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泽达易盛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第一家由在职教师创业并敲锣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泽达易盛实控人刘雪松、林应夫妇,是脱胎于高校体制的创业先锋,基于学科交叉优势,从无问西东到科创立业,两人联手将产学研的实践如教科书般“写”在了大地上。在医药特别是中药智能化领域,泽达易盛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科创之路。“我们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做成真正可以产业化的实践,这是我们从实验室走向企业的初心,也是最终价值的体现。”刘雪松对记者说。从无问西东到科创立业在引领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顶尖学府的实验室是诸多科研成果的诞生地。学科带头人将之成功商用的范例也屡见不鲜。泽达易盛董事长、总经理林应与董事刘雪松,正是脱胎于高校体制的创业先锋,双方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使其创业过程尤显特别。刘雪松与林应是一对“学霸夫妇”,双方均为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刘雪松主修工业自动化和药物分析专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4年十大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林应则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硕士、经济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首届工商管理学硕士,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纯。陈纯院士作为公司的股东,目前也在泽达易盛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凭借对国家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敏锐洞察,林应通过对医药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深入研究,创造性提出整合产学研优势,由上层开放式平台到中间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研究院、直至下层来自产业实体的创新性成果落地支撑的漏斗型创新体系。交叉学科的优势,使得二人在公司主营的医药信息领域成为一对“神仙搭档”。“刘老师能够一下子抓住中医药业者的痛点和需求,而落地到信息化方案时,我可以将它转化为计算机语言。”林应告诉记者。刘雪松与中药结缘已经20年了。2000年初的时候,浙江大学准备筹建中药系,已经留校任教的刘雪松出于对中药产业前景的信心,在老师的推荐下花了近7年攻读药物分析学博士。2007年底,他创建了浙江大学现代中药创制团队,汇集了中药新药开发、中药装备、中药工程等5位教师,主攻中药研究生产的全环节研究,并将之产业化。2011年,刘雪松牵头成立了苏州泽达兴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浙江大学拟与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合作,滨海新区因招商引资要求,引入以林应为主的经营管理团队。2013年1月,泽达易盛前身天津易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2016年3月,公司通过收购苏州泽达100%股权,实现了合并。实验室“长”出科创型公司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刘雪松和林应都将自己的成功更多归功于浙大科研体制的宽容务实和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视。2000年开始,在时任浙江大学校长、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教授的支持下,浙江大学在全国各地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后转变为工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学校将“实验室”成果转移孵化,因地制宜地孵化地方产业,而天津的医药资源优势,成为泽达易盛落地生根的关键原因之一。“高校的创新能力强,但在研究成果的落地方面存在短板。”忆及创业之初的选择,刘雪松至今仍感慨颇深。在采访中,刘雪松对于浙大求学,特别是攻读尖子班-混合班(即今“竺可桢学院”)的经历充满了感恩。“混合班的经历无论对我的个人素质,还是人生观、价值观来说,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是交叉学科的创新引进,比如现在做的技术,很多是传统中药没有从其他领域引进来的,如果没有经过这种残酷的训练,很难将其他领域的知识揉起来。像现在做的在线检测光谱分析检测等,原来是用来检测大豆、石油、月球土壤的技术,但是这样的技术可以应用到中药制造里,这就是跨学科。二是对自己对人生观的改变,经过这样的历练之后,承压能力变强,眼界更开阔。”在他看来,中国从不缺乏科技创新实力,关键是如何从高校走向产业。在这方面,浙大的体制和经验提供了一条可堪参考的路径。“我们希望可以把具备系统性研究的国家队力量,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地为高校教师创业创新联动提供参考。”刘雪松表示。“一直以来我所倡导的开放式创新创业模式,也最终指导了泽达易盛的商业模式。我始终认为,将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最大效能地产业化转化,是产业振兴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谈到创新创业的体会,林应给出了这样的回应。浙江大学求是创新、海纳百川的文化,培育了像林应、刘雪松这样懂科研、懂产业、接地气的创业人才。此刻,他们心底对于母校的感恩,已经升格为不断进取的创新动能。交叉学科成就核心竞争力刘雪松带领的团队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全国组织策划了多项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承建了山东步长制药、九芝堂、上海凯宝药业等100余家中药数字化生产线,向客户提供从药物工艺研究、生产线整体设计、信息化服务、生产设备配置到施工安装的整体解决方案。招股书显示,医药产业链是泽达易盛未来信息化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公司可提供原材料种植、医药生产、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服务,能够为同时拥有中药原材料种植基地、制药业务以及医药零售批发业务的大型医药集团提供整体业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全程质量管理、质量安全追溯、优化管理效率。据林应介绍,目前医药流通领域信息化发展分三个层次:一是初步提质增效,完成较为全面的各细分项信息化;二是全方位的效率提升,在细分项目基础上进行整体上的统一建设或规划。通过细分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互通,将医药流通信息化过程中的各参与方(包括患者、政府、药店、药厂、医生、公众)连接成为闭环的生态系统;三是集成后通过医药数据整合、全流程管理来实现医药流通领域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在此趋势下,致力于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和综合平台服务的竞争者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这正是公司成立以来的立足点。也因如此,泽达易盛在目前的A股市场还没有找到完全对标的公司。以丹参药材为例,以它为主要原料的某销售额过20亿元中药大品的提取生产线关键工艺参数就多达3000余个。把它们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写入软件中,再反向指导工艺的加工和萃取过程,整个研发涉及的创新是全产业链的,不是仅仅一个药学专家或者计算机专家局部创新可以解决,这正是浙大交叉学科基础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刘雪松很早就意识到,医药产业链信息化真正的壁垒不在于计算机本身,而是要把医药行自身的知识与计算机的语境有效融合。