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汽车日前发布咖啡智驾“331战略”,即利用三年时间实现用户规模行业第一、用户体验评价最好、场景功能覆盖最多三个领先,并预计在2021年实现中国首个全车冗余L3级自动驾驶、中国首个配置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具有NOH(NavigationOnHighwaypilot,中文名“高速自动领航辅助驾驶”)能力的自动驾驶。同时,长城汽车与高通、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车载智能芯片、高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业内人士指出,自动驾驶是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自动驾驶有助于掌控前沿技术,并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者。 采用6大冗余系统 据介绍,咖啡智驾拥有包括感知冗余、控制器冗余、制动冗余、架构冗余、电源冗余和转向冗余在内的6大冗余系统,通过打造全球首款真正自动驾驶全冗余量产平台,实现全车无死角安全覆盖。 在感知冗余方面,咖啡智驾搭载了8个毫米波雷达、8个摄像头、3个固态激光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高精地图及车与外部信息交互的多元异构传感器方案;控制冗余采用了双控制器,全时运转、互为备份,长城汽车称之为“永不停歇的大脑”,即当一个控制器故障,另一控制器仅需20ms就可以接管车辆;架构冗余则采用了双通讯架构,有三条独立物理通讯链路,互为支撑,可实现10种软件逻辑控制通路及30+种传感器的实时信息共享。当单一链路出现信号中断,系统无缝安全衔接,为用户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保障。 而在电源冗余方面,咖啡智驾采用了双电源供应、双回路的“双保险”设计,两套电网间搭载高安全隔离器,可在500微秒内隔离电网故障,支撑执行安全降级动作。当主电网失效,备份电网可保证系统5分钟的失效运行时间,远高于目前法规要求的10秒钟,留给用户更充足的反应时间;制动冗余驾搭载了ESP和IBOOSTER两套独立的电子制动控制单元,支持0-120km/h时速范围,有效规避用户担心的“刹车失灵”,即便单一硬件失效,依然提供最大-10m/s2的制动能力,杜绝“刹不住车”;转向冗余方面,咖啡智驾应用长城汽车旗下蜂巢转向研发的第三代智能转向产品,具备双绕组电机、双电机位置传感器、双CPU、双控制器,单一硬件电路故障,依然可实现50%助力。 长城汽车智能驾驶负责人张凯表示:“6大冗余系统是不惜成本的安全方案,但我们认为很值得、也很有必要。它的核心思想简单来说就是两套备份,以此来应对无法提前预估的风险和故障。” 搭载高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据了解,咖啡智驾搭配有两个标准大算力平台的升级方案,智能驾驶平台算力可达700+TOPS,为实现L4/L5级别或更复杂的全场景自动驾驶能力预留充足的硬件能力和算力冗余。 在发布会上,长城汽车与高通、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长城汽车将与高通公司就自动驾驶领域中的车载智能芯片展开深度合作。2022年,长城汽车将在推出的高端车型上采用高通SnapdragonRide平台,并应用到其智能驾驶系统当中。与此同时,长城汽车将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创新技术领域与华为展开全面合作。华为将为长城汽车提供以MDC为基础的高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并配合长城汽车完成智能驾驶所需的感知组件(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的各项评估和测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与长城汽车合作的是面向L3-L4级别自动驾驶的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华为MDC610,为长城汽车打造行业领先的车规级汽车大脑。 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表示:“智能驾驶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安全,过去主机厂用到的很多安全技术,放在今天智能驾驶领域已经难以跟上节奏了。比如,现在需要更高精度的传感器,而且需要很多数量,此时对于控制系统的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更高性能的芯片支持。因此,为了解决安全问题,需要更多科技行业介入,共同驱动。” 智能驾驶产业化加速落地 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出台一批自动驾驶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日前,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研判到2025年,我国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超过50%。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阶段。 安信证券指出,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有望打破高级别自动驾驶量产成本瓶颈。此次长城自动驾驶上硬件配置3个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2个视觉摄像头:激光雷达采用了Ibeo固态激光雷达,为全球首款能够真正量产的车规级高性能、全固态激光雷达;采用业内最前沿FLASH技术方案,实现0.05度角分辨率,可识别130米范围内安全隐患;此外,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组成的传感器套件,可实现L2+、L3级别自动驾驶。据悉,这套系统可升级、可扩展,未来将向更高级自动驾驶功能进化。 安信证券表示,长城与高通达成合作直接将自动驾驶量产时间提前到了2022年,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成本降低,加速了自动驾驶“星辰大海”时代的到来。
