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常泰长江大桥6号主塔墩施工现场,智能机器人正在进行水下取土作业。这款由中铁大桥局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绞吸机器人,能够实现沉井下沉过程的可控、可测、可视,破解了传统设备“束手无策”的“盲区取土”难题,将大大提高未来桥梁建设中大型水中沉井基础的施工效率。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常泰长江大桥主要施工点是江面上两个巨大的桥墩,其中,由中铁大桥局施工的6号主塔墩沉井平面尺寸面积相当于13个篮球场大小。 据了解,该沉井最大入土深度达48米,水下地质条件复杂,要穿越3层粉质黏土层,传统的空气吸泥机难以在粉质黏土层吸泥作业,且取土时存在盲区,施工工艺效率较低。 此次投入使用的智能绞吸机器人有两种,相较于传统设备有了质变的提升:一种履带式绞吸机器人外形像个坦克,履带可以在高低不平的水底平稳前行,通过前端的液压绞吸头旋转将泥土打碎进入排渣系统;另一种龙门式绞吸机器人为框架结构,主框架位于沉井内壁,绞吸头在水下泥面灵活取土。 据介绍,这两种绞吸机器人均安装了水下传感器,水上的操作平台可以实时监测机器人取土情况,实现井孔内高效、精准取土作业,确保沉井安全可视、可测、可控下沉。
7月30日,沉船修复室里浸泡着“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船体构件。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展厅内展陈着清代道光年间青花瓷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展厅内展陈着清代道光年间青花瓷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沉船修复室里展陈着已修复完成的南宋时期的尖底海船。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两名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准备给“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船体构件进行保护处理。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沉船修复室里浸泡着”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船体构件。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一名出水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从浸泡池中提取“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船体构件准备进行出水文物保护工作。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7月30日,一名游客在参观“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展厅内展陈的“小白礁Ⅰ号”模型。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宁波基地有着一支享誉中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宁波设立中国首个水下考古工作站以来,该团队先后开展了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小白礁Ⅰ号” 船体保护等多个中国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小白礁Ⅰ号”遗址于2008年在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清理发掘。2014年,拆解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构件进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内边保护边展示。中新社记者 张茵 摄
连日来,国内多地普降暴雨,水位上涨逼近警戒线。7月17日,水利部召开专题会议,指出应加强长江中下游干流、重要支流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重要堤防和薄弱堤段巡查防守,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记者了解到,以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湖南达诺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诺智能)等为代表的湖南企业各自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备,涵盖砂石装袋机模块车、水陆两用挖掘机、全地形快速架桥车、智能巡查无人机、水下作业机器人等尖端产品。