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停牌已过半年的*ST航通发布了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终止上市的方案,同时向投资者提供了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4.18元/每股。 连年亏损下已被暂停上市,加上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ST航通的退市即便其未主动提出也几乎成了定局。 不过,*ST航通方面也表示,未来在具备重新上市条件的前提下,公司还将积极争取重新上市。公司当前的工作重心仍是通过各项改革措施和经营发展计划实现公司持续经营,并力争尽早具备持续盈利能力。 并购踩雷退市几成定局 2015年,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了智慧海派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当年6月份,公司股价一度大涨至43元/每股,昔日大牛股,如今却徘徊退市边缘,这正是并购智慧海派埋下的雷。 根据业绩承诺,智慧海派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实际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2.5亿元、3亿元、3.2亿元。在并表后,“顺利完成”业绩承诺的智慧海派贡献了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润。 然而,在2019年10月31日,上市公司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2020年1月21日,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子公司智慧海派通过虚构业务的方式,在2016年-2018年累计形成虚假收入69.02亿元,虚假利润25.74亿元。事实上,2019年智慧海派已经出现了应收账款大额逾期、银行债务违约、资金链断裂等重大风险情形。 由此,*ST航通经审计的2016年至2018年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被追溯重述后连续为负值,且2018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被追溯重述后为负值。一时间,市场震惊。 随后,由于*ST航通2019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继续为负,自2020年4月30日起,*ST航通股票开始停牌,2020年5月29日,*ST航通被上交所暂停上市。同时,公司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如中国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根据其认定事实,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最高14.78亿元现金回购 *ST航通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航天科工将向除自身与限售股股东外的其他全体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行权价为4.18元/股,相较于停牌前3.01元/股的股价溢价达38.87%。 截至2020年9月30日,*ST航通还有A股股东户数为7.64万户。根据公告披露的数据统计,在现金选择权申报时间内,航天科工需要支付的现金最高可能达到14.78亿元。 *ST航通方面表示,为使公司股东详细了解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的有关情况,将于2021年1月14日召开网络沟通会,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主任许峰律师向记者表示:“*ST航通主动退市不影响投资者索赔,目前索赔征集仍在继续推进,待证监会作出认定后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立案。” “即使在公司主动退市过程中投资者将股票卖给了回购方,从索赔角度来看,也跟正常卖出股票的性质一样,不影响投资者的索赔资格。”许峰强调称。 退市常态化市场“进出”有序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A股市场共有16家企业强制退市,包括乐视网、凯迪生态、保千里等;2021年初,*ST天夏因股价连续17个交易日跌破1元,无力回天,提前锁定面值退市名额。 2020年12月31日晚,围绕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实施了“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深圳市国亘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财务专家王耀武向记者表示:“*ST航通主动告别A股,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出制度已开始成型,后续退市将常态化。随着注册制的推行,退市常态化肯定有利于建立优胜劣汰的资本市场法则,增加各市场参与者的敬畏之心,终结A股‘高考式’的进退方式。” 不过,此次主动退市,也不意味着*ST航通永远告别A股舞台。 2015年5月份,*ST二重决定主动退市,引起市场震动;退市后,公司先后实施了破产重整和重大资产重组,2019年12月12日,国机重装(原*ST二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股票重新上市申请,该申请于2020年3月13日获批。 *ST航通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制定完善公司总部及子公司改革方案,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提升经营质量,着力降本增效,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工作力度,改善资产质量。同时,积极寻求控股股东航天科工等利益相关方支持,在条件具备时,航天科工将适时推进与公司主业相关的资源重组与整合。