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有一个古渡口,名叫风陵渡。 从黄土高原奔腾南下的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急弯。过了风陵渡,再冲破三门峡,浩浩黄水便可以汪洋恣肆地驰骋在中原大地,气吞万里,奔流入海。 在中国,文人史家喜用“风陵渡”来比喻重大转折;小到一个人,一间公司,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王朝,莫不如是。 今年12月以来,港股市场小米集团(1810.HK)的股价持续上涨,从最低23.4港元上涨到35.25港元,连续创上市以来新高。 看K线,这是再平静不过的一波上涨;然而对于我而言,这几日的行情,当属于无声处听惊雷。小米的历史之舟,已经缓缓驶过风陵渡口;未来将是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为什么这样讲? 1驶过“风陵渡” 让我们把镜头拉到小米上市前: 早在2018年初曾经有雷军“定调”小米的估值为2000亿美元的消息传出。后来当年4月港交所落实“新政”,开放同股不同权的企业赴港上市,于是小米获得了挂牌港交所的机会。 但是那一年美联储加息,全球资本市场凄凄惨惨戚戚,导致小米的估值一路下调。2000亿美元,人人都知道是梦想。但后来下调到1000亿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心动的;这个数值也一度被认为是小米的IPO估值。 后来市场上出现大量的战略配售基金,甚至包括中国有6家基金公司也在凑这场“盛宴”。然而架不住市场越跌越惨,小米的估值也一路下调——850亿、790亿、680亿……直到最后IPO的估值萎缩到540亿! 持续下调估值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这个期间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在上市之前已经浮亏。我们不妨做个简单的计算: 不考虑战略基金的一系列收费,也不考虑交易成本,单纯计算股价: 而我们知道,小米上市前大量战略配售基金的估值都是在680亿~850亿美元之间,因此,翻译成股价语言就是:在21~26港元的区间内,积累了大量被“套牢”的资金;换句话说,这个区间的卖压会非常非常大。 能够冲破这一波卖压,小米的股价上方就不再有阻力;而如果冲不破这一波卖压,则价格将会长期在21~26这个箱体内震荡。。。这就好比风陵渡口,冲过去,一马平川;冲不过去,就要在激流浅滩中倾覆。 我们不妨看看小米今年8月27日到12月2日的股价图。 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小米的股价基本上在20-28之间徘徊震荡。 其盘面语言便是:那些被“战略配售”套牢的资金的成本位所构成的密集的卖压与看好小米未来的买盘的博弈。 想要突破这些卖压,多方一定要有强大的盈利或增长逻辑支撑,才肯用真金白银去“接”这些卖盘。当然,如果看多的逻辑十分强大,那么这些被套资金也会松绑翻多,完成华丽的转身。如果逻辑被证伪,买盘式弱,价格就被按回去了。 可以说,从8月下旬到12月中旬,4个多月的时间,小米的多头就在和上市前被战略基金套牢的那些卖盘反复斗争: 8月27日,受半年报利好刺激,股价跳上20港元,进入前面提到的这个“沽压密集区”。 随后股价一路冲上26之后,被迅速打下来,回到20附近;然后便在“21-26”这个区间徘徊。 11月24日,小米股价摸高28.4港元高开,随后再次被打下来,直到12月2日的日内低点23.4港元。 终于,12月14日,股价冲破28.4港元的高位,开始持续冲击新高。 ——至此,漫长的博弈结束,多头,并承受住了密集沽压的考验,宣告获胜,而上市前战略基金的成本位已经收复。换句话说,小米上市前的最大“阻力”已经清除。 至于支撑多头并通过真金白银下注买买买的信念,还是对未来小米基本面的预期。目前市场对小米的看法,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手机制造商,转变为互联网科技公司。智能手机的背后,AIoT和互联网服务的完整生态,已经初具雏形。 2 智能手机:基本盘 先说智能手机业务。 过去人们认为小米是一家手机制造商;但是经过2018年的组织架构与战略调整,小米朝着互联网企业的方向演进。 2018年的组织构架和战略调整,主要是两大动作。一,将小米和Redmi品牌分拆;二,推动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发展。 拆分红米,其实是多品牌战略的一部分。过去小米曾忽视了高端机市场,在拆分小米和红米之后,价格差异化的策略取得明显的成果。近期推出5299元的小米10至尊纪念款,以及即将推出的小米11,在高端机的领域有一定竞争力。而红米在中低端机领域也有一定竞争力。 从数据来看,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在2020年三季度明显飙升。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全球疫情严重,其许多国外品牌产能受阻;第二是华为受芯片的影响,导致后劲不足;第三是小米的价格差异化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市场开始接受小米的品牌形象。 价格差异化战略的成果另一方面体现在毛利率的轻微抬升。2017-2018年,小米手机业务毛利率普遍在6%附近徘徊;2019年开始多品牌战略之后,毛利率抬升到8%。随着差异化品牌的策略进一步深化,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抬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的境外业务表现出非常迅猛的增长。2020Q3全部境外收入折合人民币398亿元,同比增长52%。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三,仅次于苹果和三星,全球市占率为13.5%。 其中西欧市场的单季出货量同比增长107%,排名第三,且目前西欧市场的市占率为13.3%,其中西班牙市占率已经高达三分之一;中东欧市占率更高,达到26.1%,在波兰、乌克兰、俄罗斯等中东欧大国出货量稳居第一或第二。在印度则保持出货量第一,市占率为高达26.9%。