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健委官网12月30日消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国家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各成员单位,制定国家短缺药品清单和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并就有关要求发布通知,全文如下: 一、落实采购政策,保障短缺药品供应 省级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以下简称省级联动机制)牵头单位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实际,以保供稳价为前提,落实好国家清单中药品在省级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直接挂网、按规定备案等采购政策,做到价格公开透明。在国家清单内,本地区已解决的短缺药品原则上执行原有采购政策。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及时应对,探索完善短缺药品集中采购、常态储备等工作,将国家清单药品生产供应行为依法依规纳入信用评价和监管范围,做好国家清单药品监测工作,确保短缺药品供应工作平稳进行。 二、落实法律规定,实施短缺药品停产报告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按照相关规定对国家短缺药品清单的药品实施停产报告。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通报省级联动机制牵头单位。省级联动机制牵头单位接到相关短缺药品停产报告后,应当将停产品种、停产时间、停产原因、预计复产时间、省内供应和使用情况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适时将短缺药品停产报告情况向国家联动机制成员单位和地方进行通报。 三、完善相关措施,强化短缺药品储备供应 省级医药储备管理部门梳理已纳入省级医药储备目录的国家清单药品的储备情况,定期向省级联动机制牵头单位通报储备品种。省级联动机制牵头单位会同医药储备管理部门,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短缺药品调用程序。引导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积极保障国家清单中药品的生产供应。 各省级联动机制牵头单位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国家清单中药品的供应保障工作。新疆、西藏军区保障部和各区域联勤保障机构,按照各省级联动机制统一部署要求,负责协调区域内军队医疗机构国家清单药品供应。 国家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pdf国家短缺药品清单.pdf
原标题:这个省级荣誉山钢再添2个,总数达16个! 第1525期·3493篇 山钢集团 省属企业文明单位 再添 2个 总数达 16个 11月27日 山东省省属企业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印发表彰决定 命名表彰 2020年度省属企业文明单位 2020年度 山钢新增2家省属企业文明单位 山钢矿业 济钢香港控股 2020年度 复查合格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名单 山钢集团共有14家 包括 济南钢城矿业 济钢环保新材料公司 莱钢建设公司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检修事业部 (原莱钢集团设备检修中心)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山钢金控、山信软件 永锋淄博、山钢国贸 山钢财务、山钢地产 金岭铁矿 鲁冶瑞宝电气 山钢金控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 因获得 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山东耐材王铝分公司 山钢股份营销总公司 自动注销 省属企业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热烈祝贺获奖单位 *点击上面的标题,即可进入阅读 END 作者:李盛熙 编辑:李婷婷 审核:董鹏、陈春霞 监制:张庆斌
近期,吉林省受三次台风影响,多地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出现大面积倒伏。为调动农民减灾自救积极性,适时对已成熟农作物进行机械化抢收,把农业损失降到最低,吉林省将安排省级资金,对受灾倒伏农作物收获机械和加装在收获机械上的辅助喂入装置实施补贴。 记者从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省级资金主要对具有收获倒伏农作物性能的玉米收获机和水稻收割机实行定额补贴,补贴比例总体不超过单机价格的20%,中央和省级补贴累加不超过50%。 据介绍,此次补贴选定的收割类机械产品(机型)范围为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和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补贴产品(机型)采取农机生产企业“自主选定、自愿申报、公开承诺、责任自负”的原则。农机生产企业自主选定的产品(机型)必须是已在吉林省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中可正常办理补贴的产品。
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艰难曲折30年 众所周知,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1951年建立的,其基本依据是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后来在1958年和1978年先后作过两次修改。20世纪80年代,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退休费用“企业统筹”改为“社会统筹”,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支付一直仍由国家和企业完全包揽,不用职工缴费。直至1991年,我国现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一、1999年号称实现省级统筹,其实只是建立省级调剂制度 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该文件首次提出了养老保险“三支柱”的理念,并第一次提出了养老保险“三方负担”原则:“改变养老保险完全由国家、企业包下来的办法,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职工个人也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该文件首次提出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目标:“尚未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由目前的市、县统筹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此外,该文件还首次明确规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只能存款或购买国债。 