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近年来深刻洞察冷链产业的变化趋势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2020年5月中下旬,由北京建设(控股)有限公司(00925.HK)所投资的“京津物流园”项目在天津东疆港举办了开工仪式,滨海新区政协主席韩远达、滨海新区副区长戴雷、东疆管委会主任沈蕾、副主任沈超和天津港集团副总裁徐旭波出席了本次典礼。 “京津物流园”项目不仅是天津港集团与北京北控集团携手合作、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天津港集团推进“交通强国”试点的样板工程。天津港作为全国最大的肉类进口口岸,北京建设与天津港集团联手投资线下高端智能化冷库设施,该冷库投入运营后将会对整个天津港及华北区域的产业升级产生示范性作用及积极影响。 北京建设作为北控集团在香港设立的地产类投融资平台,通过其全资控股的中国冷链产业投资集团投资了“京津物流园”项目,并对该项目的定位、建设和发展进行了长远规划,计划建设3座单层高位货架冷库、2座标准高台仓库、1栋综合办公楼和面积约7万平方米的堆场。 其中堆场作为预留用地,未来还可根据冷链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改扩建;规划面积1100平米的加工场地充实了港区无加工能力的功能空白;计划采用的新型二氧化碳绿色、节能、环保的制冷工艺也是园区的一大特色。该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人民币,截至8月底项目已完成了全部冷库、仓库的桩基施工作业,计划于2021年年底整体竣工。 北京建设以此次投资合作为契机,通过旗下全资控股的中国冷链产业投资集团全面加强与天津港集团在国际贸易、冷链仓储、配套加工、商品交易、冷链配送和供应链金融等六大板块的深入合作,助力天津港打造中国北方冷链物流基地和环渤海进口冻品交易中心,切实为京津冀地区的广大消费群体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目前,“京津物流园”项目的建设主体——天津港北建通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已与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住总科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还在积极与天津港首农食品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青岛新协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优合集团有限公司等冷链行业领军企业洽谈进一步的深入合作。 如此高标准的智能化冷库项目建成投产以后,合作双方深信此举势必会推动环渤海地区进口冻品的标准化、智能化、数据化,全面由线下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转型至线上数据化的运营管理模式,为天津港集团冷链业务的深度发展与北京建设旗下中国冷链产业投资集团的整体规划迈出坚实的一步。
浙江诸暨市市场监管局依托省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溯源管理,让居民吃到放心的进口食品。图为9月5日,诸暨市陶朱街道旺厨食品有限公司员工通过冷链运输把牛排、羊排送到居民手中。 郭 斌摄 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冷链物流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消费者只需网上一键下单,蔬菜水果、肉禽蛋奶、海鲜水产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等特殊商品,都能第一时间送到家。推动冷链物流迈向高质量发展,须补短板、强弱项,破除发展难题,培育新动能 2020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700亿元,2017年至2020年年平均增速超过20% “我们与酷果冷链已经合作很多年了,每年他们都上门来收苹果,在果品储存和销售方面帮了我们大忙。”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南郎村,神佑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家善对当地供销系统提供的冷链运输服务竖起了大拇指。以前村里产的苹果在没有合适的销售渠道之前,都只能在树上挂着,天气一冷就只能看着果子冻坏、烂掉。现在有了冷库储存,再也不担心会烂在地里了。 “公司充分发挥自有冷库的优势,努力把冷链仓储做大做强,做成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的‘菜篮子’‘果盘子’和中转储运中心,逐步搭建起沟通市场和农户的桥梁。”晋城市酷果冷链有限公司总经理郜化胜说。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口感需求提升。“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冷链运输是关键,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执行副秘书长刘飞说。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一些省市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在冷链用地、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和补贴。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分析,2020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700亿元,2017年至2020年年平均增速超过20%。 