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受海外疫情影响,世界主要其它手机生产商产能不足,而小米则填补了这块市场。小米智能手机在海外的表现一向不逊于国内;而此次疫情影响之下,海外市场表现更为强劲。 此外,今年小米爆款和中高端机表现相当亮眼,入门机型Redmi9系列自2020年6月发售后一个季度全球销量已超1400万台。在2020年前10个月内,小米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人民币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全球销量已超800万台。 这促使了小米手机整体ASP在Q3提升到了1021元,同比去年依旧有上升,与此同时,中国大陆手机业务的ASP同比增加14.7%,这可看出小米手机的中高端战略在慢慢出成果,现在市场成功验证了小米完全可以卖好4000元和4000元以上的产品。 小米海外经过一轮快速的扩张之后,手机全球市占率进入前三,现在基本能判断手机行业未来将长期呈现四分天下的格局,非常稳固,CR4的市场占有率也会持续提升,小米有机会因此而长期受益。未来小米在海外中高端市场要继续渗透,据此,我们可以继续期待未来小米手机ASP的表现,大概率还是会维持上升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小米即将发布的年度旗舰新机——小米11,其发售价和新技术将持续验证以上逻辑。 3 AIoT与互联网:转动的飞轮 近来有一种论调,认为华为遭遇芯片断供,手机产能后劲不足,被迫拆分荣耀以求自保。有人认为,小米的机会来了;小米可以吃到华为这一波市场份额。 这样讲当然没错。 但是我想指出的是,小米的崛起绝不是对华为的简单复刻。 经历了2018年的组织架构与发展战略调整,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品”服务得到明显的发展。 IoT,Internet of Things,即万物互联的概念,也称“物联网”。即通过智能设备将家居、办公、出行、学习、社交等生活方方面面需要涉及的硬件设备“联系”在一起的生态系统。小米是中国最早致力于IoT与智能生活的企业之一。 站在这个角度,手机与其它生活日用消费品一样,只是小米智能生态圈里面的众多入口之一。 根据亚马逊的“飞轮”理论,互联网企业的特征是,不论从任何一个入口进入,都能形成闭环,并且带来增长——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就可以成为具有高增长潜力的“飞轮”。亚马逊“飞轮”的三大入口分别是:Prime会员、Marketplace和AWS云服务。 对于小米而言,曾经有分析师引用亚马逊“飞轮”理论去分析小米的“手机+IoT”战略,认为小米的商业模式存在三个飞轮: (1)智能手机 (2)IoT生态链 (3)互联网服务 以前,小米的三大飞轮对手机的依赖比较高,手机几乎是全部流量的入口。现在,随着智能家居的产品形态以及模式越来越丰富,三大飞轮的入口明显增加,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 截至2020年三季度,小米连接设备数已达到2.89亿台,拥有5个及以上连接至小米IoT平台上的设备的用户数已达到560万,小米已成为全球具有规模的消费级AIoT平台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8·11大会上,小米将原先战略“手机+IoT”的提法改成了“手机×AIoT”,当然一方面是对AI(人工智能)与硬核科技理念的强化,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强调手机与智能生活之间产生的协同递增效应。 如果说智能手机是小米的基本盘,那么基于智能手机而衍生出来的AIoT业务和互联网服务,则是未来小米估值的星辰大海。现在小米智能手机的基本盘越扎越稳,接下来的逻辑就是AIoT和互联网业务的飞轮开始启动。 4 千亿美元市值的小米才真正配得上星辰大海 2018年7月9日,小米成功登陆港交所。在庆功宴上,雷军曾经许下宏愿: “要让在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1倍”。 后来随着小米股价的持续走低,雷军的豪言壮语人们已经差不多快忘了。 然而,到今天为止,小米的股价与上市相比,已经翻了1倍多。IPO首日买入小米的投资者,只要拿到今天,的确是赚了1倍。 如今,小米市值已超过千亿美元,进入星辰大海的阶段。。。 资本市场,真是什么都可能发生。 就像今年3月份传出蔚来汽车因质量问题召回,叠加债务问题,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蔚来即将破产。然而7月份,合肥市政府出资之后,蔚来峰回路转,如今已经实现量产。股价从低点已经翻了十几倍。 然而事实上,就在合肥市政府收购蔚来这则消息传出来之后,还有不少人、甚至是大佬级别的人仍在执拗地认为:蔚来不值得投,合肥市被忽悠了。 私募大佬韩广斌说得好:人们永远抱着偏见,死不悔改。直到被市场教育、教育、再教育。 但伟大的投资者,都从来不会认死理:而这一点的确很难很难做到。 最后,还是请您抱着欣赏的视角,多看几遍这张小米上市以来的股价图。它几乎符合了“圆底反转”的全部特征——急跌、缓跌、震荡、磨底、反弹、调整、缓涨、急涨、调整。 凡是这种“圆底反转”,其背后的逻辑都不是简单的,都是经历了组织架构与发展战略的调整,并且伴随着市场观念与事实的复杂漫长的博弈。股价的运动所体现出来的是,投资者从否定、到冷静、到反思、再到重新认识、最终通过真金白银下注。 事实上,一旦完成了这种圆底反转,可以说这家公司与最开始下跌的时候,已经不是同一个物种了。 如果非得要给这次近乎完美的“逆袭”下一个结论,最接近当前市场逻辑的一句话或会是:千亿美元市值的小米,才真正配得上此后的星辰大海。这并不为过。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1日讯据上交所官网昨日披露,上交所决定终止对苏州康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代智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近日,康代智能及其保荐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向上交所提交了《苏州康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康代智能[2020]第3号)、《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苏州康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国泰君安司发〔2020〕1465号),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康代智能定位于机器视觉行业,长期致力于以先进的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以机器视觉为核心,为PCB1客户提供定制化专属解决方案,用于满足PCB制造行业中各个环节的特定检测需求,提升PCB制造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公司提供自动光学检测解决方案、自动外观检测解决方案、选配方案、产品升级方案、技术与维保服务等,主要用于检测IC载板、高密度互连板、挠性板以及刚挠结合板等多种印刷线路板存在的缺陷。 