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信部表示,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月26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工信部表示,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针对上述337调查申请,相关企业已发布公告,并开展积极的应对。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相关企业加强应对,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 要点汇总 工信部回应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 就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表示,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明确低温环境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加强产品准入和生产一致性检查。目前,重点企业、行业机构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发布冬季用车指南,增配售后服务力量,布局科技攻关项目。 工信部回应立讯精密遭美国337调查 工信部表示,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针对上述337调查申请,相关企业已发布公告,并开展积极的应对。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相关企业加强应对,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 2021年将持续组织开展5G毫米波试验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表示,根据5G国际标准R17、R18等版本的导入进程,将加快网络切片、边缘计算、5G增强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部署,加快定制化、经济型5G芯片、模组、终端等关键产品和器件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大产业短板弱项的攻关力度,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持续组织开展5G毫米波试验,超前谋划、系统布局产业未来发展。 将培育5G+增强现实、5G+虚拟现实等新兴消费模式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表示,2021年将培育5G+增强现实、5G+虚拟现实、沉浸式游戏等新兴消费模式,推进5G融入健康、养老、家政等生活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利用5G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网络,优化生产流程,打造远程操控、质量检测、智能物流等典型场景,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实现绿色节能发展。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澎湃新闻记者: 2020年我国芯片产业遭遇到多重危机,目前看芯片行业的缺货潮似乎没有缓解的迹象,请问工信部如何看待目前芯片产能持续紧缺的情况?是否会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又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进行应对?此外,处在价值链中游的加工组装企业立讯精密近日遭到了美国337调查。请问,我国在加工组装环节迈向高附加值的过程中,是否也会面临芯片的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导致产业升级停滞?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 黄利斌: 感谢你的提问。随着社会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集成电路作为智能设备最关键的组成部分,需求持续旺盛,特别是疫情带动了线上交流需求,对数据中心服务器和智能终端芯片的需求快速上升,全球主要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均出现产能紧张的情况,国务院于2020年8月印发实施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下一步,工信部将做好《若干政策》的落实工作,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支持国内外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持续提升集成电路的供给能力。 至于你刚才提到的立讯精密,也对此作个简要回应。近日,美国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我国立讯精密等企业发起337调查申请,指控相关企业在美出口、进口或销售的特定电气连接器和保持架及组件和下游产品侵犯其专利,工信部对此高度关注。应该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既有赖于本土企业的壮大、崛起,也离不开有效的国际合作。