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财政局拨付首批专项资金1.99亿元,支持天津市新一批智能制造项目。 今年8月,市政府印发《天津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发展智能制造政策措施》,在2018年版智能制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策聚焦、完善政策体系,以国家“卡脖子”和试点示范重大项目为核心,对拉动投资、效益明显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加大支持力度;根据两年来国家和天津市打造新动能有关部署,将支持信创、5G、区块链、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打造创新应用场景,建设绿色制造体系等内容补入新政策。同时,进一步厘清政策层次,简并原有条款,确保财政资金集约、高效使用。 10月份以来,市财政局联合工信、网信、发改、科技等部门,抓紧开展新一批智能制造项目组织工作,各区、各企业踊跃申报参与,初审报送项目达1700个。经严格审核,最终确定支持项目815个,市区两级财政计划支持金额15.68亿元,其中市级8.03亿元、区级7.65亿元。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联合主管部门紧盯项目执行和绩效管理,定期汇总分析投资完成和收益产出情况,加大智能制造政策与社会资本衔接成效,为天津市引育新动能,建设制造强市夯实产业基础。
12月25日,“江苏省智能农机装备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江苏大学举办,江苏省副省长赵世勇出席并讲话。 赵世勇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全省农机工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93%,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机械化总体水平在全国领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按照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谋划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推动政策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装备基础。希望联盟有效整合利用成员单位资源,着力科研攻关,集中突破一批智能农机“卡脖子”关键技术;打造优势产业,提升高端先进农机装备技术供给能力;着力培养人才,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加快成熟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推广应用。 “江苏省智能农机装备产业联盟”由江苏大学、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省农机工业协会、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
记者获悉,「硅基智能」今日正式宣布完成C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由国新央企运营基金、海松资本领投,浦信资本和B轮领投方腾讯继续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继续提升产品服务,并加大人工智能方向上的科技研发投入。 本轮融资是硅基智能成立三年以来的第八轮融资。本轮领投方国新央企运营基金在人工智能方向上屡有布局,曾投资寒武纪、云从等AI公司;海松资本投资领域主要包括消费升级、互联网及技术创新、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而C轮的跟投方之一浦信资本,是浦发银行旗下金融科技基金,而浦发银行也是硅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 硅基智能成立于2017年8月,总部位于南京,定位AI语音通话服务商。公司目前已有及包括在申请在内的专利超百项,希望以AI数字劳动力帮助企业进行服务升级。 当前,硅基智能以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视觉、知识图谱等AI相关领域技术为核心,逐步建立起以四大智能交互产品矩阵,包括硅语智能营销平台、硅语智能客服平台、硅语数字人大屏、硅语数字人同屏。公司可为金融、通信、政务、教育等行业客户提供可快速交付落地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帮助传统产业降本增效和提升商业价值。 硅基智能表示,目前公司的AI产品服务已经覆盖80%的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三大运营商和保险行业龙头。凭借2020年在武汉疫情期间帮助汉阳区政府用智能交互手段进行疫情防控,公司在上海、江苏、安徽、四川、广东等政府也顺利签下了多项智慧城市订单。 本轮融资后,硅基将加快业务拓张节奏,尤其在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医疗等领域将加大研发和商务投入。同时,硅基智能也将全面开启全球化布局,后续资本市场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中。 (后续将更新专访) 投资方观点 本轮的领投方之一,国新央企运营基金董事长刘学诗表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十四五”时期乃至中长期我国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国资背景的私募股权基金应当在加速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中起推动作用。硅基智能通过人工智能语音技术推动了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相关服务部门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我们作为本轮投资的领投方,看好公司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将持续陪伴公司成长。” 本轮投资另一位领投方,海松资本创始人、CEO、管理合伙人陈立光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在本轮参与投资硅基智能。海松资本深耕硬核科技领域投资,硅基智能致力于商业智能交互技术的研发,解决企业在实际场景中的服务痛点,是行业内同时具备产品技术能力和商业落地执行能力的头部企业。我们非常看好公司及其后续产品的发展潜力,希望硅基能够不断提升产品力,与产业深度结合,成为商业智能交互行业的持续领跑者。” 浦信资本作为本轮融资战略合作方,其总经理蔡雯表示:“人工智能语音交互赛道是金科基金成立之初就开始重点关注的领域,硅基智能作为NLP领域的头部企业,成立三年已完成8轮融资,客户涵盖政府、金融、消费、教育等众多行业,且与各行业巨头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很荣幸本次能够参与硅基智能的C轮融资,相信硅基智能未来能全面促进语音技术和传统金融业务场景的深度结合,赋能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 相关阅读 36氪独家 | AI语音通话服务商「硅基」获数亿元 B 轮融资,腾讯独投 36氪暖冬计划丨硅基智能提供电话机器人免费服务,献AI驰援
