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赫芬顿邮报》和舆观调查公司的一项最新调查,对比世界其他地区,美国人对于本国处理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观点越来越悲观。 46%的受访者称,美国对疫情的处理不如其他国家,2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对疫情的应对与其他国家一样,仅19%的人认为美国处理得更好。 调查显示,今年人们对于美国政府应对疫情的信心不断下降。根据今年三月的民调,当时仅有2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应对疫情比其他国家更糟糕,而五月的民调中,这一数字上升为36%。 尽管美国两党都对政府有不满情绪,但两党对于政府应对疫情的看法存在明显的分歧。71%的民主党受访者认为,美国在抗击疫情大流行期间的做法特别差,这一数字高于今年三月的49%;而在共和党受访者中,仅有19%的人认同这一判断,在三月这一数字仅为2%。目前,约38%的共和党受访者和8%的民主党受访者认为美国应对疫情的表现要比其他大多数国家更好;对比三月,当时有62%的共和党人和12%的民主党人认为美国表现更出色。 7月28日至30日,《赫芬顿邮报》和舆观调查公司对1000名美国成年人完成了这次民调。
八成以上受访者对未来一至两年收入增长持乐观、中性态度,四成以上受访者计划通过投资理财增收,但风险偏好却普遍趋向保守,投资收益预期也普遍下降。近日,腾讯理财通发布的一份国人财富管理报告,勾勒出最新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图谱。 报告内容显示,80.6%的受访者对未来一至两年收入增长持乐观、中性态度,其中40.4%的受访者预期乐观或较为乐观,40.2%的受访者持中性立场。另外,29.5%的受访者表示疫情过后将会适当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但52.9%的受访者认为收入“开源”更为重要。 报告内容还显示,41.3%的受访者考虑通过投资理财增收,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公募基金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向,权益型基金则是居民配置成长型资产的首选。 但受疫情影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通过释放流动性提振经济,资产收益率也随之下行。根据行业第三方监测数据,2020年3月,银行预期收益型封闭理财平均收益为3.96%,6月份为3.79%,3个月间下降了0.17个百分点。信托产品中,1至2年期的房地产信托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为8.42%,2至3年期的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则为8.81%,工商企业类信托两个期限的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分别为8.4%、8.85%。而到了6月,同样期限的房地产信托预期收益降至7.75%、8.34%;工商类信托则降至8.03%、8.49%。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预期也在下降。根据报告,83.9%的受访者预计今年理财、投资收益率在4%以下,预计收益率能超过4%的仅占16.1%。同时,投资者对自己的钱袋子也看得更紧——71.7%的受访者表示,疫情过后投资理财将更趋保守,增加稳健型资产的配置比例,只有10.1%的受访者表示将更为激进。 除了疫情因素,近期暴露的四川信托资金池产品风险、个别银行理财产品亏损,以及多家私募基金挪用产品资金等风险事件,也对投资者行为、市场格局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这些风险事件,都不是现在才发生的,隐患很早以前就埋下了,只不过现在才暴露出来,在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这个趋势可能加速,但这是好事。”腾讯金融科技智库首席投资专家刘明军说。 “买了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基本上都是比较富有的人群,他们的刚兑幻想打破后,可以让大家走向标准化的资产管理,家庭资产结构也会发生一定改变。”刘明军说,“亏钱”的银行理财都是最近一年内发行的产品,发行时已有打破刚兑的预期,银行也不存在先行刚兑后业务没法再做的压力。 刘明军认为,刚兑预期打破之后,投资者就会真正明白投资是有风险的,银行理财、信托等产品短期会受到一定冲击,投资者可能加速配置基金、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券商、基金等机构的产品会增长的比较快。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7月新发基金已有30只,募集1205.41亿元,其中股票方向基金新发行10只,募集760亿元,新发基金爆款频出,鹏华匠心精选混合募集金额超1300亿元,刷新了睿远均衡价值一天1224亿元的认购纪录,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半天吸金近700亿元。 “如果把银行理财、信托、债券都视作固收产品的话,固收类产品较长时间内都还是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向,银行理财、信托虽然短期受到一定冲击,增速、占比会下降,但总盘子也不是说降就降。”刘明军说,打破刚兑长期会推动权益类市场的发展,但如果权益类市场波动太大,也有可能适得其反,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信托产品为例,行业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信托公司共发行7909款集合信托,发行数量环比增加15.12%。62家信托公司共成立6758款集合信托,成立数量环比增长17.45%。
近日,全球领先财富管理机构瑞银发布最新一期投资者情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约有75%的富裕投资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他们的生活方式将持久改变。 具体来看,七成受访者表示,日后会减少旅游和前往办公室工作;一半受访者有意搬到更邻近家人的地方;46%的受访者或会舍弃城市而搬往人口较少的地区;88%的受访者表示,保持身体健康是他们的首要关注点。 另外,67%的投资者亦表示,疫情影响了他们对财富的看法。其中,56%的受访者担心,自己的储蓄不足以应付另一次疫情;58%的受访者担心,需要延迟退休,才能弥补此次疫情的财务损失;60%的受访者担心,若自己不幸患病,会成为家庭的经济负累;54%的受访者担心,未有足够金钱留给下一代。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疫情期间,83%的投资者均希望,从财务顾问身上获得较平日更多的理财指引。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联席总裁及瑞银美洲总裁Tom Naratil表示,这次疫情促使众多投资者重新思考自己在流动性、长久性和传承方面的资金需要。这意味着,财富管理公司有机会在客户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准备。 据悉,该调查于今年5月进行。超过3750名投资者参与了本次调查,其中包括可投资资产最少达25万美元的25-30岁人士、可投资资产最少达50万美元的31-39岁人士,以及可投资资产最少达100万美元的40岁或以上人士。受访者遍布于包括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墨西哥、英国及美国等在内的15个市场。
