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行情688981,诊股)突然被评级公司认定为有‘较大不确定性’。” 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消息,12月28日,中诚信国际发布关于关注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00981.HK)被纳入“实体清单”的公告。中诚信国际认为,中芯国际被纳入“实体清单”使得公司未来生产经营和投资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中诚信国际将持续关注上述事项的后续进展,并与中芯国际保持沟通,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及时评估上述事项对公司未来生产经营及整体信用状况的影响,并披露相关信息。公告称,中芯国际发行的“19 中芯国际 MTN001”由中诚信国际进行相关评级工作。 一路蒸蒸日上的中芯国际突然被其评级公司认定为有“较大不确定性”。 自2020年12月中芯国际CEO离职后,该企业收到了一个巨大的噩耗。中芯国际放出了这样一条公告,称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被纳入了“实体清单”。 公告中解释道,针对适用于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的产品或技术,供应商须获得美国商务部的出口许可才能向公司供应;对用于10nm及以下技术节点(包括极紫外光技术)的产品或技术,美国商务部会采取“推定拒绝”(Presumptionof Denial)的审批政策进行审核;同时公司为部分特殊客户提供代工服务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这对于中芯国际又意味着什么呢? 卡死10nm 2020年10月,中芯国际官网新闻表示,该企业已经完成了7nm制程N+1工艺的流片,预计2021年时,7nm制程芯片可以风险量产(即小规模、低良品率)。所谓N+1,实际上是一种内部代号,仍然采用DUV进行生产,而非台积电和三星那样使用EUV进行生产。 虽然中芯国际并未公开N+1 7nm芯片的详细数据,但是依照英特尔10nm的情况来看,该制程芯片CPP为54,金属层2高度(M2P)为44,轨道高度为6.18。这样的数值与台积电的三星的7LPP制程7nm芯片以及台积电的7FF制程7nm芯片相当。且梁孟松也曾公开表示,N+1 7nm制程更像是三星的8nm制程,因此中芯国际该制程芯片是一种7nm等效技术,可在电子设备上实现等同于7nm性能的效果,但芯片本身并非是7nm。 芯片在光刻过程中,会利用紫外光对晶圆进行曝光,曝光后利用化学材料进行显影,如过无法实现一次曝光定型,那就需要再涂胶和曝光。越复杂的芯片就需要越多次的曝光,传统的DUV机器想要实现7nm的要求就需要进行多次曝光。但是多次曝光会大幅增加材料成本,同时还会降低良品率,无法适用于企业级的大规模量产。于是ASML推出了EUV,只需要一次曝光就可以满足7nm,甚至更先进规格芯片的要求。 之所以“实体清单”中明确限制了10nm,是因为芯片制程在国际社会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也是为什么英特尔的10nm制程和台积电的7nm制程所差无几的原因。而英特尔方面,该企业的10nm制程之后是7nm制程,传统DUV机器无法实现7nm制程的量产,这时就需要用到EUV机器。 同理,如果中芯国际想要进军7nm制程,也必须要用到EUV。再回到“实体清单”部分,这份“实体清单”刚好卡住了中芯国际的脖子。 早在2018年时,中芯国际曾向荷兰光刻机生产商ASML订购了一台EUV光刻机,价值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亿元),预计2019年年初交货。而ASML公司也持有《瓦森纳协议》下,向中国出口光刻机产品的许可证。 然而事与愿违,这项交易最终被不可抗力终止。ASML 对此表示,公司仍在等待新许可证申请的批准。 2020年,蒋尚义出任公司副董事长后,他向ASML再一次提出了就进口EUV一事的谈判邀请。通过美国下达的“实体清单”指令,这次的谈判多半是成功了,不过多半是没法实现。 出走的梁孟松 梁孟松上任于2017年10月,与原CEO赵海军共同作为联合CEO。恰巧这一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指导目录(2016)》。目录中明确指出,明确集成电路等电子核心产业地位,并将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列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 2018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改委以及工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对满足要求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可享受五年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中芯国际自然赫赫在列。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梁孟松和赵海军仅用了两年时间便攻破了14nm技术。这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是前所未闻的。28nm、14nm、10nm、7nm乃至更小制程,都属于先进制程。要知道,中国境内半导体行业几乎从未涉及过这样的领域,即便有,也很难像中芯国际一样实现先进制程的量产业务。 而半导体产业仿佛也在回应着梁孟松的努力一样,从1999年的全球1494亿美元销售额,飙升到2018年的4687.78亿美元销售额,一个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产业,还能有6.20%的复合增长率。以半导体行业价值链来看,晶圆制造环节价值最高,占比50%,IC设计占比20%,封测占比15%,其余产业价值归为设备和材料。 中芯国际的业务囊括了生产及封测,也就是半导体行业中最“吃香”的两大类。随着产业销售总额的水涨船高,中芯国际的前途也无限光明。 梁孟松无疑是中芯国际的技术先驱,他在辞职信中所提及的“公司应对我这三年多的贡献给予全面公正的评价”也是合情合理。毕竟连非半导体行业的从业者,也都了解到中国半导体的进步。他出走后,中芯国际A股临时停盘前大跌9%,市值蒸发超过300亿,也足以见得人们对他的评价。 而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本身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曾加入德州仪器半导体担任工程师,后创立了世大集成电路。造就了中芯国际浓厚的技术DNA,即便梁孟松离职,中芯国际的研发能力依然处于大陆第一线。 但正如上文所述,目前中芯国际所面对的问题,根本不是技术能解决的问题,纵使梁孟松这个技术奇才没有离开中芯国际,这家公司也只能眼瞅着这块“香饽饽”纳入别人囊中。 从半导体产业来看,企业在采购集成电路时,高端产品一定会选用最高规格的先进制程,而中低端产品则会选用45nm到120nm左右规格的制程。这就导致了停留在N+1 7nm制程的中芯国际很难再大步向前,这也解释了中诚信对中芯国际做出“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评价。 转机 张汝京从创立中芯国际之时,就是要向台积电看齐的。台积电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为50.81%,2018年营收330亿美元,净利润116.4亿美元。中芯国际市场占有率为4.48%,2018年营收33.6亿美元,净利润1.34亿美元——市场份额是台积电的十分之一,净利润却低到了百分之一。 但是去细看他们的业务就会发现,台积电的主要订单都是7nm、5nm这样的先进制程,可中芯国际的收入结构则是:40/45nm占比17.2%、55/65nm占比25.8%、150/180nm占比31.2%。