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一夜之间,一群不法分子盯上了保险业,形形色色的退保中介穿梭于大街小巷,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 这些人以代理退保业务为名,四处散发广告,煽动保险消费者到保险公司全额退保,从中收取30%至50%的高额手续费。 这些人诱骗消费者将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交到其手中,以伪造证据、钓鱼录音、聚众投诉等方式向当地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施加软暴力,逼迫保险公司满足其全额退保的无理要求。 上海证券报记者历时2周调查,试图揭开恶意退保的利益生态链。这条黑色产业链的蔓延,正一步步危及保险公司的日常业务运转,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扰乱保险监管环境。 对不法分子必须零容忍。近日,在西南某城市,13家保险公司联名致信地方金融监管局,举报当地一家企业咨询管理公司从事恶意代理退保业务;在大连、苏州等地,保险业务员以加盟名义卧底恶意退保窝点,搜集证据,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恶意退保秘籍:找茬、卖惨、撒泼 保单合同一般有犹豫期设置,普遍在10天左右。犹豫期内,消费者可以撤销合同,退回全部保费;犹豫期过后,消费者再想退保,就只能拿回现金价值。在保单前几年,现金价值一般远低于保费金额。 但是,去年以来,微信公众号、百度贴吧、淘宝、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声称可以帮助消费者全额退保的个人和组织。 过了犹豫期,真的还能退回全部保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家挂着“企业咨询管理”“汽车服务”名头的公司,暗地里经营退保中介业务。这种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了全额退保秘籍:找茬、卖惨、撒泼。 具体操作流程,可以归纳为四步。 第一步,与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组织签订服务协议,收取定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保单情况,并签订服务协议,收取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的定金。 第二步,录音截图,钓鱼取证。指导消费者按照话术引导保险营销员在售后再作出不利陈述或利益演示,并进行截图、录音,作为违规销售的证据。 第三步,申请退保,投诉施压。一方面跟保险公司发起退保申请,一方面由“专业人士”指导撰写投诉信,并邮寄当地监管部门施压。若未达成所愿,则向上一级监管单位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四步,拒不沟通,坐等退保。对于保险公司主动联系核实,拒绝沟通,直到退保成功。最后,黑色产业链组织依据处理难度和耗费成本,向保险消费者收取30%至50%的高额手续费。 这些人在指导客户如何投诉时的话术内容如出一辙。“要找保险营销员的瑕疵,‘咬死’对方存在欺骗和诱导行为。只要保险公司一天没有答应退保,就要‘豁出去’摆出一副要把事情闹大的架势,逼迫保险公司退保。” 险企卧底窝点联名举报 随着调查进一步深入,记者发现,一开始,由于所涉及的保单量不大,保险公司只是把它作为个案进行跟踪处理。但事态发展超预期发酵。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被爆出有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组织出现,保险公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大连、苏州等地,有保险业务员卧底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组织内部,搜集证据,然后汇总给保险公司,进而上报至当地监管部门。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些黑色产业链组织及个人在受理业务时警惕性高,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 业内人士透露,近期,一家寿险公司苏州分支机构在接到公司某保险业务员的举报后,通力协作,对当地一家可能从事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业务的企业管理公司进行了调查,并将相关情况及证据向当地银保监局进行了汇报,希望这些线索有助于打击此类恶意投诉行为。 在西南某城市,13家保险公司联名致信地方金融监管局,举报当地一家企业咨询管理公司从事恶意代理退保业务。举报信中对被举报公司煽动保险消费者到保险公司全额退保的事实及理由进行了列举:被举报人存在多种违法经营行为,通过虚假宣传降低保险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价值期待及对保险公司商誉进行负面评价,是其误导保险消费者全额退保的惯用伎俩。 不法分子打着维权的幌子,利用从保险消费者手中获取的消费者隐私,冒充消费者通过电话或信函举报的方式恶意投诉、骚扰银保监局和保险公司,导致当地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长期被恶意投诉霸占,其他保险消费者难以正常表达维权诉求。 