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中化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于5月20日与宁夏回族自治中卫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中卫市政府”)签署了《中化中卫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书》。 公告显示,中化中卫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重点以高性能材料、锂电材料、光气下游系列产品、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为基础,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加快中化中卫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经济产业园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空间载体,尤其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国家和地方,都非常重视对这个经济产业园区的发展。所以,从产业园区的情况来看,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产业的园区,实际很多,有国家级的、省级的、地方的,甚至镇域范围也有,它的规模质量效益,一概而论都有很大的不同,但从推进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对各类经济园区的支持和重视都一直是国家政策导向当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上海研究院型产业经济项目首席专家李萌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 根据协议,中卫市政府支持中化国际在中卫工业园区投资发展,以中化国际下属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夏中化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体,重点围绕产品上下游产业链,整体规划投资总额约135亿元,分批建设本项目,预计2025年前后完成全部投资。 对于宁夏中卫项目方面进展情况,中化国际相关负责人在互动平台回复称,“宁夏中卫正极材料项目正在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调试。今年一季度NCM811的市场需求增长明显,预计未来高镍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公司正按计划推进客户开发和产品测试认证。” 据悉,上述项目用地计划包括新增工业用地约3000亩,其中先期提供项目启动用地720亩;新增中卫市区地理位置便利的住宅用地50-100亩,用于建设运营和生活中心。 为支持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中卫市政府将提供土地出让、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并在资源配套和公用工程、园区规划与产业发展协同,以及协调配套服务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中卫市政府同意中化国际2020年及以后投资建设项目应享尽享相关优惠政策。 宁夏处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相比,有着劳动力成本和综合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传统制造业往宁夏地区转移是有可能的,工业园区与城市建设有相关性。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上海高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孙文华表示,“如果产业地产企业投资到宁夏,和宁夏地区政府合作,对地方政府来说引入区域开发商获得了资本和人才的助力,对于企业来说,吃螃蟹在宁夏大开发初期也是机会。只是这里边的问题是企业和政府的分工问题。首先,企业需要获利,否则无法生存。而政府是行政主体,两者如何实现互惠共赢需要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和商业模式。其次,宁夏的大开发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完成,虽然城市建设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但产业项目的导入还是需要长期的运营。” 孙文华认为,企业选择宁夏,还需要靠自身的专业能力,选地区很重要,需要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在基础设施方面获得先期条件,同时也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为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编辑 李波)
中新网银川5月21日电 (杨迪)记者21日从宁夏市场监管厅获悉,2020年1月1日至5月20日,宁夏新设立个体工商户25140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82%,其中网上申请办理2312户,占9.2%。 据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宁夏市场监管厅积极组织推动电商物流业和涉及民生保障的综合批发市场复工复产,带动了相关个体经营户积极复商复市,保障了民生用品的稳定供应。积极推动指导批发零售类、餐饮类、居民服务类、交通运输类等涉及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和涉及众多个体经营者利益的商场、市场分级有序恢复经营。目前,除涉及人员聚集的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行业暂不复工复产外,其他行业和经营业态无需审批不受限制即可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 数据显示,2020年1月1日至5月20日,宁夏新设立个体工商户25140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82%,其中网上申请办理2312户,占9.2%;餐饮业复工27836户,复工率91.39%;检定校准红外线体温仪3704个,减免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费用383.92万元;为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2635家市场主体累计减免各类检验检测费用649.41万元。(完)