不过,当时提出的“省级统筹”,是指在全省范围内、从制度规范上“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与支付标准,其实质仍是县(市)统筹,由县(市)统收统支,它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称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全省统收统支”。当时,“省级统筹”这一特定概念一直沿用至1998年。 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该通知首次明确提出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及“统账结合”的模式: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应逐步做到对各类企业和劳动者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同时,其“附件”还指出:社会统筹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首次明确财政对基础养老金支付承担兜底责任。 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文),这标志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结束,并开始进入全国统一推广阶段。该文件首次提出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原则是“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并再次强调了构建“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政策理念:要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这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首次明确“定位”,它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基本养老保险不是充分保障,而是“底线保障”,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此外,该文件再次强调了省级统筹的工作目标:要逐步由县级统筹向省或省授权的地区统筹过渡。待全国基本实现省级统筹后,原经国务院批准由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统筹的企业,参加所在地区的社会统筹。 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第一个专门规范“省级统筹”的国务院部委文件。该文件明确提出:在1998年底以前,各省要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调剂机制,保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省、区、市范围内调剂使用;对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有困难的地区,1998年中央财政给予适当支持。到2000年,在省内要基本实现统一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省级垂直管理。 很显然,该文件提出的“省级统筹”概念比1991年又有了新含义:只要建立省级调剂制度,就算是“省级统筹”。正因如此,在《1999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劳社部第一次宣称:1999年底,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或建立了省级调剂金制度。次年又宣称:2000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外)均实行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或建立了省级调剂金制度。从2002年开始的各年统计公报中,又删除了这一表述。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加强省级基金预算管理,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省级基金调剂制度,加大基金调剂力度。在完善市级统筹的基础上,尽快提高统筹层次,实现省级统筹。这里的“省级统筹”表述,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二、2009年号称实现省级统筹,却只是名义上的“六统一” 2007年1月,劳社部发布《关于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第二个专门规范“省级统筹”的国务院部委文件。该文件进一步明确省级统筹工作的重点:尚未实现省级统筹的地区,要统一缴费基数和比例,规范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统一养老保险数据库和业务流程,为实现省级统筹创造条件;要明确确保基本养老金发放的责任,健全省、市、县三级基金缺口分担机制;完善全省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逐步实现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度和使用基金;推进和规范市级统筹,积极创造条件,向省级统筹过渡;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实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垂直管理。 在该文件的附件中,首次提出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标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六统一”标准。其中第四项,也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使用的统一,它表述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省级统一调度使用,实行统收统支,由省级直接管理”。不过,很可惜,它只是强调了“省级统一调度”,却淡化了“全省统收统支”,它甚至提出了一个“省级统筹”的妥协方案:“现阶段也可采取省级统一核算、省和地(市)两级调剂,结余基金由省级授权地(市)、县管理的方式,其中,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和上解的调剂金由省级统一调剂使用”。很显然,这是一个妥协、降级版的省级统筹,其实质仍是强调省级调剂。 正是根据这一“妥协版”省级统筹的制度安排,在《200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这是继劳社部1999年首次宣布全国实行了省级统筹后,人社部再次宣称全国实行了省级统筹:“截止2009年底,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这一表述后来一直出现在各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直至2015年才删除这一表述。