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纵横股份的掌舵者,低调、内敛、富有学者气,是任斌带给外界的第一印象。不过,一旦聊起他的本行——工业无人机,任斌的“话匣子”随之打开,并通过形象的举例将专业、枯燥的技术知识通俗易懂的传递给听众。“外界很关注工业无人机目前在各个行业领域应用到了哪个阶段,以期判断未来的发展空间。在我看来,工业无人机目前除在测绘与地理信息领域运用较为成熟外,在其他行业领域只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以人的求学经历做比较的话,工业无人机在地理测绘领域的应用处于初高中生阶段,在其他领域目前都还处于幼儿园阶段,未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纵横股份董事长任斌举例称。厚积薄发 将实力化为竞争力大海航行靠舵手。短短10年时间,从最初为航空项目提供验证试验的新兴企业,成长为工业无人机全产业链布局的细分领域龙头,纵横股份快速发展壮大的背后,由任斌领衔的核心研发管理团队功不可没。任斌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曾从事高速空气动力学试验技术和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研究,他早在1999年便开始从事无人机研发,对于纵横股份更是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自2010年成立以来,纵横股份始终专注于工业无人机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探索、推动以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为主的工业无人机应用。公司设立时,主要从事飞控与地面指控系统研发和销售,参与了AG600、海鸥300、Y-20、灵雀B、C919等重大航空项目验证试验;2015年在国内率先发布并量产垂直起降固定翼工业无人机,将“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这一新类别纳入工业无人机的范畴,拓宽了工业无人机的应用领域,改变了市场格局。此后,纵横股份陆续推出多个系列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飞行器平台,目前拥有七大系列产品,最大起飞重量涵盖6.8千克至105千克,航时在1小时至8小时不等,可搭载多样化的任务设备,能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纵横股份自2012年启动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平台的研究,研制了尾座式、倾转动力式、复合动力式等类型的近20种型号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平台,积累了大量设计经验、飞行测试数据、产品制造经验,实现了将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发周期从12个月以上缩短到6个月以内,理论设计指标与实际测试结果的偏差值小于10%。”任斌称。研发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据任斌介绍,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团队的建设,通过自主培养为主、结合外部引进的方式不断扩大人才储备,组建了一支高层次、专业化、结构合理的技术研发团队,建立了良好的鼓励创新和人才激励机制,从而为公司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保障。截至2020年6月30日,纵横股份共有研发人员103人,占员工总人数比例为22.59%,研发人员专业背景覆盖总体气动设计、结构强度设计等多个学科,多学科融合的人员配备满足了公司不同核心技术的研发需要。如今,纵横股份已发展成为行业内少数同时布局无人机研发、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航飞服务、培训服务的厂商。公司构建了完善的软硬件产品体系,产品谱系完善,拥有一体化的自主设计及生产能力,覆盖无人机飞控与地面指控系统研制、无人机系统研制、软件开发平台、无人机管控平台等环节。“小小的无人机看似简单,但却是多种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并且每一个技术成功实施的背后,都需要攻克众多难点。”任斌以一体化设计及集成技术(公司核心技术)举例称,该项技术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实现结构重量、装载空间、气动力、传输带宽、能源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在确保系统发挥最大效能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完整性、兼容性和扩展性,并在成本控制、技术自主可控、多元化应用等方面具有优势。在任斌看来,纵横股份通过覆盖无人机全产业链的业务布局,在实现飞行器性能最优化的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快速形成合适的解决方案,从而满足行业客户多样化的应用需求,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这也是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所在。前景广阔 拓展应用布局大市场对于国内无人机产品,外界较为熟悉的是大疆创新及其多旋翼无人机产品。“多旋翼和垂直起降固定翼的无人机产品各有优势,公司选择垂直起降固定翼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如实现差异化竞争。我还要强调的是,公司在多旋翼无人机技术研发上不存在难点和壁垒。”任斌对记者表示。根据相关报告,2019年我国工业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按订单统计)为50.62亿元,其中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为5.12亿元,占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比例为10.12%。