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消息,在线旅行社Booking.com即将关闭其在全球至少五个办事处,分别位于美国贝尔维尤、华盛顿,英国伦敦和剑桥,加拿大多伦多和克罗地亚斯普利特(002324)。Booking.com还曾于上周四与800多名员工进行了现场通话,宣布裁员和削减经济,裁员立即生效。据了解,Booking集团在今年8月初宣布了Booking.com的全球裁员计划,9月初,该裁员计划获批,预计最终可能影响到该公司全球员工总数的25%。
你在马路上如果拦住一个姑娘问她哪家公司的吹风机最好,相信十有八九得到的答案就会是戴森,作为席卷全球的网红家电巨头,戴森用它价格高昂却着实好用的吸尘器、电吹风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众多女性消费者的心。 然而,最近戴森这位英国首富却是水逆不已,一方面,花巨资造车造的铩羽而归,亏损不已,另一方面,却受到黑天鹅冲击,全球裁员九百人,戴森这是到底怎么了? 一、时运不济的戴森 近日,随着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人们的消费习惯正经受潜移默化的改变,而这将进一步作用于就业市场。 戴森公司发言人最近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该公司将在全球14000个工作岗位中裁员900人,其中大部分是零售和客户服务人员。其中,英国是其裁员的重头。声明称,其英国业务现有的4000名员工中,将被裁员约600人,占到裁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不过另外10000名非英国雇员中,只有3%的人会受影响。 戴森的一位发言人称:“新冠病毒危机加速了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因此需要改变我们与客户接触以及销售我们的产品的方式”,并表示公司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避免强制裁员,另外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该公司没有让任何员工无薪休假,也没有动用任何公共资金来支持世界任何地方的工作。 2017年9月,戴森宣布进军电动汽车制造领域,并启动电动汽车研发,计划投资25亿英镑。2018年,戴森曾宣布要在新加坡建设一座工厂来生产电动SUV,被认为是一家极具实力的“特斯拉挑战者”。 当年在给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詹姆斯·戴森曾透露:已经开始组建团队,该团队将戴森公司的顶级工程师与汽车行业的优秀人才相结合。该团队已经超过400名成员,“我们正在积极招募人才。我致力于在这项工作上投资220亿美元。” 但去年,该公司表示,尽管在英国的工程师团队开发了一款“神奇的电动汽车”,但它不会生产销售,主要原因是这款电动车“在商业上不可行”。 在全世界,戴森公司以优秀创新的工业设计闻名。詹姆斯·戴森之前对媒体介绍了团队设计的电动SUV,其中推出了多种创新技术,车身外观也颇为精美,然而戴森测算出的电动车销售价格在市场上并无竞争力,在浪费了6亿美元投资之后,该公司遗憾关闭了电动车项目。 据悉,这款电动车一次充电可以续航960公里,远远超过了目前豪华电动车的水平。在动力性能上,这款车加速到百公里时速只需要4.8秒钟。 又裁员又兵败造车,戴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网红戴森为啥突然火不起来了? 二、戴森到底怎么了? 其实,说实在作为英国首富的戴森爵士可谓是一代传奇,此前,戴森因其产品外观、性能、品牌差异度等优势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仅去年一年,戴森创始人James Dyson的个人净资产就增加了36亿英镑,达到162亿英镑,这还是在5亿英镑电动车项目失败的情况下。分析人士称,这足以让每位英国员工都成为百万富翁之余,Dyson自己还能留有30亿英镑的财富。 只是戴森的问题我们却不得不承认,那么,戴森怎么了?从戴森兵败的这些案例我们能够学到什么? 首先,戴森的成功证明了高价同样能成网红爆品。之前我们就曾经说过,戴森是一代网红传奇,我们专门用过一篇文章来分析戴森的玩法,在这篇名为《被中国人买成首富的英国人,年赚百亿戴森到底如何颠覆中国商业?》文章中我们曾经明确的分析过,戴森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国都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是因为戴森通过多年对于消费市场的观察找准了消费者的核心痛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戴森通过大量的科学家研究和市场分析,设计出了好看好用但是很贵的产品,然而由于产品的性能实在太好了,从而让其具备了巨大的产品势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巨大的冲击力,让大量的消费者可以快速爱上戴森。