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示范区朋友圈又“扩圈”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朋友圈又在扩圈。 12月25日,党建引领省属企业与苏州吴江区合作共建一体化示范区现场会召开。会上,37家江苏省属国有企业与25个吴江基层党组织携手共建,共建双方34个合作项目正式签约,涉及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项目招引、金融资本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文旅项目开发等各个方面,预期可以实现项目金额数十亿元。 这次合作有个孕育的过程。2019年7月至今,先后有两批共24个江苏省级机关的41个党组织与吴江45家重点民营企业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今年11月11日,江苏省属企业与一体化示范区吴江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洽谈会在南京召开,江苏省国信集团等40余家省属企业与吴江区各区镇板块、区属国企、重点民营企业的党组织就合作意向交换了意见。会后,意向双方纷纷“单线联系”“走亲访友”,各省属企业先后派人到吴江实地走访调研,并就结对项目进行精准对接。 记者了解到,这一合作模式借鉴了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和开发者联盟的经验和做法。“江苏省属企业是有意愿、有能力参与示范区建设的市场机构,它们既是行业领导者,也正成为示范区建设的利益相关者。”吴江相关人士解释说,参照开发者联盟的模式,吴江区创新以党建为媒,把自己作为“被开发者”,连接省属优质国资国企作为“开发者”。 从成立之初,示范区的建设就强调凝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发挥市场作用,实现业界共治,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成立开发者联盟。今年8月25日,在执委会的牵头组织下,中国三峡集团、中金公司、中美绿色基金、华为、阿里巴巴、中新集团等12家机构作为创始成员共同发起成立了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包括5家企业、2家基金/投行、2家专业机构、2所高校、1家央媒,其中沪苏浙的龙头企业各有1家,另有2家来自长三角以外的地区,还有7家创始成员是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10月30日,13家单位作为新成员加入开发者联盟。 在今年8月的开发者大会上,来自市场的力量备受关注。大会由中国三峡集团、阿里巴巴、华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投、普华永道、中美绿色基金、中新集团等8家机构共同承办。参会者有政府部门相关领导,还有高科技企业、规划设计公司、金融机构、高端智库、高校和研究院所负责人等。这些合作让示范区吸引了各类市场主体、专业机构,通过业界共治形式,为示范区建设赋能助力。 以平台化模式加强市场参与度,开启区域一体化发展各主体参与模式的先河,成为示范区打造新型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记者了解到,吴江在吸引“开发者”上有着先天优势。吴江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8位,形成了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光电通信四大主导产业。此前吴江已启动“创二代”薪火工程,致力于锻造“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创二代”民营企业家。
原标题:这个省级荣誉山钢再添2个,总数达16个! 第1525期·3493篇 山钢集团 省属企业文明单位 再添 2个 总数达 16个 11月27日 山东省省属企业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印发表彰决定 命名表彰 2020年度省属企业文明单位 2020年度 山钢新增2家省属企业文明单位 山钢矿业 济钢香港控股 2020年度 复查合格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名单 山钢集团共有14家 包括 济南钢城矿业 济钢环保新材料公司 莱钢建设公司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检修事业部 (原莱钢集团设备检修中心)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山钢金控、山信软件 永锋淄博、山钢国贸 山钢财务、山钢地产 金岭铁矿 鲁冶瑞宝电气 山钢金控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 因获得 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山东耐材王铝分公司 山钢股份营销总公司 自动注销 省属企业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热烈祝贺获奖单位 *点击上面的标题,即可进入阅读 END 作者:李盛熙 编辑:李婷婷 审核:董鹏、陈春霞 监制:张庆斌
今年以来,山西省把专业化战略重组作为推动省属企业转型发展蹚新路的重中之重,采取更名重组、整合新设、联合重组、吸收合并、分立设立、调整充实等方式,集中实施了14大板块的改革重组,煤炭企业数量从7家调整至2家,新兴产业企业大幅增加。最近,备受瞩目的山西省属国企新一轮战略性重组尘埃落定,由此带来了国资版图新格局、发展新机遇。 “一煤独大”转向“八柱擎天” 10月27日上午,由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阳煤集团”)整体更名设立的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全面开启专攻新材料产业的新征程。 阳煤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50年的老牌煤炭企业,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供应商,此前连续8年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煤炭企业50强名单中,以1761亿元营业收入排名第11位。 从过去产煤到现在瞄准一系列新材料的研发,近年来,这家企业在转型中展现出不俗的实力。2018年,阳煤集团与太原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山西新碳超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煤层气制备金刚石项目。作为一种天然矿物,金刚石在机械加工、航空航天、国防以及核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金刚石项目组组员翟锦辉看来,从过去企业原煤论吨卖,到现在新材料论克拉卖,依靠科技的力量让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广阔。 2019年,阳煤集团试生产出第一批气凝胶产品。气凝胶作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材料之一,是世界上密度最小、重量最轻的固体,被誉为“固态烟”。因其优良的隔热、保温、阻燃、自清洁等绿色环保特点,产品应用范围广,“大”至航天军工、建筑节能、工业节能、新能源汽车、船舶及高铁领域;“小”到服装面料、空气净化等。在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国内气凝胶行业热情持续高涨。 