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针对上述337调查申请,相关企业已发布公告,并开展积极的应对。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相关企业加强应对,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前一段时间,中国北方出现了严寒天气,许多开电动车的司机表示“扛不住”,电动车出现了低温“趴窝”情况,电池性能衰减迅速,这给人们使用电动车带来了不便,也让更多潜在的车主选择观望。工信部为此召开了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研讨会,请问对这一问题有哪些好的解决方案?谢谢。 黄利斌: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和配套环境的日益优化,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具有节能减排、使用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动力性、操控性好等优点,但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整车成本偏高、充电不够方便等问题,低温环境性能下降也是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电池容量衰减,续驶里程缩水,特别是最近北方城市遭遇寒潮气温骤降,问题更加凸显,消费者对此也有一定反映。应该说这是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也只有依靠更高水平的发展去解决。我们相信,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政策的完善,新能源汽车低温使用性能一定会获得实质性提升。 电动汽车低温使用问题关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我部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行业机构、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加快低阻抗成膜添加剂,全气候电池等研发和产业化,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最近,又组织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推动解决这一问题。有几项措施: 一是要求汽车企业加强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诉求。组织行业机构加强科普宣传,引导科学使用。 二是支持整车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改善用户体验。 三是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明确低温环境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加强产品准入和生产一致性检查。目前,重点企业、行业机构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发布冬季用车指南,增配售后服务力量,布局科技攻关项目。谢谢。
近日气温下降,新能源汽车续航性受到较大影响。北京一位电动车车主张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北京气温骤降至零下10度左右,其汽车续航里程明显下降。如果打开空调,续航里程会瞬间减少40公里。 业内人士指出,电动汽车冬季续航里程减少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主要在于电池容量下降和开暖风耗电过多所致,且磷酸铁锂电池受影响更大。 瞬间减少40公里 张明于2020年上半年买了一辆北京现代昂希诺电动汽车,该车搭载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生产的三元锂电池,NEDC续航里程为500公里。 “如果不遇到低温天气,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张明表示,2020年4月购车,截至12月该车行驶充电总费用为1099元(经常购买充电套餐);行驶总里程为8435公里,每公里费用约为0.13元。张明驾驶汽车通常采取ECO+模式,开空调较少。 不过,近来北京气温骤降,张明的汽车续航里程明显下降。张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零下11度的环境下,其在北京晚高峰路段正常行驶8.4公里,空调设置为24度,驾驶模式为ECO+模式,但续航减少了17公里。根据行车APP,空调加热耗电约为总耗电量的20%。“天冷电池活性降低,对汽车行驶里程影响确实较大。”张明说。 吴凯(化名)是特斯拉Model 3车主。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自己的特斯拉搭载三元锂电池。“春秋时续航比较准,但入冬后,把空调开到最大,基本上续航乘以0.6。”另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谭俊(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90%电量下降到19%,他的Model 3仅行驶了132公里。“冬天只能用于上下班通勤,根本不能出城。”谭俊说。 “低温使得电池容量下降,同时暖风耗电过多,导致续航里程降低。”