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联证券(行情601456,诊股)与国金证券(行情600109,诊股)合并一案受到市场的关注。9月20日下午,国金证券、国联证券同时公告,国金证券控股股东长沙涌金与国联证券签署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长沙涌金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约7.82%的公司股份转让给国联证券。同时,国金证券与国联证券正在筹划由国联证券向国金证券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 国联、国金证券合并,这事有些出乎市场预料之外。虽然对于券商并购市场充满了期待,但在此之前,市场更关注的是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与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的合并案。从今年4月到今年7月,市场两次传出“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合并”的传闻,并引发市场的热炒,但两次都被两家公司否决了,以至到目前为止,两家“中信”的合并事宜仍然石沉大海。 市场之所以对两家“中信”券商的合并充满了期待,是因为两家“中信”都是大券商。如截止9月24日,中信证券的总市值为3860亿元;中信建投的总市值也达到了3820亿元。因此,两家券商合并,就名符其实地组建出了一只券商航母。这显然是符合管理层的要求的。毕竟去年下半年,证监会明确提出要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为此还推出了六大举措,其中就包括支持行业内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活动,促进行业结构优化及整合。所以,市场对于两家“中信”券商的合并念念不忘。 至于国联证券与国金证券的合并,虽然给了市场一个惊喜,但其意义显然不能与两家“中信”的合并相提并论。按二者9月21日停牌前的股价计算,国联证券的股票市值为467.1亿元,国金证券的股票市值为462.4亿元,两家合并的股票市值约为930亿元,约为中信证券或中信建投股票市值的四分之一,与券商航母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对于国联证券与国金证券的合并,市场没有必要作过度的解读,其意义相对有限,与金融业大规模整合并购没有太大的关系。二者的并购不过就是小券商们的一种求生存的方式而已。 对于小券商来说,求生存是其第一需要。毕竟自2015年疯牛行情之后,A股市场行情总体上并不火爆,市场的赚钱效应较差,全民炒股的局面不曾出现,靠经纪业务求生存的小券商面临着生存困难的问题。加上又要直面大券商带来的竞争压力,小券商的生存并不容易。所以,在管理层的开恩之下,小券商也尽可能走上市之路,给自己上一道保险。 但仅仅只是上市还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利用市场的一些规则将自己尽可能做大做强。毕竟进入今年之后,券商面临的形势堪称“逼人”。除了国内券商之间本身所面对的相互竞争的压力之外,今年又面临着外资券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压力,毕竟从今年开始,证券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取消外资对券商持股比例的限制,允许外资独资券商进入市场,这就意味着外资券商也可以进入国内市场了,国内券商需要直面外资券商的竞争压力。 不仅如此,银行也有可能进入到证券业中来。给银行业发放券商牌照一直在推进之中。实际上,今年7月初,市场还传出过监管部门将选择一两家大型银行试点发放券商牌照的消息。如果允许银行进入证券业,这对于国内券商来说,将会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 正是基于各方面的竞争压力,所以作为小券商来说,如何将自己做大,以增加对市场竞争的承受能力,就成了小券商们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上市券商,更需要充分利用市场规则来做大做强自己。像国联证券与国金证券的合并,就是两家小券商在遵守市场规则之下的一个共同选择。能不能做强,先放到下一步再说,首先是要把自己的“块头”壮大起来。毕竟“块头”大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相应增加。
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的“金联”合璧,在点开券商重组万花筒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想象力。由于这一次的券商重组并不像两家中信系券商航母级重组传言那样只是没有具体根据的猜想,而是掷地有声的具体行动,市场对券商重组的期望,非但不会因其所涉及重组规模的小而兴趣索然,反而将由于其非同一般的“蛇吞象”而令遐想的空间变得更大,也更为热切。 早在去年11月,证监会在答复政协提案时就曾表示,要积极推动打造航母级头部证券公司,鼓励市场并购重组,支持券商做大做强。