实际上,这里所说的“省级统筹”,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其实,它仍指省级调剂制度的设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全省统收统支”,这一模糊概念一直沿用至2017年。 事实上,自1997年我国全面推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制度扩面”一直是建立在县(市)统筹的基础上,并由县(市)一级政府分散承担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的压力,而省级政府只是借用全省调剂机制在各县(市)之间进行余缺平衡。然而,如果一旦真正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省统收统支,则意味着养老保险的兜底责任就会转移并压实到省级财政身上,而县(市)政府就可以抽身出来,并可以不再承担财政补贴的直接责任,因此,省级政府对“省级统筹”既有财政压力,也有心理负担,当然就会缺乏积极性,这正是“省级统筹”推进如此缓慢而艰难的真正原因。 1997年底,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不足500亿元。自1998年起,各级政府就开始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财政补贴。2003年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30亿元,占当年基金收入的14.4%;在各级财政补贴中,中央财政补贴约占九成,达474.3亿元。2006年各级财政补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971亿元,其中,中央与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分担比例大约为8:2。 2015年各级财政补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4716亿元,占当年基金收入的比重提高至16.07%;2016年各级财政补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6511亿元,占当年基金收入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至18.57%;2017年各级财政补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004亿元,占当年基金收入的比重为18.48%。 由此可见,在过去20年间(1997-2017),征缴收入占当年基金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而各级财政补贴占当年基金收入的比重却在不断升高。这表明财政补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正在不断上升。 即便如此,在计入各级财政补贴后,2014年全国仍有3个省份出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不抵支的“养老金缺口”现象;2016年这一现象扩展至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湖北、青海等7个省份,而且黑龙江首次出现基金“穿底”,账面赤字高达200多亿元;2017年全国共有10多个省份出现了当年收不抵支的情形。 三、2017年首次明确真正的省级统筹:本质是全省统收统支 2017年9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通知》,这是第三个专门规范“省级统筹”的国务院部委文件。该文件首次明确了省级统筹的实质是“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文件明确指出:各地要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政策、待遇政策、基金使用、基金预算和经办管理实现“六统一”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很显然,这是人社部第一次准确地将省级统筹的实质理解为“全省统收统支”,这才是省级统筹的正确表达。按此标准,此前仅有北京、上海、天津、陕西和福建等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 人社部在这一文件中首次承认,目前我国大多数省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尚未实现“省级统筹”,甚至还有一些省份就连费率都没有统一,何来全省统收统支?因此,在该文件中人社部首次提出要制定过渡措施,最迟2020年实现全省费率统一;在确定个人缴费上下限基数等参数时,目前尚未使用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要制定过渡措施,尽快实现统一;要明确省、地(市)、县各级政府的责任,进一步强化基金收支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省内基金缺口分担机制。这才是“省级统筹”的完整内涵。 也就是说,直至2017年,人社部才开始真正将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重心从“制度扩面”转向“省级统筹”。此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面”工作,主要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以及2009年增设“新农保”,2011年增设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改革,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这标志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只能存款或购买国债的历史终结。 尤其自2015年下半年国务院开启“社保降费”新政以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增大。2016年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统一从20%下调至19%;2019年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再次大幅下降至16%。据人社部统计,截止2019年底,五年来社会保险减费累计近万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减费占大头。2019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速首次跌破10%,比上年同期仅增长了3.4%,这无疑会直接加大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及财政补贴压力。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社部、财政部及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政策实施期限:全国所有中小微企业缴费“豁免期”为2020年2月至12月(共11个月);湖北省大中型企业缴费豁免期为2月至6月(共5个月);湖北以外各省的大型企业减半缴费“优惠期”为2020年2月至6月(共5个月)。