北汽新能源技术总监兼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玉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磷酸铁锂“不抗冻” 冬季续航打折扣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目前,动力电池主要以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为主。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更高,低温性能更好,但本身不耐高温,成本也相对较高;而磷酸铁锂电池在耐高温、成本、循环寿命上有优势,但低温性能存在短板。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宏光mini EV是2020年的“网红”车型。洛阳一名宏光mini EV车主近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称,入冬后,他的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宏光mini EV“只能跑70公里,活动半径缩小一半。该车标的续航里程数是120公里。” 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汉EV销量居前。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一家比亚迪4S店销售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安全性高,但冬季续航相对三元锂电池确实要短一些,与电池活性下降有关。“该车型冬季开空调状态下行驶,大概会缩短150公里。” 在实际行驶过程中,低温对比亚迪汉EV的续航影响更大。“北京最近很多天都在零下10度左右,我上下班单程15公里,一周要充一次电。”近日购买了比亚迪汉EV的邓女士说,最近一次充满电后,该车一共行驶185公里,耗电81%(即490公里理论续航里程)。“剩余续航19%不敢再开了。”邓女士说。这是在空调设置为24度,驾驶模式为ECO环境下的实际续航里程,相比宣称的该车型605公里续航相差较大。 研究表明,通常三元锂电池低温使用下限值-30℃,低温放电性能好;磷酸铁锂低温使用下限值-20℃,且低温环境下放电性能差。在相同的低温条件下,三元锂电池衰减不到15%,而磷酸铁锂电池衰减高达30%以上。此外,低温条件下磷酸铁锂电池对剩余电量的监控更困难。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不看好磷酸铁锂电池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低温性能差及能量密度低。“这是磷酸铁锂电池两个致命弱点,且属于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吴辉说,不少磷酸铁锂电池公司在积极开发抗低温性能的磷酸铁锂材料,但难度很大。 提升技术改善性能 使用空调也是电动汽车冬季耗电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燃油车采用内燃机驱动,热能转换为动能牵引汽车行驶,转换效率通常不会超过35%,其余热能散发掉或者转变为暖风,对油耗基本没有影响。而电动车采用锂动力电池驱动。在低温状态下,正负极材料活性、电解液导电能力都会下降,电池内阻增大,电流变小,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同时,电池给车辆热泵供电,通过热泵转化为暖风,也需要消耗电池容量。 业内人士表示,减少空调系统能耗是电动车企业努力提升的技术方向。近年来,车企花了不少精力提升电池在低温情况下的使用效率。比如,从早期的“电加热丝”和水暖加热器,到目前的热泵系统、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设计等。 吴辉告诉记者,行业正在研究低温性能较好的电磁材料,但进展较缓慢。 于清教认为,锂电池是发展最为成熟的电池技术,未来很长一段难以出现大规模量产颠覆锂电池的技术。电池企业要在技术和产品上多下功夫,包括采取保温设计保证续航里程,对磷酸铁锂材料改性和掺杂,改善其低温性能和导电性能。 对于续航缩水对二手电动汽车残值的影响,于清教指出,车电分离或能解决二手车残值率低的问题,利用换电站更换电池来保障汽车的正常使用。
5月6日,新乳业宣布将以17.11亿元现金收购西北乳企龙头寰美乳业100%股权,其大并购步伐再下一城。面对疫情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新乳业此番逆势扩张引发市场关注。 日前,新乳业董事长席刚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寰美乳业的核心子公司夏进乳业在西北区域经营近30年,在品牌影响力、渠道网络、上游稀缺性奶源、生产管理和财务业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新乳业将其收购后,使西南西北连成一片,形成优质奶源、市场布局的南北协同。对于公司区域扩张、奶源把控、规模可持续增长、全国渠道建设意义重大,今年百亿元销售目标可期。” 收购寰美乳业进军大西北 中国证券报:公司收购寰美乳业是基于什么考虑? 席刚:首先,寰美乳业核心子公司夏进乳业在宁夏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拥有400多家经销商,年收入达15亿元,利润超过1亿元,在西北地区具有很强的本土品牌优势和竞争力。通过此次并购,公司将形成西南+西北的市场布局,未来在整个西部形成强大势能。同时,双方产品具有强互补性。夏进乳业在当地常温奶市场占有率超过蒙牛和伊利,但在低温奶市场的市场份额较小。