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港股医药板块迎来新成员。 据了解,现代中药集团已于2020年12月31日开启招股,至2021年1月7日结束,拟向全球发售1.5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股份1500万股,国际配售股份1.35亿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发售价介于每股0.92港元-1.47港元之间,每手3000股,入场费约4454港元,预期将于2021年1月15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早在去年2月20日,现代中药集团首次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8月28日再次递表,并于12月24日通过聆讯。其中,东吴证券(国际)为现代中药独家保荐人,公司董事有谢伟、张宏丽、粟景连、姜振东等,欧睿国际是其行业顾问。根据招股说明书,谢伟持有现代中药集团100%股权。 招股书介绍,现代中药集团成立于1980年,于2001年由国有企业转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共有77名分销商,分销网络覆盖39个城市。该公司主要向中老年人提供非处方药及处方药,从事生产中成药,主要产品有补肾填精丸、气血双补丸、山玫胶囊、金匮肾气丸、心安胶囊、加味逍遥丸、护肝片、加味藿香正气丸及清瘟解毒丸等59种中成药产品。 此外,现代中药的招股书显示,2017财年、2018财年、2019财年及2020年四个月,现代中药集团的收益分别约为1.06亿元人民币、1.74亿元人民币、2.19亿元人民币及1.04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分别为41.7%、42.5%、45.3%及46.1%;纯利率分别为24.3%、27.8%、21.1%及25%。 其中,现代医药将收入分为了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两大类。非处方药的补肾填精丸、气血双补丸和山玫胶囊是其核心产品,分别占其2019年营收的22.5%、18.3%和15.2%。2019年,补肾填精丸的收入为0.49亿元,占东北地区相应市场份额高达33.1%,山玫胶囊及气血双补丸分别占相应市场份额分别为17.4%、15%。 根据欧睿报告,按中国东北的补气补血类中成药丸及心脑血管中成药胶囊销售额计算,现代中药于2019年是从事药品生产的龙头非上市公司之一。 现代中药收益逐年提升,背后也正反映了中医药市场的蓬勃生机。 招股书介绍,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可大致分为中成药、传统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按生产销售额计算,2019年,中成药占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约63.4%,传统中药饮片占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约14.7%,中药保健品占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约21.9%。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成药市场在2015年至2019年迅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中成药总市场规规模由2015年约6252亿元人民币增至2019年约8149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8%。中成药总市场规模预期将由2020年约8785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增至2024年约1137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7%。 此外,相关调查显示当发生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时,对药品的需求一般会大大增加。经历禽流感、猪流感及各种传染性疾病等不同疫症暴发后,中国居民更重视健康,愿意增加花费购买中药等医疗及保健品,以保持及改善健康。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保健、医疗产品及服务人均年消费开支由2015年约1165元增至2019年约1902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3%。 面对现代中药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德证券分析,作为东北地区的头部中药公司,现代中药集团在中药行业增长之下成长性稳定,头部效应显著,尤其是在近年振兴中医药成为国家战略,《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等相继出台的情况下,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得到迅速增长,行业步入加速增长通道。
12月2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通过国家医保谈判的药品名单。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共对162种药品进行了谈判,有119种新药入围,包括谈判调入的96种独家药品和直接调入的23种非独家药品。 12月28日晚间,以岭药业发布公告,公司独家产品连花清咳片通过了医保谈判,首次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医保目录》”)。 《国家医保目录》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录内药品总数2800种,其中西药1426种,中成药1374种。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 中药创新药此前被市场低估 公告显示,连花清咳片于2020年5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上市,注册分类为中药6.1类新药,属于2020年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注册分类中“中药创新药”,以岭药业拥有该药独立完整的知识产权。 据以岭药业董秘吴瑞介绍,连花清咳片首创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气管-支气管炎发病机制,开辟了应用络病理论指导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防治的有效新途径。