甚至在消费者想终止代理退保协议时,被举报人竟然采取堵门、威胁等极端手段欺压消费者,胁迫其“配合”向银保监局或保险公司进行缠诉。 举报信称,不法分子通过恶意投诉牟利,形成整套黑色产业链,在人身险行业内形成了重大影响,破坏了正常的保险监管环境,极大地损害了各家保险公司的企业名誉及财产权益,严重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同时,因不法分子恶意推高非正常退保率,保险公司蒙受较大经济损失。 因此,这13家保险公司在举报信中请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多部门,依法对被举报人利用软暴力和恶意金融投诉破坏保险市场秩序的涉黑涉恶行为进行查处。 反击,时不我待! 受损失的不只保险公司,最终为退保买单的还是消费者。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上的相关人员所获得的报酬,看似从保险公司退回金额中提取,实则皆来自此前消费者缴纳的保费。 更恶劣的是,当风险真正来临时,这些被不法分子诱导退保的保险消费者,因为失去了保险的庇护而无法得到经济补偿,损失亦是惨重。 基于此,今年以来,多地银保监局通过摸底排查重点业务和产品、联合政府多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等方式,升级打击恶意投诉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的手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金融秩序稳定。 同时,各地银保监局也陆续发布风险提示,提醒保险消费者切勿轻易泄漏个人信息、谨慎选择办理退保业务、选择正规的渠道维权。
继诱导消费者“恶意投诉”人身险后,金融黑色产业链又将矛头对准信用保证保险。有不法团伙利用部分借款人对信用保证保险的不了解,片面解读监管政策,将信保产品混淆为“砍头息”“高利贷”,利用部分借款人喜欢占便宜的心理,鼓动其发起退保退费等恶意投诉。 此类行为侵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甘肃等多地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并鼓励保险公司联合司法、公安等部门打击此类行为。 恶意退保盯上保证险 近期,一些格式类似、口径雷同的保证险投诉材料出现在了多家保险公司的案头,投诉理由普遍为“不知情投保”“捆绑销售”,发起投诉的债务人多出现借款逾期。 原来,有不法团伙利用部分债务人还不上款或不想还款的心理,通过包装话术,制造假病历、社区隔离证明,网络发文抹黑放款机构等手段,威胁保险公司“全额退保”“退一赔三”。 此类团伙有较强的组织性,拥有一定的金融专业知识,打着为借款人维权的幌子,在投诉论坛、微信群、QQ群、短视频直播网站等平台,宣传、诱导借款人让其代理退保业务,并收取高额的手续费用。 应将保证险保费纳入借款成本 参与恶意投诉退保的借款人既有不愿意还款的“老赖”,也有不了解保证险的普通消费者,被不良团伙欺骗、诱导发起退保。对此,甘肃、吉林、辽宁、海南等地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购买个人借款保证保险的消费提示”,帮助借款人正确了解保证险,维护合法权益。 昨日,甘肃银保监局在提示中明确,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是由投保人(即借款人)向保险公司购买的一种保险产品,用于投保人(即借款人)不能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偿还所欠借款时,由保险公司向放款机构赔付借款本息余额。保险公司赔付后,该笔贷款债权并不会消失,只是由放款机构转移至保险公司继续进行追偿。 “采取购买保证保险方式获得借款的,借款人容易忽视保证保险的保险责任、缴费方式、缴费金额和缴费期间等关键内容,直接将保险合同签字确认。”甘肃银保监局提醒,借款人需要注意,投保保证保险后,借款成本中除借款利息,还包括保证保险费,应当在借贷时综合计算获取借款资金的综合成本。 投保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后,如产生纠纷,借款人应通过正规渠道解决。多地银保监局表示,对于一些非法机构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平台等怂恿、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的,要提高警惕。对于非法机构诱导下进行虚构事实,伪造证据资料等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避免法律风险。 有业内人士表示,不法团伙打着维权的幌子,让借款人陷入多重风险:一方面,如在退保过程中产生贷款逾期,借款人可能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将在出行、消费及子女上学或就业等方面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退保过程中借款人的个人信息面临较高的泄露风险,可能被不法团伙用于违规办理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等,产生诈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