多方推动之下,我国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有冷链设施的企业达2523家,冷库总库容1410万立方米。江西省供销社今年2月份以来与11个县(区)政府签订了冷链物流项目投资建设协议。青岛高新区与社交电商每日一淘在冷链生鲜电商项目上达成战略合作,将升级改造当地传统农贸市场。京东冷链打造全国最大的冷链卡班网络,今年生鲜仓储面积将达40万平方米。苏宁物流正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0个城市建设和筹备建设冷链仓。顺丰拥有24座集多温区管理和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标准冷库,运营面积15万平方米。 “这几年,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邹天敬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成立专业化冷链公司、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等方式,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构建以冷链物流为中心、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打通冷链物流的“最先一公里”。 冷链物流能更好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助力农贸市场、食品轻工业以及相关医药行业的发展 深夜,位于四川省阆中市的张飞牛肉透明工厂内灯火通明。刚刚生产出的一批鲜制张飞牛肉系列产品,打上“盒马工坊张飞牛肉”的标识之后,陆续装上冷链物流车。凌晨2时多,一辆辆大货车从工厂出发,赶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中午时分,这批新鲜的货品就将摆上盒马鲜生在上海、北京等地的门店货架。 四川张飞牛肉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平说,正是依托全程冷链物流,张飞牛肉才有了鲜制的做法,口感更好、形态更丰富,很好地满足了当下消费者对美味食品的需求。 “冷链物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还能使食品在运输途中减少损失和浪费。”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洪涛说,在消费端,通过“购、运、储、销、食”全链条防控,冷链物流将保卫“舌尖上的安全”,助力品质生活,促进消费升级;同时,在产业端,能促进农贸市场、食品轻工业以及相关医药行业的发展。 安全更有保障——2月25日11时许,广东惠州市一位消费者成功签收了自己的快件。这票快件是某药品零售平台售出的胰岛素,采用顺丰医药C端冷链配送到居民家中。从2月24日19时顺利发货至客户签收,全程精准温控到2至8摄氏度,总耗时约16小时,顺丰医药安全、高效地完成了首单冷藏药品的送药上门服务。 减少流通损失——5月份是海南陵水荔枝上市的季节。“荔枝这种单品对保鲜的要求特别高,中通的冷链业务对荔枝的销售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提高食品的保鲜能力,延长存储期限。”海南景鹏农业副总经理陈庆贤说,目前景鹏农业在海南的荔枝种植面积超过9000亩。 提升食品质量——吐着泡泡的梭子蟹从刚靠岸的渔船上卸下来,经过包装、分拣,随后被装进冷链车运走……这一系列画面出现在京东物流“小哥寻鲜寄”助农直播间,15.6万网友一边看鲜活的舟山梭子蟹上岸,一边下单购买。8月3日,第一批回港梭子蟹通过京东物流“陆空铁”矩阵,从码头直接送达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上。 近年来,依靠气调保鲜、冷链专列、智能仓储等冷链物流新技术,一些企业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经营模式,积极运用供应链管理新方法,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运作。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在基础设施、生产能力、设计研发等方面的资源共享能力不断加强,推动了有关产业提档升级。 要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智能化驱动上久久为功 目前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投入冷链物流建设,冷链物流成为新“蓝海”。但也要看到,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仍有不小的差距。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需求的增长。 “冷链物流的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体系缺乏,是制约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短板。”邹天敬表示,推动冷链物流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补短板、强弱项,破除发展难题,涵养新动能。 ——推动市场整合,促进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邹天敬表示,“十四五”时期,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加快布局一批冷链物流设施和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市场和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到“十四五”末,冷库库容达到4000万立方米。 ——完善相关标准,实现标准化、科学化发展。 “目前,冷链标准还不够完备和完善,产品怎么分级、每种产品在什么温度运输、用什么包装材料,这些标准都有待细化。”京东冷链规划负责人凌彦宇说,传统流通模式下,食品流通通过一级级经销商完成,标准相对割裂,而近年来垂直电商的兴起、消费需求的升级要求冷链物流实现全过程可追溯,需要相关部门共同打造覆盖各环节的冷链标准体系。 ——提升技术含量,推动智能化、创新化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总体仍较薄弱,要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健全全程温控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凌彦宇表示,为了确保生鲜产品快速、安全抵达消费者餐桌,京东冷链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冷链服务平台,基于机器人、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构建供应链业务与数据平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技术标准的建立及效率提升。 “要提高智能化建设水平,实现提升业务效率、控制成本双平衡。”据苏宁物流快递事业部仓储管理中心副总经理陈伟介绍,去年苏宁物流在全国多个特色农产品产地建设源头产地仓,同步在全国13个城市自建20万平方米现代化多层次的温区冷库,实现恒温、冷藏、冷冻、深冷多温区分工。 “未来,将针对国内农产品在上行中遇到的‘时效、安全、售后’等难点,提高配送时效,在产品包装及保鲜技术上取得突破,助力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顺丰冷运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齐志明)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1日 19 版)
锦江投资4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近年来通过旗下上海新天天低温物流有限公司逐步拓展冷链物流配送业务,目前已初见成效。未来冷藏冷链业务将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提升冷库周转率,加强配送网络的建设。
龙洲股份6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畅丰汽车目前没有生产疫苗药品运输车,公司产品系列之一恒温冷链运输车可用于疫苗药品运输。
疫苗股已经炙手可热! 今年A股哪家强? 疫情防控的“胜负手”,疫苗概念股当仁不让地走在了前端,成为市场最耀眼的“星”。从疫苗研发到基因技术,就连冷链、灌装、疫苗瓶子等板块也加入上涨大军,可谓一粘疫苗就火。 今年以来,生物疫苗指数(884129)涨幅达117.11%,远高于同期各大市场指数表现。年内万泰生物(603392)、达安基因(002030)涨幅超300%,另有智飞生物(300122)、沃森生物(300142)、华兰生物(002007)等十余只疫苗概念股涨幅超100%;更有新股康华生物(300841)怒刷20个涨停后仍一路上行,目前股价为951.5元/股,为发行价的13.5倍,中一签可赚44万。 风口之上,该狂欢还是冷静?近日,多家生物疫苗概念上市公司提示风险,提请投资者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疫苗概念股大涨 近日,疫苗研发捷报频传。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0个新冠病毒疫苗项目同时在研。其中,中、美、英三个国家的疫苗项目均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随着研发的持续推进,新冠疫苗的规模化指日可待,疫苗股再度站上风口。 近一个月来,疫苗研发及制造板块涨幅达51.7%,大幅领先同期沪深市场各大市场指数表现。其中,西藏药业(600211)以月涨幅146.89%领衔板块,另外,复星医药(600196)月涨幅亦超100%,智飞生物、万泰生物涨幅达95.23%、80.27%。 值得一提的是,与前期略有不同,本轮疫苗概念股上涨大军中再添“新丁”,冷链、冷藏、疫苗瓶子等相关板块也闻风起舞。据业内人士预测,疫苗研发成功后冷链运输市场的新增量在7.2倍以上,此外还有巨大的海外市场,全球的冷链运输需求将非常巨大,相关疫苗冷链企业面临机遇。 主营药品、医疗器 械批发和零售业务的英特集团(000411)因涉及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业务,于7月24日开启“连板”模式,截至8月3日,已连续7个交易日涨停;主营智慧家电、商用展示柜的澳柯玛(600336)因涉及生物医疗冷链业务,也于上周开启上行模式,自7月29日以来已连续4天涨停;另外,正川股份(603976)、君正集团(601216)、仙鹤股份(603733)、阿科力(603722)亦进入连涨模式。 相关公司纷纷提示风险 面对日益走高的股价和高企的市盈率,多家疫苗产业链上市公司发布股价异动公告,提示投资风险。 8月4日,疫苗研发板块月涨幅冠军西藏药业发布风险提示公告,表示公司与斯微生物合作涉及的预防性疫苗产品在中国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后续还需要经过临床试验批准、临床 I 期、II 期和/或 III 期试验、上市批准、生产设施认证/核查(如适用)等主要环节,方可上市,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若研发失败,已支付给斯微生物的资金、相关临床费用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 万泰生物亦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和疫苗两大类,其中疫苗业务在整体收入比重不足2%,且目前仅有戊肝疫苗、双价宫颈癌疫苗(HPV2 价)两个产品。 