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连花清咳通过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备案,由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治疗。 《中国止咳化痰中成药市场评估与投资战略报告(2019版)》资料显示,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面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显著特色优势,我国止咳化痰类药物市场也以中成药为主,近五年中成药所占比重均在78%左右,且比重不断增加,显示出止咳化痰类中成药良好的成长性。 米内数据库显示,2019年度中国城市公立、城市社区、县级公立、乡镇卫生止咳化痰平喘类内服中成药销售总额为136.6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6.1%,其中口服制剂2019年销售总额115.10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9.0%,销售额占该类功效品种的84.3%,显示出口服制剂的市场优势。 尽管中成药在市场中的优势逐渐体现,但有券商人士表示,“从本次医保调整过程中可以看出,中药创新药此前被市场低估了”。上述人士指出,“在所有谈判成功的品种中,有16个是今年8月17日之前上市的新药,包括连花清咳片在内的中药创新药占了其中的5个。” 持续加大中药创新药研发力度 近年来,以岭药业在研发方面投入大幅增加。其中,2019年研发投入总额为5.15亿元,同比增长44.3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8.84%。2020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研发费用为3.90亿元,同比增长48.49%。 截至目前,以岭药业有专利中药品种11个,其中8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5个为国家基药品种。今年1月份,由以岭药业子公司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作为第一主研单位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该年度医药卫生界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连花清咳片作为连花清瘟的“姊妹”,以岭药业表示,连花清咳片本次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不仅在化痰止咳用药领域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同时其“化痰止咳”作用与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针对病毒、细菌、炎症的“清瘟解毒”作用发挥协同作用,对解决呼吸系统重大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中通气换气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在呼吸疾病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以岭药业董秘吴瑞表示,未来,公司将加大中药创新药的研发力度,目前已获临床批件品种涉及内分泌、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风湿及精神类等疾病。今年以来,除连花清咳片获得药品注册批件外,公司中药创新药益智安神片也已申报新药。未来公司在复方中药领域将形成全系统、多病种覆盖,并通过购买、并购获得新品种,与现有产品形成补充,同时,加大产品上市后的研发投入,丰富产品适应症,做大做强中药领域。在化学药和生物药领域也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以龙凤堂为品牌导入 强化中医药创新发展 近日,由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八届健康中国医药连锁高峰论坛暨和熙论坛在江苏泰州举行。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表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同现代科技相结合蕴含巨大的增长空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人们接受中医药程度的大幅提升,中医药零售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中医药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凸显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沈洪表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的张念志表示,此次疫情防控中,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三版)》开始,每一版本中都有中药诊疗方案。 从概括地“推荐中医治疗”到分类别推荐治疗方案,再到推荐具体的中成药以及分阶段推荐药方,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例如,方案增加了适用于重型、危重型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具体用法。各地方也有多种自制剂获批,用于临床救治。这些中医药制剂在缓解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以及促进恢复期患者康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药治疗‘简、便、验、廉’的优势具有现实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沈洪说,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体系完整、疗效确切,在“治已病”特别是治疗新冠肺炎等方面有一定的性价比和疗效优势。 我国医保资金缺口日渐加大,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急需解决。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武留信表示,2019年门诊住院人数创新高,医疗负担持续加剧,医保资金缺口加大。