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歆 1月下旬,虽然京沪粤的气温相差悬殊,但是其金融“热力图”却十分相似。在三地各自召开的地方“两会”上,资本市场是三地金融关键词的“最大公约数”。 笔者注意到,北京“两会”的部署“单刀直入”,直接提出“推动新三板改革”,这也是北京市连续数年的坚定表态;上海“两会”从制度建设和企业培养的中观、微观两个维度入手,表示“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深化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广东“两会”对于资本市场建设的规划涉及最广,包括“抓好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支持深交所完善上市制度、开展‘新三板’转板试点”。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都迫切需要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资本市场肩负着资源调配的枢纽职责,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功能的发挥,对于实体经济发展增效和产业引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成份股”,其质量提升也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从经济发展模式来看,京沪粤可谓各有侧重,但同时也共性颇多。2020年,北京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9万家,独角兽企业93家、数量居世界城市首位;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累计增长56.9%和58.5%;金融、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升。去年7月27日,新三板精选层设立,全国共有32家企业作为第一批精选层企业集体挂牌,北京市占据6家,挂牌数量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的精选层45家企业中,北京市企业为8家,占比18%,仍排名第一位。 上海市去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0%;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6.2%;日均新设企业1665户、增长12.8%,这些数据一方面体现了“硬科技”企业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正是上海市支持“深化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底气。 广东省2020年GDP已经超过11万亿元,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1%、31.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4.7%;金融业增加值近1万亿元。更重要的是,广东省肩负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其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将更为直接、高效。 此外,京沪粤作为证券交易所和新三板市场的“地理意义”所在地,可以说是资本市场内部的重要枢纽,自然需要更多的肩负起推进注册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一流交易所的区域职能。其中,由于转板制度即将开启,新三板的承上启下作用将得以进一步发挥,因此,新三板市场改革被北京和广东“两会”直接点题,被上海“两会”纳入题中应有之意。 笔者认为,对于京沪粤而言,未来三地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建设,需要进一步同频共振,同时应充分发挥其对于各自经济发展辐射区域的引导、带动作用,让资本市场“热效应”在更大范围、更深广度充分发挥。
1月17日,河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打响今年地方两会“头炮”,其余各省份也将陆续进入一年一度的省级两会时间,北京也将于本周开启两会。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除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无疑是今年地方两会的重点内容。各地在区域经济、数字经济、新发展格局等关键领域的具体举措备受期待。 从各地公布的信息来看,今年大多数省份将省级两会的时间定在1月中下旬。但受局部疫情影响,原定于本周召开两会的河北、辽宁已通知适当推迟召开会议时间。疫情防控背景下,缩短会期也成为大多数省份的选择。如1月17日召开的河南省两会,政协与人大的会期均为3天半。 北京市两会也将于本周召开。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将于1月21日下午开幕,1月25日闭幕,会期为4天半;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1月23日召开,会期同样为4天半,与去年相比缩短一天。 地方两会是展现地方经济现状和目标的窗口。除了各地2020年的发展成绩单外,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将审议的“十四五”规划也备受关注。 在去年底,各个省份陆续公布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区域经济、数字经济、新发展格局等被各地频频提及。如在区域经济上,北京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构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河北和天津在建议中也都强调了要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上海提出了“加快建设上海大都市圈,推动长三角各地发展规划协同”;成渝双城经济圈也加快建设步伐,重庆在建议中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等目标。 此外,全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多地将融入新发展格局进行专章部署,并明确自己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如北京提出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上海提出要打造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云南提出打造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和重要支撑点等。 每年的地方两会也会透露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计划。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多地已有重大项目迎来密集开工。目前来看,作为扩大内需的关键抓手,今年“稳投资”还将重点围绕“两新一重”,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等。这些势必也将体现在各地会议之上。 此外,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话题依旧是地方两会不变的热门话题。目前,贵州、安徽等地已经开始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希望公众从教育医疗、经济金融、营商环境等方面建言献策。 北京在2020年12月25日召开的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审议并确定了市2021年31件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包括增加2万个中小学学位,推进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利用人防地下空间提供5000个停车位,新建和改造提升600座生活垃圾分类驿站等。