“一提到枸杞就会想到宁夏,没想到现在宁夏奶产业也火起来了!”不久前,记者拼车时邂逅一位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周鑫宇,他是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奶牛技术体系项目的带头人。与他的一段谈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能想到吗?现在国内各大城市都到这里抢奶源,宁夏房地产商抢着建牧场,抢着进口国外奶牛。一句话,奶业火得一塌糊涂!” 宁夏奶业果真这么火?记者决定到宁夏银川市灵武市、石嘴山市平罗县和吴忠市利通区几个大型牧场转一转,看看到底是啥情况。不走不看不知道,这个西部的“小地方”正在改变国内奶源地的“版图”。 奶业巨头纷至沓来 日前,记者驱车从银川出发来到石嘴山市平罗县红崖子乡瑞丰源牧场。手机镜头高高举起,几千头奶牛“摩肩接踵”,几头奶牛甚至开始“抢镜头”。“这里占地2700亩,目前存栏奶牛4100头,大多是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少量来自新西兰。‘五一’前后还要引进2000头,今年底存栏将达到1万头,届时我们将成为宁夏最大的现代牧场。”瑞丰源牧场场长董学满脸笑意。 一同前来的宁夏畜牧局局长张和平介绍说:“不仅是最近,这几年一直在抢‘宁夏奶源’。只不过今年国内各大奶业知名企业锁定的目标更明确了。比如,上海光明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收购,新希望集团在吴忠市利通区收购,君乐宝在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收购,小西牛在利通区收购……” 其实,最早来宁夏“抢奶源”的是伊利和蒙牛。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吴忠)成立于2010年8月份,总占地323亩,累计投资25.5亿元,主要生产纯牛奶系列、金典系列、舒化系列、安慕希系列、儿童奶系列、功能奶系列、乳饮料系列、奶油系列等高端产品20多个品项,日产能2400吨,去年底宁夏伊利实现产值61亿元,已发展成全国最大奶产品生产基地。蒙牛集团在宁夏投资的工厂2011年6月份投产,日加工鲜奶1500吨,年产值37.2亿元,蒙牛今年计划在现有银川市开发区日产1500吨复合型工厂基础上,继续在宁夏布局乳制品产业集群项目,再投资建设一个日处理鲜奶2000吨的高端加工工厂。 并非国内传统奶源地的宁夏,这两年可是变化不小。有一组数据很说明问题。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宁夏全区奶牛存栏43.73万头,牛奶总产量183.4万吨,占全国日产鲜牛奶的10.7%;成年母牛年均单产8500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00公斤,居全国第三位;人均鲜奶占有量265.3公斤,居全国第一位。 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说到宁夏奶业眼下的火爆场景,平罗县畜牧中心主任朱学荣认为:“国内各地看好‘宁夏奶源’,是因为我们的品质好,这源于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宁夏气候不冷不热,日照充足,气候干爽,空气纯净,是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 为什么被称为“黄金奶源带”?张和平介绍说,宁夏地处北纬38度附近,几乎与西方奶业大国同纬度,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日照3000小时以上,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8.5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奶牛既无冷应激,又无热应激,因而被业内看好。 这种先天禀赋到底给宁夏打造奶源地带来了什么优势呢?宁夏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罗晓瑜列出了一组数据。截至去年底,宁夏存栏1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奶牛场达到232个,其中年均单产9000公斤奶牛场20个,1万公斤以上奶牛场13个,平均单产最高达到11022公斤。“单产量高正是宁夏作为奶源地的优势,尽管国内奶源地有很多,但未必能拿出宁夏这样的年均单产数字。说得通俗点,因为先天禀赋,宁夏奶牛不容易生病,单产量能不高吗?”罗晓瑜说。 “硬核”支撑一流奶质 继石嘴山瑞丰源牧场之后,记者一路向北,又来到银川市兴庆区的月牙湖、灵武白土岗两个新型牧场,这里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等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你们一定要去吴忠的五里坡牧场看看,那是宁夏集约化水平最高的牧场。”同行的宁夏畜牧站副站长温万说。一路采访,记者了解到宁夏各县区养牛已经有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的历史,可是为啥宁夏奶源地做大是近几年的事?对此,罗晓瑜认为:“一流奶源必须与一流生产标准、现代工艺和集约化管理相匹配,这才是奶源地发展真正的‘硬核’。”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奶业振兴工作。2018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确定了奶业的战略定位,对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正是借助这股“东风”,宁夏回族自治区明确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重点任务是调整优化奶源布局,确定了到2022年奶源基地日产优质生鲜乳7000吨以上的目标。 在科技支撑上,宁夏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强化现代养殖业关键技术创新,如奶牛绿色养殖与优质生鲜乳生产体系研究示范、奶牛主要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一批科研攻关项目走在同行业前列。同时,按照国家先进的饲养理念,宁夏实现了奶牛营养调控、精准化饲喂、机械化挤奶、程序化生产测定、智能化管理等一批关键配套技术全覆盖。 在五里坡牧场,记者看到每头奶牛身上都有编号、耳后都有耳标。罗晓瑜介绍说,为了达到国际规模化养殖标准,近些年宁夏推行统一编号、统一佩戴耳标、统一建档立卡、统一采购冻精、统一选育方案、统一智能化管理的“六统一”,引进国外优秀种公牛冻精,个体精准化选配。选育核心群1.71万头,305天产奶量达11193公斤、乳脂率达到3.81%、乳蛋白率达3.24%,体细胞数低于29万/毫升,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9年保持100%,且主要质量卫生指标达到欧盟标准。 “这个五里坡牧场还是宁夏实施‘引牛上山’建设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新型牧场。”罗晓瑜说,按照一亩地能养殖10头奶牛估算,建一个万头牛规模的牧场,需要1000亩地。宁夏耕地面积共1016万亩,按照今年规划新建68个大型牧场计算,在引黄灌区难以找到这么大块用地建设奶牛场。只有实施“引牛上山”,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等,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此,自2018年开始,宁夏规划建设了灵武白土岗、利通区五里坡四期、平罗河东等新的养殖基地。 