冷链物流、疫苗瓶概念公司也针对市场传闻,做出风险提示。 澳柯玛表示,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智慧家电、商用展示柜等产业,生物医疗冷链产业规模较小,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比重很小。同时,公司为冷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不直接从事冷链物流运输业务。 正川股份表示,目前公司未接到相关市场传闻的疫苗瓶批量采购订单。即使短期内接到相关采购订单,预计采购数量也相对有限,实际产生效益有限,不会对公司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现阶段公司仅通过外购中硼玻璃管生产中硼玻璃瓶,且中硼玻璃瓶在公司产品结构中占比较低。 阿科力针对近期媒体报道的COC/COP产品可运用于生产疫苗瓶的消息,透露目前相关项目仍处于研发过程中,且是否用于身处疫苗瓶还有待验证;仙鹤股份则明确表示公司未涉及疫苗包装相关业务,澄清市场传闻;蚂蚁概念加身的君正集团亦表示不涉及血液制品、生物医药和冷链物流业务。 还能追涨吗? 疫苗板块行情火爆,短期涨幅较大,后续还能继续追涨吗? 天风证券(601162)研报指出,在监管强化、国产大品种驱动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疫苗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优质企业的优势、稀缺性将进一步体现,二季度以来重点品种批签发表现强劲,行业恢复快速增长,新冠疫情有望加大居民预防保健意识,大幅提升接种率,新冠疫苗的研发为各个企业带来新技术、平台良好布局时点。 需要注意的是,疫苗研发到上市的周期较长,在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批准、临床试验、上市批准、生产设施认证/核查等环节,研发风险较高,企业业绩并不能随着研发的推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内部分化将会凸显;而在疫苗瓶供给端,按照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经初步估算,可年产各类疫苗瓶80亿支以上。新冠疫苗玻璃瓶不够用的情况,在中国市场上大概率不会发生。 华安证券(600909)建议,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研发实力较强、疫苗研发进度靠前和重磅疫苗产品布局良好的公司。 记者关注到,智飞生物、沃森生物近期遭北上资金减持。7月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减持智飞生物1045.82万股,截至8月1日最新持股为3779.39万股;8月3日,智飞生物遭北上资金净卖出超3亿元,已连续两日被净卖出;沃森生物遭北上资金减持1261.09万股,截至8月1日最新持股为7857.78万股。
英特集团公告,公司关注到公司股价自2020年7月23日以来连续多日大幅上涨,部分报道将公司列入“疫苗冷链概念板块”。公司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业务收入占比极小,目前,公司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业务的在手订单金额仅为5万元。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仍来源于药品、医疗器械批发和零售业务,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业务现状以及在手订单等情况,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先行者,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深耕冷链装备行业20余年。20多年来,中集“攻城略地”,一步步覆盖冷链物流产业各个环节,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冷链装备“领跑者”。 “我们目前的业务规模约有百亿,但相信伴随市场持续高速增长,未来数年内再增数倍完全可期。百亿只是起点。”中集副总裁黄田化信心十足。 初心如炬,奋楫前行。雄心壮志的中集不仅发力全产业链,积极探索冷链物流运营服务等新业务,还旨在通过领先的全冷链物流装备解决方案以及运营服务,补齐行业短板,为整个冷链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领跑万亿市场 冷链物流,一般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站在风口。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20%,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5200亿元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万亿规模。 不过,冷链物流虽潜力巨大,但在我国整个物流产业中占比却不到3%,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此外,整个冷链物流市场格局高度分散,各个环节参与企业体量有限,知名巨头型企业较少。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晚,整体还处于市场待规范和法规待完善的初级发展阶段。”中粮集团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原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制冷专业总工程师马进如是说。 究其根源,首先是整个市场(特别是冷链运营商和消费者)冷链意识较淡薄。