这也就意味着,台积电的业务拥有极高的门槛,中芯国际的业务核心竞争力较低,可被替代。 这样的情况再加上缺乏EUV带来的技术停滞,势必会造成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局面。 不过事情都有转机,中芯国际本身也做好了准备。 中芯国际在北京亦庄兴建的12寸晶圆厂中,设备上完全脱离了美国路线,打造了去美化的生产车间。同时,这座新厂的供应链首次大批采用了国产供应商的材料。比如上海微电子193nm光源的光刻机,支持28nm制程。一旦得到验证,那么国产光刻机追赶ASML也将成为可能,从而使得中芯国际能够大步流星地迈入7nm。 另一方面,从公告中来看,美国禁止的是10nm及以下技术节点。但是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光刻胶、研磨剂等材料,都是有明确规定其所对应的制程规格,然而其他一些材料,是没有对应制程规格的。 就拿EUV和DUV来说,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激光器释放出来的紫外线的波长。EUV使用的是极深紫外线,DUV使用的是深紫外线。这两种机器都需要用到光束矫正器、能量控制器等等——而这些产品是没有限定制程的。因为通常来说,这些部件都有一定的向下兼容性,这就导致10nm禁止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的可协调性。如果中芯国际能够利用好,那么他们仍然具备探索7nm及以下制程的能力。 网上曾有许多传言,比如梁孟松离职的原因是蒋尚义的薪水是梁孟松的三倍,梁孟松心里不平衡,事实上这个说法来自于台湾分析师丁兆宇的一次采访,其真实性是有待考究的。但无论如何,中芯国际的下一脚该朝着哪边迈,并不完全取决于此。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中芯国际的发展历程,几乎就是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历程。而能影响国产半导体行业的东西只有能否让供应链完全国产替代,这也是中芯国际在亦庄建造完全“去美国化”生产设施的本意。国产半导体的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它需要的更是时间,奋进吧。
熊猫债市场的发展,在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同时,也服务了金融业整体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近年来,熊猫债市场“建章立制”加快推进。 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发布《外国政府类机构和国际开发机构债券业务指引(试行)》,明确了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下称“两类机构”)熊猫债的注册发行流程、信息披露要求、中介机构管理等。同时,交易商协会还发布了《境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2020版)》。两项指引的发布,将进一步促进熊猫债业务规范化发展,提升银行间市场开放水平,树立中国债券市场的良好形象。 明确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债券发行业务 熊猫债,是指注册地在境外的发行人在境内发行的以人民币等货币计价的债券。熊猫债市场起步于2005年,2015年开始加速发展。近年来,熊猫债制度规则逐步完善,发行人类型日益丰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功能不断提升。境外发行人类型已涵盖外国主权政府、地方政府、国际开发机构、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等各类型主体。 《外国政府类机构和国际开发机构债券业务指引(试行)》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了核心制度安排。第一,注册发行流程方面,按照合法合规、防范风险、透明高效的原则,在现行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流程基础上,针对两类机构的特殊性进行优化。两类机构应通过主承销商提交申请函,要求主承销商出具推荐意见。对于注册有效期内分期发行,公开发行可在12个月内自主发行,12个月后应备案后发行。 第二,信息披露方面,一是考虑到外国政府类机构多数没有财务报表,要求这类机构披露经济数据报告;二是考虑到国际开发机构财务报表披露时间不固定,要求两类机构应在发行文件中约定存续期定期披露的时间和频率,原则上应与境外市场同步;三是国际市场上关于两类机构的重大事项缺少统一标准,定义较为模糊,且实践中也很少见到披露重大事项的案例,为兼顾国际市场惯例和投资者保护的需要,对重大事项除了概括性定义外,还列举了一些具体事项作为必须披露的事项。 第三,中介机构要求方面,遵循“投资人风险自担是前提”和“中介机构尽职履责是基础”的理念。投资人应自主判断投资价值,自担投资风险。相关中介机构和人员尽职履责。承销机构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具备开展尽职调查等工作的能力。 建章立制加快推进 近年来,熊猫债市场“建章立制”加快推进。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此形势下,有必要通过提升熊猫债市场发展质效,满足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对债券市场开放提出的更高要求。 今年5月,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发布《外国政府类机构和国际开发机构债券业务指引》,进一步完善熊猫债信息披露要求,细化熊猫债发行规则,鼓励有真实人民币资金需求的发行人发债,稳步推动熊猫债市场发展。 接近交易商协会人士对记者表示,经过多年的试点实践,两类机构熊猫债发行人数量不断增多,类型多元,既有韩国、波兰等主权国家,还有新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共有9家外国政府类机构(包括7家主权政府和2家地方政府),以及4家国际开发机构在交易商协会注册824.6亿元熊猫债,发行339.6亿元。 上述接近交易商协会人士称,试点案例已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为制定指引提供了实践基础。通过出台指引对两类机构熊猫债业务相关要求予以明确,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对外树立良好形象,夯实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的制度基础,提升中国债券市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2020年,交易商协会对境内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进行制度优化升级,并推出非金融企业熊猫债分层分类制度,为加强非金融企业熊猫债指引与上述自律规则衔接,协会修订形成《非金熊猫债指引(2020版)》,就备案要求、注册文件提交、信息披露要求等进行优化。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历经极不平凡的2020年,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迈好第一步、走好新征程至关重要。思客特别策划《预见2021》,邀请多位智库专家围绕他们心中的“2021关键词”,谈谈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发展之路。 本期专家为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帆,他的“2021关键词”是:凝聚共识。 