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晚间,川仪股份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快报称,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5.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57.91%;基本每股收益0.94元,同比增长59.32%。 川仪股份主营业务涵盖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包括智能执行机构、智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温度仪表、物位仪表、控制设备及装置和分析仪器等各类单项产品以及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 对于2020年业绩增长的原因,川仪股份表示,本报告期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深入实施核心客户战略,加强与客户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合同订单同比增长,主力产品在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销售有所增长。同时,通过持续提高产品工艺技术水平以及智能制造能力,加强精细化管理,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情况下,成本费用率同比下降,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在比特币成功突破20000美元大关后,上方再无压力位,不少币圈大佬都激动地表示从此再无人被套,比特币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在大饼狂欢的这几天,不少主流币山寨币看似没有动作,不禁让人联想这是不是厚积薄发的预兆,毕竟在比特币的强势行情号召下,主流币山寨币也将很有可能应声而涨,市值排行榜前十中唯一的平台币BNB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币安在今年可以说是收获满满,从衍生品业务的全线扩张,到去中心化路程的顺利进行,币安今年的每一步都踏在节奏点上,看似不慌不忙,实则稳中求胜。尤其在经历的动荡的下半年后,用户才终于发现有的交易所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平台币BNB也在今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今年币安在布局BNB的应用场景上下足了功夫,除了一直收效甚好的IE0项目,今年币安主要上线了币安新币挖矿、币安智能链等一系列生态项目,将BNB的意义不再局限在平台币上,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也曾直言:BNB大于币安。 在新币挖矿中,新颖的DeFi+IE0模式让BNB顺势起飞,本就与其他平台存在巨大差距的BNB在这一波中再次拉开差距。矿池本来很难有其他创造力,在别家矿池还在算力上做文章时,币安矿池一经瞄准交易所矿池的天然优势,推出区别于别家矿池的全新玩法。在即将到来的下一周,币安新币挖矿还将上线两大知名足球俱乐部巴黎圣日尔曼、尤文图斯的粉丝令牌用作挖矿,吸引外围潜在用户纷纷入场。 除了新币挖矿,币安智能链是币安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心,9月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众多目光,大量DeFi项目方表示币安智能链在以太坊原有基础上实现升级,兼容高性能的同时成本低廉,是更具吸引力的选择。BNB48理事Ian在直播中曾表示:「币安智能链能够像它所设想的这样运转起来,现在以太坊上面所运转的成熟的经济模式包括但不限于DeFi都有可能溢出到币安智能链,溢出的体量会大到币安智能链甚至不会处在从属的地位。」 BNB的价值早已凌越平台币之上,便赋予它的价值除了本身耀眼的币价之外,还有整个币安生态加持的附加价值,而这部分价值千金。今年从币安的一番操作来看BNB在追随主流市场的同时,由于应用场景的增加和生态加持,总体走势易涨难跌。在比特币突破20000美元之际,BNB也在持续蓄能,持有BNB的每一天都是充满希望的。无论如何作为主流币中的优等生,BNB新的一年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说。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吕银玲)12月22日,记者从北京海关获悉,自12月10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后,截至12月18日20时,北京海关共通过智能审核原产地证书742份,涉及出口货物金额3332.5万美元,约占总审核量的56.4%。12月10日上午8点44分18秒,五矿稀土(000831,股吧)集团有限公司的业务员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收到了两份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申请的审核通过回执,这距离他递交申请仅过去了数秒。“早就知道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要上线,以前平均要等待半小时,没想到现在能够秒级通过审核。”该业务员说。这正是北京海关首份经智能审核通过的出口原产地证书,意味着北京海关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审核正式迈入“读秒”新时代。据了解,智能审核是原产地签证模式的重大改革,系统会根据事先设定的规则以及风险布控参数对原产地证书申报数据进行审核,并做出审核通过、退回修改、人工复核以及调查等审核结论的新型模式。智能审核实施后,结合海关去年已推出的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企业数分钟内即可完成全套办理流程拿到原产地证书。除被系统审核规则抽中需人工复核的证书外,整个过程无人工干预,不分昼夜、节假日,实现了“7x24小时”办理。北京海关所属中关村(000931,股吧)海关关长邢巍表示:“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是海关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的举措,实现提速减负、风险可控、执法统一的目标,进一步释放了海关改革红利,优化了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中关村海关原产地管理科副科长赖晶晶则提醒出口原产地企业:“海关已经发布了16种智能审核证书的填制说明,请企业仔细阅读,做到规范申报,以便能充分享受智能审核带来的便捷高效。”