2019年甘肃的低温奶增速为8%,陕西的低温奶增速为16%,宁夏拥有优质奶源地、低温奶市场有待开发。在西南西北连片之后,新乳业的“鲜战略”将纳入夏进乳业现有的产品和渠道,形成有效的互补合力。另外,乳制品行业有句话叫作“得奶源者得天下”,宁夏地处北纬38-45度,海拔高1100-1300米,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养殖带。夏进乳业不仅与当地优质牧场和园区建立了深入长期合作,还建设了万头现代化养殖牧场,这与新乳业在优质奶源上的战略布局形成了高度协同。 中国证券报:公司收购完成后预计资产负债率将达50%以上。风险是否可控? 席刚:一个企业是不是负债率越低越好?我认为不是这样。当公司能够承受和消化这种风险,同时对公司发展有利,适度比例的负债其实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如果这个公司经营利润在不断下降,规模在不断萎缩,现金流在持续的减少甚至负流入,这个负债就值得关注。但新乳业不是后者,是前者,我们要去判断它所处的行业环境和阶段,进而决策我们如何发力。从整个新希望集团来讲,我们一直把负债当做铁的指标。新希望集团38年稳健发展,其核心的本质还是财务健康。 并购战略下的1+N品牌整合 中国证券报:如何评价公司的并购战略? 席刚:新乳业从区域型乳企,发展为西南、华东、华中、华北地区深度布局的区域型乳企龙头,再转型为全国型乳企,其核心能力便是“并购整合”能力,即通过并购整合的独特发展路径,实行“1+N”的品牌战略,并延伸到“基础设施”与“价值体现”两个维度,通过战略统一、管理协同和文化融合等方面对新并购企业进行赋能,助力企业实现更好地发展。从2000年初开始,公司先后并购四川华西、杭州双峰、河北天香等10余家地方性乳企,到2015年公司启动第二轮大规模并购,先后完成了对苏州双喜、湖南南山等区域型乳企的收购控股,对重庆天友的进一步参股。截至目前,新希望乳业旗下共有39家控股子公司、13个主要乳品品牌、14座乳制品加工厂,13个自有牧场,其中包括西南大型低温生产基地郫县工厂、京津冀区域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低温工厂满城工厂、华东区绿色智慧全透明工厂肥东工厂。 中国证券报:公司并购后的管理以及品牌整合思路是什么? 席刚:首先是对人的态度,在共识之下凝聚被并购团队的人心是第一位的,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尽量保留原有团队。第二是营销策略和产品研发上的创新,真正为这家公司后续的营销发展、产品差异化、销售转型进行赋能和输出。第三是管理,从总部采购、质量、财务等平台进行红线管理。 对于怎样整合被投企业品牌,我们有清晰的认识,就是多品牌联合发展。第一阶段是资源整合,满足公司整体战略性布局需要;第二阶段是产品整合。不同的公司产品完全不一样,从产品定位、产品VIS系统以及产品内在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深入整合,让产品彼此有关联,像一家人并且有共同的管理标准;第三阶段是品类整合,比如用“24小时鲜奶”整合全国重点城市中高端的鲜奶品类,用“初心”整合健康少添加甚至零添加的酸奶品类,用“活润”整合功能性酸奶;第四阶段是品牌整合,当一个品类已经完成年销量10亿、20亿甚至更大规模时,我们就可以在全国去实现品牌整合发展。这个时候消费者对于新希望乳业,已经从单纯过去的区域公司品牌认知到统一的产品认知,再到品类认知,最后到统一品牌的认知。目前公司已经成功整合“华西”“雪兰”“双峰”“白帝”“琴牌”等区域优势品牌,“南山”“三牧”品牌快速实现扭亏为盈。 创新转型坚持低温战略 中国证券报:行业头部企业近期相继布局低温乳品,公司如何保持竞争力? 席刚:做消费品永远没有办法回避竞争,如果全行业主要的企业都在关注,说明大家已经预见到了低温奶市场巨大的潜力。一个好的品类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推广,才能把通道做大,而最大的动力则来自消费者。 我们非常幸运在很早就确立了以“鲜战略”为品牌纲领,围绕新鲜、新潮、新科技,提出“新鲜一代的选择”的品牌战略,着重发展低温乳制品。如何做一杯又鲜又好的奶?我觉得前、中、后端都必须做好。前端我们投资现代牧业,布局上游,从奶源把控食品安全;中端我们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工作流程,加上信息化的辅助,让每个流程实现精益的数字化表达;后端要做到新潮,真正的潮是引领健康生活方式。 中国证券报:公司如何应对疫情所带来的挑战? 席刚:疫情造成了两个改变,第一,全国人民更重视喝牛奶了。第二,逼着我们传统消费企业快速转型,不转不行!首先是产品上的,比如“24小时鲜奶”,从之前80度消毒,升级到75度消毒,升级后的鲜奶免疫球蛋白是普通鲜奶的10倍。“活润晶球”也是这个时候推出来的。其次是渠道上,一些线下的活动停掉了,但线上直播做起来了。我们要求所有总经理必须去做一次直播,卖货多少不重要,主要是对新营销新零售做深刻的理解。目前公司已经先后与盒马鲜生、饿了么、淘鲜达等新零售业态开展深度合作,与拼多多达成深度合作关系以辐射更广阔的市场,与社交电商每日一淘共同开发新产品。从传播到渠道的转型创新,疫情逼着我们走了一大步。 中国证券报: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是什么? 席刚:未来10年,乳制品行业在中国市场会持续增长,产品将会越来越细分,产品结构越来越优化,并且可以预见低温产品的占比还将迎来显著的上升。新乳业会一如既往专注乳制品以及乳制品相关产业的发展。公司将坚持以低温为主的战略不变,坚持存量平台公司的增长和外延式并购的策略不变,通过存量公司的增长和并购整合,不断把所有资源进行整合,让这个平台变得更有价值。我们希望新乳业在未来十年成为中国低温、新鲜、创新的乳品企业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