“医药信息化最难的是全产业链能力,从药材种植、生产、再到如何与流通、临床进行衔接,在产业链的打通上一直存在障碍。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knowhow’(专有知识)衔接不上,哪怕IT的技术再好,也是断链的。这些技术必须源自于长期的跨学科研究,源于一个交叉背景的团队,通过完善的科研体系围绕共性难题进行攻关。”刘雪松告诉记者,通过20年的积累,泽达易盛已经把这条路走通了。让数据成为医药行业的新生产力如今,公司核心团队由来自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大学农学院等不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构成。公司现有员工226人,平均年龄31岁,本科以上学历177人,占比78.32%。公司合计拥有发明专利18项,软件及软件著作权130项,并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0.70%、46.99%和50.15%。林应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服务领域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成为泽达易盛决胜未来的前提,公司正加大中青年人才团队培育力度,尽快形成一支具有领军才能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梯队,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目前,公司核心技术及产品已在国内多家企业进行产业化应用,包括江苏康缘、扬子江药业、华润三九、上海凯宝等国内大中型中药企业。在医药流通信息化领域,公司已为河北省、四川省、湖南省、沈阳市、宁波市、天津滨海新区等省市区级食药监管部门提供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监管产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中医药行业成为抗疫先锋。刘雪松告诉记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推荐的八种中药注射剂中,血必净注射、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七个品种都采用了公司的数字化智能制造信息服务。“中药实实在在的疗效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医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这也让团队所依托的中医药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除了为医药行业降本增效,信息化也在创新医药产业的生产方式。刘雪松透露,已经有中药行业的龙头公司通过信息手段来促进品种的优化,通过对流通应用环节的数据分析,来指导医药的生产和研发,甚至原材料的种植,这意味着围绕医药信息化和生产过程将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此次登陆科创板,泽达易盛拟募资4.05亿元,分别用于新一代医药智能工厂平台升级、智能医药及医疗融合应用平台升级、研发中心及营销网络四个项目建设,在医药信息化领域继续深耕。“公司长期战略目标是通过基于云端顶层系统设计,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医药产业链(中药原材料种植、医药生产、医药流通等)的各个环节融入其中,将获取的产业链的数据通过各种算法和模型,形成相关的知识库,用于知识的决策和处理,为将来我国医药行业实现精准治疗、精准靶向、人工智能药物创制、医药个性化定制和药品的连续制造等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林应表示,让数据成为医药行业的新生产力,泽达易盛正走在实践的路上。
6月23日,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泽达易盛,股票代码:688555)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随着上市仪式现场贵宾共同敲响开市宝锣,标志着泽达易盛开启了资本之路,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作为一家专注于医药健康产业链的信息化服务商,2017至2019年,泽达易盛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12,383.50万元、20,227.73万元、22,130.0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294.49万元、5,273.77万元及8,358.29万元。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收入规模和利润水平也呈逐年提高的态势。 据招股书显示,泽达易盛主要从事信息化业务,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为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医药流通、医药生产、医疗、农业等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药品质量管理全程追溯、优化医药生产过程、提升农业的种植与运营效率。 就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情况来看,自2009年开始,在新医改政策推动下,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推行“医药分开”和“两票制”,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和销售规模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8年我国药品零售商品销售额为4,325.74亿元,较2009年增加160.69%,药品零售法人企业3,791家,较2009年增加73.42%。另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截至2018年,国内批发及零售药店达50.8万家,这些新增药店带来的是新的需求和市场空间。 在此背景下,泽达易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药物工艺研究融合的优势,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医药流通、医药生产、医疗、农业等行业,推进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落地与推广,实现系统互通、数据互享、业态融合、构建医药产业生态圈等发展目标。公司通过深挖客户需求,以智能制造、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为指导思想引领客户建立分阶段信息化建设目标,协助客户进行生产和运营的规划设计,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和综合技术服务,形成契合市场需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覆盖医药生产、医药流通、医药大数据应用、农业综合应用服务等多款产品。 泽达易盛经过多年的耕耘,对医药流通环节的政策、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通过为地方政府、电信运营商、医药流通企业等提供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为流通的各参与方带来质量管理和运营体系优化。 公司也凭借着自身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取得了客户广泛认可,进一步扩大了业务规模。目前,公司直接、或者通过总包商,已为河北省、四川省、湖南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省级,沈阳市、宁波市、拉萨市、威海市、盐城市、天津滨海新区等市区级食药监管部门提供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监管产品。 未来,泽达易盛将深度聚焦医药健康领域,采用信息化手段,将获取的产业链数据通过各种算法和模型,形成相关的知识库,用于知识的决策和处理,助推医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公司将在技术研发、服务保障、人才建设、资金实力等方面进行持续提升,并与药物研发、医药生产、医药流通等行业的主流企业进行融合创新,成为医药领域领先的信息化服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