再加上戴森掌握了极简主义的用户设计理念,这帮助戴森可以有效地进行市场推广,所以戴森才能够取得成功。 其次,戴森造车失败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其实,戴森造车失败完全不让人意外,我们看到新能源汽车其实和其他很多互联网产业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与互联网的轻资产模式截然相反,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重资产的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投入研发,所以造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看到当前成功的造车企业要么是本来就是汽车巨头只是将驱动方式改变一下,其他几乎都不要变,比如说丰田、宝马,中国的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等等,要么就是特斯拉一样孤注一掷去造车的公司。所以,对于戴森来说,其作为一家消费电子产品公司来说,其本身擅长的就是家用小家电而不是汽车这种高精尖的产品,所以戴森实际上是缺乏造车基因的,强行造车不是不行而是需要事倍功半,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头戴森宣布造车的时候各种质疑的声音甚嚣尘上。 然而,从毅然放弃造车这件事来看,戴森爵士实际上不是一个拘泥于面子的人,一旦发现自己做了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戴森的选择并不是硬耗下去,而是果断止损,即使损失了6亿美元,但是却美元强撑下去,以至于让损失进一步扩大,毕竟对于戴森这样的富豪来说,6亿美元虽说不少,但也远不止于伤筋动骨的地步。 第三,果断裁员其实也是戴森的玩法。作为一个英国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明白为什么戴森会大力发展线下销售体系,毕竟在保守的英国,线下销售远比线上销售的市场发展更好,这就是为什么戴森会选择大规模发展线下销售体系的重要原因。但是,正如戴森所说,这次突如其来的病毒实际上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零售体系,原先在很多欧洲国家盛行的线下零售市场消费习惯被居家令等要求强制改变,线上销售成为了主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戴森还是用了自己及时止损的做法,不惜一切代价,全面进行裁员,用这样的做法让戴森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为自己转型线上奠定基础。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戴森的一系列玩法的时候,就能够发现,无论是顺境戴森是网红的时候,还是逆境戴森面临挫折的时候,戴森不纠结的特性非常明显,做的不好立刻下线,或者立刻裁员,然后果断驱动企业止损。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永远不败的将军,但是只要能够学会及时止损,那么就可以真正实现对于市场的不断适应与发展,戴森的玩法你看懂了吗?
7月19日,李国庆在自己的微博发布了一篇名为《收拾心情再出发让当当重现辉煌》的文章,表示“这么些年来,还从来没有这么多的闲暇集中思考一下人生。在时间凝固的日子里,我想念家人和朋友,回顾成功与失败,反思接管当当的经过以及思索未来。对已故的父母,我充满感恩之情”。 李国庆在文中强调:“立誓接管当当,不是为自己维权,是为社会奉献可持续健康高增长企业。通过为小股东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员工和他们的家人伸张正义,讨回公道,通过共商共建共享以最大激发员工再创辉煌的动能!更为挽救我呕心沥血创立和经营的当当免遭毁于一旦”。 他表示,在保住网上图书售卖的行业地位的同时开拓新业务,让当当再现辉煌,这便是今年4月底和7月初两次行动的动机和背景。很遗憾地看到本出于良好动机的接管方式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过去几天里,我对此做了深刻的反思”。 李国庆还称现在当当所谓利润增长的背后是靠大幅裁员1300人(其中部分包括正在哺乳期中的妈妈),还时不时以婚丧嫁产等考勤为由缓发少发或不发奖金导致员工人心惶惶,士气低落,毫无积极性可言。是只在舒适圈固守传统图书业务而不开拓创新带来的长期持续发展的危机。 对此,俞渝团队对记者表示,裁员1300人不属实,保留起诉的权利,对于李国庆的言论不予置评。 据悉,此前李国庆分别于4月底及7月初先后两次“闯入”当当网,拿走当当公章及部分重要文件,当当网报警处理。7月8日,朝阳警方对外通报,李国庆因涉及强力开锁、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等,被依法行政拘留。 李国庆方面向记者证实,李国庆拘留期满,已于7月19日下午释放。