没技能 压力大 工作难找宅在家 ……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 资助以训稳岗 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 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朱英
延宕两个多月后,2020年全国“两会”正式开幕,在这个被疫情扰乱的特殊时期,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提醒着世人,中国正在努力回归日常,无论是经济的,还是政治的,以及个人的。 这是一次处于历史进程的“两会”,世界迎头撞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波诡云谲。中国转巨石于万仞,实力和定力,勇气和运气,彼此勾连,我们当下的每一个选择,都影响着我们未来的可能性。 人间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增长,是这次“两会”的头号话题。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已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增长尚未转“正”,中小企业、产业链、稳增长和(港股00001)保就业,全都处于转危为机的要津渡口,牵一发动全身。全球流动性洪水滔滔,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因应,赤字货币化讨论烈火烹油,争论的无非是增长几何。 疫情对中国经济是一次压力测试,我们虽然经受了测试,但全年增长,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是3%-4%。一切问题都是发展问题,这是我们渐进式改革的信条,增长不足就会触及不稳定。“两会”是否以及如何定义今年的增长目标和刺激力度,新基建和大消费怎样细化,决定着全年的市场预期。 改革,与增长如影相随,既在短期内与增长存在着消长,又在长期内护佑着增长的潜能。“两会”前,新时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万字长文公布,涉及方方面面的硬骨头和深水区,为今年注入了强烈的改革预期。“两会”将如何讨论和表决相关改革事宜,人们对此的关注不亚于增长。我们反复强调,越是“压力山大”,越是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将对冲掉气势汹汹的外部不确定性,消弭内部的明斯基时刻。 民法,是今年“两会”的明星话题。提交人大审议的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公民权利的百科全书。市场经济越是发展和成熟,对于法治和权利的公共产品供给越是渴望。民法典是保障公民私权的国家大法,保护私权的另一面,就是为公权力划定边界。这代表着国家的态度,稳定着一个个具体的市场主体的预期。有恒产者有恒心,而恒产有赖于民法的清晰和强有力的保护。在这个外部敌意泛起的特殊时期,凝聚人心何等重要。 治理,也是“两会”绕不过去的重要话题。它跟新冠疫情防控有关,又不仅仅简单等同。正如中央指出,疫情暴露出我们治理能力的一些短板和不足。经此一“疫”,我们如何总结和改进,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两会”是个窗口,人们希冀从中寻找并不断强化。现代经济,预期自我实现,信心是投资和消费的函数,是增长和改革的变量。信心,不是原因,是结果。 浮云散,明月照人来。 对处于历史进程的这次“两会”,我们屏息关注,不肯忽略每一个细节。
2020年“两会时间”开启,这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召开的两会,还是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后召开的两会。如此特殊的时期,中国全国两会将担起怎样的使命,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国际社会格外关注。 “它不仅是例行政治程序,还是中国完全控制新冠病毒传播情况的象征”“作为疫情下洞察中国决策方向的重要窗口,在世界政治酝酿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今年中国全国两会值得追踪的热点,不少于以往任何一次”……连日来,国际舆论持续聚焦特殊时期的中国全国两会,瞩望中国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前景,期待聆听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中国经济复苏发展的强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见证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效率在战胜艰难险阻过程中释放的超凡能量。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经受住疫情考验的中国,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决心坚定不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斗志矢志不移。誓把因疫情而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已经化为全国上下脚踏实地的共同奋斗。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文章评价:“对于那些目前仍受疫情重创的国家来说,中国就像预示未来的时光机。”世界同感振奋的同时,更进一步思考“中国为什么行”。瞩目中国“两会时间”,也是期望读懂中国。 “在这次会议上发布的任何增长目标都将受到密切关注。”彭博社对两会制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聚焦,折射出中国经济复苏发展的世界分量。中国4月份出口同比增长8.2%,实际使用外资实现正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充分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活力的一系列数据和事实,证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透过近期国际媒体的报道,很多人发现中国城市交通恢复了繁忙、消费正在复苏、外企投资加快落地。国际观察人士得出结论,“中国取得疫情防控战略性成果后,走在了全球经济复苏曲线的前面”,“中国经济超预期复苏给全球经济带来利好消息”。 抗击疫情离不开全球协作,世界经济复苏更需要各国开放合作。决胜全面小康的中国能否继续向世界释放红利?