康代智能原拟募集资金2.70亿元,分别用于“自动光学检测系统扩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康代智能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是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顾维翰、吴同欣。
巨一科技深耕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 □ 12月28日,巨一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公司此次拟募资20.03亿元投向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驱动系统产业化等项目。 巨一科技专注汽车等先进制造领域,公司是具备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主流供应商。 客户星光熠熠 巨一科技成立于2005年1月,注册资本1.03亿元。公司致力于围绕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产品主要包括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产品。 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方面,公司主要包括汽车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测生产线、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融合了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为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动力电池等领域的客户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提供解决方案。 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公司拥有包含电机、电机控制器、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在内的完整新能源电驱动系统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排名前列的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产品供应商。 凭借深厚的研发实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巨一科技与知名国际整车企业、合资整车企业、造车新势力、国内整车企业、外资零部件企业、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了行业内主流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的国际整车企业客户包括德国大众汽车、美国特斯拉等;合资整车企业客户包括北京奔驰、一汽大众等;造车新势力整车企业客户包括特斯拉(上海)、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 毛利率存下滑风险 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6月,巨一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2.25亿元、14.14亿元、17.26亿元和7.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1242.78万元、1.50亿元和3129.76万元。 公告显示,巨一科技建立了强大的研发技术团队,始终围绕客户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积累了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研发优势。公司在汽车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动力总成智能装测生产线、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等应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储备。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2125.16万元、13861.20万元、15246.41万元和7845.74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0%、9.80%、8.84%和10.34%。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2.33%、26.54%、24.34%和22.24%。 公司表示,随着同行业公司数量增多及业务规模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存在下降的风险。同时,由于公司产品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项目执行期间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等会出现波动,公司毛利率存在下滑的风险。 