业务及互联网电视业务受竞争加剧影响,收入及毛利率持续下降。 暴风集团表示,公司存在截至2019年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的风险。 软件拯救暴风? 那么,切除暴风智能真的能让暴风集团变得更好吗? 2018年,暴风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27亿元,其中暴风TV的运营主体暴风智能为暴风集团贡献营收9.38亿元,占比超过83.23%。 如果去掉暴风智能的硬件销售业务,暴风集团2018年的主业还剩下广告、网络付费服务、网络推广等业务,合计营收仅为2.25亿元,但上市公司将由亏损变为盈利,总盈利1.01亿元。 2019年一季度末,暴风集团在包含暴风智能的情况下,总资产为12.17亿元,净资产为-8.97亿元,营收规模7120.51万元,净利润为-4401.97万元。 但在剥离暴风智能的情况下,公司净资产虽也为负,但负值明显缩窄,净资产为-292.14万元,不过公司经营情况却并没有好转,营收规模下降为4316.01万元,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恶化,为-1.11亿元。 暴风集团指出,本次事项完成之后暴风智能产生的净利润及现金流量将不再纳入合并范围,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但上市公司仍存在经审计后2019年全年净资产为负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意识到“all in TV”的硬件“补贴”策略失误后,暴风集团曾多次表态要将公司主业重新放缓软件业务。 今年6月,暴风集团曾声势浩大地推出了一款本地播放器产品——暴16,但新品上市近两个月,依旧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 一名曾为暴风影音软件提供线上推广服务的渠道商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现在暴风在移动端、PC端都有欠款,没有渠道愿意做(推广)。 曾卷入光大52亿收购案 从身价百亿的富豪到巨亏10亿、被公安机关控制,冯鑫曾自我检讨:不能将暴风的失误归结到任何人身上,99.999%的错误都来自自己,怪自己没有资本控制能力,怪自己没有业务严谨性的能力,怪自己好的时候膨胀,坏的时候蒙混过关…… 对智能硬件、VR、体育等业务近乎疯狂的冯鑫,被市场封为“贾跃亭的门徒”,尽管冯鑫对这些称号颇为“反感”,但无法改变暴风走向“乐视”命运的轨迹。 5月8日,暴风集团披露的公告显示,因股权转让纠纷,公司被法院判决向光大浸辉、上海浸鑫支付因不履行回购义务而导致的部分损失人民币6.88亿元,及该等损失的迟延支付利息6330.66万元。 根据2019年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末,暴风集团还有2.20亿短期借款,14.73亿应付票据和应收账款,2.63亿其他应付款。 更令人惊诧的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通过财产调查系统对暴风集团的银行存款、车辆、房产、股权及其他财产进行调查,却发现暴风集团已经没有有其他可供执行财产。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暴风集团自身风险高达1163条,6月至今,暴风集团已经4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尽管对于冯鑫被公安机关控制的原因尚未披露,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16年,暴风集团的一次巨额出海收购,曾引起市场极大争议。 2016年5月23日,暴风集团曾联合光大资本设立总规模达52亿元的产业并购基金上海浸鑫基金会,收购MPS公司65%的股权。 彼时,光大资本、光大浸辉出资6100万元,暴风科技(“暴风集团”曾用名)、暴风投资合计认缴出资额为2.01亿元,其中出资最多的是招商银行,投入28亿元。 然而不久后,MPS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并于2018年10月17日被破产清算,这场收购的巨额资金也打了水漂。 2019年5月,光大证券旗下公司光大浸辉和上海浸鑫起诉暴风集团,要求后者及冯鑫支付因不履行回购义务而导致的约7.5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同时,招商银行也对光大证券展开诉讼,要求要求光大资本履行相关差额补足义务,诉讼金额约为34.89亿元。
原标题:新规来了,硝烟再起? 抢夺快递柜 顺丰菜鸟巨头暗战 见习记者 程子姣 记者 陈维城 2012年至2015年间,快递行业巨头不断加码智能快递柜市场,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 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根据国家邮政局官网近日消息,《智能快递柜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10月1日起施行。随之,未经收件人同意,快递员将不得随意把包裹放进智能快递柜。不过,新京报记者走访北京多个小区发现,不少智能快递柜沦为“甩手箱”,快递员对其早已有所依赖。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吧。”负责配送广渠家园小区的快递员王明(化名)告诉记者,已经通过新闻了解到这一消息,日后可能无法随意投递,但目前还是放快递柜。采访中,大多快递员表示:“没有快递柜就送不完了”。 实际上,一向被看做是行业鸡肋的智能快递柜市场早已燃起战火。新京报记者梳理看到,2012年至2015年间,快递行业巨头不断加码智能快递柜市场,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针对目前的快递柜市场格局,物流行业专家赵小敏分析称,就单一的快递柜市场来说,菜鸟增长速度最快,从市场规模来说,丰巢最大,这是初步的割据格局。 