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贝德2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拥有GPS/北斗/高精度定位,以及V2X、LTE/WIFI等数据通信天线的多个实际项目的设计开发及量产经验,已成为知名汽车厂商20余款车型汽车高宽频天线供应商。
2020-05-02 11:39:39央视网新闻 25人参与13评论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多国正遭受巨大挑战,无论是卫生系统,还是正常经济运转都面临巨大压力。日前,多方人士表示中国武汉的抗疫经验,给各国带来了希望。 中国驻英国大使:中国分享宝贵经验助力全球战胜疫情 29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分享宝贵经验,助力全球战胜疫情》。文章称,如何战胜疫情成为了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道艰难考题。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给出了答案。 刘晓明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积累了三条宝贵的抗疫经验。 一是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二是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案,坚持早隔离、早治疗。 三是实施联防联控。中国迅速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动员全国支持湖北省,全国4.2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武汉,共同打赢武汉保卫战。 文章还指出,面对疫情,没有任何国家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除非开展国际合作,否则打不赢这场抗疫战。 武汉的重新开放给世界带来希望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表文章称,经过76天的“封锁”,历经数月的焦虑和担忧,这座首先在疫情中采取“封城”措施的城市,正逐步恢复正常。 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表示,武汉的重新开放给世界带来希望。 阿里·扎希里在阿联酋《海湾新闻报》(Gulf News)发表署名文章指出, 中国政府对新冠疫情的应对方式,以及武汉这座城市的逐渐恢复,向世人展示了如何在危机中实现强劲反弹,并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文章指出,在这座城市中发生的很多事,都在世界各地上演,比如疫情的快速蔓延、城市采取严格的“封锁”举措、对感染者隔离救治等。历经76天,局面一步步得到控制,武汉的“封锁”终于解除。 阿里·扎希里表示,阿联酋面临的挑战与武汉类似,目前情况严峻且充满挑战,但仍要保持坚强。 阿里·扎希里称,中国政策制定者在病毒暴发之初就很快意识到,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挑战。最基础的工作是进行广泛的检测,将病人分类收治的做法,做好隔离,以及进行密切的跟踪监测工作。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已证明采取这样的措施是有效的。 文章还指出,中国财政部门为了稳定经济也采取了积极主动的财政手段,包括在疫情期间引入税收优惠政策和多项金融减免举措,这些措施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扎希里表示,这些举措都为阿联酋应对自身面临的问题带来借鉴。 29日,美国有线电视网(CNN)发表评论称,中国处理危机的模式积极有效。 文章称,尽管中国最初处理危机的严格举措遭受了不少责难的声音,但它比许多国家更好地控制了国内的疫情,经济也比其他国家更快地回到了正轨。
李稻葵:中国有望2049年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李稻葵预测,中国将在2025年左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49年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与那时的日本和法国比肩。要达到这个目标,李稻葵表示非常有信心。 9月22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创始院长李稻葵在北京发布了《新中国70年经济学总结报告》。他在演讲中预测,中国将在2025年左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49年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与那时的日本和法国比肩。 要达到这个目标,李稻葵表示非常有信心。他指出,这只需要中国经济在2017至2025年间达到5.50%的增速、在2026至2035年间达到4%的增速、在2036至2050年达到3%的增速。 随着这个目标的实现,李稻葵表示,到2049年,中国特色现代化经济体制也将逐步成型。“它和今天的美欧经济体制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但李稻葵强调,可以与西方市场经济体系借鉴补充,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另一种可以参考的模板。 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李稻葵指出,中国经济将必须面对三大挑战: 第一,要实现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转向,培育新增长点。他指出,转型的关键有两件事,一是科技创新,要更好地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二是继续扩大内需,要让中等收入群体在15年间从现在的4亿人增长到8亿人,这不仅将增强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而且将给全球经济做出更多贡献。 第二,要持续改革,逐步完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他指出,要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激发政府赋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力;探索国有经济合理的实现形式,根本性的国企改革。 第三,提升自身的能力,务实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他说,在美国不断“退群”的情况下,中国如何能够发挥一个务实的、符合自身能力和身份的领导力,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 回顾新中国70年来取得的经济成就,李稻葵说,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根据我们的计算,中国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1600年达到34.6%的顶峰,在此之后就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下降到了4.9%,而在短短四十年之后,在2018年回升到了18.2%。” 李稻葵团队将中国过去70年的发展分成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部分分别进行研究。 对于前30年,李稻葵指出,中国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经验值得总结: 第一个经验是: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是长期经济发展的基础。自1949年起,中国政府采取了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工作方针,这些政策使得中国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了1982年的68岁,婴儿出生死亡率从1949年的20%降到1978年的5%。它背后的经济学意义就是,使得劳动人口数量大幅上升。同时,中央政府还大力推行扫盲运动,使得文盲率从1949年的80%降到了1982年的22.81%,为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另外,中国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和水利工程方面。 第二个经验是:自主创新是完全可行的,关键在于开放学习、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1949至1957年,共有逾3000名留学生归国,约占建国前后海外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在23位两弹一星的元勋中,有21位有留学经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团队带头人钮经义、邹承鲁等人均留学或工作于国外。中国还积极引进外国专家。在1948年8月至1960年8月期间,苏联援华工作的专家总数超过了18000人次,聘请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专家1500人。除了引进人才,中国当时还大力引进外文科技书刊资料,即便是在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外文科技期刊的进口都从来没有停过。 对于后40年,李稻葵指出,中国经济的腾飞有五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 第一个经验是,在各种激励措施之下,各级地方政府对新企业的进入给予了很高的热情。