2019年,纵横股份在国内工业无人机整机市场占比5.4%,位列第二;在国内垂直起降固定翼工业无人机整机市场占比53.8%,排名第一。在业内人士看来,多旋翼和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产品各具优劣点。多旋翼无人机结构简单,具备可垂直起降、可空中悬停、操作简单、性价比高等优势,但存在气动效率低(航时1小时内)、作业面积小、速度慢等劣势,未来会聚焦行业应用场景的精细化开发;而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具有起降便捷、航时长、大面积作业等特点,具有应用优势,未来会聚焦针对传统作业的颠覆性应用场景的开发,在工业无人机市场的份额将逐渐提高。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商业应用的不断成熟,工业无人机的应用领域正在持续拓展。有机构预计,到2024年我国工业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将达到405.99 亿元,其中垂直起降固定翼工业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为124.26 亿元,占工业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的比例将从2019年的10.12%提高到30.61%。为进一步抢占发展先机,纵横股份本次IPO募资将投入大鹏无人机制造基地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3个项目。其中,大鹏无人机制造基地项目有利于公司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先进制造水平,满足未来市场及客户快速增长需求。“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在工业无人机制造及研发领域的突破和创新,也将有力促进公司在工业无人机领域的发展壮大。”任斌称。目前,纵横股份销售的产品及服务已覆盖1300余家客户,涵盖测绘与地理信息、巡检、安防监控、应急等领域的众多知名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另据任斌透露,公司还在深度开展智能化飞控、5G网联无人机等产品的开发,从而对工业级无人机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布局。对于在防务领域的发展规划,任斌表示,公司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系统应用便利、航时长、高原性能好,能在移动平台精准起降,可适用于防务领域的侦察巡逻等应用场景。未来,公司在不断定义并拓展工业无人机的应用场景的同时,也将积极拓展防务市场。按照任斌的构想,纵横股份未来将依托聚焦优势、稳步扩张的总体战略,专注于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系统及配套产品的开发,并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催化下,不断定义并拓展工业无人机的应用场景。“纵横的目标是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无人机系统提供商和服务商,让无人机成为行业基础工具,为传统行业发展赋能。”任斌信心满满地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什邡12月22日讯 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审定司近日向四川省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颁发鸿雁(HY100)大型无人机系统“设计生产批准函”。这是国内大型民用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获得的第一个包含设计和生产资质的适航证件,也标志着全国首个大型无人机“准生证”花落天域航通科技所在的四川省德阳什邡市。 本次通过适航审定的无人机系统为多用途大型物流货运无人机,可载重1.8吨,最大航程1560公里,可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及农林植保等领域。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殷占武表示,公司将以鸿鹰无人机取得适航证为契机,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力争到2022年底达到年产200架的生产能力。 德阳是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通用航空产业类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承载能力和人才资源,整体实力雄厚,技术优势独特。日前,德阳市政府为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德阳市通航产业园授牌,产业园将被打造成国内领先的航空零部件制造示范区、西南地区无人机全产业链生产制造集聚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技术人员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基础。近日, 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张建伟—— 他打的“游戏”不一般 手握方向盘,操纵屏幕里的汽车,避让、加速、转弯……朋友们说,张建伟的工作就是在“打游戏”。 今年32岁的张建伟是阿里巴巴达摩院的“云端训练师”,一位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其实,他的工作可比打游戏要复杂得多。 张建伟所在的自动驾驶实验室,研发了一款智能物流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小蛮驴”,能在社区、学校、园区等场所进行无人配送。今年“双11”期间,由“小蛮驴”带队的22个物流机器人穿梭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兵分16路,向27栋楼派送包裹,10分钟内将包裹送到。 “小蛮驴”的任务看似简单,其实充满了挑战。“校园里人来人往,就算是真人开车,也挺费劲。”张建伟向记者说,他的工作就是通过不断测试和更新算法,让物流车更好地前行和避障。