补齐短板谋划长远 走过宁夏这些现代牧场,记者不禁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么多现代化设备,这么多进口奶牛,得需要多大的投入?宁夏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刚给记者算了笔账。这几个牧场,大多是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的优质奶牛,算上航运、汽运等长途物流运输费用,每头奶牛投入在2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建设1万头奶牛牧场,需要投入资金4亿元左右。尽管国家这几年加大了对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但这样的成本一般种养大户也很难企及。 正是因为高投入,近几年宁夏也出现了不少房地产商从“卖楼”改为“养牛”的现象。曾从事房地产开发的金志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养牛有风险,但我们看好未来宁夏奶源的市场行情,关键是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各种政策支持也是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的最佳节点。”这些令他“动心”的政策,金志华一口气能说很多。2019年,宁夏获得中央粮改饲补助资金6550万元,种植优质高产苜蓿,每亩补助资金600元;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装备,每个新型牧场升级改造给予补助10万元;2020年到2022年农业农村部加大了实施奶业提质增效建设工程的扶持力度,仅宁夏就能拿到一笔1.2亿元的扶持资金。同时,宁夏出台的扶持政策就更具体了。日收购生鲜乳200吨以上的企业每吨补贴100元;建设奶牛节本增效科技示范点22个,每个示范点每年将获得扶持资金98万元…… 经过多日采访,记者已经看到宁夏为了成为国内知名奶源地的规划和行动。不过,距离目标还有多远呢? 王刚告诉记者,下一步宁夏奶业将着手补齐四个短板。 一是乳制品加工带动能力不强,乳制品品种比较单一,乳制品以常温液态奶为主,婴幼儿配方奶粉、奶酪等附加值较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占比较低。本土企业加工能力弱。二是饲草供给与养殖分布不匹配。宁夏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不到玉米种植面积的30%。引黄灌区年缺少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100万吨左右。由于青贮资源区域间相对不平衡,跨县区甚至跨省区调购青贮原料和饲草增加了运输成本,拉高了饲草价格。三是生鲜乳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奶产业利益不平衡,奶牛养殖场与乳品加工企业利益联结不紧密,原料奶购销没有形成公平、合理、科学、规范的定价机制。每年3月份至6月份消费淡季时,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比全国同期平均价低0.1元/公斤至0.15元/公斤。四是健康养殖水平还需提高。虽然宁夏奶牛生产整体水平较高,但与发达省区乃至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牛群淘汰率普遍偏高,奶牛使用年限过短,终生产量和经济效益不高;牛群自繁增长乏力,依靠外购后备牛维持产能是常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许 凌)
银行股权司法拍卖屡现流拍 降价、“变卖”成常态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吕东 银行股权在司法拍卖平台上无人问津,在当下已很普遍。而为了迅速将银行股权处置变现,在拍卖无果后,将银行股权降价或由“拍卖”转为“变卖”的情况也正越来越多的出现。 目前,由5位个人所持的宁夏银行股权正在阿里司法平台上进行处置。而由于自其中3笔股权的拍卖已连续两次遭遇无人问津,因此上述股权除了将起拍价格降低外,处置方式也已转为“变卖”。 宁夏银行5笔股权 在司法拍卖平台进行处置 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有共计多起宁夏银行股权正被挂牌进行拍卖、变卖。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即将或正在处置的宁夏银行股权共有5笔,分别由5个自然人持有。上述个人持有的宁夏银行股权数量不一,且单笔数量均不太大,从1万股至30万股不等。 根据平台信息显示,上述5笔股权拍卖、变卖的法院均为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目前上述自然人所持银行股权均已被该法院依法查封,而凡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均可参加竞买。 据记者了解,上述几个自然人所持银行股权的拍卖、变卖的原因全部为个人借贷纠纷,法院将通过处置这些人所持有的宁夏银行股权进行偿还欠款。 资料显示,宁夏银行成立于1998年10月份,前身是银川市商业银行,由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两级政府、企业及个人入股组建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于2007年12月份正式更名为宁夏银行,该行也是西部地区第一家以省级行政区命名的地方商业银行。 2018年,宁夏银行实现净利润5.75亿元,同比下降30.78%,截至去年年末,该行每股净资产为5.34元。 从拍卖平台上披露的5笔宁夏银行股权处置信息上来看,上述股权处置单价格并不一致,宁夏银行股权每股的处置单价包括了4.08元、4.54元、4.75元和5元等多个价位。虽然每股股权的拍卖、变卖价格高低不同,但均低于宁夏银行截至去年年末的每股净资产。 有的股权降价 有的改为“变卖” 近年来,银行股权虽屡屡现身司法拍卖平台,但银行股权无人问津的情况并不鲜见,而宁夏银行的3笔股权也均出现了此种情况。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除两笔宁夏银行股权为在司法平台上首次拍卖,其他3笔股权此前均已进行过两次拍卖,但结果均是没有买家现身。正因如此,这3笔股权在司法拍卖平台上,不但将处置价格进行了“打折”处理,处置方式也由“拍卖”改为了“变卖”。 若想迎来买家竞价,最为直接的方法非降价莫属。宁夏银行此前未能拍卖成交的一笔股权,拍卖单价就曾经从每股4.8元降为4.08元。 而将处置方式从“拍卖”改为“变卖”,也是希望通过拉长处置周期,能尽量迎来买家出现。 据记者了解,根据司法拍卖平台的规则,为了能将银行股权快速处置变现,对于法院所处置的银行股权一般为先进行两次拍卖,而第二次股权拍卖单价会有所降低,若再度没有买家竞买则进行变卖。 目前宁夏银行这5笔股权的司法拍卖、变卖或即将开始或处于“进行中”。梳理司法拍卖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不难发现,银行股权在此平台上因没有买家而降价、改为“变卖”的情况已越来越多。而即使对股权处置价格“打折”以及延长处置时间,也依然会有银行股权无人接手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