1月8日晚,*ST航通发布主动终止上市方案,拟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撤回公司股票在上交所的交易,并在取得上交所终止上市批准后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公司表示,在能够达到上市条件的时候会争取重新上市,现阶段公司还达不到重新上市的一些硬性标准。这些原因可能是财务性,也可能是控制人的适当性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为使公司股东详细了解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的有关情况,*ST航通定于2021年1月14日通过“上证e互动”平台召开“公司关于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网络沟通会”,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提供现金选择权 据了解,*ST航通的控股股东将向除控股股东及所持公司股份为限售股的股东外的公司其他全体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每股4.18元。*ST航通的控股股东将为不超过35361.68万股股份提供现金选择权,合计金额达14.78亿元。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ST航通暂停上市前的收盘价为3.01元/股。据此计算,上述回购价溢价40%左右。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大股东给了现金选择权,价格也还不错,算态度积极的。这个价格也可能在传达一个信号,公司还是值钱的,未来会重新上市,毕竟出问题的主要是子公司。实行现金选择权是大股东掏钱,对公司实际经营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王骥跃进一步表示,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且追溯调整后连续亏损已经被暂停上市了,预计2020年报并不能解除退市风险。与其被因重大违法违规被强制退市,不如体面些选择主动退市。主动退市对中小股东损失小,也是对股东负责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3月,*ST上普宣布计划主动退市,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普天折价回购其他股东持有的上海普天股权,最终有超过一半的A股股份接受了现金选择权。*ST上普完成主动退市。 保留再上市可能 此次主动退市,并不意味着*ST航通彻底告别A股舞台。 2019年1月,曾经的ST长油以招商南油的身份重新上市,成为沪市公司退市后申请重新上市的首个案例。2020年6月,国机重装(原*ST二重)获准重新上市,距离主动退市五年时间,其间采取了债务重组、盘活资产等诸多方法脱困。 从退市方案来看,*ST航通也有此打算。公司表示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现金流、提升经营业绩、深化内部改革,实现持续经营;控股股东也会在业务协同、企业改革、人才帮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适时推进与航天通信主业有关的资源重组与整合,争取让公司早日具备重新上市的能力。 *ST航通仍有不少优势,实力仍存。一是具有齐全的军工资质,行业壁垒深厚。二是公司在信息通信细分领域和航天防务与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三是拥有一大批优质客户,既有各军兵种、主机厂、科研院所等军方客户,还包括国内多家重点通信企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公司主业在通信装备制造,其行业毛利率本身不高,经营优势不明显,所以撤回、未来重新上市也实属正常。这也说明,当下退市后股票重新上市是需要在经营上有明显的改观才可以,以此确保将退市落到实地。 有出有进是常态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已经开始建立,除财务指标外,在主动退市、重组退市、面值退市、重大违法退市等方面已有诸多实践。*ST航通选择主动退市,符合当下的市场形势。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国家层面近期对于A股退市的表态不少。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其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将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监管力度。 2020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实施了覆盖全市场的新退市制度。分析人士表示,全面推行注册制之下,A股迎来真正意义上“史上最严”退市制度。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新退市制度改革主要有四大意义。一是贯彻落实新《证券法》,构建与注册制理念相匹配的退市机制。二是加快出清僵尸企业,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是提高市场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形成有进有退、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良好市场生态。四是简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压缩人为操纵、规避空间。