在人车混行环境中,“小蛮驴”已经能够及时处理复杂路况、秒速选择最优路径。 怎样训练自动驾驶最有效?当然是让自动驾驶汽车在现实中运行,最好是在风雪交加等极端环境下接受历练。但真实世界的极端场景可遇不可求,复现一次极端场景可能需要1个月时间,而在仿真平台,只需要30秒。张建伟的工作就是先搭建虚拟场景,然后再“打游戏”——在仿真平台中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但仿真场景毕竟不是真实场景,纯粹依靠算法模拟的场景跟现实还是有差距的。今年4月,阿里巴巴达摩院推出了一个新平台——自动驾驶混合式仿真测试平台,平台采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仿真技术,一方面引进路测数据,另一方面通过“云端训练师”制造真实的人为干预动作,靠算法和人为干预的“混合”,更高效地模拟各种极端场景。 路测数据从哪儿来?“‘小蛮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数据。”张建伟说,送货时,“小蛮驴”会把路过的场景记下来,之后工程师就可以在仿真平台上构建起这些场景,然后让其他自动驾驶汽车在这些仿真场景中训练。 张建伟的生活也是往返于“虚拟”和“现实”之间。平日开车时,遇上踩急刹车的情况,他想到的总是:“我要把这个场景模拟出来!” 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王琪—— 专管传统企业的“烦心事” 从今年8月起,腾讯云智能制造高级架构师王琪开始常驻江苏张家港。他认定,这个城市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很大。 张家港以工业立市,拥有工业企业1.7万多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不过,传统工业占比较大,当地政府帮助企业转型的意愿很强烈。今年6月,由张家港市政府和腾讯云等多方共建的腾讯云(张家港)工业云平台正式上线。不久后,王琪来到了张家港,准备大展身手。 但是,走访几家企业后,他发现,现实与设想是有距离的。“跟一些民企老板聊起工业互联网,他们并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是抗拒的。”王琪对记者说。这些老板大多白手起家,他们觉得自己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不需要改变。 “其实,很多时候,传统企业是需要互联网平台的,只是他们自己并不清楚。”王琪说,他的任务就是挖掘企业的这些需求。 有一次,王琪跟一位离心机生产企业的老板聊天,这位老板最近有一件烦心事:他年纪大了,正在考虑将企业交给下一代,但年轻一代对公司业务不熟悉,公司客户资源掌握在业务员手里,一旦业务员离职,公司就可能失去一批客户。 在王琪看来,这事很容易解决。他向老板推荐了“企业微信”,在“企业微信”上,业务员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对接过程会被管理起来,业务员离职时,只需进行账户交接,就可以将客户资源留下来。 “这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管理方面的一个应用。”王琪说,在生产环节,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用处更大。 长期以来,一家洗涤设备生产厂被一个难题困扰着:如何处理紧急订单?“原本生产线是有条不紊的,一个加急单子来了,很容易造成生产上的混乱。”企业负责人说。 这刚好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解决的问题。王琪和同事们将这家企业的设备联网,接入云平台,这样,每台设备的生产状况被精细地管理了起来。一旦有紧急订单,云平台会通过优化算法,将任务分解,分配给合适的生产设备,不打乱原先生产计划。 云平台还将生产过程可视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脑屏幕实时查看设备运转状况、订单进度等。企业负责人只需打开手机,就能直观看到整个企业各个环节的生产情况。 王琪介绍说,截至目前,腾讯云(张家港)工业云平台实现了207家企业上云,为69家企业提供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解决方案,为137家中小企业提供轻量化SaaS(软件即服务)工具。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刘敏—— 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 装配一层楼仅用6天,盖好一栋楼只需5个月,单栋楼用工量不超50人……尽管亲身参与装配式建筑项目已1年有余,但对于刘敏来说,这一建筑新工艺的施工效率时常还会刷新他的认知。 36岁的刘敏是中国中铁(行情601390,诊股)(港股00390)电气化局集团南京新城佳苑项目的负责人,也是一位“半路出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员。 1年前,刘敏主要从事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他参与的所有工程都采用传统方式修筑,刘敏坦言,对于装配式建筑工艺,当时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当接到新城佳苑这个装配式施工任务时,刘敏犯了难。“虽然有顾虑,但人总有好奇心,像我这种搞技术出身的更是如此,看到新工艺,就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尝试一下。”于是刘敏鼓足勇气,接下了这个活儿。 刘敏边学边干。他买了很多书籍资料,白天在现场跟着同事练习操作,晚上回想着日间作业的内容,到书本里找出处,探究原理。如此循环往复了好几个月,刘敏总算摸到了门路。 那么,装配式建筑施工究竟有何特点?刘敏解释说,修盖装配式建筑如同“搭积木”一样,板、墙等构件就是一块块“积木”,需要提前在工厂预制加工,然后运到现场,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拼接。 相较于传统施工较艰苦的作业环境,装配式施工的洁净性优势更加明显。刘敏介绍说:“采用装配式施工,能极大减少现场湿作业,减少扬尘、废气废水的排放,并且压减了施工人员数量,从源头上规避了许多安全隐患。” 事实上,装配式建筑搭建,虽不像传统建筑那般常年与大型机械相伴,但也绝非简单的拼接,一处细小的偏差都可能对建筑质量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刘敏对此体会颇深。 