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几年的调整,今年以来,一些中药材品种的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特别是进入四季度,价格涨幅更是出现了加速态势,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呢? 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天气因素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 在广州市清平中药材市场,做中药材批发生意多年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经营的药材当中,今年四季度几乎所有品种都在涨价,以三七为例,如今每公斤的价格已经涨到220元左右,相较于七八月份200元左右的均价,上涨了近百分之十。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几乎所有中药材价格都出现了上涨,个别品种价格已经翻倍。中药材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同时,成交量也有了大幅提升。 信天邮电子商务公司清平中心总经理 王琨博:今年预计能做到120亿元,去年也有至少70亿元的交易额。今年疫情反倒把滋补的品类做起来了,市场不降反升。 对于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原因,不少商家认为,今年雨水偏多是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中药材加工企业的认同。广东肇庆的一家中药材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今年降水偏多,中药材普遍收成不如去年,从而导致货源紧张,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记者了解到,他们企业生产的广藿香干品的价格已由去年年底的每吨15000元左右,上涨到如今每吨38000元左右,翻了一倍多。 广东董福行公司董事长 梁展:6月份、7月份,广东的雨水比较多,排水不够快的时候,很多烂根导致产量不高、质量不好,所以从2019年到现在,价格翻了一倍多。 此外,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部分中药材进口受阻,这也无形中推高了相关品种的价格。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王卫权:从国外进口,因为疫情,口岸受到了很多贸易、通关的影响,所以进口药材就出现了供不应求,价格有了很高的上扬,有的涨到200%,比如豆蔻、黑胡椒等东南亚的品种。 新药典即将实施 中药材价格或仍有上涨空间 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公告,正式颁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将于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新药典的实施会对中药材市场产生哪些影响呢? 记者了解到,新版药典的内容相较前一版有了诸多新调整,中药质量和标准的提升是其中的重点内容。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王卫权:新药典提升了很多品种对重金属农残的要求,直接关系到符合药典标准药材的价格会上涨。比如,高农残的人参,价格在每公斤120元左右,可是符合药典标准的,低残的甚至无残的,价格都在每公斤近200元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新药典的正式实施,对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中药类饮片的农残、重金属、含量等任何一项达不到药典标准,都属于“劣药”或“不符合药品标准”的中药饮片,这无疑将快速淘汰掉相当一部分不合格的中药材原料,企业也将更加重视对原料来源的把控。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丛盛:企业做药材的种养殖基地,规范化的种养殖,除了是对整个企业的利好,也是对整个社会跟行业的一个推动。短期内有的甚至见不到效益,但是企业还是应该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因为药品的质量,我们用的中药材如何溯源,如何在药材从种植种苗的选育开始,就做到高质量,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业内人士表示,短期来看,新药典的实施,可能会刺激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但从长远来看,更严格的质量标准,无疑将规范整个中药材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
近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简称“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之际,中国中药协会组织召开了专家视频交流会。会上,专家纷纷表示,中医药法的实施,为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但与此同时,中药材质量不稳定问题仍然突出,中药质量评价缺乏真正体现药材“临床价值”的高品质评价及保障体系。专家建议,将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实现中药全产业链可追溯,建立优质中药大品种生产体系,以药效服务临床,重新制定中药质量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 中医药法给中医药更大发展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药协会会长黄璐琦在会上表示,中医药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基本性法律,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有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同仁堂集团副总经理顾海鸥表示,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法律,中医药法不仅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法律地位,确定了中医药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医药行业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 “中医药法不仅是法律保障,还重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表示,中医药法作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法律,实施三年来,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特别是在今年年初,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为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而在中药产业方面,黄璐琦表示,中医药法实施三年来,在中药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药资源保护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稳步提升;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注册监管机制正在形成;医保、基药等医药政策坚持“中西药并重”,中药产业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尤其在2020年防控新冠疫情中,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中药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中医药法实施三年以来,中药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党支部书记康利平表示,中医药法第三章十二条对中药保护与发展进行了规定,包括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生产流通、保护道地中药材、加强中药材质量监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多方面内容。 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充分体现了中药资源保护管理的最新成就。据悉,基于普查数据库,目前正在汇集整理的全国31个省2600多个县调查数据,已汇总记录数2000万条,包括全国近1.3万多种野生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信息,发现近100个新物种,汇交药材样品、腊叶标本、种质资源36万余份。 此外,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启用,重点开展190种中药材的价格、流通量和种植面积等6大类98个指标的信息服务。截至2020年6月,已收集15.2万条药材价格信息数据、10.3万条流通数据。 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仍是大问题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贯彻落实中医药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表示,中药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 “中药材质量一直以来是个大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表示,“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导致‘方灵药不灵’,临床治疗难以持续有效。” 中药材是保障中医临床价值体现的关键物质基础,也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但中药材质量一直广受诟病。孙晓波坦言,一方面,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中药材市场发展存在重产量、轻质量的倾向,药材盲目引种、膨大剂农药过度使用、任意缩短种植年限等问题都直接影响药材品质,严重制约中医药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当前中药质量评价往往都是参考化药,缺乏真正体现药材“临床价值”的高品质评价及保障体系。 国医大师金世元表示,道地药材是质量基础,依法炮制是功效核心。中药没有道地药材不行,炮制具有减毒、增效、引药归经等作用,不通过炮制达不到其作用。 金世元指出,道地药材不是某个时期某个人命名的,而是医家通过临床的长期试验而形成的,是中医药行业内共同承认的。每个中药品种都有道地药材,都有特定产地。一个道地药材涉及产地,气候、阳光、水分、栽培技术、生长年限、产地加工等,不能随便代替。 而在饮片炮制方面,金世元强调,虽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炮制工艺,但不能随便改传统的炮制方法。例如有的厂家在炮制阿胶珠时,不用过去的蛤粉炒制,而是用类似做爆米花的工艺做。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便有记载,炮制阿胶珠的辅料也是治病的,使用蛤粉是有作用的,切不可不遵古法炮制。 “遵古不是陈旧,不是停滞不前。”金世元强调,我们需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进步,但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创新,否则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孙晓波则建议,应以功效为背景,以活性为导向,以药效服务临床来定位中药材品质评价,并建立优质中药大品种生产体系,通过新的调控技术为稳定药材质量提供技术保障,指导不同栽培环境下中药材的合理种植与技术推广。同时,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实现中药全产业链可追溯,包括中药材种植(养殖)、产地初加工、饮片(含配方颗粒)炮制加工、中成药及健康产品研发生产、仓储流通、销售使用等,涵盖了中药材源头生产到终端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要将质量控制贯穿“地头”到“床头”的全过程、全周期。 “通过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及其经营主体的无缝对接,实现中药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产业链带动创新链,形成种好药、创好药、制好药、用好药的渐进循环模式。”孙晓波说。 重新制定中药质量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 顾海鸥表示,中央曾提出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这为中医药法的有效实施和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顾海鸥介绍,在此背景下,同仁堂集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了以同仁堂研究院为核心的创新平台。目前,一批解决行业共性难题的核心技术已经完成技术开发,正在进行成果转化。包括解决排污问题的“中药炮制毒性药材污水处理技术”,解决能源消耗问题的“中药挥发油提取技术”、“中药浓缩节能技术”,解决资源再利用与环保问题的“中药渣资源再利用技术”等。 顾海鸥强调,应把控资源核心,推进溯源体系建设。加强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用”开放模式。进一步发挥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工程中心的资源优势和行业作用,与行业机构、院校共建企业创新研究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加强协同创新,在药物筛选、药材溯源、中药标准化研究、循证评价等诸多领域深入合作,提升研究能力并加速成果转化,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模式。 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兰青山表示,创新不仅仅是“新”,还来源于对“旧”的挖掘,而经典名方研发将是未来重要方向。