很显然,阶段性减免单位缴费将可能导致2020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严重“减收”,各级财政补贴的规模也会倍增放大。据人社部统计,2020年仅第一季度,企业养老保险减免缴费高达2184亿元。 事实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除了上述基金“减收”及财政补贴压力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地区间抚养比差距扩大,省际之间基金不平衡的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而东北及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相对较少,基金运行面临较大压力。省际之间基金不平衡问题靠省级统筹已难以解决,需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并在全国范围互助共济、调剂余缺。 正因如此,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很显然,这里的“尽快”二字充分表明: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四、2020年底全省统收统支能否真正实现? 为配套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2017年11月9日国务院发布《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要求整个国资划转工作将在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并以此偿还“视同缴费”的转制成本及历史欠账。很显然,这是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重要物质基础。 由于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尚未实现省级统筹,因此,有必要建立中央调剂制度,加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在该通知答记者问环节,人社部明确提出:我国将加快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工作,2020年要全面实现省级统筹,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好基础。 由此可见,2020年底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它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面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并全面完成国资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这将为2021年开始切换至“全国统筹”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准备。大家猜一猜:即便在2020年底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完全实现了省级统筹,那么,最终正式切换至全国统筹模式还需要多久? 在人社部2020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介绍,截止2020年第一季度末,已有20个省份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全省统收统支)。 实际上,在2017年9月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陕西、福建、广东宣称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全省统收统支)。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底,江苏、贵州、湖南、宁夏、黑龙江、河北、安徽、广西、山西、山东、吉林、辽宁、甘肃等省市先后宣布正式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全省统收统支)。 但令人费解的是,广东宣称的全省统收统支方案却只是“地级市统筹”,而江苏则保守地宣称要到2022年1月1日才能实行真正意义的省级统筹,这两省却都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最多的省份。这足以表明省政府对“省级统筹”的积极性并不高,你知道原因吗? 2017年6月30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方案》,其实质是“市级统筹”,其主要文件依据是:从2017年7月1日起,广东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度和使用,实行统一核算、分级存放、等比调拨。所谓“分级存放”,它的解释是由市级政府统收统支,而不是全省统收统支。更何况,广东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仍不统一,广东人社厅要求自2019年5月1日起,凡单位缴费比例为13%的市,在2020年底前将单位缴费比例调整为14%,而此时全国统一单位缴费标准却是16%。 此外,2020年6月2日,江苏省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意见》,却提出从2021年1月1日起,各级税务部门当期征收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作为省级收入直接解缴同级国库,并由省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累计结余基金;苏州工业园区在2022年1月1日前逐步过渡到执行全省统一的单位缴费比例,统一全省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标准。很显然,江苏实行省级统筹时间已远落后于人社部的统一要求。
近日,湖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发布消息,认定湖南东方钪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67家企业为2020年湖南省级“小巨人”企业。至此,湖南省级“小巨人”企业达到1018家。记者了解到,湖南为培养优秀种子企业量身制定相关政策,培育出的省级“小巨人”企业分布在稀土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电气、生态环保、新型陶瓷等细分领域,在各自细分领域内掌握了核心能力。以金博碳素、松井新材、圣湘生物等为代表的湖南省级“小巨人”企业更是在各自赛道上脱颖而出,成为冲刺A股市场的黑马。 政策助力种子勃发 2017年,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湖南省“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每年重点培育并认定200家左右的湖南省级“小巨人”企业,发挥其示范作用,促进引导全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由此,湖南省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省级“小巨人”企业选种育种工作。