今年发布的《支持证券基金行业实施组织管理创新》的文件,更是进一步明确,“鼓励有条件的行业机构实施市场化并购重组,在资本实力、管理水平、信息技术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尽管国联和国金的并购重组规模远不如市场原来所曾经企望过的中信证券和中信建设的强强联合,不过,国联证券此前的收盘价为19.64元,当下市值超过465亿元,国金证券的收盘价为15.29元,市值也超过了460亿元。国联和国金的此番“金联”合璧,市值已接近1000亿元,这在目前的国内券商排名中,至少也有可能从原来所处位置的偏后,一下子就向前提升到接近前10的位置,为今后的更大更快发展打开了更大的空间,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令人感兴趣的是,国联证券虽然是一家地方性的中小券商,并且跻身为上市公司的时间也不长,不过,内部机制却非常市场化,特别是在一批以“老中信骨干”为代表的优秀证券从业者加入到国联证券之后,这几年的发展势头一直就很猛。国金证券作为民营金控企业“涌金系”硕果仅存的产物,毕竟已经过了其野蛮生长的最佳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其向有国资背景的国联证券靠拢,则无论如何也不算明珠暗投,而诚可谓适得其所。好就好在这不仅有利于当事这两家券商在合并的基础上更好地扬长避短加快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整个券商行业在“稳健发展+扶优限劣”的总基调下如何加大行业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以及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探出了路子。这对于对券商重组期待已久的市场来说不妨也可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突破。 券商并购重组的头啖汤,不是市场所翘首以待的中信系两家头部券商,反而是名不见经传的两家地方中小券商,未免让市场感到意外。意外的不是两家正经百八的国系中信大员对国资企业万亿级的强强合并非不具备条件,而是不久前刚收购了广州证券的中信证券反而公开表示对大而不强的并购重组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居然远不如像收购广州证券那样的具有互补作用的并购重组。确实,几家具有国资背景券商的强强联合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离开了国资委的襁褓,生存在市场化条件的券商尽管在规模上已经成为巨无霸,是否还能在投行业务等证券业务上所向披靡,显然还不是没有问题的。此前申万和宏源在合并以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强势,在业务拓展上也没有打开太强的局面,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其他类似的例子似乎也并不在少数。所以,尽管对国资背景券商强强联合的可行性不妨可以罗列出很多对子,特别是随着中金公司的拟登陆A股,汇金系大家族的重组洗牌更是难免带来更多引人遐想的空间,但是,国资券商强强联合说起来似乎容易,做起来却不免还有待商榷。需要商榷的不是国有控股或国资参股券商对成为航母级头部券商的尝试是不是具有可行性,而是在梦想成真之后,还能不能很好地真正发挥航母级头部券商在市场中的领头羊作用。 其实,如果都能像中远系中船系那样强强联合,中国资本市场几家航母级头部券商的出现本应该不在话下。不过,从注册制改革的实践来说,尽管掌握改革进程的理论上应该说是证监会,但假如不是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名义作出重大的战略性部署,注册制改革落地说易行难的问题恐怕至今也不见得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在国资系券商特别是头部券商的并购重组上同样也有可能如此。这也是关于航母级头部券商的事情在这么长的一个时间里“只听楼梯响”,却“不见人下来”的道理之所在。 其实,对于做大做强券商来说,航母级头部券商的建设并不是唯一的目标。能不能通过合理而有效的并购重组激活更多的中小券商,其意义一点也不比有没有航母级券商为小,有时,反而也许还有可能会更大。这也是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的“金联”合璧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之多中小券商的躁动和市场异口同声的喝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中小券商之所以为国联国金的合并重组所触动,是因为他们在国联国金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人们之所以为国联国金的合并重组而喝彩,是因为他们通过这一难能可贵的重组希望能打开券商重组的更大想象空间。虽然从头部券商目前的动向来看,似乎暂时还没有能够看得见航母级券商出现和形成的雏形,不过,只要还有可能性的存在,就不会没有希望。毕竟,国联国金的并购重组走出了第一步。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做大做强券商的路子继续走下去,做大做强券商的希望终究会实现。这应该也是没有一点疑问的。
8月14日丨国联证券(1456.HK)大涨超10%;于7月31日上市的国联证券(601456.SH)则继续封死涨停,上市后已经连续11个交易日涨停。 深交所今早公告称,因国联证券相应A股上市满10个交易日且其在香港市场价格稳定期已结束,根据有关规定,将其调入港股通股票名单并自今日起生效。 国联证券此前公告称,2020年7月份,公司营业收入2.14亿元,同比增加171.31%;净利润7952.79万元,同比增加167.98%。