新城佳苑项目每栋楼均为24层,但5层以下仍然需要采用传统建筑方式,开挖土方,现浇剪力墙搭起框架结构。而两种不同工艺若想达到同种建筑效果,全靠“转换层(第5层)”的粘合过渡。 “因此,第4层所用的竖向钢筋与第5层预制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务必来自同一厂家,这样转换层的连接性才能得到保证。”在施工前,刘敏曾向生产商反复交代,但谁料,在预制构件试生产时,还是出现了钢筋厂标不对的问题。幸亏发现及时,才避免了过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为保证此类事件不再发生,严守构件生产的品质关,在刘敏的建议下,生产商特意圈定了一组工人专门负责生产新城佳苑项目预制构件。“此外,我还安排了专人驻厂盯控,后来再没出现过类似失误。”刘敏说。 如今,在刘敏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第一栋住宅楼主体结构已于11月14日顺利封顶,预计明年12月,新城佳苑项目将全部竣工。 “这个工程结束后,我会把全过程的管理经验总结成册,分享给身边人,帮助更多人了解、掌握装配式建筑新工艺。”刘敏信心满满地说。 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龙昌鑫—— 这位“医生”是个技术迷 “已检查完毕,可以起飞!”扫视机身、转动桨叶、核查接线是否松动……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龙昌鑫发出安全指令后,一架物流无人机迅速升空,20分钟后,它平稳降落在江西赣州南康区顺丰速运集散中心,成功将搭载的赣南脐橙运送到目的地。 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6月,顺丰在南康区建成一所无人机基地,尝试探索“无人机+脐橙运输”。但南康区地处罗霄山与大庾岭交界,气候潮湿、环境复杂,为保障无人机安全飞行,龙昌鑫可没少费心思。 谈起自己的从业选择,44岁的龙昌鑫表示,这完全是兴趣使然。“我从小就对航空器模型非常痴迷,对我来说,玩航模更像是为了实现心中的‘飞行梦’。”通过自学和网络求教等方式,龙昌鑫积累了许多航模制作、维修经验,很快便成为家乡小有名气的“航模发烧友”。 2012年,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向龙昌鑫发出邀请,询问他是否有兴趣操作植保无人机。“无人机可比航模大多了,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兴趣。”就这样,龙昌鑫当起了职业飞手,正式踏足无人机领域。 在无人机行业,“三分飞行七分修”。由于机器贵重,无人机维护保养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发动机维修时,厂家往往只提供远程指导,因此我们飞手就必须具备过硬的动手能力。”一来二去,“久病成医”的龙昌鑫便熟练掌握了无人机专业调修技术。 凭借娴熟的无人机维修本领,2017年8月,龙昌鑫成功入职顺丰,担任南康区无人机基地维护部主管。但彼时的无人机行业缺乏规范化的维护指南,确定每一条检修标准时,龙昌鑫与团队成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最令龙昌鑫难忘的当属确定无人机维护保养周期。由于缺乏充足的数据支撑,为了精准定义各部件的养护周期,龙昌鑫带领团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很多次试飞测验。“外场测试时,大家经常是顶着烈日,扛着各种设备翻山越岭,几个月下来,甭管物理防晒还是化学防晒,通通都不管用了,每个人都晒脱了好几层皮。”龙昌鑫告诉记者,他们最终克服困难,针对多个机型与各类部件进行定位跟踪,建立起准确完善的无人机养护周期。 龙昌鑫是个技术迷。由于无人机的某些故障无法依靠目测、手检触摸等方式检测出,龙昌鑫还主动与无人机研发团队合作,对相关检修系统与设备进行了迭代升级。“通过后台查询或批量导出数据,检修人员就能实现故障分类和定点排查,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龙昌鑫颇为自豪地说。 当前,无人机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拓宽,根据人社部预计,未来5年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需求量将达到350万人。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正式划为新职业,无疑将为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专业技能支撑。 “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目录,充分说明国家层面对我们这个职业的肯定。”龙昌鑫说,今后他会更努力地钻研技术,为无人机安全飞行护航。
长鹰信质无人机业务的接盘方换对象了。公司14日晚间披露,核心子公司天宇长鹰51.8913%股权的交易对象,由原先的济南国资旗下企业变更为台州国资联合体,作价不变。 长鹰信质曾于10月25日晚披露,拟以6.7亿元的价格,转让天宇长鹰51.8913%的股权,由此剥离无人机业务,回归汽车电机等主业。原定接盘方为雪野湖科新(济南)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及鲁新(济南)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两家公司的实控人为国资背景的山东嬴城控股集团。 1个多月后,交易对手变了。最新公告显示,前述股权的受让方变成了台州市优化升级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台州市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台州东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均系当地国资背景。 引人关注的是,天宇长鹰是长鹰信质产业转型的核心业务平台。2017年,信质电机(“长鹰信质”前简称)实控人尹兴满家族将所持26%的股份转让给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旗下的长鹰天启,对价约24亿元。转让完成后,长鹰天启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尹兴满家族持有30.97%股权,仍为实际控制人。 