同时,人口老龄化及负担持续加重。 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管理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金春林表示,2009至2019年,我国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增长明显,平均复合增长率达13.5%。在此背景下,2009年至2019年,医保基金支出平均复合增长率达21.7%,基金累计结余平均复合增长率为20.2%。这也意味着,从长远看缺口难免。 中医药零售迎来增长空间 “百姓对发展健康产业的需求及诉求持续高涨。”武留信表示,百姓健康消费需求进一步迸发,居家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全民营养健康管理需求、康养健康管理服务、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对此,苏州全亿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CEO杨建国表示,现在国家大力提倡中药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百姓对中药的认知会越来越清晰。中医药除了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上有保障外,在“治未病”方面更有极大空间。 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有限公司CEO张英男表示,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中药发挥了极大作用,也奠定了中药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我们会坚持把中药作为“治未病”的首选,传播中药保健的理念,让更多消费者不是因为生病进药店,而是因为保健、“治未病”进药店。 除了人们对中医药认知的改变,我国医药改革也为中医药零售带来挑战。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表示,在集中带量采购影响下,中医药也是未来零售市场重要发展方向。作为药店的经营方,公司要顺应国家政策,调整销售方向。 阮鸿献表示,健康中国更多的是未病先防、未病先治。从理念来讲,中药很多是药食同源,将中药融入日常生活当中,这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调理和帮助作用。从一心堂来看,目前中成药占比20%至30%,中药材占9%,这一比例下一步将进一步增加。 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军表示,在中医中药大健康的前提下,要对中医药更加重视,对中医药的认识要更深刻。他认为,龙凤堂在成药的基础上发展中医中药的一些精致饮片,更多地让百姓从传统、原材料等方面接受中医药。 据了解,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创立于2014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以及中成药生产、质检、研发、销售和物流全流程的中药大健康产业园。今年,公司又推出有机黄芪精(金黄芪)、马鹿骨氨糖软骨素片、三七最细粉、厨房系列精致饮片等一系列新产品。 对于中医药以及龙凤堂品牌的发展,徐镜人表示,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质量是品牌的灵魂,质量做不到家喻户晓,品牌就不可能做到家喻户晓。 “中药本身就是药品,中药保健品属于大健康范畴,药品就是治病的,如果人没有病,那就是大健康了。”徐镜人说,如何实现大健康,把大健康落到实处,就是要把药的品质做好,让百姓吃得放心、踏实。 徐镜人表示,下一步扬子江药业的零售将以龙凤堂为品牌导入,强化中医药创新发展。此外,公司会持续努力提升零售团队的专业化水平,突出市场营销的特色化,从C端出发,与合作伙伴携手并进,在中医药的历史长河中留下龙凤堂的浓墨重彩。
民政部网站9月9日发布公告,对23家社会组织作出降低评估等级处理。南都记者注意到,其中包含去年因表彰鸿茅药业等企业而备受争议的中国中药协会。 公告称,鉴于中国中药协会连续2年年度检查基本合格,同时受到民政部作出的警告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将其评估等级由4A级降为2A级。 2017年12月,广州医生谭秦东发帖质疑鸿茅药酒虚假宣传,因涉事企业以其恶意抹黑为由报警,谭秦东后被警方抓捕。该事件曾引起极大争议。 2019年12月21日,中国中药协会授予鸿茅药业等20家企业“2018年度中国中药行业社会责任明星企业”荣誉称号,授予19名企业相关负责人“2018中国中药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被媒体曝光后再次引起社会质疑。 今年初,民政部发布消息称,由于中国中药协会在对鸿茅药业等企业进行表彰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已对其作出警告并处没收违法所得20.729万元的行政处罚。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被降级的23家社会组织,中国中药协会是唯一一家被降了两级的社会组织。其他被降级的社会组织,都存在连续2年年度检查基本合格、上年度年度检查不合格或上年度未参加年度检查、受相关政府部门行政处罚等问题。 据悉,社会组织的等级评定共设五个等级,3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会获得证书和牌匾。获得较高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可以简化年度检查程序,优先接受政府职能转移,以及获得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奖励.。 公告要求,所有23家社会组织须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将原评估等级证书、牌匾退回民政部,换发相应的评估等级证书、牌匾,“拒不退回(换)的,由民政部公告作废”。