就海关总署在部分进口厄瓜多尔白虾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一事,综合水产食品公司国联水产7月12日公告称,公司采购到货的2019年12月以后生产的冻虾商品中,无涉事三家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商品。同时表示,公司目前的商品全部经过食品安全检测,合格以后才可以出厂销售。 据披露,国联水产2019年在国内销售的对虾产品中,自厄瓜多尔采购的比重为7.42%。考虑到全球新冠病毒蔓延的不确定性影响,公司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国内的采购比重,以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可控。 国联水产表示,下一步将对供应商的疫情防控执行情况开展监督。在下游层面,公司已会同大型商超、电商新零售平台以及食品餐饮客户增加了新冠病毒检测环节,着力杜绝任何可能的外界因素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 资料显示,公司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检测实验室,具备制度完善和设施齐备的检测能力,在国内水产行业最早通过ISO9001、HACCP、BAP、BRC、EU等全球最严苛的体系认证。 国联水产公告指出,基于海外疫情常态化可能的考虑,公司加大了国内采购的比重。事实上除了国内直采,公司更有工厂化养殖和深水网箱两大战略举措可以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可控。 所谓工厂化养殖是相较于传统水产养殖而言,工厂化养殖具有隔离病原、产能提高、节约人力、减少污染等优点,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除对虾工厂化养殖外,今年3月底国联水产在深水网箱养鱼方面也全力发力。公开信息显示,公司计划五年内分期投资约20亿元,主要包括建设2000余个深水网箱、育种育苗基地、饲料厂水产品加工厂和科研中心等产业链项目,以推动海鲡、红鱼、金鲳鱼等品种的科学养殖。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厄瓜多尔白虾污染事件对公司没有关联。目前,公司正在向着食品多元化赛道进军,致力于搭建完善的全渠道销售体系。同时,随着国联水产工厂化养殖和深水网箱的进展,国产替代速度将大大加快,这一切都会对公司的业绩和估值上升会形成巨大的正向推动力。
就海关总署日前在部分进口厄瓜多尔白虾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一事,国内最大的综合水产食品公司国联水产(300094)7月12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高度重视,于第一时间对公司进口货品源头及路径开展排查。经查实,公司采购到货的2019年12月以后生产的冻虾商品中,无该三家企业生产的商品。同时表示,公司目前的商品全部经过食品安全检测,合格以后才可以出厂销售。 公告显示,国联水产布局了“国内为主、海外为辅”的全球供应链,公司2019年在国内销售的对虾产品中,自厄瓜多尔采购的比重仅为7.42%。考虑到全球新冠病毒蔓延的不确定性影响,公司于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自国内的采购比重,确保了供应链的安全可控。 在自身做到食安可控的同时,国联水产公告也指出,在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推进协同抗疫。在上游层面,公司已及时将我国及公司的疫情防控经验分享给供应商。下一步,公司将对供应商的疫情防控执行情况开展监督。在下游层面,公司已会同大型商超、电商新零售平台以及食品餐饮客户增加了新冠病毒检测环节,着力杜绝任何可能的外界因素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 相关资料显示,国联水产现已发展成为集育苗、工厂化养殖、饲料、海洋食品加工、国内国际贸易、水产科研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跨国集团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水产食品提供商。公司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检测实验室,具备制度完善和设施齐备的检测能力,在国内水产行业最早通过了ISO9001、HACCP、BAP、BRC、EU等全球最严苛的体系认证。 据悉,国联水产一贯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问题,率先在水产行业推行“2211”电子化监管模式,对虾和罗非鱼拥有BAP四星认证。先后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海关总署“AA类企业”等,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全面维护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权益。 券商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厄瓜多尔白虾污染事件对公司基本没有影响。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国际双BAP认证企业,国联水产可以筑造水产食安高壁垒。目前,公司正在向着食品多元化赛道进军,同时紧跟消费潮流,拓展了多种销售渠道,不断下沉,搭建完善的全渠道销售体系。而且,随着国联水产工厂化养殖和深水网箱的进展,国产替代速度将大大加快。