此外,公司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存在下游应用车型批量生产上市周期长、产品应用车型终端销售存在不确定性等特点,而在产品规模化销售前,相关研发、市场开拓及生产准备投入较大。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收入分别为39165.77万元、48202.78万元、56023.83万元和3686.93万元。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下游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收入下降幅度较大。 夯实主营业务 公司本次拟募资20.03亿元投向主营业务,具体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驱动系统产业化项目、汽车智能装备产业化升级建设项目、通用工业智能装备产业化建设项目、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升级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 公司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解决产能瓶颈,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市场份额,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未来战略规划方面,公司表示,将围绕VR/AR等提升设计开发的智能化水平;围绕机器视觉、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决策等提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通过5G、大数据管理、工业互联、边缘计算等提升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公司表示,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并形成以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提升智能装备的技术内涵和竞争力,在立足于汽车行业基础上,积极向半导体、医疗器械、3C等领域拓展。同时,与国内外知名车企合作,提升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持续建设国内一流的电驱动系统开发和制造基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成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行业领军企业,并适时拓展其他核心部件业务,持续做大做强。此外,持续推动全球化战略,积极建设全球化布局的研发和业务体系。
直播、电商、并购,动作频频的百度还能再度点燃市场信心吗? 今年,百度的股价低开高走,从5月份的US$100左右到截至12月29日收盘的US$195,百度股价几乎翻倍,这个趋势会继续吗?为什么百度会从年中的低谷一跃而起? 自今年年初开始,百度动作不断。业务上,先后开展知识直播、电商直播,从投资上,百度先后收购“盖得排行”和直播平台YY,百度的一系列业务举措开始显现出威力了吗? 再战商业化,百度的信心回得来吗? 近两年,市场对百度的信心逐步下降,反映在股价上来看,自2018年5月创造历史高点之后(US$284.07),到今年年中百度创下82美元的股价近期历史低点,它最多跌去了2/3的市值。 事实上,从“超级搜索”地位的消失到资讯信息流广告的崛起,2016-2017年,百度也曾一度打消市场的怀疑情绪,再次建立市场信心,并直接引领公司创造出了2018年的市值最高点。 然而,2018年短视频原生广告的崛起,令百度的外部竞争环境恶化。本来已经成为新引擎的信息流广告吸引力下降,增速由上年的129%减缓至12%。 百度近5年股价变动 更令市场担忧的是,在广告之外,放弃本地生活的百度似乎在AI和广告之间缺少了一个中期商业化的变现路径。 由于在第一增长曲线(广告)和第三增长曲线(AI)之间急迫的需要一个变现机器,最近两年,百度探索变现路径的努力就没断过。 在经历了小程序、短视频甚至是红包拉新之后,今年,百度终于把视线聚焦在了直播这个曾经在16-17年创造出印钞神话的行业。 3月,百度搭建直播团队并上线直播功能,4月推出系列自制精品直播节目,5月发布 “百度直播聚能计划”,6月前虎牙创始人古丰入职百度担任直播业务负责人,10月,百度上线泛娱乐直播产品“音啵”,11月宣布收购YY。 再度试水商业化,市场对百度的信心也开始逐步回暖,在本季度财报后,百度的股价也出现回升。 直播,慢了一步还是另有所图? 百度想要把直播变成第二增长曲线的心思显而易见,然而,“直播复兴”计划能成功吗? 目前来看,百度的直播发展方向主要分为知识直播、娱乐直播和直播带货三个方向。 百度公布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直播观看用户数环比疫情前增长430%,其中信息知识类直播增长最快。正因如此,知识直播成了百度入局直播的切入点。 作为搜索入口,百度本身就意味着包罗万象的问题,每一个搜索和搜索结果的呈现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和一个答案。为此,无论知识直播赚不赚钱,都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内容,提升用户体验,从而有助于百度向“后超级搜索时代”转型。 然而,知识直播却暂时无法肩负起百度第二条增长曲线的重任,这主要是由于知识直播目前的变现模式仍然不明确。对于同一个用户,知识诉求的重复性不强,而延续性强,这意味着知识直播只能在一段时间内撬动越来越少的人(类似于教育直播),而不是每天都可以比昨天撬动更多的人。相比娱乐直播,知识直播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显著。 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说,知识诉求的重复性更适合沉淀的视频模式而不是直播模式。 但直播具有视频没有的强互动性,找到适合互动的知识性内容,并寻找相应的变现方式(打赏或者知识付费)将是百度知识直播接下来的重任。 既然,知识直播还没能找到成熟的变现方式,娱乐直播就成为了寄托百度变现目标最重要的手段,收购YY当然就没有那么费解了。 