华为正在不断加码汽车业务。12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华为首次发布了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 华为融合感知产品部总经理段忠毅表示,目前华为已经建立了第一条车规级激光雷达的Pilot产线,按照年产10万套/线在推进,以适应未来大规模量产需求。此外,基于场景分析,华为设计、开发了96线中长距激光雷达产品,可以实现城区行人车辆检测覆盖,并兼具高速车辆检测能力,更符合中国复杂路况下的场景。 据了解,华为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始于2016年,经过半年的调研明确了方向,要做一款高性能、车规级、能够大规模量产的激光雷达,基于此定位,激光雷达团队启动“爬北坡战略”。 当日,北汽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极狐HBT谍照曝光,据ARCFOX极狐官方信息显示,华为此次官宣的激光雷达,正是极狐HBT所量产搭载的96线中长距激光雷达产品,伴随华为车规级激光雷达的亮相,搭载华为3颗激光雷达的极狐HBT成为量产第一车。 由于美国的打压,今年下半年华为手机业务因为芯片短缺受到很大影响,不得不出售荣耀品牌。作为业务填补,华为加快了在汽车领域的研发。今年7月,华为HiCar正式上线,HiCar是华为提供的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据日前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公布的数据,华为HiCar已经与超过20家车厂、150多款车进行了合作,2021年计划预装超过500万台车。 8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增多项专利信息,包括“一种机动车辆自动驾驶方法及终端设备”“控制智能汽车行驶方向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交通信号灯的识别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和智能车”。其中,“一种机动车辆自动驾驶方法及终端设备”与“控制智能汽车行驶方向的方法和装置”的申请日期分别在2017年6月和2017年4月,公开日期均为2020年8月。 10月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HI”亮相。“HI”品牌以全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汽车制造商们开展深度合作,包含一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以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等五大系统,此外,“HI”还拥有AOS、HOS、VOS三大计算平台。 11月,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刊出一份名为《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的内部决议文件,签发人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这项决议主要内容有两点: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合并至消费者业务BG,统一由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挂帅;重申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做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 在产经观察家丁少将看来,对于因手机业务受冲击而面临下滑的消费者业务来说,华为汽车相关的软硬件技术方案以及周边产品的加入,是强有力的补充,但短期来看,华为还是不太可能自己做汽车,仍是以方案商的身份与车企合作为主。
智慧交通建设掀热潮 产业链机遇倍增 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国的交通运输迎来更加宝贵的“黄金时期”。这是12月22日发布的《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对于中国交通的未来展望。 “智慧”是关键词之一。白皮书指出,以智慧交通建设推进数字经济、共享型经济产业发展,推动模式、业态、产品、服务等联动创新,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构筑新型交通生态系统。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将进一步增多,相关建设将掀起更大热潮,车联网等相关产业链机遇倍增。 智慧交通发展步伐加快 进入新时代,中国交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运输服务能力、品质和效率大幅提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人民出行更加便捷,货物运输更加高效,中国正在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智慧交通发展步伐加快。”白皮书指出,推进“互联网+”交通发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充分运用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装备领域智能化不断取得突破。出台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和封闭测试场地建设指南,颁布智能船舶规范,建立无人船海上测试场,推动无人机在快递等领域示范应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229个机场和主要航空公司实现“无纸化”出行,全国ETC客户累计超过2亿。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全领域广泛应用,全国已有760万道路营运车辆、3.33万邮政快递干线车辆、1369艘部系统公务船舶、10863座水上助导航设施、109座沿海地基增强站、352架通用航空器应用北斗系统,并在3架运输航空器上应用北斗系统,京张高铁成为世界首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智能高铁。智慧公路应用逐步深入,智慧港口、智能航运等技术广泛应用。智能投递设施遍布全国主要城市,自动化分拣覆盖主要快递企业骨干分拨中心。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围绕这些目标,智慧交通建设将进一步提速。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下一步将促进技术创新赋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5G、区块链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支持运输产业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发展。 产业链多环节迎新机遇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无人驾驶概念板块累计涨幅超20%,车联网概念板块累计涨幅超10%。 这背后是业内对产业链未来前景的看好。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国立认为,智慧交通市场庞大,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交通、航海、航空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交通运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交通等行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今年以来,作为智慧交通建设的重点之一,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相关政策推动不断,行业加速发展确定性强。