7月16日讯(记者 陈琼)依靠着"极致性价比"以及强大线上营销能力,成立四年的完美日记短时间内迅速跻身国货彩妆行业龙头行列。备受资本追捧的同时完美日记日前传出再一次传出IPO消息,此前完美日记已经完成4轮融资,半年时间估值翻了一倍达到20亿美元。 在完美日记高速扩张的同时挑战开始显现,随着线上红利消失,开始拓展线下市场的完美日记需要背负更大的成本压力以及前景的不确定性。记者还留意到,自今年4月以来完美日记被曝大规模裁员,人员流动性过大也成了完美日记扩张中的“隐形炸弹”。 资本宠儿 新国货化妆品的赛道有多热,各路资本的热情可见窥见一斑。 4月1日,完美日记完成新一轮1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后,完美日记估值将达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1.97亿元)。据了解,完美日记该论融资,领投方为老虎环球管理公司,厚朴管理投资公司、博裕资本参投。完美日记上一轮融资是在2019年9月,彼时10亿美元,时隔半年,完美日记估值整整翻了一倍达到20亿美元。 资料显示,完美日记创立于2016年,创始人黄锦峰曾在淘品牌御泥坊担任首席运营官一职。截至目前,完美日记已经完成4轮融资,其投资名单上不乏真格基金、弘毅资本、高榕资本、高瓴资本、老虎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2019年最新美妆销售排行榜中,完美日记力压各大国际品牌排列第一,成为新晋“国货之光”。 备受资本追捧的同时完美日记日前传出再一次传出IPO消息。根据彭博社报道,完美日记母公司广州逸仙电商正在筹备IPO,计划融资4亿~5亿美元。此前也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完美日记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或2021年上半年挂牌上市。对于沸沸扬扬的传闻,完美日记官方对IPO消息予以否认。 裁员噩梦 与国货之光、资本宠儿的外印象不同,在完美日记的员工们眼中,公司又是另一个画像。“离职后我成为了完美日记最大的黑粉”,一名完美日记前员工表示。 记者了解到,社交媒体上,关于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人员流动大的吐槽也不少。有主动离职老员工称,近年来公司高速发展背后是对员工的压榨越来越多。包括工作越来越多、工资福利越来越少、kpi越来越高,老员工每天提心吊胆kpi和被裁员。 有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前员工表示,从4月底完美日记就在大量裁员,到五月中旬一共裁了400多号人,这400多号人里面不乏被hr拖着不签三方的实习生。一名员工表示,整个公司做了半年的已经是老员工了,人也一天一天的减少,入职培训的群当初有300人接近400多人,走的时候剩下一百零几个。另一名员工也表示,“入职当天80几个伙伴,现在还剩下不到5个” 躲过裁员风暴留下了的员工则抱怨加班严重,“九点十点都不叫加班,必须向加到凌晨三四点的铁人看齐,最近公司在疯狂裁员,员工流动性非常高,入职的说好的福利说没就没“。一名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员工表示。 针对上市传闻逸仙电商董事长黄锦峰也表示,公司目前仍处在创业的初始阶段,更关注如何为用户创造价值,而不是公司的市场估值。而从员工们的抱怨声中可见,完美日记在努力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却忽视了员工自我价值实现。 针对公司大规模裁员及原因,记者向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出采访函求证,截至发稿,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未给出回应。 线下迷局 创立仅4年的完美日记是当前国产美妆领域的明星品牌,其热门彩妆产品红丝绒唇釉长期占据天猫彩妆品类销售额第一名的位置。不过随着线上红利消失,完美日记的高速增长遇到瓶颈,公司也在这种背景下加码线下市场。 2019年年初,完美日记开出第一家线下门店,据完美日记官方数据,截至今年6月24日,完美日记已经在全国47个城市开出了100家门店。根据完美日记规划,2022年线下门店总数超600家。这意味着高昂的开店成本以及更激励的竞争环境,在国际品牌占优势的线下渠道,完美日记靠什么突围仍是未知。 完美日记今年的开店目标能否实现?如何应对线下更高的运营成本带来的挑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记者向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出采访函求证,截至发稿,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未给出回应。 口碑滑坡 打出“大牌平替”以及极致性价比的标签,完美日记收获了一众年轻消费者的追捧。不过在产品口碑上,完美日记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在体验了相关产品后发出了“拔草”感言。