2020年第三季度,YY直播MAU达到4,130万,同比增长3.4%;营收为28.9亿元,经营利润7.8亿元,经营利润率26.9%。年度总营收大约可达到120亿元,经营利润25亿元,净利润27亿。 以36亿美元收购价计算(约合人民币235亿元),百度给YY的估值市盈率大概达到9倍左右,市销率2倍左右。对比陌陌和映客最近12个月的PE(分别为7.79和10.9),估值相对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YY的营收规模正处于萎缩期,且除Q3之外,经营利润率约保持在20%左右,如果考虑到这两个核心变量的未来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YY在这场交易中占到了更多的便宜——将停滞的国内业务出售,全面发力海外直播(BIGO LIVE)和短视频(LIKEE)。 图5 而对百度来说,收购之后,YY与百度的协同性还需要不断磨合,知识直播和娱乐直播之间如何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对百度而言仍然是一场硬仗。 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收购YY对百度而言也并非是“多此一举”。首先,在移动互联网用户流量见顶今天,单个用户的使用时长已经成为新的战场。而娱乐内容是天然的吸睛神器,2020年上半年,短视频使用市场份额接近20%,成为既即时通讯之后的第二大Kill Time 行业。 而作为搜索工具的百度,虽然在用户量较大,但用户使用时长较低。QuestMobile 的数据显示,2020年10月,百度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5.5亿,远高于头条的2.6亿,但其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仅为头条的60%(百度42.7分钟 vs 头条69.9分钟)。 YY在娱乐内容上的优势将帮助百度补充内容多样性,有助于百度在移动流量时代抢夺更多的用户时长。 此外,随着百度开始在直播带货上布局,主播资源的短板凸显,YY的加入可以帮助百度在直播带货这个新兴赛道增加砝码。 就收效来看,百度的多番努力虽然收入端的作用还没能体现出来,但是在用户方面的收效较为显著。QuestMobile监测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百度APP 月活跃用户规模从去年11月的4.91亿增长至今年10月的5.46亿,新增约5,470万。相比之下,今日头条APP同时期增长仅为617万。 由此来看,虽然百度的直播道路面临重重考验,但也并非如想象中的仅仅是一个慢了一拍的无用功,未来能否把用户成效转变为营收成效值得期待。 图6 图7:百度月活用户规模稳健增长 AI,远期的竞争力正在凸显 对百度来说,直播能否担负起第二条增长曲线的重任还是个未知数,但AI作为其远期最重要的战略价值,究竟有多少竞争力? 百度在人工智能的集成布局主要体现为百度大脑。包括基础层、感知层、认知层、平台层和安全。基础层是数据、算力和算法,是支撑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核心基础;感知层包括语音、视觉、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认知层包括语言与知识技术,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掌握知识、理解语言,具备阅读、表达、思考、推理等认知能力;安全体系则纵贯百度大脑各层,为AI技术及应用保驾护航。 可以说百度大脑就是百度人工智能的底座(扮演着通用意义上人工智能基础层和技术层的主要作用),而在前端应用层有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Duer OS(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和百度智能云(产业化智能解决方案,云计算品牌)三个最重要的应用产品。 DuerOS是目前用户最常见的智能对话系统,可应用于机器人、手机、电视机等多种终端设备,目前,Duer OS 智能解决方案涉及大家电、小家电、家居、车载设备和随身设备等5大领域。覆盖酒店、养老和地产三大行业解决方案。 小度智能音箱的逆袭或许证明了DuerOS的竞争力。Canalys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小度智能音箱出货量在中国智能音箱市场中排名第一,而在2018年的时候,百度智能音箱出货量还远远的落后于小米和阿里。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智能设备的撬动者,百度在智能音箱上取得的成绩将有助于其在其他设备上打开更大的市场。 图8 图9:百度智能音箱逐步颠覆竞争格局 Apollo方面,官网显示,目前百度Apollo解决方案共有8个(详见附件五)。智氪认为,地图作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基础,是检验企业自动驾驶竞争力的一个有力标准。高精度地图是实现自动驾驶能力的关键基础设施,是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有效补充。根据自动驾驶的分级定义,高精度地图是L3+级自动驾驶系统必备的能力。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0家企业获得高精度地图甲级测绘资质,百度就是其中之一, 而这仅仅只是百度所拥有的资质壁垒,比这一壁垒更重要的是百度在高精度地图上已经取得的规模优势。 相较传统导航地图,高精度地图的实时性对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数据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在使用高精度地图开展自动驾驶的时候,用户的实时行驶数据将成为高精度地图重要的数据来源,换句话说,用户反馈数据越多,地图越精准。这意味着,谁能更早的掌握市场份额优势(更大的用户规模和更多的数据来源),谁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导权,数据规模经济在该行业将得到充分体现,强者恒强。 而百度目前已经显现出了优势。 根据IDC公布的报告,2019年,中国高精度地图市场中,排在前四位的头部图商分别为百度、四维图新、高德和易图通。