中国车联网市场情况及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华泰证券研究所 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国的交通运输迎来更加宝贵的“黄金时期”。这是12月22日发布的《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对于中国交通的未来展望。 “智慧”是关键词之一。白皮书指出,以智慧交通建设推进数字经济、共享型经济产业发展,推动模式、业态、产品、服务等联动创新,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构筑新型交通生态系统。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将进一步增多,相关建设将掀起更大热潮,车联网等相关产业链机遇倍增。 智慧交通发展步伐加快 进入新时代,中国交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运输服务能力、品质和效率大幅提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人民出行更加便捷,货物运输更加高效,中国正在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智慧交通发展步伐加快。”白皮书指出,推进“互联网+”交通发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充分运用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装备领域智能化不断取得突破。出台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和封闭测试场地建设指南,颁布智能船舶规范,建立无人船海上测试场,推动无人机在快递等领域示范应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229个机场和主要航空公司实现“无纸化”出行,全国ETC客户累计超过2亿。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全领域广泛应用,全国已有760万道路营运车辆、3.33万邮政快递干线车辆、1369艘部系统公务船舶、10863座水上助导航设施、109座沿海地基增强站、352架通用航空器应用北斗系统,并在3架运输航空器上应用北斗系统,京张高铁成为世界首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智能高铁。智慧公路应用逐步深入,智慧港口、智能航运等技术广泛应用。智能投递设施遍布全国主要城市,自动化分拣覆盖主要快递企业骨干分拨中心。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围绕这些目标,智慧交通建设将进一步提速。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下一步将促进技术创新赋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5G、区块链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支持运输产业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发展。 产业链多环节迎新机遇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无人驾驶概念板块累计涨幅超20%,车联网概念板块累计涨幅超10%。 这背后是业内对产业链未来前景的看好。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国立认为,智慧交通市场庞大,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交通、航海、航空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交通运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交通等行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今年以来,作为智慧交通建设的重点之一,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相关政策推动不断,行业加速发展确定性强。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显示,到2025年,预计我国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超过50%,C-V2X(以蜂窝通信为基础的移动车联网)终端新车装配率达50%;到2030年,L2-L3级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超过70%,L4级车辆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到2035年,各类网联汽车式高速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 华创证券预测,今明两年将有多家车企相继实现L3、L4级别的智能驾驶量产,L3、L4级别渗透率有望在2025年达到10%和2%,2030年进一步攀升至18%和9%。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在科技赋能下,汽车电动智能化或成大趋势,ADAS、智能座舱、新能源热管理、轻量化等领域迎国产化机遇。电动智能化浪潮中,国内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和通信企业相互合作,中国有望凭借广阔的市场以及先进的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引领电动智能化。