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了混乱与撕裂,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信任严重丧失,取而代之的是怀疑,担心、恐惧、对抗。非传统安全威胁造成的影响十分巨大,任何单一国家难以应对的威胁是人类真正的天敌。比如此次国际流行疾病问题,此外还有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金融、信息、能源安全、食品安全、国际犯罪等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更多指向人的安全,而不仅仅是国家安全。 非传统安全日益突出且呈现出突发性、播散性、持续性。在国际恐怖主义、极端势力活动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近年来,大量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地区动乱引发的国际难民问题不断涌现。而国际流行疾病始终是人类的天敌之一,在非洲埃博拉病情刚刚缓解的时候,人类不得不面对新出现的新冠病毒的挑战。至今,病毒已经造成全球范围7000多万人的感染,170多万人死亡,美国感染人数超过1700万,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全球疫情。由于对病毒的认识和科学研究的局限性,人们对这一新型病毒的起因、流行以及治疗都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因此,这一流行疾病存在着隐蔽性和长期性的可能。疫情下的文明间的摩擦、种族冲突、经济甚至是制度之争都可能被放大、夸大或误解,加大了国际关系危机外交和公共外交的难度。 新冠疫情造成的伤害比传统形式战争更为严重。2020年4月,英国《泰晤士报》称全球贸易量可能锐减1/3,幅度超过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时任世贸组织总干事罗伯特·阿泽维多说贸易下滑不可避免。新冠疫情很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打击。法国费加罗报声称新冠病毒对就业的影响极大,国际劳工组织评估全球33亿就业人口中,超过4/5受到工作场所完全和部分关闭的影响。该组织指出最具风险的行业,如运输酒店餐饮,服务业手工制造业和零售业,涉及到12.5亿面临解雇风险的劳动者,他们将失去工作和收入。 面向未来,2021年凝聚共识变得格外重要。 国际社会需要形成一个新的高度共识,那就是我们面临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这种威胁远远高于国家间的威胁。既比国家间威胁影响更大、危害更大,也比国家间威胁更为迫切。 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要么共同安全,要么都不安全,国际社会是一个安全共同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别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否则就只能带来自己的不安全。 大国在国与国之间,也必须形成新的共识,我们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带来的战役,但这场战役不是彼此冲突的战役,而是需要共同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对的威胁。 非传统安全不是国别安全问题,不是一国对另一国的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问题。我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敌人。但是有些国家却错误地把应该进行合作的重要伙伴当成了敌人。置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于不顾。这些政客是短视的。这样做将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历史后果。 国与国之间应该形成的高度共识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人类相互依存如此之高的国家关系现实面前,只有合作才能共克时艰。不应把合作伙伴当成对抗的目标,不应把最需要合作的国家视为打压或削弱的对象。同时,要相信正确的方法与有效的动员是能够化解新冠疫情风险的。中国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只要政府高度重视,步调一致,有效防控,就能够迅速打赢抗击疫情的战役,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展望2021年,我们期待国家间更加平等,反对霸凌欺凌;国家间更加开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倡导多边主义,反对集团式的联盟体系和单边行径;构建全方位合作,反对新冷战。 我们愿2021年人类能够更加携手团结,国际社会能够尽快消除新冠疫情等一系列阻碍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隐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引下,运用包括疫苗在内的高科技人类成果,还人间以安全、开放、自由流通、繁荣与和谐。(作者为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编辑:解轶鹏)
2020年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日前举行。会议提出,2021年要以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促进消费,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推动外贸量稳质升,稳中向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商务部外贸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会议提出,明年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开放力度将超出预期,开放速度也将明显加快。此外,我国有望进一步缩短负面清单,制定更细致的外商投资法实施细则,加大外商投资保护,破除一系列制约开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充分发挥超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内需潜力,因此,扩大内需成为双循环建设的重要抓手。”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 在促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激发消费潜力,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通内循环堵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目前扩大消费政策已经从以直接的刺激购买为主,转向完善消费制度层面。要减少对消费领域的行政过度干预,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消费的长期持续增长。”赵萍表示。 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还要求,2021年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继续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负责人表示。 