这些产品在一线抢险救灾及日常巡查巡检中发挥功效,起到了缩短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员风险等特殊作用。 三一铁军救灾一线显身手 7月13日,针对江西省境内鄱阳湖严峻汛情,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湖南、湖北等五省消防救援总队。7月13日晚,接到紧急调集命令后,三一重工工程技术人员迅速集结,驾驶三一重工砂石装袋机模块车星夜兼程前往九江市彭泽县。 三一重工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情况:“接到上级命令后,我们的砂石装袋机模块车跨越1000多公里,在7月14日清晨抵达指定地点。砂石装袋机模块车以每小时400至600袋的速度全力输出装袋土料,每袋重量约40公斤。一台砂石装袋机模块车的作业能力相当于60多个青壮劳动力,为筑堤固堤增添一支永不疲倦的‘铁军’。砂石装袋机模块车是我们的全新产品,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专攻救灾救援领域。” 三一重工的砂石装袋机模块车正在现场装袋(供图:肖伟) 除了砂石装袋机模块车之外,三一重工旗下的多款挖掘机、全地形快速架桥车等产品也在一线抢险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水陆两用挖掘机装备有浮箱底盘,可在深度为1.5米至6米的沼泽、淤泥、河面等工况下工作,目前已在救灾一线发挥作用。全地形快速架桥车则为保障救灾车辆通行、救灾物资运输和人员转移安置等方面起到作用。 三一重工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水陆两用挖掘机是我们完全自主研发的产品之一,可在复杂地形当中开展作业。该产品平时在湖泊、河流分布广泛的地区应用较多,为水利工程、河道清淤、鱼类养殖等提供服务。在本次救灾当中,部分受制于交通条件、施工环境的受灾地区使用水陆两用挖掘机,施工效果较好。” 三一重工旗下的水陆两用挖掘机正在水面施工(供图:肖伟) 近日皖江大地,暴雨频发,合肥日降雨量已突破历史极值。合肥湘元抗洪抢险突击队接到安徽肥东县领导指令,迅速调集20台三一重工挖掘机,集合超过100名操作手参加巢湖古镇长临河筑坝保卫战。 三一重工20台挖掘机驰援合肥救灾一线(供图:肖伟) 无人机云端巡查确保安全度汛 在本轮抗灾过程中,无人机成为沿江地区巡线、重点水库勘察、城区交通疏导的“空中好手”,大大降低作业强度,提升巡查效率。 湖南省水文中心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些年,湖南省水文中心应用了无人机、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搭建起了以智慧水信息采集网、传输网、数据中心、业务系统、对外服务平台为基础的智慧水文新框架。科技力量让我们应对洪水时心里更有底,增强我们防灾减灾斗争的信心。无人机的应用,不仅为水文预测提供即时数据,对比人工巡线和人工采集数据等更具效率,为跑赢洪水增加‘脚力’,能确保安全度汛。在关键时刻,湖南水文要当好全省水库调度参谋和侦察先锋。” 7月14日至15日,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调派搭载5G通信模块的无人机,参与长沙市防汛救灾工作。在两天时间内,无人机全程飞行200余公里,对洋湖附近的靳江河流域、浏阳河流域防洪设施及潇湘北路尽头的沩水闸门、黄桥大道下的湘江航电枢纽、蔡家州水电站、洪州全岛进行巡查。通过无人机现场传回的高清画面,防汛工作人员及时掌握了各河段实时状况,大大提升防汛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无人机正在巡线检查(供图:肖伟) 山河智能董秘王剑向记者介绍:“利用无人机进行巡线检查相比传统人工巡线有优势。即便在湖泊、荆棘、泥潭等传统人工巡堤时难以排查的复杂地形处,无人机也可以清晰观察情况,一旦发现脱坡、裂缝、渗水、崩塌等险情,便可迅速报告给防汛专家进行研判果断做出处置意见。同时,无人机巡线还具有劳动强度低、费用开销少、作业时间短、画面回传速度快、可全天候作业等优点。山河智能布局无人机领域已有多年,在我们的智慧物联网平台中,无人机既是采集多维度数据的‘千里眼’,也是能执行不同任务的‘八臂罗汉’。我们的无人机除了参加巡线检查之外,还参与救灾演练。我们旗下的‘飞玥’100KG级油动多功能无人直升机参与湖南省2020年抗洪抢险应急演练,按要求执行超视距人员搜索定位、应急救生圈精准抛投、空中喊话等应急救援任务。” 水下机器人“上工治未病” 达诺智能致力于水下运动平台的解决方案,公司研发制造的水下机器人平台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海洋科学调查、海洋测绘、水下搜救、水产养殖、桥梁大坝检测、水下考古海底管道和线路检查与维护、海洋资源勘探、培训与教育示范等诸多行业。2017年,达诺智能成为湖南省首家拥有水下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产品的军民融合重点扶持企业。 达诺智能相关人士王磊向记者介绍道,“今年以来,应急保障物资的种类有明显变化。各地政府除了储备草袋、编织袋、麻袋、土工布、石料块石、铁线、桩木等常规救援物资之外,也陆续引入无人机、水下机器人、卫星通信车、5G+VR、物联网等高科技防汛装备。通过水、路、空全方位结合,信息共享,可以大幅提高汛期巡查工作效率。” 