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翟红表示,新材料产业是山西省推动制造业结构性反转,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由阳煤集团整体更名设立,通过聚焦新材料产业,整合省内其他优质资产,保持资产规模不变,持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将整合重组省属国企优质资产,专攻新材料产业。形成气凝胶绿色节能建筑新材料、功能性纤维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铝镁合金新材料、大数据物联网、5G智慧矿山七大产业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绿色、节能、环保方向迈进,打造产值超过2000亿元、世界一流的新材料产业集团。 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的成立仅仅是一个缩影。自今年4月成立华远国际陆港集团起,到9月底成立晋能控股集团止,山西省属国企新一轮战略重组涉改资产2.6万亿元,占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的79%;涉改一级企业20户,占改革前省属企业户数的71%;涉改人员86万人,占省属企业在岗职工人数的91%;产业涵盖焦煤、动力煤、钢铁、化工、信创、新材料、水务、物流、文旅、体育、燃气、农业、建筑、资管等14个领域。 经过战略重组,山西省属煤企数量从7家集团调整至1家能源集团、1家煤企。重组后的晋能控股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11万亿元,煤炭产能约4亿吨,电力装机容量3814.71万千瓦,煤机装备制造资产规模368.65亿元。重组后的山西焦煤集团资产总额4416.4亿元,煤炭产能约2亿吨。 同时,山西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重组潞安化工集团、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山西建投集团;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组华远国际陆港集团、华舰体育控股集团、神农科技集团、云时代公司、山西文旅集团;优化提升公共基础产业,重组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华新燃气集团、晋通资产管理公司。 通过一系列战略重组,山西省属企业在做强做优钢铁、煤炭、装备制造、建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向信创、大数据、半导体、光伏、光电、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基因、先进轨道交通、煤机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等领域发展,培育形成新兴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山西省属企业资产总额3.3万亿元,净资产8636.6亿元;9月当月实现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13.7%,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月度利润正增长,并创下单月增速历史新高。 “山西加快从‘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转变,国有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在近日召开的山西省属国企改革重组及相关情况通报会上,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新闻发言人贠钊表示。 腾挪资金力撑“六新” “腾笼换鸟”,即拿出好企业、好项目、好资产,吸引社会多元资本,寻求更宽领域合作,促进国有资本优化布局,促进新旧动能转频换挡,推动解决山西“一煤独大”的结构性问题、“一股独大”的体制性弊端和创新性不足的素质性矛盾。 在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保民看来,山西省属企业就是要选出好企业、拿出好项目、推出好资产,吸引社会多元资本,寻求更宽领域的合作,用腾挪出来的资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投入到一批革命性、前沿性、标志性的项目中。山西省属企业要带头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新”上率先取得突破。 自2017年11月,山西省发布首批12个“腾笼换鸟”项目,拉开山西国企混改大幕后。山西以超常规的力度推动“腾笼换鸟”。今年,山西将各省属企业“一企一策”考核体系,与领导薪酬、员工收入直接挂钩,还明确“腾笼换鸟”目标要净回笼资金100亿元以上。 近一段时间,山西“腾笼换鸟”项目推介会密集上演。最近的一次是10月2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竹叶青酒之江之约暨山西省属国有企业“腾笼换鸟”项目资本对接会上,有90多家浙江企业、10余家金融机构代表参会。会上,山西省属企业进行项目路演,6个项目现场签约,总签约额达31.2亿元。 记者了解到,杭州的推介是今年第6次大规模的“腾笼换鸟”推介项目,梳理历次“腾笼换鸟”推介项目,其中既有煤炭产业的“实力股”,也有新兴产业的“潜力股”;既有股权转让,也有资产转让;既可绝对控股,又可相对控股,都是“优中选优,靓女先嫁”。特别是社会资本普遍关注的煤炭行业,山西在杭州的推介会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项目就达到40个,占比42.55%,煤炭项目集中于焦煤、肥煤、无烟煤等优质煤种,发热量高、水分含量低,可采储量最高8.72亿吨,合计超过35亿吨,产能合计超过6200万吨。 山西省国资系统相关人士表示,“腾笼换鸟”是山西省委、省政府为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优化山西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做出的重要安排部署。目前“腾笼换鸟”成效显著,山西省属企业首批上报项目158个,涉及净资产2295亿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交易项目回笼资金81.2亿元。 持续攻坚谋更大成效 郭保民表示,今年以来,山西国资国企按照“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的改革要求和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取向,强势推进,势如破竹,受到全国高度关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效应已经显现。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组织实施战略重组,对省属企业穿透式监管,推行企业“六定”改革,“腾笼换鸟”,建立煤电联营优化与政策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效正在逐步释放,转化为转型效能和企业效益。 二是国有资本布局更趋优化。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国有资本坚持向国计民生、基础设施倾斜,向“六新”领域布局,从战略层面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有企业经济运营出现上升拐点。 