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2月29日江苏省住建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大力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补短板”建设,目前八成垃圾焚烧处理,占比居全国第一,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成效明显。 垃圾先“瘦身”再焚烧 记者12月28日来到南京城南生活垃圾转运站,只见从小区等处运来的“其他垃圾”正有序入库,转运站干净无异味。“我们凌晨4点就开门,转运早高峰一般在5点至7点。”转运站站长秦永健介绍,垃圾运到转运站后,先称重再压缩,通常每天会运来200多车垃圾,进站量1400多吨,垃圾压缩“瘦身”可减去3%的水分,再运往垃圾焚烧发电厂,只需80多辆大型运输车便可运完。 “小车换大车,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同时减少小车运输可能出现的抛洒滴漏问题,转运车全部密闭运输。”秦永健介绍,南京城南生活垃圾转运站,主要承担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和雨花台区的垃圾收运任务,设计日转运生活垃圾1500吨。南京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后,厨余垃圾从其他垃圾中分出,目前其他垃圾日进站量平均下降150吨左右。 经城南生活垃圾转运站压缩转运的垃圾,最后会送到江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置。记者在焚烧发电厂看到,工作人员操作“机器手”抓起垃圾送往焚烧炉投料口。“垃圾运来后,先在垃圾仓发酵,冬天要发酵七八天,‘机器手’一次可抓七八吨,一吨垃圾经处理可发电500千瓦时,大约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量。”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洪广说,这个厂是南京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焚烧4000吨左右垃圾,可发电200万千瓦时。 城市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十三五”期间,江苏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全省共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96座,日处理能力从2015年的6.24万吨增长到目前的8.89万吨,提升42%。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9%,其中城市生活垃圾从2017年开始实现100%无害化处理。全省焚烧厂由2015年的33座增至56座,其中16座焚烧厂实施改、扩建,共计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3.45万吨/日,总焚烧处理能力达7.13万吨/日,焚烧占比超过80%,比2015年提高21个百分点。徐州、南通、盐城、镇江、宿迁5市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 省住建厅城管局局长陈曦介绍,江苏省大力推进垃圾焚烧处理,主要缘于人口密度大、环境要求高、土地紧张的省情和垃圾处理方式对比等考虑。垃圾填埋占地大、对地质要求高,服务年限短、对环境影响大,垃圾焚烧占地小、处理能力大、对地质要求低、对环境的影响可控。从垃圾处理方式对比看,焚烧处理垃圾减量更明显,资源化、无害化效果更好。 江苏省大力推进垃圾焚烧处理同时,还不断健全垃圾处理配套设施。“我们持续推进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垃圾焚烧厂飞灰等配套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共新增渗滤液处理能力4350吨/日、应急处理能力3100吨/日;新增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库容600多万立方米,其中仅2020年就新增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库容近270万立方米。”省住建厅副厅长宋如亚说。 多措并举化解“邻避效应” 因担忧垃圾处理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资产价值等带来负面影响,有市民抵触设施建设。如何化解垃圾处理设施“邻避效应”? 宋如亚说,垃圾处理设施的“邻避效应”,是难点也是痛点。为化解这一问题,江苏省采取各种措施,比如规划先行、配套建设,在一些城市开发时,便统筹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把用地、安全距离等预先留出来。其次,高水平建设垃圾处理设施,采取先进工艺、新技术,把污染排放、对周边群众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加强运行监管,确保垃圾处理设施规范运行、达标排放。在垃圾处理设施厂门口都有公示牌,及时公示目前运营状况、排放等内容。各地还组织居民去垃圾处理厂参观,比如常州一个垃圾焚烧处理厂便建在居民区,外观更像一个花园式工厂。 在多措并举化解垃圾处理设施“邻避效应”下,各地建成一批垃圾处置终端。除了建垃圾焚烧处理厂,江苏省餐厨废弃物处理基本实现县以上城市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省共新建餐厨废弃物处理厂26座,总数量由2015年的8座增至34座,日处理能力从1035吨增长到目前的5180吨,增长4倍。同时,探索创新常州市“食物残余和废弃油脂全流程处理”、镇江市“与城市污泥协同处理”、海安市“餐厨废弃物与垃圾焚烧协同处置”等一批餐厨废弃物处理模式。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也有积极进展。“十三五”期间,全省13个设区市均新建运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实现设施全覆盖。