以生鲜果蔬为例,欧美国家生鲜果蔬产品上游冷链渗透率达90%,我国只有10%。基于成本考虑,我国不少生鲜果蔬在产地采摘后并没有预冷和冷藏或没有按标准预冷和冷藏,运输亦未采用合标冷藏车,多采用棉被、冰块等原始冷藏手段运输,甚至直接使用普通货运车辆运输到消费终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一般只关注产品的品牌、颜色等,也倾向于更便宜的产品,对整个储运过程是否规范并无意识要了解。 其次,我国冷链装备市场不完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以冷藏车为例,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虽破21万辆,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冷链装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数据显示,我国生鲜果蔬、肉类和水产品的流通腐损率分别高达25%、12%和15%,而发达国家均不到5%。高企的腐损率不仅带来每年数千亿元的浪费,还给食品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层面已出台重磅政策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201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时明确提出,实施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 “要补齐冷链物流行业短板,需要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尊重标准且综合实力强的大体量企业的参与和带动。”马进说,中集作为一家了解国际规则且研发和制造能力强大的企业,应该在引领国内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中有作为。 黄田化表示,中集既是中物联冷链委的轮值主席单位,也是国内最大的冷链物流装备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规范健康的发展。”他认为,随着行业日渐规范,冷链市场发展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 对标国际最严标准 事实上,中集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全球干货集装箱世界冠军后,便开启冷藏集装箱生产。 1995年,中集在上海成立了旗下第一家冷藏箱公司,主要装备和冷藏技术均从德国引进。在吸收消化德国装备技术的基础上,中集加大创新力度,最终完成了冷藏箱的国产化。这使得中集的产品达到欧美发达国家严苛标准的同时,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正是基于自身的技术和制造优势,中集在1998年收购了韩国现代公司在青岛的冷藏箱厂,成立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和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2003年又收购了扬州通利冷藏集装箱有限公司,基本完成全国冷藏箱制造布局。今天,中集标准冷藏箱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冷藏箱市场份额超50%。 与此同时,作为内陆干线运输主力的冷藏车进入了中集的视野。2003年,中集收购济南考格尔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了中集车辆(山东)有限公司,在继承原有中德合资企业的基础上,吸收先进的制板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冷藏半挂车以及冷藏车厢体研发生产的标杆企业,其冷藏厢式车厢体销量国内领先;2008年,中集在青岛又成立了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生产专门向欧美出口的优质冷藏半挂车。 自2014年开始,我国生鲜电商进入高速发展期。中集精准把握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过程中的冷链物流装备商机,在2016年收购了北京中集精新相能科技有限公司,重点为顺丰、京东、苏宁等国内快递物流、电商巨头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所需要的小型保温箱、冰包、冰排和智能化监控设备等小型冷链物流装备。 此外,凭借在自动化仓储物流装备领域的突出技术优势,中集旗下的深圳中集天达物流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方案解决及系统集成商,在俄罗斯、新加坡、沙特、泰国等海外市场承接并交付多个智能冷链物流仓储系统项目。而伴随着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中集天达物流又凭借在智能仓储冷链项目中积聚的丰富经验,开始顺利进入国内大型集中式冷库领域…… “可以看出,中集的冷链物流装备企业,都是根据国内外冷链物流市场发展需求做出的布局,基本上贯穿整个冷链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产能充足且所有产品都对标发达国家最严苛的标准。”黄田化告诉记者,“中集能快速完成冷链物流装备全产业链的布局,最主要的优势之一就是中集冷链装备源自欧洲先进技术,且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始终确保中集的冷链装备技术对标发达国家领先水平。” 移动冷库解仓储难题 依托强大的冷链装备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中集不仅快速完成了全冷链物流装备业务的战略布局,也能够敏锐地发现冷链物流产业链的核心短板,在积极参与补齐行动的同时,进而推动中国冷链物流模式变革。 