三是国企重组更趋科学。新一轮改革重组朝着“专业化重组、市场化整合、板块化经营”的方向推进,不是简单的“归大类”和“拉郎配”,而是依托山西比较优势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通过一系列战略性重组,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上迭代升级、凤凰涅槃。省属企业在做强做优钢铁、煤炭、装备制造、建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向信创、大数据、半导体光伏、光电、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基因、先进轨道交通、煤机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等领域发展,培育形成新兴产业集群。 四是省属国企将全力构建现代国有企业制度。重组整合后的省属国企,不但要做大,还要做优做强。 五是深耕细作,提质增效,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新一轮改革重组,省属企业有的更名、有的合并、有的分离、有的新设、有的转型,有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有的债权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不论如何变化,省属企业承载金融债务的责任和理念不会变,按期偿还到期债务的承诺不会变,重组之后的资产负债率不会提高。”郭保民说。 对于山西国资国企改革的未来规划,郭保民表示,下一步,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将扎实推动省属企业经营发展稳增长,引导省属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同时全面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省属企业在深化内部改革、混改、“六定”改革、资本运作、精细管理等方面发力攻坚,力争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在延长石油、陕煤集团、陕建控股、陕汽控股、法士特等陕西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陕西省属国企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从陕西省国资委获悉,陕西省属企业内抓生产、外拓市场、降本增效,三季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基本消除了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创造了今年以来最好成绩。 “从省属企业的经营情况看,随着中央、陕西‘六稳’‘六保’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实施,陕西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向好态势,三季度相比上半年,经济恢复增长的态势进一步加快。”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对记者表示。 省属企业发展态势基本稳固 数据显示,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45.4亿元,同比增长13.4%,增幅较二季度上升2.4个百分点。截至三季度末,省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439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8月份省属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创近两年来最好水平。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5.6亿元,同比增长33%,增幅较二季度大幅增加61.7个百分点,创年内最好水平,贡献了今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的58.4%,省属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强劲。截至三季度末,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0.8亿元,连续6个月持续收窄。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实现增加值681.5亿元,同比增长25.3%,已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在三季度增加值大幅增长的带动下,省属企业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增加值1723.6亿元,同比增长0.4%,全面超越去年同期,开始进入正增长。 数据的背后,是陕西多家省属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快速恢复。 延长石油有效应对国际油价暴跌、市场需求疲软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持续实现营收和实物量稳定增长,稳住了陕西省属企业的基本盘;陕煤集团持续加快优质产能释放,三季度营业收入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大幅增长,贡献了省属企业三分之二的利润总额;陕投集团累计实现利润42.8亿元,同比增长35.8%,利润增加额居省属企业第一位;陕建控股累计利润连续3个月保持近30%的增长;陕汽控股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均增长50%左右;法士特三季度营业收入、利润均大幅增长。 “从数据上看,陕西省属企业正常增长的发展态势基本稳固。”西安工程大学副教授王铁山对记者表示,陕西省属企业涉及能源、制造、现代材料、建筑、物流等诸多行业,这些企业的逐渐企稳,也说明陕西经济在恢复增长。 陕西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陕西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94.92亿元,同比下降0.3%。而前三季度,陕西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81.48亿元,同比增长1.2%。 投资增速持续加快 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季度,陕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较上半年回升3.8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3.8个百分点、2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正增长,增速位居全国第13位。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 “投资增速恢复,一是透露出市场的信息,二是预示着今后的增长。”王铁山表示。 前三季度,陕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6.5%,高于全国17.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1.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7.8%。