规模化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处理能力,从2016年的500万吨/年提高到目前的1500万吨/年,增长2倍。常州、苏州、南通、扬州等4个城市,成为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5日讯据重庆广电第1眼近日报道,包女士在“双十二”这一天恰好在天津出差,当天在天津某商场翠贝卡店购买了价值2000多元的衣服。 因为出差行程尚未结束,她便让商场工作人员通过圆通快递把衣服寄回重庆。 包女士说,“在18号这天,显示包裹已签收,我就觉得不对了,我没有拿到包裹,也没有收到取货码,菜鸟驿站也找不到”。 发现问题后,包女士当即联系快递公司。物流信息显示,快递于2020年12月18日13点46分到达重庆市杨家坪公司,并于当天13点48分显示已签收,但物流信息中的快递员电话从来都打不通,包女士只能尝试反复拨打快递公司的投诉电话来反映此情况。 包女士说,“打了几十个电话,没有得到快递公司的官方回应,没有工作人员回复”。 当着记者的面,包女士再次拨打圆通公司的客服电话,得到的答复仍和上次一样。 包女士对客服电话说,“你们就是没有一个人来回复我,打个电话都那么难吗”。客服回复:“这边抱歉,我们联系下,处理工作人员核实回复你这边”。包女士称,“永远都是联系回复,到最终都没有结果”。 包女士开始担心并发出疑问,如果快递公司一直不予回复,是否自己就没辙了。 记者查询到,国家邮政局印发的《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处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邮政业消费申诉专用电话为“12305”,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登录国家邮政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局网站申诉,也可以采用微信、书信、或者传真形式申诉,消费者向市(地)邮政管理局提出申诉的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随后,记者把这一投诉方式告诉包女士,包女士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拨打了12305电话,通过12305平台很快与快递企业专门负责处理的专业取得联系,这一次,快递专员详细记录了事情的经过,并给出了承诺:“这边最迟7天会给你一个处理结果,他们会有相应工作人员联系您,因为我这边下达投诉了,他们如果没有联系您,我们会给他们相应处罚”。 包女士也感觉这一次对方的态度要诚恳得多。记者还了解到,如果遇到邮政和快递服务质量问题,消费者首先应该向企业投诉,如果遇到对企业处理结果不满意或者迟迟得不到答复的情况,除了拨打12305,还可以登录到国家邮政局申诉网站,反映邮政和快递业务的质量问题。 经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发现,圆通速递股份有限公司(“圆通速递”,600233.SH)成立于1992年12月22日,注册资本31.60亿元,于2000年6月8日在上交所挂牌,截至2020年9月30日,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1.07亿股,持股比例35.04%。
大家知道如何找到上市新股吗?相信老股民朋友应该都知道,那么我们的新股民朋友知道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就让我来一起简单的了解一下如何查看新股上市的公告吧,毕竟了解了以后在以后购买新股的时候就会比较简单了。可以到财经网站像和讯、同花顺,证券公司的网站,大型网站比如新浪的股票栏里基本都会有个新股链接,上面标注新股发行、上市的时间。在简单了解到上市新股如何查看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的股票名称前面有ST呢?这个ST的意思就是特别处理了,那么新股上市公告特别处理时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ST是特殊待遇的缩写。根据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规则,如果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不正常或者有其他不正常情况,存在股票终止的风险,或者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的未来,其投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交易所将对该公司的股票交易实行特殊处理。有两种特殊处理:退市风险预警特殊处理和其他特殊处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将被退市风险提示特别处理:1.最近两年进行连续出现亏损(以最近两年年报信息披露的当年经审计企业净利润为准)2.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虚假记载,被中国证监会主动纠正或责令纠正,并对以前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最近两年持续亏损的。3.因财务管理会计工作报告制度存在一个重大影响会计信息差错或虚假记载,被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该公司股票已停牌两个月。4.年度报告或半年度报告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公司股票停牌两个月。从股票恢复上市的交易日起至恢复上市后第一份年报披露日止的期间。在实施收购人披露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报告、实施维持被收购公司上市地位的具体方案前,因要约收购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被收购公司股权分配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的,收购人持有的股份比例不得超过被收购公司总股本的90%。5.在受理破产的情况下,该公司可能被依法宣告破产。6.证券公司证券市场交易所认定的存在退市风险的其他社会情形。对于退市风险预警特别处理的股票,证券的简称前缀为*ST,股票报价每日涨跌幅度以5%为限,在其他特殊处理股票之前添加ST。那么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为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看完这篇文章新股民朋友们想必应该对如何找到上市新股都有所了解了吧?不知道大家还有哪些想要知道的内容呢?欢迎关注我们哦。