每逢年初,当市场开始回顾过去一年的基金表现的时候,总绕不过一个话题,就是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与被动型基金的对比,以及相对收费高的前者,是否给投资者提供了超过指数表现的超额回报。 在过去十多年,以ETF为主要形式的被动投资逐步占领市场,成为重要且主流的投资工具之一。以ETF发展最为迅速的美国市场为例,被动管理型基金在整个股票基金市场的规模占比,在2005年只有20%还不到,但随后持续增长,到了2019年中,被动型基金规模占比首次超越了主动型基金。 图1:美国被动管理基金规模占管理基金市场的比例 来源:美银美林研究,EPFR Global,数据截至2020年11月30日 通常来说,在指数表现不太好的年份,投资者往往都会更加偏好主动投资,需要依靠专业基金管理人来尽量规避下行风险并挖掘上行机会。而在全年指数表现很好的年份,主动投资的优势往往就不太明显。 数据很清晰地显示,在发达市场的牛市,大部分主动投资跑输指数(这也是著名的“巴菲特赌局”的基础,就连巴菲特本人过去十年也难以跑赢指数),但在熊市里主动投资的表现相对占优。 不过,在中国股票市场,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大部分时间跑赢指数,既有特殊的原因(例如指数编制的问题),也有市场发展阶段,竞争强度的原因。在新兴市场,超过半数的主动型基金跑赢指数是常态。 在发达市场,被动投资又以较低的成本优势,吸纳更多资金,而明显扩大在整个基金市场的规模占比,过去十年正是被动投资扩展最快的一段时间。 然而,这一持续了至少十年的趋势,在2020年市场走势极其特别的背景下首次逆转。2020年海外市场上主动管理型的公募基金中多数股票基金跑赢了指数。除了基金表现,主动型基金还在规模增长上,胜过追踪指数的被动型基金。这也是2007年以来,被动管理型基金首次没有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比的一年。 我们的观察目标为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公募基金为对象。在研究范围覆盖的12个地区股票基金类别及6个主要行业股票基金类别中,2020年有17个类别的基金平均回报均超越所对标的主要股指表现,唯一跑输的是印度的股票基金。 其中优势最为显著的集中在亚洲股票基金、大中华股票基金、香港股票基金等地区基金,以及科技、健康护理及金融行业基金。而2016至2019这四年间,平均回报好于对标指数的仅有5个、14个、6个及12个类别。 具体来看,投资于全球市场的股票基金在2020年取得平均15.8%的好成绩,略高于同期MSCI全球指数的14.1%涨幅,跑赢该指数的基金比例为53%,在2016至2019这四年间,跑赢该指数的基金比例分别为30%、75%、41%及45%。同类别表现最好的基金与指数相比,分别高出了7%、18%、9%、9%,但2020年这一数据则是44%。 美国股票基金在2020年平均上涨了20.7%,同期标普500指数、罗素1000指数以及小盘股指数罗素2000分别涨16.3%、18.9%及18.4%,都跑输了主动管理基金的平均回报。 2016年至2019年,跑赢标普500指数的基金比例分别为45%、59%、36%、44%,2020年这一比例是63%,但表现最好的基金与标普500指数相比,分别高出19%、15%、9%、12%,而2020年则高达59%。 在欧洲及亚洲等地区股票基金历史表现同样可以发现类似的规律,具体数据参见下图。 图2:过去五年跑赢指数的主动管理基金比例 来源:晨星,诺亚研究,回报以美元计,过去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图3:过去五年同类别表现最佳基金超过指数表现的回报 来源:晨星,诺亚研究,回报以美元计,过去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综合来看,我们总结出以下一些现象: 2020年的公募基金表现,不管是在跑赢指数的比例还是在跑赢指数的幅度上,都是过去五年中最能体现出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的一年。 基金主动管理提供的额外回报在亚洲及新兴市场中更能体现优势,中国市场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尤其是在过去三年里,主动投资在中国股票市场挖掘的价值都要明显优于欧美等成熟市场,例如2020年有79%的中国基金跑赢了MSCI中国指数,跑赢幅度最高接近85%的回报。 同样的,在A股市场的公募基金,2020年也是是基金界里程碑式的一年,偏股基金(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的发行量超过了1.5万亿,超过了过去8年的总和。不仅发行规模创下了记录,超额收益方面也是成绩斐然,以Wind股票型公募基金指数与沪深300之间的超额收益为例,2020年达到了30.8%,为近5年以来的最高。 在投资于更具体细化的个别国家或地区市场的基金中,主动管理更能发挥作用,例如拉丁美洲、东协国家等单一市场或单一国家,在过往历史表现中,投资于这些地区的基金跑赢指数的比例基本每年都超过了一半。 在以行业分类的基金中,虽然同类别基金表现差距会较地区基金明显缩小,但基金经理的选股策略及交易时点等仍然贡献出在板块内部的阿尔法价值,在消费、健康护理及科技等行业基金中均有所体现。例如,去年科技和健康护理基金的平均表现比相对应的MSCI行业指数回报,分别高出了15%及11%。 当然,追踪指数表现的ETF固然具有更低成本、更高流动性、更高透明度等优点,但在当前的特殊环境下,结构性的复苏,K型的反转,周期的回归,以及大类资产内部的分化,这样的宏观市场环境下,主动管理基金在表现上的优势相信会继续维持。 而投资者在做好资产配置的同时,在基金的选择上也非常重要。当前股票基金表现的分化程度也比往年要高得多,将同一类基金别中表现最好的基金和表现最差的基金的回报之差作为判断,在大多数股票基金类别中,2020年这一差值均超过了40%,取不同类别差值的平均值,2020年基金表现的分化平均高达46%,而2019年这一差值的平均值仅有24%。 实际上这一表现的分化现象是将常规的回报正态分布拉的更为扁平,在前端和尾部集中的比例都很高且差值很大,这与股票市场中头部企业股价涨幅与整体指数脱节的表现不谋而合。其中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基金经理在疫情后的投资策略是否选择顺从市场且重仓头部成长股以及“宅家经济”等新兴概念,而错过趋势的基金经理则大多是选择了“坚持自我”或一直押注能源、银行等落后板块。 图4:2020年及2019年基金回报分布对比 来源:晨星,诺亚研究,回报以美元计,数据更新至2020年12月20日,过去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正是因为如此,依靠专业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的筛选机制,充足考虑当前宏观及市场环境,配合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法,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文研究对象为香港证监会认可公募基金,数据来自晨星,采用Morningstar Oldest Share Class Methodology。