王磊向记者介绍水下机器人的特点及优势:“水下机器人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工作可以归纳为‘上工治未病’。在洪水来袭之前,责任单位就要落实铁路桥,公路桥、水下隧道、河堤内侧、水库、闸道等关键点的检查工作。如果采取‘潜水员水底肉眼观测’的方式,不仅作业效率低,巡查范围小,遇到江底涡流、设备故障时容易引起人身危险。水下机器人可以及时发现水泥脱落、钢筋腐蚀、结构损坏、老化裂缝、盗采崩塌、动物筑巢等隐患。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在水利工程领域中,如果多投入1元在事前检查上,就可减少1000元的事后损失。” 达诺智能水下机器人对铁路桥水下结构实时扫描后传回的画面(供图:肖伟) 6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表示:“中国水库现在一共有98000多座,其中有94000多座是小型水库,这里有一部分还存在病险,这些水库当中的病险水库不能按照原来的设计能力来防洪和挡水,起到原来应有的作用。” 王磊向记者表示:“我们的水下机器人有丰富的产品体系,下潜深度从70米至300米不等,可应用在全国主要水体当中。我们希望帮助交通部门、水利部门、地方政府及时发现隐患,科学评估风险,制定经济合理的养护方案,避免在洪水来袭时产生事故和损失。” 7月13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累计下达2020年度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528亿元,支持各地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今年及后续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匡算总投资约1.29万亿元,能够带动直接和间接投资约6.6万亿元,年均新增就业岗位约80万个。 安信证券分析师邵琳琳撰文指出:“国家推动万亿元级别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对水泥、玻璃等建材行业构成利好,也将对工程机械等相关行业构成利好。特别是海绵城市、棚户改造、地下管网、水体防治等领域将迎来巨大商机,我们认为,涉及上述业务的龙头企业表现将强于大市。”
2020年7月10日,水下智能装备企业深之蓝(SUBLUE)正式宣布完成B+轮1.2亿元融资,此次融资由国投创合、民生证券投资、泰达科投、源星资本等新老股东联合投资完成。 深之蓝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注于水下智能装备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已全面覆盖海洋科考、水利水电、水域救援、水产养殖、海洋石油、水下工程、涉水娱乐等领域,是国内水下智能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 公司主营小型水下智能装备,面向企业级用户提供缆控水下机器人(ROV)、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水下滑翔机(AUG)、COPEX型自动剖面浮标及相关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面向个人消费者提供涉水娱乐运动及拍摄类装备,如水下助推器、动力浮板、水下无人机、智能冲浪板等产品。 据介绍,过往三年,深之蓝的总体业绩实现了年均100%以上的增长。工业级产品在市场上完成了大量的国产化替代,已经服务国家海洋局、中国电建(旗下多个水电站及勘测设计院)、中国海事局、中石油、国核、南水北调工程、香港消防、澳门海关等诸多单位与机构。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完善产品线的同时促进国家科研机构研究成果产品化及商业化运营。 在个人消费品领域,深之蓝陆续推出水下助推器、动力浮板等具有全球创新引领性的产品,目前已经销往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4月份,深之蓝在Kickstarter完成平台水下推进器金额最大的Mixpro项目的众筹,已经按时完成所有众筹客户的交付。MixPro是一款可以将手机带到水下进行拍摄的产品,国内预计在今年8月份进行首发。 公司通过七年多发展,在水下潜器的总体设计和制造、水下动力推进、水下系统控制、水下导航定位、全海深动/静密封等多个技术领域实现了大量技术积累,在水域救援、水下大坝检测、水下长隧洞检测等方向形成了贴合客户需求的行业解决方案,享有专利170余项。 深之蓝表示,未来,针对工业市场,深之蓝将深耕行业细分领域,持续打磨产品并建设销售渠道,完善国内市场布局的同时逐步打开海外市场,成为全球工业级水下智能装备领域的头部企业;针对个人消费市场,在亲水娱乐领域形成系列化的水面/水下运动和拍摄类装备产品线,促成亲水运动普及化,将SUBLUE打造为涉水娱乐/运动产品的世界知名品牌。 本次融资后,深之蓝继续对工业品的平台型产品和货架技术、消费品的新产品开发进行持续投入,工业品逐步走向深远海,消费品不断扩大海外市场;在资本市场启动Pre-IPO轮融资,同时加速推动科创板IPO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