12月30日午间,兴蓉环境(000598)发布公告称,公司万兴环保发电厂(二期)项目(以下简称“万兴二期项目”)成功实现点火试运行。 公告显示,万兴二期项目作为四川省处置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109.5万吨;同步建设了5条污泥干化生产线,日处理干污泥140吨(含水率40%),折合湿污泥为420吨(含水率80%),年处理湿污泥13.86万吨(含水率80%)。 据兴蓉环境介绍,万兴二期项目烟气净化采用“SNCR+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SCR”组合净化工艺,环保排放指标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和欧盟标准。据悉,该项目运行后,每天能够处理近五分之一的成都市家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能够为近40万户家庭供电。 兴蓉环境表示,万兴二期项目的成功运行,将有利于让焚烧处理垃圾减重85%、减容90%,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垃圾堆置问题,实现垃圾减量化。同时,焚烧烟气经净化后排放,避免了垃圾处理的二次污染,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热量经回收利用可以发电和供热,有效实现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 据2020年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兴蓉环境实现营业收入37.51亿元,同比增长14.22%;实现净利润10.44亿元,同比增长11.88%。公司表示,随着万兴二期项目投运后,兴蓉环境运营和拟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规模将达到1.23万吨,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对兴蓉环境的业绩贡献将持续增长。
12月24日晚间,创业环保(600874)发布公告,为提升公司危废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完善危废业务区域布局,公司拟以7.8亿元的总代价收购康博公司100%股权及永辉公司100%股权。其中,康博公司股权转让基准价款为3.83亿元,永辉公司股权转让基准价款为3.97亿元。 资料显示,创业环保作为一家集投资、运营、管理、研发、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全产业链的水务投资运营公司,业务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自来水厂投资建设运营、技术服务、托管服务;新能源供冷供热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环保技术、设备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和固体废弃物处理。 “固废处理需要较为高端的技术,既要环保又要经济实用,因此技术的进步会对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财务专家、注册会计师王耀武向记者表示,“对于创业环保来说,收购固废处理公司将会对公司完善产业链,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 公告显示,从本次收购的标的来看,康博公司经营模式为面向各个产废企业收取废料进行处置,与创业环保现有的郯城、沂水危废处置项目收益模式相同。目前康博公司收料主要来源地为南通、苏州、扬州、南京和无锡。 永辉公司经营范围、收益模式、危废处置能力、危废许可处置种类,以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等均与康博公司相同,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危废收料来源地为南通、南京、扬州、淮安和常州,有别于康博公司。 对于股权收购的目的和对公司的影响,创业环保表示,康博公司、永辉公司主要经营工业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置业务,属于公司“固废与危险废弃物处理”业务板块,符合公司发展规划及战略的要求,是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业务。从规模、技术、地理位置等方面,康博公司、永辉公司在江苏省内同类企业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通过收购标的公司全部股权,一方面可以实现公司危废业务在江苏地区的扩展延伸,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对该项目的并购,可与公司现有山东区域危废项目形成协同效应,借助不同区域的业务互补得到更多业务增长空间,保持危废业务的良性发展势头和市场竞争力。 另外,收购完成后,康博公司、永辉公司将成为创业环保全资子公司,纳入创业环保合并报表范围内。 在王耀武看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各种垃圾随之泛滥,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等。因此,固废处理领域未来存在广泛的商业空间。 对于危废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浙江省并购联合会副秘书长、白沙泉并购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汉聪向记者分析道,“目前国内危废处置领域存在巨大的处理能力缺口,市面上的危废处理企业较少,但产生危废的企业数量较多、危废产生总量也较大,存在严重供需失衡。近年来环保监管力度增强,各省均推出省级督查方案,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的危废领域政策不断出台,意在提高市场对于危废的处理能力,推动危废处理领域的企业快速发展。国内危废处理市场2020年估计能达到2000亿元,行业前景广阔、市场容量大,未来将是环保行业一个潜力巨大的细分领域。”