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熊琛向记者表示:“于我们而言,1018家企业就是1018个过硬的好种子,种子落在市场土壤中,一发芽就是一个好苗子,一生长能带动一个大产业。我们采取‘严格要求、选好选优’的方式,要求候选企业‘主营业务上规模、研发投入有力度、主导产品有特色、经营履历要干净’。目前来看,1018家企业都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好企业,也都在自己的细分领域里干出了一番成绩。” 据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在今年新认定的267家湖南省级“小巨人”企业中,有64.8%的企业参与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有67.8%的企业参与大企业融通发展,在“补链、强链、延链”中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上述新认定的湖南省级“小巨人”企业户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亿元,户均实现净利润1541.6万元,合计拥有发明专利1687项。 选出了好种子,还需要精心育种。熊琛表示:“在育种方面,我们采取两手抓的模式。对于外向型出口的‘小巨人’,我们为他们牵线搭桥,创造机遇加强国际合作,特别鼓励他们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尽快扩大国际市场影响力。对于内向型内销的‘小巨人’,我们鼓励国内骨干企业与他们配套协作,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建链、补链、强链’等产业链条建设工作。无论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我们都鼓励‘小巨人’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创造条件在湖南股交所、新三板、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融资,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快速成长。” 细分赛道跑出黑马 自身努力加之政策春风,“小巨人”在各自赛道上纵横驰骋,跑出一匹又一匹的黑马。今年以来,金博碳素、松井新材先后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发行,圣湘生物科创板IPO获批,艾布鲁环保等企业已向深交所提交申请文件。 “小巨人”在资本市场中一鸣惊人,也在防疫斗争中一展身手。由于在抗疫中的出色表现,圣湘生物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圣湘生物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2020年上半年,我们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20.48亿元,同比增长1127.94%,实现扣非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增长8794.72%。最近,我们的核酸检测产品又有新的提高,由‘小时级’检测提升到‘分钟级’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15分钟至45分钟可出结果,灵敏度达到每毫升200个拷贝,并可扩展到其他检测领域。” “小巨人”在防疫斗争中贡献力量,也在抗洪抢险中崭露头角。继善高科以研发生产资源勘探装备为主,覆盖水、矿、气、油等多种资源。在洪峰到来时,该公司工作人员携带自主研发的堤坝管涌渗漏检测仪前往一线,应用于坝体、坝基的管涌和渗漏检测。7月18日,在接到安徽省防办调度函后,继善高科组成团队第一时间赶到安徽庐江县,找到管涌进水口并助力控制险情。随后,继善高科的团队开赴湖南湘阴、临湘等地,参与当地管涌渗漏排查工作。 何继善院士正在实验室中为探测设备主机板做参数调试(供图:肖伟) 继善高科大区经理邹灿琨向记者表示:“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提出一套完整的电磁法探测理论,我们将之转化为成套设备并应用在勘探、检测等领域。我们的设备在印尼、智利、秘鲁、尼日利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应用,寻获价值超2万亿元人民币的潜在资源,终端市场高度评价我们的设备和服务。在一线防汛中,我们的设备在实战中证明其价值,对应设备及方法已被国家防总和水利部列入‘国家防汛抗旱储备物资’和‘国家堤防隐患探测规程’。”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单汨源向记者表示:“湖南省‘小巨人’企业主业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专精特新’的明显特征。‘小巨人’虽小,但是其特色产品和业务符合目标市场需要,符合制造强省目标,符合产业升级趋势,成长为有规模、有体量、有话语权的细分赛道冠军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中新网昆明5月19日电 (陈静)记者18日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云南将对旅游景区门票开展优惠,实行政府指导价的A级以上旅游景区,年内门票价格一律打五折。 当日,《云南省支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解读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孙炯介绍,文旅产业占云南省第三产业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云南重要支柱产业。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省文旅产业受到重大冲击。 2月以来,云南省文旅厅会同多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共包含5个方面18条具体措施,主要聚焦疫情对文旅企业的重大影响;文旅大项目建设和新业态、新产品培育,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文旅市场回暖复苏,实施扩大旅游宣传营销的一揽子计划三个方面。 《若干措施》提出,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方面,对承租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房产的文旅企业,减免2020年全年房租;文旅企业2020年全年用电价格,按照目录电价(不含政府性基金)的90%结算。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主营业务为旅游业的纳税人自用房产免征全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同时,建立项目推进激励机制,对年度实际完成投资2亿—20亿元的重大文旅项目,由省级按投资额的3%予以奖励;对年度实际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的重大文旅项目,由省级按投资额的5%予以奖励。