其中,百度的市场份额最高,达到29.3%,四维图新为21.7%,高德和易图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7.9%、14.7%。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DuerOS 还是在Apollo 方面,百度AI的竞争力都已经开始初露锋芒。短期来看,以智能音箱为支点,DuerOS正在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长期来看,高精度地图的变现模式清晰(交钱用地图才能上路),且壁垒明显。 总体来看,AI作为百度的第三条增长曲线,其潜力的确不容小觑,然而,在黎明之前,直播作为链接广告和AI之间的台阶,能不能在当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对百度来说至关重要。 正因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百度仍有翻牌的机会,只不过,想要翻盘,首先需要等待,其次需要百度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积跬步,以至千里。 附件一:信息流广告发展历史 附件一:信息流广告发展历史 附件二:人工智能产业结构 附件二:人工智能产业结构 一般而言,人工智能的产业结构可以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包括软硬件设施以及数据服务(数据、芯片、CPU、传感器等);技术层主要指基础框架、算法模型(深度学习、知识图谱、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识别);应用层主要指一些智能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整体只能解决方案、消费类智能终端)。 附件三:人工智能行业图谱 附件三:人工智能行业图谱 附件四:五级自动驾驶定义 L0:报警 L1:车辆同时只支持一种纵向或横向控制,除此之外的控制均由驾驶员完成;环境观察由驾驶员负责;功能降级后驾驶员负责操作;有限场景 L2:车辆同时可支持至少一种纵向或横向控制,除此之外的控制均有驾驶员完成;环境观察由驾驶员负责;功能降级后驾驶员负责操作;有限场景 L3:车辆自身负责所有控制;环境观察由车辆负责;功能降级后驾驶员负责操作(包含环境观察);有限场景 L4:车辆自身负责所有控制;环境观察由车辆负责;功能降级后依旧由车辆负责操作(包含环境观察);有限场景 L5(SAE):车辆自身负责所有控制;环境观察由车辆负责;功能降级后依旧由车辆负责操作(包含环境观察);全场景 附件五:Apollo八大解决方案 1、Rob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解决方案 2、Valet Parking自主泊车量产解决方案 3、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一体化解决方案 4、车联网智能车云解决方案 5、Minibus自动驾驶小巴(阿波龙)解决方案 6、Smart Traffic Signals智能信控解决方案 7、小度车载OS车联网解决方案 8、5G 云代驾服务解决方案 附件六: 百度”vs“字节跳动”广告收入对比 附件七: 2016年开始,百度的侧重点转移到了内容生态和智能搜索领域,“本地生活”在百度的战略地位正在下降。2017~2018年,百度外卖和百度糯米相继被饿了么和爱奇艺并购,百度在本地生活上的。 图3:百度APP更新历史(经删减,仅陈列重点更新)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8日讯 全志科技(300458.SZ)今日跌11.23%,截至收盘报32.56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平安证券刚刚发布全志科技相关研报,给予其“推荐”评级。 12月24日,平安证券发布研报《全志科技(300458)首次覆盖报告:立足智能芯片放眼智能车载》,研究员为刘舜逢、徐勇。研报称,全志科技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在消费性电子市场的性能评价优势有三:一、高清视频播放和编解码方面,实现多格式、高相容;二、高集成度方面,针对智能终端整机产品降低成本及快速量产;三、低误耗方面,通过积极敏捷的动态功耗调节技术,使整机功耗降低。公司布局智能家居产品线已从消费电子类跨入家电类,预估2020-2022年营业收入将达5.7亿/6.9亿/8.3亿,2020-2022三年年均增速为17%,占营收比重仍超过35%以上,为公司主要业务之一。 平安证券认为,智能车载芯片业务具备较高的行业壁垒和毛利率表现、加之智能应用处理器收入未来在智能家居应用市场放量有较大提升空间,将会对公司毛利率表现带来提升,综合来看,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15.71、18.59、22.13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2.17、2.68亿元;对应PE分别为:61.2、57.7、46.7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 近日,百度、苹果等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表示要“造车”。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智能汽车被视为手机之后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 业内人士指出,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趋势中,智能化和网联化都与科技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科技公司进入汽车行业,希望分享其价值链占比越来越大的软件部分。 拓宽生态版图 日前知情人士表示,百度或与威马汽车联手造车,双方正对可能的合作模式进行商议。 另有媒体报道称,百度正在考虑自行制造电动汽车,并与吉利汽车、广汽集团及一汽红旗等展开早期接洽。百度给出了两种方案,包括以车企为代工厂以及与车企组建一家合资企业。 尽管百度方面回应称,对市场传闻一概不作评论,但公司股价连日走高。12月21日收盘,百度总市值达657.22亿美元,创下2018年12月以来新高。截至12月24日收盘,百度报收191.02美元,市值达652亿美元。 同时,多家投行机构发布研究报告,调高了百度的目标股价。