很多国际观察人士满怀信心地预见到足令世界倍感鼓舞的答案。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确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已经签约的展览面积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美国惠誉评级公司获准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正式取消……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彰显中国致力开放合作、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底气和决心,必将为世界经济稳定和复苏注入信心和动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经淬炼的中华民族定将从挑战中汲取力量,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特殊时期,瞩目“两会时间”,读懂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人们更能感知发展的机遇、合作的力量。各国携手奋进,世界才能更美好。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薛源
12日,四川和云南的省级两会全部闭幕。至此,因疫情而推延三个月之后,31个省份的省级两会均已落幕。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四川和云南的省级两会在会议时间、会期长短、参会人数等方面都作出了调整,而疫情防控也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 延后三个月举行 四川、云南两会会期缩短会次精简 5月8日,推迟了三个月的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成都开幕,这标志着四川省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也是疫情后中国首个召开的省级两会。 此前,全国大多数省份的2020年省级两会已在春节前落幕,但因为疫情影响,四川省和云南省在1月底分别宣布,两地原定于2月初举行的两会推迟。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4月29日,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最终定于5月8日至11日在成都召开;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定于5月9日召开,会期共4天。 云南省也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决定在保持原定议程不变的情况下,将两会的会期调整为3天。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5月9日上午开幕,5月11日下午闭幕。云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于5月10日至12日召开。 和以往相比,上述两省的两会会期较往年有所压缩,会议进行了精简。例如,云南省的人大会议精简了全体会议的次数。将以往通常要召开的五次全体会议调整为三次全体会议,以往第一、二、三次全体会议的议程合并为第一次全体会议议程,依法听取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两院”工作报告。 疫情防控和公卫健康成会议重点 基于当前的特殊背景,疫情防控成了四川和云南两省两会的重要议题。 在四川,据报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四川许多政协委员的聚焦点,截至4月底,四川省政协共收到相关提案117件,社情民意信息2700余条。 四川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在开篇就聚焦于疫情防控,此外,包括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公共卫生健康”也成为了今年云南两会的关键词之一。 云南省政协主席李江在作工作报告时称,云南省政协将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组织委员、专家学者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一批专业性、高质量的建言成果。 云南省两会透露,云南将筹集100亿元资金实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解决长期以来的传染病救治和疾病防控能力短板,推进“健康云南”建设。 云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云南将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理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 疫情防控下,省级两会有这些变化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两地省级两会本身的防控措施也备受关注。事实上,为做好省级两会的疫情防控,两地在人员管控、会议形式、驻地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调整。 在原有工作组的基础上,两地增设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保障组,专门落实防护责任。 据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官微“四川发布”消息,会议期间动态监测参会人员健康信息,通过增设疫情监测联络员、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保障组等形式,落实防控责任。 在会议组织形式上,今年四川政协会议参会人员将在驻地宾馆收看政府工作报告现场直播,书面听取省“两院”报告。 在云南,除政府工作报告全部作口头报告外,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省“两院”工作报告调整为在印发书面报告的基础上作简要的口头报告;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听取的其他报告,调整为书面印发全体会议。 此外,出、列席人员范围也有一定调整。 例如,四川省的政协会议要求,尚在境外的港澳委员,可通过线上平台查阅会议资料、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省级老领导、省政协机关离退休干部代表不出席开、闭幕会。 云南省的人大会议不再邀请外国驻华领馆官员旁听会议,并将列席人员由原定的291人调减为57人。 驻地管理方面,四川省两会期间对驻地宾馆实行准封闭式管理。其中,人大会议方面,本次大会要求代表一律不会客,不得外出应酬、购物游览和接触非与会人员;会议期间要抽查代表住宿情况,抽查率不低于30%;要对代表就餐实行后台数据比对,对没有就餐刷卡的代表要书面说明情况。 云南省的政协会议则要求,与会人员通过2次核酸检测、且持健康绿码才能参会。大会统一安排食宿及交通,实行封闭式管理。会议期间,不得私自外出、会见外来人员;实行分餐和取餐制;还有会风会纪督查组不定期检查人员住宿情况。在驻地酒店,电梯、餐厅等处摆放免洗手消毒凝胶等物品;房间还配备医用口罩、75%酒精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