据了解,欧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体系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完成,是以大中型冷库建筑为核心,以食品加工厂和商超为上下游节点,通过冷藏车/箱为链接工具,完成整个冷链物流过程。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发展模式基本借鉴欧美模式。 “事实上,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场景,与当时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电商的快速发展,会导致过去以大中型商超、市场为主要终端节点,逐渐被以电商配送为主要终端节点取代。”马进介绍说,终端节点的变化,将给整个冷链物流产业链带来深刻改变,很可能使整个冷链的模式由集中式冷链向分布式冷链转变。 马进认为,“分布式冷链更符合未来的生产、消费习惯和配送模式,借助现在发达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中心有能力配置最优物流路径,并实时分配配送资源,这也使得未来网络式分布的冷库布局和配送成为可能。” 此外,终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也将进一步倒逼上游冷链渗透率的提高,即产地最先一公里用于预冷储存的冷库需求将得以释放。实际上,传统大型冷库建设用地多、审批流程长、资金投入大,远不能满足目前决策快、建设快、调用灵活的电商冷仓需求。 在此背景下,中集研发的“移动冷库”迅速登上市场舞台,并由此带动中国冷链物流模式向分布式冷链的变革。 据制冷专业博士、中集冷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波介绍,公司通过两年时间的研究,加厚箱体外部结构,调整内部结构,最终原有箱体的制冷降温性能大幅提升。他说,“二三十度的食物,在我们的冷库里,2小时可降至零度。田间摘下的水果,2小时左右可彻底中断呼吸热,达到睡眠状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移动冷库适用于各运输节点的配置,包括田间地头的预冷。比如,“精准扶贫”概念的诞生地——湖南十八洞村已经用此新型冷库储存处理猕猴桃。 “截至目前,中集的移动冷库箱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太仓中集冷藏物流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浩说。 “做强做优”全产业链 2020年6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意见》在明确要求推广应用移动冷库等新型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同时还指出,要有针对性补齐城乡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整合冷链物流以及农产品生产、流通资源,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降低冷链物流成本。另据了解,与该政策配套的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标准也正在筹备拟定中。 “在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推动下,整个冷链物流行业将愈加规范,市场潜力和行业商机也将愈加凸显。”黄田化表示,中集瞄准市场商机,整合资源,积极由过去的冷链物流装备向冷链物流市场全产业布局。 要提高冷链物流的“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必须要提高信息化能力。由此,中集全面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建成比较成熟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从而实现食品在全冷链物流过程中温度监控和远程调整,确保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 在做强做优符合国际标准的冷链物流装备板块的同时,中集还向下游服务板块延伸。据悉,专门从事跨境生鲜运输的冷链物流服务公司——中集小飞鱼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成长为国内多家一线大型进口水果商稳定的合作商。据介绍,中集小飞鱼将东南亚原产地摘下的榴莲等新鲜水果,直送国内销售门店/仓,提供海运、陆运一站式全程跨境冷链运输服务,下一步将延展到海鲜、冻肉等其他品类跨境冷链运输。 除食品冷链外,中集还利用自身已积累的先进冷链装备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积极向医疗冷链、航空冷链等对温控有更高要求的业务领域拓展。以医疗冷链为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集精新相能公司旗下的“冷云”团队为湖北等国内疫情重点区域医院,以及欧洲、非洲、美洲、中东等多个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运送试剂盒等医疗物资,助力当地战疫。 “目前只要市场有需求,中集就可以快速整合优势资源,提供全冷链物流装备解决方案。我们的优势是装备,但也会延伸至服务和其他相关的解决方案。”黄田化表示,中集装备的客户资源非常多,未来还可以整合国内外资源,逐渐探索全冷链物流运营服务以及冷链金融等,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服务。 这是中集的雄心。也正如黄田化所说,“我们长期看好这个领域,百亿仍只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