比如,李稻葵在调研期间发现,在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管理委员会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企业早上9点去注册,中午12点就能注册完,晚上5点可以通过快递收到在公安局备案的章,一天就能办完所有手续。 第二个经验是,中国迅速地把大量的农地转变成工业用地或者是房地产,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稻葵说,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曾高度关注土地问题,但很可惜现代经济学对此关注不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线城市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将土地供应给工业园区而非住宅,这在相当程度上推高了商品房房价。” 第三个经验是,金融深化与金融稳定。李稻葵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没有发生过标准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原因就在于金融的长期总体稳定,从而让企业和百姓心甘情愿地长期持有越来越多的金融资产。他指出,如今,我国金融资产占GDP的比例已接近400%,而2012年还不到300%,上升速度很快。金融资产比例的上升对应的就是储蓄被大量地配置于实体经济的投资。 第四个经验是,以学习为导向的对外开放。李稻葵说,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西欧访问,回国后向国家领导人做了10个小时的汇报,介绍国外的经验。从1992年开始,中国政府派了大量官员去国外学习。“开放最根本的作用是学习,与发挥比较优势相比,学习的作用更加根本。”李稻葵说,“在当今中美贸易摩擦大环境下,其他国家越搞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越要虚心学习。 第五个经验是,审慎的宏观调控。李稻葵称,中国经济波动率很低,在全世界各主要国家中,中国年均CPI增速几乎是最低的,仅高于美国。那么中国为什么还要不断进行宏观调控?李稻葵指出,这是因为企业之间理性的博弈带来了潜在的巨大的宏观经济波动。在经济上行期,各个企业都要抢占先机,拼命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在经济下行期,则谁也不愿意退出,都希望熬到宏观经济回暖。他指出,中国政府运用市场、改革、行政命令三管齐下,稳定了中国的宏观经济。 回顾新中国70年的经济发展经验,李稻葵认为,总结来说,就是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即在政府赋能的市场经济中,要通过调整政府自身的激励和行为,来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李稻葵认为,应该在经济学中建立和完善一个新的分支,以专门研究政府与市场经济学。
自贸区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呈现加速度负面清单6年缩减逾八成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刘萌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数据显示,在近6年的时间里,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自贸试验区为窗口的全面开放格局。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近年来自贸区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呈现出加速度,负面清单6年共缩减逾八成。 改革经验复制推广加速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商务部网站“自由贸易试验区专栏”项目发现,国务院等相关部门先后在2014年12月份、2016年11月份、2017年7月份,2018年5月份、2019年4月份发布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 自2016年11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19项改革事项之后,截至今年4月份,自贸试验区累计向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逐步累积至123项、153项、171项。7月23日,商务部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相关情况发布会的数据显示,自贸试验区已形成202项制度创新成果得以复制推广,且呈现出加速度。 从试点经验产生的领域、类型和效果看。投资便利化涉及81项,贸易便利化64项,金融开放创新23项,事中事后监管34项。这其中,既有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基础性的制度变革,也有“海关通关一体化”监管模式等系统性的制度创新,还有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四个一”等全流程的制度优化。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为加速形成扩大开放新格局,接下来我国还将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进一步成“1+3+7+1+6”的新格局。 7月22日至7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也指出,上海新片区是在过去自贸区实践基础上设立的,是开放的新扩大、改革的新进展,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更大力度改革开放,完善空间规划,实现集约开发,让这片寸土寸金之地飞出新的金凤凰,推动高质量发展。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区自问世起,就被视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是侧重制度创新上的探索与尝试,通过自贸区的实践,创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示范效应。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袁园7月23日介绍,截至2018年底,除海南外的11个自贸试验区以约万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创造了新设外资企业数、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5.54%、12.12%和12.25%的可喜成绩;今年上半年,12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人民币694.7亿元,同比增长20.1%,占全国比重为14.5%。世界银行《2019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2018年排名跃升至全球第46位,自贸试验区建设近6年期间,累计提升了50位。 《证券日报》记者整理自贸区负面清单缩减历程发现,自贸试验区的第一份负面清单来自上海自贸区,2013年9月出台,设立之初为190项,当时还只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项自主探索。2014年,调整减少至139项。2015年,在自贸区扩围之际减至122项,同时扩展到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2017版自贸区负面清单减至95项,并覆盖当时的11个自贸试验区。2018年版减至45项。2019年修订进一步缩减了负面清单长度,新推出一批开放措施,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减至37项,6年共计缩减逾八成。 “今天,它已是大家耳熟能详、推动实现了外资准入从审批到备案历史性转变的全国性制度安排,实现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外资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为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创造了更加公平、稳定、透明的制度环境,并已写入新出台的《外商投资法》,成为被及时上升为法律的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实践,成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成为改革的新抓手,开放的新载体。”袁园表示。 付一夫表示,自贸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在经济下行压力日渐增大的今天,自贸区以先行者的身份,主动打破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束缚,与时俱进地开拓创新、改革,以此来促进发展,这是我国国民经济韧性的重要体现。作为物流、资金、信息、人才自由有序流动的载体,自贸区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不断注入动力。此外,自贸区进出口的不断增长还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增加外汇收入、吸引外资流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以点及面地助力我国整体外贸质量的全方位改善。同时,自贸区的示范效应,推动全国范围内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贸水平的提升与国民经济的健康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