目前,我国已与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2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负责人介绍称,整个“十三五”时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增长,累计投资规模将超过900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大国地位日益巩固。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海南要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合实际,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有机融入新发展格局。 深刻认识海南自贸港建设与新发展格局的内在统一性 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而海南自贸港要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认真研究两者内涵,不难发现,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客观上具有内在统一性。 第一,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不是不要对外开放,不是放弃国外市场,而是基于当前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的客观现实,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不断提高、我国消费提质升级趋势日益明显的需要。 第二,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一方面,要破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吸引更多全球资源要素进入国内;另一方面,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到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这是赋予海南的重大任务。 努力把海南自贸港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 如果把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作一个“8”字形,海南自贸港有条件成为中间的交汇点,因为海南具有特殊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海南虽然地处中国最南端,但从全球视野来看,正好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两个最活跃区域的中间节点。从海南出发,4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47%的全球人口和全世界30%的GDP;8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59个国家和地区,覆盖67%的全球人口和全世界41%的GDP。 二是政策优势。海南自贸港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在税收、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等方面享受特殊开放政策。海南将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吸引国内外商品、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通过海南这个节点平台便捷进出国内、国际市场,使海南不仅成为物理层面的“中转站”,还成为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炉”,在连接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 前不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订,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了新发展机会,有助于海南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比如,RCEP区域内贸易增长会带动区域内人流、物流增长,海南有望打造成为RCEP的交通枢纽。比如,海南可以充分利用离岛免税、日用消费品免税等政策优势,在RCEP成员国之间实现消费产业链互补,扩大进货渠道,采购更多高端消费品,满足国内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谋划打造若干自贸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产业链 结合上述优势,海南按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方向,围绕有条件有基础的一些领域,以自贸港政策为催化剂,谋划了若干具有操作价值的商业模式,带动更多创新产业链的形成。 一是消费回流。通过自贸港特殊政策和销售渠道,为国内消费者提供种类更多、价格更低、品质更优的国际化商品和服务,吸引国人出境消费回流。当前,围绕国人出境消费的重点,着力通过发展离岛免税购物、乐城先行区医疗旅游、国际教育岛,分别吸引国人赴境外购买高端商品、就医、留学等的回流。这是海南已经在做的、成熟的模式。比如,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实施以来,呈现出十分火爆的发展态势。今年7月份至11月份,免税销售额157.2亿元、购物人数24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05.4%、61.7%,且增长潜力依然很大。据估算,2019年国人在境外高端消费约1万亿元。静态计算到2022年,海南如果能够吸引10%消费回流,就是1000亿元;到2025年,如果能够吸引50%的消费回流,就是5000亿元。比如,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承担着让国人最快用上国际先进药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等重大使命,目前首个中国与全球患者同步使用的新药已经落地,已使用的国内未上市药械超过110种。同时,海南努力以制度集成创新解决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问题,研究公立医院特许经营实现路径,按照强化严管和包容审慎的原则创新监管制度,推进医药分开等医疗改革,加快推动“国九条”、新“国九条”和自贸港政策等落地实施,打造海南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样板工程。 二是加工增值。通过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和加工增值30%以上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政策叠加,有力推动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目前,原辅料“零关税”清单已经国务院批准发布,政策已经落地实施。 三是离岸新型国际贸易。通过自贸港自由化便利化服务,推动国际贸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海南正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创新外汇管理制度,发展离岸贸易,吸引国际结算总部。 四是离岸创新创业。通过自贸港离岸创新平台,吸引国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目前,海口复兴城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已经开始运作。 