近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简称“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之际,中国中药协会组织召开了专家视频交流会。会上,专家纷纷表示,中医药法的实施,为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但与此同时,中药材质量不稳定问题仍然突出,中药质量评价缺乏真正体现药材“临床价值”的高品质评价及保障体系。专家建议,将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实现中药全产业链可追溯,建立优质中药大品种生产体系,以药效服务临床,重新制定中药质量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 中医药法给中医药更大发展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药协会会长黄璐琦在会上表示,中医药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基本性法律,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有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同仁堂集团副总经理顾海鸥表示,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法律,中医药法不仅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法律地位,确定了中医药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医药行业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 “中医药法不仅是法律保障,还重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表示,中医药法作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法律,实施三年来,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特别是在今年年初,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为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而在中药产业方面,黄璐琦表示,中医药法实施三年来,在中药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药资源保护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稳步提升;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注册监管机制正在形成;医保、基药等医药政策坚持“中西药并重”,中药产业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尤其在2020年防控新冠疫情中,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中药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中医药法实施三年以来,中药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党支部书记康利平表示,中医药法第三章十二条对中药保护与发展进行了规定,包括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生产流通、保护道地中药材、加强中药材质量监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多方面内容。 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充分体现了中药资源保护管理的最新成就。据悉,基于普查数据库,目前正在汇集整理的全国31个省2600多个县调查数据,已汇总记录数2000万条,包括全国近1.3万多种野生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信息,发现近100个新物种,汇交药材样品、腊叶标本、种质资源36万余份。 此外,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启用,重点开展190种中药材的价格、流通量和种植面积等6大类98个指标的信息服务。截至2020年6月,已收集15.2万条药材价格信息数据、10.3万条流通数据。 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仍是大问题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贯彻落实中医药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表示,中药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 “中药材质量一直以来是个大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表示,“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导致‘方灵药不灵’,临床治疗难以持续有效。” 中药材是保障中医临床价值体现的关键物质基础,也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但中药材质量一直广受诟病。孙晓波坦言,一方面,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中药材市场发展存在重产量、轻质量的倾向,药材盲目引种、膨大剂农药过度使用、任意缩短种植年限等问题都直接影响药材品质,严重制约中医药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当前中药质量评价往往都是参考化药,缺乏真正体现药材“临床价值”的高品质评价及保障体系。 国医大师金世元表示,道地药材是质量基础,依法炮制是功效核心。中药没有道地药材不行,炮制具有减毒、增效、引药归经等作用,不通过炮制达不到其作用。 金世元指出,道地药材不是某个时期某个人命名的,而是医家通过临床的长期试验而形成的,是中医药行业内共同承认的。每个中药品种都有道地药材,都有特定产地。一个道地药材涉及产地,气候、阳光、水分、栽培技术、生长年限、产地加工等,不能随便代替。 而在饮片炮制方面,金世元强调,虽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炮制工艺,但不能随便改传统的炮制方法。例如有的厂家在炮制阿胶珠时,不用过去的蛤粉炒制,而是用类似做爆米花的工艺做。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便有记载,炮制阿胶珠的辅料也是治病的,使用蛤粉是有作用的,切不可不遵古法炮制。 “遵古不是陈旧,不是停滞不前。”金世元强调,我们需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进步,但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创新,否则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孙晓波则建议,应以功效为背景,以活性为导向,以药效服务临床来定位中药材品质评价,并建立优质中药大品种生产体系,通过新的调控技术为稳定药材质量提供技术保障,指导不同栽培环境下中药材的合理种植与技术推广。