在全省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半山酒店”,并在2020年底前评选一批“最美半山酒店”,由省级予以奖励。对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5A级、4A级旅游景区的企业,由省级分别予以500万元、100万元奖励。 实行政府指导价的A级以上旅游景区,年内门票价格一律优惠50%。对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并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购票的,景区门票全免,免除部分由省级予以补助。鼓励实行市场调节价的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施门票优惠并享受同等政策。对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租(包)车的自驾游客,由省级联合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以电子油票方式,按每车每天不超过1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完)
12日,四川和云南的省级两会全部闭幕。至此,因疫情而推延三个月之后,31个省份的省级两会均已落幕。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四川和云南的省级两会在会议时间、会期长短、参会人数等方面都作出了调整,而疫情防控也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 延后三个月举行 四川、云南两会会期缩短会次精简 5月8日,推迟了三个月的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成都开幕,这标志着四川省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也是疫情后中国首个召开的省级两会。 此前,全国大多数省份的2020年省级两会已在春节前落幕,但因为疫情影响,四川省和云南省在1月底分别宣布,两地原定于2月初举行的两会推迟。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4月29日,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最终定于5月8日至11日在成都召开;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定于5月9日召开,会期共4天。 云南省也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决定在保持原定议程不变的情况下,将两会的会期调整为3天。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5月9日上午开幕,5月11日下午闭幕。云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于5月10日至12日召开。 和以往相比,上述两省的两会会期较往年有所压缩,会议进行了精简。例如,云南省的人大会议精简了全体会议的次数。将以往通常要召开的五次全体会议调整为三次全体会议,以往第一、二、三次全体会议的议程合并为第一次全体会议议程,依法听取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两院”工作报告。 疫情防控和公卫健康成会议重点 基于当前的特殊背景,疫情防控成了四川和云南两省两会的重要议题。 在四川,据报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四川许多政协委员的聚焦点,截至4月底,四川省政协共收到相关提案117件,社情民意信息2700余条。 四川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在开篇就聚焦于疫情防控,此外,包括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公共卫生健康”也成为了今年云南两会的关键词之一。 云南省政协主席李江在作工作报告时称,云南省政协将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组织委员、专家学者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一批专业性、高质量的建言成果。 云南省两会透露,云南将筹集100亿元资金实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解决长期以来的传染病救治和疾病防控能力短板,推进“健康云南”建设。 云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云南将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理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 疫情防控下,省级两会有这些变化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两地省级两会本身的防控措施也备受关注。事实上,为做好省级两会的疫情防控,两地在人员管控、会议形式、驻地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调整。 在原有工作组的基础上,两地增设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保障组,专门落实防护责任。 据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官微“四川发布”消息,会议期间动态监测参会人员健康信息,通过增设疫情监测联络员、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保障组等形式,落实防控责任。 在会议组织形式上,今年四川政协会议参会人员将在驻地宾馆收看政府工作报告现场直播,书面听取省“两院”报告。 在云南,除政府工作报告全部作口头报告外,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省“两院”工作报告调整为在印发书面报告的基础上作简要的口头报告;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听取的其他报告,调整为书面印发全体会议。 此外,出、列席人员范围也有一定调整。 例如,四川省的政协会议要求,尚在境外的港澳委员,可通过线上平台查阅会议资料、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省级老领导、省政协机关离退休干部代表不出席开、闭幕会。 云南省的人大会议不再邀请外国驻华领馆官员旁听会议,并将列席人员由原定的291人调减为57人。 驻地管理方面,四川省两会期间对驻地宾馆实行准封闭式管理。其中,人大会议方面,本次大会要求代表一律不会客,不得外出应酬、购物游览和接触非与会人员;会议期间要抽查代表住宿情况,抽查率不低于30%;要对代表就餐实行后台数据比对,对没有就餐刷卡的代表要书面说明情况。 云南省的政协会议则要求,与会人员通过2次核酸检测、且持健康绿码才能参会。大会统一安排食宿及交通,实行封闭式管理。会议期间,不得私自外出、会见外来人员;实行分餐和取餐制;还有会风会纪督查组不定期检查人员住宿情况。在驻地酒店,电梯、餐厅等处摆放免洗手消毒凝胶等物品;房间还配备医用口罩、75%酒精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