完美日记旗下爆款产品、销量第一的哑光唇釉被消费者吐槽体验很差,“被众多美妆博主推荐的哑光唇釉在嘴上不仅巨干,而且从颜色到质地,都非常的不符合他家的宣传”,消费者尚女士在社交平台上表示。 产品质量的“一言难尽”来自于其代工模式,压低成本意味着产品在成分配给、生产工艺等层面的门槛都比较低。据了解,完美日记的代工厂包括科丝美诗、莹特丽、臻臣等业内知名的代工企业。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完美日记清透滢亮防晒喷雾生产企业为科丝美诗(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 强营销、重代工的模式使得完美日记短短时间迅速崛起,也带来了众多模仿者,花西子、调色师等一堆主打性价比并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的国产美妆品牌的兴起给完美日记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高速扩张以及估值快速提升的同时,完美日记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打造护城河。
今年以来,疫情蔓延造成了旅游活动和新车需求的大幅降温,给汽车产业带来了显著影响。对此,汽车生产商戴姆勒集团和宝马公司都计划进行裁员来应对市场波动。 据德国媒体报道,近日,有消息人士称,戴姆勒集团首席执行官康林松着手实施新的成本缩减计划,预计在2025年年底前再裁员10000人。 报道称,戴姆勒集团计划将其IT服务外包出去,同时缩减研发部门岗位。去年11月,戴姆勒集团发布裁员声明,表示到2022年将全球裁员至少10000人,以削减14亿欧元开支。其中10%的管理人员将被优化。 在疫情影响下,戴姆勒集团损失较大。财报显示戴姆勒集团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销量、利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2020年第一季度,戴姆勒集团销量为644300辆,同比下滑17%;营业收入为372亿欧元,同比下滑6%;息税前利润为6.17亿欧元,同比下滑78%;净利润为1.68亿欧元,归属于戴姆勒股东的净利润为9400万欧元。 与此同时,德国汽车巨头宝马也将启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裁员计划。据法新社6月19日报道,由于疫情流行导致需求大幅下降,宝马今年将削减6000个工作岗位,并冻结与竞争对手戴姆勒集团的大型自动驾驶技术合作。 宝马公司在声明中表示,公司需要采取必要步骤帮助宝马集团更有力地应对外部冲击和市场波动。公司的目标是“通过自然减员和自愿协议实现有计划的裁员”。德国媒体报道称,这波裁员将通过解聘、提前退休、短期员工不续约和遇缺不补等综合方式实行。 宝马公司还宣布暂停其与戴姆勒合作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项目。宝马公司在声明中表示,当前,两家企业自身状况和整体经济形势已不构成成功开展合作的正确时点。不过,双方仍强调,保留今后重启这一合作的可能性。 法新社分析指出,不断萎缩的汽车市场、向电动汽车转型的高昂代价和成本,以及欧盟对二氧化碳过度排放的更加严厉的处罚措施,都已经在疫情封锁措施之前就开始侵蚀德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日前,德国《汽车周刊》报道称,奔驰母公司戴姆勒CEO康林松(Ola Källenius)欲推出更大规模的节约计划,在现有裁员1万的计划上再裁1万个工作岗位,并于2025年年底前完成。 (图片来源:微博) 此外,报道还称,这家汽车制造商计划将IT服务外包出去,同时缩减研发部门岗位。 此消息一出,立马引起外界的注意。要知道早在去年11月,戴姆勒已经推出了一轮裁员计划——彼时戴姆勒集团发布裁员声明,表示到2022年将全球裁员至少1万人,以削减14亿欧元(约合108.5亿元)开支,其中10%的管理人员将被优化。 把这两项裁员计划结合来看,也就是意味着在2025年底前戴姆勒至少要裁掉两万员工,而这一节约精简计划力度也明显比之前公开的精简计划更大。 事实上,在全球车市寒冬之下,戴姆勒的裁员是意料之中的举动。 不久前,IHS Markit发布一份报告指出,预计今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降22%至7030万辆。其中,美国销量预计同比下降26.6%至1250万辆,将是2010年1160万辆销售以来的最低水平。另外欧洲市场降幅也比较大,IHS预测在西欧和中欧地区,全年汽车销量将下降24.9%,至1360万辆。 在这背景下,全球知名车企们均发布了一些裁员计划。其中,宝马集团正在和公司工会协商一项涉及6000名员工的裁员计划,将在6月份正式公布详情;豪华品牌奥迪也制定了裁员计划,其打算到2025年裁员9500人;而雷诺也在不久前宣布一项裁员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在全球范围内宣布裁员1.5万人。 基于上可知,车市寒冬来临之际,除了戴姆勒-奔驰之外,宝马、奥迪等车界巨头,也避免不了选择裁员过冬这一方式。 