此外,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44.3%。 “疫情倒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新动能在恢复中加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单元庄表示,高技术产业投资的高速增长,说明陕西经济在恢复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加速。 “总体看来,随着国家纾困政策特别是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全省企业复产达效,工业生产明显恢复。但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利润降幅高于全国等问题。”在陕西省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烨表示,下阶段,陕西要继续落实好减税降费和援企稳岗各项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全面释放产能,达产达效,进一步筑牢工业回升基础,持之以恒保持工业增长。
近日,从四川省国资委2020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传来消息,2020年前三季度,四川省属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571亿元,同比增长1.4%,这是今年在新冠疫情大考下,省属监管企业收入首次转正。经济运行呈现“韧性强、动力足”的特点。 双流机场9月首现正增长 省属监管企业营业收入年内首次转正,这意味着第三季度,省属监管企业营收大幅增加。记者在采访中也看到,省属国企正摆脱疫情影响,力争全年交出亮丽成绩单。 7月1日,世界首条玄武岩纤维2400孔漏板拉丝智能化池窑生产线点火,年产6万吨玄武岩原料均质化生产线在广安正式投产,该生产线系全国首条年产量3500吨的示范线项目,总投资1亿元。 成都市民齐先生至今还记忆犹新。2020年7月21日,他乘坐的3U8768航班平稳降落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这是川航首次从海南三亚直飞云南昆明的航线。 据省国资委的统计,9月,双流机场完成航班起降30958架次、旅客吞吐量456.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0.5%、4.7%,这是自疫情发生以来,双流机场单月生产量首次实现正增长。 四川能投打造“燃气航母” 据省国资委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省属监管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3亿元,同比增长33.8%。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大幅增长背后,是相关企业在投资方面挥出的“大手笔”。 在“气大庆”战略实施方面,四川能投预计新增50亿方/年产能规模,实现年营业收入100亿元。公司同时抢抓国家油气管网改革机遇,在建及建成川渝输气大环线730公里,积极开辟液化天然气(LNG)、成品油、原油等国际能源贸易业务,大力整合下游燃气终端资源,打造四川“燃气航母”。 9月19日,川航天府物流园举行落成仪式,川航天府物流园自2018年12月16日正式开工,经过643天的建设,成为天府国际机场驻场单位里第一个落成的项目。 9月25日,旅投集团在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上,与峨眉山市签订云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与峨边县签订黑竹沟景区项目合作协议,与宝兴县签订宝兴大熊猫旅游合作项目。
随着备受瞩目的山西省属国企新一轮战略性重组尘埃落定,山西国资版图和“家底儿”也正式亮相。 10月13日下午,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召开山西省属国企改革重组通报会。从通报会传递的信息看,山西新一轮省属企业战略重组已基本收官。其中,山西煤企从7家集中为2家,7大煤炭国企并立的局面成为历史。在燃气领域,国新能源集团、山西燃气集团和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气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组组建华新燃气集团,新的“巨头”出现。 此外,备受关注的阳煤集团重组事宜也正式揭晓: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由原阳煤集团更名设立,整合重组省属企业相关新材料优质资产,正式向石墨烯等新材料领域转型发展。 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保民表示,下一步,山西将重点在降本挖潜、提质增效上发力,切实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他呼吁金融机构增强对山西国企改革的信心,加大金融支持国企改革力度,为山西国企深化改革献计献策,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新一轮重组基本收官 据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贠钊介绍,今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采取更名重组、整合新设、联合重组、吸收合并、分立设立、调整充实等方式,集中实施14大板块的改革重组,将省属企业数量从28家调整至23家,煤炭企业数量从7家调整至2家,新兴产业企业大幅增加,省属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贠钊表示,这一轮战略重组,从4月份成立华远国际陆港集团起,到9月底成立晋能控股集团止,历时6个月,涉改资产2.6万亿元,占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的79%;涉改一级企业20户,占改革前省属企业户数的71%;涉改人员86万人,占省属企业在岗职工人数的91%;涉改产业涵盖焦煤、动力煤、钢铁、化工、信创、新材料、水务、物流、文旅、体育、燃气、农业、建筑、资管等14个领域,形成了神农科技集团、云时代集团、华舰体育控股集团、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晋通资产管理公司、山西航产集团、山西文旅集团等一批专业化的集团。 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下,山西省属国企主要经济指标正在加快恢复向好。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山西省属国企资产总额3.3万亿元,净资产8636.6亿元。山西省属国企主要经济指标降幅已连续4个月收窄,9月当月实现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13.7%,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月度利润正增长,并且创下历史单月新高。 煤炭行业集中度提升 “历史上,山西省属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不活,核心竞争力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贠钊表示,从根本上破解难题,唯有实施专业化战略重组,通过省属国有资本的进退流转,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市场调控力、价格话语权、资本回报率高、综合实力强的一流能源企业。 