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形势的综合影响,A股市场可谓一波三折,但总体上也走出了上涨行情,截至12月10日收盘,从各主要板块的涨幅来看,创业板指年内涨幅高达51.19%,表现突出,中小板指、深证成指、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分别达到了37.41%、31.64%、10.59%。 在此市场大背景下,无论是主动投资的股票型基金还是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斩获,其中工银瑞信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凭借着精选个股、控制仓位等更是为投资者获得了十分可观的超额收益。 2020年主动权益类“翻倍基”数量第一 今年以来,受A股市场结构性“牛市”的带动,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实现了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公募基金市场上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大幅攀升至5.621万亿元,较去年年末的3.19万亿元大增了76.18%。 伴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行情的不断深化,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上演绎出了收益不断创新高的趋势,甚至有绩优基金在今年一年内实现了翻倍收益,成为了市场上稀缺的“翻倍基”。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0日,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中共有13只年内收益率超100%(不同份额分开统计),其中仅工银瑞信一家就独占了7席,成为“翻倍基”最多的基金公司。其中工银瑞信中小盘成长收益率为108.54%;工银战略新兴产业A、C收益率分别为106.63%、105.85%;工银信息产业收益率为103.77%;工银战略转型收益率为103.10%。 不仅如此,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前30强中,工银瑞信也独占10席,除了7只翻倍基以外,工银瑞信新趋势A/C类、工银瑞信生态环境分别以97.30%、95.97%、93.66%的收益率跻身全市场前30强之列,而在收益前100强中,工银瑞信同样独占13只,均是数量最多的基金公司。 从公司整体情况来看,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工银瑞信旗下共有45只主动偏股基金年内收益超50%,其中20只收益率超70%。工银前沿医疗、工银医药健康A/C、工银研究精选、工银养老产业等8只基金年内收益率超70%。从超额收益看,工银瑞信旗下主动偏股基金(除次新基金)年内收益全部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其中工银信息产业、工银战略新兴产业A/C、工银新趋势A/C、工银战略转型等7只基金超额收益率均达80%以上。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管理人股票投资主动管理能力评价汇总表(算术平均)》,2020年前11个月,工银瑞信主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位列行业第6,在参评产品数量超20只的公司中排名首位。是什么原因使工银瑞信在2020年独占鳌头?据了解,在权益投资方面,工银瑞信近年来稳步推进“投研提升工程”夯实核心竞争力,成果显著。 投研核心队伍稳定 长期业绩稳步提升 众所周知,人才是基金行业核心竞争力,而人才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金产品和公司长期业绩的稳健程度。工银瑞信员工队伍尤其是投研核心队伍稳定,2019年离职率仅6%,显著低于行业整体水平。深究其背后原因,有三大秘诀。 秘诀一是该公司对人才的充分尊重,体现公司作为综合化大平台的价值所在,公司倡导“共创、共建、共享、协作、包容”的家园文化,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不仅让每一位投研人才都得到充分的认同和有效的发展空间,而且还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包容。 秘诀二是长期考核机制,工银瑞信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机制,三年业绩排名在考核中占80%,当年业绩占20%,这样的考核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有比较好的引导,有利于业绩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秘诀三是投研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工银瑞信根据投研团队成员的长期能力分析结果,建立了7大投资能力中心和包括宏观策略、行业、海外及量化在内的4大研究板块,形成了“行业基金为衔接,促进投研深度融合”的投研特色,确保投研深度融合,实现研究驱动投资、投资指导研究,为可持续投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得益于投研体系的持续完善,工银瑞信近两年主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据银河证券《基金管理人股票投资主动管理能力评价汇总表(算术平均)》显示,2019年以来截至2020年11月底的最近两年期间,工银瑞信主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位列行业第三,居中大型基金公司首位;2018年以来截至12月9日的近三年中,在参评产品数量大于等于20只的公司中排名同业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