此外,据戴姆勒财报显示,2019年该集团出现净利润近十年最差的表现。具体而言,2019年其实现总营业额为172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149亿元),同比增长3%;全年息税前利润为4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7亿元),同比下滑60.4%,其中净利润为2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5亿元),同比大跌64.5%,这两项有关实际收益的数据达到近十年来的最大跌幅。 而需要注意的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戴姆勒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据一季报显示,戴姆勒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同比下滑17%至644,300辆;营收较去年同期下降6%,为372亿欧元;息税前利润从去年第一季度的27.98亿欧元降至6.17亿欧元,跌幅为78%。而该公司还曾公开表示,将在第二季度陷入亏损,德国NordLB分析师预计其亏损将在20亿到30亿欧,Metzler投资银行则预计亏损最少为15亿欧。
六月已行至过半,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依旧不容小觑。 在人们重燃对第二波疫情的担忧之火的同时,航空业再度出现一系列的裁员潮,使人对现状不敢掉以轻心。 行业裁员潮再度来袭 近日,美国多元化制造巨头德事隆表示,将暂停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工厂生产飞行模拟器,并计划在多个业务部门裁减1950个职位,相当于其员工总数约6%。而在此前,该公司已让约7000名员工停薪休假。 “由于这一大流行病对商业空运业务预期的长期影响,飞行模拟器的需求正在大幅下降,订单被取消。”——德事隆 而除此之外,近期航空业的裁员潮也似乎再次复燃。 受疫情影响,爱沙尼亚航空产业集群的成员公司必须裁员500人; 日前,北欧航空公司(SAS)宣布裁员90%,将被迫解雇大约10000名员工; 法国航空公司宣布将裁员8000人至10000人,占集团员工总数的15%至20%;且法航管理层计划到2022年底取消1510个岗位; 德国第一航司汉莎航空将原定的裁员规模翻倍,预计将裁员2.6万名员工,此前与政府达成了700亿救助协议... 显而易见,基于疫情时期,为最大化的减少传染风险,人们的出行有所受限,航司不得不减少甚至取消相关航班,这便直接导致了其无法获得及时的盈利,进而被压缩了生存空间。 航空业依旧承压于疫情 整体来说,目前的航空产业还是处于一个“叫苦不迭”的困境之中,毕竟行业亏损的影响使其元气大伤。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全球航空运输业财务预期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或将亏损843亿美元(约合5951亿人民币),净利润率下降20.1%;收入预计只有4190亿美元,比2019年收入下降50%。 具体来看,预计客运需求会随着边境关闭和政府封城防疫措施的出台而受到缩减,预计2020年的客运量同比预期下降54.7%,达到约22.5亿人次,相当于2006年的水平;预计客运收入降至2410亿美元,大幅低于2019年的数据(6120亿美元);且预计2020年的平均载客率为62.7%,低于2019年的水平(82.5%)。 “从财务表现来看,2020年将是航空史上最糟糕的一年,损失高达843亿美元,即平均每天损失2.3亿美元(约合16亿人民币),而按照今年22亿人次的客运量计算,航空公司运载每位旅客将损失37.54美元。”——国际航协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 民航旅客运输量及同比增速 与此同时,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全球航空业债务或将高达5500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200亿美元。其中,新债务为670亿美元,包括政府贷款500亿美元、递延税款50亿美元和贷款担保120亿美元;商业债务为520亿美元,包括商业贷款230亿美元、资本市场债务180亿美元、新经营租赁债务50亿美元和现有信贷60亿美元。 “政府救援有一半以上产生了新债务,航空公司资产净值增加不到10%,这彻底改变了行业的财务状况。而偿还政府和私人借贷机构的债务,意味着行业遭遇的危机比客运需求恢复所需的时间要长。”——国际航协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严格执行防控方针的背景之下,人们对疫情的反弹还是或有些“防不胜防”。