12月25日,通源环境在科创板上市。“通源环境已经21岁了,和我的女儿一般大。”通源环境董事长杨明感慨道。 回首创业之路,杨明表示,团队一直钻研污泥和固废处理领域,将坚守“境善境美”的理念,成为行业领先的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深耕污泥和固废环保处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安徽建筑大学毕业的杨明先后在安徽合肥的国企和民企从事管理工作。1998年,在被告知公司要转型做房地产后,杨明决定辞职,自己下海创业。 通源环境成立于1999年4月15日。“看待我的企业,就像看待我的女儿一样。”杨明说,通源最初创业时只有5名员工,100万元启动资金也是东拼西凑来的,除了自己的积蓄,还伸手向家人、老师、同学借,当时深感责任重大。 杨明创业选择的行业最初就是环保,原因是对于当时国内环保落后状况深有感触。在此前公司任职时,因为业务关系,杨明经常去安徽等地的大型工业企业,那些厂区内闻到的刺鼻气味和简易堆放的工业固废给杨明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业污水很少经过科学处理直接排放的景象更令杨明震惊。“看在眼里,闻在鼻子里,心里挺难受的。”杨明回忆说。 正是基于上述经历,加上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验,杨明决定将通源的创业赛道定在污泥和固废处理处置。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是技术转化与实施能力,杨明团队致力于打通污泥处理处置系统工艺,以及提升设备核心部件的制造能力。在生态屏障系统方面,杨明团队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是方案设计以及精细施工管理,同时发挥污泥处理与生态屏障系统的整体优势,进军黑臭水体等水环境综合治理。 杨明承认自己是典型的理工男,他将公司的座右铭定为“责任铸就,境善境美”。在具体的业务往来中,杨明要求团队多换位思考、包容、理解。本着对客户高度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自己负责,通过不断积累业务和客户,通源的业务收入从最初的一百万元、几百万元,发展到几千万元。 2009年是通源的转折点。这一年,通源开始大面积接触政府部门的环保业务。在此基础上,通源联合多所高校以及相关企业,一起进行新业务研发和实践。2010年,在多个项目中,公司通过调理改性,运用自主研发的设备进行处理,实现技术突破,大大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2013年以后,公司和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通过自主研发的热干化,把含水率60%以下的污泥降低到20%,然后再进行炭化,生成生物质基碳粉,可做土壤改良及建材利用。 经过20多年的深耕,杨明带领通源环境逐渐拼出了属于自己的环保技术版图。目前公司已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研发团队,密切关注国内外环保科技前沿最新动态,结合自身优势组织力量持续开展自主创新,取得了丰富的技术成果,掌握了固废污染阻隔修复系统构建、污泥高干脱水炭化处理处置、河湖底泥一体化处理处置等核心技术体系。 公司的“一体化污泥高干脱水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中国节能协会节能减排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合肥市科学技术一等奖;“MF-120型钢结构板框压滤机”获得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安徽省新产品证书;“一体化污泥高干脱水系统”和“特种高压板框压滤机”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 IPO募资将投入三大核心业务 如今的通源环境已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业务上,公司专注于固废污染阻隔修复、固废处理处置和水环境修复业务。依托自主研发的固废污染阻隔修复系统构建、污泥高干脱水炭化处理处置、河湖底泥一体化处理处置等核心技术体系,公司主要为地方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大型企业等客户提供集方案设计、装备研制、项目建设、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环境整体解决方案。“在业务构成上,地方政府项目占到70%,大型企业项目占到30%。”杨明介绍说。 营业收入方面,通源环境经营业绩保持快速发展趋势。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2264.75万元、59676.49万元和77381.61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31%。 综合毛利率方面,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上半年,通源环境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81%、28.20%、28.20%和26.40%。主营业务是影响综合毛利率的主要因素,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较为稳定。 