五是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将自贸港特殊政策和海南特色优势相结合,更加聚焦“微笑曲线”的两端,提供更有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在前端,按照自贸港总体方案提出的建设国际设计岛、“南繁硅谷”等目标,加快发展设计、育制种等产业。在后端,重点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发展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等业态。 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确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海南将一如既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改革开放推进到哪里,党的领导就体现在哪里、党的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文件指示精神的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守牢生态环境底线,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防范和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
文 /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钟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重大风险挑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商务部门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就辉煌“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扎实推进经贸强国建设,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加快形成,中国商品、中国投资、中国服务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我国对外贸易加快优化升级,实现稳中提质。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3.95万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4.58万亿美元,连续3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连续11年保持第一出口大国地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6542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785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58.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国际市场布局更加优化,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增加至49.2%;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出口占比增加至18.3%;民营企业出口占比2019年首次超过50%,增加至51.9%;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增加至57.8%。贸易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2019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比2015年增长4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增长2.2倍。外贸对国民经济贡献愈加突出,带动就业约1.8亿人,2019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有力保障了国际收支平衡。利用外资大国地位提升。我国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在全球跨境投资持续低迷背景下,我国利用外资逆势增长,2017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在2016—2019年期间吸收外资合计达5496亿美元。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6—2019年,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3.9%,2019年占比达27.7%,比2015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约为1/5。对外资企业吸引力不断增强,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不断提升,尤其是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对国际要素资源形成巨大“引力场”。外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创造了2/5的对外贸易、1/6的税收收入,带动了近1/10的城镇就业。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稳定。我国对外投资有序发展,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 2016—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截至2019年年末,共在1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4万家企业。投资结构更加均衡,主要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 2019年制造业投资占比14.8%,全球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2020年,有117家内地企业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74家企业上榜“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企业数量和市场份额均居世界前列。经济社会效益充分显现,2016—2019年,我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合作,累计带动出口5000多亿美元。截至2019年年末,“走出去”企业外籍员工超过220万人,部分项目填补了当地产业空白,促进了当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举措有力“十三五”时期,我们推动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特别是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完善经贸合作机制平台,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经贸成果和中非合作论坛“八大行动”,设立中国—上合组织等经贸合作示范区,累计建立90多个贸易投资等双边工作组,与14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出版《共同梦想》 “一带一路”故事丛书,成为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的特色名片。