“已上市经典名方由于历史和技术的原因,存在工艺依据不充分、质量差异性较大、临床评价难度大等问题,需要我们科学设定工艺参数,实现产品均一稳定,用网络药理学、现代循证医学方法,推动临床再评价,推动产品的二次创新开发。”兰青山说。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模式的确立,将引导和促进中医药的研发一直走在中医药辨证思维的正确道路上。兰青山建议,尽快出台第二、第三批经典名方目录;加快构建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建设,优化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实施基于临床价值的优先审评审批制度。 耿福能也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重新制定中医药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在“科学未知领域”,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生活实践中探索出了现代医学近200年都没有发现的规律,这就是中医药学,不能用“已知”来完全否定“未知”。因此,要从传统的中医药当中,经过现代科研的手段,重新设定中医药质量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 同时,耿福能建议,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和品牌商标保护。他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与疾病不断抗争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原创知识产权,理应得到保护。从品种来看,按照化药的保护方式,并不能实现中药品种的保护,需要从工艺处方、保密配方、品牌保护等方面多维度建立中医药自己的整套保护方案。
为加速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山东打出系列“组合拳”,助力破解中药质量标准难统一、流通成本比较大、国际竞争力不够强等制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日前,在山东(济南)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项目启动活动上,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十二省(区、市)中药材采购联盟”成立,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平台、济南智慧中药房、山东省中药质量检测平台等一批配套平台和项目同期启动,这也是全国范围内成立的较大规模的中医药产业创新联合体。 十二省(区、市)结盟中医药发展进入集约化时代 中药质量受品种、产地、季节、炮制等多方因素影响,难以形成互认的统一标准,这是制约中药材集中大量采购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掣肘。 如何实现“让良医用好药”?山东省医保局联合全国11省(区、市)医保局共同发起组建十二省(区、市)中药材采购联盟,通过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常态化质量抽检及道地中药材认证、中药全流程追溯体系等,建立起统一的质量标准、价格体系,打造道地中药材的品牌名片,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提速增效。 据介绍,该联盟发起成员分别为山东、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12省(区、市),涵盖了关药、北药、江南药、云贵药、藏药、西药等全国十大道地中药材产区的六大产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45%,是全国首个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 联盟将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联盟地区中医药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战略购买优势,加强省际中医药文化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推进中药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增创中医药经贸发展新优势。 山东省医保局局长张宁波表示,中药材采购联盟将按照“12+X”的原则,吸收更多的省(区、市)和国际机构加入联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开展合作交流,推动中药材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多体系支撑构建数字化中医药服务系统 随着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工作。国家相关规划指出,要建设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追溯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利用大数据加强中药材生产信息搜集、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从而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 张宁波说,山东依托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建设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平台,通过建立中药质量标准、质量鉴定、全程溯源、质量保险、互联网交易、中医药创新及国际交流七大体系。 “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平台通过建立中药材交易数字化服务体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质量追溯体系和国际互认的检验检测体系,推动中药材交易从线下走到线上。”张宁波说,平台不仅能为联盟省(区、市)中药材集中带量采购和经贸合作交流提供支撑,还将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开展经贸业务,打造中医药领域互联互通的门户。 据介绍,包括交易平台在内的多个体系,还广泛连接全国中药材原产商、批发企业、中药饮片厂、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等,打通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质控、交易、支付、结算和监管的线上一体化服务,建立起数字化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多举措联动推动中医药产业服务改革创新 启动活动当天,落地在济南高新区的济南智慧中药房项目开工建设。项目由济南高新控股集团和山东互联网医保大健康集团联合打造,面向济南全市医疗机构和社会药房,提供处方流转、智能煎药和配送上门一体化服务。 山东互联网医保大健康集团董事长廖杰远介绍,该项目将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有望实现电子处方的自动接收、条码打印、中药饮片调剂、复核、浸泡、煎煮、包装、发药、配送等环节信息的全过程信息化控制与管理,做到煎药质量全过程把控和信息追溯。 “我们将着力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缩短病人取药等候时间。”廖杰远介绍,济南智慧中药房也将参与联盟采购,让济南市民用上质优价廉的中药。 今年以来,山东医保创新改革动作频频。4月25日,山东推动成立全国首个互联网医保大健康平台——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全面支持互联网诊疗在线医保结算。 6月,山东省医保局召开全省工作现场会,推广“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泰安慢病管理创新模式,以医保为驱动,推进医、药、保三项能力的数字化协同,提升慢病管理水平。此次,山东在中医药发展上全面发力,医保与卫健、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紧密协作,从中医药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综合推动改革创新。 “山东还将构建中医药综合服务体系,放大医疗资源功能,缓解大型医疗机构压力,弥补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短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积极探索以较低费用取得较高健康收益的新路子。”张宁波说。
◆十二省(区、市)中药材采购联盟成立◆第二届世界中医药互联网产业大会9月在济召开 扁鹊中医药国际发展中心启动建设、由山东省医保局发起的十二省(区、市)中药材采购联盟成立、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平台启动、第二届世界中医药互联网产业大会将于9月在济南召开……7月7日上午,由济南市政府、山东省医保局联合主办的山东(济南)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项目在济南启动。 记者了解到,扁鹊中医药国际发展中心(扁鹊康养生态城)项目位于济南东部,以“打造康养济南,文化引领、产业支撑,做实做优产业增长极”为指导思想建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济南扁鹊健康小镇共分为中医药智慧药房产业区、名老中医数字化传承与中医文化展示交流区、生态康养产业区三个片区;中医药智慧药房将面向济南全市医疗机构和社会药房,提供处方流转、在线医保支付、智能煎药和配送到家一体化服务,大大缩短取药等候时间。 活动现场,由山东省医保局发起的十二省(区、市)中药材采购联盟成立,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平台启动。十二省(区、市)中药材采购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由山东省医疗保障局联合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医疗保障局共同发起组建,是全国首个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涉及全国十大道地中药材产区中的六大产区,联盟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45%。 据介绍,联盟将加强省际中医药产业经贸合作交流,推进中药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推动中医药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同时,按照“12+X”的原则,吸收更多的省(区、市)和国际机构加入联盟,推动中药材产业品牌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带动各自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增创中药材经贸发展优势。 据悉,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平台是政府指导和监管、市场化运作的数字化交易平台,依托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建立中药材交易数字化服务体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质量追溯体系和国际互认的检验检测体系,推动中药材交易从线下走到线上,不仅为联盟内省(区、市)中药材集中带量采购和经贸合作交流提供支撑,还将面向国内国际市场,打造国际性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构建中医药领域互联互通的大门户、先行先试的大平台,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同时,发挥平台的市场化优势,坚持平时服务、灾时应急相结合,提升中药材应急储备和供应保障能力。 据了解,经积极争取,第二届“世界中医药互联网产业大会”拟于今年9月在济南举办,大会拟下设30场分论坛,通过全网向世界同步直播。
中新网广州5月26日电 (唐贵江 关悦)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对中药材需求大幅增长。记者26日从广州海关获悉,今年1-4月,广州海关共检疫监管出口中药材6.8亿元,同比增长78.3%,货值居全国首位。 数据显示,其中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芦根等“明星”中药材出口超5000吨,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英国、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3月26日,一批重188.5千克的芦根在广州海关所属佛山海关驻禅城办事处完成申报并通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顺利出口英国;3月27日,一批重7吨的金银花等12个中药材品种在佛山海关驻禅城办事处完成申报并顺利出口新西兰,这是近年来广州关区中药材首次出口英国和新西兰。 5月12日,一批重334千克的黄芪、炒白术、防风、苏铁贯众等中药材顺利出口至马来西亚,完成清关手续,这是首批经广州海关监管辐照处理并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的出口中药材。 按照马来西亚最新要求,出口至该国的中药材不仅需要由专业公司进行辐照检疫处理,而且辐照处理企业还需获得我国海关出入境辐照类检疫处理单位资质。由于该批中药生产企业岭南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委托的辐照处理企业来宝利公司主要从事国内业务,较少涉及出口业务,所以未向海关办理出口检疫处理企业的资质核准。 为帮助企业顺利出口,广州海关所属佛山海关驻南海办事处制定详细的流程指引,对来宝利公司的专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帮助其快速完成网上行政审批申请。广州海关第一时间组织考核组对企业资质进行现场评审,使来宝利在短短3日内通过了行政审批,获得华南地区首家辐照类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资质。 “辐照类资质的取得将极大解决中药材出境检疫处理问题,提升处理速度,帮助相应产品实现快速出口。”来宝利公司负责人谭先生表示。 为支持中药材出口海外市场,广州海关大力推广预约办、电话办、网上办等“不见面”方式办理通关手续,还提供技术帮扶,积极帮助企业了解国外进口中药材要求,保障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