今年是国联水产上市十周年。十年弹指间,国联水产已发展成为国内水产龙头企业,对虾产品市占率全国第一。 回首国联水产成立以来,特别是上市十年来的发展,公司深耕水产主业,每五年制定一个战略规划,并积极贯彻执行,脚踏实地不断打造成今天的水产王国。 2010年7月公司首发上市,登录A股创业板。2012年,公司以1500万美元收购美国水产贸易公司SSC,利用其拥有的客户基础公司不断开拓美国市场,公司海外营收不断提速,国外市场也成为公司最大的资金来源,为此后成为全球海产资源整合者打下坚实基础。2014年公司成立电子商务子公司,助力下游产业链发展。2015年,上海研发中心成立,为水产加工向精深方向转型提速。 上市之后,公司积极进行了业务布局调整。一方面积极开辟非美海外市场,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市场增长迅速,另一方面重点开拓国内市场,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2019年报显示国内收入21.39亿元,同比增长30%,国内收入占比首次超过美国收入占比,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双轮驱动的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全球市场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单从营收规模来看,从2015年的20亿元左右增长到2019年近4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公司营收远远领先其他竞争对手。 2019年,公司电商及新零售业务坚持“电商全平台的综合水产品提供商”的定位,着力提升对重点客户的服务水平,与盒马鲜生、京东生鲜、每日优鲜等主要电商及新零售平台深化业务合作,公司在三大平台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26亿元、0.93亿元、0.59亿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6.05%、148.23%、123.46%。在京东电商平台的“618”活动中,公司在虾类销售金额品牌排行榜连续3年获得第一名,在小龙虾销售金额品牌排行榜名列第五;公司是唯一一家获得盒马平台“亿元级供应商”奖项的企业,公司电商及新零售领域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夯实。 2020年,公司相继完成中原区、西南区、西北区、华南区、华东区、华北区、东北区、华中区的成立,大力打造“区域订货会+大区成立仪式”的促销模式。 与此同时,公司将小龙虾确立为继南美白对虾、罗非鱼之后的又一个“千亿级大单品”,公司布局于小龙虾主产区湖北监利和湖南益阳,利于抢占主产区优质原材料;结合公司的品牌优势、销售渠道及资金优势,小龙虾板块收入有望长期发展。 此外,公司紧跟市场调整战略,卡位多渠道塑造水产食品龙头。在餐饮渠道方面,国联水产成为海底捞、星巴克、外婆家、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食品、餐饮客户的重要供应商。在大力拓展国内线下市场的同时,国联水产还积极创新线上营销模式,与头部“网红”合作进行直播宣传活动,扩大了公司的产品受众群体,提高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促进了新产品的推广效果。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国联水产自上市以来,依托管理层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脚踏实地的实干企业家风格,卓越的产品品质,实现了营收规模近三倍的增长,是我国毋容置疑的水产龙头。公司阶段性发展策略符合逻辑,未来公司也看点十足,在我国万亿元级消费市场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公司投资价值长期看好。
618电商节,国内水产消费龙头企业国联水产董事长李忠在国联电商直播间进行了自己人生首个直播带货活动。 直播过程中,李忠董事长对集团及公司产品都进行了生动详细的介绍,原本停留在味觉享受的一个个爆款产品,都被赋予了虾王的执著与情怀。在李忠董事长直播过程中,直播间观看量逐步达到高峰,最高同时在线106万人,直播中由李忠董事长推荐的,国联水产最受欢迎的6大爆款产品:翡翠生虾仁、白虾、虎虾仁、三去罗非鱼、小龙虾、水晶虾饺等销量战绩斐然,其中翡翠生虾仁、小龙虾、水晶虾饺最受欢迎,销量可围绕篮球场300圈,连李忠董事长自己也在现场连连感慨直播带货的速度之快。 除了产品及公司,李忠董事长还与观看直播的观众闲话家常,聊起了自己艰辛而坚定的创业之路和通过反倾销反补贴案,两赢美国政府的壮举。 如今的“中国虾王”,也曾是早早辍学养家的渔家孩子,过去日夜奔波的小虾贩,如今竟能缔造一个传奇一般的水产王国,一段段故事讲下来,李忠董事长的创业力量,给了直播间里很多怀抱奋斗梦想的年轻人莫大的鼓励。 