杨明对于通源环境所处赛道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杨明介绍,我国环保行业细分领域较多,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不高。在固废污染阻隔修复业务领域,以2018年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市场容量测算依据,2018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1.19%;在固废处理处置业务领域,公司及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均较低。 在杨明看来,通源环境所在的环保大行业面临多重发展机遇。首先是政策利好,节能环保产业被列入战略新兴产业。其次,国家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加大,公众环保意识同时也在提高。 对于未来发展战略,杨明透露,通源环境将在国家宏观政策及环保产业政策指引下,紧紧抓住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牢牢把握固废污染和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机遇以及资源化领域的发展方向,坚持“责任铸就、境善境美”的核心理念,聚焦于固废污染阻隔修复、固废处理处置和水环境修复业务,专注于技术体系的改进和升级,切实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行业领先的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对于通源环境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重点投向,杨明透露,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具体包括:在现有研发技术中心基础上,引入仿真模拟实验室、研发合成实验室、分析检测实验室、装备设计及工艺集成实验室和智慧运营实验室等研发相关专用仪器设备,进一步增强研发、试验和检测能力,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软硬件支持和实验保障。 同时,通源环境将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建立更为完善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对研发人员的指导与培训,提升研发人员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自身工艺技术研究及产业应用需求。 “治水需治泥。”杨明介绍说,要营造好的水环境,离不开对于污泥的治理。根据规划,通源环境今后要对现有技术和工艺进行改进和升级,以及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攻关工作,不断完善固废污染阻隔修复、固废处理处置、水环境修复三大业务领域核心技术体系。 20年弹指一挥,创立通源环境时25岁的杨明,在47岁迎来了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杨明表示,他和他的团队将不忘初心,继续秉持“责任铸就,境善境美”的理念,在环保领域打造精品。
12月25日,通源环境在科创板上市。“通源环境已经21岁了,和我的女儿一般大。”通源环境董事长杨明感慨道。回首创业之路,杨明表示,团队一直钻研污泥和固废处理领域,将坚守“境善境美”的理念,成为行业领先的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深耕污泥和固废环保处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安徽建筑大学毕业的杨明先后在安徽合肥的国企和民企从事管理工作。1998年,在被告知公司要转型做房地产后,杨明决定辞职,自己下海创业。通源环境成立于1999年4月15日。“看待我的企业,就像看待我的女儿一样。”杨明说,通源最初创业时只有5名员工,100万元启动资金也是东拼西凑来的,除了自己的积蓄,还伸手向家人、老师、同学借,当时深感责任重大。杨明创业选择的行业最初就是环保,原因是对于当时国内环保落后状况深有感触。在此前公司任职时,因为业务关系,杨明经常去安徽等地的大型工业企业,那些厂区内闻到的刺鼻气味和简易堆放的工业固废给杨明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业污水很少经过科学处理直接排放的景象更令杨明震惊。“看在眼里,闻在鼻子里,心里挺难受的。”杨明回忆说。正是基于上述经历,加上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验,杨明决定将通源的创业赛道定在污泥和固废处理处置。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是技术转化与实施能力,杨明团队致力于打通污泥处理处置系统工艺,以及提升设备核心部件的制造能力。在生态屏障系统方面,杨明团队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是方案设计以及精细施工管理,同时发挥污泥处理与生态屏障系统的整体优势,进军黑臭水体等水环境综合治理。杨明承认自己是典型的理工男,他将公司的座右铭定为“责任铸就,境善境美”。在具体的业务往来中,杨明要求团队多换位思考、包容、理解。本着对客户高度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自己负责,通过不断积累业务和客户,通源的业务收入从最初的一百万元、几百万元,发展到几千万元。2009年是通源的转折点。这一年,通源开始大面积接触政府部门的环保业务。在此基础上,通源联合多所高校以及相关企业,一起进行新业务研发和实践。2010年,在多个项目中,公司通过调理改性,运用自主研发的设备进行处理,实现技术突破,大大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2013年以后,公司和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通过自主研发的热干化,把含水率60%以下的污泥降低到20%,然后再进行炭化,生成生物质基碳粉,可做土壤改良及建材利用。