之后,信质电机斥资4亿元购得天宇长鹰49%股权,并通过后续增资获得控股权,正式切入无人机领域。资料显示,天宇长鹰前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研究所,在大型长航时无人机等关键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系北航旗下的无人机业务平台。由此,信质电机构筑了“汽车电机+无人机”的双轮驱动格局,更名为“长鹰信质”。 对长鹰信质所在的浙江台州市而言,这是招商引资的战略性安排。彼时,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台州另一民企南洋科技(现名“航天彩虹”)引入了央企大股东航天科技集团,重组后变身为国内军用无人机第一股。作为“双子星”的另一环,信质电机则联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力无人机业务。为此,台州建设了“无人机航空小镇”,旨在打造完整的以无人机产业为主的航空产业系统,培育航空通用千亿产业。 但从实际效果看,长鹰信质无人机产业的“落地”速度略低于预期,但趋势向好。据资料,天宇长鹰2019年度盈利7000多万元,并在此前获得一份9.25亿元的订单,台州北航无人机项目也在推进中。不过,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长鹰信质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5%。 “北航方面资金紧张及无人机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等综合因素,应该是导致长鹰信质剥离无人机业务的原因。但若天宇长鹰被济南国资接盘,北航台州项目无疑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台州航空产业的发展。”台州当地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双方已经重回合作轨道,台州当地还是希望继续发展航空通用产业,这是件好事。” 对于长鹰信质而言,主营无人机业务的“长鹰”远走高飞后,不少问题仍待解决。当年耗资24亿元受让股份的第一大股东长鹰天启浮亏严重,且所持股份100%被质押,资金面吃紧。
炼石航空公告,公司拟将持有的参股子公司朗星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30%股权中的15%转让给北京华麒麟科技中心(有限合伙),转让价格定为45,000万元。转让后,公司仍持有朗星无人机15%股权。本次交易预计将增加2020年度利润总额3.75亿元(未考虑所得税影响)。
2020年10月29日,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航空”)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交易。作为航空工业领域重要供应商,深受资本热捧,发行价17.87元/股,开盘1分钟后冲高至88.88元/股,较发行价涨幅达397.37%。 广联航空是一家专业从事航空工业相关产品研发、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航空工装业务为基础,利用突出的技术优势和行业地位,积极开拓航空零部件和无人机业务,并形成了跨度较深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无人机业务基础稳固 近年来,广联航空组建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参与了国家批复的多个大型飞机研制项目,不仅成为C919大型客机中多个零部件的成型工装供应商和CR929大型客机垂尾、货仓门等零部件的预选供应商,还设计制造了AG600水陆两栖飞机的总装配生产线。公司成功研制的某型号直升机大型旋翼,是国内少数能够生产该旋翼的企业之一,突破了被国外厂商长期垄断的局面。 广联航空历经多年深耕细作,逐渐掌握了无人机总体、结构、旋翼、传动、试飞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具备了型号设计和稳定批产能力,能够提供无人机系统研制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广联航空目前已经完成60公斤、560公斤、750公斤和3500公斤等4种无人机基础机型的研制,其无人机产品能够广泛应用于战场侦察和打击(察打一体)、搜索营救、监视侦听等军事领域,也因此在中航工业、航天科工、中国兵装等多个军工央企确立了稳固的无人机业务基础。 重视科研体系建设 通过多年来在行业内的稳步发展,公司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的研发生产及管理经验的核心团队,建立厂校联合机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保持技术交流,设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基地,对公司科研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本次IPO,广联航空预计募集资金净额7.21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扩展及技改项目、航空金属零部件数控加工中心扩能建设项目、航空工装生产线技改升级项目和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等。广联航空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公司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全球优秀的航空产品供应商。公司将配合国家航空工业发展战略,为各飞机主机厂商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努力提高航空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含量,丰富零部件和部段的产品型号,同时加快无人机研制工作,生产新型号、大吨位的无人机。
