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公募基金四季报全部披露完毕,2020年最能为基民赚钱的基金公司也随着出炉。Wind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全年累计为基民赚了20217亿元,继2019年后再创历史新高。由于规模大小和基金业绩表现差异较大,基金公司盈利能力出现显著分化,一些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产品整体盈利可观。其中,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5家头部公司2020年均为基民赚逾1000亿元。 赚钱能力分化明显 2020年基金市场热度不断升温。随着基金规模持续扩张,基金公司为基民赚钱的能力也随之“水涨船高”,创出历史最高纪录。 Wind数据显示,2020年有41家基金公司为基民带来了百亿元以上的盈利,其中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五家公司均为基民赚逾1000亿元。 其中,易方达基金旗下各类基金产品2020年合计盈利1600亿元,为基金公司中的冠军;汇添富基金则以1113亿元位列次席;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分别为1045亿元、1009亿元和1008亿元。此前的年份,单家基金公司年度为基民赚得超千亿的现象非常少见。 对比各基金公司的赚钱能力,不难发现大小公司之间分化明显,一些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产品整体盈利非常可观。处于中游的基金公司,其为基民带来收益的水平多集中在50亿元至80亿元之间,竞争较为激烈。而排名第100名的基金公司则只能为基民带来不足10亿元的收益。 百亿级基金带来丰厚回报 细看2020年各基金产品为基民赚钱的能力榜单,规模超百亿的基金排名居前列。被称为“国民基金”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为基民带来126亿元收益,位居榜首。张坤管理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中小盘分别为基民带来120亿元、80亿元收益,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易方达消费行业位居第四,为基民带来74亿元收益。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位居第五,为基民带来72亿元收益。 从趋势来看,头部股票型基金产品市占率提升。2020年前10大主动管理型基金产品市占率提升至20.4%。“百亿俱乐部基金经理”达到138人,管理规模占总规模的比重从2019年的28.83%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63.03%。 业内人士认为,在上千只中小规模的基金中,未来规模能够扩大十倍的如同大海捞针。对中小基金公司来说,就算集全公司之力也未必能创造出一个爆款“日光基”。中游基金公司不进则退,不发新基金将面临被赎回。 当下,公募基金行业格局加快“二八”分化,头部基金话语权增强,呈现出规模越大就有越多人购买、规模越大为基民带来收益越多的“马太效应”。
近日,基金再度登上热搜榜,成为吸引市场眼球的一件大事。虽然这不是基金首次登上热搜榜了,但基金能够再度登上热搜榜,这显然表明基金当天有重大的事情发生。 事实也确实如此,1月11日当天共有5只“日光基”出现,单日首募规模合计超过1400亿元。其中,南方阿尔法首募规模约为710亿元。1400亿元的单日首募规模相当于几年前基金一个月的募集数量;而710亿元的单只基金首募规模也比不少基金公司的规模还大。基金发行的火爆由此可见一斑。 基金发行的火爆无疑寄托了无数基民的厚望。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交给基金来打理,当然是看中了基金的赚钱能力,是希望基金也能为自己赚钱。毕竟在最近两年的股市行情中,市场流行抱团取暖的炒作模式,一些优质白马股、行业龙头股在机构的抱团取暖之下,股价节节高升,基金作为抱团的主力军,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一些个人投资者因为不敢参与抱团行情,而错失赚钱机会,不少中小投资者在去年的行情中甚至还出现了投资亏损的局面。也正因如此,不少投资者与场外资金选择把资金交给基金来打理,“日光基”、“爆款基金”的发行因此接连涌现。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基金基本上没有辜负基民的厚望,堪称是基金发行与基民收益双赢。由于去年基金发行持续火爆,全年基金发行规模超过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而单只基金的最高单日认购规模超过1300亿元,这同样也创下历史新高。而从去年基金的投资收益来看,也是不负众望。全市场可统计的535只股票型基金和1607只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涨幅超过40%,其中收益率翻番的基金超过100只。实际上,正是基于基金去年所取得的良好收益,这也直接导致了今年初基金发行的火爆。 但今年投资基金能否继续取得好收益,却是基金公司与投资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过去两年,基金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主要得益于抱团取暖的炒作模式。但目前抱团取暖的炒作模式却面临着估值的瓶颈。近两年,一些白马蓝筹股、行业龙头股都成了机构抱团的对象,相关公司的股票价格都被抱到了高位,对应的市盈率也达到了高位。这些抱团股的市盈率少则50倍、60倍,多则在百倍以上,抱团股明显失去了应有的投资价值。因此,抱团股还能否给投资基金带来收益成为市场的一大疑问,但显而易见的是,抱团股不可能再带来过去的高收益。如此一来,在新的一年里,基金如何不负基民的厚望就成了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为此,有这样几个问题是需要正视的。 