打破关税壁垒,两赢美国政府 李忠1968年出生于广东湛江市南三镇一个渔民之家,从小就对对虾养殖耳濡目染。他18岁入行做起虾贩生意,收购渔民的对虾再拿到码头去卖从中赚取差价,短短两年就把生意做到了澳门香港,显示出过人的商业天赋。 1994年,李忠创办了一家小型民营企业——湛江市国通水产有限公司。当时,北京、天津等地经济活跃,收入也高,对高档海产品需求很大。李忠瞅准机会,开创出空运鲜虾的做法,一举让湛江对虾打入了京津市场,为湛江对虾开创出了一大片新兴市场。 2001年年初,中国加入WTO在即,李忠敏锐意识到这将给国内的水产业带来巨大机遇,于是与好友一起,投入全部积蓄创立了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从事对虾的加工和出口。公司成立之初,资金、设备、人员都遇到不小的困难,李忠与100多名员工迎难而上,资金不足就借,没有厂房就租,经过一番艰难努力,公司才走上正轨。 2002年,李忠到美国参加波士顿水产展会,发现美国的水产品市场非常大,决定将美国设定为公司最主要的目标市场。一出水产展会,他就跑到当地的唐人街和中餐馆,挨家挨户推销国联的水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国联的出口额从前一年的62万美元飙升至1500万美元,一跃成为中国出口对虾企业第四名。到2003年,公司销售额超过3000万美元,大部分是销往美国。 出口生意好了,但意想不到的事情紧随而至。2004年,美国对泰国、中国、巴西、越南、厄瓜多尔、印度6国虾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并指定国联水产等四家虾类出口企业为强制调查对象。如果不应诉,国联产品将被征收113%的反倾销税,如果应诉失败,也必须接受四家强制调查企业超过50%的的平均税率。李忠决定积极应诉。经过整整一年的法庭抗争,国联最终告赢了美国政府,成为全球输美对虾企业中仅有的两家“零税率”企业之一。 2007年,美国又对中国输美5种养殖水产品设置出口障碍,实施自动扣检措施。李忠主动向国家质检总局请缨,带领国联公司接受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考察团、美国FDA检查团的苛刻考查,最终突破了美国FDA设置的“六月禁令”。打赢“中美虾战”,突破“自动扣检”,这不仅维护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让“国联对虾”再次世界扬名,收获大量海外订单,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狠抓质量管理,布局全产业链条 作为企业家,李忠很早就认为,中国水产业唯有品质先行,符合国际规范,甚至走在国际技术的前沿,在国际市场才有话语权。因此从创立国联的第一天起,李忠就狠抓质量管理,坚持采用美国HACCP标准建设车间和生产线。2002年,公司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通过英国权威检验机构“SGS”的“BRC”全球食品标准高级认证,投巨资打造检验检疫“2211”电子质量监控系统。到2010年,公司已经先后通过ISO9001、HACCP、BAP、BRC、EU等国际体系认证,拿到了进入全球各大洲水产市场的“通行证”。 2009年,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负责采购的副总裁来国联南三对虾基地考察,在详细了解养殖模式、排水处理、管理体系之后,对国联对虾的标准化养殖模式和从不施加抗生素的做法大加赞扬。这年11月,美国罗非鱼协会、美国全美科技集团、美国大豆协会联合选定国联水产的对虾产品和罗非鱼作为送给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夫人的礼物,李忠亲自护送礼品,将它们交到了美国驻华使馆的工作人员手中。 强调产品品质的同时,李忠也不放弃对规模化的追求,强调苗种、饲料、养殖、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各环节都要做大做强。2006年,国联水产成立了种苗科技公司,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力;2007年建成国内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对虾加工厂,组建广东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8年设立国联饲料有限公司和罗非鱼种苗繁育与养殖示范基地,国联的对虾全产业链布局逐步成型。2009年,公司先后在北京、成都等7城市建立分公司,围绕直销店、连锁店、超市及与餐饮企业,开展各类市场营销活动。 要做大做强实业,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帮助。2008年,李忠推动国联水产成功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并为上市做准备。2010年公司登陆A股,成为国内对虾产业首家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国联开始了全球化布局,2012年收购了美国水产贸易公司桑尼威(SSC)。从此国联告别贴牌生产,开始以自创品牌“Ogood”打入美国消费终端市场,并通过SSC创建了行销海外的首个终端渠道。 