走访 申通韵达等快递员送件“甩手”快递柜 7月22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位于丰台的润都大厦,中国邮政、德邦、京东的快递员均向记者表示会将快件放进快递柜。不过,一位德邦快递员称,如果客户要求放置快递柜自己才会直接放,地址填写准确都会送到家。 “我一天来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中国邮政快递员小江(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他负责配送润都大厦,有些人觉得快递柜方便,有些人则多一步都不想走。“有的还要求你送到他办公桌上,不然就投诉你。”在了解了即将实施的快递新规后,小江坦言,(希望)客户在配送信息上明确填写送到家,不然挨个打电话时间根本不够。 对于新京报记者问及没有智能快递柜时如何配送大量快件,小江直言:“硬送呗,送不出去就拿回去当问题件,每天来来回回跑好几趟”。 距离润都大厦2公里的静馨嘉苑小区,申通和韵达快递员正在往快递柜中投件。申通快递员称,自己负责配送的片区白天家里没人,大多已去上班,所以会直接将快件放进快递柜。韵达快递员同样称,不打电话直接将快件放入快递柜。此外,他告诉记者,德邦快递员不会直接往快递柜内投件,是因为“快件大太”。 当天,记者还走访了广渠家园小区、国兴观湖国际小区以及后现代城。多数快递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出于完成任务量和保证被配送货品安全,一般会选择直接将货品放进快递柜。在国兴观湖国际小区,一位顺丰快递员表示,生鲜、贵重物品会与客户沟通直接配送到家,而其他物品则直接放到快递柜。 事实上,部分快递员的“懒人快递”模式早已引发争议。李先生就曾有过一段糟心经历,其告诉新京报记者,快递员未经同意将水果快件放进了智能快递柜,最终因遗忘导致水果烂在了快递柜。不过,舒米(化名)却偏爱快递柜。他认为可以“避免接电话的尴尬”,同时也能保证快递的安全。不过,舒米也称,如果网购了急需的物品,还是希望快递员能尽快送到手上。 申通快递、韵达快递方面此前回应记者称,公司一直有要求快递员“投递到快递柜的快件要告知并征得客户同意”的规定。对此,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对记者表示,新规有利于规范快递柜的使用。在快递配送环节,存在着快递员上门时间和消费者接收时间不匹配的情况,需使用智能快递柜延续服务。《办法》实施后,快递员必须跟客户沟通是否寄放智能快递柜,增添了时间成本,但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麻烦”。 布局 拿下最后一公里,头部玩家谋求自建箱 其实,快递员使用智能快递柜需要自行付费。王明告诉记者,小柜0.35元、中柜0.4元、大柜0.45元,丰巢和菜鸟收费差不多。如果客户不能在规定时间内从智能快递柜里取出快件,则需要重新取出再进行投放,再投就是花费7毛了。而每配送一个快件,自己大概赚1.45元,用户逾时不取会损耗其配送单近一半的收益。 不过,对于快递加盟商来说,智能快递柜仍是省钱之道。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加盟商一天能赚1000万,一单快递按0.3元算(支付给快递柜公司),也只是花了300万。但这种情况下,一个快递员可以完成两人的单量,加盟商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员工吃住、保险都是钱”。 据央视报道,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505亿件,增长25.8%。2019年快递业务量将达600亿件。消费者网购趋势明显,对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各家快递公司也在加紧布局末端配送。 “现在的趋势就是各家公司都在做自己的智能快递柜。”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韵达的蜜罐、申通的喵柜、中通的兔喜(属驿站形式)等颇有拿下最后一公里的意味。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末端配送的方式包括直接上门配送、投递智能快递柜、放置于代收点、与驿站合作等。上述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末端配送包括共享模式和独家模式,投递智能快递柜、与驿站合作、放置物业属于共享模式。相比之下,代收点多为独家的模式,“共享是不只放一家的快递,代收点属于独家模式,某公司放了其他公司放不了,(例如)某些便利店就只能收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 韵达方面告诉新京报记者,2013年开始,韵达与便利店合作,客户免费在便利店取快递,而快递公司寄放快递需要支付给便利店寄放费、人工费等相关费用。对此,申通方面表示,目前末端派送模式较多,未来会进一步整合末端配送资源,加快推进智能末端配送工具。 韵达和申通称,智能快递柜等末端配送部分还处于筹备或初步推进阶段,未来会在全国范围内布局,根据不同城市的末端情况进行设置。 对于自建快递柜的原因,观察人士告诉记者,快递公司希望对自己的数据进行保护,避免外泄。此外,出于占领市场的企图,快递公司希望覆盖更多的市场,“你不做也是别人做了,那样话语权就会被别人垄断”。 “目前整个快递柜行业投送功能比较完善,收寄功能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该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快件收寄涉及实名制和安全性问题,例如可能会有违禁品,目前,针对智能快递柜收寄方面的功能,各家公司还处于测试阶段。 激战 顺丰、菜鸟“抢”快递盟友 事实上,智能快递柜市场之争早已开启。 2010年中国邮政成立第一台智能包裹投递终端后,智能快递柜行业进入公众视野。