首先,基金投资还是需要坚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原则。抱团股确实曾经是市场上价值投资的对象,白马蓝筹、行业龙头,无疑是价值投资的首选。但如今经过了两年的炒作之后,这些股票的投资价值甚微,相反投资风险急增,因此作为投资基金来说,有必要择机从抱团股中退出来,规避抱团股的投资风险。同时用价值投资的眼光来发现新的投资目标。毕竟目前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超过4100家,抱团股就在百只左右,投资基金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完全可以找到其他适合投资的股票。 其次,完善基金制度,将基金公司的利益与基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一直以来,公募基金存在一个怪象,那就是基金公司尽管是为基民理财的,但基金公司的利益却并没有和基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基金公司收取的是固定的管理费,而投资风险则由基民来承担。所以,基金公司总是旱涝保收的,这也导致有的基金公司只重视基金规模的发展,并不重视基金投资能力的提高。对此,有必要从制度上加以完善,减少甚至取消基金管理费的提取,而改为从投资收益中进行收益分成,让基金经理、基金公司更重视基金理财能力的提高。 此外,就是进一步规范基金的管理。比如对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要严格限制。比如,曾有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数量达到34只,这种“一拖多”的管理模式,显然是对投资者不负责的一种表现。很难相信在基金经理全身心投入的情况下,一人可以管理20只甚至30只以上的投资基金。因此,有必要对“一拖多”情况进行清理,严格规定,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一拖多”数量不得超过3只,其他基金经理“一拖多”数量不超过5只。让基金经理能够集中精力来管理好自己管理的投资基金,切实对基民的利益负责。
又是岁末将至。基民在盘点一年以来的喜悦时,不禁要发出灵魂拷问:2021年,公募基金的“牛市”还能延续吗? 2019年末,这一幕曾经上演。在结构性行情中长袖善舞的“牛基”们,潇洒地站在了聚光灯前,接受了众多基民的膜拜。在2020年,“牛基”们以更加剽悍的风格,粉碎了外界的众多质疑,新基金销售爆款频出,两年间愈千只基金收益率“翻倍”,公募基金行业似乎再度登上了巅峰。 那么,在历史的新高点,持有人和“牛基”们会选择暂停键还是快进键? 争议与分歧暗流涌动。当手里的基金收益率都快翻倍的时候,滋生落袋为安的心态不足为奇,因为历史的惯性常常让人心怀恐惧。尤其是在近两年来,公募基金抱团的各类“核心资产”屡创新高,估值颇有高处不胜寒之意,不愿意承受剧烈回撤的基民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回避短期调整的风险是必须的,即便前景光明,但潜在的短期调整幅度,谁也没有底。 但仍有更多的资金,在“炒股不如买基”的一次次鼓励下,疯狂涌入公募基金中。即便临近年末,新基爆款仍是不断。这些资金为过往两年公募基金惊人的回报率所吸引,憧憬着未来能得到更高的收益率,表面看,其逻辑貌似无懈可击:居民财富的结构性转移大幕方启,A股市场又在不断迈向成熟,专业投资能力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值得给更高的溢价。不过,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过去两年资金的大量涌入,“牛基”规模急速膨胀,但受制于研究能力和A股优质股票的稀缺,其持股数量并未因此同比例增长。通俗地说,就是大量涌入的新资金,被“牛基”们配置在已有的重仓股上,从而形成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下的估值飙升。换句话说,这背后其实隐含着结构性的“资金牛”,因此,眺望2021年,结构性的“资金牛”能否持续,是左右“牛基”们能否继续保证高收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又不禁让笔者想到一个业内老生常谈的话题:尽管拉长时间看,公募基金的投资回报普遍耀眼,但如果具体到基民个体,真正从基金投资中赚钱的比例却很低。这,到底怪谁呢?
最近基金市场火热,基民又创造出不少新玩法。但一番操作后,基民赚到钱了吗? “高抛低收”神操作 最近在某社交软件上,小编看到一位基民的“神操作”: 该基民有1000块钱的本金,年初买了某只主动权益基金,4月份之后开始频繁买卖,涨的时候减仓,跌的时候加仓,来回操作,半年赚了300多块钱,但同期该基金涨了56%。这意味着,如果该基民在这半年时间里不操作,能“躺赢”获得500多块钱。 一直以来,“高抛低收”被看作是摊薄成本的一种方式,市场上还流传着基金高抛低收的操作口诀:大跌大加,小跌小加,不跌不加;大涨多出,小涨少出或不出。 上述口诀被诸多基民津津乐道,并成为他们短线操作的一种可行路径。 详情请扫二维码↓
基民用“炒股”心态买基金,已经不是第一次。 昨日历史再度重演:股市大跌、基民疯狂赎回基金、第三方平台系统被“带崩”。 基民再度疯狂赎回基金 昨日晚间,多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由于蚂蚁财富平台当日基金代销数据出错,与中登公司数据不符,涉及数据出错的基金公司有100多家。 某基金公司昨晚内部文件 蚂蚁财富人士表示,此次代销数据出错,是由于系统抖动,蚂蚁财富和基金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送受到了临时影响,数据问题基本已在7月17日凌晨1点至3点间解决,广大用户不受影响。 天天基金方面则表示,业务清算正常,经内部检查核对没有发现数据异常问题,也没有收到基金公司异常的反馈。 有第三方销售平台人士表示,昨日基金投资用户申赎交易确实有比较明显的增长,从昨天的市场来看,估计是恐慌资金急于从基金中撤出,基金公司数据和平台之间的传输因为有一定滞后,从而引起的数据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