依靠美国SSC公司平台,国联水产开始整合全球优质的海产资源,在南美洲、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开展规模化采购,把阿根廷红虾、南极冰鱼、美国深水小龙虾等天然水产品摆上国内消费者的餐桌,销售规模屡创新高。通过对全球海产资源和采购链的整合,国联水产也从一家中国采购、全球销售的公司蜕变为全球采购、全球运营的公司。 到2017年,国联水产出口到美国的对虾已占到国内对虾出口美国总额的40%,遥遥领先业内同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虾王”。 立足国内,加快转型 在水产行业摸爬滚打30年,李忠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极强,同时对危机的嗅觉也十分敏锐。当公司在美国迅速扩张、赚得盆满钵满时,李忠感到过度依赖美国市场风险越来越大,加大了对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非美国地区的市场开拓力度,分散海外风险。 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李忠果断决定改变公司的发展战略,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国内,把国内市场确认为核心市场,并调整在国内的业务结构。李忠认为当时的国联是典型的橄榄型结构,中间加工环节规模大,但上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把控,核心技术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下游的渠道和品牌也做得不够好。 “在接下来的5年里,国联将努力打造为哑铃型企业,完成二次创业。”李忠对全体员工坚定地说。 为此,国联持续加强研发,由低毛利的水产品粗加工向高毛利的水产食品精深加工转型,推出了虾饺米面类、虾滑类、火锅类等多个系列水产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盈利水平。李忠还强调要不断打造超级单品,他尤其看好小龙虾产品,投资建立了两个小龙虾加工基地,不断推出小龙虾自主品牌产品,唤醒消费者的味蕾,要将小龙虾打造为继对虾之后又一个千亿级大单品。2019年的京东“6.18”活动中,国联水产在京东平台销售额超1600万元,勇夺虾类销售排行榜第一名和小龙虾销售排行榜第五名,全年小龙虾销售额达到2.7亿元,同比大增100%以上。 另一方面,李忠与国联的管理团队制定出渠道下沉策略,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和产品分销能力,与盒马生鲜、易果生鲜、每日优鲜、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与永辉超市、沃尔玛、家乐福、百佳超市、中石化易捷等商超巨头,以及海底捞、呷哺、星巴克、外婆家、思念、三全等知名食品、餐饮客户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并引入永辉超市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多渠道并举抢抓市场机会。公司还进行了“八大区八大仓”布局,向七省三市129个地级市推进渠道下沉。 财报显示,国联水产2019年实现营收46.85亿元,不仅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而且当年国内收入达到21.4亿元,国内收入占比首次超过美国收入占比。自2016年大力布局国内市场开始,国联仅用四年时间就超过了长期依赖的海外市场,这也标志着李忠带领国联实施的战略转型取得了重大突破。 发展深水网箱产业,打造“蓝色粮仓” 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我国近岸海洋渔业资源已经近乎枯竭,在外海地区发展高经济价值鱼类的深水网箱养殖业,已经成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而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深水网箱产业也是国家重点打造的“蓝色粮仓”项目之一。李忠敏锐地意识到,这一趋势对国内水产行业、对国联水产来说事关紧要,谁能顺势而为,谁就可能主宰未来的市场。 2020年3月,李忠代表国联水产与广东徐闻县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五年内投资20亿元,在当地建设2000余个深水网箱,以及育种育苗基地、饲料厂水产品加工厂和科研中心,最终打造出规模超百亿元的高质量的深水网箱产业生态圈,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海水养殖产品10万吨,年产值超过40亿元。 在国内,规模如此大的深海网箱项目非常少见,该项目不仅可以带动岸上饲料生产以及运输、冷冻、出口、饮食等多个相关产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将优化国联水产的产品结构,极大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是国联积极布局全产业链运营、实现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 李忠作为项目的直接推动者,再一次凭借过人的商业眼光,带领公司迈上战略转型新台阶,为公司打开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