同时,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实现中药全产业链可追溯,包括中药材种植(养殖)、产地初加工、饮片(含配方颗粒)炮制加工、中成药及健康产品研发生产、仓储流通、销售使用等,涵盖了中药材源头生产到终端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要将质量控制贯穿“地头”到“床头”的全过程、全周期。 “通过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及其经营主体的无缝对接,实现中药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产业链带动创新链,形成种好药、创好药、制好药、用好药的渐进循环模式。”孙晓波说。 重新制定中药质量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 顾海鸥表示,中央曾提出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这为中医药法的有效实施和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顾海鸥介绍,在此背景下,同仁堂集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了以同仁堂研究院为核心的创新平台。目前,一批解决行业共性难题的核心技术已经完成技术开发,正在进行成果转化。包括解决排污问题的“中药炮制毒性药材污水处理技术”,解决能源消耗问题的“中药挥发油提取技术”、“中药浓缩节能技术”,解决资源再利用与环保问题的“中药渣资源再利用技术”等。 顾海鸥强调,应把控资源核心,推进溯源体系建设。加强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用”开放模式。进一步发挥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工程中心的资源优势和行业作用,与行业机构、院校共建企业创新研究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加强协同创新,在药物筛选、药材溯源、中药标准化研究、循证评价等诸多领域深入合作,提升研究能力并加速成果转化,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模式。 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兰青山表示,创新不仅仅是“新”,还来源于对“旧”的挖掘,而经典名方研发将是未来重要方向。“已上市经典名方由于历史和技术的原因,存在工艺依据不充分、质量差异性较大、临床评价难度大等问题,需要我们科学设定工艺参数,实现产品均一稳定,用网络药理学、现代循证医学方法,推动临床再评价,推动产品的二次创新开发。”兰青山说。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模式的确立,将引导和促进中医药的研发一直走在中医药辨证思维的正确道路上。兰青山建议,尽快出台第二、第三批经典名方目录;加快构建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建设,优化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实施基于临床价值的优先审评审批制度。 耿福能也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重新制定中医药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在“科学未知领域”,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生活实践中探索出了现代医学近200年都没有发现的规律,这就是中医药学,不能用“已知”来完全否定“未知”。因此,要从传统的中医药当中,经过现代科研的手段,重新设定中医药质量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 同时,耿福能建议,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和品牌商标保护。他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与疾病不断抗争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原创知识产权,理应得到保护。从品种来看,按照化药的保护方式,并不能实现中药品种的保护,需要从工艺处方、保密配方、品牌保护等方面多维度建立中医药自己的整套保护方案。
6月23日,泽达易盛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第一家由在职教师创业并敲锣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泽达易盛实控人刘雪松、林应夫妇,是脱胎于高校体制的创业先锋,基于学科交叉优势,从无问西东到科创立业,两人联手将产学研的实践如教科书般“写”在了大地上。在医药特别是中药智能化领域,泽达易盛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科创之路。“我们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做成真正可以产业化的实践,这是我们从实验室走向企业的初心,也是最终价值的体现。”刘雪松对记者说。从无问西东到科创立业在引领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顶尖学府的实验室是诸多科研成果的诞生地。学科带头人将之成功商用的范例也屡见不鲜。泽达易盛董事长、总经理林应与董事刘雪松,正是脱胎于高校体制的创业先锋,双方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使其创业过程尤显特别。刘雪松与林应是一对“学霸夫妇”,双方均为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刘雪松主修工业自动化和药物分析专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4年十大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林应则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硕士、经济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首届工商管理学硕士,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纯。