在此背景下,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煤企整合已势在必行。 贠钊介绍,9月底,山西将同煤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3家煤企联合重组,新设成立晋能控股集团。同煤集团更名为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晋能集团更名为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晋煤集团更名为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3家企业成为晋能控股集团二级子公司。 “重组后的晋能控股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11万亿元,煤炭产能约4亿吨,电力装机容量3814.71万千瓦,煤机装备制造资产规模368.65亿元,定位为全国第二大、全球第三大煤炭企业。”贠钊说,此举意在破解省属煤企各自为战、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困局,破解煤电价格矛盾、利益互为掣肘难题,破解煤机装备制造产业市场内部化、同质化严重、无序竞争格局。 在此之前,山西焦煤集团与山煤集团于4月间亦进行了合并重组。重组后,山西焦煤集团资产总额4416.4亿元,煤炭产能约2亿吨,定位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炼焦煤和焦化企业。 贠钊说,新组建的焦煤集团将积极推进省内外优质焦煤资源战略重组,在业内进一步增强话语权和定价权。今年前三季度,新焦煤集团实现利润44亿元,位居山西省属国企首位,重组成效已经开始呈现。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备受关注的阳煤集团重组框架也在会议上正式揭晓。 据介绍,9月,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由原阳煤集团更名设立,整合重组省属企业相关新材料优质资产,保留阳泉煤业上市公司及部分煤矿资产,资产总额约1013亿元,煤炭产能2860万吨,职工人数约3.5万人。 “10月10日,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与山东如意集团合作建设的中国阳泉时尚科创产业城、与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山西碳烯科技石墨烯项目正式开工奠基,标志着华阳新材料迈出了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贠钊介绍,新签约的两个项目中,前者总投资100亿元,是目前全国唯一从煤炭原料做到终端产品的新材料全产业链项目;后者的产成品氧化石墨烯,可制造石墨烯气凝胶,这是目前公开报道的世界上最轻的固体。 随着焦煤集团、晋能控股集团重组框架出炉和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筹建,山西煤炭企业的格局从曾经的“七雄并立”变为“两大巨头”。 在此轮整合中,山西还将国新能源集团、山西燃气集团和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气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家企业重组组建华新燃气集团。 据介绍,重组后,华新燃气集团资产总额820亿元,煤成气抽采量35亿立方,燃气管网长度约6300余公里,管网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职工约3.5万人,拥有蓝焰控股、国新能源两家上市公司,成为省内上游煤成气资源最多、抽采能力最强,中游管网占比最高、储气调峰能力最优,下游市场份额最大、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全产业链省级燃气集团,形成集“勘探开发、资源储运、综合利用、装备制造及科技创新”四大业务板块于一身,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下一步改革如何布局 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下一步,山西国资国企改革还将有哪些计划? 郭保民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在降本挖潜、提质增效上发力,切实增强企业竞争力。将扎实推动省属企业经营发展稳增长,引导省属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同时全面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省属企业在深化内部改革、混改、“六定”改革、资本运作、精细管理等方面发力攻坚,力争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会议上,郭保民还呼吁金融机构增强对山西国企改革的信心。 “新一轮改革重组,省属企业有的更名、有的合并、有的分离、有的新设、有的转型,有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有的债权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不论如何变化,省属企业承载金融债务的责任和理念不会变,按期偿还到期债务的承诺不会变,重组之后的资产负债率不会提高。”郭保民表示,山西省属企业已建立了强大的资金池、有良好的融资信誉,呼吁金融机构增强对山西国企改革的信心,加大金融支持国企改革力度,同时为山西国企深化改革献计献策,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随着复工复产推进落实,陕西省属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逐步恢复,生产势头明显回升。陕西省国资委的数据显示,7月份,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18.2亿元,同比增长9.4%,连续4个月正增长;1月份至7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012亿元,同比增长2%,增幅同比继续扩大。 “陕西省属企业在国际国内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及新冠疫情冲击下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充分发挥了省属企业的中坚和压舱石作用。”陕西智库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一带一路”(西安)国际资本交易中心科研组长单英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陕西省属企业经营企稳 据了解,1月份至7月份,陕西省属企业中的延长石油、陕煤集团、陕西有色、陕建控股、陕汽控股、陕药集团等17户企业累计营业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308.9亿元,占省属企业营业收入的90%。7月份,21户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占省属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92.9%。陕汽控股、陕西地矿、陕外经贸等13户企业营业收入增幅超20%。 “陕西省属国企的喜人表现,一方面得益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经济总体回暖,国内市场需求恢复性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陕西省属国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克时艰,顺势而为,大干快上,抓住了市场的机遇。”陕西省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普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背后,需要关注的是省属企业营收增长的原因、动力、结构,从而判断增长后劲和可持续性。”单英骥表示。 数据显示,陕西省属企业7月份营业收入增长面有所扩大,建筑、装备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煤炭、电力、证券、物流贸易业务不断发力,交通企业快速追赶。受汽车和变速器产销指数的带动,7月份省属企业总体生产指数同比增长约106%,销售指数同比增长约46%。电力、机械、铝、锌、煤炭、钢材、天然气、PVC等产品产销两旺。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的企业由6月的19户增加至21户。 其中延长石油受油产品贸易收入拉动,7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69.5亿元,同比增长5.6%;1月份至7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70.8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较上半年扩大0.6个百分点。陕煤集团积极释放优质产能,主要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证券、建筑施工及物流三个板块7月份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20%;7月份实现利润总额20.9亿元,同比增长62%,增幅较6月份扩大23.1个百分点。陕投集团7月份实现利润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44.9%,增幅较6月扩大15.6个百分点;1月份至7月份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7.5亿元,同比增长61.6%。 在利润方面,数据显示,省属企业7月份实现利润总额38.4亿元,同比增长37.4%,增幅较6月份扩大26.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连续2个月实现正增长。1月份至7月份,省属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3.6亿元,同比减少89.3亿元,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3.9个百分点,且连续4个月持续收窄。7月份,陕煤集团、陕西交建、法士特、陕投集团、秦川集团、陕汽控股、陕西地电等13户企业利润同比增长,其中6户企业利润增幅超50%。 而在资本市场上,陕西省属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也逐步企稳。*ST秦机发布的半年业绩快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7亿元,比上年同期16.58亿元增长9.56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3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4.44%,陕天然气的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营业收入48.81亿元,虽然同比下降6.11%,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10.57%。陕西煤业的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86亿元,同比下降15.08%,但营业收入为38.73亿元,同比增长18.87%。华西证券研报称,上半年陕西煤业业绩的下降主要由于煤价的下跌,但同时产量的增长,以及成本的压降,部分对冲了煤价下跌对业绩的负面影响。 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 在郭普松看来,今年1月份-7月份,陕西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企业盈利能力以及营收增长面等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反弹趋势,“这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实现正增长早了足足2个月,且增长的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充分显示出陕西省属企业在新冠疫情的大考下,方显中流砥柱本色,给陕西实现‘六稳’‘六保’吃了颗定心丸。” “值得注意的是,从营收正增长企业所属行业看,主要集中在建筑、装备制造、煤炭、电力、证券、物流贸易等行业。其中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中低端,陕西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要积极推动省属企业向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单英骥表示,陕西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对陕西经济带来的冲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转危为机,以恢复社会生产为契机,大力推动陕西省属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升级转型,引导省属企业向新兴产业迈进,推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旅集团重组陕体集团、延长石油重组陕西燃气、省物流集团重组陕煤物流企业、陕建控股重组延长化建、陕健医重组国企剥离的医疗机构、法士特重组秦川机床……近两年,陕西国企重组整合掀起热潮。 “从重组方式来看,既有横向同类型兼并、纵向产业链重组,也有专业化机构整合;从重组目的来看,通过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打造更多陕西的‘大国重器’。”陕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邹展业曾表示。 对此,单英骥建议,陕西要全面推动省属企业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动力。首先,做好“广开源”,抢抓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投资建设需求,深化与地方和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协同合作,向市场开拓要效益;其次,积极盘活省属企业发展动力,因业施策、因企施策,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再次,“深挖潜”,加大非生产性成本费用压降力度,加快清理低效无效资产和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建立省属企业退出机制,对“僵尸企业”采取关停并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