而有“女版巴菲特”之称的凯瑟琳·伍德创立的ARKinvest公布的其12月10日持仓记录显示,ARK旗下主动管理型基金ARKK买入了超过17万股百度股票。这是ARK首次买入百度股票。 接近百度的业内人士穆岩(化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没有百度与整车厂成立合资公司造车的确切消息。做整车的投入高、风险也大。”穆岩说,百度造车的传闻之所以广受关注,一方面由于百度投资了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另一方面,百度的自动驾驶业务布局较早,技术积累较深厚,拥有造车的先天优势。 百度参与了威马的多轮融资。2017年11月,在威马B轮融资中,由百度资本领投,百度集团、SIG海纳亚洲、阿米巴资本跟投。今年9月,威马汽车完成D轮融资,由上汽领投,百度等跟投。此轮融资完成后,百度依然是威马最大的机构股东。值得一提的是,2020百度世界大会上威马汽车首发了其与百度深度合作的AVP自主泊车技术,该项技术可实现特定场景L4级别无人驾驶。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百度Apollo生态大会上,百度副总裁李震宇重申了Apollo面向未来的商业化理念。目前,多个城市开放了ApolloGO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4月,百度ApolloGO率先向长沙市民开放;8月,百度无人车进驻河北沧州;10月,百度ApolloGO在北京海淀、亦庄和顺义三个地区开放。 工银国际在报告中指出,凭借在车载操作系统中的领先地位,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在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方面扩宽其生态版图。 软件价值提升 除了百度,苹果公司近期也被传出将在2021年9月发布首款电动车APPleCar,其原型车已在美国加州上路测试。供应商预计,明年AppleCar的出货量将初步释放,到2022年将“全面爆发”。 此外,华为、小米等也传闻计划造车。交通数字化成为热点,科技巨头造车的逻辑是什么?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师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趋势中,智能化和网联化都与科技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科技公司进入汽车界就是要造整车,这是一个误区。科技公司主要在于分享产业价值链中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软件部分。”钟师表示。 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成为汽车产业的一大核心。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下,汽车领域近90%的创新来自于软件,而不是机械系统。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推进,汽车60%的价值将源于软件。 “汽车正成为‘带轮子的计算机’。如果苹果公司与麦格纳(Magna)这样的汽车制造商合作,苹果的软件、芯片、电子产品会发挥作用。”Evercor机构分析师Daryanani认为。 此外,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IDC预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金额从2020年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4.31%。安信证券认为,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次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汽车电子产业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其渗透率及价值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市场空间超万亿。 携手整车企业 2017年4月,百度发布了Apollo自动驾驶软件平台,旨在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自动驾驶系统。 过去几年,百度与吉利、广汽和一汽等主机车厂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2018年,百度与一汽集团共同发布了一款全新的L4级别自动驾驶车型,并表示在当年小批量下线该款乘用车,双方计划在语音、语义、图像、AR导航等车载产品领域开展合作,并设立百度—奔腾DuBest智能网联联合实验室。 2019年4月,广汽集团牵手百度正式启动高精地图和自定位量产项目,并宣布双方合作搭载了L3级自动驾驶的广汽车型此后将上市。今年3月,广汽新能源宣布旗下车型AionLX搭载百度Apollo高精地图。今年12月8日,广汽集团与百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智能驾驶、智能车联、数字化营销方面进行合作。 根据今年12月8日百度在Apollo生态大会上披露的最新数据,Apollo智舱已与超过70家车企的600款车型展开合作,实现超过100万辆的小度车载OS前装量。同时,Apollo发布“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出纯视觉感知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产品。 工银国际指出,百度成功构建了自动驾驶生态,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在智能交通、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方面拓展其生态版图,其智能汽车产品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大量普及。2021年下半年起,IDG对百度收入增长的贡献将稳步提高,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