腾讯理财通近日发布的《后疫情时代国人财富管理报告》显示,投资理财成为居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公募基金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向,权益型基金则是居民配置成长型资产的首选。 报告得出了三大主要结论。一是受疫情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个体经营者”受到的冲击最为显著;二是绝大部分的居民对未来一至两年的收入增长持乐观态度;三是疫情降低了居民的风险偏好,过半数受访者认为今年投资组合收益率会下降。 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并不悲观,节流与开源并举 尽管受疫情影响,不少居民的收入出现缩水,但人们对未来收入增长并不悲观。报告数据显示,对未来一至两年收入增长保持乐观和中性态度的受访者超过八成。其中,超四成受访者明确表达了乐观或较为乐观的态度。 在经济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不少居民计划削减支出,以“节流”应对收入下降压力。报告显示,29.5%的受访者表示疫情过后将会适当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不过,52.9%的受访者认为消费支出有一定刚性,很难削减,收入方面的“开源”更为重要。 而在计划增收的各种途径中,41.3%受访者考虑通过“投资理财”进行增收,显示出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补充。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居民对收入增长保持乐观预期,符合经济基本面逐步向好的表现。”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疫情导致居民消费心理发生较大改变,居民储蓄意愿有所增强,对消费或带来一定冲击。 居民风险偏好降低,投资理财倾向稳健 疫情降低了人们的投资风险偏好。报告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表示疫情过后将在投资理财中更趋于保守,增加稳健型资产的配置比例。 疫情发生以后,各国央行充分释放流动性,引发资金价格的持续下降,低利率环境下资产收益率下行。我国居民对投资理财收益预期也在降低。在预估今年投资理财收益率方面,83.9%受访者预计收益率在4%以下,预计收益率能超过4%的仅有16.1%。 “伴随着此次疫情的全球性爆发,各国央行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货币和财政宽松政策,利率中枢持续下行,比如货币基金收益率已下行突破2%。未来低利率将成为新常态,给居民家庭的财富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产品投资部主管李丹表示。 报告显示,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公募基金是目前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向,分别有48.8%、37.3%、28.0%的受访者配置了上述三类资产。 针对疫情后国人资产配置情况,伍超明表示,近期A股市场做多热情高涨,沪指创下近两年新高,源于国内疫情防控与经济修复均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经济基本面韧性十足。此外,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下降,居民存款搬家入市意愿强烈,居民资产拥抱大权益时代已经来临。 腾讯金融科技智库首席投资专家刘明军表示,公募基金始终是居民配置权益型资产的最好方式。今年权益型公募基金的表现亮眼,上半年股票基金和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都在20%左右,长期看,权益类公募基金较高的潜在收益,反而是抵御类似此次疫情风险的最好武器。
据彭博社28日报道,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最新民调显示,随着新冠肺炎病例在多州激增,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人民因此情绪低落。 民调显示,只有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情况非常好,40%的受访者认为情况非常糟糕,19%的人认为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好,而36%的受访者认为有点糟糕。 多数受访美国人表示,回顾前几个月的情况,在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特朗普政府没能做好应对的准备。72%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对此没有准备,仅28%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准备充分。 民调结果公布当天,美国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已经超过25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12.5万,这两个数字都是世界最高。美国本周创下单日新增病例的记录,这种情况与基本控制住疫情的欧洲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政府官员将不断增加的确诊病例与不断增加的病毒检测联系到一起,然而卫生专家并不认同。 49%的受访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夏季将更严重地暴发,剩余的人们则一部分认为情况会有所好转,另一部分认为情况将保持不变。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月23日至26日对2009名美国成年人进行了民调,误差幅度为正负2.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