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测算,2016年至2019年我国车联网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14%,2019年我国车联网的规模达574亿元。中国车联网市场在2020-2025年将以2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中国车联网市场空间将达2190亿元。 与此同时,在交通强国和新基建政策加持下,智慧高速、智慧港口等建设将掀起更大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30日,交通运输部已公开34家交通强国试点单位中23家的工作方案。其中智慧高速项目明显增多,应用更加丰富,基础设施数字化比例增加,对应的信息化投入显著增加。 申港证券认为,新一轮交通信息化建设浪潮已然开启,以交通强国和新基建为代表的政策组合将推动行业迅速发展,高速信息化行业景气度高企,有望持续向好,龙头受益更加明显。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3日讯达华智能(002512.SZ)今日跌9.83%,截至收盘报4.31元,距离跌停仅差1分钱。 12月18日晚间,达华智能发布关于延期回复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公告,称公司于2020年12月16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下发的《关于对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中小板关注函【2020】第590号)(以下简称“《关注函》”),要求公司对相关事项作出说明,并于2020年12月18日前完成《关注函》有关说明材料报送并对外披露。公司预计无法在2020年12月18日前完成回复并对外披露。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将延期回复《关注函》。 《关注函》显示,2020年12月16日,达华智能披露《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称,在本次股东大会投票中,持股5%以上股东珠海植远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珠海植远”)对所持公司8742.48万股股份进行了表决投票,同时公司控股股东蔡小如也对上述股份行使了表决权,鉴于双方解除表决权委托事项尚处于仲裁争议中且投票结果相反,达华智能未将前述争议票数计入有效票数,本次股东大会无否决议案的情况。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对此表示关注。 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要求达华智能书面说明公司未将蔡小如及珠海植远双方存在争议的8742.48万股股票计入有效票数,是否取得了争议双方的同意;说明蔡小如和珠海植远表决权委托事项的仲裁进展,公司是否存在利用“争议票不计入有效票数”方式不当限制股东权利的情形等4项问题。 截至三季度末,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为达华智能的第九大流通股东,其持股数量为1195.5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1.399%。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逐渐成为家居生活中重要的需求。 近日,聚焦智能家居的物联网公司创米科技获得了由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颁发的“2020中国新消费商业力量年度产品力”大奖。 “用超级新物种,赋能传统产业。今年创米推出的集成智能化安全系统的小白智慧门,是对传统门业的颠覆式创新,也是其为传统家居产品形态向智能化形态升级的产业赋能。”在榜单发布中,CBNData这样评价创米科技。 盛典现场,CBNData发布了《新消费引领下的“风”与“变”——2020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在消费者对于家装“科技感和未来感对采用智能家居/电器”的重要性评价中,各年龄段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比例分别为:80前70%,80后71%,90后69%。可见,有七成消费者认同智能家居以及它所赋予空间的科技感在家装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且不同代际对其认同度基本一致。 上述报告中也指出,伴随着家装市场的大热,线上智能家居产品在三季度迎来显著升温,入户空间、浴室、卧室场景都成了智能升级的重点场景。在MAT2020线上智能家居系统品类消费TOP10中,电子门锁、门禁机、网络摄像机都位列其中。 而目前,成立6年的创米科技已经打造了多款爆品,如米家智能插座、小白智能摄像机、米家云台版摄像机等智能家居产品,正切中着这些热门方向。其中,小白智能摄像机成为了网络智能摄像机销量最大的智能家居品类。 在这些爆品的带动下,2019年,创米科技全年销售额突破10亿。截止到2020年11月,智能设备出货总量超过3800万台,用户数超1200万,日活用户约300万。即便在疫情之下,创米科技仍然保持着销售额的逐年攀升,2020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30%。 之所以有如此亮眼的成绩,跟创米科技一直所坚持的产品理念不无关系。 在产品上,创米科技一直精雕细琢,他的创始人李建新一直抱着“极客”的精神跟产品死磕,他们推出的产品中,研发长达半年、设计修改几十甚至上百稿都是常有的事情。 创米科技创始人、CEO李建新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爆款产品的理性艺术》中透露了“产品七字诀”:“好产品是磨出来的。我们的合作伙伴有过相关的总结,就是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颠覆你的往往是你不知道的行业’,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要有‘杀死自己’的勇气。” 例如,创米科技近期推出的创米小白智慧门H1历经15个月的研发和打磨,加入20多种工艺设计,从200多款样式中精心挑选,经过上万次的全方位测试。而这款产品的诞生,也来自于李建新从产品出发所产生的灵感,以往,创米科技以专注于单品极致体验的目标打造了多款爆品,如智能插座、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等,但2019年在研发智能门锁的过程中,李建新发现智能门锁很难做到真正的极致,因为它无法避免断电,电池续航等问题,这些都势必会影响用户体验。 