经过20多年的深耕,杨明带领通源环境逐渐拼出了属于自己的环保技术版图。目前公司已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研发团队,密切关注国内外环保科技前沿最新动态,结合自身优势组织力量持续开展自主创新,取得了丰富的技术成果,掌握了固废污染阻隔修复系统构建、污泥高干脱水炭化处理处置、河湖底泥一体化处理处置等核心技术体系。公司的“一体化污泥高干脱水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中国节能协会节能减排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合肥市科学技术一等奖;“MF-120型钢结构板框压滤机”获得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安徽省新产品证书;“一体化污泥高干脱水系统”和“特种高压板框压滤机”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IPO募资将投入三大核心业务如今的通源环境已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业务上,公司专注于固废污染阻隔修复、固废处理处置和水环境修复业务。依托自主研发的固废污染阻隔修复系统构建、污泥高干脱水炭化处理处置、河湖底泥一体化处理处置等核心技术体系,公司主要为地方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大型企业等客户提供集方案设计、装备研制、项目建设、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环境整体解决方案。“在业务构成上,地方政府项目占到70%,大型企业项目占到30%。”杨明介绍说。营业收入方面,通源环境经营业绩保持快速发展趋势。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2264.75万元、59676.49万元和77381.61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31%。综合毛利率方面,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上半年,通源环境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81%、28.20%、28.20%和26.40%。主营业务是影响综合毛利率的主要因素,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较为稳定。杨明对于通源环境所处赛道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杨明介绍,我国环保行业细分领域较多,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不高。在固废污染阻隔修复业务领域,以2018年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市场容量测算依据,2018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1.19%;在固废处理处置业务领域,公司及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均较低。在杨明看来,通源环境所在的环保大行业面临多重发展机遇。首先是政策利好,节能环保产业被列入战略新兴产业。其次,国家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加大,公众环保意识同时也在提高。对于未来发展战略,杨明透露,通源环境将在国家宏观政策及环保产业政策指引下,紧紧抓住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牢牢把握固废污染和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机遇以及资源化领域的发展方向,坚持“责任铸就、境善境美”的核心理念,聚焦于固废污染阻隔修复、固废处理处置和水环境修复业务,专注于技术体系的改进和升级,切实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行业领先的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对于通源环境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重点投向,杨明透露,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具体包括:在现有研发技术中心基础上,引入仿真模拟实验室、研发合成实验室、分析检测实验室、装备设计及工艺集成实验室和智慧运营实验室等研发相关专用仪器设备,进一步增强研发、试验和检测能力,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软硬件支持和实验保障。同时,通源环境将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建立更为完善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对研发人员的指导与培训,提升研发人员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自身工艺技术研究及产业应用需求。“治水需治泥。”杨明介绍说,要营造好的水环境,离不开对于污泥的治理。根据规划,通源环境今后要对现有技术和工艺进行改进和升级,以及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攻关工作,不断完善固废污染阻隔修复、固废处理处置、水环境修复三大业务领域核心技术体系。20年弹指一挥,创立通源环境时25岁的杨明,在47岁迎来了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杨明表示,他和他的团队将不忘初心,继续秉持“责任铸就,境善境美”的理念,在环保领域打造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