陈纯院士作为公司的股东,目前也在泽达易盛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凭借对国家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敏锐洞察,林应通过对医药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深入研究,创造性提出整合产学研优势,由上层开放式平台到中间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研究院、直至下层来自产业实体的创新性成果落地支撑的漏斗型创新体系。交叉学科的优势,使得二人在公司主营的医药信息领域成为一对“神仙搭档”。“刘老师能够一下子抓住中医药业者的痛点和需求,而落地到信息化方案时,我可以将它转化为计算机语言。”林应告诉记者。刘雪松与中药结缘已经20年了。2000年初的时候,浙江大学准备筹建中药系,已经留校任教的刘雪松出于对中药产业前景的信心,在老师的推荐下花了近7年攻读药物分析学博士。2007年底,他创建了浙江大学现代中药创制团队,汇集了中药新药开发、中药装备、中药工程等5位教师,主攻中药研究生产的全环节研究,并将之产业化。2011年,刘雪松牵头成立了苏州泽达兴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浙江大学拟与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合作,滨海新区因招商引资要求,引入以林应为主的经营管理团队。2013年1月,泽达易盛前身天津易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2016年3月,公司通过收购苏州泽达100%股权,实现了合并。实验室“长”出科创型公司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刘雪松和林应都将自己的成功更多归功于浙大科研体制的宽容务实和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视。2000年开始,在时任浙江大学校长、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教授的支持下,浙江大学在全国各地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后转变为工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学校将“实验室”成果转移孵化,因地制宜地孵化地方产业,而天津的医药资源优势,成为泽达易盛落地生根的关键原因之一。“高校的创新能力强,但在研究成果的落地方面存在短板。”忆及创业之初的选择,刘雪松至今仍感慨颇深。在采访中,刘雪松对于浙大求学,特别是攻读尖子班-混合班(即今“竺可桢学院”)的经历充满了感恩。“混合班的经历无论对我的个人素质,还是人生观、价值观来说,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是交叉学科的创新引进,比如现在做的技术,很多是传统中药没有从其他领域引进来的,如果没有经过这种残酷的训练,很难将其他领域的知识揉起来。像现在做的在线检测光谱分析检测等,原来是用来检测大豆、石油、月球土壤的技术,但是这样的技术可以应用到中药制造里,这就是跨学科。二是对自己对人生观的改变,经过这样的历练之后,承压能力变强,眼界更开阔。”在他看来,中国从不缺乏科技创新实力,关键是如何从高校走向产业。在这方面,浙大的体制和经验提供了一条可堪参考的路径。“我们希望可以把具备系统性研究的国家队力量,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地为高校教师创业创新联动提供参考。”刘雪松表示。“一直以来我所倡导的开放式创新创业模式,也最终指导了泽达易盛的商业模式。我始终认为,将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最大效能地产业化转化,是产业振兴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谈到创新创业的体会,林应给出了这样的回应。浙江大学求是创新、海纳百川的文化,培育了像林应、刘雪松这样懂科研、懂产业、接地气的创业人才。此刻,他们心底对于母校的感恩,已经升格为不断进取的创新动能。交叉学科成就核心竞争力刘雪松带领的团队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全国组织策划了多项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承建了山东步长制药、九芝堂、上海凯宝药业等100余家中药数字化生产线,向客户提供从药物工艺研究、生产线整体设计、信息化服务、生产设备配置到施工安装的整体解决方案。招股书显示,医药产业链是泽达易盛未来信息化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公司可提供原材料种植、医药生产、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服务,能够为同时拥有中药原材料种植基地、制药业务以及医药零售批发业务的大型医药集团提供整体业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全程质量管理、质量安全追溯、优化管理效率。据林应介绍,目前医药流通领域信息化发展分三个层次:一是初步提质增效,完成较为全面的各细分项信息化;二是全方位的效率提升,在细分项目基础上进行整体上的统一建设或规划。通过细分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互通,将医药流通信息化过程中的各参与方(包括患者、政府、药店、药厂、医生、公众)连接成为闭环的生态系统;三是集成后通过医药数据整合、全流程管理来实现医药流通领域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在此趋势下,致力于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和综合平台服务的竞争者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这正是公司成立以来的立足点。也因如此,泽达易盛在目前的A股市场还没有找到完全对标的公司。以丹参药材为例,以它为主要原料的某销售额过20亿元中药大品的提取生产线关键工艺参数就多达3000余个。把它们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写入软件中,再反向指导工艺的加工和萃取过程,整个研发涉及的创新是全产业链的,不是仅仅一个药学专家或者计算机专家局部创新可以解决,这正是浙大交叉学科基础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刘雪松很早就意识到,医药产业链信息化真正的壁垒不在于计算机本身,而是要把医药行自身的知识与计算机的语境有效融合。