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显示,到2025年,预计我国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超过50%,C-V2X(以蜂窝通信为基础的移动车联网)终端新车装配率达50%;到2030年,L2-L3级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超过70%,L4级车辆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到2035年,各类网联汽车式高速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 华创证券预测,今明两年将有多家车企相继实现L3、L4级别的智能驾驶量产,L3、L4级别渗透率有望在2025年达到10%和2%,2030年进一步攀升至18%和9%。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在科技赋能下,汽车电动智能化或成大趋势,ADAS、智能座舱、新能源热管理、轻量化等领域迎国产化机遇。电动智能化浪潮中,国内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和通信企业相互合作,中国有望凭借广阔的市场以及先进的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引领电动智能化。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测算,2016年至2019年我国车联网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14%,2019年我国车联网的规模达574亿元。中国车联网市场在2020-2025年将以2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中国车联网市场空间将达2190亿元。 与此同时,在交通强国和新基建政策加持下,智慧高速、智慧港口等建设将掀起更大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30日,交通运输部已公开34家交通强国试点单位中23家的工作方案。其中智慧高速项目明显增多,应用更加丰富,基础设施数字化比例增加,对应的信息化投入显著增加。 申港证券认为,新一轮交通信息化建设浪潮已然开启,以交通强国和新基建为代表的政策组合将推动行业迅速发展,高速信息化行业景气度高企,有望持续向好,龙头受益更加明显。
工业互联网时代,企业迅速做大不仅仅需要研发创新,更需要资本的有效赋能。 通过技术+资本驱动,青岛有屋智能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屋)颠覆传统企业成长模式,开启了一条“技术引领资本赋能”的企业快速增长之路,2019年实现收入增幅超40%,利润增幅超70%,2020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让黑科技走进家居生活 “在智能家居领域,所有的大企业要么忙着争夺入口,要么只是在单品智能上下功夫,但能够拿出一整套解决方案、强调智能感官和智能交互体验的产品却是一个市场空白。”青岛有屋智能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廉景进向记者表示,“现在我们都强调场景,所谓场景其实就是全屋智能家居场景解决方案。就像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时代的转变,并不是在功能机上做加法,未来的智能家居一定不是通过一个个智能单品的普及累积起来接近消费者的。” 据其介绍,2016年6月,有屋在北京发布有屋虫洞智能家居产品。将家具和家电进行智能化融合,厨房里看不到冰箱、油烟机,客厅里看不到电视、空调…………这也是国内第一款集成智能家居产品,“就像iPhone跨界与融合改变手机行业一样。” 经过5年发展,有屋将智能感应灯光、等离子除菌、超声波驱虫等技术整合融入了家居,并通过物联网实现智能互联,全面提升用户居住体验,引领定制家居行业升级方向。 截至2020年6月,有屋共获得专利300余项,并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山东省第二批瞪羚企业、2019胡润中国潜力独角兽榜单、山东制造·硬科技TOP50品牌榜。 颠覆传统企业增长路径 在廉景进看来,时代在变化,企业的成长方式也在变化,现在企业必须要了解资本和产业发展新模式。 有屋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对企业传统成长路径的颠覆。有效的资本运作可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尤其当家居行业在面对来自经营环境和经营模式的新挑战时,资本的吞吐吸纳与聚合裂变已成为左右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 有屋管理层正是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开启了一条“技术引领资本赋能”的企业快速增长之路。 2018年12月14日,有屋宣布完成12亿元A轮融资,用于家电和家居互联融合、全屋语音控制模块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全屋智能供应链的整合以及市场渠道的开拓等。 2019年,为夯实B端业务,有屋收购博洛尼B,形成B端C端双翼协同发展格局,产品品类扩充至整体厨房、全屋定制、木门墙板、成品家具等多品牌、多品类发展阶段。 智能家居独角兽平台支持 不同于其他企业,有屋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智能家居生态圈少海汇。2020年12月,少海汇连续第二年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 少海汇构建了一个竞争的生态系统,更强调连接而不是拥有、开放而不是封闭、共享而不是独享的理念,遵循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让每家成员企业快速成长,并致力于促进成员间的协同合作发展。 借助少海汇生态圈资源优势,有屋从一开始就在设计上与海尔家电深度融合,实现了设计风格的一体化。在渠道上,家居家电一体化的智家体验店在上海、北京等地相继落地,提升了用户体验性,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同时,有屋不断探索如何将传统定制柜与杀菌、除螨、除异味等智能模块相融合,先后推出橱柜精灵、阳台精灵、鞋柜精灵等物联网产品,在有屋APP控制下,实现驱虫、防潮、抑菌、除味、除螨等功能,完成传统家居产品向智能网器产品的转型升级。 在智能制造端,有屋是行业内拥有全屋定制家居产品大规模定制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在全国布局济南、河北深州、湖北咸宁、苏州4大智能生产基地。
振邦智能(SZ003028,收盘价:36.68元)1月28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8亿元~1.91亿元,同比增长45%~65%;基本每股收益盈利2.04元~2.32元。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公司电动工具、清洁机器人等电控产品业务快速发展;公司加强了新产品、新客户的开发和拓展;公司增加了生产线、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生产效能和客户交付能力提高。 2020年半年报显示,振邦智能的主营业务为咖啡机电控产品、清洁机器人电控产品、割草机电控产品、冰箱电控产品、车载冰箱电控产品、微型汽车工具电控产品、空气炸锅电控产品,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9.26%、14.11%、10.71%、9.25%、8.29%、6.32%、5.38%。 振邦智能的董事长是陈志杰,男,60岁,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博士学历。振邦智能的总经理是唐娟,女,55岁,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