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着力提升贸易质量。深入推进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主体、贸易方式 “五个优化”,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体系“三项建设”。强化贸易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增加到105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增加到31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不断深化。促进双向投资协调发展。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不断提升双向投资水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外资逐案审批制,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完善联络服务平台和境外中资企业商会联席会议机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开放新高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不断开拓创新,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作用,办成国际一流博览会,树立了新时代对外开放里程碑。创新广交会、服贸会办展模式,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提出中国改革建议。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累计与2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7个自贸协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整体结束谈判,推进中日韩自贸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开放型经济发展启示深刻“十三五”时期,我国开放理论持续创新,开放制度更加完善,开放实践不断深化,在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积累了重要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作出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进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对外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开放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通过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开放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坚定不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坚持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自身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加强了南南合作,为国际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以实际行动推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赢得了广泛国际支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独立自主与扩大开放有机结合,不断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着力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和开放监管能力,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构筑安全防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钟山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署名文章,有删减)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4日讯今日,盈康生命(300143.SZ)股价大幅下跌,截至收盘报18.10元,跌幅为10.84%。 盈康生命三季报显示,上海申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申九股票精选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750万股,占其流通股比例的1.445%,为第4大流通股东;招商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客户资金持有659.997万股,占其流通股比例的1.271%,为第6大流通股东;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532.611万股,占其流通股比例的1.026%,为第7大流通股东;寻常(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汇玖3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487.448万股,占其流通股比例的0.939%,为第8大流通股东。 上海申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注册资本1250万元人民币,2016年7月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P1032310);2017年12月成为中基协观察会员;2019年11月在中基协完成了投资顾问服务业务资格备案。截至2020年7月底,公司合计管理规模超过40亿元人民币。 招商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即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招商证券国际有限公司是在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注册的持牌公司。企业融资及资本市场板块是招商证券国际有限公司负责开展企业融资及资本市场业务的主要业务板块。招商证券国际有限公司为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一级全资子公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2011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是中国第一家A+H股上市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为中国中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5.47%。中信证券业务范围涵盖证券、基金、期货、直接投资、产业基金和大宗商品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