2012年至2015年间,大量智能快递柜企业成立,企业随着资本入局——2012年8月京东开始投放智能快递柜,同年12月,速递易成立;2013年,苏宁开始投放智能快递柜,2014年云柜成立。2015年,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联合投资成立丰巢。 2017年1月,丰巢获得25亿元A轮融资,开启了迅速扩张的脚步。次年,顺丰、申通和韵达三家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称将斥巨资增资丰巢科技。根据丰巢官方提供的数据,截至2019年7月24日,丰巢已经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15万个智能快递柜网点,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0%,日包裹处理量超过1000万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争夺这块市场上,菜鸟网络早有布局。2017年,丰巢最大对手速递易的母公司*ST三泰发布公告称,在中国邮政和复星之后,新增与菜鸟旗下子公司签订初步合作意向书。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当时布点最多的速递易在全国有5.6万组快递柜,其次是丰巢。 如此节点切入丰巢的最大竞品速递易,恰逢菜鸟与丰巢的数据之争刚暂告一段落。 2017年6月1日菜鸟网络官方微博发布顺丰暂停其物流数据接口的声明,随后顺丰在其官方微博回应称,菜鸟自2017年5月,基于自身商业利益出发,要求丰巢提供与其无关的客户隐私数据,丰巢拒绝了这一要求后,菜鸟单方面于2017年6月1日0点切断丰巢信息接口,此外,阿里系平台已将顺丰从物流选项中剔除,菜鸟同时封杀第三方平台接口。 此次对战,直至国家邮政局出面调停后才结束。而角逐背后,不仅仅是两个巨头的数据之争,更是一场话语权与利益之争。 时至2018年6月,申通、韵达撤资,不再持有丰巢的股权。根据韵达公告,深圳玮荣占股48.24%,为第一大股东,顺丰占股14.42%,为第二大股东;原分别占股9.09%和2.72%的申通、韵达已退出股东行列。至此,加上此前已经撤出的中通,“通达系”已经全面退出丰巢。 市场人士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通达系颇有脱离顺丰为大股东的丰巢,转投阿里菜鸟的意思。此前,民营快递行业五大公司“四通一达”(中通、圆通、申通、百世汇通、韵达)均与阿里巴巴有较好的合作关系。2019年3月11日,申通宣布,阿里将以46.6亿元入股申通快递控股股东公司,自此“四通一达”中,仅剩韵达一家未接受阿里的投资,其余四家已加入了阿里的物流俱乐部。 有观点认为,申通韵达的转股或许是不想跟在丰巢后面继续亏损。对此,快递行业专家徐勇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退出丰巢也许是有竞业限制的约定,与丰巢亏损无关。快递专家赵小敏称,申通韵达的“退出”比市场预期的早,但也在预期范围内,相关方的退出不会影响到用户正常使用,此次通达系的退出将加速快递业终端的市场布局。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快递柜数量大约为20万个,预计到2020年,快件入箱率有望达20%,对应快递柜格口需求约为7600万个,市场需求及潜力巨大。不过,尽管作为头部玩家,丰巢的盈利却并不乐观。截至2018年5月31日,丰巢科技营业收入为2.88亿元,净利润为-2.49亿元,资产总额为63.11亿元。 针对智能快递柜等快递末端企业营收问题,杨达卿告诉新京报记者,快递末端服务很难孤立发展,必须依托物流全链路才有价值,短期内若谋盈利,可能造成服务链的割裂。 丰巢方面告诉新京报记者,2019年,丰巢将在广告销售、C端用户的增值服务、商业化定制项目上发力,以增营收。 趋势 智能快递柜将成快递主流? 针对快递公司自建智能快递柜是否会抛弃丰巢,行业观察人士表示,目前并不会,在智能快递柜领域,丰巢占据绝对先发优势,在行业中出现较早,市场占有率较高。 物流行业专家赵小敏表示,直接上门配送、放置于代收点、与驿站合作等多元化的末端派送的解决方案,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赵小敏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智能快递柜依旧是快递末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快递送货上门仍然是主流。对此,多家快递公司均向记者表示,智能快递柜目前还是末端配送的一种补充。其表示,单一的快递柜市场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末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才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此外,国家邮政局网站显示,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经营快递业务,应当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并接受邮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快递业务。 “两年前布柜(快递柜)不难,智能快递柜作为新事物出现,大家也不了解。”行业观察人士称,现在要办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快递公司与当地政府、物业、居委会的沟通涉及“关系的博弈”,业内较为强势的公司,(业务)可以布局下去,甚至还拥有“议价权”。 “最大的难点不是制造、不是生产、不是推不下去,是跟当地物业的博弈。”上述行业观察者称,部分物业公司会质疑智能快递柜设立的合法性,收入具体有多少钱,“投诉举报天天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