“医药信息化最难的是全产业链能力,从药材种植、生产、再到如何与流通、临床进行衔接,在产业链的打通上一直存在障碍。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knowhow’(专有知识)衔接不上,哪怕IT的技术再好,也是断链的。这些技术必须源自于长期的跨学科研究,源于一个交叉背景的团队,通过完善的科研体系围绕共性难题进行攻关。”刘雪松告诉记者,通过20年的积累,泽达易盛已经把这条路走通了。让数据成为医药行业的新生产力如今,公司核心团队由来自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大学农学院等不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构成。公司现有员工226人,平均年龄31岁,本科以上学历177人,占比78.32%。公司合计拥有发明专利18项,软件及软件著作权130项,并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0.70%、46.99%和50.15%。林应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服务领域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成为泽达易盛决胜未来的前提,公司正加大中青年人才团队培育力度,尽快形成一支具有领军才能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梯队,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目前,公司核心技术及产品已在国内多家企业进行产业化应用,包括江苏康缘、扬子江药业、华润三九、上海凯宝等国内大中型中药企业。在医药流通信息化领域,公司已为河北省、四川省、湖南省、沈阳市、宁波市、天津滨海新区等省市区级食药监管部门提供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监管产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中医药行业成为抗疫先锋。刘雪松告诉记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推荐的八种中药注射剂中,血必净注射、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七个品种都采用了公司的数字化智能制造信息服务。“中药实实在在的疗效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医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这也让团队所依托的中医药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除了为医药行业降本增效,信息化也在创新医药产业的生产方式。刘雪松透露,已经有中药行业的龙头公司通过信息手段来促进品种的优化,通过对流通应用环节的数据分析,来指导医药的生产和研发,甚至原材料的种植,这意味着围绕医药信息化和生产过程将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此次登陆科创板,泽达易盛拟募资4.05亿元,分别用于新一代医药智能工厂平台升级、智能医药及医疗融合应用平台升级、研发中心及营销网络四个项目建设,在医药信息化领域继续深耕。“公司长期战略目标是通过基于云端顶层系统设计,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医药产业链(中药原材料种植、医药生产、医药流通等)的各个环节融入其中,将获取的产业链的数据通过各种算法和模型,形成相关的知识库,用于知识的决策和处理,为将来我国医药行业实现精准治疗、精准靶向、人工智能药物创制、医药个性化定制和药品的连续制造等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林应表示,让数据成为医药行业的新生产力,泽达易盛正走在实践的路上。
财联社6月2日讯,今日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沪指高开0.31%,深成指高开0.38%,创业板指高开0.29%。 盘面上,地摊经济、中药、流感等涨幅居前。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074,上调93点。央行今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有12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200亿元。 隔夜市场方面,虽然美国国内局势仍没有稳定的迹象,但并没有打断资本市场喜迎经济复苏的步伐。包括尾盘拉涨的美国三大股指在内,全球股市连续第二日迎来普涨行情。隔夜美股市场中,金融、能源、工业等直接受经济复苏直接利好的板块表现强势。 盘面异动 09:34 地摊经济概念股继续走强,小商品城、浙江东日、银都股份、茂业商业、广百集团等继续涨停。 09:32 中药板块走强,陇神戎发一字涨停,盘龙药业快速封板,香雪制药、新天药业、以岭药业等快速跟涨。消息面上,中药注射剂进入省级药品集采。 09:26 市场焦点股爱司凯(10板)低开1.14%,地摊经济概念广百股份(3板)高开9.87%,百大集团(2板)高开4.98%、银都股份(2板)、小商品城(2板)竞价涨停,Mini LED板块万润科技(2板)竞价涨停、彩虹股份高开5.45%、芯瑞达高开5.68%,网红经济股广博股份(4板)低开0.85%、长城影视(4板)高开6.55%、日出东方(2板)低开0.29%。 其他消息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 2、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等。 3、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央行新设货币政策工具无论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谈不上量化宽松。 4、余额宝收益率接连走低,其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低至1.500%,持平于银行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1.50%)。 5、中汽协预计5月汽车行业销量完成213.6万辆,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11.7% 6、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6月3日8时左右,全球累计确诊6340811例,累计死亡3783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