近日,广联航空启动了在创业板上市的招股工作。公司董事长王增夺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联航空作为航空工业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具有研发制造工业级等无人机的坚实技术和渠道基础。未来,公司将加速推进无人机业务能力建设,加快推动无人机业务发展,研制更多新型号、大吨位的无人机,进一步做强公司支柱产业。 拓展无人机业务 广联航空主要从事航空工业相关产品研发、设计与制造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航空工装、航空零部件和无人机系列,产品覆盖多个领域。近年来,广联航空发挥在航空工业领域的产业链优势,积极拓展无人机业务,并成为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广联航空具有整机设计制造能力,且无人机主要材料是复合材料,制造成型需要复杂的工装,这都是我们所擅长的。公司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航空领域延伸产品线。”王增夺说。 2017年,广联航空开始为多款无人机制造完整的复合材料机体,并根据客户需求研制六旋翼无人机,并于2018年量产、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广联航空专门研制了无人机机体结构平台,完成最大起飞重量60公斤、560公斤、750公斤和3500公斤四种无人机基础机型的研制。公司具备无人机整机结构设计与整机结构制造能力,能够完成产品结构设计、工装设计制造、产品生产、部段装配和总装装配任务,并能够组织大批量生产。 近年来,无人机业务占公司主营业务的比重逐年增大。2017年至2019年,公司无人机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73.5万元、6549.93万元和1.1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2.57%、31.74%和42.25%。 研发优势显著 “航空工装是公司最早开展的业务,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航空工装的用途是制造和装配零部件,公司可凭借在航空工装领域的技术积累顺利开展无人机业务。”王增夺说。 目前,广联航空具备实际应用的型号设计、大批量稳定生产能力,能够为全行业提供无人机系统研制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王增夺表示,公司自主研发并承制了工业级旋翼无人机等产品。旋翼无人机和固定翼无人机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于无人机的设计、制造、飞控、导航、动力和数据链。其中,无人机的设计开发、制造技术、载荷数据链处理为关键的核心技术,飞控、导航、动力系统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发展。公司为多家客户研制了多款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工装,充分验证了公司无人机全部成型工装、装配工装设计与制造能力。 广联航空已整合开发多模块软件数据链处理平台技术,实现了无人机具备的多种专项功能。2018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某型六旋翼工业级无人机,可根据需要搭载数据模块,广泛应用于植保、森林防火、测绘、消防、航拍等领域。 王增夺说,公司专门组建了专业化的无人机研发团队,在无人机研制方面培养了一支掌握行业发展趋势、熟悉设计规范标准、了解先进试验验证方法和先进技术管理的技术队伍。公司掌握了无人机总体、结构、旋翼、传动、试飞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熟练掌握了复合材料产品工艺及工装设计、机加、钣金、热处理、铆接、总装、质量保证等专业技术。 此外,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关键无人机创新技术,如无人机复合材料整体油箱成型技术、全复合材料中央翼整体骨架共固化成型技术等,瞄准世界无人机前沿技术方向。 发展前景广阔 业内人士表示,无人机在工业等应用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整体处于爆发前的积累阶段。随着无人机作业概念逐渐被认识和接受,常规应用将趋向于多功能综合集成一体化发展。未来,高端无人机将促进网络信息化等新型应用体系的发展,不断催生新型产品和技术,并将进一步广泛应用于更多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工信部2017年底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在25%以上;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企业实力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势头,实现民用无人机安全可控和良性健康发展。 王增夺说,未来公司将依托开发完毕的旋翼无人机平台(四旋翼、六旋翼)和固定翼无人机平台(包含750公斤、3500公斤级),进一步丰富无人机产品型号。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商业应用不断成熟,工业级无人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入,部分工业级无人机已进入民用市场。未来,无人机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节点,将加快形成创新应用体系,带动产业应用发展。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和资源投入。 广联航空此次募投项目中的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线扩展及技改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无人机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公司在无人机领域的竞争力。 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的一项重要功能即为研发专用和多用途无人机产品。该项目将在优化无人机内部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功能化、模块化无人机技术的研究,实现无人机向一机多能方向发展。项目将持续攻克无人机远距离长航时、微型化、网路化和智能化等重点、难点问题,实现无人机全方位多领域的应用。