正是对“极致”抱着强烈的追求,创米小白智慧门H1才得以诞生,这款智慧门不仅可以实现永不断电,门锁还采用了瑞典FPC指纹传感器,并配备了摄像头,门体安装PIR人体红外检测,实现了真正的智能化。只要有人一走近,就会自动唤醒机身搭载的10英寸大屏幕,通过这扇门上的高清1080P、150°广角摄像头,用户不仅可以随时查看门外情况,出门前会自动提醒实时天气,回家进门时还将收获语音欢迎。 另外,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白智慧门H1还可以通过米家App与用户家庭中的其他米家设备进行连接,如电视、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从而产生智能联动效应。 未来,创米科技也将在2021年推出小白智慧门迭代款,并在未来5年,打通线上线下,提供智能家居定制化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全屋智能产品和服务。 伴随5G、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已成为行业共识,而在其中深耕细作的企业一定会屹立潮头。
百度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2月18日,百度发布了2020年全年及第四季度财务报告。2020年,百度营收1071亿元,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220亿元。过去几年,百度曾多次陷入舆论漩涡中,甚至有评论认为,百度拥有“昨天”(搜索)和“明天”(AI),就是没有“今天”。 艾德证券期货持牌代表陈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垂直搜索App的不断发展,“BAT三巨头”的流量入口优势被不断瓜分,BAT“三巨头”开始分化,百度不幸掉队,迄今市值已远不及腾讯和阿里巴巴。然而,百度在AI领域异军突起,百度大脑5.0所引领的DuerOS语音技术平台、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百度智能云三大应用,或许将成为未来智能驾驶、智能交通乃至自动驾驶领域的先行者。 “百度于去年第三季度宣布对YY直播的收购意向,我认为这是继百度核心业务回暖后,为进一步巩固并加速该业务业绩增长的有效举措。百度一直以来受制于其广告业务营收的颓势,而通过收购YY直播,百度有望将自身庞大的流量和移动生态系统与YY直播视频编程、社交媒体社区拓展相结合,实现流媒体的流量效应叠加,或将持续支撑其核心业务中非广告用户系统营收增速,加速摆脱广告业务营收疲软的牵绊。”陈刚认为。 事实上,自2020年开年至今,百度股价涨幅达115.65%,百度的“今天”或许已经到来。 非在线广告收入大增52% 财报显示,2020年百度营收1071亿元,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220亿元。其中第四季度,百度实现营收303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达到69亿元。 百度在本次财报中创造了多个2020财年的“第一次”,比如首次在财报中公布智能云收入,首次展现昆仑芯片进展。继第三季度财报首次公布百度核心非在线广告收入后,第四季度财报披露核心非在线广告收入42亿元,同比大增52%。这些因素让这份财报具备了“转折点”的意义。 截至2020年12月份,百度App月活跃用户数达5.44亿,日登录用户占比超70%,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百度的表现可圈可点。陈刚认为,“一方面,其核心业务回暖,一扫颓势。百度核心业务占百度总营业收入的71%,此前增速持续放缓,成为拖累其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继2020年第三季度百度核心业务营收于2020年首度实现季度增长率由负转正后,2020年第四季度该业务营收再度迎来6%的同比增长。这主要归功于:第一,百度近年来致力于结合AI技术提升移动端百度App内的搜索体验,并通过对内容和服务的持续性聚合改善用户体验,实现用户在信息搜寻、社交互动和闭环购买上的价值传递;第二,百度移动生态的构建为其推陈出新,拓展包括会员和线上游戏在内的非广告业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并成功叠加实时流媒体带来的流量效应。 “另一方面,百度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实现领跑。”陈刚进一步表示,2021年1月份,百度宣布组建智能汽车公司,与吉利控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从AI解决方案到整车应用,旨在进一步加速百度自动驾驶领域的产品落地。 在2月18日的财报会议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称,目前百度和吉利的合资项目进展非常好,已经任命了造车公司的CEO,并且也选好了品牌名称,但并未透露具体CEO人选和品牌名称。 AI商业化再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财报中,百度首次去掉了“以搜索引擎、知识、信息为中心的互联网平台”的定位,取而代之的是“AI生态型公司”。李彦宏表示,百度作为领先的AI生态型公司,将抓住云服务、智能交通、智能驾驶及其他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市场机遇,同时在基础研究、基础技术和底层创新上肯下硬功夫。不做创新“气氛组”,要做就做“实干组”。 从财务数据来看,在AI技术的驱动下,百度智能云、百度Apollo、小度助手等陆续将AI能力向各行各业输出,商业化持续落地。财报数据显示,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凭借差异化的AI解决方案优势实现同比增长67%,年化收入约130亿元;Apollo智能交通已与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小度助手语音交互总次数12月单月达62亿次。 陈刚认为,百度的AI生态近年来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以百度大脑5.0计划为核心,整合包括飞桨平台在内涵盖深度学习、知识图谱及智能创作、深度学习和视觉语义化等AI核心技术和开放平台的底层技术,并已成功部署DuerOS语音技术平台、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百度智能云三大应用的AI生态脉络。 此外,百度发布了2021年一季度业绩指引,预计一季度营收在260亿元到28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5%到26%,核心营收同比增长26%到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