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854万,累计死亡病例超45万,其中,除了印度、巴西疫情的爆发之外,美国第二波疫情的出现也引人警惕,目前美国确诊病例累计超226万,死亡病例超12万,而本周美国有十个州出现了创出新纪录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例如,加利福尼亚州17日新增4291例确诊病例,首次单日新增超过4000例。 “当你看到病例数量增加了50%或150%,正如我们现在在南部州看到的情况,这不是因为检测能力提高。这些就是新病例,是社区传播。”——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伦理和卫生政策系主任伊泽基尔·伊曼纽尔 除此之外,由北京新发市场爆发的疫情也值得重视。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6月18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25例、疑似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截至6月18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603例,累计出院411例,在院183例,累计死亡9例。尚在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5例。 而为了尽早把疫情反弹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从16日开始,北京宣布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提升至二级,中高风险街乡、新发地市场相关人员禁止离京,其他人员坚持“非必要不出京”,确需离京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作为国内最大的航空港之一,北京这一航空重镇也将继续做出表率,做好相关应对预案,这也便意味着:北京的航班班次或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减少和取消,进而对行业的复苏进程施以一定的负面阻力。 三大航单月ASK增速以及单月客运量增速 等待航空股的复苏 基于上述,可以发现,航空业的暖春或许还需要一些时日,毕竟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也需要时间去消化。 但时间不等人,航司运营压力的增加是有目共睹的,行业的自救举措势在必行。 一方面,航空公司普遍采取减少航班班次、降薪裁员等措施来减少运营成本,同时通过“客改货”航班来保障国际物资运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这一危机之下,行业的洗牌进程或会再度加快,国内航空的并购重组、混改等举措不仅可以稀释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 “在一定程度上,行业复苏的关键是全球统一执行国际民航组织的重启措施,以确保旅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采用有效的接触者追踪系统,重启措施将帮助政府树立信心重开边境,而无须隔离。”——国际航协 而来看我国航空股,不同于遭到巴菲特抛弃的美股航空股,目前A股航空运输板块估值处于相对低位,从长期来看,其后续的发展或将随着疫情受控,各国逐渐开放航班限制等利好因素的释出而得到上涨的助力。 2020年以来美国三大航股价变化走势图 美国三大航 PE 及平均值 然而,基于目前抗疫仍在继续,近期航空股虽有所反弹,但依旧呈现震荡走势,其中,内地航线持续得到改善,而由于国际航线依旧表现疲弱,且各大航司因“平均票价”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使得营收承压,这一具有重资产、高负债、高风险属性的行业复苏或将还会继续受疫情这一阶段性冲击风险影响颇深,或可继续关注我国三大航等龙头标的表现。 东航A股PB最低点与股价最低点 南航A股PB最低点与股价最低点 “中国国航(0753.HK)目标价由7.5港元下调2.7%至7.3港元,将中国南方航空(1055.HK)目标价由5.2港元下调4.8%至4.95港元,中国东方航空(0670.HK)目标价则由4.2港元下调4.8%至4港元,但维持三股“买入”评级。——高盛 国航A股PB最低点与股价最低点 结语 整体而言,本次疫情的突发使得航空业遭遇了近年来最大的生存危机,无论是裁员降薪,还是寻求援助,都可以直接看出各大航司的处境艰难,毕竟置身于全球化浪潮之下的航空业无法幸免于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营运模式、竞争格局等方面潜移默化地产生深远影响。 而基于这一特殊时期还未过去,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辅以出行受限这一关键因素或将继续影响人们对航空业的发展预期。但可以确定的是,若疫情的“反扑”得到遏制,处于估值低位的航空板块基本面的修复便或有所可期,但这一回暖过程或将较为漫长,毕竟相关经营数据指标的好转并不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